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35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1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

为贯彻落实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海洋战略部署,培养热带海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琼州学院于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实现了由一所综合类院校向海洋类院校的转型。其办学宗旨与办学定位变为立足海南、服务南海、面向东盟,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热带海洋类大学。随着陆地资源的开发,临海各国已将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海洋,围绕海洋能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展开不同程度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国务院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全国各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港、澳、台除外)。而海南海洋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面积三分之二的领海,已成为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战略十分重要的一个海洋省份。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担负着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责任。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的海洋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已开始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海洋战略”由此也成为海南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成为实现海南海洋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琼州学院在原有办学基础上,转型发展成立一所海洋类院校,为南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生物科学专业成为学校转型背景下第一批培养热带海洋类人才的12个试点专业之一。如何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海洋类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围绕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一)以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石,构建多元化的海洋类特长选修课程,凸显海洋特色

根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务处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修订要求,生物科学专业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热带海洋人才的特色理念,除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外,通过设置特长类课程及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来确保在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海洋生物类人才。将以前培养热带果蔬花卉栽培专长、生物技术专长等的课程改为海洋水产养殖专长如海洋生物学、鱼类学、鱼类遗传育种、水产营养动物与饲料、鱼类养殖学等课程,海洋生物技术专长如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学、海岸带开发与管理、海洋生态等富有海洋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知识。

(二)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凸显热带优势

生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此类课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结合海洋环境更新教学内容,赋予这些课程更多的海洋知识。比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海洋资源特色,侧重讲授南海海洋动植物的认识与分类及标本的制作;野外实习要求带领学生在海湾、海水养殖基地去实地考察与了解。微生物学课程侧重提高学生对热带海洋微藻等海洋浮游生物的认识。生态学课程注重让学生掌握海洋生态与海水养殖环境的关系等。目前海洋类书籍很多,但其知识内容比较零散,一些课程内容需要整合多本教材方可达到教学目标,且许多知识内容中缺少热带海洋资源介绍,这样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所学课程均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前沿性,开发立体化的校本特色教材尤为重要。校本教材开发应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为侧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一线技术员参与教材的合作编写,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素材,突出区域资源优势,以培养区域特色人才。

(三)优化课程性质比例,注重实践实训,强调知识应用,突出个性培养

生物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探索比较多,但课程性质比例在地方院校仍然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实现与企业、行业接轨,生物科学专业调整与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实践实训课时,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实践类、职业类课程的培训与技能竞赛,在经费上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三亚举办的各类企业、行业及协会的海洋类专业技能竞赛与学术论坛。比如参加蓝色海洋经济论坛,学生可通过学术平台将教师承担的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成果进行分享,也可以自己家庭养殖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利用暑期去红树林保护区、海虾养殖场、鲍鱼养殖场等基地实习,以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提高实践技能,突出专业的应用性,注重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而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完善的实践实训基地与仪器设备,对培养学生解决海水养殖、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生命科学本来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向培养海洋类人才转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生物科学专业在原有东岛、西岛等认知海洋动植物实践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在三亚周边及陵水、海口、东方等多个海水养殖场建立了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实习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在现有生物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大楼实验室的新建,原有基础实验室的扩建,与中国海洋大学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共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在海洋类领域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与中科院深海研究所实现了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部分学生可跟随老师搭乘深海研究所的科考船进行远洋考察与探索。为加强学生的技能,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增设冬季小学期,要求各专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等方式革新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在冬季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集中性的以突出实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不同程度的技能比赛与学术论坛,聘请校外海洋专家、行业的公司总裁来校授课,学生去企业实地考察,为培养多元化的海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学生毕业论文逐步由传统的以论证性实验室研究为主体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主体方向转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结合学校的规划建设,以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开发为大背景,将在原有海洋食品研究的基础上,与海南大学组建教育部热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功能重点实验室,围绕海岸带生态资源保护平台、海水养殖与病害防治研究平台、海洋药物资源开发利用平台等多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将围绕海洋生物展开研究,为培养以海洋生物为背景的生物科学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的平台搭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海洋特长,设置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赏鱼养殖等特长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特长,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流就业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新办海洋类专业的申报与筹办搭建了平台。学校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水产养殖专业、海洋渔业等新专业。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的基础上,学校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了重组,通过组建新的学院,如对传统专业食品专业,通过与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组建在一个学院,使生物科学、海洋渔业、水产养殖等食品专业在海洋领域的拓展提供原材料,食品专业也为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拓展了更加广阔的人才培养空间。

四、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改革与职业育人

生物科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典的教学方法、原有的实践实训场地等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而海洋生物科学更注重海洋理论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海洋生物类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校转型的背景下,专业与企业行业搭建平台,签订协议,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技术员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减少满堂灌,注重讨论、案例分析,以行业企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契机,由学生来处理问题,并通过实践实训与竞赛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技能技术的提升。考核模式上改变传统“唯分是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技能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生物科学职业育人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海南海洋类企事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大学生科技园,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就业创业培养计划,共同编写实用的实践实训教材,共同寻找与推荐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与全程职业育人的目标。五、应用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优化在学校转型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原有教师队伍的转型、分流、构建与海洋生物科学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尤为重要。首先是培训与提升。年长的师资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外出培训或承担基础课程或分流从事行政。而青年教师可以借助学校与海洋类高校加强合作的平台来提升自己。学校聘请国家海洋局丁德文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中科院广东分院陈勇院士等打造学校的“双聘院士”或特聘教授的平台,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内的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工作单位等机构学习深造。有海洋教育或工作经历背景的青年教师,学校通过与周边的企事业加强联系,将青年教师送到相应的实践基地积累生产经验,参与到企业行业中去解决实际的生产应用问题。其次是聘用。将有专业技能证书的企业行业技术人员聘到本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的指导,改变传统的单向引进人才策略,实现对教师人才构建与利用的多元化途径。再次是引进。对新进的人才如博士,不仅要求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如学校统一实行的挂职锻炼或是选派去实践基地锻炼,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通过分流、培训、聘用、引进等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授为学生授课,校外著名院士学者、教授来校讲学,青年教师进行实地训练、组建教学团队,为海洋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海洋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结语生物科学在国内高校中为开设时间长、开设数量较多的一个经典专业,从总体看,其毕业生就业适应面不是很广,就业率不是很高,而且不同高校毕业生缺少各自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近几年以海洋生物为背景和材料,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重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应用性,体现了职业性,达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但是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与企业行业对海洋类人才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生物科学海洋渔业养殖特长类人才培养,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的背景下,除了掌握基础的遗传育种知识外,还需掌握与养殖相关的育苗、饲料喂养、鱼药(疫苗)使用、海洋生态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海洋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需要学生既要熟悉海洋药用生物的特性,还要具有化学、生化分离、结构解析等知识。而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增设这些课程,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会增加专业的办学成本。因此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这一新课题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洪武,刘志媛,刘均玲.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J].大学教育,2012(11):53-54.

[2]刘洋.对我国高校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8):54-55+68.

[3]傅学丽,徐峰,曹瑞雪.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9):55-57+73.

[4]杨斌,梁燕茹,钟秋平,等.地方高校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4(6):156-157+165.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2篇

[关键词] 海洋旅游 海洋产业 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gdp战略

海洋旅游是指以海岛、海滨、海岸以及海面为活动范围的旅游活动,它是与陆地旅游相对而言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旅游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建设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中国旅游业呼唤可持续发展,已经十多年了。就海洋旅游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贡献日益强大。海洋旅游业成为绝大多数海洋旅游目的的支柱产业,为海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重大的经济价值,为海洋城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海洋旅游加快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升了海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海洋旅游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提高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可谓为建设和谐社会切实添了砖、加了瓦。但是,由于中国本有的管理体制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等因素,海洋旅游目的地在接受因海洋旅游经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恩惠、社会效益的同时,其旅游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正在缩短、旅游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因对旅游业的近视症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等等。在举国呼吁、重视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政策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海洋旅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1.海洋产业构成及其对海洋旅游的影响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发展的海洋事业,是个区域性产业系统。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域场所的主要分类,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海洋矿业12大产业。12大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各异,与海洋旅游业的密切程度也不同。目前,海洋产业对海洋旅游的主要影响产业及其影响状况为:

(1)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对海洋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

海洋运输、海洋船舶业成为很多海洋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如中国惟一的群岛型地区级市舟山即是。海洋运输业在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如沉船污染事故、货油泄漏事故等海运事故,如舟山海域曾发生韩国籍化学品船因触损而造成货物泄漏事故、油包掉入海域等事故。船舶修造业主要经营船舶制造、修理、拆解、清仓等船舶业务。拆、造、洗产生的噪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固体污染物的处理,油污直接排放对海水的污染,以及各种污染对大气、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产生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破坏性污染。各种污染对整个海陆空的生态环境系统直接产生影响,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影响颇大。

(2)海洋渔业对海岛旅游环境产生的污染

海洋渔业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港湾岛礁众多,浅海水域和潮间带滩涂面积广阔。沿岸径流流入量大,海区水质肥沃,营养盐丰富,这些自然环境资源,为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捷径,创造了经济产值,融洽了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但是,渔业养殖所产生饵料残留易污染海水,贝壳类养殖·加工所产生的壳类垃圾对海水、地面产生污染。如曾经发生在舟山附近的东海海域的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便是因海水养殖污染造成的。现中国近海海域,几乎每年都有严重的赤潮现象发生。海域面积的污染、休闲渔业旅游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对于海洋旅游环境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3)港口、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对海洋旅游环境产生的潜在安全隐患严重

建设港口、石油化工基地,投资大、建设期长,对国家经济、国防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托港口矿砂中转基地、石油储备基地、液体化工、成品油项目等发展港口物流,可产生巨大的区域国民经济收入。然而,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故,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对居住地居民的安全与健康产生的危害,也是无法估量的。此论文转摘于 流星 

2.海洋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短视症

(1)政绩化

政绩化是指相关部门领导人员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开发海洋旅游是否有助于少数阶层的绩效提升、知名度提升。对于海洋旅游的发展,非从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层面考虑,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这样的海洋开发与建设,势必是带着短视症的。

(2)功利化

功利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发展,急功近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重小投入大产出。所以,在策划海洋旅游项目,开发设计海洋旅游产品时,往往走入因小失大的开发误区。

(3)无知化

无知化是指对于海洋旅游的开发,带有随机性与随意性。不制定发展规划,或者,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仅仅是装饰品,没有付诸实施,或者部分实施。开发思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变。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以权谋威,任意跟风模仿。不考虑开发后果,不承担不良责任。

(4)低层次化

低层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海洋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层次低下、规模小、重复性大、雷同性强,创新产品少;二是指旅游业管理、服务人员文化层次与素质尚需大步提高。旅游业是个属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等各个行业,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是较高的。

二、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1.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战略

政府治理理念是指国家、政府治理社会的指导观念。目前在中国,考核、晋升地方政府、政府官员的行政业绩,其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其行政期间所取得的量化经济指标如何。这种考核机制直接导致了评判政府治理效果中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只重视执政期间产业产值及增长值,无视产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所以,转念政府治理理念是目前中国包括旅游业、海洋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

2.国民素质治理战略

国民素质治理是个庞大、抽象而系统的概念。国民素质的综合提高也并非一年十年可以完成,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民、政府官员,会牢牢树立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具有强力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海洋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行业敬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管理与服务技能,热爱本职工作,保护海洋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成果;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全员参与与保护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者、海洋旅游管理与服务者、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共同构建了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旅游的人间美景。

3.加快实施绿色gdp战略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或者说,绿色gdp核算就是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国一地区的国民产值高低,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划分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产业地位时,往往以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惟一指标,这是世界性判断标准,其准确性不容置疑?然而,根据各区域发展经济自然条件的不同,应将确定产业地位的标准,从经济性和生态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建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的生态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开发建设方面,以环境效益为主要指导因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中国应加快实施绿色gdp评价标准?

4.大旅游战略

大旅游战略是指旅游目的地经济建设与发展,应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先,将旅游业立为主导型支柱产业,要求各产业在开发建设时以旅游业为主导,开发建设要适合旅游开发要求进行?在项目选择?环境保护上,以是否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考虑条件,产业的开发建设从旅游产品建设角度进行,将旅游目的地视为一个大的旅游开发区,市域内的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维护专业功能的同时,兼顾旅游发展视野。工厂、企业、港口建设都应该建设成为旅游者旅游参观游览的风景区,美丽如画?

5.“规划非画”战略

规划是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旅游产业而制定的中长期计划,它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使旅游目的地能够科学而有计划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实施的战略举措。很多旅游目的地也花大力气、花高价、邀请旅游名家三番五次制定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但是,当把规划付诸实施时,常常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施,由此,规划也被戏称为“画画”,意指规划如画,成为仅供欣赏的艺术品而已。制定中长期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并按部就班实施,是保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之,海洋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与各海洋产业密切相关,依托各个海洋领域的发展而发展。海岛城市、渔农村、海岛旅游景区的建设,走美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迎合国际化建设与发展。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3篇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学科建设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1

1 物理海洋学的专业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地位的确立,涉海科学专业在国内高校中迅速发展壮大。物理海洋学作为海洋科学专业下属重要二级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对比一组数据可以发现:在上个世纪,全国所有高校中只有青岛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开设有物理海洋学的相关课程;而进入新世纪,先后有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看办了相关院系和学科,使得从事物理海洋学教学科研任务的岗位数量大大增加。应该承认,数量的简单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快速提升。尤其对于国内大多数涉海专业的院校而言,物理海洋学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就是结合我们多年从事物理海洋学教学科研的工作经历,对该学科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物理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洋中的动力过程,更确切地说,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海水的作用力,海水的运动,海水的热(温度)盐(盐度)密(密度)场结构、以及伴随海水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等。如果说海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生活的海洋环境的话,那么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海洋环境中的物理过程。实际上,海洋中物理过程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地球的天气气候变化、与海洋中物质能量的输送转移、与海岸和海底地貌的侵蚀演化,与海洋生物的生存生活方式、以及与海洋的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从学科角度讲,物理海洋学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即海洋的热盐结构(水文特征)、海水的宏观运动(海流波浪潮汐)、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湍流(海水的混合)。

2 课程设置

物理海洋学的学科特点就是从物理的角度认识海洋和运用数学的手段研究海洋,因此加强学生在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于完成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学物理基础的培养,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保证开设足够学时的和数学物理内容相关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学无理方程,复变函数和几分变换,微分方程,多元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流体力学试验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物理手段研究问题分析问题。

计算机是研究海洋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动力过程的模拟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加强计算机编程技能的教和学也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就本科阶段而言,我们认为C++,Fortran和Matlab三种程序语言设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中C++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程序设计方面基本知识;Fortran是计算语言,目前国际上通用海洋动力模型都是用Fortran开发实现的,是学生掌握海洋模型模拟动力过程的基本手段;Matlab最强大的功能在于数据的可视化,因此在海洋数据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计算机语言密切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方法,计算流体力学,海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海洋数值模型,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课程设计等。这些后续课程实际上就是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机语言去研究海洋认识海洋。

3 人才培养和就业前景

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有三种,即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实际上,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其能够掌握研究海洋的这些手段。因此,无论是设置的课程还是培养的模式都是服务于上述目标的。对于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按照基础研究型的方向进行培养,重视数学物理基础和海洋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按实际应用模式培养,重视海洋观测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养。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该学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涉及到与海洋相关的各行各业,如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和捕捞)、海洋制药以及保健品开发、海盐化工、潮汐波浪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淡化、海洋景观、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等。正是由于物理海洋学学科方向牵涉面大而且就业领域广泛,因此该学科的毕业生也成为涉海单位急需有用的人才。此外,物理海洋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因为物理海洋学本身就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宽的学科。该专业经受过海洋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业务能力,主要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业务单位、地方海洋局、交通部、海军有关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正由于物理海洋学专业学生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这就更增添了为社会培养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合格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海洋学的学科特点, 并针对理论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学科属性,进一步分析了完善课程设置和培养合格人才的举措,希望本文的讨论对于促进新兴涉海院校在物理海洋学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满足国家海洋战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安乐,李凤岐.物理海洋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2]冯士,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浩(197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4篇

为了提升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粤西海洋地域文化的实际效果,除了前期对于粤西海洋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梳理之外,还需要对于这些本土的文化基因进行加工设计,采用专业的设计方法和创意,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居民对于粤西海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实际要求,进行粤西海洋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的创新。总的来看,粤西海洋地域文化可以概括为民俗文化、景观文化、人物文化、音乐文化等不同类别,教师要按照这些细分的类型进行分类梳理,总结粤西海洋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和亮点。在景观文化中,雷州三元塔、“天南重地”牌坊、高山寺等就是代表标志;雷州的音乐文化也是粤西海洋地域文化中的亮点,主要包括雷歌、雷剧、傩舞、人龙舞、雷州换鼓等。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提炼出来,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创新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及教学,可以体现粤西文化特色。

二、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地域文化渗透

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具备室内设计专业技能的人才。在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根据时代的改变和居民居住观念的变化,适时进行室内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满足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各种需求。但是,由于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还缺乏对于文化元素的体现,尤其是对于一些乡土文化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方的居民都对本地区的地域文化比较熟悉,也希望在自己居住的环境中有所体现。所以,现在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摒弃固有的教学观念,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在当前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文化元素,提高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创新室内设计教学方式,加强粤西海洋地域文化的实践应用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5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海洋科学人才培养钦州学院

21世纪不仅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世纪,更是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世纪,这已成为各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1]。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2]。目前,地方高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就必须准确定位,确定目标,构建平台,打好基础,合理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改革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海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几个方面, 本文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一、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海洋科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加强基础、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在获得较强专业基础的同时,也尽可能全面发展[3]。各地方高校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广东海洋大学提出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 基础理论扎实, 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强, 热爱海洋事业, 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4]。浙江海洋学院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海洋科技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5]。钦州学院海洋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海洋学院承担起了为广西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6]。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着力培养具备掌握坚实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海洋调查研究基本能力,能够在海洋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涉海类企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海洋科学复合型人才。

二、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海洋科学类人才的重要前提。钦州学院在借鉴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将海洋科学专业定位为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制药两个方向,前者偏重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调查,基于北部湾海洋污染灾害防治方面;后者偏重于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北部湾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方面。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我国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海洋科学教学改革与研究》指导性文件,考虑我校的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我校对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优化设计适应21世纪海洋科技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和以海洋科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为根基、海洋科学专业方向模块课为主干、基础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为枝叶的树状课程体系。从而避免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观盲目性,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更加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同时调整了部分专业课和实验课,加强了实践环节,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海洋美学》专业任选课程,以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海洋审美意识,海洋化学方向增加《海洋生物学》专业课程,使该方向的学生也要具备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考虑到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学时数少,不同课程间重复实验多的情况,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将几门专业课的实验独立出来,与理论教学分开,形成一门综合的专业实验课程,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地方高校要培养和发展海洋科学人才就必须立足地方服务,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这个中心,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一是要坚持走出校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例如我校充分发挥北部湾海洋保护开发利用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的优势科研群体作用与广西海洋局和钦州、北海、防城港地方海洋局等单位在北部湾海洋重大污染监测预警及防灾应急技术、北部湾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北部湾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和有效对接。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提出:“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7]。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推动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优秀本科生的分类培养。我校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将优秀本科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培养。对于有志向继续深造的学生,要帮其夯实科学理论基础,加强学术思想和素质训练,走学术型道路;对于动手能力强,且本科毕业后计划工作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其配备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促进其走应用型的发展道路。学校强化优秀本科生导师制,每人每年精心指导一到两名优秀本科生,定期进行交流和讨论,做到精英培养,重点培养,已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优秀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在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部门,学生就业率得到很大提升。

四、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创新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培养高素质、有作为的海洋科技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的海洋事业,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我校从自身特点出发,审时度势,构建海洋人才培养的柔性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通过制定相关文件,将“创新训练”规定为必修环节,以及开设第二专业教育等方式,逐步建立有利于一专多能海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使海洋类专业教育拓展为综合素质教育;逐步实行弹性学制,不断完善学年学分制[8]。为避免传统评价体系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端,学校通过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让学生写实验专题、撰写学术文章或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学,建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即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地方高校实现海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校针对海洋科学本科专业性质和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和双语教学等形式, 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灵活化, 以促进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教学效果反映良好。海洋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同于一般的理科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海洋学科的发展。学校每年自筹经费设立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素质逐步提升、科研方法逐步掌握,树立了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逐渐积累从事各类创新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学生海上现场调查实践证明:不仅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现场调查的实践技能。总之,多样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获得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地方海洋科学综合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输送提供了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艳, 潘鲁青.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高等理科教育, 2002, (5): 7-10.

[2]李洪武, 刘志媛, 刘均玲. 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J]. 内江科技, 2011, 32(2): 1-2.

[3]冯士笮, 李凤岐, 顾玉翘. 海洋科学发展对教育改革的需要[J]. 中国地质教育, 2001, (2): 6-11.

[4]刘卫国. 使命、特色与高校党的建设——兼论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7(5): 1- 5.

[5]周达军.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学院特色办学的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45-47.

[6]银建军, 李尚平, 韦善豪. 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发展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 2010, 25(6): 1-8.

[7]周济.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论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5-16): 4-7.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6篇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摘 要:随着人们对海洋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陆地资源开发的局限性日趋显现,海洋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客观有效的度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评价其经济效益,成为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海洋经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济评价;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2-03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做大的产业集群,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从目前人们多样化、多元化的旅行需求来看,旅游资源不仅局限于陆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还应保护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海洋旅游资源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率开发需要设计多个方面,不仅要保证其最根本的生态效益,还要求在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多层次经济评价至关重要.

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海洋生态旅游高品质、快速化发展的基础.在以往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旅游系统产业学理论、生态景观理论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理论基础,但随着海洋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理论已经不足有支撑和构建其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必须因素其他相关学科或延伸学科的理论进行吸收和贯通,比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海洋旅游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在旅游系统理论中,环城游憩带理论雷普尔旅游系统观使其代表性理论[1].北大教授吴必虎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他认为在大城市郊区200公里半径以内均可成为城市居民度假游憩的休闲空间,且十分适合短假期或周末出游.雷普儿的旅游系统模型同样建立在旅游空间结构上,与吴必虎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具有相通之处,其更考虑旅行成本因素在旅游系统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海洋科学理论是有力支持海洋生态旅游的理论之一.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它强调空间异质性、尺度性与生态整体性[2].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而言,首先应尊重海洋景观的固有资源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完成自然性、异质性的开发,注重可持续性,避免认为加工造成的生态质量退化.

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研究理论基础,其一方面在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进行理论阐述、另一方面对海洋生态资源的旅游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之间博弈均衡.

2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温州是浙江南部的海滨城市,是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海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温州市陆地面积相当.在温州市的县区地理位置分布中,全市11个县区中9个为沿海县区,其中还包括一个海岛建制县——洞头县.洞头县有100多个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海洋植物、海洋动物资源,各种海洋文化景观、海洋自然景观、海洋人文景观遍布在这些岛屿上,这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从海岸线的长度来看,全市岛屿海岸线长度达567.9公里,总共437个沿海岛礁,据统计,其中约有42个岛屿与大陆滨海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3].在较为成熟的海洋旅游资源中,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麓列岛、国家4A景区洞头百岛、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苍南渔寮大沙滩、鹿城七都岛、乐清沙门岛等,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总体来说,温州市海洋旅游资源中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发展较为平稳的资源中,有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部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并且超半数以上分布在距海50公里的沿海区.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虽然具备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但总体开发程度、层次性不够,多数景区还处于粗放型的开发阶段.一方面造成知名旅游景区品牌不足,另一方面造成海洋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为破坏.比如洞头岛、西门岛、南麓岛、大鱼湾等资源基本处于培育与成长之中,开放层析较低,没有系统的规划.其次,海洋旅游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海洋特色、地方品牌的旅游商品,尚未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海洋旅游项目,没有发挥出温州市海洋海岛旅游的特色与优势.再次,海滨旅游基础支撑力不足,缺乏海洋旅游开发投入,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制度,造成开发模式多为粗放型,长期来看容易造成资源破坏.此外,基础设置建设落后,资源整合不到位,严重缺乏海洋旅游专用码头、游艇等设施,接待客容量及接待能力有限.

3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定量评价

3.1 定量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以及行业对资源评价研究的深入,海洋生态资源评价模式已由传统的单因子模式转变为多因子模式,更多的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旅游因素、生态因素等考量进来,形成系列化的指标评价模型[4].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中的诸多因具有异质性和不同的经济意义,使其你具备一般可比性,这就需要对这些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才能确定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权重,进而计算综合评价分值[5].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无量纲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阙值法,也叫临界值法,是借助最大值、最小值、满意值等特殊指标与实际值相比而得到评价值的方法,正指标计算函数为:

其中xij,opt为该指标在所有时间取值中的最优值.

(2)标准化方法,在存在多个变量时,为是各变量指标存在可比性,先对不同组数据标准化,进而通过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指标的综合评价值[6].通常来说,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的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标准化计算函数为:

(3)比重法,即指标的实际值在指标总之中的比重,其计算函数为: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涉及到很多非量化指标,而在经济评价值中必须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常用的量化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FUZZY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等几种[7].在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指标评价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经济评价中一些无法完全量化的因子,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将这些无量化的因子赋以相应权重来表示其在综合指标中的重要性与地位.

(1)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是利用行业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指标因子的最终权重.德尔菲法通常需要集中多名专家的意见,并且要求专家给予较为专业的评价,并且还要根据专家的领域地位给予专家评论结果相应的权重,然后通过整理并不断的修改和反馈,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2)层次分析法.对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评价而言,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各因子的权重,并且其能够灵活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使得层次分析法在其经济评价中较为适宜,能够系统性、可靠性的识别问题,提高评价的简便性与准确性.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为: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3 综合指标合成

在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与量化处理之后,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多指标进行合成.一般而言,多指标合成的方法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乘法合成法等.线性加权和函数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x)表示综合评价分值,wi表示评价指标i的权重,xi表示评价指标i的无量纲化值,n表示所有指标个数.

乘法合成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x;j表示逆指标,m表示逆指标的数量.

结合我国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以及上文的权重确定、无量纲化分析、综合指标合成等分析研究,最终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指标集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确定评价的评语集D和其分值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对目标层X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归一化与评价.

4 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建议

4.1 开发原则

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时必须坚定的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在不遭受认为破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其目前的资源开发现状与政府规划,在开发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可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保护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等.

4.2 战略取向

前文分析可知,温州市具有广阔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资源多处于开发或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后续的开发应建立在现状的基础上,并且合理规划,在政策引导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博弈均衡.结合温州市目前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各部分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战略取向有:(1)由近至远的开发战略;(2)城乡互动的开发战略;(3)差异化开发战略;(4)面向市场的开发战略;(5)环境循环发展战略.

4.3 温州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战略

从政府层面,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实现社会参与的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化的海洋旅游发展格局.从市场层面上看,重视城乡部门在温州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城乡统筹、上下一体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的整体市场运作机制.此外,还要建立产业开发要素互通、功能互补、市场互享、利益互增的跨区域联合网络,以及建立自然、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旅游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贾欣,莎娜.海洋生态损失过程中的群体经济行为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8).

(3)胡念望.温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

(4)李晓通,张予云,张成胜.资源生态化开发作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政策的人类学思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1).

(5)齐俊婷.海洋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7篇

我国与“海”有关的院校可分为“海洋大学”和“海事大学”,一字不同的他们有什么具体区别呢?

海事一般指与海洋有关和与海洋相连接的水域上的一些事物。海事大学主要侧重于航海、航运管理、远洋运输、航运物流、验船、航标设置以及海洋环境的防治污染、船员的教育培训等,主要研究怎么利用好海洋,侧重于航海和航运经济。而海洋大学主要侧重海洋生物、水产、海洋化学、海洋医药、海洋气象等,既有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所迫切需要的应用研究,即主要是探索、发现海洋规律,以及海洋开发利用。

从录取情况看,海事大学由于其特殊属性,一般在提前批次录取。海事类院校的专业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后上船工作,习惯称为海上专业,如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等专业;另一部分是与远洋运输相关,习惯称之为陆上专业。各校海上专业一般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从早操、军训、列队上课、统一制服着装、打扫卫生、卫兵勤务到晚自习、晚熄灯的每一个环节均进行半军事管理。海上专业对身体条件比其他专业要求严格,一般只招男生,目前只有上海海事大学海上专业招收少量女生。海洋大学的管理则与普通大学管理无异,此外,除了我国目前独立建制的海洋类院校外,各大院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也有海洋科学类专业。

海洋大学

我国目前有五所海洋大学,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除了中国海洋大学是综合类院校以外,其余均为农林类院校,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主要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建设,各大院校合并办学,广东海洋大学便是由湛江水产学院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各海洋大学合并更名后在立足自身优势水产专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其他专业。

优势专业彰显高校实力

海洋大学虽然在近几年大力扩张专业数量,增设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但万变不离其宗,海洋大学得以在众多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依靠的仍然是其独具特色的海洋和水产专业。海洋科学属于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的出路应该去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作科研。因为海洋是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系统之一,而现在气候变化又是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海洋类专业应该比较吃香。虽然这些院校在全国的排名并不那么理想,但若你热衷于探索大海的奥秘,想像尼摩船长一样充分利用海洋提供的能源为人类造福,海洋大学则是你不错的选择。

作为中国海洋类大学NO.1的中国海洋大学,其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开设有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三个专业,是海大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院校之一。其中海洋地质专业是国内办学最早和培养学生最多的海洋类专业,在中国海洋地质界享有盛誉,师资力量雄厚。海洋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我国各高校中唯一由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发展而来,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海洋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海洋地球物理本科专业。其海洋科学专业,水产专业和海洋技术专业像它的三面红旗般高高飘扬,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尤其是海洋科学专业,更以“亚洲第一”的称号吸引着众多的考生。

“脚踏实地”更需“耐得住寂寞”

虽然戴着“海洋”的帽子,海洋类专业彰显着独特的魅力,但光环之下,更多的或许是更为学术、专业的教学。正如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同学所说:“我所看到的做科研的老师们,真的是很辛苦很勤奋地在工作,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节假日,我们老师半夜还在给我们改论文,早上一大早就去上班。海大不像某些大学那么好玩,也不像某些大学那么热闹,平时走在校园里,人总是很少,但是去教室和图书馆一看,原来大家都在窝着看书;海大也不像某些学校那么培养各种能力,但是我敢说海大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不会像某些学校的学生,除了自己专业的知识,其他东西都很精通。”

海事大学

目前,我国名为“海事大学”的院校仅有两所: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它们主要是以工科专业为主,兼顾涉海类的理学及社会人文科学学科。大连海事大学则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海上专业

在海事大学中,海上专业是其最大的特色。不管是从外在的形象而言,还是从其学生内在的培养而言,海上专业都可以算是海事大学的亮点。海上专业主要包括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两大类专业。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人才;而轮机工程专业培养能够胜任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的技术人才。这两类专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员必须统一着装、统一出操、统一上课、值班等。如果从学科培养方面看,这类专业也有其特殊性。海上专业,顾名思义,这些专业的学生必定会有一部分的时间在海上学习或者实习。大连海事大学“育鲲轮”号远洋教学实习船就是我国第一艘供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用的轮船。

海上专业虽然不多,但招生要求高。海上专业不招收女生,同时对男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招生体检依据交通部行业标准《海船船员体检要求》,对考生的身高、视力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陆上专业

相比数量极少的海上专业,陆上专业则是海事大学的基础。相比海上专业,陆上专业则顾名思义,不上船,当然如果你考了海上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也就可以“漂洋过海”了。在海事大学中,陆上专业人数大约占三分之二,专业设置也非常多。像海事管理、船机修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均为陆上专业,其实力和就业也毫不逊色。号称大连海事大学最好陆上专业的轮机修造专业,涉足面广,实际操作经验丰富。海事大学的同学们常常说自己是“杂家”:“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地质、矿物,从船舶的使用、保养到船舶的货物运输,从设计航线、组织船舶航行到远洋运输业务,从生物的统计到计算机模式的建立,包括海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海商的发展动态,几乎方方面面都要学习或涉猎。”似乎是在抱怨,但也不难看出言语后透着的自豪与自信。

就业点拨

海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为理想,大多学生毕业后都可直接到船上工作。但此类工作比较辛苦,经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在浩瀚的海上漂泊。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8篇

[关键词]海洋旅游;数字景区;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138―04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视。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十分优越的海洋旅游条件。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部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舟山海洋旅游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舟山作为全国首批四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舟山海洋旅游业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前舟山景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旅游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景区建设,提高海洋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海洋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数字景区概念及功能

(一)数字景区概念

数字景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区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景区,改变传统景区管理模式,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二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3s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技术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功能模块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并为景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景区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扩大景区宣传力度与广度。因此,数字景区可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等关键技术,对旅游景区的空间信息资源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景区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服务和对公众开放的景区。

数字景区以建立数据中心为核心,通过景区网络平台,协同各业务应用系统,为景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安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

(二)数字景区功能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各种景区管理系统,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效率,将管理监督工作前置,创新景区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景区管委会的管理与决策水平;全面加强对景区的动态监测管理,有效保护景区资源,显著提升景区保护管理水平;利用数字景区中的公共服务平台、导游系统等对游客提供免费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景区的美誉度。

三、海洋旅游数字景区总体架构

舟山海洋旅游数字景区的整体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是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包括:网络通讯设备、基础软件平台等。基础平台是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的舟山海洋旅游的信息化平台,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DB数据中心等。应用系统是舟山海洋旅游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包括:景区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智能导游系统、公共信息系统、“三台合一”系统、应急呼救系统、车辆调度系统、景区办公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舟山海洋旅游门户网站等。

四、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平台建设策略

(一)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舟山景区要按照数字景区建设要求,配备好相关硬件设备,如: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设施以及基础软件平台,构建网络结构合理、覆盖面广、性能稳定的基础网络体系,为数字景区建设提供保障。

(二)基础平台

1 GIS系统

要建设好海洋旅游数字景区,就必须先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舟山海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收集、查询、分析、管理、操作以及表现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为分析、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平台。该系统采用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共享层、应用层的三层结构,是建立海洋旅游景区智能指挥中心、数字监控系统、环境保护系统、旅游信息系统等的基础和前提,借助GIS平台能更好、更直观地将门禁、景区管理、监控等管理数据信息展示出来。

2 GPS系统

GPS是一种基于空间的无线电定位系统。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舟山景区可以利用GPS辅助遥感技术进行海洋旅游资源调查,利用GPS可以在海岛调查时进行精确定位;利用GPS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旅游景区的高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遥感影像图,通过GIS软件制作舟山海洋旅游景区三维景观图等。

3 RS技术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及在外层空间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通过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来识别地面物体性质和运动的技术。在舟山数字景区建设中,可以利用RS掌握旅游资源动态变化的过程,并运用最新变化资料,对旅游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开发,及时更新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库。

(三)应用系统

1 景区监控系统

在各个主要景点、景区出入口、客流集中地段和事故多发地段安装摄像头,采集景区实时场景数据,并通过网络(无线或有线)传送到景区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以全天候实时监视景区现场,做到预防在先。若发生紧急情况就可以立即采取措施,统一指挥调度,疏导游客、预防灾害。

舟山景区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系统、控制系统、显示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构成。摄像系统负责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完成数据的保存,同时也可以控制、调节摄像机焦距、景深等,可以通过电视墙、大屏幕系统实时播放多路视频画面,方便景区工作人员集中监控。

舟山景区监控系统前端设备主要包括镜头、摄像机、控制解码器、射灯、云台、防护罩等。根据监控系统不同的实现模式,数据传输可以相应采用传统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模拟与数字相结合视频监控的方式。监控主机负责控制整个监控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录像功能、监视功能、控制功能、报警功能、身份识别功能等。显示系统负责实时显示来自前端摄像机的视频图像,显示设备一般有电视墙、大屏幕等。

2 RFID门禁票务系统

RFID门禁票务系统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体,智能化功能十分强,是一种计算机售票、专用检票机自动检票、电子化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系统能实现售票、检票、消费、退票、查询、结算、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共享管理一体化。它有先进的财务统计功能和计算机财务报表功能,强大的数据查询功能,灵活的票种、票价设置,严格的操作权限管理,能给旅游景区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

3 智能导游系统

智能导游系统是一个能够方便游客、便于景区管理的导游服务系统,包括客户端舟山智能导游手机软件以及服务器端舟山智能导游综合信息平台两大部分。本系统可为游客提供舟山智能化旅游服务,包括舟山旅游线路规划、行程安排、景区导游讲解、旅游分享、交通信息、住宿餐饮、特产导购等功能,涵盖舟山游、食、住、行、购、娱等所有实用信息,为游客提供随身、随地、随时的移动信息化服务。

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存储大量的旅游景区景点信息,不仅能够广泛传播,加大舟山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而且科学环保、方便快捷。随着游客人数的逐年递增,导游人员越来越紧缺,使用智能导游系统可以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服务,智能定位旅客所在方位,规划最近线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让游客实现自动化向导,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 公共信息系统

公共信息通过LED屏幕、公共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传达给游客,以实现景区宣传、路线指导等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即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可以将整个舟山景区划分成若干广播区域。各区域的控制点设置在主监控中心。这些区域可以独立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当游客走到景区区域时,可以听到与附近景点风格一致的背景音乐。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是集景区资源推介、旅游资讯服务、景区资源保护宣传等于一体的公益宣传平台。LED触摸屏查询系统可查询景区、酒店等地的信息、服务项目、配备设施等产品以及形象宣传资料。

5 “三台合一”系统

“三台合一”系统是指将治安报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报警122三网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这样可以统一处理110、122和119的接警、处警,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景区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救援服务能力。

“三台合一”系统以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为基础,以接处警系统为核心,结合GIS、GPS等技术,进行日常报警信息处理,并可以进行实时指挥调度。

该系统通常由接处警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电子地图子系统、通信调度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像监控子系统、受警终端子系统、辅助决策子系统、大屏幕显示子系统等部分构成。

6 GPS车辆调度系统

GPS车辆调度系统是利用电子地图技术、GPS技术,对景区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可以实现车辆的监控、调度、导航等功能。GPS车辆调度系统由车载终端、通信服务系统和监控中心三部分构成。

监控中心软件运行于服务器,负责实现车辆监控,它的主要功能有实时监控、发送指令、动态范围查询、动态单点查询等。

7 应急呼救系统

应急呼救系统是为游客提供紧急救援的专用系统。紧急呼救系统是景区保证游客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舟山景区各个景点玩耍时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就可通过紧急电话迅速地通知景区指挥中心及管理人员请求救援,从而快速到达现场,使游客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采用光纤或无线传输,将紧急电话系统和景区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紧急电话控制台、紧急电话分机、光纤或者无线传输通道。

8 办公管理系统

舟山景区办公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办公自动化OA系统、指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景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包括公文管理、信息管理、短信、邮件、个人助理、办公管理等模块,提供全新理念的网上办公环境和办公平台。景区可视对讲系统主要的终端设备是手持3G手机,主要用于工作人员之间传达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手持3G手机实现视频对话,进行有效沟通。

9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由空气质量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污水在线监测与预处理系统、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景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组成。空气质量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由颗粒物监测子系统、氮氧化物监测子系统、二氧化硫监测子系统、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等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触发器件、火灾警报装置、火灾报警装置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污水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监测技术以及配套的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在线自动监测体系。通过水质在线监测与预处理系统控制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实时反映景区内的污水排放指标,打造“绿色减排”景区。景区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功能可根据应用场合和用户的需要进行配置,包括噪声统计分析功能、实时频谱分析功能等。

环境监测系统能动态提供景区环境的相关信息,如景区当前的气温、天气状况、空气质量、水的质量和地质地貌等。通过环境监测查询可以让游客根据气温和天气状况更好地决定出行的时间,可以通过景区当前的地质地貌提示游客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10 旅游门户网站

舟山景区旅游门户网站的服务对象是游客、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网络运营商、旅游集团机构、大中型旅游企业,是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专业旅游网站。网站可以划分为品牌展示模块、在线服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互动交流模块、系统分析模块。各模块又包含若干子系统。

网站以旅游信息、精品景点展示、人性化的在线服务、互动流为主线,以有效的电子商务体系为核心,突出品牌文化及个性化服务,并针对各景区实际的战略目标进行量身定制。

五、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建设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管理机制

为保证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高效精简、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要组建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的数字景区建设专项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对数字景区建设运营的目标设定、任务分解、计划编制、项目实施、监督、评估等过程进行全面的组织和管理。要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提高项目推进效率。成立专家指导小组,专家组成员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负责对数字景区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二)融资体制

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建设要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对于风险大、社会效益大的项目要以政府建设为主;对于投入大、收益高的项目,政府应对企业加强指导与扶持,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数字景区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在企业贷款、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模式。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运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三)运作机制

舟山海洋数字还要建立市场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要积极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结合数字景区建设,为政府、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四)评估机制

为了促进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建设有序进行,要制定数字景区建设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重点研究数字景区建设的绩效评估指标,将数字景区建设的目标与重点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对在数字景区规划、建设、运营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级旅游景区管理会、旅游企业和个人授予相关荣誉并给予物质奖励,通过以评促建的引导机制带领数字景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前景第9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要强调创设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海洋高校涉海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

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OurGlobeisinDanger”为例,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在海洋高校涉海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设计和运用。

1.创设情景。情景是语言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的创设要有助于学生的语义建构。学习者在情景下学习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3]如在讲授“OurGlobeisinDanger”的“Lead-in”部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相关的一些自然灾害图片。然后结合涉海专业特色,从电影《TheDayAfterTomorrow》截取两个关于“海啸”和“洪水”的片段。通过观看这两个小片段,学生们一下进入到真实的情景,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被大大激发。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创设情景”这个环节观看完了图文声并茂的两个小片段之后,教师给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Doyoureallybelievewhatisdescribedinthefilmwouldhappensomedayinfutureinourreallife?Whyorwhynot?教师应该掌控所有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任意加入到某一个小组的讨论当中。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代表发言时,教师给学生发一张评价表格,其他组的学生从语音、语调、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后上交表格。

3.会话练习。会话练习是学生达到意义构建的重要一环,可根据需要设角色扮演、模仿、配音、讨论、辩论等活动。如在“Listening-in:Task1Weshouldhaveproperrespectfornature!”的教学中,针对涉海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教师围绕“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保护”这两个话题,给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发言人和新闻记者,组织一次模拟的记者招待会。不同组别之间进行打分和评价。通过会话练习,学生在巩固了知识的同时,还促进了与别的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语言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最终能纠正语音、改善语调、表达地道,从而大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Let’sTalk:TheEnvironmentandtheDevelopment”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论题“whethermarineeconomicgrowthormarineenvironmentalprotectionshouldreceivepriorityinChina”,把学生分成A和B两组,组织一场辩论。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