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36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1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现状 对策 防治

近几年时间,中国大气环境状况越来越糟糕,大家对于像PM2.5,PM10等这些专业的污染名词都已十分了解。特别是近半年时间以来,我国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笼罩在了雾霾天气之中,74个重点监测的城市半数以上空气质量都达到了污染级别,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PM2.5高峰值直接爆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多人开始反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大家追求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深入,工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这原本的良好环境却在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经济面前变得越来越脆弱。并且环境问题已然反过来已经成为制约人类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因素,一旦继续恶化下去,必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大气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现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亟待正确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现今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讨在市场经济下如何积极有效的防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

大气,不同于其他的系统环境,并不能完全将各个国家的大气环境隔绝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一个统一的大气环境中。所以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也就应该着眼于全球环境下进行分析。

(一)能源结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就开始愈演愈烈,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比如像是煤炭和石油等)技术却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合理有效并且无害的进行利用,对于这些矿产资源的粗糙利用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被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然后在人类的后知后觉之中,这种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现今,虽然很多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但是相对能源利用率还是相对偏低。而世界上大多不发达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依旧依赖着传统落后的能源结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都不可能得到改变。依赖传统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也不可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能源利用现状是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最为根本的一大问题。

(二)环保意识

大部分的国家走得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即使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看到了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很多国家也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一条一模一样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这些国家看来,显然国家经济的发展高于对环境的保护。特别像是对大气这种全球性的问题,许多大国强国都缺乏应有的担当,相互之间互相推诿,逃避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这种情况对于像大气这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没有所有国家的一起努力,仅凭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来关注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完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二、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虽然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大气问题也有着全球环境的下的一些共性问题,但是在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中也有一些特殊性的存在。我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很多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属小问题的问题,在我国通过13亿人的基数放大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拿汽车来说,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企及的。对于环境来说,我们的燃油质量还相对来说偏低,虽然,燃油的国Ⅳ标准已经,但是全部的燃油要改成国Ⅳ标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而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却是越来越快的。所以这个所排放出的汽车尾气是我国目前空气质量问题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比如工业排放,生产生活排放,我国的能源结构等问题,都造成了我国空气质量问题的一些成因。

三、如何控制我国的空气污染

(一)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过程中所对环境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污染,坚决不能再次走上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中找到平衡点,坚决不能以污染空气质量来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代价。要转变固有的观念,将环保意识牢记在心。对于空气污染问题,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调整过来,只有重视空气质量,才有可能在做决策的时候将空气环境问题考虑在内,只有全民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国家才能真正的齐心协力的解决好空气污染问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生产总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相比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在很多生产领域,我们依旧还走着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许多能源的利用率还十分的低。对于这些传统行业,我们应该积极的加大技术投入,转变这种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生产方式转变了,才有可能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加强环境监测

虽然法律规定,所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一定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控制排放标准就意味着环保投入成本的增加,在经济利益面前,我们很难保证每一个企业都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排放,偷排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所以只有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完善空气质量监督系统,开辟空气质量投诉举报专线,对于出现这种偷排以及多排的情况,进行从严从重处罚,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利于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

(四)倡全民环保

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并不完全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这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息息相关,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在公共平台上积极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为大家的居住环境一起共同努力。只有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空气保护中,才有可能使得空气质量朝着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上转变。

参考文献:

[1]钟声.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03) .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2篇

1世界环境现状

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共同特点。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1.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近239亿t,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资料显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除此之外,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忽视,垃圾处理场受利益的驱动,为降低处理成本,往往不采取有成本的环保措施来处理生活垃圾,由此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废水挟带着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以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倾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南海海域石油类污染较重,近海的富营养化趋势严重,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淡水湖泊富营养污染严重,其中藻类疯长,水色发绿,发臭。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市整个城市市民的饮水危机。

1.2森林锐减

工业化以来,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 000m2森林被毁掉。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1/2。其中我国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5%发展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竟含有泥沙37kg,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黄河变成高高在上的“悬河”。

1.3耕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严重。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2 100万hm2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多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酸雨危害四处扩张,愈演愈烈,危害着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的健康。近年来,作为地球上生命保护屏障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1.4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令人惊骇的程度。据研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2000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种鸟类灭绝。在短短的25年间,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在内的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45%,海水动物的数量则减少了35%左右。

2环境恶化的成因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3篇

绿色蓝天。

“绿”就是绿化的意思。电影《2012》就很明白的告诉了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园。[山崩、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冰冻等等全部汇集到一个片中,让人永生难忘的是城市毁灭的大场景。除了冰冻之外,其他的灾难倒真是出现了。你所谓的冰冻应该是火山灰弥漫世界,曾经的古城庞贝就是灭亡于火山灰的,乍一看到真像飘雪。]

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太阳下山后,只有非洲和中国西部少数人将看到第二天的黎明。

古往今来,地球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她的儿女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她的儿女竟然为了自身的利益,弄得她千疮百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母亲;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母亲”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其实,在地球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利用。但是人类的介入,使这个循环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不能循环的东西。比如早些年的发泡饭盒。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地球的资源就会被消耗完。那么,地球就危险了。保护的措施应该是尽量的接近地球的自我循环。预防应该是多做些“远视”,不要老是盯在经济目标上。应该从人文和自然的角度出发。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比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科学 应用 3S一体化 发展趋势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水体总体反射率较低,选择1.55~1.75微米波段的多时域影像可以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沼泽化在时域图像上反映为水体面积缩小,从水体向边缘有规律变化,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植被特征。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1)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来探测,如用7.75~13.3微米热红外探测器测定臭氧层的温度变化,参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

(2)大气气溶胶

利用遥感图像可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工业烟雾、火灾浓烟和大规模沙尘暴在遥感图像上都有清晰的图像,可以直接圈定其大致范围。利用周期性气象卫星图可监测沙尘运动,估计其运动速度,及时预报沙尘暴。通过卫星资料可及早发现森林火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大比例图片可用来调查城市烟囱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通过烟囱阴影的长度来计算其大致高度。应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微密度分割,建立烟雾浓度与影像灰度值的相关关系,可测出烟雾浓度的等值线图。

(3)有害气体

彩红外相片可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通过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感性来推断某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一般污染较轻的地区,植被受污染的情况不宜被人察觉,但其光谱反射率却会明显变化,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灰度的差异。正常生长的植物叶片能强烈反射红外线,在彩红外相片上色泽鲜红明亮。受到污染的叶子,其叶绿素遭到破坏,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彩红外相片颜色发暗,如白蜡树受污染后呈紫红色,柳树呈品红色略带蓝灰色。 

(4)气候变化

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彩红外遥感影像可监测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热红外遥感影像可调查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城市道路宽的呈带状和环状,窄的呈线状,城市广场一般以块状蓝灰色与街道紧密相连于中心地带。居民区呈灰色,高层楼房带有宽长影,平房呈密集排列的小长方块状。水系呈浅蓝色,绿地呈红色。从遥感图像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优化城市结构有很大帮助。另外城市里的高大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和其他热辐射的吸收和释放特性跟以土地和农作物为主要下垫面的郊区有很大不同,利用热红外遥感对城市下垫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城市的热岛效应。

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5篇

关键词:污染 生物净化 环境污染因子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地圈包裹着的。这几个圈的气、水、石、土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无机环境。此中,广泛地分布着一层薄薄的生命圈,由许多特性各异,规模不等的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内进行着以植物为纽带的物质和能量的渗透和转化。

1、大气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以直接燃烧煤为主的国家,而且利用率很低,不足30%,有关资料表明,煤燃烧后10%以上的物质以气态和固态形式排入大气。主要污染物有煤烟,粉尘,SO2,CO2,NOX,以及吸附在尘粒上的一些重金属元素。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排入到大气中,当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便构成大气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产生临床和病理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潜在的遗传效应,直到发生急性,慢性中毒或死亡。SO2、BaP、和飘尘,一旦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效应,对人体危害就更加严重。吸附在飘尘上的BaP有强烈的致癌作用,SO2有促癌作用,放射性污染有远期效应,包括引起瘤变不育和基因变异等。

3、利用生物净化功能改善大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

治理矿区大气污染,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除积极发展煤炭加工,扩大洗选量,改进燃煤技术与燃烧装置,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和区域性采暖外,利用生物净化功能,尤其是绿色植物的生物工程防治大气污染也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99%,好多种植物对环境有着十分强的耐受力,各种植物都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的功能,通过光和作用,森林固定了大气中约1/3的CO2,地球上50-60%O2是由绿色植物提供的,一万顷的树木能消耗掉1000Kg CO2,放入空气中720Kg O2,处于速生期的树木每小时就能吸收CO2 20-40Kg、一天可达300-400Kg以上,绿色植物在调节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些植物对于矿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SO2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大气中的SO2浓度太大会伤害植物,但当SO2浓度不超过植物急性伤害阈值时,对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万顷草坪在生长旺盛期可吸附SO2 20mg/天左右。

地球上森林的总叶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得3倍,植物表面形状各异,有吸附、过滤和粘着作用,一般有毒气体经过绿地有25%被阻留,可使降尘量减少23-50%,飘尘量减少37-60%。

在生长旺盛期的植物能分泌一种特殊功效的杀菌素,能杀死某些细菌,真菌和单核微生物,可减少致病微生物。

4、利用不同生物对各环境污染因子的敏感反应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映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例如城市中地衣植物的消失与空气污染程度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筛选出了监测大气污染物如SO2、HL、HF等指示生物用于环境监测,各国的研究工作表明,生物监测研究工作开展十分活跃,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

4.1 能反映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

环境污染的成份极为复杂,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理化检测技术和手段,要对如此繁多的污染物全部进行监测分析,无论在经济上或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 加之环境因子的千变万化,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迁移,转化以及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所产生的协同或拮据作用等等、使污染物质的生态毒理效应变得十分复杂。通过理化监测虽然能确定环境中部分污染物质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状况,但却不能确定污染物质对生物及人体的危害程度。生物监测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能反应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综合效应,能直接反应出污染物质对生物,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出它们对生物或人体的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及耐变阈值等等。目前国内外在对环境致癌、致畸、致突变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多种生物材料来监测和评价污染物的“三致”效应。如应用紫露草、蚕豆根尖、大蒜根尖等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应用紫竹梅花粉母细胞监测环境诱变剂,应用水螅重聚体法予测环境污染物致畸危险等等。

4.2 能对生态环境进行连续监测

目前,由于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理化检测仅少数项目可以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多数项目还靠人工采样测试瞬时浓度或平均浓度值,时空代表性较差,不能反映监测前后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由于生物生活周期长,它们能储存整个生活时期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的各种信息,环境污染和破坏必然作用于生物体,可通过生物体表液和外表液的变化监测环境污染,如根据生物个体数量和群落变化资料,宏观及微观受害症状的观察、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生物体残毒分析,模拟试验等等能反应较长时间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所以,在监测环境污染物变化的全过程方面,生物是理想的监测工具。

4.3 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具有敏感性

某些生物对环境污染很敏感,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连精密仪器都不能测出的微量污染物质,对某些生物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表现出受害症状。利用它们作为“指示生物”,可以灵敏地监测环境污染,即快速又简便。在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已筛选出许多“指示生物”,用于监测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5、矿区绿化标准与原则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 污染源 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30-1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2013年全国几乎全部大中城市雾霾天气都有发生,严重的PM2.5严重超标甚至爆表,事实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也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即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而这五个城市还不是全国最差的。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得知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有多恶劣。而何为大气污染呢?大气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层之后,空气除了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致使大气在成分、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大气状况。1930年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都属于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计其数,只算已对人类产生危害,或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致就有百余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已对人类形成威胁的有粉尘、飘尘、SO2、CO、NO2碳氢化合物(HC)、H2S、NH3等,所以这些污染物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总计达10.7亿多吨,其中粉尘、SO2、CO所占比重较大。试想一下,每人每日将多少污染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了肺中。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而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后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人为的污染源主要有五种:

(1)工业污染源,由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玻璃与食品加工等生产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废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1948年,在美国发生了“多诺拉事件”就属于此等案例。多诺拉位于孟农加希拉河流经的马蹄形河谷中,两岸耸立着百米高的山丘。在盆地中,建有大型冶炼厂、硫酸石和炼锌厂。10月27-31日,多诺拉市被强逆温层控制,多种污染物混合累积在逆温层下,几天内有6000人住院,20人死亡。

(2)交通及运输污染源,由汽车、火车、飞机、运载火箭等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如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3)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生活上烧饭、取暖等的需要,燃烧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及垃圾焚烧等所造的大气污染。这种现象现在更多的存在于山区。

(4)农业污染源,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田产生的甲烷气体,通过挥发而进入大气中,可污染大气、降水成分。

(5)军事或科学实验污染源,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污染危害。此等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极难清除,对人体健康侵害极其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如此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另外,厂址的选择也应与该厂的性质相符,如生产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2)改进燃烧方式,改进燃料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从目前状况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我国工业燃料动力的80%依靠煤炭,而全国总体每年用于直接燃烧的煤炭占总煤耗的84%。其不高的利用率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石油的比重,发展新能源。与此同时,也可以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如区域供热,实现煤气化。

(3)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我只希望,将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片可仰望星空的蓝天下,可以自由呼吸,只希望我们所在之地永远不会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国泰.《环境保护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7篇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恶化原因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将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世界环境现状

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共同特点[1]。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1.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据统计,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近239亿t,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资料显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除此之外,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忽视,垃圾处理场受利益的驱动,为降低处理成本,往往不采取有成本的环保措施来处理生活垃圾,由此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废水挟带着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以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倾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南海海域石油类污染较重,近海的富营养化趋势严重,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淡水湖泊富营养污染严重,其中藻类疯长,水色发绿,发臭。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市整个城市市民的饮水危机。

1.2森林锐减

工业化以来,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 000m2森林被毁掉。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1/2。其中我国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5%发展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竟含有泥沙37kg,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黄河变成高高在上的“悬河”。

1.3耕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严重。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2 100万hm2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多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酸雨危害四处扩张,愈演愈烈,危害着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的健康。近年来,作为地球上生命保护屏障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1.4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令人惊骇的程度。据研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2000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种鸟类灭绝。在短短的25年间,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在内的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45%,海水动物的数量则减少了35%左右。

2环境恶化的成因

2.1经济活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盲目扩大

2.1.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3]。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

2.1.2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

2.1.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2.2人口的急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4]。

2.3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

首先,化学肥料中的氮、磷、钾等比传统农家有机肥的含量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喷洒大量的农药。同时喷洒农药的过程也对实施者本人造成皮肤的污染。另外,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施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危害。

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3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既满足人们当前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一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最小的自然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理想模式。

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孤立地指某个单一要素,而是指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协调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单一要素的统一运行;从时间上看,它是长期恒久的;从代际关系上看,它不仅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同样能满足子孙后展的需要;从涉及的范围上看,它指的不是个别、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全局的问题,它不仅是个别区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众多区域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4.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格局、放射状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4.2适当控制人口增长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4.3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4.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具体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观”,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5参考文献

[1] 陈国阶.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3-7.

[2]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1(4):77-79.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8篇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恶化原因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将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世界环境现状

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共同特点[1]。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1.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据统计,199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近239亿t,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资料显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处于增加状态。除此之外,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忽视,垃圾处理场受利益的驱动,为降低处理成本,往往不采取有成本的环保措施来处理生活垃圾,由此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废水挟带着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以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倾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南海海域石油类污染较重,近海的富营养化趋势严重,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淡水湖泊富营养污染严重,其中藻类疯长,水色发绿,发臭。如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市整个城市市民的饮水危机。

1.2森林锐减

工业化以来,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 000m2森林被毁掉。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1/2。其中我国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5%发展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竟含有泥沙37kg,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黄河变成高高在上的“悬河”。

1.3耕地减少

土地荒漠化严重。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2 100万hm2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多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酸雨危害四处扩张,愈演愈烈,危害着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的健康。近年来,作为地球上生命保护屏障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1.4物种灭绝速度惊人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令人惊骇的程度。据研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2000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种鸟类灭绝。在短短的25年间,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在内的淡水动物数量减少了45%,海水动物的数量则减少了35%左右。

2环境恶化的成因

2.1经济活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盲目扩大

2.1.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3]。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

2.1.2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

2.1.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2.2人口的急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4]。

2.3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

首先,化学肥料中的氮、磷、钾等比传统农家有机肥的含量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喷洒大量的农药。同时喷洒农药的过程也对实施者本人造成皮肤的污染。另外,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施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危害。

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3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既满足人们当前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一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最小的自然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理想模式。

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是孤立地指某个单一要素,而是指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协调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单一要素的统一运行;从时间上看,它是长期恒久的;从代际关系上看,它不仅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同样能满足子孙后展的需要;从涉及的范围上看,它指的不是个别、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全局的问题,它不仅是个别区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众多区域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4.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格局、放射状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4.2适当控制人口增长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4.3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4.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具体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观”,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5参考文献

[1] 陈国阶.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3-7.

[2]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1(4):77-79.

全球环境污染的现状第9篇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gol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on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s assessments.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empha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golf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环保验收;调查;重点

Key words: golf cours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investigation;emphasis

0引言

高尔夫行业进入中国20多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球场的数量将接近四位数。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到时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高尔夫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上来,对球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尔夫球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不会减少。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验收项目可分为两大类,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这类污染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对主要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这类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是以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为主的一项新工作,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新制度[1],正式开展的时间还不长。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即属于以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海南因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一直位于全国各省前列,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内容之一的高尔夫旅游及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将为球场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自2005年以来,我站受建设单位委托已开展了7家高尔夫球场的验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高尔夫球场验收调查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高尔夫球场项目验收调查的特点与重点,为今后开展高尔夫球场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提供参考与借鉴。

1高尔夫球场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①施工期间对空气的影响。各种燃油动力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挖土、运土、填土、夯实和汽车运输过程的扬尘。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种化学品的泄漏等,都将会给周围大气环境带来污染。②施工期间对土壤污染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施工机械故障而产生漏油或油滴落,而对土壤将造成的污染。在球场草坪建植时,使用各种农药、化肥所产生的残留。③施工期间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高尔夫球场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暴雨地表径流还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和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的泥沙,而且还会携带水泥、油类和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饭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等等。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地基、道路开挖和铺设、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④施工期间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高尔夫球场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球场建造施工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⑤施工期间噪音对环境的影响。高尔夫球场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⑥施工期间对生态景观的影响。高尔夫球场在建设期间对占地范围内的自然生态景观特别是地表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

可能会对施工区内的各种鸟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和迁徙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2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的特点

高尔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体育运动,九十年代高尔夫球场在国内大量兴建,发展迅速。至200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已达500多家,目前海南全省已建成开业的球场有21家。高尔夫球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球场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大致可分为会所区、球道区和管理区[2]。其中会所区包括:会馆、停车场、球童室、进出场道路、练习果岭、其它公共活动区(网球场、游泳池等)。球道区包括:发球台、球道、果岭、高草区、沙坑、水域、球车道和练习场等。管理区包括:供办公、维修、仓储和职工生活的场地等。总的来看,球场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建筑占地面积相对较少,污染设施或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绿化较好,相对于其它污染型建设项目,更像是一项生态绿化工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影响仍存在一些争议,焦点是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过大、对植被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消耗、农药对水体的污染等。我们在验收过程中应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依据验收规范,结合项目的特点,抓住项目重点,认真细致开展验收调查工作。

3调点

除了按验收规范要求的内容开展验收工作外,根据球场特点,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3.1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指标,原则上以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文件中确定的标准为主。如验收期间有修订新颁布标准,应按照其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文件中确定的标准执行,同时用现行新标准作校核,对项目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做达标评价,并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对于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参考国家、地方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2 验收工况《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范――生态影响类》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水电、油气开发等工程项目的运行工况有明确要求,其它类型的建设项目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确实无法达到设施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由于海南的高尔夫球场客源主要来源于境外和国内球客,淡旺季差别较明显,因此,项目的验收应尽量安排在旺季或周末等运营负荷相对较大的时间进行验收,并注明实际调查工况,分析客流量对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及对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

3.3 生态影响调查生态调查是环保验收调查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工作是根据调查方案确定的专题内容进行调查。除一般的工程占地、工程生态状况、生态敏感目标、水土流失状况、自然生态影响等调查内容外,高尔夫球场的生态影响调查还要重点关注球场生态恢复与绿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农药、化肥施用,水资源使用,水环境污染影响情况。

3.3.1 生态恢复与植被绿化调查高尔夫球场植被覆盖面积大、种类多,应调查分析其植被类型、面积变化和覆盖率变化,对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景观的影响,并对整体生态恢复效果做出评价。评价工程建设是否带来了某些新的生态变化或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影响的变化程度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更为直观地表达生态影响程度及恢复状况,除以翔实的调查资料为事实依据进行表述外还可附上现场拍摄的图片辅以说明。若能收集到建设项目所在地施工前后的对比图片,则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3]。

3.3.2 生物多样性变化调查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可对照项目环评报告,通过走访当地居民、球场经营管理人员,结合现场勘察等手段,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前后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可定量与定性结合,并说明球场建成后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有些地区还要关注区域内是否有国家保护名录内的植物,以及树种的生境和保护情况,球场园林绿化中是否引入外来物种及其影响等。

3.3.3 农药、化肥施用及影响情况调查高尔夫球场草坪在养护过程中会不定期施用农药、化肥,因其草坪面积较大,长期施用农药、化肥的量不可忽视。应详细调查球场常用农药的种类、名称、毒性,农药的使用量,施用面积和施用频次,并检查农药购买记录,核查农药购买渠道和品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为了解球场施用农药对环境影响,有必要进行球场内水体、土壤和植被的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检测的农药必须是球场近期使用或常用农药,按球场的不同功能区采集人工湖、球道土壤和草坪草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设场外对照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球场农药残留标准或相关规定,验收检测只能根据是否检出及检出浓度进行分析,可参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对球场环境管理提出建议。化肥施用方面,有必要对其人工湖水质、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进行监测,了解土壤质量现状,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趋势等,为环境监管提供资料。

3.4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控计划落实情况调查环境管理检查能够全面地反映出验收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情况,给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比较全面的验收依据,使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真正起到为国家环境管理、治理和决策服务的作用[4]。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全过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落实情况,“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的设立、监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日常监测是否落实了环评及批复要求等[5]。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相比污染型项目,建设单位往往没有设置单独或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往往局限于对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对生态影响方面采取的减缓措施或环境管理重视不够。对于高尔夫球场来说,环境保护工作一般由不同的部门分管,如污水处理站由工程部管理,生态绿化由草坪部管理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并不一定非要单独设置,但应检查其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执行情况,环保人员专兼职设置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档案资料的齐备情况。目前, 从我们对球场环境管理检查的情况来看,存在由于建设单位认识程度不够,对环评中提出的水质、土壤日常监测计划往往认为无关紧要,大多不予落实的情况,但球场根据其管理需要一般都会定期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验收时应详细进行调查,落实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和改进建议。

3.5 结论与建议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结论,应重点概况说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恢复效果、工程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有效性等。同时根据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影响和可能的潜在影响,对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最终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从技术角度做出项目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明确结论。

参考文献:

[1]宋沿东,田贵全.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方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 (1):18.

[2]袁华莹.中国高尔夫球场用地现状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6.

[3]刘怡靖.浅谈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编制.2004,1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