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0 14:48:35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1篇

我们现在对被调查者的问卷调查内容都是针对有出游经历消费者的最近一次的休闲农业旅游展开的。我们的调查问卷对游客的出游动机观测项,主要是在借鉴前人对旅游动机观测纬度的基础上,〔4〕〔5〕结合休闲农业的特点从推拉两个方面设置了缓解压力、休闲放松、摆脱单调、娱乐消遣、享受气候、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锻炼身体、品赏农家美食、特色(农业)活动、购买特色农产品、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了解乡村文化、体验农活、增进感情和陪伴家人或友人等17个观测项,赋值采取李克特7点量表。通过均值观察发现得分最高的秩序依次是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增进感情、陪伴家人或友人、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和品尝农家美食几项,均值都在5.5分以上,但在反映指标离散程度的标准差上,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和品尝农家美食的值较大,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增进感情、陪伴家人或友人的标准差值却较小,可见目前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从总体上来看基本还是出于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增进感情、陪伴家人或友人的考虑,而体验农活、丰富阅历、锻炼身体、特色(农业)活动、增长知识、了解乡村文化、享受气候等指标的均值得分相对较低,都在5分以下,所以整体上看,它们应该不是人们对休闲农业出游的主要原因。但特色(农业)活动、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享受气候等的标准差都较大,这可能是部分人出游的主要考虑。

二、游客出游时机选择

在游客的出游时机选择方面,被调查者中有260人是选择周末出行,占样本的55.4%;120人是短期节假日出行,占样本的25.6%;35人是长期节假日出行,占样本的7.5%;19人是年假或年假加周末出行,占样本的4.0%;35人是在其他时间出游,占样本的7.5%。可见,休闲农业游客主要的出游时间选择是在周末,其次是短期节假日,两者合计达到了80%以上,长期节假日出游的只有7.5%。结合下面游客出游距离的分析,因为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距离和时间都比较短,周末和短期节假日的时间足够了,而我国现在的长假日只有国庆和春节,人们会更多的想把这样的长假用来进行远途旅游,这应该是人们主要选择周末和短期节假日选择休闲农业游的主要原因。

三、游客出游时间和距离

对休闲农业的出游距离上,有162人是1小时左右车程到达旅游目的地,占34.5%;有244人是2小时左右车程到达旅游目的地,占52.0%;有51人是3小时左右车程到达旅游目的地,占10.9%;有12人是4小时及以上车程到达旅游目的地,占2.6%。可见,在出游的距离上以2小时左右车程的为主,达到了50%以上,其次是1小时左右,总体上来看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具有短距离的特点,有95%以上的游客出游距离都是在4小时左右车程以内。在休闲农业的出游时间方面,1天往返的游客有321人,占68.4%;2天往返的游客有119人,占25.4%;3天往返的游客有23人,占4.9%;4天及以上往返的游客有6人,占1.2%。可见,目前休闲农业的出游还是以1天往返为主,有将近70%的被调查者是1天往返,出游时间在3天及更长时间的仅有6.1%,因为人们对休闲农业的出游距离较短,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具有短时间的特点。但为什么休闲农业不能像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那样能够吸引远距离的游客呢,笔者认为这源于休闲农业的本质性。从上面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动机角度来看,休闲农业实际上是当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在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下选择的休闲放松、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的一种休闲方式,同时也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加之城市的噪音、空气污染等,人们选择了一种在城市休闲放松时得不到的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亲近自然和远离工业的感受。当然,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这样的旅游吸引物也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选择,但人们选择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更多的还是出于好奇和游览的心理动机。名山大川是自然造就的神话,美丽奇异的景观是人们平时见不到的,而名胜古迹承载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相对于没有游览过的人来说,人们对它们有着无比的好奇和向往,人们可以不辞劳苦、不远万里去观赏它们的真容。而休闲农业是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资源相对于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来说太过于平常,人类从农业社会逐步的走向工业社会,即使在工业社会,农业仍然是社会生产的支柱,人们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农业,而且单个休闲农业项目相对于其他休闲农业项目也无法形成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与众不同和独特垄断性,所以休闲农业对人们的吸引力还没有达到让人们愿意付出远距离的成本,休闲农业难以单独成为吸引远距离游客的旅游吸引物。但如果在人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到离自己的住所不太远的地方去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远离嘈杂的闹市,显然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放松的选择,所以我们认为休闲农业游客的短距离出游特点是由休闲农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四、游客出游信息来源及出游同伴

在游客获得的信息来源上,调查人数中通过亲朋好友了解到相关信息的有303人,占64.6%;通过电视了解相关信息的有70人,占14.9%;通过报刊杂志了解到相关信息的有74人,占15.8%;通过网络了解到相关信息的有167人,占35.6%;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相关信息的有58人,占12.4%。消费者主要还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及网络获取休闲农业旅游的相关信息,可见口碑宣传是休闲农业不容忽视的方面。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之休闲农业的游客基本上学历较高〔6〕(我们调研的数据也显示,469名有出游经历的消费者中313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接近70%),因而网络也是游客获取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信息渠道来源。在出游的同伴上,255人(占样本的54.4%)的出游同伴中有家人,281人(占样本的59.9%)出游的同伴中有朋友或亲戚,125人(占样本的26.7%)出游的同伴中有同事,7人(仅占样本的1.5%)出游的同伴中还有其他人。可见,与家人、亲戚、朋友出游是现代休闲农业出游的的典型特征,正好也验证了前文对游客出游动机的分析,休闲农业旅游不仅是游客放松心身、亲近自然的选择,也是游客增进和家人、朋友感情的一种选择。

五、游客出游方式及选择交通工具

在游客的出游方式方面,有381人是采取自助游的方式,有7人是通过旅行社的方式,有63人是通过单位组织的形式,有18人是通过其他方式。可见,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行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助的方式,有81.2%的消费者的出游属于这样一种方式。而很少有通过旅行社进行出游的,对7位通过旅行社的游客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他们基本上出游的距离比较远,而休闲农业旅游只属于远距离出游线路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另外,参加单位组织的出游方式相对来说也占到了13.5%。随着现在都市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单位也开始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并通过这种短期的休闲方式而给 员工解压及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很显然对于短距离、短时间出游特点的休闲农业旅游来说,人们完全可以处理出游中的相关事宜,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旅行社,而且通过旅行社出游人们会受到很多的约束,进而不能达到游客出游休闲放松的目的,所以,游客对休闲农业出游方式具有自助的特点。在游客的出行交通工具方面,数据显示有243人是通过自驾车前往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有146人是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有80人是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到达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随着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率的不断提高,开着私家车进行短距离的休闲农业游,无疑是有车一族的首选,自驾相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说更加舒适、方便。

六、休闲农业游客出游花费及注重方面

调研数据显示,游客对休闲农业的出游花费有200人是300元以下,占42.6%;224人是300元~600元之间,占47.8%;37人是600元~900元,占7.9%;8人超过900元,占1.7%。出游消费支出在300元以内的占到了近50%,出游消费在600元以内的占到了90%以上。可见,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由于出游距离和时间均较短,出游费用也较低,属于低水平的消费。在游客的出游注重方面,有351人(占样本的74.8%)对于出行的安全和便捷都比较看重,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的游客,有136人表示比较注重出行的安全和便捷,占公共交通出游人的93.2%。因为休闲农业目前还没有完全像其他的旅游景点那样在开发的时候政府往往都会同步地修建进入景点的道路。对于开发的休闲农业,一般企业化运作规模较大的,政府会给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还有一部分休闲农业是当地的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屋、鱼塘、农田等稍做改动开发的,规模较小,政府往往没有配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给游客的出游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休闲农业的游客在出游时普遍比较关注出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在两天以上往返的游客中,有142人(占两天以上往返游客的95.9%)表示比较注重住宿,希望有良好的住宿条件。休闲农业的游客来自城市,而且旅游本来就是享受性的消费,虽然出游的对象是农业,但是游客不是来吃苦的,所以游客希望有好的住宿条件。从其他方面来看,休闲农业游客出游最为关注的是游览和娱乐,分别有335人和311人认为比较注重,各占样本的71.4%和66.3%。其次是饮食,有282人表示比较关注饮食,达到样本量的60%以上。相对来说,对购物比较注重的人较少,只有128人表示比较注重购物,仅占样本的27.1%。休闲农业旅游相对其他的旅游有个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品尝农家菜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数据显示有60.1%的游客是比较关注饮食的。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2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增,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拥有的业余时间持续增多,加大了对娱乐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至此,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不仅开拓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还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因为休闲农业兼具环保、娱乐、经济、社会、教育、餐饮和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辽宁省农业发展的新趋向。通过分析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辽宁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面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一、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认识

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对休闲农业缺乏投资建设。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同时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未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的特有属性,不仅失去原有效益,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缺乏整体规划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偏重的数据值,从业者急于增加收入,缺乏对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的认真分析,导致发展盲目。既没有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

(三)缺乏市场调查分析

休闲农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居民,但当前大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缺乏对临近地区的充分了解,盲目跟风。

(四)产业规模狭小及产品项目单一

休闲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对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缺乏了解。现有项目多是从满足游客物质需求角度出发,缺乏精神需求层次的满足,不适应现代旅游市场。应该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使其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五)管理缺乏科学性

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在管理上没有协调性和组织性,行业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水平不足,导致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市场环境相悖,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六)科技含量低且效益低下

当前处于信息化社会,在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了解最近的农业生产和作业技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农产品品种少,极易出现季节性发展瓶颈的风险,导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因此,农业产业需向多元化发展。

(七)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就扶持政策而言,目前国家建立了对农民生活具有扶持作用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却缺乏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各地大都未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

二、辽宁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

辽宁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弱势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把休闲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现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建议辽宁省相关部门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一是对辽宁省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在水库周边地区修建相应的养老设施、相关培训中心以及会议中心等作出评价,同时对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行全面整改。二是在水源地、山区河道等地区严禁建设休闲农业项目,不论何种形式,以防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三是对于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的安全、环保等方面要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科学评定和审核,待合格后方可实施。

(二)强化相关休闲农业的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辽宁省政府和各市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进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同时,应该积极促进民间现有休闲农业基础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主体,减轻财政困难,发展特色项目。税收减免。国家在进行征税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目前,辽宁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处在重要阶段,税收减免可以更好地帮助乡村居民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贷款政策的完善。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至此,贷款政策的完善对休闲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保证了后期建设资金的供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观赏区道路、停车场、移动卫生间、观赏长廊、指示标志等。如本溪市东营坊乡完善了基础设建设,为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地理优势

辽宁省地处东北三省,富含满、汉、辽等多种文化特色的属性,拥有其地理区位的优势。另外,农村设施、农业生产、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具有鲜明地理特色,为其提供先决条件。

(四)注意环境以保证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再塑造的过程。但是,回归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切忌过多的建造人文景观。

(五)培养专业人才

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包括了一、二、三产业经营内容,涵盖了休闲、农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该产业需具备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在高等院校创立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六)加强宣传力度并扩大知名度

政府还应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寻求休闲农业更多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加强信息化推广。让游客对休闲农业区所处区位、休闲内容、道路交通、娱乐设施、餐饮民宿、联系办法等内容进行介绍。二是应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关系,通过旅行社对市场进一步开发。三是要与相应媒体联合组织宣传活动,增加知名度。四是通过建立辽宁省休闲农业网络平台,来与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进行交流,并产品信息,更多的迎合市场需求。

三、结语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巴州;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消费者需求

1.被调查者基本特征

分析旅游者的构成,游客偏好,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探求休闲农业目前存在问题,课题组选取库尔勒市、尉犁县、博湖县、焉耆县、轮台县、和静县这几个城市,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法,随机选取了160位游客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达 91.87%,抽样调查有效,并对问卷进行了科学帅选和统计分析。

1.1性别年龄及学历情况

参与休闲农业旅游活动的客源年龄主要集中在 16-65 之间,可以看出,以中青年为主,高中以上学历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71.9%,这为休闲农业旅游客源细分提供了依据,参加休闲农业的学历底的旅游者大多是小学生等未成年人,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学历者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对民间田园生活较感兴趣,在周末闲暇时间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之中,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静谧的生活。

1.2调查者的民族情况

在147名游客中汉族占80%,原因大致分析为两个:1.汉族城镇居民希望了解体验其他少数民族独特地风俗文化;2.部分汉族游客来自疆外,对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十分感兴趣。

1.3客源分布

尽管现代的交通工具十分发达,但是距离仍然是影响旅游的主要因素。休闲农业也不例外,并且与其它旅游形式相比,距离因素对休闲农业的影响更大。因为休闲农业距离越长,人们受时间的限制,产生的阻力就越大。巴州农业游客主要来自新疆境内,疆外游客以南方城市居多。据调查,新疆境内游客在所有的休闲农业参与者中占 81%,其他各省的游客仅占 19%左右。

1.4业与收入水平职

从职业看,巴州休闲农业的游客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与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 77%。近年来针对银发市场开展的田园风光康健游非常适合老年人,因为他们有经济条件和足够的时间参与到这类旅游项目之中,具有天然河流、湖泊、森林等优势自然资源的区域可以利用体验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特色休闲农业产品。

2.旅游动机

通过对休闲农业游客所作的抽样调查来看,休闲农业游客各种旅游动机比例差异比较明显,三分之一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娱乐采摘,其次是休闲度假、体验民风民俗、游览田园风光,这四类游客旅游动机比例占了总数的 83%,而考察调查、医疗保健、探亲访友、购买农产品所占比例较低。

3.旅游项目偏好

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要受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差异的影响。这种个体差异性称作旅游偏好,可以从年龄、职业、学历、族别四方面去分析。从年龄上看,16 岁以下的游客大多对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设施与技术敢教兴趣,对传统文化缺乏热情,适宜于发展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游。16-40 岁的青年人喜欢民风民俗、地方小吃、特色节日、特色民居,他们追求知识,认识文化艺术,喜欢地方饮食特色小吃,爱好摄影。36-65 岁的游客对无公害绿色农家食品感兴趣。65 岁以上的参与者对民间养生偏方、田园农业传统工具非常偏爱。从职业来看,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地方小吃,特色民居、现代农业最有热情。从学历上看受高等教育的游客喜欢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总是追踪溯源地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和历史背景。受初级教育的游客以游览田园风光观光为主。

4.休闲农业游客平均消费额

休闲农业在吃、住、行、游、娱、购各方面消费有所差异,但差异性不是很大,其中人均餐饮消费最高,住宿花费最低,但是,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据调查表明,休闲农业游客的个人消费水平差距也很大,游客最高日消费为560元,然而最低消费则仅为45元。表明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多样化需求不同消费群体在其游览过程价值感受中有不同的心理预期;如何根据不同消费者心理特征、心理预期引导旅游者消费,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是以后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5.休闲农业游客信息来源渠道

休闲农业信息来源亲朋好友推荐的比例最大,占 73.47%,其次是电视报纸杂志,占 12.93%。目前,在我国电视报纸是主要的宣传媒体,大多数人都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信息。通过网络宣传得知休闲农业相关信息的人数仅占10.2%,虽然比例不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日后通过此媒介参与到休闲农业活动之中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依靠旅行社介绍参与休闲农业的游客最少,只占3.4%。从会计利益分配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分析,可能由于旅行社从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中获利较少的缘故所致。

6.出游方式、交通工具及停留时间

巴州幅员辽阔,各县市相距较远,城镇居民若希望观光到其他县的休闲农业风光必须驱车前行,调查显示92%的游客选择了乘车前往目的地;当然不乏4%骑行爱好者愿意感受乡间沿途风景,选择骑单车出行。

从出游方式可以看出,家庭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数最多,超过了一半,占了 64%,这样的结果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致,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与朋友家人结伴而游,在旅游中加深友谊。其次五分之一的游客是通过单位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之中,参加旅游团的仅占 4%,单个人出游的占 4%。这说明大多游客喜欢亲朋好友一起出游,反映了休闲农业的旅游模式以家庭集体为主。

从游客停留时间可以看出,停留一天的游客比例占 81%,大大超过了两天及以两天上的游客。据调查表明,停留时间超过三天的游客大多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可以进行长时间的休闲保健活动。

7.小结

通过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特征分析,巴州休闲农业设施所带动的消费呈现以下特征:休闲农业经营者可以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族别的游客进行市场细分,从而针对不同层次游客的特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休闲农业产品,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各民族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各个年龄层需求多样化、各个社会阶层选择多样化、经营主体宣传力度不够、游乐项目趋于传统、基础设施待完善。休闲农业经营者可以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族别的游客进行市场细分,从而针对不同层次游客的特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休闲农业产品,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章荣, 翁伯琦, 曾玉荣, 周琼, 郑百龙. 休闲农业新理论及其在闽北的应用研究[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 (4) ;5- 8.

[2]段兆麟. 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之比较[J ]. 中国供销商情, 2004,(10) : 25.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陈大镇;休闲农业;SOWT分析;发展

一、陈大镇基本概况

陈大镇位于三明市梅列区西北部,距市区4公里,福银、泉三高速公路穿境互通,因此也被称为三明市的“北大门”。镇域面积共1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5.67公顷,果园966.67公顷,林地1.2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7.5%。境内常见树种有水杉、红豆杉、马尾松、毛竹、黄山松、柳杉、楠木、樟树等。全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槟榔芋、西瓜、柑桔、甜玉米、毛豆以及日常蔬菜品种等,其中板栗、槟榔芋与生姜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生态条件良好。陈大镇位于三明市郊区,依山伴水,森林覆盖率达87.5%,空气质量好。且当地开发利用程度低,人口较少,植被保持好,整体生态条件良好。

2.农地资源相对集中。当前陈大全镇耕地共有8785亩。境内的北部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区,区间有许多小面积的盆地和河谷,大部分耕地呈现带状分布。此外,镇辖区内果园有1.45万亩,同样沿河谷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耕地外缘、中等坡度的山区。

3.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瑞云山和省级森林公园金丝湾。瑞云山景区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火山岩地质地貌,已开发了天然座佛、瑞云石寺、马背雄姿、千米古藤等三十多处胜景。金丝湾内山谷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奇峰竟秀,植被资源丰富,现已开发成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4.交通网络发达。该镇交通便捷,经徐碧大桥距市区仅4公里,福银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在境内设置互通,未来还有一条绕城高速距离陈大仅2公里。

5.投资环境良好。随着三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三明市政府已经认识到这点,在确定陈大镇作为市区后花园的定位后,专项请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做相关的规划,确定镇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布局与招商投资策略。这些做法为陈大镇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机遇。由于政府的支持,这为许多休闲农业的潜在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基础,为陈大镇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劣势分析

1.旅游发展基础薄弱。一个地区旅游业发达,不仅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给当地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当地进行休闲旅游消费。陈大镇虽然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总体看来,陈大镇休闲农业旅游建设现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开发单一,尚未有形成趣味浓、参与多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还无法给游客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体验性产品。景区内丰富的各类农业旅游资源,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发展基础薄弱。

2.基础设施建设略显不足。当前陈大镇休闲农业现有基础设施还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指示牌等公共设施欠缺、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有待提高,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也难以达到标准。

3.休闲农业开发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休闲农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陈大镇休闲农业产业专业开发人才严重缺乏。目前,休闲农业开发经营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休闲农业开发缺乏相应的经验,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休闲农业开发队伍素质偏低,服务功能薄弱,现有的人力资源根本无法实现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

(三)机遇分析

1.政策机遇。从国家层面分析,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农支农的相关文件,特别是2010年的中央一号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包括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大力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三明市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这为陈大镇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市场机遇。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居民倍感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也开始渴望回到大自然寻得身心放松和状态调整。因此,休闲农业的需求将急剧增长。首先,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其次,居民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最后,消费者对物精神与休闲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陈大镇要充分抓住难得的休闲农业发展机遇,合理规划并做好宣传,让休闲农业成为当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农业发展转型机遇。农业的发展由单纯的数量与质量的追求到综合的多功能开发阶段。在此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既是适应并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步骤,也是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进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威胁分析

1.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村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挖掘和创造休闲农业旅游供给。近年来,三明市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1年3月,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实体251家,其中农家乐175家、休闲农庄49家、休闲农业园区22家和民俗村5家。由于陈大镇的休闲农业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它与周边地区的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如沙县马岩生态休闲山庄、三元区莘口月亮湾生态休闲园等,都对陈大休闲农业发展形成一定威胁。另外,与相邻的这些知名的休闲年农业景点相比,陈大镇在知名度、美誉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陈大镇休闲农业要想顺利发展,必须充分挖掘自己的特色,树立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2.土地流转运作存在难度。由于三明市城区地处河谷小盆地,呈带状分布,其城市容量已逐步饱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陈大镇与城市的距离将逐步缩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将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距离城区较近的陈墩村和大源村。在未来发展中,势必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而目前这两个村内的城镇建设用地也已经十分集中,因此在面临巨大的发展优势下,土地流转问题也会变得较为突出。

三、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整体定位

(一)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

根据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律,结合陈大镇最具显示度的“森山水韵”内涵及其现有资源禀赋条件,确定其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为:以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基础,农林生产和农林旅游相结合,立足培育“一村一品”,通过“一溪”、“两园”、“三区”的规划布局和组团式经营,形成主体开发架构和功能区划方案。

(二)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定位

通过农脉、林脉、山脉、水脉、文脉的梳理,以返璞归真、生态养生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建成点、线、面综合布局,内部功能区相互协调、有机联动,并集“农业生产、田园观光、森林游憩、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后花园”,形成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偏爱度的区域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品牌——“生态绿谷,养生慢城”。

四、陈大镇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一)发展政策

1.重视产业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导向,更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与管理人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重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2.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专门的人才,因此,加强休闲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贯彻落实在职培训、引进人才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方针,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养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

3.加强营销宣传,形成品牌效应。按照陈大休闲农业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2-3个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截点,培育3-5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场,形成品牌与休闲农业产业的积聚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与文化的精心策划,营造声势,充分利用地方的报刊、杂志、电视、电台、广告类宣传媒体进行陈大休闲农业品牌的介绍,进一步提升陈大休闲农业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

4.注重环境保护,推进持续发展。首先,保护陈大的水生态环境。陈大的优势在于水资源丰富,瑞园溪的开发与保护要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其次,要保护好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以及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的使用降低农业生态系统的压力;再次,要保护好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各种森林旅游开发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要求,对于设计生态安全的区域应严格管护,禁止开发;最后,要保护好生物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是旅游开发和生态保育的前提,因此各种开发要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二)保障措施

1.资金筹措。陈大休闲农业发展的项目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要通过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多主体、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首先,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立项;其次,可以动员各种资源开展休闲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活动;最后,可以通过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积极寻求贷款支持。

2.人员配备。陈大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并举的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方式。在项目的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自己地方培养方式进行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聘请专家到项目区办短期培训班,举办讲座和技术咨询等方式对政府相关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当地农民等进行管理与技术培训。

3.技术依托。陈大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可依托省内知名高校与相关的科研单位的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相关成果的转化,为陈大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战略建议与技术支持,例如在农林生产与旅游开发方面可以依托福建农林大学,挂靠于作物科学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休闲农业研究所直接为农业规划建设提供宏观战略指导,园艺学院为农业在果、茶、菜、花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动物科学学院为农业在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EB/OL].http://baike.省略/view/18080.htm.

2.张秀珍.福建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

3.龙翊岚.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6).

4.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5.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5篇

>> 湖南休闲产业现状研究 长沙休闲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湖南高职院校休闲农业教育现状分析 长沙市重点高校在职女教师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与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武汉旅游休闲产业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 湖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湖南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湖南食用槟榔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湖南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南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现状研究 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分析 湖南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桂林市健身休闲产业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南柑橘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效应分析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 湖南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产物,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休闲产业的供给现状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交通、金融、信息中心。全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和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全市总人口639.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18.07万。本次研究以长沙市建城区范围为主,其中部分资料涵盖3县1市。长沙的休闲产业伴随着长沙市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娱乐电视、歌厅文化、酒吧一条街、周边经济实惠又特色各具的“农家乐”……长沙越来越向世人呈现出“休闲之都”的面貌,长沙市休闲产业成为城市的特色和亮点。

2.1 长沙市休闲产业的类型

根据休闲活动发生的场所和休闲的方式,可将长沙市休闲产业分为歌厅休闲、酒吧休闲、洗浴休闲、“农家乐”休闲、广场与公园休闲等主要类型。

2.1.1歌厅休闲

长沙的歌厅休闲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以来,成为长沙市休闲产业颇具特色的一面旗帜。长沙的歌厅面世后一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数量曾达到100多家,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淘汰,如今颇具竞争力的有10来家。它们大多具有一定规模。最大的一家超过2000个座位,全年平均上座率达90%以上。2003年,长沙歌厅发展到鼎盛时期,据随机抽样的6家歌厅统计,平均每晚接待观众就达4500人次,总营业额约35万元,年接待观众17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亿元。

长沙的歌厅休闲最显著的特点是雅俗共赏。根据长沙市文化局对长沙歌厅文化格调的定位进行的调查(图1),有36.10%的被调查者(包括休闲者、经营者、专家)认为是雅俗共赏,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分别占33.60%和27.50%。可见,长沙市歌厅休闲是适应潮流的,市场前景广阔。

2.1.2 酒吧休闲

长沙市解放西路自21世纪初发展成为火爆全城的“酒吧一条街”,并成为与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齐名的全国性酒吧集中区之一,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近两年长沙市酒吧数量虽较鼎盛时有所下降,但上规模的酒吧仍有20多家,“魅力四射”、“苏荷”、“水木年华”、“酒库”等酒吧在长沙市休闲产业格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1.3 洗浴休闲

自2001年以来,长沙的洗脚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长沙市已注册的大大小小的足浴城达到17000多家。长沙市作协主席于建初的作品《脚都》的出版,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对长沙足浴业的关注。洗浴休闲业在满足消费者休闲需求的同时,为社会特别是残疾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1.4 电视休闲

电视娱乐休闲是长沙休闲产业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以1997年湖南卫视上星为契机,湖南的电视传媒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超级女声》等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湖南卫视也被称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并长期高居地方电视台收视率榜首。

2.1.5 “农家乐”休闲

截至2004年底,长沙市(包括城区和郊县)共有“农家乐”877家,床位数5459个,接待人数达273.1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1149.6万元(表1)。

长沙市“农家乐”休闲具有4种发展模式:民俗民居型、自助农庄型、风景游览型、休闲娱乐型。2004年,长沙市在全国首推的“农家乐”星级评定制度(表2),使得长沙市“农家乐”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并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长沙市“农家乐”旅游产品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1.6 广场与公园休闲

广场与公园是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长沙市可供市民日常休闲游憩的广场与公园有五一广场、劳动广场、芙蓉广场、湘江风光带、南郊公园、烈士公园、晓园公园等20多处。傍晚或节假日,这些广场和公园充满了散步、聊天、放风筝等市民,这些场所成为最日常化的休闲场所之一。

2.1.7其他类型休闲

此外,长沙市休闲产业还包括体育健身休闲、户外游憩休闲、家庭休闲以及在陶吧、清吧、茶馆、咖啡厅等场所进行的休闲。

2.2 长沙市休闲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2.2.1 投资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投资主体不但适应不了休闲产业的市场,而且制约着休闲文化、休闲 方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沙市民营资本在休闲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到2001年,作为休闲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娱乐产业中已有80%以上为民营资本,而“农家乐”则为100%民营资本。

与国营、集体投资相比,民营资本参与长沙市休闲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使得经营者能够根据市场导向,对经营内容、经营形式、经营规模等进行灵活选择;自负盈亏则迫使经营者的一切决策都必须满足休闲者的休闲需求。

2.2.2 档次品位

笔者2007年1月对长沙市休闲产业的档次品位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实收有效问卷197份。51.3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中高档,39.30%的人认为是中档(图2)。这说明在大众心目中,长沙的休闲产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水准。

2.2.3 管理方式

休闲产业因其覆盖面广,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长沙市的休闲产业按不同类型归口于不同的部门管理。歌厅、酒吧、KTV、网吧等文化娱乐产业属于文化部门管辖,电视娱乐产业属于广播电视局管辖,洗浴按摩属于商业部门管辖,“农家乐”属于农业部门管辖,游憩景点属于旅游部门管辖,公园属于园林部门管辖,广场属于市政部门管辖。就目前情况而言,作为长沙市休闲产业重中之重的文化娱乐产业一直在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下运行。湖

南省暨长沙市文化主管部门为所属行业提供了积极主动的服务与管理,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的普及、优秀节目和演员的引进、日常事务的办理等方面的工作也是保证长沙文化娱乐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居民休闲需求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居民的休闲现状,笔者于2007元旦前后在长沙市建城区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0%。本次调查结果反映了居民休闲目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及对休闲的心理需求和建议措施。

3.1 休闲目的

分析被调查的休闲目的(图3),可以看出,放松自己、朋友聚会、娱乐游憩是人们休闲的主要目的,其中放松自己为最主要的目的。休闲的实质就是在闲暇时间进行解除疲劳、愉悦身心的活动,放松自己成为人们从事休闲的最主要目的。

朋友聚会也是人们热衷休闲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居民喜欢选择公众场所作为聚会的地点,一是受住房条件的限制,二是像长沙这样的城市,休闲消费相对较低而获得的服务却较为丰富。

3.2 休闲方式

休闲活动覆盖面广,休闲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本次调查针对长沙市民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家庭休闲(包括看书、读报、看电视等)、看电影、酒吧、歌厅、KTV、上网、洗浴按摩、健身娱乐、茶室咖啡厅、餐饮夜宵、“农家乐”十余种主要休闲方式供被调查者选择,并要求被调查者按喜好程度进行排列。

分析被调查者的休闲方式(图4),可以看出:被动式休闲(如看书读报、看电视、看电影等)在人们的休闲安排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主动式休闲(酒吧、歌厅、KTV、洗浴按摩等)也受到市民热衷。

在对被调查者的年龄和较能代表长沙休闲产业特色的几种休闲方式之间的关系(图5)进一步的分析后,得

出这样的结论:年轻人最热衷的是上网和KTV,而中老年则对洗浴按摩、看书读报更感兴趣。

3.3 休闲频率

分析被调查者的休闲频率(图6),可以看出:长沙市民从事休闲活动的频率较高,一周内至少从事一次休闲活动的占到73%。随着休闲产业的整体发展,这组数字将逐步提升。

分析被调查者对现有休闲消费价格的评价(图7),近95%的被调查者认为长沙市休闲消费水平勉强可以接受。由此可见,长沙现有休闲产业消费水平基本能为长沙市民接受,性价比较高是长沙市现有休闲产业崛起的重要因素。

分析被调查期望的休闲消费水平,有51%的被调查者希望每次休闲消费不超过100元,而选择300元以上的仅有8.10%(图8)。可见休闲产业的大众化,应将普通市民作为休闲消费的主要阶层。

4 休闲产业的发展前景

4.1 休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劳动时间日益减少,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加上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休闲必将成为人们度假闲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杰弗瑞・戈比预测,“未来社会将以休闲为中心”。在未来,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取代以就业为基础的工作社会必将成为现实。

就长沙市而言,休闲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几年内,由于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坚持、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长沙休闲产业将迎来发展的良机,休闲产业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

4.2 休闲产业将更加市场化

休闲产业目前的供求关系尚存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资金、劳动力、信息、技术等必要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部分产品,例如足浴、“农家乐”存在供大于求现象,还有部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小型的未注册的洗浴按摩室、网吧、麻将馆存在着不规范的、不健康的服务,亟须相关主管部门严格监督、经营者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场所生态环境,提高服务技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使自身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休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配置休闲产品、改进休闲方式,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长沙市目前的休闲市场,在运动健身、老年休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能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必将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4.3 休闲产业将更为国际化

随着我国人世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以及奥运会、世界博览会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在北京和上海举办,我国休闲产业的国际化也势在必行。国际先进的休闲理念、休闲产业模式将对我国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休闲产业也将作为国际休闲产业的一部分接受全球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 休闲农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03-02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10年来,北京市都市休闲农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人们放假休息的时候不再追求去景点参观旅游,反而会回归纯朴,体验农家院式的休闲,参与乡土特色旅游,这些给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如何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升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现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对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最后总结出京郊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 都市休闲农业概述

都市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现有的农业条件与设施、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农村自然资源及农村人文资源,经过合理的布局规划,为都市游客提供休闲、娱乐、体验、观光等多种服务,增进都市游客对“三农”的体验与感知,提升旅游的品质,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1]。打造都市休闲农业,促使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都市休闲农业具有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保持传统文化传承等功能,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2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优劣势分析法,在本文中指的是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es)分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及威胁(threat)分析[2]。

2.1 优势(strength)分析

2.1.1 环境优势。北京交通发达,城市到周边农村的交通体系完善,这些给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城市到农村路途时间缩短,极大地激发了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到农村游玩,体验乡村文化的兴趣,有利于都市农业功能体系多样化发展。平谷区的休闲农业旅游以亲子游、休闲游为主,时间集中在平时周末及节假日,具体表现为周五晚上来访,周日下午自驾车返回。

2.1.2 资源优势。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文化积淀深厚,郊区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也为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郊区民俗文化的良好环境。平谷区荣获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为北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近年来,平谷区发挥万亩桃花海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新城建设与城市水系治理、建设以及城市森林体系相结合,并在全市率先制定乡村旅游接待户建设标准,编写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策划组织平谷国际音乐节、桃花节等活动,发挥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效应,打造现代生态旅游区[3]。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虽然郊区旅游以自驾形式为主,交通便利,但考虑到无车族想来郊区旅游,应该在周末开通更多公交班车。现在平谷区公交班车次少是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且时间固定,限制了部分游客的出行。同时,一些新村景区周边设施不到位,例如:景区指示系统尚未建立,导致很多游客想来,但不知道怎么走,或者走了很多冤枉路,自然降低了游玩的兴趣;游玩、吃饭、住宿衔接不够好,没有一条龙服务,经常会遇到在这个大棚采摘完,可能要再开车30 min去一个农家院吃饭,再去选择住宿的地方,住宿的条件也有待完善。

2.2.2 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受首都经济整体环境影响,很多京郊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毕业时不愿意将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应用于家乡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而往往留在市区工作,使得从事休闲农业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缺乏经营服务意识和相关行业的管理经验,导致接待水平相对低下。北京各区县相关部门也没有统一的针对培训,服务相对落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整体形象,降低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品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今后一段时期休闲农业游客量的持续增长[4]。

2.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这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生态旅游、果园观光、采摘等都市型休闲农业有很大的兴趣,这就为郊区休闲农业创造出更多的旅游市场机遇。此外,居民对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休闲观光、绿色食品和精品农业的市场需求不断膨胀扩大。

2.4 威胁(threat)分析

2.4.1 客源不稳定,宣传力度不够。北京都市休闲农业以“农家院”为主,这种自营的餐厅及住宿以口口相传为主,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源不稳定,夏天为了躲避酷暑,人满为患,冬天因为严寒,门可罗雀,四季客流分布不均。另外,宣传方式依赖回头客、口碑,而非主动对外宣传,没有任何宣传模式,导致受众面比较小。

2.4.2 旅游产品较单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生态旅游及观光采摘,但在此产品组合模式上比较单一,而且只注重吃、住两项的收入,而没有发挥游、购、娱等旅游节点的创收。另外,很多景点还有宰客现象,导致游客不多。缺少对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

2.4.3 淡旺季明显,资源整合不足。京郊休闲淡旺季明显,旺季集中在清明节之后至“十一”黄金周及春节假期,在旺季存在接待饱和、停车位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不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多,而进入11月之后,到了冬闲时间,接待量骤减,导致接待资源的闲置甚至浪费现象明显,形成靠天吃饭、资源整合不足的被动局面。

3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 探索农业模式

北京市要想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地区的人员服务培训,选择好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有些地区适合“农家乐模式”。可以通过“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垂钓、住宿等服务,使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方式。有些地区自然景观很丰富,通过设计改造,可以发挥农业在观光、体验等方面的功能,打造农业景观,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5]。

3.2 政府政策扶持

无商不富,无农不稳。政府需要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支持。为了促进农村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构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连接。二是融资上的支持。政府应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发展休闲农业。

3.3 人才管理培养,完善产业布局

人才资源对任何产业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虽然北京市的人才资源在全国领先,但是作为比较专业化的新型休闲农业人才也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相对高等教育标准专业角度来讲,生态农业人才需要后期定向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本行业的人才需要从管理、技术和市场3个角度培养和选拔人才。同时,要创新开拓人才培养思路,更多的为行业输出复合型人才。

3.4 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发展模式

都市休闲农业在国外拥有很优秀的示范和参考案例,而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北京市的周边也刚刚起步。对于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应该深入研究和学习,结合北京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将其做成能与西方国家相媲美的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圈、产业链,并以此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6-8]。

3.5 强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融合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鹤曾经谈到:传统服务业加信息化就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信息化的作用,工业领域的“两化”融合大大推动了我国工业的质量和规模发展。近几年,我国提到农业问题,都必谈信息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辅助和支持,在现代化通信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都市型观光农业必须借力信息化才有可能实现高速和规模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9]。

3.6 产品创新升级,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都市观光休闲农业这种新兴业态,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产品及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并且带动北京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思路[10]。

4 参考文献

[1] 李永强,赵庆河,史朝晖.都市农业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调研世界,1999(4):35-37.

[2] 李洪庆,刘黎明.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及其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环境报,2010,19(6):1428-1433.

[3] 李卫芳,陈建成.基于SWOT分析的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师,2012(1):64-65.

[4] 史亚军,邓蓉,黄映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36.

[5] 沈华芳.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与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农业,2007(13):1.

[6] 杜姗姗,蔡建明,陈亦捷.大城市郊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1):23-30.

[7] 陈凯,史红亮,续华梅.都市农业现代化评价分析――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1城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6-9.

[8] 吕金宝.北京市平谷区张家台民俗旅游村农业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24-7125.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7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多元性;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休闲农业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的欧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生活的压力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安详,在这种情况下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意大利、奥地利成为休闲农业的诞生地,之后休闲农业在欧美国家受到了青睐,形成了农业经济体系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各国的休闲农业,大都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既定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民族风情等多种休闲经营模式。城市市民在休闲农业中体验到了乡村生活和乡土情趣,获得了心理上的宁静和情感上的快乐。我国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起步也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市民渴求的一种消费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出现,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浙江省依托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开展了多种特色模式、多种经营模式的休闲农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分析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其它地区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达,交通网络健全、交通路线畅通,加之各类农业资源丰富,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休闲农业消费群体的不断增加,政府层面给与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成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从发展模式上看,浙江省的休闲农业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农庄休闲模式。农庄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庄,具有相对开阔的农业资源区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农田观光、种植体验、养殖体验、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身娱乐等休闲服务内容。农庄休闲模式的消费群体主要面对一些高端客户,在田园风光之中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的休闲服务。此类模式的代表,如绍兴郊外的绿林竹海农庄,农庄内竹林如海,傍依兰亭景区、会稽湖泊,景色别致、幽雅清新,让消费者的身心松弛、精神愉悦。2.农户休闲模式。农户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户家庭,侧重于让消费者体验农民生活,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在农户休闲模式下,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品尝农民饮食、居住农民宅院、操持农民家务、体验农民乐趣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模式。此类模式的代表,如衢州下辖的七里乡,各村农户大多开展了个体休闲农业经营活动,消费者可以在这里自制豆腐、年糕等农家食品,亲手采摘小园里的瓜果蔬菜,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返璞归真的情调。3.园区休闲模式。园区休闲模式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科技,通过向消费者展示最新动植物品种、最新农业生产设备、最新农业生产技术,间接达到科普示范、推广宣传的目的,在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放松消费者的心态,也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农业、投身农业。此类模式的代表,如杭州下辖的萧山开发区,不仅兴建了温室大棚基地、绿色果蔬基地、高档盆栽花卉基地,还引入了克隆展示项目,吸引了大量农业科技爱好者的到来。4.景观休闲模式。景观休闲模式的基础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复合景观,以景观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景区农林牧渔等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此类模式的代表,如奉化市下辖的向阳海岸,这是一个典型的依托海洋景观和渔业资源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消费者在享受阳光、沙滩、海岸的美景时,游览海岛、品尝海鲜、垂钩海钓,享受浓浓的渔家乐趣。5.特色休闲模式。特色休闲模式的基础是特色,以与众不同的农业特色达成对消费者的吸引。这种特色可以是农业资源上的,可以是农业生产环境上的,也可以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以特色、新颖、不同之处带给消费者特殊的情趣。此类模式的代表,如丽水市下辖龙现村的田鱼养殖,在稻田中养鱼,种植与养殖浑然一体,真山真水,品鱼观鱼,极具特色。

三、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

从浙江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巨大的成功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是各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其成功经验在于:发展模式丰富且有针对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丰富且有针对性。如前所述,浙江休闲农业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构成了浙江休闲农业的立体化发展体系,具有良好结构化特征和持久的生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给与不同消费者以足够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酌定参与何种休闲农业模式。不仅如此,浙江的休闲农业,特别注意本地域内的实际情况,注重休闲农业服务的针对性,从不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2.休闲农业的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过程,需要长期的筹建和准备工作,由此也造成了比较大的资金需求。浙江省的休闲农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浙江省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种资金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同时也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休闲农业的股份制建设。到目前为止,浙江休闲农业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个人投资,更有企业投资和外来投资,从而为其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3.休闲农业的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休闲农业发展的长期性,要求投资者不能过于短视、不能过于追求获取利益的快速性。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准确把握各地区特色的同时,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和管理制度,长期坚持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得浙江休闲农业不仅获得了应有的投资回报,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目前,每年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正是浙江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最好力证。

四、浙江休闲农业对其它地区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其它省份、其它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其它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因地因时而宜地构建发展模式、切合实际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投资的多元性和经营的合理性。1.因地因时而宜地构建发展模式。每一个地区和其它地区相比,都有不同的农业资源配置和自然环境情况,更有着不同的乡土文化和民间风俗,这些都是农业发展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要发展休闲农业就必须深入地分析自身的情况,准确地把握自身的特色,包括自然条件、农业资源、气候征象,挖掘自身的与众不同,这才能形成对消费者的吸引、有助于树立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各地区发展自己的休闲农业,切忌盲目地照抄照搬,就算是同类模式的学习,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2.切合实际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一个新领域,也继承了这一基本属性。这不是一个投资短、见效快的行业,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进行准确的模式定位以后,各地区的休闲农业要以发展模式为依托,以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合理可行的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尤其要考虑到初创期的各种困难和应对措施。当休闲农业进入收益期时,更要避免竭泽而渔,而是要合理分配收益,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品牌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注重投资的多元性和经营的合理性。休闲农业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资金,尤其是前期的资金投入。如果再综合休闲农业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单一投资主体一般都难以保证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重休闲农业投资的多元化,政府既要给与一定比例的投资,更要引导其它投资进入,并努力拓宽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这其中,休闲农业会直接惠及参与建设的农户,因此鼓励农户投资也极为关键。项目进入具体经营过程以后,一定要注意经营方式的合理性,特别是考虑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的合理性,既能保证各方的投资回报,又达到多方共赢得最佳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孝平,王福鑫,许思洁.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全产业链发展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5,3:202-205.

[2]田嘉.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都市休闲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机制的构建[J].世界农业,2015,8:210-213.

[3]刘红瑞,霍学喜.城市居民休闲农业需求行为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微观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5,4:90-97.

[4]蒋颖,聂华.休闲农业市场客源行为分析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405-411.

[5]赵仕红,常向阳.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4:110-119.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8篇

[关键词] 罗山县 休闲观光农业 发展探讨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33-01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形态,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其能够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对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给予满足,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拍摄、购物的目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建立不仅能够使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以及分享农业经验,也能够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渐加快,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能够享受到宁静的生活环境。所以,休闲观光农业这种旅游项目就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与旅游业互相结合,并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空间以及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以便其能够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休闲活动,从而使当地的旅游品质和农民收益得到一定的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兴起于欧美国家,且在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最为流行。中国最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地区是台湾,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开始的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获得了初步发展,且发展地区是以北京与广州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现如今,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为主,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最发达。

二、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行政管理力度不够

因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形态,然而政府并没有对其建立独立的监督与管理部门,现在是由农业与旅游业两个管理部门共同对其进行管理,所以这导致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由于不同管理部门所考虑的利益是不同,而且不同政府部门多规范的管理标准也不同,因此其制定的管理方案也只适合其管理产业的发展要求,这就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规模不大、设施简单

在旅游较为流行的季节,很多地方的农家乐都会出现旅客爆满的情况。然而,由于很多农家乐都是小规模发展,且设施简单,这使得其接待旅游者的能力略显不足,而且不能很好地为旅游者提供各项服务,有的农家乐还会出现旅游者无处就餐的情况,这给农家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出现了大量的农家乐,但是这些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大多都是在互相模仿,没有什么特别的、个性的特色服务项目,而且其旅游内容都较为单调,除了欣赏自然田园风光,就是垂钓、休闲,对其它娱乐项目极为缺乏。由此可见,服务内容单一、规模较小等问题是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且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才能取得更的大成功。

三、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

1.对休闲观光农业建立明确的的发展规划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根据其发展状况,对其建立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将其发展规划和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结合。罗山县在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地成效,这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农业发展状况为依据,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项目进行加强,并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此外,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县整体的发展规划对各镇的规划加强指导,以保证各镇与全县的发展规划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这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2.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

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一是罗山县及各镇政府可以建立发展专项基金,以便对其发展力度进行增加;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以达到吸引投资者前来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投资的目的。二是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减轻,比如营业税、所得税等,并建立专项信贷扶持资金,在贷款利息和还款时间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便利;而对于一些主要的发展项目,政府可以对其信贷扶持进行大力加强。三是对一些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乡镇,县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奖励,并对那些经营合法、守信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3.对行业的管理进行加强

罗山县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时,要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对生态县、村的建设速度进行提高,以便将罗山县打造成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县。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加快研究速度,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的安全、服务、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而对当地农业产品的包装也要加强指导,以便对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增加。此外,还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罗山县要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速度,不仅要对旅游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培养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也要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产物,对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够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加快,也能够使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得到有机的结合,这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芳,徐慧君.乐都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

休闲农业行业分析第9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保定市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52

1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农业的概念最早在《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一书中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休闲农业,已形成了表述不一的各种概念。综合来看,休闲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经营者依托农业产品与服务,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达到让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传统农业内涵与外延的充实扩展[1]。

2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来自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地区的资源、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1~9标度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构建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以保定市休闲农业为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6年《保定市统计年鉴》、保定市信息统计网站等。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搜集不到的数据,采取了选用该指标相邻两年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便于计算,对各项指标数据采取了无量纲化处理。令Yit=Cit/Ci0,其中Yit为该指标第t年的数值,Cit与Ci0分别为该指标第t年和基年的统计数值。

根据各个年度该指标的数据值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Zt=∑Wi×Yit(1)

其中,Wi为要素层各指标的權重,Yit为要素层各指标在第t年的数值,Zt为第t年指标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值。如果Zt+1≥Zt,则表明该地区休闲农业具有发展潜力,反之则不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程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鉴于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因素的多样化,明显看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地区居民旅游收入普遍提升,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为此,综合考虑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针对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组建市级休闲农业协会,完成与北京、天津休闲农业协会对接。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利用网站、杂志、电视、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保定休闲农业。筹划和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2)合理开发资源,注重内涵建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势,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此,要将其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强化特色创意,培育知名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3)完善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立足保定市特色和现有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农事体验、度假休闲服务。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创新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推动产业集聚。

参考文献: 

[1] 张莉侠,马莹,谈平.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