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健康教育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15

高中健康教育课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1篇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情感体验

1.引言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有一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充足的精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拼搏进取的意志且身心健康的人。在体育课堂教与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运动形式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安溪八中K二年各个体育选修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与心理健康,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3.1经过各项问卷调查和研究:现高中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以生生之间的关系敏感、行异常、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焦虑、自卑等较常见,个别还存在弃学、厌学、忧郁、自杀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3.2课堂教学是改善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身体活动过程中,行为、个性、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某些心理障碍,使人的紧张、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人感到心情愉悦。

3.3经过长期跟踪本校高中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策略。对各项教学行为的情感体验反馈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其中赛前焦虑、自卑和运动恐惧感等症状明显改善,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成就感增强,且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这些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作用。归纳起来我认为:一是参与体育活动,生生之间增进交流,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二是体育活动能宣泄不良情绪,使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得到缓解,保持愉悦的心情。三是参与体育活动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运动的快乐。四是体育运动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挑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五是参与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个人精神面貌更好,团队合作意识更强。

4.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因素。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水平的认可程度及其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决定其活动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所教内容或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运用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教法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堂,对具有运动恐惧症和自卑感的学生,能够起到缓解和调节作用。我校每年都开展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闲暇通过开展学校各种体育协会,举办各种球类竞赛,开展男女组合团队接力赛、校园青春健美操表演赛、背摔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运动体验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产生正面影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4.2师生互动

体育教师要身先示范,在课堂里经常融入学生中,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做学生的好朋友,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愿意与老师沟通,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一旦学生有了逆反心理,体育教师就要主动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对曾经在体育运动中有受到过某种伤害,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者对运动恐惧或者赛前焦虑的学生,教师要关心和爱护他们、鼓励他们。同时,在全班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对于体育后进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充分利用教师的眼神、同学的鼓掌鼓励他们,并利用每一次进步的数据以学习评价的方式反馈出来,充分肯定其进步的空间,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消除其恐惧和自卑心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要因人而异,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目标,学生一旦实现期望目标,就能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此项目的学习与进步。

4.3分层教学

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胜任挑战时,人的愉快就会产生。相反,任务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接受的范围时,就会导致个体焦虑,严重的甚至产生挫败感。因此,人的能力胜任挑战是人产生快乐的源泉,并长期坚持此活动。在体育课上那些自卑、焦虑、恐惧的学生的运动水平相对比较差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在心中把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几个队,对他们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目标范围内完成任务,在运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在教学中合理、及时地运用竞赛形式,运用教学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4团队合作

实践证明,个人之所以能够为团队所吸引,主要是因为团队认同、社会强化、参与活动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互帮互学,营造融洽的团队合作氛围,此举对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有很好的帮助。比如:在健美操课堂里,有一些较难的动作我会做示范,一些简单的我只做说明,生生会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探讨,结合视频进行自我学习,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都能起到骨干作用,带领成员完成课堂任务,并进行小组展示、小组评价。通过展示练习,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个体的心理顾虑消除了,自信心增强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4.5自我暗示与磨炼

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破富效应”,即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练习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具有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从而自然而然地消除其不良心理,又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技能水平的难易程度、教师设置不同层次的困难,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5.结语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公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心理教育理论,采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等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体育教学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特有的功能,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要求。如果说成功是“0”,财富是“0”,地位是“0”,未来是“0”、“0”、“0”的话,那么健康就是这无数个“0”前面的那个“1”,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2.

[2]钟启泉.学习的快乐[G].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G].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8.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2篇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一、教学思路

立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实基础可以发现:第一,高中阶段具有特殊性;第二,心理教学课程具有独特性。基于以上两点,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应采用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深入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中生一方面摆脱了中小学时期较强的依赖性和较差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又不具有与社会人一样成熟的心智。尽管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他们仍然具有行为能力不足、自我认识不够全面、遇事易冲动等不成熟之处。通过分析高中生心智特点可以发现,高中生处在一个“不破不立”的特殊时期――他们通过批判看待和评价前一阶段的自己实现自我认知,从而建立全新的人格。这一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无疑会为高中生带来心理(如性心理的产生)和生理(如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上的迷惑和烦闷。因此,教学思路应以高中生心理特点为立足点,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问题和弊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心理教育工作者应从总体和具体、当下和长远四重维度确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即面对某一类具有类似问题的对象所制定的宏观导向性目标,具体目标则更具有针对性,指希望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当下目标具有时效性和突击性,如“月考考前压力疏导”辅导;长远目标则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旨归,较前者的立竿见影更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使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具有导向性和规划性,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应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年龄阶段、理解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要点有三:其一,应不脱离心理教学理论与实践,保证活动内容设置的专业性。其二,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其三,应不忘设置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实际成效。

二、教学实践

(一)互动式教学

将互动教学体验引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课堂中来,对开展高效教学和快乐教学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助益。互动式教学主要包含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考前压力、时间分配、青春期叛逆、情感问题及事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对症下药,探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正确解决办法。在生生互动阶段,教师应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围绕特定话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暴露问题,利用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坚持尊重原则,进而营造有序而真诚、和谐而开放的沟通交流环境,让学生在聆听与倾诉中排解压力,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二)“私人订制”化教学

立足于高中生所存在问题的共性,教师还应从具体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通过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进而实现对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时掌握。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和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相关讲座,通过讲座普及知识;学校还应在讲座中增设举手提问等交流环节,专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再次,学校可安排心理咨询师并设置坐班教师,随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治疗;可以在图书馆、茶室等场所按周或按月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同时对心理社团类组织提供大力支持。最后,应充分发挥师长和朋友的安抚作用,对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撑,自觉自发地提供非功利性帮助,进而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家校一体化教学

通过分析生态理论可以得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二者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实现“家校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切实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充分重视,并与家长随时保持密切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单独约见家长、开设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加强联系,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切实掌握。此外,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进步,学校应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与家庭的通力配合,最终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教学评价

(一)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保证教师教学素养的专业性是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其一,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应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获知外部信息。其二,教师应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辅导能力,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可供学生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二)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健康教育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在适当时机予以鼓励和支持,最终使学生在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此外,教师应注重表达的方式方法吗,在合理化的尺度之下对学生表现予以反馈。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康心理,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心理健康总纲来看,心理健康的整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了达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开展教育课的设计原则,将心理健康课当成传统课程来授课,导致心理健康课成为了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课,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的根本目的。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置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时间来设置的,学生没有自和控制权,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和推动的,学生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不是课程的主导者,任课教师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教育部要求以及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相背离。

心理健康教育课初衷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心理上,而不是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上,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进行关注和关怀,这对于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来介绍设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在设置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初步的教学大纲,围绕一个主要的目标对学生展开教育,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活动,为了遵循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环节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以下的问题:第一,通过本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收获到哪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积极作用;第二,本环节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怎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细节应该如何把握;第三,当教学环节的设计逐步清晰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预估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否使学生获益,是否需要前期铺垫,教学活动是否需要进行改动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掌握,避免出现缺乏实践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象。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目标的一致性,学生才能够专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层层深入,突出教学的重点,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二、普遍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体和个别相结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具有普遍性,要来源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选取的内容要符合高中生的发展,集中体现高中生的需求,从日常细节出发,而不是找寻具有极端性的案例进行学习,这样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学生的排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高中生的心理为主,要在学生感觉身心愉快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体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收获的总结,从而促进心理成长。这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引导高中生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心灵导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课程学习紧张并且面临着升学压力,所以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起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使学生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枯燥无味,或者和传统课程无异,从侧面给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那么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具有自己课程的特色,需要着重和传统课程区别开来,有趣的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幽默有趣的课堂互动才能够让学生暂时忘记学习上的重大压力,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原则,围绕课程目标努力使课堂变得充满趣味。

四、知识传授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依据是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仅仅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单纯的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具有高深的理论,有些知识需要反复的推敲,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只需要在我们设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深入体验,得出自己的收获即可。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心理学概念的讲解,要淡化心理学理论知识,对于高深的理论一带而过,着重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收获。将心理学教学理论作为授课的理论支撑,注重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简单概括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的基本原则,希望这些教学原则能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部大力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大的升学压力,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向着积极、乐观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66-70.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4篇

一、师生关系的适当调整

我们应该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放羊式”、“教官式”等等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长者,更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朋友。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注的互动模式,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教师只有真心对学生付出,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要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人格上平等,主动关心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只有让他们处于这种积极地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练的效果才能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的发展。

二、课堂教法的灵活把握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样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其中,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轮换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团队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采用个人技术展示和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课程安排计划时,尽量安排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兼顾到男女学生的运动需求,争取每人都有一到两项擅长的运动项目。

三、课堂评价的巧妙运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或扑捉学生学习最佳时机和切入点,这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评价的运用得当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把握评价的有效性,评价也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体育教师能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景,这是评价获得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评价在宽松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在质疑、惊叹、争议和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把握评价的时机策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评价时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师生在交流评价时要心心相通,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地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要坚持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评价行为,评价时做到有“材”、有“人”、有“艺”,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提高体育课堂评价有效性,更好的发挥评价功能。一切评价其实都是手段,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评价的运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的和谐性。

大多数人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全面的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5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技术项目的规则、对战技术知识以及运动损伤和护理的相关知识等,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等课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高中体育教师就要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一、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压力增加,面临高考时,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考试的压力,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不能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对体育课缺乏学习的热情。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教学中存在动作不协调,不能掌握教学内容,而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为了避免同类现象的产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参与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乐趣和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体育代表人物或是奥运会冠军以及运动团体的事迹,如中国女排精神等,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起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的情感结合点。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关于排球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一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能,锻炼人的反应能力,还能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分组组队,在反复的技能练习后进行分组对抗比赛。学生通过比赛,不仅进行了身体锻炼,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应用先进的媒体设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先进的媒体设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者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如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如羽毛球男单比赛、乒乓球女单比赛等片段,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该运动的规则和战术的了解,并且,惊心动魄的比赛过程也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师向学生讲解该运动相关的规则、技术要点以及战术时,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件,应用多媒体中对图片、声音以及影像处理的软件,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构建起高效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课堂[2]。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开展教学活动,让其他组的学生对该组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评价其中哪位学生的动作及技术较为良好,哪些学生的动作和技术存在问题,指出该学生可以改进的部分。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体育技术和战术的理解。也可以将这种形式演变成一对一评价的形式,学生在互相点评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优秀的技术技巧和经验。教师在评价结束后,要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部分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一些体育技术和技巧的掌握存在困难,评价成绩不理想,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情况,并指导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的水平。对一些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积极鼓励,树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激发其不断参与和挑战的积极性。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其成长发展[3]。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对行为活动有正确的判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对抗性的练习和教学,使学生能够渐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学生在实践体育技术和战术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完成。学生完成任务后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可以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参与到示范活动中,增加学生挑战体育技术和战术的勇气。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适当的“抗挫”教育,锻炼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对体育技术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如篮球对战战术的练习中,亲身参与其中,并指导相关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面对挫折会激发其求胜的心理,并能使其积极地探索方法来应对教师的“攻击”与挫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制定积极的战术,充分发挥掌握的体育技术。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其抗挫能力和抗打击的能力,使其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

五、结语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媒体设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还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李继良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其颂.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略谈高中体育合作探究教学法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5).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6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

1 正确把握“淡化运动技能”

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竞技运动技术的难度和强度,即“淡化运动技能”,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部分体育教师进行一些运动项目教学时,过于注重运动参与,而对运动技术、技能只是简单的介绍、学习,学生根本不能完全掌握。更有甚者,给学生一定的器材后,让学生在指定的场地内自由活动,自己则做起“牧羊人”。如有些教师在进行篮球、足球和排球课教学时,发给学生球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既没有相关的技能练习,也不进行必要的规则学习;而学生就象进入大海的鱼儿、天空的鸟儿,欢快无比。根据笔者的调查,在高中有60%的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堂而皇之的称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弛。

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三大特征之一实践性明确指出:通过身体练习来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离开运动技术、技能的情况下,学生的运动水平势必不高,其运动的生命力无疑不会长久,终身体育的教育也只能以失败而结束。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理解、掌握运用“淡化运动技能”这一教学新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拥有终身体育意识!

2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模式基本为: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 ――放松下课。教师指导整堂课的进行,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整个过程由教师控制。根据调查,高中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持认可的为32%左右。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实现教学角色的转换,向着“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方向发展,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共享体育与健康课带来的快乐!适当的主导性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1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有效结合。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运动能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又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材,有学生认真练习,积极性很高;而有学生则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如教师在进行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时,大部分同学能按要求进行练习,而部分篮球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早已驾轻就熟,练习时心不在焉,不屑一顾;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则连球也接不住,疲于奔波。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能力,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练习,或者提高、降低练习的难度、强度;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伙伴,进行练习;也可以进行“扶贫”政策,让技能掌握好的同学帮助相对弱的同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自我成功的喜悦!

2.2 师生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目标。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2.3 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技术和学生出勤两方面来进行。这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按分数考核的方法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带来一定的负作用。其典型的例子是:先天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有较好的成绩,而差的学生似乎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理想的成绩。久而久之,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原有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厌倦和恐惧心理!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自我控制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即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情况,更为合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笔者采用新课程评价方法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的评价,学生从一开始的新奇到逐渐适应,发展到最后的认可和支持,一致认为新的评价方法更为客观,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个性塑造,发展内在浅能。

4 结论和建议

4.1 正确理解、运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有所成,掌握一定运动技能技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4.2 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飞学生的运动激情,让学生享受运动成功和喜悦!

4.3 以人为本,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4 转换体育成绩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紧密结合,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框架结构,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将有利于实现体育功能,体现体育育人价值和终身体育习惯、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2] 《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7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如何改革农村及偏远地区高中的体育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许多农村及偏远山区高中在探索中认真实施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作为鄂西北偏远山区代表之一,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随着我校体育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也更加注重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校本化开发。在此,试图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广大体育教师在进行选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谈几点体会与思考,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开展情况简介

我校开展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选项教学框架。具体做法是:我们将现有的7名专职体育教师分成两组,第一组两名教师负责高一年级15个班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主要是以班为单位教授必修内容;第二组由5名教师组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5人的各自专业特长,分别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健美操五个项目(每学年教师进行轮转,项目设置也会有所变化),然后分别将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各划分成四组,每组四个班级(文理科相互搭配)为一个教学班进行排课。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对开设的5个项目进行志愿填报,并设立第一、第二、第三志愿,方便某一个项目人数过多时进行调整,前一学期没有满足第一志愿的学生在下一学期有优先选择权。当各个教学班的学生选定项目后,就可以按照课表有序的进行相应项目的学习了。

二、开展选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及建议

1、场地有限、器材少的问题

实践表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确需要充足的场地和器材。这主要是由于未实施选项教学前班级之间可以错开排课,不影响场地和器材的数量,而实施选项教学后,上课班级相对集中,场地变得更加有限,器材的使用及耗损促使器材的需求量增加。

建议: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周全的设计。在选项前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条件,不能盲目的开设选项教学。有许多条件优越、场地富足的学校存在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但也有场地、器材非常滞后的学校能将选项课上得有声有色的案例。对于场地、器材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想法,要用好、用足现有的场地、器材,要想方设法来开发和改造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场地、器材的最大效益。

2、选项教学中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学生人数多,体育教师数量少的实际困难,给选项教学的实施带来极大的不便,致使选项教学无法实施。

建议:对于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少的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可以请本校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做兼职体育教师,专职体育教师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传递,影响和带动他们积极地进行授课,从而克服体育教师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交换外校体育教师来代课等办法弥补教师数量少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选项教学中充分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请他们来协助上课,进行示范和教学辅导。

3、选项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

实施选项教学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教授的项目不是自己的专项和所擅长的,甚至在大学里就没有接触到的项目,怎么办?在选项教学模块计划的制定上究竟教哪些内容?教多少?如何去教深、教透、教精?也有不少教师对如何适应选项教学产生了担忧,担忧自身的专项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担忧自身的专业不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建议:一方面,教师通过再学习,完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原来自己所不擅长项目的水平,从而提高专项教学能力,胜任选项教学。一般来说,在选项教学中,一个体育教师除了有一个基本的专项外,至少要储备三个左右的项目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实施选项教学前,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校的实际,来开设适合的选项教学,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4、选项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即使学生对其他课程没有兴趣,也会迫于社会、家长、教师等方面的压力,强迫自己去学,而体育课程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在课外更不会主动去锻炼。

建议:第一,在选项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第二,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场面,达到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的目的。第三,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去感受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第四,教学中要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掌握运动技能后所带来的深层次乐趣和情感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一定会在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也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0-01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1.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1 积极调动原则。判断一节高中数学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教的有多好,语言多么的精美,而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调动起来,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来。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及时肯定学生课堂表现出来的优秀举动,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乐学。

1.2 成功体验原则。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积极地参与发言,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成功的体验中,学生得到认可,学习动机增强,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适时的点拨,课堂的肯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备教材备学生,注意考虑问题的设置,给学生增加体验的机会。

1.3 和谐民主原则。和谐民主的氛围是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与指导。不使用语言暴力及体罚待,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对待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出的错误,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爱和关心中成长。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觉、自强、自律的能力,能够做到以正确态度面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教师的威慑强迫自己去做。

1.4 渗透灵活机动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渗透没有定法,在实施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目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能死板渗透,留下很重的渗透方式的痕迹,这样就会有作秀的嫌疑,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2.1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1.1.1 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1.1.2 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2.2 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由于学生的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2.3 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2.4 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教学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5 扭转学困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学困生是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但我们要知道,学困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就不再讨厌数学了。

高中健康教育课第9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33-03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决定的颁布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生健康的关心和重视,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健康为本,把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实施,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在促进学生健康上有很多举措,其中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原有的每周0.5学时的健康教育课程被并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程承担了重要的健康教育任务。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纲要》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进一步规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承担了重要的健康教育职能。《课程标准》中规定,在高中阶段开展模块教学,健康教育是两个必修模块中的一个模块,这也足以证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受到一些因素的严重影响,本文将就影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实施因素探讨

1.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

自从2001年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非常的广泛和丰富,但是对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相比较于教改其他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而且研究发展趋势逐年递减。有研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简单的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简单合并的课程,但是这种理念性的研究缺乏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也缺乏实践研究的引领。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的全面的课程体系?体育与健康教育如何实施?体育教育能够融合多少健康教育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否具有特殊的教育模式?已有的健康教育理论是否能够直接应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因此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当前的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和创新,教师们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造成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混乱,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没有。

2.健康教育相关文件规定模糊,缺乏约束力

新的课程改革使得健康教育被边缘化,199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试点阶段评价标准》,提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但是在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健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渗透的学科教学。《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从相关文件来看对如何开展健康教育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但是对不开展的情况没有给出相应的督促办法。通过文件也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时间零散,与学校的有些工作有重叠和相关性,这给学校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往往课程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无法很好的得以考查。由于规定的非制约性导致学校中的其他相关活动被列为健康教育。

3.体育教师因素对健康教育影响重大

3.1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开展健康教育困难

当前北京市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他们不但有规定的每周课时数,还有课间操、体质测量、运动会和课外活动等等各种工作。繁重的工作会降低体育教师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和钻研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热情。展更豪一项研究(2003)表明,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能力提高的因素第一位是缺少专家指导,第二位是缺少学习资料,第三位是工作繁忙,缺少学习时间,第四位是缺少学习的动力。本文调查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周工作量为平均达到12学时,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等,中学体育教师每周的工作量平均达到20学时左右。从这些数字看出,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非常重,健康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大量的时间备课准备,广大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是影响体育教师学习和开展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因素。

3.2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不利于完成健康教育

3.2.1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缺失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梳理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实施健康教育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健康教育师资。健康教育师资的水平将决定健康教育实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体育教师自然成为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承担教师,但是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呢?我们先从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职前教育来看。我国体育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各大体育院系的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师范类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而运动训练专业以及其他学生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需要进行教师资格考试,主要笔试内容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实践环节是体育教学的面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6大类主干课程中,没有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而现实实践教学中各体育院系开展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也很少有健康教育及其相关内容。因此,我国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中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比较健康教育较发达的美国和我国台湾的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的缺陷。

美国在1997年执业分类中就有了健康教育师,当前美国有超过300所大学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有超过20所大学可以授予健康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国对健康教育师的工作需求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美国的健康教育教师由三类人担任,一是受过健康教育本科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二是学校的护士,三是受过健康教育并获得专门证书的其他(包括体育)专业的教师。

我国台湾体育教师也承担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体育教师必须取得体育教师资格证和健康教育资格证才能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台湾的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发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学系是台湾地区唯一培养卫生教育人才的场所,这一点与大陆明显不同。卫生教育学系是台湾师范大学22个学系之一,为适应实际需要并培育专业研究人才,1980年成立了卫生教育研究所硕士班,为提供健康教育教师在职进修,并加强专业训练,1981年设置了卫生教育学系夜间部(现改名为进修推广部),1982年开始办理研究所暑期进修班,1989年增办暑期学士学位班,1993年正式成立卫生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至此,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育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各级学校从事健康教育教学、学校卫生保健等工作,或被分配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和从事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台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师资力量很强,80%的授课教授获有博士学位,而且在培养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才中,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也在增加。

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专业的健康教育专业或是相关的认证与培训,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教育比较少,主要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查阅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没有关于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进一步查阅全国体育院系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几乎没有学校专门开展健康教育以及相关课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来,从体育教师的教育准备上就没有做充分,或者也可以说过去十几年没有人去关心这一事实,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没有学习任何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即使说学习了,也仅仅是在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的学科中涉及了一些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他们毕业后进入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让他们从事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先不要说能否教,仅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导致了体育教师实施健康教育先天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储备。

3.2.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不足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需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以便于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我国具有比较完备的教师进修体系,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也很规范,但是高中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中健康教育培训却非常少。因为在职的无论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他们都没有经过健康教育的培训与学习,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尤其是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对北京三个区县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仅仅在改革之初的几年里体育教师的相关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中有相关的学习内容,最近几年很少有健康教育相关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甚至有入职2~3年的体育教师根本不知道健康教育这块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不足,没有能够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对于一门课程教师的教学知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教师恰恰是不合格的,这不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系统还没有完善,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在师资上很难有好的保障,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中学每门课程都有相关的课时规定,以利于保障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程也是如此,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每周2个课时,但是这种规定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呢?我们从体育课程改革说起,体育课程改革前,健康教育是独立的课程体系,要求每周0.5学时,按三年六学期计算为54学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为课程性质“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那么融入多少呢?关于健康教育内容融合到平时教学中多少课时这里暂且不加以论述,课程标准中规定健康教育模块是18学时,那一定是健康教育内容占用原有体育课程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并没有增加《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时间,这给健康教育的教学和体育教学无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5.健康教育模块考核方式不完善

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主要方面。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必须由客观、严谨、科学的评价工作来进行检验。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健康教育的始终,评价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必要保障,评价是健康教育价值的体现。课程评价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对于健康教育而言,评价本身就比较难,因为健康教育不但有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健康行为的养成,因此评价更加困难,但是应该采用必要的评价方式,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实行,目前高中健康教育尤其是健康教育模块的评价方式缺乏有效性。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形式散乱不利于评价。高中健康模块教学要求,健康教育18学时,可以集中上课,也可以渗透于技术教学中,即使是集中上课,一般也是分散于不同的时间,授课形式多样,从而导致有效评价很难。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探索一条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方式方法。

二、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实施的建议

1.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自从2001年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非常的广泛和丰富,但是对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非常少。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认为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的全面的课程体系。第二,健康教育在体育中的融合形式以及范围,教师们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第三,明确健康教育的模式,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模式,哪些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上述理论弄清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明确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

当前健康教育教学规定过于松散,200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规定“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到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这一规定符合现实,但是实施过程中没有规定性,往往导致健康教育课时可有可无。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或是一定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的实施。

关于融合健康教育,融合多少内容,哪些内容适合融合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哪些不适合或者是不能融合到体育课程当中,当前的研究和教师的认识都很模糊,在这种模糊的认识当中,教师就当他们的健康教育模块已经完成任务了,或者认为融合到体育教学当中了,健康的教育任务完成了,因此导致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形同虚设,大家理解不一,很难分清楚是否很好的完成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因此当前需要明确哪些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或者是必须单独以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明确哪些内容可以融合到体育教学当中,明确哪些内容既可以融合到体育教学当中,又可以单独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明确了教学内容体系,明确了教学模式,那么关于健康教育模块的教育和教学教师们就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强。

3.加强体育与健康教师资队伍建设

3.1长期策略,加强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培养

从长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看,如果保持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那么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培养。当前全国的体育院系几乎没有开设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散见于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不同课程当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系统的健康知识的学习,更没有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因此,当他们进入体育教师的角色时,他们依然不会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根本无法胜任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因此从长远看,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开设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职前就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

3.2短期策略,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水平偏低,缺少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对于健康教育这样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需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对于健康教育而言,健康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难于掌握,因此不但要加强体育教师健康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加强健康教育技能的提高。

另一个方面是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教学的工作比较多,让他们再全面的掌握健康教育模块要求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不同学校体育教师可以分别负责不同专题的健康教育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教师培训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能够较好的上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育进修部门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培训。调查研究本区的特点,选择适应本区本校学生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培训。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要求,要求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学习与实践,提高他们某一方面的教W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4.开发健康教育资源

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应该逐步引起各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尤其是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可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一方面缺乏可利用的教材和资料,需要开发编写符合不同地区学生需要的体育健康教育知识的教材和资料,以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开发校内外健康教育资源,如活动实践场所,参观学习的社会资源等。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多样化和实践化,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条件。

三、小结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难点,但又是教育的一个重点,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繁多复杂,涉及不同的层面,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并且朝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努力,这样才能逐渐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真正发挥该课程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夏云.中小学生健康与学校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

[2]陈华卫.中日美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

[3]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中外学校健康教育比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齐建国.日本中小学健康教育及启示[J].学科教育,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