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35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1篇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纵观我国五千年封建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方法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进行理论教育灌输。统治者为给大众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大力普及《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并自己也会编写一些喜闻乐见的读物,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教化百姓,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

(三)树立理想榜样,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者应该是完美的体现者,要以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识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树立好典范。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伦理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此相适应,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各种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社会习俗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和政治上的专制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其方法必然带有强制性。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就只能以儒家为正统,不允许其他的内容与方法与之相抗衡。

(二)强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孔孟等儒家先贤都高度赞扬那些虽不善言辞、却能遵循道德规范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君子,而耻于那些言过其实、知行不一的小人。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重视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儒家思想主张。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对象的性格、能力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儒家思想还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这符合教育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某些共同的生活规则,体现了人类的基本智慧和情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引导当代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历来把树立远大志向当作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品质,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目的的思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们要高度重视自我教育,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自我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针对如何实施自我教育,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达到了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育对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教育对象自己反省的勇气、自律的精神和能力。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2篇

关键词:“合”与“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78-01

“合”与“和”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最终目标。文章所要论述的“合”是集合,汇集之意,即加强集权的意思;“和”则是和谐之意,也就是社会安定之意。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在集权的保障下,通过向民众灌输长幼尊卑、忠君爱民等纲常伦理思想,希望被统治阶级成为顺民,从而为统治者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一、以“合”为条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与目标,加强集权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统治阶级为实现对百姓强有力的控制,设置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规定了人的等级地位,以加强统治者集权,推动社会的有序运行。

严格区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在整个古代阶级社会,权力都只掌握在最高当权者手中。奴隶社会的天命论思想,强调“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威具有至高无上性。奴隶主作为“天帝”的人在地上统治苍生,奴隶只能服从其统治,逆来顺受。

平民之间不平等的身份与权利。统治阶级把平民的身份地位分为三、六、九等,拥有不同的权利。商人和农民同是社会底层民众,但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没别的追求,他是最稳定的统治对象。商人作为流动性较大的群体,统治者害怕其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来压制商人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统治者对权力的集中与对社会的控制。

(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目标,让民众从内心接受统治,为统治阶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纲常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儒家的“三纲五常”作为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备受统治阶级所钟爱。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国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每个学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出各自的见解。儒家有培养“君子”、“圣贤”的目标;墨家的培养“强者”;道家的“真人”,法家的“能法之士”等等。其中,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理论最丰富。它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作为标杆,要求每个人时刻反省自己,力图成为“君子”。

二、追求“和”的局面,维护统治

第一,追求个体身心和谐。中国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可见,修身养性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个前提条件。儒家强调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要求。要成为一个“君子”,需要有“三戒”、“三乐”、“九思”等实现身心和谐的具体措施。并提出“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①真正做到进则修身,退则养德,实现身心和谐,安安稳稳做一个更易于统治者统治的顺民。

第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的“三纲五常”告诉人们如何处理君臣、夫妻、父子、兄弟关系等。墨家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鼓励人们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通过类似的说教方式,让人在社会各司其职,与人无争,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利于统治者的管理。

第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是环境中的人,自然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孟子强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②孟子深谙竭泽而渔的危害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做事情要统筹兼顾,遵循规律,真正实现物尽其能,人尽其材,实现天人共存共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统治者从“合”的目的出发,通过一系列森严的等级制度,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把权力充分集中到手中并不断加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统治者又以实现“和”的社会效果作为其宣传思想的理论支撑,在思想上控制百姓,把天下的人、物都充分集中,为一“家”服务,最终实现统治者世代巩固统治的梦想。

注释:

①陈蒲清注译.论语注译.花城出版社,2007.8,第3页.

②何晓明,周春健注说.孟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3,第102页.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郑杭生,江立华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熊月之主编.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3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启示

中国古代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无数智慧的奇葩竞相开放。可以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遗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且在东亚文化圈里成为中流砥柱,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是其中之一。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历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尤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为丰富,其影响也最为深远,蕴藏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尤其是随着原始的公有制解体,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原始氏族内部的平等观念被阶级压迫所取代。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逐渐形成了一些思想来规范社会行为,以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形成并得以发展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原始社会初期,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人类的意识正在形成阶级,在这个时期还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个体很难生存,于是生产资料公有,人们过着原始的共产主义的生活,逐渐形成了氏族成员的原始义务感、责任感,逐渐形成了原始社会的萌芽状态的思想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夏商周时代,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这个时期强调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明人伦”,把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确立上下尊卑的等级差别,教导人们安于本分,切勿犯上作乱,以维护社会秩序并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当时国学的德、行、艺、仪四教,就是以明人伦为主要目的的。可见,这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3.思想教育的成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线,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核心。以儒家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从内容上已浓缩为“三纲五常”,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模式。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叙述如下:

1.教育灌输。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传播、灌输儒家思想,尽力推崇儒家学说的四书五经,统治者还兴办学校,加强对各阶级民众的教育灌输。正如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所说:“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历代名臣奏议·治道》)

2.言传身教。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育者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3.改过迁善。“改过迁善”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庸》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箭没有射到靶子上,怪什么呢?怪射箭的人没有射正,应当先从射者身上纠正。射得正了,自然就会射中。因此,错误往往是自己造成的,所以要检察自己的错误,这种自我修养的功夫很重要。孔子提倡的“闻过则喜,有过必改”的精神至今犹有活力。

4.学思并重。孔子强调既要“学”,又要“思”。孔子有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包括对于行为的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将所学的道德知识用于对行为的分析思考。

5.省察克治。儒家十分强调“克己”、“省察”、“正心”,强调对自己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省察”即是指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克己”即自我纠正、自我改过。“省察克治”,是道德的自我教育方法。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指遇到道德品质优秀的人要主动学习,努力赶上,遇到不贤的人和过失的行为,要自觉地对照检查自己。

6.因人施教。孔子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孔子曾经就同一事情分析子路和冉有,说:“子路这个人胆子大,敢作敢为,冒冒失失,容易把事情做坏,所以教育他遇事不妨先退一步,至少先去请示父兄,然后再去动手干。而冉胆小,做事缩手缩脚,少有闯劲,所以教育他遇到事情得抓紧些,一听说马上就去做。”这是孔子根据掌握的学生的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施教。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的启示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4篇

关键词:二元制 法治 人治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央政府都不遗余力的利用国家宣传机器向民众灌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笔者试图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双重角度,跨学科分析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二元制”模式。

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最主体的实施方。一直受到当时国家政治思维的影响。教育实际就是统治阶级政治思想的投影。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它作为历代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文化统治方法,却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功能与今天有所不同而已。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上的献祭和规范开始,礼法就开始它的发展。经历了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衍变,“法治”已经褪去血亲复仇的野蛮色彩,“人治”也突破了西周以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礼法;经历了先秦诸子对理论的系统化和汉初的儒家强化,基本形成了看似为儒家礼法为主体,法家制服为辅助;实则以礼法教化为表面,以强制规范为实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所谓的“人治”和“法治”。《汉书・元帝纪》中记载:“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种外儒内法、心照不宣的政治思想经历了宋明理学的进一步掩盖,进一步淡化了“法治”的色彩,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这种政治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呈现的是外儒家内法家,“人治”、“法治”并举的特点。笔者将其称为“二元制”思政教育模式。

中国自诩为“礼仪之邦”。“由于‘礼’的形式是规范,它具有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制和约束的功能,是社会生活秩序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礼教一直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可见从一开始,“礼”就包含了强制和劝化两层属性。以往思政领域的研究者往往注重于儒家“人治”思想主导下的中国古代文化对我们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却忽略了法家“法治”带来的另一股内动力。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有识之士大都善于利用“二元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推行官方认可的主流思想,也是各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的反映。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引起动荡:萧梁末期的侯景之乱和赵宋面对外族时的知识分子的末世悲鸣都是“人治”思想过于理想化酿成的苦果;而“三武灭佛”和唐末五代的斯文扫地则是“法治”思想极端化的例子。因此无论哪个时期,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都不仅左右着当时国家高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也影响着当时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历来就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治政治”思想下,儒家强调对民众的“自省”、“克制”,即自我反省,自我克制,强调把自身修养和社会规范相融合。曾有学者将“人治”政治思想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思政教育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学思并重是指学习道德知识,掌握道德理论。在孔子那里有这样的阐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也指对行为的思考。学必须与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二,省察克治。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即自我纠正,自我改过。第三,因人施教。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身体力行。这既包括与言行相对的行,也包含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实行。第五,改过迁善。这是古人修养德行的一种重要方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5篇

历史结点之上达成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更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在理论与实践上,它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标志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成。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依然有借鉴意义。

一、《古田会议决议》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会上,陈毅传达了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朱德做军事报告,毛泽东做政治报告。讨论了中共中央来信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

(一)决议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强调

决议指出,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为教育问题,这里讲的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路线教育。对出现的非无产阶级的一些思想,决议做了分析,寻找根源及解决方法,通过抵制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来净化党内风气。同时,决议还指出应增强组织纪律教育,少数服从多数,然不可盲从。确定正确的执行方案应建立在确保正确理解上级指示内容的基础上。这说明保证其顺利进行前提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经济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团结党和各族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二)决议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规定

决议着重对党内教育内容、士兵政治训练内容做出规定。其主张通过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现实问题的研究调查、加强对国民党军队与红军的前途的比较对党员和士兵进行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革命故事和革命歌曲。决议还指出为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需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决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定

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决议提出教育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在党内教育方面,决议提出阅读党报、开办训练班、个别谈话等18种方法;在红军士兵政治训练中,决议则提出早晚点名、上政治课等7项内容。关于以上一些方法,决议又具体规定若干,譬如对上政治课提出的启发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语言要易懂通俗等十大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决议还指出对红军士兵做思想工作,政要谦虚诚恳,治要针对明确,强调实际效用。

二、《古田会议决议》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作为一次在我军历史结点上召开的会议,古田会议之重大意义并未随时间推移而褪色。其意义充分印证在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实时彰显在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产生着应有的启示。

(一)对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夯实根基,始终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首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古田会议严厉批评了红四军中轻视甚至否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乱象,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中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将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制度理论化、规范化,保证了红军能够将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的周围,促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今,我国军队处于转型关键期,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我军建设的根本,确实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当成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立于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之高度不断夯实官兵的思想基础。要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等错误政治观点,不断打牢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党对军队的军队领导。

2.把握关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科学化水平

古田会议的鲜明特色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总结党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联系。决议的形成,体现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教育目的,把握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的原则,这也是当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科学化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思想源头。我们要深刻领会古田会议所体现的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内涵。加强新形势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贯穿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主席关于“强军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谨遵习主席关于部队建设“三个牢记”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建设紧跟时展的步伐。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健康学、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的功能效果。

3.紧贴实际,切实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方式方法

决议强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样灵活,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决议中列举了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方法。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要采取内容生动有趣、形式丰富多样的方式搞活教育,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积极开展教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圣地等丰富多彩的部队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官兵在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中取得实效。要紧贴官兵实际,将以人为本的治军理念贯穿于军队建设全过程,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通过交流谈心和帮助解决困难,真正掌握官兵的现实思想和行为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

古田会议召开之前,党内充斥着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错误思想,已然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决议坚定地指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因此,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此一来,党内教育问题就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得到了彰显。在全球交汇的当今,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才始终能保持清醒,拥有较高的党纪党性素养,才能面对各种诱惑而不为所动。思想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应对,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才能有积极作为。

2.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决议》中提出了创办党内教育的党报、政治简报,编辑各种教育的小册子,举办训练班,有组织地分配看书、个别谈话等l8种方法,让日后党内开展教育有章可循。因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最大限度地挖掘广播、电视等教育资源的功效;同时,寻找和创新全新的教育载体,利用手机媒体、互联网、高科技性能的报刊等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入党员群众的思想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方法,散发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无限魅力,从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其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丰富教育手段的同时,要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保留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确保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水平

由于认识水平有限,红军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被称作“宣传工作”,因而讲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问题,更多谈到的是红军宣传队本身存在的问题。古田会议后对于宣传队的重新组织改造,则更加注重从人员选配和业务能力上提高宣传队的整体素养,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地感染和说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主体,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因此,当前在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选拔一批信仰坚定、思想活、文化高、能力强的人才,改变能力素质不足的现状,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借助成人夜校、基层党校等再教育平台,持续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习、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其知识结构,强化其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

(三)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思想建设上抓起

放党的思想建设于首位,古田会议决议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了可贵的财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高校大学生的年龄阶层、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决定了他们群体的特殊性。只有懂得在校大学生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抓好大学生的思想建设。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自我教育

决议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民主,所以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是大学生。作为思想的群体,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自身的思想和接受能力。所以,不能只是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理论知识,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的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按照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言行的方法,也就是人们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教育方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6篇

关键词古代礼仪;教育;思想政治;德育;目标

1引言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逐渐演变成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但是本质上相差不多,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更加注重道德教化和对行为的约束,所以,从古至今都延续着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建立也是基于古代礼仪的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这就要求教育者需要根据古代礼仪文化进行对受教者的德育工作。古代礼仪注重“礼”的培养和教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活动,只有在懂规矩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有秩序地生产和发展,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前提条件。从目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来看,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这说明对于人们的德育工作并不到位,即使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了道德底线,但这并不是基本的伦理伦常和行为准则,通过对古代礼仪内容的宣传和教育,能够使人们重新全面地认识礼仪文化和树立行为的标尺,进而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也是目前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工作。

2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内在联系

2.1内容统一性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中的“礼”是人类社会、天地、自然的基本法则,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规范,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制度的基础,为人们规定了合理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一致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具有在内容方面的统一性联系。所谓统一性,是指二者表达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一致,并且能够相互融合和促进,共同传达同一个目标或者同一个理念,古代礼仪教育通过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了人们的行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使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层面的关系以及义务和权利等都能够拥有统一的准则和规范,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内容,同样提倡受教的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一系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实践的内容以及方向,所以,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是统一的,并且共同塑造在人类社会中统一的伦理道德规范,使社会能够更加秩序化和可控化。

2.2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为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制定了标准的体系,同时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德育目标的树立有一定的根据和基础,证明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具有科学的内涵,并不是

凭空想象出来的空谈理论,而是根据古代礼仪进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德育资源,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展现我国礼仪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促进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美誉能够广泛地宣传和感染更多的人们,使古代礼仪能够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将我国的文化发扬广大。因此,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相互之间融合了道德规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目标,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不仅仅代表了古代文化的长久传承,也体现了道德规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3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意义

3.1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提供了借鉴

中国古代礼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特别重视礼仪文化,学习礼仪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是对礼仪文化的发扬和保护,古代礼仪的内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实现的可借鉴的重点内容。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树立学习了古代礼仪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大部分礼仪文化也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可取之处,同时也将古代的文化传承下去,成为现代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古代礼仪文化的剖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结合现实和个人来理解礼仪建立的好处和必要性。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需要知礼仪懂廉耻,这也是学生通过德育逐渐养成的规律和习惯,所以,现代的德育目标是基于古代礼仪教育之上的,通过古代文化的借鉴,实现古为今用的效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效果。

3.2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为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提供了保障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能够长期稳定地传承和发扬,并且在教育事业中一直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这说明古代礼仪文化具有科学性和可利用性,能够切实地使人们学习到良好的文化,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和道德修养,正是由于古代礼仪教育的重要价值,也为现代的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树立提供了保证,通过礼仪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不断感染和修正,同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也能够顺利地实施,并且在此基础上添加时代因素和现实需求因素,更加符合人们的素质教育目标。如果没有古代礼仪文化的存在,那么思想政治课德育资源的形成就会失去支持和保证,不仅仅不能够使人们产生信任和依赖,同时从内容本身就缺少科学的依据和参照,这对于教育来说毫无可信度可言,所以,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显著效果和传承性为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推进目标的快速实现和广泛地应用。

4运用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践行策略

4.1宣传和弘扬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促进德育目标的实施

中国古代礼仪已经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无形中已经受到了影响和引导,这就是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作用,但是,人们对于古代礼仪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所以,现代社会为了进一步将我国的古代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大力地宣传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使人们能够充分地理解文化,并且受到全面的启发和督促,这样对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现就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因此,宣传古代礼仪文化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们理解和认可思想道德规范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也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从而更加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响应德育工作,这样所建立的德育目标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4.2提高教师对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与现实结合的能力

古代礼仪文化虽然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但是对于礼仪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界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熟记于心的,对于教师也是如此,还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礼仪文化的复杂和繁多也为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各种礼仪的概念和分类,同时需要重点研究礼仪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所以,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培养,知识是无穷的,礼仪文化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工作者,其个人的能力也决定了学生的普遍学习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实现德育目标,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将我国的礼仪文化和道德不断地发扬和传承。因此,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定期地测评,形成奖罚分明的政策体系,对教师也能够形成一种激励和促进,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礼仪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我国礼仪文化的广泛应用,也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4.3创建情境教学,形成礼仪文化的实际应用教学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可以模拟相关的礼仪内容进行现场演练教学,可以是行为表演,也可以是语言表达的演练,这些都是对固定的礼仪文化的动态表现,能够充分发挥礼仪文化的实际应用效果,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规范和高素质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现。现代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变化,增加了情境教学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同样进行古代礼仪文化的真实模拟,尤其注重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表现,教师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纠正演练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体会礼仪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实际的应用,将理论切实地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德育目标能够快速地实现,为现代学生创建了道德规范标准和行为约束,使人们能够逐渐按照规矩和伦理道德进行活动。

5结论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和整体的人民素质高度,是其他国家对其评价的标准,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这说明从古代就开始注重礼仪的学习和使用,这也是我国能够屹立于国际舞台的重要原因,只有懂得礼仪道德和规矩的国家才值得尊重和信赖。现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于德育方面,通过充分发挥礼仪文化的巨大作用,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德育目标,所以,本文对于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社会长期坚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也为未来的更多学者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方向和条件,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能够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曲祖江.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迷失及其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张丽.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张晓丽.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的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黄成菊.从思想政治课的变迁看中学德育发展的方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7篇

Abstract: The modern value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to discuss the beneficial parts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can be used by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triotic loyalty and good family values in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th continuing to carry forward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method of home folk-custom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shuold be concerned by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very useful carrier, such as festivals, opera and so on.

关键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部分;现代价值

Key words: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cellent part;modern value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13-01

0引言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影响都很大,有很多的现代价值。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值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类出现阶级之后就随之产生,对人们思想进行教化和统治的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过历史性的作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精忠报国”“公忠为国”。孟子还提出:“天下有道,以身殉道;天下无道,以道殉身”。[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经济全球化和受外来国的影响,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尽管我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效果还是不明显的,这就要求国家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借鉴我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美德的教育在今天看来更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家庭美德教育方在很突出的位置上。首先是强调孝敬父母,认为孝敬父母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行,古有“百善孝为先”的观点。正是这种突出的地位,才使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的文明和传统美德才得以流传至今。在今天,孝道没有古代那样重视,很多人忽视对父母精神上的照顾和慰藉,所在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突出和重视孝道教育和亲情教育。

2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的现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3]

2.1 利用乡约的教育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当地的老百姓提出的,对他们进行教化的一种方法。每月用一两天的时间由专门的人员对百姓进行讲读,讲读的内容通常是由民间制定和政府颁布的两部分组成。前者如宋代的《蓝田吕氏乡约》,后者如明太祖的《教民六谕》,这两者相结合所以教育民众的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利用乡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今天几乎很少运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针对各个地方的特色和特殊性方面的教育没有做的很好。所以现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也应该采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乡约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应该更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2.2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他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孝”有不同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一点。“当孟懿子问‘孝’时,孔子答曰:‘无违’,即不要违礼。对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当自游问“孝”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从这点可以看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法是不同的。能够做到因人而异,能够让学生扬长避短。

我国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也有因人施教的方法。但是在实践中用的还是比较少。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的学校教育的方式,都是集中教育,很少有个别教育的。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长远来看抑制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3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形式多样,值得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且客体课借此相互作用的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但有些载体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用的非常多效果也不错,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却很少受到重视。

3.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节日载体今天应该发扬光大古代的统治者们擅于通过节日为对民众进行思想教化,通过在特定的节日举行特定的庆祝方式来引导百姓的思想。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引导人们的爱国热情。以节日为载体来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在劳动之余得到放松和娱乐,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

3.2 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节日这个载体的运用不是很好中国传统的许多节日都在慢慢淡忘,因此这些节日带来的教育功能也一并消失。所以,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有很多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逐渐淡化了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也在退化,所以选择以节日为载体来加强人们的思想教育是一很好选择,应继续并加强力度。

3.3 在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戏曲为载体既让人们容易接受,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国古代大到国家官吏小到文人墨客教育家都很重视戏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古代以戏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今天歌曲中以歌颂祖国和很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歌词的比例很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借鉴戏曲歌曲这种载体,更多的把国家的主流教育思想融入到歌曲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越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94.

[2]朱熹.孟子・离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8篇

【关键词】古田会议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67-03

【Abstract】The Gutian Congress Resolution emphasizes on party and arm building in the inwardly, which provided guides in the theory for our party and arm building. It i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our party and ar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ng history. Although there were more than eighty years from Gutian Meeting’s holding to now, the effect of Gutian meeting’s spirit is still existent, one of the effect i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m gains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oth the Sixte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Seventh are paid more atten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Nowadays in the society that filled with a competitive, diverse, complex of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he spirits of Gutian Meting, which contains solving problems from the thought of Marxism, sticking with the theory as the guid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aring people first, grasping the time feature constant innovation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gives enlightenment effects on how to correctly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pirit of Gutian Met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

红四军是党的领导下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但是这支部队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也有从旧军队出身的,由于连年的战争,生活比较贫困,军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整顿,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在部队中不断的滋长。为了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红四军于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但是由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没有到达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的主张没有被多数人接受。1929年9月在上海参加军事联席会议时向、李立三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红四军七大的有关情况。中央领导肯定了红四军的工作经验,尤其在建党建军和政治工作方面给了极高的评价。根据中共中央军事联席会议的精神和的指示,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的斗争成绩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解决红四军党内问题的正确原则和方法,并指定为红四军前委书记。九月下旬,红四军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但是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重大问题。11月28日,在福建长汀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来解决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根据“九月来信”的精神起草了九大的决议草案,为大会的召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会于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二、“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

1.《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

古田会议上,作了政治报告,作了军事报告,传达了九月来信的精神,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后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从九个方面(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病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问题)系统总结了自1927年以来我党创立红军的斗争经验,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和军队,确定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②对红军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③提出“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重要性。④强调党支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

“决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决议所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所提出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制度,不仅对当时红军的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注1]

2.古田会议的精神内涵

精神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古田会议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着力解决红四军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问题。古田会议精神绝非只是局限于对建党建军方面的概括,还有其基本精神延伸出来的精神,这里所说的古田会议的精神就是从其本身延伸出来的。所以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要从思想上着手。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同时思想又影响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正确的把握一个人思想就可以洞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人在作用的结果,把握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主导者的思想动向对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至关重要。

(2)理论联系实际。古田会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结合红四军的实际情况,来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理论尤其是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得来的,同时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有正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理论就会阻碍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3)坚持创新。会议决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红四军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了一套适合红军自身发展的方法和理论即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方法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

(4)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可见民主的重要性。

(5)要坚持以人为本。古田会议决议提出要优待俘虏和伤病兵,主张废止肉刑,可以说这是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古田会议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大量的涌入,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与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多为九零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同时他们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社会的变化,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大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八十多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以及古田会议的精神无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理论教育为主

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理论教育是由目的、有计划的享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注2]古田会议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红四军的实际情况展开的,如果理论基础不扎实是无法实际操作和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理论为主,大学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应该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之所以以理论教育为主是因为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人不是被动的接受外来的事物,同时人又有接受新事物的要求。尽管今天的条件已不是古田会议召开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但理论的学习并不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外,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自我教育

古田会议特别强调民主原则和以人为本以及解决问题要从思想上入手,所以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一般地说,大学生处在青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越来越明显,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自己的独立见解。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主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自身的思想和接受能力。所以不能只是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理论知识,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的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言行的方法,也就是人们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教育方法。[注3]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补充。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如果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里的不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如果使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主要方式,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大大的增加。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的要求。

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精髓。古田会议在探索革命道路以及党和军队的建设的问题上坚持创新的精神,根据时代的不同,创造了符合中国的一系列建党建军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的创新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在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等上徘徊,而是应该在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地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时展的要求,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容易被他们接受。在教育的过程中既不丢掉优良的传统又富有时代的特点,同时又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真正的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教育亮点。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现在社会的变化以及学生家庭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予重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在校的大学生多数没有社会经验,如果不注重其竞争意识的培养就会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后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处于非常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因为随着家庭离婚率的增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在单亲家庭中,这就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比如不相信他人、孤僻、心理障碍等,这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情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再次,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种新鲜事物时时都在涌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受到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教育制度。

注 释

1 刘云山.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10(1):5

2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0

3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参考文献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第9篇

1、深入探掘中国古典文学潜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和研习视为古代艺术家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身进步的一种途径,其中不少经典之作更是突显出了强烈的政教色彩和自觉的人文关怀。它们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高校人文精神的塑造、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文学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导向功能可以有效引导社会成员坚定立场,认清方向,充实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中国古典文学一方面是通过其独有的充满古典气息的艺术魅力,激发群众的参政热情,坚定群众的政治信念,使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营造出安定团结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将古典文学中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运用到政论或演说中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宣传和教化的效果,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顺利完成新旧思想的蜕变。在阐述问题的时候就善于引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经典故事和代表性语言,例如《红楼梦》:在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用“贾政做官”来教育共产党员要警惕受人包围;在1963年最高国务会议的结束语中,用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说明大国的事情也不那么好办的等等。

1.2很多古文经典暗含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读者能够在阅读和欣赏中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轨迹,将历史和现实统一起来,所以这些作品往往又会被当成哲学经典去解读。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生活理想和政治要求,而这些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到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与该作家处于相同或相似经济、政治地位的某一社会集团的认可,逐渐形成具有普世意义的政治理想。“这种文学其中包蕴的政治理想与追求,以及其他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化转型的重要时刻,往往充当着先导性角色,预告,召唤并促成政治、文化变革的到来。”[2]因此,纵观人类历史,很多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变革之前涌动的往往是某种政治思潮,而该政治思潮又以与之遥相呼应的某种文学思潮作为先锋,比如说“”前的新文化运动。

1.3调节现实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对崇高人性的膜拜,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文明政治的憧憬,尤其表现出对和谐社会的热烈追求,从而意味深长。古人创作的大量诗词曲赋蕴含深刻的文化涵义,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诉求,潜移默化中引导阅读者走上追求美好生活、树立崇高理想的道路,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其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涤荡。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速,人们压力增大,各种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对古文精品的研习更能对阅读者起到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缓解疲劳的效果,这利于调动人们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激起群体性的参政议政热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缓解各种矛盾,净化社会风气,减轻大众压力,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2、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探掘中国古典文学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2.1思想教化和政治启发是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两大显著功能。中华文明有着四千六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古典文学是传承下来的众多文明形式之一。古书中言:“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音。”实际上,除去传统的诗词曲赋,散文、传奇、小说等古典文学的其他形式也同样具有通过抒感、表达感受对读者起到启发和教化的作用。《古谣谚序》中曾言:“千古政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由此可推断,“言志”之诗自古以来就具有教化功能,为政治服务。从宏观历史角度来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铸造做出了突出贡献,即便今日其存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影响深远。

2.2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中蕴含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认识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对人类的诠释,主要表现于对人类多面性的理解、对人类主体性的追问,以及对个体存在方式以及状态的反思。“文学能传播一种特殊的信息,即能揭示人的心理和灵魂深处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极为隐秘的心理机制,呈现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人类多亏创造了文学艺术这种形式,才得以深刻而细致地理解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从而有可能饱览灵魂的奇情壮采,领略生命的万千风情,去最大限度地认识人、理解人。”[3]文学作品不仅帮助人认识人生,而且文学作品中所揭示的人物形象的人生轨迹、命运归宿,往往对树立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4]

2.3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上古典文学所发挥的作用首屈一指,在理性思维的培养上古典文学也可谓功不可没。很多人认为古典文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没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判断显然有失偏颇。在此,革命导师的求学经历与读书经验最具说服力。早年在私塾的求学历程为他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他善于从问题根本出发,利用古典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量传统经典的阅读经验更是促进了他思维和精神的独立。在当代,主席也是一位善于运用古文经典教育领导干部和表达情感的人,这样的启发和教育形象生动,深入人心,幽默而不失睿智,更富民族化的特点,从侧面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千年的清洗和涤荡以后所依然闪现的生命活力,值得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思考和学习。

3、充分发掘利用中国古典文学中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局面,促进高校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