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28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投资;产业链;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136-02

一、投资、消费、出口在河南经济社会增长中的作用地位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低,2009年底河南省出进口总额为917亿9 764万元,仅占同期河南省GOD比重的4.71%。进出口一项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并不显著。从1992—2009年底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进出口有总量低、波动大、发展较慢的特点。

进而分析河南省消费领域的情况。河南省2009年底总人口9 967万,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 758万,占总人口的37.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 209万,占总人口的62.3%。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72元,消费性支出9 567元,食品支出3 273元,恩格尔系数为34.2%。同期全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 807元,生活消费支出3388元,食品支出1 220元,恩格尔系数36%。虽然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由2001年的4 110.17元增加到2009年的9 566.99元,消费者在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总量上都有2倍数以上的增长,但是受制于当前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农村人口比重大以及城镇化步伐较慢的现实,据2009年统计数据表明,河南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全省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倒数第一,城镇化率全国倒数第五。虽然可供河南挖掘内需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大,但这一结构性问题并非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力发展服务业必须有相应的消费能力来配合,消费能力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寡,参照各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当城镇化进程进入一定的阶段,农村人口实现向城镇转移,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经济社会才会真正过渡到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河南省依然应当理性看待扩大内需对本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还需要摆正内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纵观传统意义上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几十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统计1985—2007年的河南省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两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经济计量回归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省内生产总值会增加0.5%(侯晓博,2009)。2009年全省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0.7%的GDP增速中,投资拉动占8个百分点,而自2000—2009年间,河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3.7%上升到85.9%,消费贡献率由81.9%下降到22.7%。这一方面表明了河南省确实存在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调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在河南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通过“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同时我们有必要认清楚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国民收入恒等式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消费与投资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去思考,投资需求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消费的需求而投资,另一方面投资增加了生产力,增加了商品的供应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带动了消费的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投资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逻辑方面来看,当前河南省投资与消费的逻辑关系显然是投资产生新的消费,新增消费又拉动投资的追加(李鸿昌,2011)。

二、当前投资领域出现的问题

1.投资比例失调的问题。2005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 378.69百万元,第二产业投资额为1 970.39百万元,仅此一项就占投资总额的45%。时至2009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 704.645百万元,第二产业投资额为6 980.42百万元,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更是上升到了总体投资份额的51%,拥有了惊人的37%的年增长速度。同期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投资额仅从2002年的2 241.73百万元上升至2009年底的5 962.67百万元年均增速为27%,增速低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51.2%下降到2009年底的43.5%。第三产业不但发展速度慢而且自身内部也存在着问题,河南省的房地产业投资由2002年的884.1百万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2 987.51百万元,其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40%上升到50%。而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发展缓慢,不仅增速低,总量也少。其中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一项甚至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较2005年出现了同比分别下降12%、4.6%和10%的情况。

2.增长方式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2005—2009年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7%不可谓不快,然而相应的资金投入却没有实现第二产业在生产效率上的显著提高。自2000—2009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已经接近10%,其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90%(文春波、闫雷,2011)。大量的投资资金流入高耗能、粗放型、资源指向型、环境不友好型的工业领域,部分行业如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经济效率底下的情况。一句话总结就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较低,大多数产业居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很多产品附加值低。从产业结构上看,“粗、低、重、耗”产品过多,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未来招商引资的难度,还把更多的利润拱手相让,不利于本省居民收入的增加。

3.通过观察河南省2005—2009年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可发现,河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所占的比例异常之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的比重由2005年的72.6%上升至总体比重的75.1%。而在对外引资方面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但绝对量在2009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50.92亿元的总量不但同比2008年下降了47.6%,甚至低于2005年64.36亿元的水平。这就放映了河南投资环境亟待提高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河南省也存在着人力资本存量低,不能满足引入先进技术的转化要求,以及技术外溢效应在省内不明显的问题。这些方面都增大了引进外资的难度,缓慢了引进外资的速度。

三、关于中原地区发展农业的现状及区位优势

1.传统区位优势。河南省是传统粮食生产大省,气候适宜,耕作历史悠久,小麦生产具有比较优势。据统计2010年,河南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 087.4亿斤,占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95%,比上年增产9.6亿斤,增幅为0.9%。其中夏粮总产量618.1亿斤,比上年增产5.1亿斤,增长0.8%;秋粮总产量469.3亿斤,比上年增产4.5亿斤,增长1%。实现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千亿斤的成绩。

2.政策扶持优势。扶持粮食生产是国家的长期政策。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今后扶持粮食生产这一政策的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弱。在2011年2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台了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十项措施。由此可见,在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今天,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可以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或者是突出优势去寻求财税政策支持,可以深挖河南自己在农业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优势,立足于这些特殊优势做文章,积极引进中央资金发展现代农业。

3.本省食品企业自身实力增强以及产业集群优势突显。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成果显著,仅在2007年,河南省食品产值超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就有143个,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共八个。截至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总产值达4 058.1亿元,工业增加值1 167.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并且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以双汇、华英、汇通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白象、、天方等为代表的国内最大面制品产业集群;以健丰、梦想为代表的全国最大饼干类,休闲类食品产业集群,以及以莲花味精、王守义十三香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调味品产业集群。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20万人,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达500万人,2 300万农民从事原料生产。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2篇

关键词:经济;社会;项目;工业

甘肃省武威市地处西部,是典型的不发达区域,研究其经济发展情况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工作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武威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肯定成绩,分析差距,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分析武威市经济发展主要有七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二是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五是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七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科学地审视武威市发展所处的方位,客观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看清武威市与其他发达城市的差距,其差距主要体现为,一是经济发展人均水平较低;二是实现全面小康压力较大;三是工业比重明显偏小;四是财政保障能力较弱;五是抓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六是项目履约率低。

正视成绩,是为了增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寻找差距,更是为了自加转型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立足更高平台审视自我,站在更大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切实增强转型跨越、赶超进位的紧迫感,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寻风而动,主动出击,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政策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我们要按照转型跨越、赶超进位、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坚持以投资拉动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一)注重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总量

当前,我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最大的矛盾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最紧迫的工作是推进项目建设。要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对上争项目、对外抓转移、对内增活力,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有中生大、有中生辉抓项目,形成人人抓项目、事事为项目的良好氛围,确保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

一是认真谋划储备项目。要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两大优势,准确把握政策叠加、产业转移两大机遇。实现“谋划储备一批、联系对接一批、申报争取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验收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滚动效应。

二是加大力度争取项目。要克服等、靠思想,强化争、抢意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抓住项目,加快进行策划、申报、对接,用我们的真诚、智慧、坚韧赢得国家部委和省上的理解和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获批一批投资量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

三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是承接产业转移,关键是利用优势资源,核心是把握政策机遇,着力点是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一要多元化招商。从节会招商向小分队招商转变、部门招商向主要领导带队招商转变、政府主导招商向以商招商转变、招企业向招园区转变,充分运用干部关系招商、职工人脉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形成立体招商、全面招商、精确招商、精品招商的格局;二要多渠道招商。以主动出击招进来,以要素成本引进来,以人脉关系请进来,以优势资源吸进来,以优质服务邀进来;三要多领域招商。围绕引进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把招商引资的范围拓展到资源、市场、产业等要素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四要硬任务招商。招商引资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已细化到各个工作部门,要坚持全社会招商,力争当年招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四是加快进度实施项目。强化项目建设节点调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跟踪服务,加快推进,确保在建的进度快、续建的早投产、新上的早开工、储备的早出手。坚持“目标管理”与“进度管理”相结合,采取“按月通报、季度小结、半年评比、全年考核”的方式,对项目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实行全程管理。

五是落实责任推进项目。认真落实各级包抓项目和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完善项目责任制、退出制、考评制、督查制等制度,全方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大督查力度,跟踪督查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严格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当前,武威市工业经济面临着扶持政策叠加、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潜力显现等诸多机遇和条件。我们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把精力更多地向工业集中,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工业倾斜,政策措施更多地向工业配套,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紧抓产业培育和优化升级两个环节,突出延长产业链条和培育新型产业两个重点,在项目建设中调优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发展、主体功能突出”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园区产业规划、建设规划。按照“滚动开发、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园区基础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保障入园项目用地、用水、用电需求。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三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解决好资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要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争取国家的,用活银行的,吸引社会的,管好财政的。积极探索运用BT、BOT、投资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深入实施“百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项目工程”,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鼓励支持小额贷款、资金担保、融资租赁业,积极引进金融企业落户扎住。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足我省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加快创建部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建设工作。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强化节能降耗预警监测,加快园区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提升效能,改进作风,奋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转型跨越,实现赶超进位,务实为要,落实为本。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紧盯目标,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一要凝聚发展共识。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干部发展经济、工业突破的能力,增强干部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的本领,坚定不移抓工业,全力以赴抓招商,坚持没有任何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无关的人,没有任何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无关的事,真正形成建项目、重招商、抓工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用足用活政策。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政策和各项部署,努力把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措施项目,善于把决策转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学习政策、借鉴经验中拓宽思路,在抢抓机遇、谋划发展中主动作为,切实提高抢抓政策能力、识别机遇能力、推动发展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

三要靠实工作责任。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要求,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队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推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的工作方法,营造让项目为干部说话、让干部用项目说话的良好氛围。

四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协作意识,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统筹抓总作用,协同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到分工不分家、分责不分力、分解不分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点上的工作,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做好面上的工作。

五要转变工作作风。要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和干就干好的作风,问题不上交,困难不下转,矛盾不乱推。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拼精神、拼意志、拼作风,抢机遇、抢时间、抢进度,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要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把全部心思和所有精力都用到干事创业上。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3篇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城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城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城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城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城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城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城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城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城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城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城镇。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4篇

关键词:农民 土地 农村市场 经济发展

一.土地的运用

农民的基本来源是土地,所以对土地的运用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最基本的方式。

1.土地制度的发展

(一)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

(二)土地承包

   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富裕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调动了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大规模的承包有助于对土地开展现代化的生产,提高土地的运用率,增加生产,有利于资本流向农村,土地承包,使农民的土地变成资本,空余了剩余劳动力,使他们有机会走出农村,需找新的家庭收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安家,转变为城市弄口,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目标。

随着土地制度的发展,农民迫切希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最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养分。耕作措施 田间管理 有机肥料 转化 土壤微生物 秋翻 轮作倒茬 释放 有效态养分等都会改良土壤,有机肥料俗称农家肥,是农民最常用的田间肥料,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还包括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等);堆肥;沤肥;厩肥;沼肥;绿肥等,其中以:各类桔秆、落叶、青草、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为原料做成的肥料最为农民广泛运用,因为它来源简单,只要在秋收时把它们留在田地就可以改善土地的营养成分,不需要资本,节约了资源,是最为提倡的一种改善土壤的方式。

但是不能随意的改良土壤,应该根据土地本身的营养成分,还有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去改良土壤,不然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破坏土地原有的营养,使土地成为废地,不在适合种植农作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土地的多功能运用

土地的多功能运用有很多方式,种植花卉是其中最广泛地运用。

温室大棚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土地上产出其他地方的素菜、花卉、水果等。既提高了土地的运用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温室大棚,我们可以春季夏菜早熟栽培,夏菜秋冬延后栽培,夏季遮阳防雨育苗栽培,无土栽培蔬菜等等。大棚,使得农民在地里种菜不在有季节性,区域性的限制。但是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到土壤还要考虑到销路,作物的种植要符合当地市场的销售情况,不能盲目种植,要有计划的根据土壤的情况还有未来的预期销售去种植作物,提高收入

二农村市场的发展

 发展经济市场是关键之一,所以,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发展农村市场,首先要了解农村市场。

尤其临近春节,在各地的农民集市上都会出现的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卖菜的、卖肉的、卖衣服的、卖日用百货的应有尽有。农民高兴地说:"现在想买什么东西就买什么东西,而且东西质量也比以前强很多。农民都将自家饲养的土鸡、土鸭、土猪,种植的绿叶菜,以及自制的干豆腐、地瓜干等拿到集市上卖。城里许多人也专程坐车赶到这里购买农产品。

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现象,想要发展农村市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三农"政策,国家扶持: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三农政策更加向农村倾斜,给农民自主发展创造了机会,农民要好好利用国家政策,在国家的支持下,减少了风险提高成功的几率。

2.发展差异,量体裁衣: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发展优势,不能盲目开展市场,要发展适合本土的市场,做能力之内的事情,降低风险。

 3.业务细分,够用就好:产品有千万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农民发展自身经济要在能力之内,不能好高骛远,够用就好。

 4.提高自身,走出农村: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产品的质量,走出农村,用高质量的产品吸引城市人走进农村,发展经济。

 5.引进资金,加快建设:引进外来资金成为很多农村增加收入的首选,这样既发展了农村,又给农民提高了就业的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了弄明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建设。

虽然引进外来资金投资建设农村是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比较快的一种方式,但是,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要农民自身提高素质发展市场。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发展农村经济,抓好对土地的运用和时刻观察农村市场的发展,引进外商,产品外销等等。主要还是产品流通,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自主发展市场,才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道。

参考文献:

1.《开国大土改》 白希 中共党史出版社

2.《土壤改良原理》Α.Н.考斯加可夫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5篇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我市经济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审议,会议认为:

近年来,市政府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全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冷静分析当前形势,客观估价我市软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三乱”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单位利益至上等。经济软环境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促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本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决议》,下步市政府要切实抓好《决议》贯彻落实,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教育、引导为重点,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环境。万事人为本,治理经济软环境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经济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切实加强对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宣传,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大讨论,逐步使国家公务人员树立起亲商、爱商、护商的服务观念,以及环境就是经济资源的发展观念,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关系软环境,处处体现软环境,时时关心软环境”的氛围。二是以规范、快捷为重点,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服务承诺。要充分发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协调调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关心企业和投资者的生产和生活,做到想其之所想、急其之所急、解其之所难、帮其之所需,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对重大投资项目要实行领导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以诚信、践诺为重点,营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诚信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通行证”。要加强信用政府建设,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制定的优惠政策坚决兑现,对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以取信于投资者,给他们一个稳定、诚信、宽松的环境感。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对外来投资者,在不违纪不违法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优惠政策都可以用。四是以学法、守法为重点,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要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决克服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野蛮执法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的作用,严肃查处各类破坏经济软环境建设的违规行为。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生排外、敲诈勒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法制环境。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6篇

__区人民政府:

为了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区政协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专题协商等方式,就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别是20__年9月12日区政协邀请了我区经济界的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对我区即将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座谈讨论,到会学者教授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人士围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区政协于9月22日召开第六次主席会议,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协商。现就这次调研协商的情况和建议汇总如下: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截止20__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2252户,注册资金13.38亿元,从业人员5.5万人,销售收入28亿元,缴纳各项税款达8151万元。全区已有9户非公有制企业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27户非公有制企业被市、区评为“重合同信用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跻身全市50强,7户入围全市100户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全区gdp的37.8%。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总量小、规模小、档次低、产业水平低、无名牌企业和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业主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总感到__的投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仍然有少数职能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的情况;二是区行政审批中心目前没有完全发挥好对投资者“一个窗口办完审批”的作用,还是一个“接件中心”,有的企业不愿意到行政审批中心办事;三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管制”的多,主动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少;四是对设立企业的审批前置条件太多,中介机构对企业服务收费标准的高低限幅度太大,一些名义上已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的中介机构实质上还是这些部门的延伸,有的还带有垄断性质,有的部门将行政职能范围的公务转移给中介机构搞变相乱收费,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对现有区内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视扶持力度不够。扎根在__的现有非公有制企业,是__发展的基础之所在,要引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本地同行企业界人士的相互宣传和引路,当地企业界人士对投资发展环境的“口碑”,是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的第一窗口,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界人士认为,我区对引进企业和现有企业支持力度、政策优惠上没有一视同仁,因此,存在“引来女婿走了儿”的现象,这势必对招商引资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现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此外,全区尚无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牵头和总协调作用的部门,仍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一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扯皮,因而挫伤投资者或业主的积极性。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没有比较优势。一是我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中,没有集中对外,缺乏透明性,对落实政策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现有优惠政策与周边区县相比缺乏比较优势,这是制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大瓶颈。

三、对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当前,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的认识要有新突破,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党的十六大“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实施“工业强区、科教新区、旅游活区、生态靓区”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对__在促进改革、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社会稳定、实施城镇化战略、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共__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从认识上解决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问题,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这是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尽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入世”后,商贸、金融、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带来的机遇;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东部企业和资本西进寻求发展带来的机遇;三是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由此带来的主城区拓展北上的机遇;四是区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宏伟目标,我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发展空间。我们应利用现有的条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

(二)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一是建立健全区发展非公有制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小企业发展局,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二是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长牵头,工商、税务、统计、经委、外经委以及工商联等部门领导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帮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制度,与非公有制企业主交朋友,帮他们解难题,谋发展。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发展非公经济的目标纳入对区级部门和各镇街工作的考核范围,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镇街和个人予以表彰。(三)明确总体思路,制定发展重点和目标。我们应结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区第九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市场为基本原则,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新体制、新制度的构建为重点,强化服务,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产业指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促进服务型、扶持科技型、推动外向型、发展特色型,改善和调整经济结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制度、机制和技术进行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有突破性进展。二是制定发展重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结合农业产业化“十个百千工程”的实施,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扩大和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的比例、规模和质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投资城镇化和园区经济建设;鼓励发展服务型非公有制经济,拓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向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引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营造发展环境,吸引区外非公有制企业到__落户;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技术进步,实施重点企业工程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三是发展目标。不仅要制定近期目标,还应制定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对量化目标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做到切实可行。

(四)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发展环境。举全区之力整治发展环境。一是彻底清理一切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政府应对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该废除的坚决废除,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__实际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消除体制,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效率。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于国家和市、区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除国家有规定的外,一律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有规定的审批项目外,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登记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并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的原则,实施审批办照的“互联审批制”。三是政府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关心、支持投资者和投资企业,从项目指导、信息收集、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四是清理整顿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五是治乱减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引进的区外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从保本经营的角度,对其选址、征地、配套费等,以最低的价格出让或租赁。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上,对已经出台的各种收费项目,要进一步清理核实,对那些有碍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必须坚决砍掉。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年审、年检、行政检查等收费。确需收费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依法征收,并公示征收标准和数额,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部门不得擅自制订各种执法、检测、检验、检查、培训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六是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任何部门到非公有制企业检查和罚款,须经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杜绝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拉赞助、乱摊派行为。

(五)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公平待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凡进入农业产业化“十个百千工程”、商业“双十百千工程”、工业园区的非公有制企业,都享受同等的财政税收政策。二是非公有制企业重大技改立项纳入全区通盘考虑。三是对非公企业经济增长高于上年部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在区内财税留存部分提取一定的比例,给予重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四是对引进的非公有制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投资额度多少,都要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五是招商引资与扶持现有企业并举,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要坚持“外引内扶”并举,在积极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支持已扎根在__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对其扩建、迁建、技改部分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其新增税收部分享受“退二减三”的税收财政返还政策。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及城镇集体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合并和对外招商引资,对非公有制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各种措施都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七是鼓励在职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发挥作用,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八是制定政策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并且要进行公示。可编印《发展非公经济服务手册》和《政府部门办事联系手册》,将有关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措施、税收项目及标准、联系电话等都收集在手册上,为非公经济的大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六)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建立和完善银企联系与合作制度,对只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给予积极支持,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政府要做好加强银企合作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建议尽快建立“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贷款担保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企业入股、会员单位筹集等多种办法建立担保中心,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发展信用担保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7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特征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与此不同的是,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2.宜宾白酒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白酒行业的原料适于发展循环经济

白酒酿造以粮食为主要原料,而原料来源于土地,酿酒后的丢糟历来都是家畜饲养的饲料。目前,规模化酿酒后的丢糟,则采取工业化加工为丢糟粉、麦可利动物保健元素等饲料原料,饲料饲养家畜后的粪便,又是极好的有机肥,最终又回到有机原粮种植基地的土地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发展途径。

2.1.2白酒行业是个小污染行业,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酿酒企业的主要污染物为丢糟、黄水、有机污水、燃煤烟尘。其中:丢糟、黄水已完全循环利用,仅考虑如何提高其加工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技术附加值,控制一定产值的资源消耗;有机污水可以处理到符合养鱼的质量而排放,循环进入大自然,还需研究其回收利用途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控制一定产值的资源消耗;燃煤烟尘通过处理后,达到标准排放,但未能循环利用,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对燃煤设备进行技改,才能有效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2必要性分析

2.2.1反哺农业的必要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既是一项惠农政策,也是推进工农业相融互动、协调发展的一项有效途径。近年来,宜宾市凭着自身优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反哺农业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扶优扶强,落实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支部+协会”、“订单农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产一斤酒约需三斤粮,全国白酒现在三分之二是液态酒,人们消费需求由液态酒(酒精勾兑酒)消费向固态发酵酒(粮食酿造酒)消费转变,使酒用粮食需求增加,缺口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宜宾大量酿酒用粮需外调,酒用粮食零星种植,原料供不应求,宜宾红粮缺口20万吨。

三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转移,增加劳务收入。据统计,2009年翠屏区16户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中有4794名固定职工,其中23010属于农民工,同时每年季节性用农民工2000多个,仅此一项将每年为农民工带来劳务收入2000元以上。

2.2.2促进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

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参观游览,参与生产过程,学习管理经验,购买产品等,容知识性、观赏性、商品性于一体,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能带给人们温馨愉快的生活感受:传递丰富新颖的知识、展示激动人心的场面、提供货真价实的白酒产品、让人们体会富有成就的喜悦。还能让人们了解白酒的生产过程,这些特征表明白酒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带给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另一方面,白酒工业旅游的发展依托白酒企业现有的设施条件,同时增加完善部分与旅游服务相关的设施和内容,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为白酒企业增加利润和收入开辟新渠道。同时,工业旅游的发展还大大增加了白酒企业的就业容量,降低了就业门槛,这对于就业负担过重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具有明显的就业替代效益。而且,白酒企业开发和利用白酒旅游资源对于吸纳失业劳动力,缓解突出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旅游业每就业一人,会带动相关产业5—7人就业,尤其为白酒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寅宾白酒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3 1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基础

宜宾除五粮液、五粮春等全国知名品牌外,还有叙府、竹海酒业、梦酒、故宫御等区域性品牌,具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先天条件和基础,只要善加扶持、精心培育,其品牌价值会快速提升,届时,宜宾将成为中国名牌白酒荟萃之地。优先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白酒生产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积极探索库存原酒抵押贷款等模式,扩大对白酒企业特别是成长型白酒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建设项目上鼓励企业技改扩能,通过技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换代,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在税收政策上建立激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激励机制,将本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纳入招商引资政策管理,帮助企业规避和减少相关税费,降低白酒生产税赋,提高中、低档白酒的市场竞争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3,2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只有立足特色,发展产业,建立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以工哺农、兴企富民。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笔者认为,宜宾作为中国酒都,应以白酒主业为龙头,实施四大措施:

首先,向饮料产业延伸。玉米浆、果汁果蔬、茶饮料三大饮品系列,既与白酒生产有着“不解之缘”,又在我市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白酒企业应抓住商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开发,与农民签订规模种植合同,为农民提供种子、资金、技术等项服务,农民按照订单合同进行种植,真正做到反哺农业。

其次,向饲料产业拓展。如前述“循环经济”模式,笔者建议投资一定数量资金筹建有机饲料加工厂,对酿酒生产的酒糟、玉米浆生产剩余的玉米棒芯、秸杆等进行深加工,为农民发展奶(菜)牛、生猪、鱼禽等养殖业提供饲料。这一产业开发,将有力推动该地区农民规模化养殖的进程。 第三,向养殖业扩展。在发展饲料产业的同时,饲料工厂还应与农民联合,开展两大规模化养殖:一是投资资金在宜宾几个县镇建立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一定数量的奶牛、年产一定数量的优质鲜奶,并为周边地区农户提供优种后备奶牛;二是投资金在部分乡镇建立生猪养殖基地,既发展商品瘦肉,又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链条,起到“循环经济”作用。两大养殖业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办法,以五年为达产目标期,可创造不错的收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最后,向有机肥料产业推进。投资兴建有机肥料加工生产基地,按照“工业化生产、无害化处理”方式,将禽畜粪便等加工成有机肥料,为茶农生产有机茶、菜农生产有机菜和农民种植粮食提供肥源。

3.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应“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对“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环经济是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化是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偏离产业化路子便成为无源之水,而农业产业化离开循环经济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企业反哺农村,最忌拚资源、盲目上项目和搞短期效应;只有走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8篇

要确立“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任何单位、部门、个人为了部门利益或个人私利,损害、污染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的,都应受到训诫直至政纪处分。以前,在这方面动真格的少,还远没形成法治的威慑力。

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精简办事程序,将审批程序透明化、即时办理化;从人治思维转到以人为本的服务上来。二是强化监督意识。政府应鼓励并受理一切有正义感的公民和单位对损害工业发展环境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公、检、法及纪监部门也应有相应受理有效措施。三是强化垂直部门的角色意识,不当旁观者,要当建设者,当改善和维护发展环境的“助推器”。四是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要积极营造“优化济南经济发展环境人人有责”这样一种氛围。

二、打造诚信华蓥

展示我市“公开、公正、公平”经济环境,政府处于关键性的主导地位。推行政务公开,做到政府职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杜绝各部门令行不一。其次要抓好政策落实。将制定的扶持、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使企业及投资人感受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既是企业立市的根本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尽快建立社会企业信用制度,使有不道德失信行为的企业不但自身受到市场的惩戒,还要接受政府的训诫、舆论的谴责,严重的直至法律的追究。对一切保护商业欺诈、逃废债务、财务失真以及经济案件的单位和个人要有相应制度追究责任。要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资质信用,净化信用环境的基础。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努力解决资金缺、融资难对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束缚

一是政府部门应打造企业科技、信息、统计等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机制创新。二是创造条件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驻济金融部门与企业互动,加深了解与理解。三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实行经济利益共同体,提倡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前提下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是引导企业建立共赢经营理念,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密切银企关系。

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第9篇

随着2014年我市首条地铁投入运营,我市将迎来地铁时代。而由于地铁的开通,围绕地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又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依托地铁发展经济,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地方政府必须要及早考虑和谋划的。

根据规划,地铁1—4号线在北塘境内将布设13个出入站点,从这些站点位置来看,覆盖了北塘大部分地域,按辐射理论,足够影响北塘全境,可以说地铁经济是北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引擎,有利于极大的改善北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国际国内地铁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地铁的开通对商圈的形成,对商业资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对零售商业从地上转为地下,对商业布局由“带状”向“圈状”进而向“片状”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从目前我区的现状来看,围绕北塘地铁站点的布设来谋划发展打造地铁经济的工作还尚未喊出响亮的口号,尚无任何实质性的启动。为此本人强烈建议如下:

1、规划先行。尽快着眼我市整个地铁布局对我区次分区规划作相应调整和安排,侧重于地铁站点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适应。要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通盘考虑未来北塘区域内地铁经济的打造。

2、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领衔北塘境内地铁站点周边的可利用可挖掘资源的采集、规划和整合。特别是对核心资源调查整合,比如地铁口商铺资源、广告资源、通讯资源、房地产资源等,可视资源情况确定是否适合重点打造培育形成商圈。也要注重衍生资源的调查,如工程技术咨询、工程监理设计类单位;物业管理、绿化苗圃、旅游、宾馆、餐饮、停车服务、储运、租赁、建筑装饰、文化类企业等等,以此确定未来配套建设和招商定位。

3、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地铁时代将使北塘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更加凸显,使北塘进入更快速、便捷、高效时代。人流量的加大和流动的便捷将使北塘的服务业迅速提升有了可能,要组织招商部门大力宣传推介北塘地铁站点分布广、站点多的优势,围绕与地铁相匹配的相关产业和商业配套大力招商,重点招商,形成氛围,以推动后续快速配套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