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血压速降办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30 16:01:15

高血压速降办法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1篇

在世人眼里,人一旦患上了高血压病,一般都需要终生服药的,“根治”的办法肯定没有。我本人当然也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此前没有一位大夫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所有医学资料也表明,高血压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虽然如此,但习惯于追求梦想的我,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寻找有办法“根治”高血压病的大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2年多以前,我认识了一位擅长中医治病和保健的大夫。在他的指导下,通过2年时间的“治疗”,我现在在不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且我现在整个人的健康状况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种降压方法的确很管用,因为我周围的几位老同事都用这种方法治好了高血压病,自然这种“降压方法”也会适应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就将当时陈大夫给我指导时的对话,再现给大家。

“陈大夫,我虽然是日语老师。但一直对医学特别是中医学很感兴趣。有时我也能用中药帮人”治治“病,可是,对于我自己的高血压病,却一直没有找到根治的好办法。说实话,对于高血压病不能根治的说法我就感觉不在理。请问陈大夫你有什么高见?”

“你问的这个问题,正好也是我一直想告诉大家的‘降压方法’。其实,这也不是我的什么高见,都是老祖宗那里早就有的‘治疗方法’,只是现在我们的中医。西医治疗高血压病只知道以‘降’字为先,而不知道‘通’,才是正法。”

“你的观点很新颖,也很有意思,不过,这话怎么来理解?”

“我来问你,血压升高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身体为什么会产生血压升高现象?”

“那不就是因为身体有什么毛病了吗?”

“不全对,且没有说到点子上。实际上血压升高是人体组织器官本身的血液需求造成的,也就是血液的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

“具体怎么说?”

“举例说吧;比如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两个肾脏每小时需要的血流量为2000毫升(假设),当你的心血管系统没有异常时,正常的血管压力就可以完全满足双肾的用血供需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血管不像以前那样通畅了,每小时流过血管的血流受到了影响,不能满足双肾需要了。怎么办昵?身体也有一个调节器,以增大血管内压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于是,心脏的负荷就必须加大,从而引起了血压的升高。你想想如果此时血压不升高.双肾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肾脏就不能正常工作,出现‘摆工’。同理,血流不畅也会引起其他组织、脏器出现同样问题,因此,这些都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

“你说的我明白了,如果我们现在把血压降下来,反而会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怪不得我开始血压升高时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反倒是检测出现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后,才出现头痛.头晕的现象。而且停药后马上血压又会上升。也就是说,现在的降压药只是起到了‘杀鸡取卵’的作用。”

“话虽有些不好听,但却有类似的情况。所以,我现在研究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疏通血管’来降血压的方法。”

“很有道理。怎么理解‘疏通’的意思呢?”

“一是要从理论上搞清楚那个‘通’意: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不通’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只要采取某种方法恢复了原来的血管通畅,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升高血压来达到提高供血量的目的了,自然,血压也就正常了:二是‘疏通’的内容和方法:扩张血管。减低血液粘度、增加血运速度、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净化血液成分等。中医讲究的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经通阳、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等。”

“能不能更具体讲讲你所倡导治疗高血压的‘通’法?”

“当然可以。比如:隔天做一次有氧运动,时间约40分钟(运动形式不限,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这样就可增加血运速度,满足脏器血液需求;还比如: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热量的摄入,就可降低血脂,减低血液粘度;还比如:降低食盐量的摄入,可减少血容量,增加单位体积中红细胞的数量,且可减少单位面积中对血管产生的过大压力等。当然,临床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一些中药来达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经通阳、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目的。这些都是,通,的有效方法。”

“陈大夫,就我而言,可否采用什么方法‘通’血液循环,彻底治好高血压病?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2篇

高血压脑病先将血压降低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如160/100 mm ttg,此後应减慢降压速度。治疗时应避免使用降低脑血流量的药物,要同时兼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迅速降压可选硝普钠或尼卡地平,其他药物如柳氨苄心定静滴也较为适宜,因为,此药同时阻滞a1和B受体,不减低脑血流量。一般应禁用B受体阻滞剂。明显高颅压者应加用甘露醇,非不得已不用皮质激素。

脑卒中对于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受损,更容易出现灌注不足的情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现的高血压有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有观察显示,入院当日有80%的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多数患者血压在10天内逐渐自行下降。没有证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是有害的,而降低血压会加重脑缺血和坏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很少需要降压,如果使用降压药物,应非常慎重。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指南只推荐对舒张压>(120~130)mm Hg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在治疗的24小时以内降低幅度≤20%。

近期研究显示,脑出血後24小时以内血压快速下降会导致死亡率升高。一般建议收缩压>200 mm Hg或者舒张压>120 mm Hg时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宜选用短效静脉药物,并在严密监测下使用。静脉或者口服ACEI,口服或者舌下含服的硝苯地平、肼苯哒嗪降压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不容易调定降压水平,应避免应用。

使用甘露醇脱水之前必须了解心脏和肾脏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心、肾功能方面的信息,贸然使用甘露醇可能造成严重後果。解决的方法是可以首先使用襻利尿剂,既有利于降压,又会减轻肺水肿和脑水肿。多数脑卒中患者即便血压可能非常高,在经过脱水和利尿治疗後,血压水平会有所下降,所以不必使用降压药物;经过上述积极处理,患者血压仍然维持在不能耐受的高水平时才考虑使用降压药物,但一定要使用可控的静脉降压药物。

急性心力衰竭 降低或调节心脏前後负荷是急性左室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方法。此时心脏前後负荷应同时兼顾,常用的方法是较大剂量的髓襻利尿剂(呋塞米)静脉注射加血管扩张剂静滴。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呋塞米此时的作用首先是扩张血管,可以在几分钟内出现疗效。

在急性左室心力衰竭时常用的镇静药吗啡能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也有比较显著的降压效果,所以,对于急性左室心力衰竭伴中度高血压(2级)的患者,20-40 mg的呋塞米加吗啡就可能使动脉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

应注意不要使血压下降过度,尤其是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过低时将影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加重心肌缺血从而加重心力衰竭。

肺水肿 静脉注射呋塞米20~60mg可迅速利尿、减少循环血量和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微血管滤过液体量;此外,静脉注射呋塞米还可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流,甚至在利尿作用发挥前即可产生减轻肺水肿的作用,但不宜用于血容量不足者。

肺水肿患者通常需要吸人较高浓度的氧气才能改善低氧血症,最好用面罩给氧。

静滴硝普钠15~30μg份可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後负荷,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和微血管静水压力,进而减轻肺水肿,但应注意调整滴数和补充血容量,保持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

另外,可以使患者坐位,双腿下垂或四肢轮流扎缚静脉止血带,每20分钟轮番放松一肢体5分钟,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主要适用于输液超负荷或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禁用于休克和贫血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硝酸甘油用于迅速降低血压时用量常常超过治疗心肌缺血用量的几十倍,持续使用极易产生“血管耐受”。在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使用硝酸甘油用量常常是根据心肌缺血症状的缓解情况调节,缺血性胸痛缓解後硝酸甘油就不再加量,而且只要病情允许尽可能避免24小时持续用药。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时可选则无需加大硝酸甘油用量,如乌拉地尔和硝普钠均为可选的药物,尤其乌拉地尔为肾上腺能a1受体阻滞剂,也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且有一定的抑制交感神经中枢作用,降压效果肯定,不加快心率,其作用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很有利的。B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对血压降低及稳定极为有利。应充分重视镇痛、镇静药的使用,除能降低交感活性、心肌耗氧外,对血压的稳定也非常有利。

主动脉夹层一旦诊断或者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除非血压低,否则应立即进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流对血管壁的切应力或者冲击,通过减低压力上升的速度减轻撕裂的扩展和夹层的扩大。血管扩张药加B受体阻滞剂是标准的治疗办法,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会使血流加速,导致夹层的扩展。静脉用艾司洛尔或者美托洛尔是首选的B受体阻滞药物(如无静脉药物,可选用口服药物),硝普钠是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当血压达到目标范围时,应加用口服降压药物。在口服药物作用开始後,逐渐减少以至停用硝普钠。同时重视止痛、镇静和其他对症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的处理

高血压亚急症需要在24-48小时内将血压逐渐降低到适当的水平。一般应使用口服药物,应注意到当前提倡的稳定、缓和、作用时间长的药物起效时间可能较晚,作用发挥慢,达到稳定血药浓度的时间可能要数天。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比索洛尔等药物虽具有很多优点,但其发挥作用相对较慢。若要在1~2天内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所选药物应发挥作用较快、生物半衰期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3篇

关键词 测血压 注意事项

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流对其血管壁产生的压强,人们通常用血压计在体表的某一部位,对该部位长度与血压袖带内的胶袋宽度相同的这段动脉血管,在体表对其施加的大小的压力,使这段动脉血管内的血流发生相应的流速和流量变化,来间接地了解每个人心动周期被测动脉段内的血液对该段动脉壁产生的最大和最小压强(或压力),由于人体各部位动脉内血流的压强大小不同,因此人们规定的标准血压值的正常范围是指右肱动脉的血压。

每一部位动脉血管内血流的压强值,在心动周期中始终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们需要检测的血压是心脏收缩末期的收缩压和舒张末期的舒张压,更确切地讲是心脏停止射血前的收缩压和心脏射血前的舒张压。

从测压时袖带内的气压变化和被测动脉段内血流的流速与流量的变化情况理解:

收缩压:是指准许血液短暂流过被测动脉段时,袖带内所能增高的最大气压值。如果某人的收缩压是120mmHg,只能使袖带内的气压最高升到120mmHg时,才有血液流向被测动脉段的远端;要是将袖带内的气压升到121mmHg或更高时,就完全阻断了血液流向被测动脉的远端血管,听诊器就听不到搏动声。

舒张压:是指在每一心动周期中能短暂阻止血液流过被测动脉段时,袖带内的气压可以或只能降到的最小值。如果某人的舒张压是80mmHg,我们测其舒张压时将袖带内的气压降到79mmHg或以下时,血流在被测动脉段内畅通无阻地持续流动,血流在每个心动周期间的波峰起伏弧度高低间差值较小,在听诊器中就听不到搏动声。气压只有降到80mmHg这个最小值时,才能听到舒张压时的搏动声。

血压的高低是确定诊断和采取对待、处理、治疗方案、措施的指标。为了更快捷精确地检测血压,避免和减少测压中的误差,测血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被测者必须在心态和体态都安静时进行检测,否则会使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增高。②电子血压计和压力表式血压计携带方便,但测压者无法直观地去确定其精确度,必须定期用其他仪器确认,水银血压计只要使用前水银在0刻度,使用时升高的汞柱中无气体,就可断定血压计精确,这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血压计。③测压时将袖带松紧适宜、平整地绕在离被测者肘窝1~3cm的右上臂,不能将部分袖带绕在肘窝以下,否则将减少袖带内的气压对肱动脉的作用面积,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将增高。④右上臂绑袖带动脉段的高度尽量与右房高度水平,血压计高度不限(因血压计与袖带的连通管中是空气,连通管两端高低的差别不会影响到其管内两端的气压差别)。⑤用手将听诊器头轻压在肱二头肌健内侧,这是肱动脉必经之处(没必要在放置听诊器头前习惯地用手到处触摸肱动脉搏动处)。⑥听诊器头不要习惯性地塞在袖带内,否则既会减少袖带内的气压对被测动脉段的受力面积,又会在心脏的收缩期血流只进入了部分被测动脉段时,通过袖带的传导作用,提前听到搏动声,而误认为是收缩压。这时血液根本没有流过全部被测动脉段,使测得的收缩压升高。⑦用水银血压计测压时,血压计放置中要保持其汞柱与水平面垂直。否则测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增高。⑧用水银血压计(包括压力表式血压计)测压时,袖带内的气压下降的速度最好保持在每心动周期下降1~2mmHg(为节约测压时间,也可采取未获得收缩压前和接近舒张压前每心动周期下降1~2mmHg的慢速,其他时间可快的办法),袖带内气压下降的速度越快,误差的机会越多,测出的误差值易越大,误差多为使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差缩小,易将以收缩压高的高血压者测为正常血压,将正常血压者测为舒张压高的高血压患者。

a.气压下降的速度与出现误差机会大小的关系:增高误差机会的倍数等于:每心动周期气压下降的mmHg值减去1mmHg之差再乘以2之积。如果气压下降的速度为每心动周期20mmHg,出现误差的机会将增高38倍。[(20-1)×2],只有下降的速度为1mmHg,时无误差。b.气压下降过快时发生误差中的最高值或可以出现的最大误差值:最大误差值等于每心动周期袖带内气压下降的mmHg值减去1的差值(发生最大误差的机会只有无任何误差机会的2倍。最大误差可发生在舒张压或收缩压)。假若给一个血压为140/86mmHg,每心动周期为0.8秒的人测血压,先将袖带内的气压升到170mmHg,然后袖带内气压以每0.8秒20mmHg速度下降,当气压分别下降到165mmHg、145mmHg、125mmHg、105mmHg、85mmHg、65mmHg时,心脏都先后搏动了1次,由于此人的血压为140/86mmHg,虽然袖带内气压分别在165、145、85和65mmHg时心脏都分别收缩一次,但我们听不到搏动声,只有在气压下降到125mmHg、105mmHg时,才分别听到了搏动声(气压下降到140mmHg和86mmHg时心脏没有收缩而听不到搏动声),就把140/86mmHg的血压测为125/105 mmHg 的舒张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了105-86=19(mmHg)即最大误差为每心动周期(0.8秒)气压下降速度20-1mmHg,等于19mmHg,脉压差也由54mmHg变为20mmHg.若气压以20mmHg下降,同理也可以使收缩压出现19mmHg的最大误差,将收缩压高的高血压者测为血压正常。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4篇

血压测量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就是把针头插入动脉内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准确性很高,但是属于损伤性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不采用,只用于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另一种是间接测量法。如现在常用的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血压。它是非损伤性的,所以可以重复多次测量。它的准确性也比较好,但是要求测量按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时病人至少要安静休息5分钟。取坐位,伸出右臂,手掌向上。肘部应和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不能着很多衣服,最好(如在夏天)或只留一层内衣。这就要求房间温度适宜,否则病人感觉寒冷,就会使血压升高。我曾遇到一位病人,在寒冷的冬天来门诊。他穿了一件厚棉衣,里面只穿一件棉毛衫和一件马甲。我给他测量血压时,他把右上臂厚棉衣衣袖的拉链拉开,让我测量血压。我觉得这办法很好。在冬天一般医院的诊室,保温条件不太好。脱衣服吧,感觉冷,不脱吧,衣服穿得很多,都会使血压测量不准确。这位病人的办法很好,值得推广。

医生测量血压时必须思想集中,听觉正常。把血压计的袖带气囊紧缚在病人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为2厘米,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弯部位的肱动脉搏动处。测量时快速充气,待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充气30毫米汞柱。平时一般人不再触桡动脉搏动,那就必须充气至200毫米汞柱以上,以后慢慢放气,速率为2~4毫米汞柱/秒。在首次听到搏动音时(即柯氏第一相)的血压水平为收缩压,待最后搏动音突然消失时(即柯氏第5相)为舒张压。最好相隔2分钟再重复测量一次,取2次的平均值。

血压测量常见不规范的情况

上述血压的测量方法已应用很久。凡是医务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或其他初级医务工作者,在学校学习时都学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做,影响了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正像交通规则规定,红灯不能行,绿灯才能通行,我想人人都知道,可是实际上怎样呢?不少行人和车辆都没有遵守。

常见不规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① 冬天衣服穿得太多而诊室房间取暖效果不理想,无法让病人脱去衣袖。就把血压计的袖带缚在衣袖外面或把衣袖强行捋起,把听诊器从袖带下塞进去。

② 放气太快,甚至达到8~10毫米汞柱/秒。

③ 放气至中途没有听清时,不是放气至0点,过2分钟再测,而是再充气,再放气,继续测量。

④ 测量血压人员在测量时,思想不集中,一边测压,一边跟别人讲话。

⑤ 测量血压人员听觉减退。

⑥ 病人在测量血压前没有很好休息,或在测压时精神紧张,或与其他人讲话。

血压计的种类及评价

水银柱血压计 这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一种血压计。用听诊器听诊进行测量,准确性好,已应用约100年。但是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测量。不会的人必须进行培训。由于水银对环境有污染,所以今后可能会被淘汰。

气压表式血压计 比较轻便,易带。但是准确性较水银柱血压计差一些。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机械部件老化等因素可影响准确性。要定期与标准血压计进行校对。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5篇

1 快速起床:正常人由平躺突然转为直立时,约有300-800毫升的血液郁积在下身静脉内,从而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射出血量不足和脑血流量减少,加上脑血管反射性扩张和血压下降,容易导致晕厥。由于不少老年人有脑动脉硬化,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变硬、变细、管径减小等改变,故上述情况更容易发生。防范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放慢起床的节奏,遵循“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清醒后睁眼平卧半分钟,起身坐在床上半分钟,然后放下两只脚在床沿上坐半分钟,最后下床活动,给神经系统以充足的调节时间,悲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2 猛然扭头:当遇到熟人在背后呼叫或听到后方有异常声响时,不要猛然回头。人到老年,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血管壁脆弱,弹性下降,内膜粗糙,管腔变细,若突然将头扭向一侧,颈部的转折会压迫颈动脉,使本来已经变细的动脉血管更细,加上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促使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流速变慢,大脑暂时缺血缺氧,容易出现头晕等现象。

3 站立穿裤:50多岁的张大妈,冬天早晨起床站着穿裤,由于单脚未站稳,一下子跌坐在地,竟起不来了,原来这一跌竟“跌”出了股骨骨折。事实上,像这样由于站着穿裤而不慎跌倒骨折的病人并非个别,因站立穿裤而跌断腿骨的老人更非鲜见。老人易发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女性更为严重,轻微跌伤就可以造成骨折。因此,老年人日常行动要小心防摔,运动不要过度,过马路不要抢行,下雪天不要出门,至于穿裤,最好坐着穿,不可大意。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6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0月68例老年病人1860例次血液透析中的72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血液透析1.860例次出现心律失常72例次,发生率3.9%,发生在上机后2h-4h 35例次(48.6%)。72例次心律失常中43例次超滤脱水量大于2kg(59.7%)。以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多见,其他有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伴随症-1e2胸闷、心悸、大汗多见。血压明显下降者45倒班(62.5%);血钾偏低11例次,血钾偏高9例次;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41例次。结论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血钾异常、过敏或致热原反应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发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增多,老年人数的增加和透析的成功使世界范围的老年透析病人日益增多。199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部分地区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地区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中,60岁-69岁的占36%,>70岁的占11%。广州市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中,≥65岁的老年病人占35%。老年病人身体耐受力差,常可诱发产生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对延长病人生存期、保障透析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现就2003年1月-2006年10月68例老年病人1.86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72例次心律失常作一分析,以探讨其原因及防治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0岁~94岁(大于70岁32例),平均69.3岁;透析时间5个月~36个月。原发病:慢性肾炎15例,肾小动脉硬化17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14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多囊肾3例,痛风肾2例,其他5例。透析前血尿素氮(28 32_+8 96)retool/L,血肌酐(930.60+245.03)mmol钾(3.0~7.9)mmol/L,血红蛋白(35-105)g/L。

1.2 治疗方法应用德国贝朗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透析用水为反渗水,血流量(180-230)mL/ra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频率为每周(1.5-3.0)次,每次3h-4h,用中空纤维聚膜砜透析器(透析膜面积1.2m2-1.3m2),蛋白质摄入量1g/(k·d)以上;均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4000 u,每周(1.5~3.O)次皮下注射;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情况1860例次血透出现心律失常72例次,发生率3.9%,发生于上机后O.5h以内17例次(23.6%),O.5 h-1.0h8例次(11.1%),1.1h-2.0h12例次(16.7%),2.1 h-4.0h35例次(48.6%)。72例次中43例次(59.7%)超滤脱水量>2kg,20例次(27.8%)1kg-2kg,9例次(12.5%)

发生心律失常时的伴随症状有胸闷、心悸、大汗者55例次,心前区疼痛者16例次,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者13例次,下肢抽搐者7例次,喘憋、不能平卧者9例次,畏寒、寒战者3例次,意识丧失者3例次。透析前血钾较高9例次(≥6.5 mmol/L),其中7例次心律失常均发生于上机后0.5h内。发生心律失常时血压明显下降者[(收缩压下降≥30mmHg)(1mmHg=0.133kPa)]4s例次(62.5%),其中38例次血压低于90/60mmHg;血压明显升高者(收缩压升高≥30mmHg)12例次;血钾偏低11例次(≤3.2mmol/L)。与原心电图比较,41例次同时合并ST段压低(>0.05 mV或压低较前加深)和(或)T波改变(T波平坦、双相、倒置或倒置加深)。

2.2 治疗方法与转归有低血压或失衡症状者,减慢血流速度,停止超滤,给予高糖(5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加参麦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mL-250mL,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有明显心力衰竭者先采用单纯超滤后透析的方式,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心绞痛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及吸氧。有畏寒、寒战等致热原或过敏反应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同时更换透析器和管路。严重心律失常时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严重经上述处理仍不能缓解者下机继续对症治疗。经以上处理,心律失常大多能在1h-2h内缓解,少数持续1d-2d后逐渐消失。其中1例出现停搏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由于其自身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变化,引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较常见而且危害病人生命安全。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护理干预

一、前言

研究证明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专科的护理干预,可以使得患者对于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急症有个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干预展开一番探讨。

二、临床护理干预

1.抢救护理

高血压急症极可能导致患者猝死 ,应引起充分重视。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急骤升高的血压容易导致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而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血压骤升将加重心脏后负荷,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这些情况都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致残、致死。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并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抢救器械如呼吸器、心脏除颤器、气管切开包等的使用方法及各种抢救药物,如冬眠灵、10%~25%硫酸镁、20%甘露醇、洛贝林、尼可刹米等的用法用量。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抢救,应严格执行医嘱,配合医师操作,尽量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

2.降压治疗及护理过程

迅速 、平稳 、安全的降压是高血压急症治疗的基本要求,降压治疗以静脉给药方法最为适宜,所给的药物应具有起效快、疗效好、降压平稳及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中常用的主要有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能灵活调节药物剂量,在给药初期,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调节静脉输液速度,直到血压降至满意为止,在血压下降后,逐渐减量直至最后停药,治疗最初几小时内平均动脉压下降至25%即可。用药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及患者表现,注意观察及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做好记录并报告医师。给药降压过程中应避免以下2种情况:(1)过快过急的降压会使脏器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灌注压而导致意外。(2)给药过程中应避免骤然停药引起血压反弹。在给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药性,如硝普钠,使用时应严格避光防止其见光分解,并不可长期使用,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氰化物中毒,如效果不佳,则换用其他药物;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心衰的患者,则选择硝酸甘油更为合适。

3.控制血压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地按医嘱给予快速、有效的降压药,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在滴注降压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剂量调节滴速,避免血压出现波动对靶器官造成损害。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防血压骤降引起意外,而且硝普钠、硝酸甘油均应避光,以防药物见光失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尤其控制收缩压是减少脑卒中的关键。同时备好其它急救药品如洛贝林、尼可刹米、呋塞米、冬眠合剂等药物。

三、其他护理干预

1.药物治疗的干预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尽早给予药物治疗。一般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效果差者应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静脉滴注,首先硝普钠,它能迅速松弛小静脉和小动脉的平滑肌,降低心肌前后负荷,是最有效的药物,开始使用时应为25μg/min,此后可根据血压加大剂量,直至达到满意水平。硝普钠水溶液放置勿超过4 h,并应避光。

2.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干预

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特点,制订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和传授方法。以集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口头传授和发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卡片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危害性及治疗的重要性等相关疾病知识。

3.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需长期服药,常常会失去信心,护士应安慰鼓励患者,告知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心理上得到平衡。家属应理解、宽容患者,为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4.饮食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和富含维生素饮食为主,每日食盐不超过6 g。戒烟限酒,肥胖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经常询问干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干预的因素,鼓励患者坚持实施干预计划。

5.运动行为干预

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爱好制订合适的个体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时间则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分别制订。运动要持之以恒,如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四、讨论

影响高血压急症血压下降的因素如下:

1.病理生理因素

其中包含很多方面, 如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电解质水平、神经调节作用、激素等; 治疗方案不正确;个体对药物反应敏感度等对血压的下降均有影响。本文中不作重点探讨。

2. 心理精神因素

恐惧、焦虑、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担心病情及预后, 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负性心理因素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对疾病认识不够引起的恐惧、精神紧张, 加之许多患者为初次患病或经历此种感受, 对疾病不了解, 且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 造成恐惧、精神紧张使血压难以下降。

3. 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生理反应

由于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 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甚至呕吐。如果伴有心功能不全, 则会出现心悸、气促、不能仰卧、烦躁不安。身体的极度不适, 使血压难以下降。本组病例显示: 伴有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梗塞史或心律失常史高血压急症患者在短时间内需加大处理力度, 才能尽快缓解症状, 阻止重要脏器功能进一步损坏。

4. 发病、就医、入院、住院、体检、治疗、护理过程使患者难以安静,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压的下降。陪同家属多, 护理人员多, 治疗操作多, 环境不安静,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压下降。通过观察, 此种因素对高血压急症的血压下降的影响相对较大, 所以, 应加强对此类因素的护理干预力度。

五、结束语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用药、饮食、运动干预,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促使患者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血压逐渐趋于正常。因此,笔者建议,对高血压急症患者最好均能做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治疗,这是患者尽早康复的有效办法之一。

参考文献: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8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59.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077-0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以低血压为特点,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伴出汗,头晕眼花,哈欠,腹痛,乏力及四肢某部位肌肉抽筋,便意或便失禁等。2006年1月至6月我院血液透析室共进行了2 000次血液透析,曾出现100次低血压,全部及时得以纠正。本文针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低血压现象分析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并初步提出防治的原则。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76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1.2透析方法

德国产Fresenius4008S及4008B型透析机,进口血仿膜及铜膜器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及颈内静脉,股静脉临时插管,全身肝素化抗凝,每周透析1~3次,每次4 h,每次脱水量0~6 kg,血流量150~260 ml/min。

1.3低血压情况

100次低血压现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肌肉痉挛,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其中一部分为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1 h,多发生于老年人。一部分发生于透析中后期,与超滤量有关,当体重的增加超过未透析前体重的3%时,低血压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占发生低血压总数的60%以上。

1.4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抢救

①减慢血流;②减少或停止超滤;③吸氧;④快速给予50%葡萄糖40 ml或生理盐水100~150 ml回输,降低透析液温度,提高透析液中的钠浓度;⑤上述处理无效后,可使用抗休克活性药物,加用多巴胺,间羟胺静脉滴注,低血压均可纠正[1]。

2 结果

100次低血压,其中习惯性透析早期低血压者,上机时给生理盐水100~150 ml补充体外循环所致的血容量不足,防止低血压的发生。习惯性中后期低血压者,采用可调钠透析,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乏力、抽筋、心动过速等血容量不足症状的发生。

3 讨论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1 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1 h。多见于老年体外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的透析诱导期患者,其原因为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低下,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所致,此种情况可在上机时给生理盐水100~150 ml补充体外循环所致的血容量不足,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3.2 透析速度与体液变化

透析中后期低血压常见,透析中需清除透析间期体内潴留的水分,这些液体首先来自血浆,然后液体从组织间隙进入血管系统(此过程称为血浆再充盈)来补充血浆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大于血浆再充盈时间,使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低血压。此种情况可采用可调钠透析。根据溶质扩散原理,透析开始时透析液钠浓度高于血钠浓度,钠由透析液侧进入血液,血钠浓度逐渐上升,弥补因透析过程中尿素及肌酐的清除而导致的血浆渗透压的下降,甚至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缩短血浆的再充盈时间。但如果全程高钠透析可导致透析间期口渴,多饮和体重增长过多,另外长期高钠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发生或加重,并对心功能造成影响。所以要采用透析液钠由高到低变化。当透析液钠逐渐下降,低于血钠浓度时,血钠进入透析液,血钠浓度逐渐恢复。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起始148 mmol/L,终点138 mmol/L,呈指数下降,线性下降或脉冲型下降,与同等数量的普通透析(钠=138 mmol/L)病例比较,低血压,乏力,抽筋的发生率均较普通透析患者要少[2]。

3.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弧存在缺陷。病人典型临床表现是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血液滤过治疗能使压力感受器反射弧能力改善,可使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减少[3]。

3.4 其他因素

透析过程中采取低温35.5~36.0℃,可使外周血管收缩,提高外周阻力,避免低血压;应在透析后期避免进食;透析当日暂停抗高血压药物以及使用血管加压素等。

综上所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可有效防止低血压发生,保证患者平稳顺利地进行透析。

[参考文献]

[1]古平.尿毒症患者血透后长期低血压3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6,13(3):48.

[2]左力.可调钠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8(5):28-30.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5.

高血压速降办法第9篇

而对于老年人,虽然上述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变,但在具体实施降压办法和降压目标方面,两大标准均认为有必要相对宽松策略,只是具体的目标数字略有不同。

欧洲指南:80岁为界

欧洲指南认为,年龄不低于80岁的高龄老人,若收缩压不低于160mmHg,建议将血压降到150~140mmHg,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改善远期疗效。但身体虚弱的高龄老人是否降压和怎样降压,则应由主诊医师决定。除非高血压急性发作,老年人降压要坚持平稳、缓慢、个体化原则。对于收缩压高于160mmHg的老年人,主张将血压降至150~140mmHg为好。若老人耐受性很好,可适当降至低于140mmHg。

美国指南:60岁划分

2014年美国指南则根据年龄明确划分降压指标:年龄低于60岁者,降压目标仍然是低于140/90mmHg;年龄不低于60岁,收缩压不低于150mmHg和/或舒张压不低于90mmHg,非药物治疗不能达标,可启动药物治疗。目标值是收缩压低于15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以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目标,放宽至150mmHg,不一定执行中青年的降压标准。

美国标准更适合我国

个人认为,无论欧洲指南还是美国指南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应采取洋为中用原则,为修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指南提供极其重要参考资料。相对于只针对高龄高血压人群(不低于80岁)的欧洲指南,个人更倾向于适应面更广的美国指南。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确有不少老年人因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事例。

必须指出,我们平时测量的血压,主要是上肢血压,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压。临床发现,不少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和/或脑动脉硬化及狭窄,若颈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脑动脉血压和血流必定明显降低,脑组织处于相对供血不足状态,此时若仍以上肢血压值代表脑动脉血压,以上肢血压值作为降压标准,显然是不妥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有时患者上肢收缩压是160mmHg,而由于颈动脉和/或脑动脉严重狭窄,其血压可能只有110~120mmHg,此时若仍以上肢血压值作为降压目标,当上肢血压降至低于140mmHg时,脑动脉血压必然更低,完全有可能因脑动脉血压过低和血流减少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机体处于逐渐衰老状态,常伴有多个脏器疾病和/或功能不全,机体调节和代偿机能减退,加上不少老人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而未作治疗,对此反而“有所适应”。因此,对于这些高血压老人,降压速度过快,降压幅度过大,有时候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帮了倒忙”。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