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外汇市场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4 16:50:06

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发展第1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外汇市场发展第2篇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1.52万亿美元,较上月环比下降32.4%。数据显示,1月即期市场累计成交6402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8845亿美元,较上月均有明显回落。1月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101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21万亿美元,分别较上月环比下降10.3%和36.3%。专家认为,1月份,美元指数出现一定回调,当月下跌2.7%。

随着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总计持有债券8700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末增加834亿元人民币。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逐步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存在管理外汇风险的需求。当然,境外投资者可以在境外人民币市场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但随着国内外汇市场深度逐步提高,有条件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外汇市场,在债券和外汇市场进行综合管理。此次《通知》,既是便利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外汇风险,也是推动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举措。

据了解,《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具备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提高外汇市场开放水平。二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外汇衍生品业务遵守实需交易原则,限于对冲以境外汇入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保障外汇市场秩序。三是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机制选择,便利外汇风险管理。

该负责人指出,《通知》所称参与境内外汇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3号》规定的各类境外投资者,这与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范围保持一致。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范围不包括境外央行类机构,主要考虑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1号》规定,目前境外央行类机构已有多种渠道参与境内外汇市场,可以便利地管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

该负责人强调,为对冲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办理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14〕53号)规定的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在国内外汇市场已有的衍生品类型内不作交易品种限制。

据介绍,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现有政策安排,结算人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交易、结算等债券投资相关服务。因此,Y算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可以提供债券投资和外汇交易“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好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未来,外汇局将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政策安排,不断丰富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外汇市场的交易模式。

“我国外汇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也称批发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也称零售市场或银行结售汇市场)两个层次,前者以金融机构提供市场流动性为主。”该负责人进一步补充道,考虑到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外汇市场主要是对冲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现阶段不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以客户身份参与银行柜台市场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5〕第40号》的规定执行。

外汇市场发展第3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自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后,中国银行率先于同年4月1日试点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至2003年该业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推行。其后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取得该业务牌照。由于新疆与东亚五国及俄罗斯等过边贸往来历史悠久且是我国外贸重要组成之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全国经历了与上述相同的发展过程。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改成为新疆直至全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节点。之前,新疆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品种随之丰富。

新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目前有以下特点:银行间市场起步晚;无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二、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亦处于此大环境下,因此,该市场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1.品种少,交易量小。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风险增大。央行先后推出远期结售汇、掉期等,但从目前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该交易参与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寡头垄断局面限制了该项衍生品业务的发展;NDF交易的参与者同样限于有巨额人民币进项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该类公司在新疆为数甚少;银行间远期交易与掉期交易始于2005年8月,目前交易尚不活跃。

2.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缺乏关注度与投资的积极性。这与央行控制该领域风险的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但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主体种类缺乏与数量微小进而交易缺乏活跃度的弊端。

3.定价能力弱。在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既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又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对自有资产进行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除香港外内陆尚未出现有竞争力的区域定价中心,这使得全国包括新疆的外汇衍生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三、如何发展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

为使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拓展市场深度,扩大市场广度,提高透明度与流动性。

1.发展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适时推出期权交易。首先,通过不断完善即期交易市场,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即期外汇市场作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状况。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逐步放松头寸限额,以便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其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保值与投资;二是逐步放松对参与主体的限制,允许更多货币市场投资者参与即期外汇交易。其次,结合新疆实际与国际主流趋势,着重培育远期、掉期两大交易品种。通过允许和鼓励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上述两类外汇衍生品交易可有效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此外,掉期交易之所以应予以大力发展是因为它可被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同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这种组合降低了交易成本,常被用于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此外还可通过掉期交易抛补利率平价达到套利的目的。套利机会的出现表明某种货币的定价出现问题,套利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该货币的利率与汇率回至合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讲,掉期交易应大力发展。发展掉期交易还要尽快引入针对该交易的做市商制度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汇率体制改革,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是大势所趋,适时地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积极完善外汇衍生品交易品种,以组建地区性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发挥经济的规模优势,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的同时增强新疆区域金融的活力。

2.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逐步放松外汇管制是人民币汇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将潜在的外汇供求转化为实际的外汇供求,增强市场中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程度,才能促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因此,探索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在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适度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3.建立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市场效率低下或稳定性缺乏的结果。银行间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我国法律环境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范本,尽可能避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与完善外汇市场中介机构组织,规范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成立多家信用评级公司,使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相互授信关系,为更多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顺应国际金融市场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的趋势,设立专业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发挥货币经纪公司在非标准化产品交易及创新以及市场推介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同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及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来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以此带动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胜菊,武玉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中国物价,2010(03).

[3]马千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2).

外汇市场发展第4篇

关键词:外汇;人民币;衍生市场

2005年7月21日,是我国汇率体制迈向市场化的重要一天。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汇衍生产品方面不断有新的举措推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呈现大量的顺差,从而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拥有丰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我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与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有关。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我国已经成立了以汇金公司为主体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提高外汇投资收益。此外,我国还应该加快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综合考虑之后,应首先发展期货市场。

一、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根据有关的资料,在2006年,我国就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2007年1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5282.49亿美元。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有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不会有债务危机,也不怕遭投机性货币的攻击,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只要足够支付其三个月的进口即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不断地增长,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导致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具体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并降低经济运行效率。有多少外汇储备,就意味着有多少等额的人民币流入市场,所以过多地外汇储备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发国内通货膨胀。此外,巨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不能参与国民经济的运作,这就形成可经济效率的浪费。

第二,巨额的美元储备下,美国的外汇政策可能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我国外汇储备目前仍以美元为主,而美国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往往是采取美元升值、贬值政策的更替,以解决国内的困境。那么,在美国采取这样的政策下,我国长期持有高额美元储备,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第三,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从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升值,从而导致热钱大量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外汇迅速流入,会冲击我国金融市场,不利于国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四,不利于形成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持续增长,肯定会招致一些国家的“眼红”。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贸易战”、“汇率战”等就是明证。

综上所述,我国应该加快外汇管理体制,出台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外汇管理措施,更好的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服务。

二、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的发展现状

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主要是指人民币与外汇兑换交易为基础的衍生工具市场,其在我国境内与在境外的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

在境外,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非常活跃。目前,在境外存在多种人民币衍生产品,以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Forwards,NDF)的交易最为普遍。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化。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地NDF市场规模已不可忽视,已经一定程度成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风向标。

而在国内,外汇衍生工具的使用还处于较低层面。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衍生产品性质的主要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但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不愿意办理远期购汇;同时远期结汇成本过高(远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太大),以至于企业宁愿冒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也不愿意办理远期结汇。所以,与即期结售汇交易量相比,远期结售汇交易量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了境内远期结售汇汇率甚至要跟随境外人民币NDF市场的走势而变动,境外NDF市场对境内远期结售汇汇率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被认为基本尚未体现出来。

三、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的必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之外汇储备不高,国家为控制汇率风险而采取了严格的资本、外汇管制,这种政策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本币升值压力持续不退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框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央行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根据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金融过渡期已经在2006年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完全开放,金融外汇管理体制将与国际并轨。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政策建议,其政策含义是从国家持有外汇为主到逐渐放宽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要实现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就必须增加外币资产的吸引力,就必须使外汇资产的持有者有保值增值的途径。如果允许机构投资者,甚至个人投资海外市场,那么外币投资渠道就应该放宽,“藏汇于民”才可能从政策层面的信号变成实际的市场需求。

所以,为了达到“藏汇于民”这一政策目标,应该大胆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中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大力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

(一)为维护我国人民币货币,必须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

如前面说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虽已推出多年,但总体上交易量较小,难以形成规模,银行决定远期汇率甚至要参考并跟随境外NDF报价。由此可见,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汇率体制改革之后的市场需求,难以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产生足够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极大。每当出现人民币升值谣言时,境外人民币NDF报价必然与这些谣言遥相呼应,推波助澜,助长了炒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行为。因此,为了掌握人民币汇率走势和预期的主导权,我国必须推出适当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工具并形成规模,为人民币的远期汇率提供依据,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预期的形成施以足够的影响。

(二)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使国内企业进一步面对汇率风险。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利用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一定程度地规避汇率风险,而国内企业则难以参与NDF交易而无法规避汇率风险,避险机制缺乏使国内企业面临着不利的竞争条件,这将加大国家整体的经济风险。汇率制度改革意味着汇率风险原来由国家承担转移到由市场个体承担,因此政府应该发展避险工具市场,提供足够和合适的避险手段。

(三)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是完善金融市场的需要

衍生金融市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是目前交易量最大的衍生交易品种,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必然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必须熟悉衍生市场,应对金融市场开放的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改变“宽进严出”的政策,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转变。从2005年以来,央行频繁推出外汇管理政策,从改变汇率的形成机制,到推出远期外汇交易和掉期交易;从放松居民、企业持汇限制,到调整银行头寸管理;从推出外币兑外币的做市商制度,到宣告实施人民币兑外币做市商制度,为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一定基础,同时释放了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的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出外汇期货交易是必然的选择。

四、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的益处

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有分工的,现货市场是做流通的,期货市场是做定价的。外汇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主要有两种功能:价格发现与规避风险。价格发现的意思是通过期货市场去了解未来现货的价格。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形成的价格,它基本反映了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规避风险的基本概念是将风险转移出去,规避外汇价格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期货试点工作时,曾经推出过部分金融期货品种,但是这些早期短暂金融期货试点都以失败告终。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恢复金融期货交易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外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发展历史最长、影响最大、交易金额最大的交易品种,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首先,外汇期货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浮动带给企业的风险。随着我国入世,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大了国际化的进程。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但是,目前国内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手段单一,仅限于简单的远期外汇交易、提前收付款、硬币保值法等,无法满足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的需要。所以,客观上需要推出更完善的保值避险手段,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容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其次,国内外汇供求将全面准确地反映在人民币远期汇率上。目前由于外汇管制,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必须以实际交易为基础,大大限制了远期交易的规模,而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无须以实际交易为基础,可以克服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较低的交易成本下,境内外汇实际供求者将愿意参与期货交易,期货交易能够体现境内外汇需求的实际情况。

再次,发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期货交易将提供成本更低的套利机制,将更加便利交易者进行套利,人民币远期汇率将会逐渐满足利率平价关系,因此远期汇率将更大程度决定于即期汇率,中央银行对远期汇率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推出期货交易后,由于提供了远期避险工具,企业和个人出于对汇率预期的提前结汇将减少,因此推出期货等工具将减少即期结汇,可以将结汇时间延后。因此总体上看,发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

可以预测,随着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出并形成足够规模,境内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和远期结售汇将取代境外NDF交易,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风向标,从而使我国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定价的掌握,使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形成基础和机制更加合理。

五、结论

作为人民币的发行者,应该对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应该也必须施加到人民币远期汇率上。

尽快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有利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从而也为汇率制度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期货市场只是外汇市场的一个部分,完善外汇市场还需要与其他措施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潘成夫.发展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相关问题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8).

2、黄一超.“藏汇于民”与加快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建立[J].新疆社会科学,2007(3).

3、黄晋渊.外汇远期市场: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多远[J].中国外汇管理,2004(12).

外汇市场发展第5篇

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FEM)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市场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融通至少涉及到两种货币,而不同的货币对不同的国家形成购买力,这就要求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使购买行为得以实现,而这种兑换就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

(二)提供资金融通

外汇市场向国际间的交易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外汇的存贷款业务集中了各国的社会闲置资金,从而能够调剂余缺,加快资本周转。

(三)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市场机制

在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平稳的,因而就不会形成外汇保值和投机的需要及可能。而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汇市场的存在既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规避外汇风险的场所,又为投机者提供了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机会。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市场不稳定

目前外汇指定银行的交易员必须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外汇买卖,银行间市场具有集中、有形的特征。这种市场形态常见中央银行居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竞价交易的外汇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集中交易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交易场所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容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易主体的需要等。与集中交易相对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本外币的集中清算,承担清算风险。随着未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走向浮动汇率制以后交易主体及其外汇头寸都将迅速增多,一些实力较弱的交易主体可能因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陷入危机。此外,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银行的一个事业单位,由该中心承担清算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风险,这导致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风险约束,可能进行大量的高风险交易。其结果,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整个市场的稳定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外汇市场风险大

从现行市场运作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运作体制不健全,使企业和银行都丧失了防范市场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的意识的能力,同时外汇市场也没有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防范汇率风险的手段。这使得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诱发汇率系境性风险。二是集中清算方式可能引起的资金清算风险。随着市场容量扩大特别是我国经济容量及经济复杂程度的增加,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由于市场自律机构不完善,参与者仍没有完全自行承担资金清算风险。

(三)市场监管不完善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初期,确立了市场运作体系、调控体系与管理体系三权分立的格局,这种分工原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导致诸多不便。动作系统的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并对分中心实行业务领导,监管当局因此无法监测到整体市场的运作,也不能监测到交易中心为其自身利益对分中心及交易系统而采取的不合规行为,监管显得鞭长。而外管局目前的监管手段仅凭事后报告制度,而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同样,央行的操作也游离于制度政策目标的管理部门以外,操作部门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分析与把握,缺乏管理部门具体指标要求与判断,操作易带盲目性,而管理部门的意图可能也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外汇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这是增强汇率弹性的重要制度改进。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

外汇市场发展第6篇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具体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心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心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预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二)积极预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闻名货币经济公司的治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七)大力培养上海的金融人才队伍,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的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性平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应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建立包括衍生品研发与交易方面的专业人才、交易系统开发与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信息治理与财务治理等方面的决策人才库。(八)根据市场发育水平,适度放宽金融监管。随着外汇市场建设的推进,金融监管应渐趋放松,市场的作用应不断加大。在上海的金融市场发育水平比较高、金融机构的自我经营约束能力比较强、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比较高的前提下,可考虑适当放宽对部分领域的监管,并可考虑在上海率先进行金融混业运营的试点。

外汇市场发展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外汇市场发展第8篇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以稳定为基础,在发展中规范,不断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其内在质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需求客观上要求中国资本市场应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中国的储蓄率持续保持在高位,大量的资金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市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从市场格局角度上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小、市值小,资本市场效率低;二是市场质量低,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质量、经济效率和资产质量有待提高;三是投资行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规范;四是市场交易质量差,交易波动大,交易成本高;五是制度建设本身影响了市场效率。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股市将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我国股市的运行格局将发生以下显著变化:

政策调整将违渐淡化,中国股市将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时代。去年以来,证监会已不再以调控股价指数为目标,而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放在重要地位,管理层监管方式和监管行为的逐步“归位”,将有助于中国股市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时代。

行政机制将进步减少,中国股市将进步进入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时代。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激烈对抗的缝隙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突出地反映在行政部门通过行政层次和行政手段,控制了从股票发行到上市、从初次融资到再融资的整个过程,股票市场应有的竞争机制被大大削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被不同程度的扭曲。随着中国股市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影响中国股市的行政机制将不断减少,市场机制将逐步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股票市场是一种具有共同规律、通行共同语言的投资场所,其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源于其内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规律。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各类股的价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这使得上市公司转轨不转制问题日益突出。伴随中国股票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封闭式的股市发展格局即将被打破,中国股市将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迎来逐步开放的时代。十多年来,中国股市(特别是A股市场)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QFII制度的启动,这种封闭的股市发展格局将会被逐步打破,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实现,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步伐将逐步加宽、加快。

以融资为主要功能的股市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的时代。随着股票市场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必然会强制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以逐步形成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进而强化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功能。

单纯外延型扩张的股市发展方式即将改变,中国股市将进入外延与内涵并重并且逐步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时代。10年来,与我国股市发展的行政化特点相适应,股市的发展方式也呈现出粗放型和外延型扩张的特点。退市制度推出以后,市场竞争的压迫机制将日益形成,市场发展的内在质量也将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单一层次的股市发展格局将会结束,中国股市将进步进入多层次的发展时代。由于股市格局缺乏明显的层次性差别,因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没有正常的直接融资渠道。在多层次的股票交易体系特别是创业板市场建立起来以后,不但在上市公司之间会形成多层次的竞争格局,而且在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之间也会形成全面的竞争。

以中小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时代印将结束,投资机构为主体的时代即将到来。近年来,虽然管理层在发展机构投资者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出了总规模达数千亿元的证券投资基金,但总体来看,沪深两市仍然是“散户市”。因此,我国股市不但要采取措施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而且还要使委托方式更加普遍化。

单一的股票交易方式即将结束,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及电子化时代即将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发展,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并且逐步以电子化为主的时代。科技革命和网络化的发展,将对现有的中介方式和交易方式带来重大挑战。证券业的经纪业务将怎样进行,证券市场的发展格局将怎样进行调整,都将是未来5~10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工业和传统产业为“龙头股”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科技立市的时代。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由低到高的过程,鉴于科技创新能力低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的股票市场必须承担起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使命。

单一方向的股价向上发展格局9P将结束,中国股市将进入波澜起伏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和与国际市场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中国股市将进入波幅日益加大的时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板市场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其单一的向上发展格局已很难长久维持。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也将对主板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偏重题材的股票炒作方式即将结束,理性投资的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引起的股票流通数量的扩大、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和投资者的逐步进入,中国股市将逐步进入偏重投资理念的时代。

市盈率水平和股价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股票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得到解决后,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会随之出现大幅降低,市场价值理念将出现转变。随着一级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得到缓解之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差价将会进一步缩小,有可能会直接采取向投资者销售的模式,以消除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股价结构会出现较大变化,重价值、重业绩的投资理念既可以起到降低投机气氛的作用,也可以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各板块之间的价格对比。

投资者结构与投资理念正在发生转变。当造成信息资源、政策资源差异的市场条件被逐步弱化或是打破以后,市场中所存在的投机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投机机会成本的提高与收益减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的现象。尤其是随着上市公司价值的逐步体现和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日益提高,价值型的投资理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从而影响二级市场股价水平与股价结构的变化。

上市公司价值将逐步体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垄断资源丧失、信息披露规范化以后,很多以前可能影响股价变化的非基本面因素都将可能不再发生作用,上市公司自身的业绩与未来发展等基本面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就会显得格外的重要,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价值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将会逐步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上市价值的体现也可以起到促使上市公司将公司经营放在首位,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外汇管理

证券监管体制指的是有关政府、政府授权机构或依法设立的民间组织,按照控制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制订相应的法规、规章、条例和制度,并据此对证券市场的各个主体及行为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体系的总称。

证券监管的目的与内容

证券监管国际组织IOSCO在1998年提出的《证券监管目的和原则》文件中,提出证券监管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保证市场公正、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性风险。这也能恰当概括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的目的。

第一,保护投资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都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去利用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而获利,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到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信心,并最终降低证券市场应有的作用。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通过不断颁布新法规和完善旧法规,其根本目的是打造投资者公平参与的市场环境。

第二,保证市场公正。有效和透明。保证市场公正、有效、透明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明确市场准则,规范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基金和机构的市场行为来实现。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和日益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是保证市场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具体表现。

第三,减少系统性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已经逐步被看作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意证券市场的平稳性。

证券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发行监管,即由监管机构依法对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活动进行监管;证券交易监管,即主要对证券交易场所的监督管理,监督证券交易所正确履行其各项职能,对证券交易所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进行处罚;上市公司监管重点是贯彻执行国家证券法规,规范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人员在股票发行与交易中的行为,督促其按照法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证券经营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监管,主要是对机构的设立进行审批,对机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对机构的经营业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等;对投资者的监管,主要是监管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依法进行投资活动,禁止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欺诈活动,维护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保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外汇管理

中国证券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开放离不开外汇管理政策的配套,以规范市场主体的外汇业务行为。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投资者开放,证券市场中外汇管理政策就显得日益重要。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的承诺:“中国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企业,外资所占比例不超过3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以下业务: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2002年11月5日,国家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由此翻开新的一页。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必须全方位配套,一方面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另一方面为满足外汇管理政策目标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

证券市场外汇管理的指导思想

证券市场外汇监管一方面应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相适应,另一方面应与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顺序与步骤相适应。证券市场外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审慎监管、稳步推进。实现证券市场的外汇监管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有机结合,以防范短期资本冲击和资本外逃,维护涉外经济安全。

第一,审慎监管原则

对证券市场外汇监管属于金融监管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是实现金融稳定与经济安全,审慎监管原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审慎监管重点一方面应放在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管理上,另一方面应放在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上。

第二,稳步推进原则

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逐步放开在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的整体规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承受外国短期资本冲击的能力还较弱。如果我们对证券市场的开放放得过宽、过快,势必一方面加大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加剧资本流出速度,进而影响涉外经济安全。

第三,涉外经济安全至上原则

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与涉外经济安全相辅相成,保证涉外经济安全是证券市场开放的前提,稳步的证券市场开放可以增加涉外经济的安全性,关键是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在操作上必须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将资本流出入,特别是证券资本的流出入可能带来的冲击控制在国家整体承受能力之内,另一方面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放开与外汇监管水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证券市场外汇管理的制度框架与管理内容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还没有完全实现前,按照上述证券市场外汇监管指导思想,结合我国目前涉外经济现状,建议对我国证券市场外汇管理的制度框架和管理内容设计为:

第一,规范证券市场外汇管理政策。在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管理制度后,近期应尽快规范B股市场外汇管理政策,管理内容包括对境内、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资金账户和针对境内、境外投资者的B股交易清算账户实行分账户管理;对券商的自有资金账户和投资者保证金账户分开管理;对投资者的资金划转和清算资金划转进行规范。

第二,对证券市场的各类主体的外汇收支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近期主要体现为对证券公司的外汇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内容包括建立证券公司的外汇业务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对证券公司的外汇收支进行行为管理。中期主要体现为除对证券公司实施监管外,还对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的本外币兑换需求实施监管。

第三,对境内企业海外上市和将境内资产,权益注入海外上市进行管理。近期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境内企业海外直接上市的汇兑管理;二是对境内资产、权益注入境外(含香港)进行汇兑管理;三是对海外上市前的各种费用支付进行规范。中期管理内容是对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出台规范要求。

外汇市场发展第9篇

【关键词】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竞价制度

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建立了现行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间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人民币和外币之间交易的市场。在我国,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境内金融机构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

外汇交易制度是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方式、规则的集合,它不同于汇率形成机制。外汇交易制度是国家管理当局依据我国外汇市场实际状况制定的。而汇率形成机制则受一国国情及诸多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不仅与市场供求有关,也与一国对外贸易调节作用有关,是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有机结合。

一、我国引入外汇做市商制度的背景

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它要求除个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和少数经批准可保留的外汇收入外,其它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央行一般充当“最后接盘人”角色,买入外汇以积累外汇储备。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一方面,大多数中资企业失去了根据自身需求和未来预期调整外汇头寸的机会,头寸的调剂只在银行间进行。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严格的会员准入限制,这就使得市场参与成员较少,且交易集中,交易品种单一。此外,银行所持有的头寸比例也必须严格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并不能主导自身所持头寸比例,须按规定抛出多余头寸或补进不足的头寸。中央银行“最后接盘人”的角色使其成为外汇市场上唯一的“做市商”,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并完全控制汇率水平。而结售汇业务量最大的中国银行则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因此,外汇管理体制的约束使得外汇市场具有垄断性,缺乏开放性和流动性,由此形成的汇率缺乏弹性,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需关系。

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演进

金融交易机制根据价格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指令驱动系统和报价驱动系统,也即竞价制度和做市商制度。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经历了由竞价交易机制向做市商交易机制的演进。

1.集中竞价交易机制

在1994年4月至2007年3月期间,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的是自主报价、撮合成交的集中竞价交易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电子交易系统将交易各方的报价依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交易。在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汇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的背景下,竞价交易机制能有效地保证市场参与主体交易行为的高度透明,确保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便于央行及时掌握市场缺口并予以平补。

2.做市商交易机制

做市商制度是成熟金融市场中最常用的一种交易制度。在金融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金融产品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投资者进行交易。做市商通过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的利润。外汇市场的做市商,是即期外汇交易的报价者与取价者。做市商制度不同于竞价交易方式,一般为柜台交易市场所采用。

2002年4月1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增加欧元/人民币交易,并以此作为做市商制度试点,同年7月,又将试点扩大到港元/人民币交易。

2005年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暂行)》的通知,决定自2006年1月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指引(暂行)》对做市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12月30,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推出银行间外汇市场尝试做市义务,降低了非做市商开展做市竞争的准入门槛。同时建立了做市商分层制度,提高远期掉期等衍生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2013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进行了修定,将综合做市商应具备的条件之一资本充足率条件取消,代之以《银行间外汇市场评优办法》的排名。修定降低和取消了一些门槛,通过扩大市场参与者来增加市场厚度,有利于强化市场竞争,降低垄断的可能。

三、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价格发现

做市商通过不断的双向报价,从买卖价差中获利。这是一个贝叶斯学习过程,做市商依据经验及实际交易信息来推测汇率的真实水平,从而调整报价。随着交易的进行,信息不断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信息的传播和发现过程正是汇率水平的决定过程。通过做市商不断循环的报价过程,市场达到均衡,这就是做市商的价格发现功能。

2.有助于增加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

一方面,做市商不断的买入和卖出外汇使得银行产生空头或多头的敞口,需要迅速进行头寸转换,这意味着做市商与客户的一笔交易会派生出更多的交易。另一方面,当做市商出现存货失衡时,会更新报价以吸引客户并在做市商间进行头寸的平衡。做市商彼此间传递存货的行为产生“热番薯”效应,造成了大量的外汇交易。

此外,做市商通过不断报价,能有效地缩短交易者等待交易及做市商自身持有头寸的时间,减少库存风险。做市商间的竞争性报价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参与反过来又增加了产品的流动性,使市场进入创造流动性的良性循环。

3.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价格透明度

做市商交易机制,也即报价驱动机制,每个做市商通过具有竞争力的报价来吸引参与者。做市商报价的价差与做市商数量成反比关系,当市场中存在多家做市商时,每个做市商都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买卖订单流从而缩小报价价差,由此形成的交易价格也更接近真实的汇价。做市商间的相互竞争大大地提高了价格透明度,使得汇率的决定更加市场化、公开化。

4.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方面的顺差产生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导致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由此产生的汇率决定机制很难反映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有利于完善人民币的微观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的弹性,实现人民币汇率决定市场化。

参考文献

[1]曹勇.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6(4):

67-73.

[2]林孝成.外汇做市商制度及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5-28.

[3]任兆璋,宁忠忠.浅议人民币汇率微观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06(12):46-51.

[4]王栋.完善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J].货币政策,2005(5):4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