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5 16:37:39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1篇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5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 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 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 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 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 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 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2] 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71.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围手术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增多,在骨科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免疫功能障碍,老年人多与内科疾病相关,老年患者麻醉的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内科疾病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现在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60岁)300例,其中6例90岁以上; 120例80~90岁, 130例70~80岁, 44例60~70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90例伴有糖尿病。200例伴有高血压,160例伴有冠心病或曾经有心梗,60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患者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变化,语言技能,轻松舒适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1]。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结合康复过程和操作的优点,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经常跟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前准备,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并告知处理措施,护理并发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准备术后恢复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介绍成功的经验,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感觉到温暖,术前各种干扰因素的消除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老人生病特别想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家属要求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患者交谈,并且,给予精神安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2.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的选择,钙拮抗剂是首选,利尿剂,ACEI,ARB类都可以选择,控制血压140/90mmHg左右。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术前给药,抗炎,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术前患者在需要完全控制支气管炎发作,血氧饱和度必须大于90%,手术后。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胰岛素,使空腹血糖小于8mmol/L以下。

2.3术前准备 做一些如胸部X射线检查、心电图,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饮5h。术前要求患者保证睡眠。吸烟者应停止吸烟,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发生。术前练习床上解大小便,防止术后改变习惯引起解大小便困难。术前洗澡,清洁手术野皮肤,预防感染。

2.4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的耐受力 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差,特别是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失败率。因此,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对手术患者的耐受性和正确的评估。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接近生命体征无心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注意防止切口,观察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手术后的护理要特别注意的血液供应。皮肤颜色,温度观测,肿胀程度和动脉搏动。肢端皮肤青紫,低温,肿胀或疼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循环,防止肿胀[2]。

3.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在全麻手术后麻醉消失后,疼痛逐渐增加,24h后是最严重的切口疼痛,而老年患者疼痛耐受性差,适时服用止痛药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压迫或缺血引起的疼痛。强调镇痛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在应用镇痛药早期功能锻炼。

3.3意识障碍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出现反应迟钝,疲劳,记忆力差,行为上不能自控,容易引起老年患者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谵妄的认知障碍等等。因此,手术后回到病房,护士应给患者巡视病房,以及约束和使用床栏,24h不间断护理床防止坠落事故[3]。

3.4并发症的预防 卧床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容易发生,所以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并发症。由于长期的术后卧床,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营养缺乏。如果条件允许,每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干净的床单,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可以使用透明贴或粘贴真空保护,注意加强营养摄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协助定时扣背咳痰。进行雾化吸入。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患者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

3.5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及早开始。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虚弱,不适合运动。因此,解释患者运动的必要性,他们的家庭成员配合的功能训练,传授正确的训练方法,从意识的运动功能,使患者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4结论

虽然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有风险,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但优质重症护理, 300例患者都治愈了。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尽快恢复,从而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留夷.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9):261~262.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3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concept in the nursing work of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6 to July 2017, received 16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need surg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roup USES the digital meter group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object of stud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each group of 8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nursing group was nursing in the nursing mode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orthopedics. Results: the patients after receive car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ultimate care result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amely,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content, in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nursing work,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concept has certain clinical valu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increase patient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work.

Key words: Rapid rehabilitation; Bone;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work;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引言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骨科疾病所采取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同样的手术也是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重要环节与手段,而手术的成功与否,并不单单取决于手术操作本身,其在较大程度上是与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以及术后的处理等环节存在着直接关系。如果医务人员忽略对围术期一些相关问题的处理,则会加大手术的失败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骨科围手术期中所需要面临的护理问题较多,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时间慢等等均为护理人员所需要面临的护理问题。再加之骨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这些护理问题在这部分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更为突出,不少患者因此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极大不满,治疗依从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手?g的有效率。对此,本次研究对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展开了相关研究,分析快速康复观念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当中所能发挥的临床应用价值[1]。现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所接收的需要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未存在除骨科疾病外的其他疾病,且排除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意识不清的患者。分组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

1.1.1 护理组人数共80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8例,女性患者共有42例,年龄区间为65-96岁,平均年龄为(72.57±6.89)岁。其中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共有35例,接受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有3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有15例。

1.1.2 对照组人数共80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6例,女性患者共有44例,年龄区间为66-94岁,平均年龄为(72.15±6.42)岁。其中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共有38例,接受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有2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有13例。

经统计学分析,在一般资料上护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护理组患者是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中接受护理的。

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其所包含的护理措施有:入院后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血糖和血压的监测、术前禁食禁水、术后留置常规导尿管、术后饮食控制等等。

而护理组患者接受的是使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所包含的护理措施有:

(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接受手术之间,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宣教快速康复理念[2],让患者对这一护理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手术前6h禁食,前2h禁水。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不?o予患者留置胃管、尿管等;

(2)术中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麻醉,通常是给予患者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且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采取相应保温措施[3]。除使用保温毯外,输入的液体(或血液)根据情况可使用加温仪,或使用恒温箱预先给液体加温,从而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3)术后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为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留置静脉镇痛泵,再根据情况口服止痛药治疗。为了促进患者伤口的恢复,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微波治疗仪来给予患者伤口理疗。手术过后,给予患者早期进食,减少补液,并根据情况尽可能的及早拔除各种管道,例如导尿管、引流管等。为了加快患者伤口的恢复以及避免术后静脉血栓类的并发症出现,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制定一套个性化的锻炼方式,并严格监督患者每日执行[4],另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方法指导。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术后需定期接受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百比表示,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即便如此,护理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经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研究后发现,在护理工作满意度上,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结果均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即P

3 讨论

快速康复理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理念,这一理念的运用主要是将围手术期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相关优化的护理模式,这一护理观念是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之下应运而生的[5]。与其他医疗护理观念不同,快速康复理念较为注重的是对围手术期中对护理措施的优化,关注的是减少换术后、术后的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预防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骨科糖尿病;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3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effects on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5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2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is made of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car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after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orthop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exact results.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he orthopaedic diabetes; Perioperative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渐上升,饮食规律也开始多元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对于需手术治疗患者来说,无疑是加重手术风险,且加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对于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风险[1]。因此,该院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取的50例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对象为该院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15例为男性患者,1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8.25±3.28)岁。对照组:14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为(69.88±2.45)岁。两组骨科糖尿病患者相比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其中包括:(1)术前护理:①术前检查: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主要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糖指标、心电图以及尿糖指标等,并做好详细护理记录,且术前控制患者的饮食,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防止患者出现皮肤受损现象,同时还需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预防工作,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血运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现象。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加上担心手术效果,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在此类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一一耐心解答,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以及爱护,让患者感觉到亲切感以及安全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先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合适温度,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在称呼患者时,禁止使用床号、住院号等,应亲切呼唤患者姓名或小名,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血糖指标,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手术医生,并立即采取处理。

(3)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逐渐消失时,便可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且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应严格按照科学饮食规律,控制患者每日脂肪、糖类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每日的热量需求,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促使患者的恢复。术后还可使用软枕将患者换肢垫高,促使患者的血液循环,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颜色和量,并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以防出现渗漏、出血、感染等现象,对于昏迷患者,可定期给予患者全身按摩,以防出现压疮现象,同时还需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以及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外清洁,以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使用统计学的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2011年起,我国便开始广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所以“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当今掀起一波热潮,而优质护理的主要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患者一遍一遍的讲解药物的相关作用,并对情绪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换取患者的配合和信任,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且在生活中,对患者嘘寒问暖,在护理期间深入患者的思想,做到视患者如亲人,能为患者排忧解难[3]。

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重心为完成医嘱,工作模式为机械性,而该院在引入优质护理后,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护理质量有所上升,护患纠纷也明显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4]。

单月霞,张翠英[5]学者在《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一文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其对照组术后血糖控制天数为(2.51±1.02)d,观察组术后血糖控制天数为(1.52±1.05)d,其研究结果和该院大致相似,但其术后切口愈合天数为(12.56±2.01)d,其可能和患者个人体质原因,导致术后切口愈合天数延长。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采用优质护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确切,其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所以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晴,水向梅.骨科创伤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5,2(10):96.

[2] 王晓宇.骨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8):177-178.

[3] 刘鑫,张伟.骨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下旬刊):1493-1494.

[4] 卢丽,刘曼,莫玉芝等.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3:438.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年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住的患者14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的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各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关键词 骨科;优质护理;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健康观念的改变,既往的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健康需求。外科手术的技术、器械等不断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组织产生破坏,大部分患者在围手术期仍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临床开展的一项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关注患者生理、心理,还要从社会、精神及文化多角度地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并注意切实有效地将整理护理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提高护理服务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骨科围术期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住的患者142例作为对照组;男77例,女65例;年龄18~75岁,平均(55.04±2.39)岁。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的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男79例,女63例;年龄18~78岁,平均(56.32±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对照组

1.2.1.1术前护理临床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均会有一定的焦虑,担心手术后自己是否会遗留后遗症[1]。因此,在手术前1 d,护士需要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这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告知应急处理的方法。帮助患者疏导紧张和焦虑情绪,并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2]。同时,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其可以在身心舒适的前提下配合临床治疗,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3]。

1.2.1.2术中护理护士要对手术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掌握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紧急处理方法,手术中巡回护士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充分地暴露患者的手术部位,尽可能保证患者舒适。对局部麻醉的患者,由于其意识清醒,需要随时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对全麻的患者,护士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器械护士要集中精力,传递器械快速、准确,注意保证视野清晰,手术即将结束时要及时清点和检查物品[4]。

1.2.1.3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毕后,护士要为患者穿好病号服,避免暴露,减轻其心理压力,耐心地指导患者如何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并定时巡视。

1.2.1.4健康指导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均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护士可以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前,要耐心地讲解关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肢体做按摩,以消除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腰背酸痛。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

1.2.2.1术前访视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类别对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适当增加次数,关注其心理需求,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咳痰排痰、床上排便等项目在内的训练方法。

1.2.2.2健康教育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介绍手术的流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及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3术前护理术前皮肤准备时要对患者的隐私权给予保护,将暴露时间降至最低,动作轻柔。

1.2.2.4术后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较明显的机能减退的现象,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要协助患者展开积极的康复训练,降低患者伤残率。把握患者康复训练的各种时机,一旦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就鼓励其进行康复锻炼。

1.2.2.5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精神、心理方面比较脆弱,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取得其信任,对患者进行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如果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要及时联系心理医师进行治疗,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类药物,对缓解抑郁焦虑的症状有较好效果。同时要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其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找回自信。

1.2.2.6并发症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其相关并发症。对语言不清的患者,要留意其心理需要。对吞咽有困难的患者,不要勉强患者进食。对合并感染类患者,要尽早查明其致病菌,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感染控制。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其瘫痪肢体的放置位置,防止患者肢体出现痉挛,要尽量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

1.3评价方法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百分制,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调查表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认为本院的护理质量越高[5]。SAS和SDS均为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重。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3个方面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表2)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而患者对医院就医环境、护理需求也逐渐提高[6]。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加上患者在手术后担心骨折的愈合程度和肢体功能恢复等,临床工作中不但需要医师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还需要护理工作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开始,要求全国范围内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在2011年再次提出深入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各大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7]。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中重视患者的感受,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帮助患者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可以更多地了解疾病。在骨折手术后,加强康复训练力度,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以取得更好地护理效果。

从表1中我们看出,优质优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3个方面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确立了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使护士的服务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8]。

综上所述,加强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重视患者的感受,在手术不同时段与术者进行积极沟通,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服务方法。

参考文献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11.

[2]周文娟,胡德英,吴莉,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2):15-17.

[3]杨群.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316-317.

[4]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5]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6]马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索[J].现代护理,2012,11(4):402.

[7]有繁慧,谢连娣,宋春梅.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6(1):289-290.

[8]王晶莉,度世艳,王希平,等.优质化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9(9):186.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骨科;结核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4-02心理护理是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措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护理方式。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正确理智地面对疾病,缓解或消除因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骨科结核病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作简要总结。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骨关节结核患者60人,男34人,女26人。其中脊柱结核42例,髋关节结核10例,膝关节结核3例,肘关节结核3例,踝关节结核1例,腕关节结核1例。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6岁。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0.7天。2.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从入院即开始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社会支持情况等,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确定手术方式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直至患者出院。在手术前、中、后分别进行简要心理评估,了解心理护理的效果,并随时调整护理方案。3.护理

3.1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大多较为痛苦,这种痛苦即表现为生理方面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心理方面上。一旦患病,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多表现为消极、痛苦、灰心、焦虑等,此时更加需要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安慰,作为需要陪伴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医护人员来说若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全面细心的心理疏导,将极大程度地改善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

相关研究表明结核病患者最为敏感的应激源是麻醉手术,过重的心理负担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体内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增高,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需氧量增加,造成冠脉血流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更加严重的反应。这些改变严重影响了手术的进程,更有甚者无法进行手术。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针对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于手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是心理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术前常会出现如下心理压力,首先是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不信任。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医护人员,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心理,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表示怀疑。其次是不可避免的焦虑和恐惧。手术是伤害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惧怕手术所带来术后疼痛;同时任何手术以及麻醉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估计到危机,面对这些风险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负担。第三是对疾病认识不足或缺少必要的医学常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结核病以及结核病手术治疗方面的知识,当面对自己患了结核病并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患者通常会将疾病想象得过于严重,从而产生了悲观、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需通过与患者谈心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针对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可能的原因也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主要方法有:

3.2.1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身心状况,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面对病人的疑问要给予耐心而全面的解答。通过实际行动使患者感受到关爱、体贴和尊重。

3.2.2消除焦虑恐惧。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必然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当发现患者过分焦虑恐惧时,可请同科室已经治愈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推荐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如:散步、腹式呼吸、欣赏轻松愉快的音乐等。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改善情绪、消除焦虑恐惧的效果。

3.2.3介绍相关医学知识。在术前向结核病患者介绍一些与结核病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解释。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的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同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异常情况出现的概率以及针对这些意外情况我院有哪些应对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正确看待手术的风险,消除疑虑。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有足够的勇气、信心和知识战胜疾病。

3.3手术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的宗旨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大多将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了治疗上,和忽略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即将进行手术,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氛围极为敏感,印象又深刻,此时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无助感达到极限。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延续。

患者在心理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进入手术室。局麻患者尽可能做到全程陪伴,全麻患者可陪伴到麻醉生效后再离开。局麻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楚的意识,故手术开始后应继续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患者可通过声音和感觉来感知环境,应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氛围以及适宜的环境温度;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触摸患者的手使患者感觉到支持和关怀,感觉到温暖的支持,进而树立起坚强的信念;手术期间可通过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以及其他不适的感觉与患者进行交流;还可采取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恐惧心理;整个手术过程中术者可将手术进展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心。如即将进行的操作可能会带来疼痛或振动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用语措辞,避免窃窃私语,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3.4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接受术后治疗直至痊愈出院的这一段时间应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此阶段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术后痛苦,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被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后,之前的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会一扫而光。但随着手术效的消失,首先要面对术后疼痛的问题,疼痛是手术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不适反应由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烦躁,告知患者这些都是术后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安心,坚强的度过疼痛阶段,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进行止疼。另外由于害怕刀口撕裂,患者不敢下床活动,有的患者甚至不敢喝水进食,增加了新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术后活动的好处以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下床活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术后心理疏导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4.结果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8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积极的功能训练,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结论: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体会 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3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高龄患者的骨质较为脆弱,故而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该病的患者占全部骨折患者的4%~5%。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发生此疾病的概率更高达10%[1]。现阶段,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肩关节僵硬,故而患者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了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骨质疏松。5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64~87岁,平均(71.4±1.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外伤11例,高出坠落伤10例,摔伤29例。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①观察患者患侧肩部及患肢的肿胀情况,患者入院后,立即让患者采取绝对卧位休息,并垫高患者患侧的肩部以及患肢。使用消炎止痛的药膏涂抹于患者肿胀的部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屈以及握拳训练,以促进肿胀的消除。实时监测患者患肢的血供、肿胀等情况。②患者因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低,极易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故而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老龄患者易出现各类合并症,故而要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每天检测2次血压,4次血糖。保证患者的血压、血糖在手术允许的范围之内。④术前3天即可开始对患者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术前1天,禁水禁食。术前半小时对患者进行备皮、消毒处理。

1.2.2 术后护理。①术后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其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处理。②检测患者的患肢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观察切口负压引流管的引流液的颜色、性质。③术后先使用冰袋敷于患肢,以减轻肿胀、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12h后给予患者热敷,促进水肿的吸收。④若患者放置PCA管,可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多次给药。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控PCA管是否通畅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⑤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禁水禁食6h。6h后,方可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之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术后即可直接使用普通食物。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常用Hughes、Neer的三阶段法[2]。包括第一阶段的上肢旋转、伸展练习。第二阶段的颈肩部集群运动。第三阶段的患肩的大范围活动、伸展、对抗训练。

1.2.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若手术部位、患侧肢体出现任何不适(疼痛、红肿、畸形),请及时来院复查。每月及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复查。同时坚持对患肢进行锻炼。

2 结果

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不断增多。只有对患者采取的合理的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训练,才能避免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的现象,使其患肢得到更快的恢复。我院对选取的50例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患肢功能训练,训练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只有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

总而言之,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庆林,罗春强,梁桂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11,11(8):50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第9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ding nursing care applied to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Methods 60 cases hospitalized in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Joint underwent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Autar DVT Risk Assessment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thrombosis in both groups on the day before surgery, 1d and 1 week after surgery. Based on the postoperative level of nursing di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ading of risk of thrombosis, the nurses gave the patients the corresponding grading nursing car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VT. The incidence of DVT,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s of Autar DVT Risk Assessment Scal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cores of grasp of health knowledge about venous thromb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surgery, 1 case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had muscular venous thrombosis, while no patients had that in the 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The evaluations of Autar DVT Risk Assessment Scale of the 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at 24h, 1 week after the surge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respectively. Leg 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in the 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the swelling of the affected lower limb was more severe than that of the uninjured side 4-7 days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grasp of health knowledge about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grading nursing car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ividing the level of nurs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ading of risk of thrombosis is of good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DVT, which also fully reflects that the level of nursing corresponds to th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nursing resource is improved thereby patients can be provided with high-quality, safe and efficient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 Grading nursing care;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y; Prevention; Venous thrombosis

与其他科疾病相比,骨科大手术易诱发血栓。《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指出: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骨折手术DVT发生率是43.2%。但是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因此,预防VTE是减少上述后果的最重要的措施。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护理工作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依据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在我国从1956年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伴随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临床实践中也表现出了很多不足之处。

探讨护士应用静脉血栓风险级别以此确定护理级别,实施分级护理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在静脉血栓健康知识掌握、术后Autar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在该院行下肢大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61.10±11.41)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例,双膝同期置换1例;分级护理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59.50±13.40)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双髋同期置换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1例,双膝同期置换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一般护理方法 按照骨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实施护理。术前给予患者皮肤、肠道准备、疼痛管理等健康宣教;术后遵医嘱实施级别护理,给予饮食、体位、功能锻练等康复指导。

1.2.2 Autar量表评价标准 Autar量表对于手术科室较适宜。主要包括年龄、活动受限度、体重指数、手术、特殊危险因素、外伤、高危疾病这7个评估项目[1]。其中“外伤”只是在手术前评估,“手术”是手术后评估项目。评估计分时取患者各个项目的最高分,总分不超过10分是低度危险,DVT发生率为10%,总分在11~14分是中度危险,DVT发生率为11%~40%,总分不低于15分是高度危险,DVT发生率高于41%[2]。

1.2.3 护士培训 首先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主要有静脉血栓栓塞(VTE)基础知识,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Autar量表应用评估方法、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流程、围手术期血栓风险评估表填写等。教育培训能增强临床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对全体护士进行分级护理方法的培训,使每一名护士了解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相对应的划分方法。

1.2.4 Autar量表评估方法 于术前24 h、手术结束后24 h、术后1周分别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疾病及手术史、活动能力,得到BMI(体质指数),根据Autar量表逐一对项目评分,然后累计各项分数得到首次评估结果。

1.2.5 术后分级护理方法

1.3 分级护理干预措施

1.3.1 术前护理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利用自行设计印制的静脉血栓防治手册,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后果及常见症状,以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提高防范意识。根据首次评估的分数,对≥10分的中、高度危险患者,嘱其忌烟酒,防止摄入高胆固醇食物,进行低脂富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告知其术后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3.2 术后护理 ≤10分的低度危险患者,护士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基本预防护理。①术后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②将患肢抬高:置于心脏水平位置20~30cm,切记不要将膝下?N窝处单独垫高,防止小腿出现静脉回流,防止静脉回流障碍。③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患者在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改变情况。以及对皮肤色泽、温度及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观察。④早期锻炼:指导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双下肢踝泵锻炼,以及做深呼吸运动,以利血液循环。⑤保护血管:为保护血管尽量避免患侧下肢输液选取上肢静脉,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防止重复穿刺及抽血对血管壁造成损伤。⑥疼痛护理:疼痛属于一种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会引发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或肌张力升高,对患者的功能锻炼造成影响。将患者疼痛减轻能够落实护理计划,实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根据疼痛评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常规术后使用外周静脉止痛泵。通过音乐、读报、聊天将患者注意力分散。如果有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11~14分为中度危险。护士除完成基本预防外,增加物理预防方法实施护理。①通过测量大腿周径来判断肢体肿胀程度。测量方法:由同一位护士每日同时、同部位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大腿周径,测量位置为髌骨上方10~15 cm处结合患者的症状,如患者自觉患肢有肿胀、疼痛感且活动后更甚,皮肤有发绀,潮红、表温上升,提示有发生DVT的可能。②遵医嘱给予A-V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每日1~2次。③建议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15分为高度危险。除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外增加药物预防方法。研究显示,大约50%的DVT在术后第1天出现,30%在术后第2天出现,这就提示早期预防的重要性。①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情况;注意是否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②术后复查X光片,最好采取床头拍片。③手术后立即给予A-V血液循环驱动器持续治疗12 h,次日改为2次/d。④对抗血栓药物预防性使用,通常在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d(从手术后直到下床活动)。并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

1.4 评价指标

本研究方案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并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术后Autar评分进行评价。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与体重指数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Autar评分比较

术后24 h、术后1周Autar评分比较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分级护理组术后健侧与患侧腿围比较

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 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很长一段时间DVT的预防被认为仅仅是临床医生的责任和护理人员无关,因而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对深静脉血栓知识了解,以及其重要性的认识[3]。术前的骨科病人由于创伤骨折、卧床制动、被动体位等其下肢静脉呈现血流滞缓、高凝状态[4],发生DVT很容易。但是DVT的发生有一定隐匿性,所以对DVT的危险性的评估有利于预防该病。

通过Autar量表能够筛选出中、高危风险患者,有利于尽早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治疗措施。赖丽英等[5]经Autar量表评估、干预后,显著降低脑出血后DVT的发生率,干预组发生DVT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6],日本分级护理主要从病人的生活自由度、需要观察程度将其分成四级三度,这两方面合并共12级,如A1、B2……人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与生活护理属于不同的两个方面,有的患者需要完全的生活帮助,对于病情则不需要密切观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护士越来越多,护士也相对拥有一定下“护嘱”的能力[7]。

表2显示,术后24 h及术后1周Autar评分比较,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表3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 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明显。对每例下肢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个体风险性进行连续客观评价,按照风险程度不同采取干预措施。术后48~72 h对高危风险患者进行重点标示、床边交接、重点观察。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护士风险评估能力。

表4中,根据患者术后Autar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包括护士的参与,相比单纯由医师下医嘱的护理级别,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得分都优于对照组。次评分方法对护士评定病人护理需求更有意义,也能帮助护士长有效管理病区人力资源,为实行弹性排班奠定了基础。按照DVT风险等级进行分级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它能让相同能级的护士按照风险级别的护理干预措施来管理相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充分体现了护士层级管理的意义。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确保基础护理规范化落实的同时,完成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的病情监测、对治疗与康复效果的观察、对机体状况和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让患者得到与护士接触的更多时间,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改变,采取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对机体状况评估,以降低危重、长期卧床、大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达到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