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质档案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19

地质档案管理

地质档案管理第1篇

摘要:

地质档案是已完成地质工作的凭证,要求在档案汇交的时候对完整性进行严格控制;地质档案是开展新的地质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存在利用率高的特点;地质档案含有关系国土安全的测绘数据,在管理中对安全保密有特殊要求。针对这些特点,本文为了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针对基层地勘单位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地质资料利用安全意识薄弱问题,以及档案丢失和损耗率高的问题,提出通过不同级别的档案分类管理和完善借阅防抵赖机制,达到增强档案使用者重视的目的来解决问题;针对地质档案汇交完整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为客观证据,快速有效确定汇交范围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地质档案管理办法创新,更好的为地质工作服务。

关键词:

地质档案;防抵赖;质量控制

0引言

地质档案作为地质工作的成果载体,是地勘单位的知识积累,也是开展未来工作重要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中的国土资源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也涉及民众安全。随着地质市场化的深入,地质档案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蕴涵商业机密,具有经济价值。地质档案由于行业特殊性,具有与普通档案管理所不同的地方。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地质档案的特殊性,从管理现状、资料汇交完整度、保密安全意识等环节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1地质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地质档案作为一类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档案,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特点如下:

(1)地质档案信息安全与利用之间存在矛盾

地质档案中,蕴含着关系国土安全的资料,如绝对重力资料、海洋地质资料、部分比例尺的测绘类资料等。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具有政策性、机密性的要求,可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保密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8)。在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科学的制约条件下,泄密机会增加。档案管理员为了减少潜在的风险,在档案利用上往往处于被动,不愿主动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然而,档案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利用价值。其中,技术参考利用价值是科技档案最根本的属性。在开展新的地质工作时,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是地质行业广泛实行的方法,不论是从经济价值角度还是从工作效率角度,都不应该因噎废食,拒绝对地质档案的合理利用。如何在地质档案安全管理与合理利用之间掌握平衡,是地质档案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影响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一方面,部分单位没有有效建立防抵赖机制,整体保密意识淡薄。基层地质单位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项目为归档单位,地质资料和非地质资料混合编档,在利用的过程中,区分数据成为地质档案管理的一大风险点,这造成档案管理员在档案的开放利用过程中为了防止风险,有意识的拔高整件资料的密级,造成一个怪圈。表面上安全要求提高了,所有资料都按资料管理。但实际上,因为地质资料数量大使用频繁,使用者反而在潜意识里整体降低重视程度,造成“件件都是密,件件不是密”的悖论。另一方面,地质档案利用过程造成档案载体的损坏、丢失。作为基层地勘单位,地质档案借阅特点是频率高,周期长,阅读环境相对恶劣。地质技术人员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反复翻阅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耗快,丢失率提高,尤其以图件类地质资料表现更为明显。此外,网络环境不安全也是地质资料泄密的一个途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更加突出,电子档案的安全完全依赖于单位自身的网络建设(陈剑,2005)。

(2)地质档案种类繁多,汇交完整度低

地质学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地质工作具有多专业、多工种、多手段、周期长的特点,这决定了所形成的地质档案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在收集、保存工作上难度较大。根据档案的内容,地质档案分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实物资料三类。其中,原始资料的汇交完整性,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地质档案中,比重最大的是从实际工作中取得第一手资料,即原始资料。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例,区域地质调查需要进行野外踏勘,踏勘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准备工作区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影像资料等;踏勘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有野外记录簿、野外记录表、手图、采集的各种岩石矿物标本;踏勘之后可能需要采用槽探、坑探、井探等手段,利用电法、磁法、放射性、重力法等物理探测方法进一步揭露地质情况,形成物化探野外观测记录、地质钻孔原始编录、槽探、坑探、井探原始编录资料、水文地质长期观测资料、土工试验结果等。对于采集的岩石矿物标本、岩心、土样等,还需按照实物资料的要求进行归档保存。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经过整理归类归档,成为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地质档案。档案信息的完整、系统、准确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按照地质资料形成规律、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归档的地质资料要齐全成套,每件内容要素构成应完整并符合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责任签署完备,应完整反映地质工作的全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地质档案的汇交不全问题时有发生。其原因有:一方面,项目实施人员普遍存在只重视项目评审,缺乏档案汇交的意识,不会主动提供有哪些项目成果,常常发生有意或无意忽略项目成果和原始资料的现象。只凭项目人员的口述归纳地质档案汇交范围是不负责的行为。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归档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知识不足,在归档中不能很好的控制归档文件的完整性,尤其是地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手段,如钻探、化验等所产生的技术文件,致使归档的科技文件不能反映地质项目的技术路线、进展过程,为后续地质工作利用埋下隐患。

2改进地质档案管理办法

(1)分类管理,加强地质资料日常管理

为实现地质资料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与非地质资料的管理区分开来,达到凸现重要性的作用。地质档案管理制度化体现在两方面:一、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制定细致完善的借阅、外借、复制、汇交制度;二、地质档案资料应单独装订保存,严禁与非密级材料进行混卷装订,避免造成档案在利用中出现扩散问题。在满足地质资料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非地质资料和密级较低的地质资料可采取较灵活简便的方式进行管理,以达到方便技术人员利用的目的,同时,地质档案管理员应定期作好电子数据档案的备份,在归还档案时仔细检查破损程度,需要时及时复制更新,增加档案的利用率。

(2)完善防抵赖机制,提高阅档人保密安全意识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单一依靠技术手段防止信息泄密是不现实的,单位应通过各种渠道定期地向员工宣传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充分了解其应尽地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泄密的可能性。因为大量的地质档案是以电子档案形式存贮的,所以我们把电子地质档案列为工作重点。除了针对重点人群,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击检查以提高防范意识外,还采取存放电子地质档案数据的档案柜及时上锁和未经许可杜绝把数据带离办公区等措施,严防电子科技档案的信息泄露。资料管理员在外借文件时,应告知阅档人数据的保密性或签署保密协议,以确保阅档人重视保密工作。其次,档案管理员在出借资料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抵赖机制,对阅档人心里上起到震慑作用,在泄密事件发生后留下追查痕迹。最常见的防抵赖措施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应满足安全性、隐蔽性、鲁棒性、可识别性四个原则。虽然由于目前市场上有效的水印添加软件大多为收费软件,由于办公成本等原因未能普及,只在大型专业档案馆使用,如全国地质资料馆等。然而,随着政府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普及,未来基层地质单位也将使用上专业的水印添加软件,使保密工作提升一层。

(3)利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高资料汇交完整度

近10年来,为适应地质市场化的需要,地质类单位已陆续建立符合ISO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与项目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是反映项目运行全貌的一个缩影。地质档案管理员在验收汇交资料时,可将其作为资料汇交完整性和技术符合性的一个标准。合同、任务书中,可得知成果文件汇交范围;工作方案、设计书中,可得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工作区范围、工作精度;成果报告审查记录和评审意见中,可得知所汇交的资料是否最终版本。通过利用质量管理记录,资料汇交检查人员不用参加冗长的工作讨论会、项目评审会也可了解项目成果的汇交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金恒,2013)。

3结论

地质工作开展离不开地质档案管理。虽然我们在地质资料安全保管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随着地质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努力探索地质档案安全保管的新举措、新途径,切实把地质档案安全保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Z].2008.

[2]陈剑.电子档案安全维护[J].现代情报,2005(9):143~144.

地质档案管理第2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异质异地备份;策略

地质档案不仅记录地质工作的活动,同时还是地质行业科研的重要成果,其属于特殊的战略资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地质档案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及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科学决策,都需要以地质档案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在地质档案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再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就给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甚至毁灭性的破坏。所以需要针对地质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进行异质异地备份管理,避免地质档案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地质材料的安全。

一、地质档案的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档案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将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后将其保存在磁带、磁盘及光盘中,由于这些存储载体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所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更为重视。地质档案异地备份在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开始不断完善,这对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重视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觉得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抱有侥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在备份管理过程中会给馆藏档案的保密性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不会主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

其次,资金投入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每一步操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当前地质行业中,各单位和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的经费就较少,再加之政府投入不够,这就导致地质档案异质异地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最后,备份选址困难。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可以更便于地质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的选址。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没有规律性可言,这就需要在备份管理选址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个城市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给备份管理选址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障地质档案的安全性

地质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一些档案资源丢失后还可以恢复。但是,地质档案不同,地质档案一旦丢失或者遭到毁坏便将无法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各份、异地备份,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二)应对地质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地质档案的资料是比较脆弱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给地质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地质档案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等,这些都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应对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三)防灾减灾的必要措施

保障地质档案安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既要防止较小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更要防止较大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火灾、地震、洪灾、海啸等等。各种灾害具有不确定因素,它们随时可能会爆发,会对地质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防灾和减灾的必要措施。

三、做好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的备份管理工作,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各种灾害给地质档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尽快制定本单位的备份计划,采取备份措施,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备份工作的指导。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各份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保证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等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丰富地质档案资源,为做好数字档案备份管理做好准备。

(三)科学选择备份地址

对备份地址所在地的各项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地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落实备份制度

地质档案管理部订要制订完善的备份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备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切实加强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可以在原有档案基础上通过技术加工和复制,从而形成各种信息载体进行存储,这有效的保障了地质档案资料的安全,降低了各种灾害可能对地质档案所带来的破坏,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各种问题进行防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倪云英.地质资料档案异质异地备份问题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1(11).

地质档案管理第3篇

1、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实现对分类不够完善。现阶段的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编辑和处理,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不能得到有效的保管,分类不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在档案调用时不能将这些档案直接调出,同时在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项目档案没能进行有效分类,管理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在档案管理时,相关责任分散、不够明确。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管理合作,不同部门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将所有的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的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对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相关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完成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所获取的信息量小,对于档案的二次利用效果低下。

4、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协调合作。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地勘企业各部门间没有进行有效配合,没能将数字化项目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分类,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展不够顺利管理水平不高。

二、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整合。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收集和整理,从而增加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档案调用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管理范围。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地质勘查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增多,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的档案就不断增多。在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加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将其他与数字化项目档案有关的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增加档案管理范围。

3、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加强相关人员培训。随着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就需要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系统加以改进,提高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

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和指导。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业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全面性,同时,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足对下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并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出现的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失误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

三、结束语

地质档案管理第4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

社会发展步伐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最新型的一个课题,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人力劳动的程度,能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有所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开发,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这种信息化管理更有力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档案需求者带来诸多便利,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这能将资料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诸多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当前不使用的档案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计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所有的档案需求者,这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领域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信息化管理介质平台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编号,然后归档管理,如果有需求者想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介质对档案进行查询,根据编号去寻找档案,再借阅给利用者;当利用者归还档案的时候,再依据档案的编号,将其归档到相应的位置,再将档案编号录入到电脑中,标注档案在档,这样能方便下一次的档案借用,还不会出现差错。这就是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资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建立基本网络环境的框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以及记录管理的原则、理论和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件的广泛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建设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社会服务。1.2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对地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再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开发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最后实现档案的利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的,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档案管理的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通俗地说,档案管理就是对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开发,再到利用的过程,其利用结果是要依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来定。当然,这种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存储,也更能发挥其自身利用价值,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2地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通用性的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有其各自特色的,最基本的要说就是要有记录管理功能,如今的文件信息已经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中也都是优先考虑文件管理这一功能,而这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档案部门不同,那么计算机的模型不同,文件系统平台也就不同,也就导致了规格的不同,各个软件开发系统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是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也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地归档,在信息上也是有一定弊端的,这也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发展的制约。2.2缺乏规范化管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光搞形式是没有用的,对表面不实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档案管理则是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类,管理服务做的不到位,和档案需求者和提供者也没有过多地交流,这和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相悖的,尤其是文件夹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管理系统不能对所有的文件类型进行兼容,在档案资料进行移植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书目,文件自动化管理还是没有完善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档案资料也都是限制于一种类型,只能提供给一小部分的人使用,这样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途径

3.1档案标准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标准使其基本文件到达标准化,这也是规范的重要前提。劳动力的技术部门一直是—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部门,是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3.2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地质档案,它的征收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文件共享。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继续推进现代管理记录不断向前发展。3.3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保管十分麻烦。如纸张容易发黄,变脆。但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所有地方享受其的方便。任何人通过网络的任何一点、任何终端可以访问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文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4档案干部队伍通才化。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质量对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直接影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是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复杂的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为了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质单位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地质档案管理必须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地质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地质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档案事业、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辛 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1]潘丽莉,孙燕鸣.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地质档案管理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地质调查研究;应用地质

档案不仅是地质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因此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必然会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同时每一环节下又包含其他更细小的工作细节,简而言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地质调查单位想要拥有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的地质调查研究中却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这将会直接造成档案管理力度不够,分工及职责不能够明确,同时还会造成档案管理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差,档案保存不妥当等问题都会陆续的出现,因此想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1.2档案管理人员稀少且专业水平不足。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班出身,这就导致他们并没有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在对地质档案管理的时候,只会浅层的将不同的地质档案进行粗糙的分类,这种传统且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地质调查研究中对地质档案信息的高要求严标准了。除此之外,地质调查单位针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没有做到相应的重视,大多时候,研究中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少,从而进行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大多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就的导致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工作人员顺便进行的,对此就不能充分的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对此也直接影响了地质调查的效率。1.3缺乏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准确且完整的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就必须要在工作中配置对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外部条件致使地质调查单位缺少对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没有配套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全国档案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下,地质调查单位应该普及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但事实上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大部分管理工作依然采用旧式的纸张归类管理,这就造成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管理工作。

2解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首先应该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此条原则可以作为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单位应该在充分了解实际运行情况的前提下来制定。档案的制度规范应该在整理和保管两个方面加大力度,防止地质档案损害事件和整理层次不够清晰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提供档案信息的功能,只有在环环相扣的完善制度规范要求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发挥本身的作用。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历程,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等的发展历程,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的机制做出更加细致的规定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这样在地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2.2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人员稀少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上增加,地质调查单位积极招收高学历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的增长就会在调查研究中安排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地质调查单位应该重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培训,注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中除了必要的培养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要想提高管理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对自身的要求增加,以求高效率的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和高质量的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良好的保存与整理。2.3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合管理发展趋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地质调查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工作,文件空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览室、检查室和办公室,这些地方的设置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很多的方便之处。文件空间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基础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复印机等设备,这样就会及时的复印出地质调查研究中所需要的各种地质档案信息。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采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软件来协助工作的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帮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地质调查研究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地质调查单位的发展目标。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需得到提高等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对地质档案信息逐渐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更需要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问题,这就需要地质调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及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会一直促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发展。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地质档案管理第6篇

【关键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

地质档案中包含了地质测绘的相关数据,涉及到国土安全问题,管理中保密要求高。因此,管理人员在地质档案管理中责任重大。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对当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管理策略。现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基层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文件与非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六)构建完善的防抵赖机制。防抵赖机制主要是对借阅地质档案的技术人员起到威慑的作用,防止出现泄密事件。尽管借阅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须签订保密协议,但泄密事件依然发生,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抵赖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泄密事件,也有利于在出现泄密事件后进行追查。目前最常用的防抵赖机制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也就是在档案中嵌入水印信息,其内容包括借阅人的姓名、登记信息、用途等等。数字水印具有识别性高、鲁棒性、隐蔽性的特点。嵌入数字水印的地质资料在经过调色、扭曲、剪切等操作处理后,依然留有完整的水印信息,有效防止借阅人员去除水印信息,进而做出泄密的行为。因此,在地质档案中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泄密事件,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可以直接追查到泄密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在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质档案的问题。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做好地质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等工作,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保密意识,严格把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按要求落实防抵赖机制等,以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直都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格日乐.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西部资源,2015(06):40-43.

地质档案管理第7篇

一、基层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涉密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涉密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涉密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涉密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涉密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涉密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涉密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六)构建完善的防抵赖机制。防抵赖机制主要是对借阅地质档案的技术人员起到威慑的作用,防止出现泄密事件。尽管借阅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须签订保密协议,但泄密事件依然发生,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抵赖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泄密事件,也有利于在出现泄密事件后进行追查。目前最常用的防抵赖机制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也就是在档案中嵌入水印信息,其内容包括借阅人的姓名、登记信息、用途等等。数字水印具有识别性高、鲁棒性、隐蔽性的特点。嵌入数字水印的地质资料在经过调色、扭曲、剪切等操作处理后,依然留有完整的水印信息,有效防止借阅人员去除水印信息,进而做出泄密的行为。因此,在地质档案中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泄密事件,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可以直接追查到泄密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地质档案管理第8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研究

地质档案资料作为最原始的信息记录,是不可再生、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原生资料,同时也是地质从业者坚守岗位、默默工作的价值体现与劳动认可,是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事实依据。地质资料因其形成过程复杂性而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档案的管理提到新的高度,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可行、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更加迎合市场的需要,也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相应投入不足

在档案管理中,大部分地区和部门没有资金预算,申请资金难上加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地勘单位内部硬件设施不完备,档案储藏条件简陋,地质档案管理不完备。这些问题束缚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认可,再加上公共责任感的缺失,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的空间很大。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偏低

在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大量的文件以及数据的储存都依赖于计算机管理、处理,地质档案也不例外。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采集数据有限,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很多。公共服务观念的的单薄以及缺乏相应地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手工管理模式仍未完全废除。地质档案保存管理还未真正走上正轨,即使档案信息电子化,也仅局限于目录检索这一层次,与现代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相去甚远。

(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单位层面,档案管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到该部门上班,在档案管理部门上班的大部分文化水平不好,业务能力不熟,没有接受正规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大多数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地质、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是安于现状,对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缺乏兴趣,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等现象频出,甚至停留在“手抄一抄,笔记一记”的水平上。

二、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助于夯实工程建设的质量。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进程中,地质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其中,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又是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的好坏。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地质市场不例外,因此建设工程的标准也就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相关地址勘探的单位的业务越来越多,地质档案管理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为了承接更高质量的工程,地址勘探单位自觉地加强档案材料的保管,推进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增强工程质量的市场竞争性。

(二)有利于确保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地质档案是最原始的基础材料和重要依据,对于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决定意义重大。地质档案保管的规范,领导越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地质档案保管的不规划,领导做出的决定可能南辕北辙。在平时工作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最大程度地规范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保障领导决定的准确定与可行性。

(三)有利于推进我国地质建设的发展进程。地质档案涵盖了很多具体细节以及地址勘探情况,可以从中窥见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从中发现地质建设的发展路程,可以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研究所用。在漫长的地质建设进程中,地质档案管理作为中间纽带,破除工作效率低下的束缚,提高工作效率。地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为加快现代化历程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地质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努力增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地质档案管理事业中,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是重点。地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增长见识与知识储备,不能再是停留在过去那样简单乏味单调的工作氛围中了。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地质档案管理者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高标准、严要求管住自己,不仅专业知识储备足够、专业技能过硬,而且熟练掌握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以及编研数据的能力;不仅仅充实自己的专业知知识,还要主动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和鼓励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一名业务素质过硬的复合型的综合式人才。除了个人努力提高以外,单位也理应担当重要的角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平时工作中,单位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培训,派送管理人员学习数字化、计算机知识、网络方面的知识、以及最新的先进科学理念,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尤其要加强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提供优良的环境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再学习和再深造。运用精神激励、金钱奖励等手段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内在主动性调动起来。多措并举提升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档案管理人才,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切实推进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加快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地质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第一,全面组建资料目录检索数据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专家评审评价,开发适合本单位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向外界提供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可以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情况之上,结合标准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目录数据库。如有需求,随时可以查询具体。第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质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得到质的提升。地质勘查单位应搜集整理、汇集各方资料数据,最后归整建立全方位的数据库。此外,重视计算机的全文搜索,将已有的纸质版地质资料扫面成可以信息化保存的电子文档,不仅保持纸质资料的缘由特征,还有助于查阅者方便查阅翻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大地质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

地质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是关键,是物质基础。没有资金、物质的支持,档案管理规范化便是无根之木。现阶段,地质档案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管理的规范化。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购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有条件建设独立的档案室以及档案橱,由原来的简陋改为现代化管理,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地址档案管理的专家做客指导,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机会合适还可以引进专业人才,此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基础设施条件跟的上,再辅以专业的人才,规范化管理指日可待。

(四)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地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制度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管理规范化的成功与否。没有好的制度,地质档案管理就没有规范化。只有好的制度,地质档案管理才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文件收集、归整、上传、保密等制度,确保纸质资料以及电子资料的安全。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全过程、整环节加以规定,同时确保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保持一致。此外,规章制度同时也对管理人员进行制约,确保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符合各项规定。21世纪的是信息化、数字化为主导的时代,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则成为地质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载体。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有目共睹。地质档案不但承载着地质人的梦想,也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但是工作范围广且繁琐。面对新时期要有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比如:计算机能力、网络技术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认真负责、耐心工作的职业态度。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规范和完善地质档案管理相关操作流程与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做精、做细每个环节的工作。此外,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经常去回顾总计过去,对于好的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且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加快地质工作进程,为地勘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钧.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研究[J].山西档案,2014,04:72-74.

[2]杨馨.浅谈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J].学理论,2012,24:69-70.

[3]曾晴.试论地质勘查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J].四川地质学报,2006,02:115-116.

[4]刘方瑜.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及存在问题[J].西部资源,2015,01:186-188+191.

地质档案管理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73-0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也不例外。运用计算机进行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地质科技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地质科技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哟内个将大大加快地质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担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以为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地质科技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地质科技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地质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饿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地质科技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加快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

[2]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

[3]周宏仁等.信息化助建和谐社会的14个着力点[J].中国信息界,2008.3.

[4]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

[5]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