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1 17:10:26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1篇

【关键词】必要性;低碳经济;发展

1.前言

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2.低碳经济的基本涵义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LCE)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减少恶劣气候令人类造成伤害的机会,以此来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效益结合的最佳状态,同时能够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3.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于2003年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高举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率先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德国实施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法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大力发展以核能为主题的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西班牙则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瑞典推动全民参与,加强了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日本内阁会议于2008年7月通过《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于2009年4月,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法案,试图强化低碳经济。美国于2007年7月出台《低碳经济法案》,积极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巴西、印度等也努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4.1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使得地球不堪重负,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有关数据显示,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74摄氏度,1961~2003年,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1.8mm。哥本哈根会议为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目标达成共识。IPCC第四次报告评估的可选择的发展途径是全球排放量要在2020年以前达到最大,2050年排放量水平至少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50%。世界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先进技术,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中国作为发展大国,必须提高低碳意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这也将有利于我国抢占世界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4.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许多矿产资源的消费速度已经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大宗矿石都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39种短缺的矿产资源;同时,由于我国长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2013年初以来,中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我国四分之一国土受影响,北京PM2.5浓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对人们的出行、工作、健康都带来了诸多不便;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资源面临严重短缺,许多资源不得不依赖进口,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4.3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利益存在冲突,碳减排的经济基础和出发点有很大的差异,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各个国家而言,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谁能在竞争中取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加大了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2006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总排放量达到60.18亿吨。通过创新低碳技术,开发新能源,完善低碳经济市场机制的全方位竞争中,以此来掌握国际经济领域的主导权,获得国际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

4.4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导致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人均LGP水平方面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社会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就必须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优化我国工业结构。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5.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1)注重发展低碳技术、优化能源结构

国家应组织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和消耗。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努力提高能源整体利用率。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投入低碳技术的研发,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的完善低碳产业。

(3)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注重低碳管理

将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形成一个具有国际意志的低碳经济总思路。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扶持低碳经济,引导个体、群体、组织从事低碳经济的生产和运营,鼓励微观经济体对低碳经济的战略投资,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借鉴、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低碳发展理念,引进先进的节能、高效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强国际间关于低碳经济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关于低碳减排的会议,促进在中国发展碳交易。

6.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将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之中,不仅有利于我国改善环境,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国际政治压力,也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利英.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可行性探究[J].新财经.2013.1(上).

[2]彭欢,孙丽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J].中国化工贸易,2012.1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在2009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2010年的两会低碳经济、新能源成为了焦点话题。可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目标。而此时新能源也誓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源动力。

一、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清晰目标,引入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2007年,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2.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最多可下降37%,而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就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可超过美国(20.1%)而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5.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6.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3篇

摘 要: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破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本文将从六个角度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在2009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2010年的两会低碳经济、新能源成为了焦点话题。可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目标。而此时新能源也誓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源动力。

一、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清晰目标,引入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2007年,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2.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最多可下降37%,而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就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可超过美国(20.1%)而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5.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6.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产业;干部职工;思想政治;重要性;措施

1低碳经济环境下林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林业思政工作是对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保护,有些林业企业过度采伐,不重视育林工作,并且不能及时更新森利资源,导致森林生长量无法与森林采伐量持平,最终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出现采育失衡等问题,从本质上减少了我国森林的面积。因此,加强思政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林业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和监督工作质量,避免过度采伐和乱砍滥伐,低碳经济下实施思政工作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此外,加强思政工作能够促进林业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由于我国林业发展速度很快,人们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的意识弱。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能耗的经济,在这样的模式下开展思政工作,能够有效发挥林业的价值,为长期环境效益提供保证。

2低碳经济下林业思政工作的具体措施

2.1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以科技促发展

林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应当注重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新经济模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一直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式,不惜污染环境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对林业资源的采伐和利用,更是缺乏管理与控制。而当前,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节约和保护森林资源,防止和杜绝乱砍滥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前提下,要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平衡健康发展,必然要求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利用,逐步取代传统木质材料,通过科技发展,实现木材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使那些被弃置的木材也可以得到利用,进而提高各类木材的使用效率,使木材浪费的现象得到更好地控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林业产业带来各种新的机遇,在经济发展上创造新的增长点,不断地提高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实力和经济价值,降低木材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当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如此,还应当通过科技研发和创新来不断地培育优良树种,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在低碳经济下,林业思政工作应当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以科技促发展,本着科技造林以及科技兴林的精神,使科学技术对林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更为充分地发挥。

2.2强化林业工作的管理,使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得以落实

为了强化林业工作的管理,在组织上可以设置专门机构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由于林业产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各方面的管理事务多种多样,更为合理地分配各种管理任务便成为了必然的要求。因此,应当设置多个层次的管理组织机构,使分工更为明确,责任划分更为细致,进而实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和各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林业产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使广大职工群众在经营和管护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仅如此,在林业产业方面的监管制度以及实际监管工作也应当得到落实和加强,加大对那些毁林造房、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以及毁林开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应当合理安排森林资源的采伐,将采伐与保育相互结合起来,避免仅采不育,着力促进和推动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通过对林业产业管理工作的强化,使林业思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3将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思政工作的一项根本理念加以坚持和贯彻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林业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应有的满足,切实保障好林业职工群众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通过林业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能够为全体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实惠。将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思政工作的一项根本理念加以坚持和贯彻,这对于林业职工群众的全面发展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林业思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4林业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一方面应当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同时也不能放松各项实际工作,两者应当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应当将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与化解各种思想问题相互结合起来,从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各种实际问题出发,切实考虑员工的利益,加强各方面实际工作,融入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以解决职工群众生产与生活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为出发点,营造出一种切实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优良氛围。在林业思政工作之中,不仅应当在员工生产工作的场所和时间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还应当将工作领域拓展到员工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和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应当加深对职工生产生活的了解和认识,设立建议意见箱,让员工可以及时地、积极地将他们所关注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来,以便于及时有效地了解员工在生产生活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而使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并使林业思政工作的可以有更为良好和显著的收效。

3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林业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我国林业产业中,职工的思政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致使林业产业监督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不合理。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因此,必须要明确低碳经济下林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林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从本质上提升林业思政工作的水平。

作者:王振伟 单位: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局

参考文献:

[1]蒋林林,梁世欣.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高峰林场思政工作凝聚人心纪实[J].广西林业,2015(1):15-16.

[2]蔡莉萍,柴鹏凯.林业政务网站群政民互动内容建设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43-44.

[3]薛斌瑞,宁宝山,王红平,等.森林经营历史对林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22-224,263.

[4]马正捷.分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5(8):23.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5篇

【关键词】 湖北省 低碳经济 必要性 可行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便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经济力争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2007年9月,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领导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省市也已启动。2007年3月,珠海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建议珠海申请成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2008年12月,“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吉林市召开,吉林市被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2009年11月,内蒙古首届碳汇草业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上海着手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要地,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湖北省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面临着“少煤、少油、少汽”的能源问题。由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湖北省经济面临着资源瓶颈的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北能源匮乏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湖北省能源资源不足以支撑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湖北省能源匮乏,尤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仅占资源储量总量的7.61%,其中煤炭仅7.8亿吨,石油1.4亿吨,按目前省内石油和煤的产量和需求量自给率仅为10.42%和14.53%,将长期依赖从外地购入,能源矿产供需缺口巨大。2009年,湖北省的煤炭生产量为1087万吨,外省调入量为10299万吨,缺口达到9212万吨,到了2010年,虽然煤炭的生产量上升为1292万吨,但外省调入量依旧高达12096万吨,缺口是2009年的1倍。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2、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

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污染严重,形势严峻。利用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湖北省在环境治理上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但依旧存在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的局面。从2008年到2010年,湖北省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由89.85万吨下降到82.56万吨,但是,2010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27.6%)比2009年(26.5%)上升了1.1%,全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平均百分率(92.7%)与2009年(94.2%)相比,下降了1.5%。而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势必还将继续大幅上涨,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难以处理日趋增长的污染排放物,环境破坏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同时,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工作与环境危害的防范工作也愈来愈艰巨。

3、发展低碳经济是湖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1)湖北省传统产业结构不平衡。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平衡,高耗能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湖北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总产值站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2010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7793.3亿元,占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的36.0%,而能源消费共计635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1%。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投入比重要远远大于它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必要性; 措施

一、低碳经济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1]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中国的资源丰富,但是人均的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占有量很多。提到资源又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过去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震惊,高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低碳经济能很好的处理好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几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中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就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要修复遭受重创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也就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这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攻击中国的主要方面。中国政府也高度的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严重。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就目前而言,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开发生物质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1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应该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为低碳经济和技术的贯彻、实施提供环境和保障。目前,我国已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等法规,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体系。[3]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只有通过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促进企业的低碳经济投资和居民低碳经济消费理念的形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碳减排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而未来社会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也有巨大潜力,因此,应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要走很长的路,应结合我国国情,加快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4]

3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为此政府要加强对部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部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要加大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资源特点决定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技术,以此来大幅度减少C02的排放。

参考文献:

[1] 黄栋: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6):97.

[2] 庄贵阳,储诚山.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2009,(1):17~21.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7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低碳经济 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以缓解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作为中国的石油企业,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这种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需要

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异常,肆虐的龙卷风、暴雪、干旱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酷暑、暖冬等极端的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南极冰川逐渐融化,自然界已经开始向人类发出警告。由于气候异常,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影响了生态平衡。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烟雾、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如果这种气候持续下去,食物链断裂,人类迟早会面临灭绝的厄运。

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使各国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因此,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国际社会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2007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厘岛会议)已经给出了肯定性的答案:碳市场交易会扩大。” [1]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各个国家与国际大石油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从中国社会看:1998年,中国成立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办公室;“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直接指标(3个),间接指标(2个);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2]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和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即到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10%;空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由113个重点城市增加到333个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3]

可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从国际国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作为负责任的中国石油企业,低碳经济已成为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未来石油企业要在国际上取得优势,就必须具有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创新优势,就必须尽快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2.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应对化石能源枯竭的需要

所谓化石能源,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由于人类的开发速度和使用这些化石能源的速度却比生成的速度要快许多倍,导致化石能源在短期内被大量开发,而新的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却不可再生,因此,化石能源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截至2011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526万亿桶,全球已经探明石油储量可供开采54年,天然气储量可供开采64年,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00多年。” [4]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明显,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制约。近几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迅速。“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约每年会提升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 [5]石油对外依存度影响能源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中国成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资源约束的问题将异常突出。

国土资源部首次向公众《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中国石油年产量2亿吨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2万亿立方米。” [6]有人预测,中国天然气需求将从2011年的1300亿立方米增至2017年的273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国。同时,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0%左右。化石能源日益减少,但能源总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方面提倡节能降耗,另一方面加大了研发新能源的力度,并把节约能源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未来百余年内,由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将逐渐枯竭。加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节能降耗是中国石油企业面对能源枯竭的需要。

3.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经济;绿色消费;消费观教育

一、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建设“两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1]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系统能否协调运行,社会能否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消费领域也必须贯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体现社会公平,注重消费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使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消费责任,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绿色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理念,个人的消费水平要符合一国国情国力,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约束下的选择科学环保的消费方式。所以我们必须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实现在全社会中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构建绿色消费的模式。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促进保护生态和实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 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经济发展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发展低碳经济,提倡绿色消费。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构建良好绿色消费环境,推广绿色消费的观念,才能构建和谐的绿色消费模式,最终实现我们建设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二、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百年来,人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这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对过去各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各种问题的深思和反省,一些国家的环境专家和经济学专家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是最终达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2002 年,中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世纪首脑会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阐述了我国今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标志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正向着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类文明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目标而奋进。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就是可以帮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科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这种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可以通过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生态化改进而促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升级,所以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进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消费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并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大学生的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需要树立绿色消费观

年轻代表着希望,青年主宰着未来,青年是社会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充满力量,对世界发展和国家建设充满了激情,他们正处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对青年进行绿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大学生更是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将是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最重要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执行者, 他们对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未来将要承担起国家发展建设主力军责任的青年群体他们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通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未来更好更健康的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中。所以,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绿色消费观,让青年大学生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养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耗能,合理消费、反对浪费,节制无限制的物欲追求,杜绝铺张浪费的生活态度。减少自己的各种行为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环境秩序,将遵守环境纪律,文明生产、文明生活视为自己重要的行为规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

当代大学生还要认识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要在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自然财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能对后代的发展需求的满足造成危害,我们应该在利用大自然带来的资源的同时也要爱护自然,促进自然环境和谐、良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动力,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能够在整个群体中快速传播并且会影响到各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社会群体。所以我们要让绿色消费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增强全体大学生的资源忧患、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培育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文化氛围,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去,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转化为全体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而深远的战略意义。[4]

四、学生作为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需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应成为关注环保、致力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典型和杰出榜样,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其他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群体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大学生本身不仅自己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榜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深刻地指出:“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绿色消费观,同时要承担起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的责任,将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去。

中国大学生数量已超2 000万,是个庞大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年龄、知识等优势,总体上看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出现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倾向。如果大学生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育,成为具备较高的绿色消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并有强信息流动性的青年群体,那么未来他们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限量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学校或家庭的载体将绿色消费科学的观念传递给亲人、同学和朋友;同时大学生是预期的社会人,他们所拥有的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随着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将会被社会群体接受和发扬,能较快的转变为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所以,大学生是绿色消费的重要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他们科学绿色消费观的树立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对于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人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程宇航.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及其支持体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5).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必要性;对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及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如果不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力图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逐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决心和国家意志。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压力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与紧迫性。

1、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有限,拥有量不高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是一个储备较低的国家,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2、碳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污染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却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

3、优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

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4、调整能源结构的内在要求

中国能源煤炭比重大,水电、核电、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气短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占70%左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比重,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发电方式多样化,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烟尘颗粒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首先必须调整能源结构。

5、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要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为低碳经济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立足国情,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从法律层面确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举措,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制定、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我国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行列。

2、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提供必要发展条件

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转变消费观念,动员依靠全民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要借助于舆论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