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血压优化治疗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44

高血压优化治疗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1篇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优化治疗;临床效果

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的高血压,另一类是继发性的高血压。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高血压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而在发病中大多为继发性高血压[1],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导致。患者的血压一旦偏高就会出现肾动脉痉挛,事实上高血压的发作会直接加速肾病的恶化[2],严重的会引发死亡。在此次研究中我院选取了45例 肾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3例给予优化治疗,22例作为对照组,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以来收治的45例肾性高血压患者, 对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优化治疗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的为对照组。以上患者中合并肺心病患者4例、合并蛋白尿患者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血尿患者1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15±4.54)岁;观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6.55±2.36)岁。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法,采取口服,服用方法:服用量为80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2个月,服用时间为早饭以前。观察组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为2个月,替米沙坦的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依那普利采用口服的方法,具体为1次/d,10mg/次,服用时间为饭后1h[3]。对两者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每日早中晚及夜间各监测1次血压)疗效记录,时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1.3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患者的血压在治疗后达到基本正常(130/80mmHg)或者是收缩压在130~150mmHg;②有效:患者的血压明显有好转并且保持收缩压在130~160mmHg;③无效:治疗前后没有好转或者出现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表示,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加以处理,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91.30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3 %),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肾性高血压主要是指由于肾动脉病变以及肾脏功能引起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肾小球出现一定病变间质组织、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各种肾小管萎缩 等,共同造成了肾脏功能问题导致肾脏供血不足[4];非特异性大动脉炎,主要会引起肾脏血流的灌注明显不足。临床医学表明肾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是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接近60%~8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其中慢性肾小球炎患者高达90%以上。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同时还伴有慢性的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肺心病等这些病情相互交叉导致病情恶化[5]。可见肾性高血压的病情是非常复杂的。目前还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同时发病率较高。在本次试验中我院采取了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起到了很好地效果,两种药物中替米沙坦可以起到对患者肾脏血液循环改善,达到降血压、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依那普利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抑制激肽酶对激肽的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可以促进人体的双通道排泄,减小患者的肾脏负担,改善肾小球的循环,减小肾脏血管的阻力。

在此次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出采取优化治疗的治疗效果,我院根据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两组对照的方法来观察其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对以上收治的45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 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2例),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优化治疗的为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法,采取口服,服用方法:服用量为80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2个月,服用时间为早饭以前。观察组采取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为2个月,替米沙坦的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依那普利采用口服的方法,具体为1次/d,10mg/次,服用时间为饭后1h。实时上以上两组患者采取的治疗办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符合治疗的标准。对两者患者进行疗效记录,时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临床评价方法上也是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治疗效果三级别的方法,对患者血压范围做好严格的划分,然后对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严格的相关指标检查最终确定出患者的所处于的划分等级,最终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治疗效果评价机制和结果。经过科学的临床效果评价之后,得出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3%,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仅仅采取简单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会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共同作用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当然效果更好,可见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优化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振显.用厄贝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6.

[2]谢文虎.高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3]郭浪.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2,11.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2篇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近年来陆续的几项长效CCB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长效CC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石地位。从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降压药物的选择的推荐中,都可以看出CCB在基层和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基层指南指明了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对于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标血压为

基于“血压达标,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这一治疗目标,降压治疗应选择有明确的可有效降压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证据的药物。在常用的降压药物类别中,CCB的降压能力较强。2009年最新荟萃分析显示,与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相比,CCB减少脑卒中发生是最优的。

国际高血压降压治疗试验(INSIGHT)的结果发现:高危高血压患者采用长效CCB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60 mg/日治疗4年,血压从治疗前的177/99 mm Hg降至138/82 mm Hg,且单药治疗达标率达73%。该试验的结果还证实,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效的降压治疗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50%。

降压药物选择――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基层版指南指出:“医生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首先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药物。”从常用降压药的禁忌证可以看到,ACEI和ARB均禁用于妊娠、高血钾和双侧肾动脉狭窄,利尿剂禁用于痛风、高血钾和肾衰,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和COPD,α受体阻滞剂禁用于性低血压,只有二氢吡啶类CCB无绝对禁忌证,可放心应用于大多数类型高血压患者。

因此,指南对钙拮抗剂做了如下的明确推荐:“二氢吡啶类CCB无绝对禁忌证,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证据较多,均证实其可显著减少脑卒中事件,因此推荐基层使用二氢吡啶类CCB,适用于大多数类型高血压,尤其对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适用。可单药或与其他4类药物联用。”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选择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平稳降压

基层版指南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中明确指出,“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积极推荐1天给药1次而药效能持续24小时的长效药物。”

研究发现,血压的波动可以显著损伤血管功能,血压波动大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展更快,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也更高。因此,为有效减少靶器官损害,应选择平稳降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谷-峰比(T/P)是衡量药物作用平稳、持久性的一项金标准,长效降压药物的T/P应当>50%,T/P越接近100%,则降压作用越平稳。平滑指数SI)是评价降压平稳性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降压药物的SI应当>1.0。SI越高,则降压越平稳。与临床常用的其他降压药物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的T/P和SI都更具优势(如图1)。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以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最合理

联合用药是现代抗高血压的趋势,是为了更加优化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更多获益。 国内外权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都将联合用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基层版指南对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做了如下推荐:“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2级以上高血压或高危患者要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降压药联合治疗。”降压药物联用的组合方案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有临床试验证据,推荐使用,包括CCB与ACEI或ARB、CCB与小剂量利尿剂、CCB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以及ACEI或ARB与小剂量利尿剂;虚线表示临床试验证据不足或必要时慎用的组合。CCB是能够最广泛地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组合药物,表明其在降压药物联用中的重要地位。

循证研究证实,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优化

现代大型的循证研究证实,CCB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中更具有优势。

在常用的二氢吡啶类CCB中,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为优化。

ADVANCE-Combi研究对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分别与ARB联用的降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总达标率分别为69.8%和75.1% ;与氨氯地平联合组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提高收缩压达标率43.9%,舒张压达标率50.2%,整体血压达标率提高76.8%。

可见,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在降压达标率和降压幅度方面均优于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图3)。

CCB在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特殊人群高血压包括:老年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等。高血压特殊人群大多为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各自特点,积极稳妥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3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灸疗法;综述;指导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82-01

1990年严季澜对建国4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佘延芬等对1991~2000年10年间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刘锦等报道了2001~2007年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但以上文献均未归纳国内外应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方面的研究成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着重总结国内外针刺对该病的降压疗效的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和远期

降压疗效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针刺降压疗效评价目前仍存在分歧。自1975年Tam K C等发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的小型临床报道以来,大量文献报道支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或相当于药物疗法),但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不确切(其疗效低于药物疗法)。

(一)针刺近期降压疗效优于药物疗法Tam KC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0 d,疗程之间间隔3~5 d。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疗程之间以及治疗后1个星期的血压。结果显示,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高血压相关症状消失,平均收缩压降低30 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10 mmHg。

陈邦国等取双侧风池穴,用指切法进针,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约0.8~1寸,进针得气后捻转法行针1~3 min,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与口服西药倍他乐克相比较,结果针刺和口服倍他乐克均可降低患者的血压,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67%)。卫彦等报道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取人迎穴(在平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动脉搏动处),并与口服卡托普利组比较,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86.84%,优于西药组的64.10%。万文俊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西药尼卡地平组。电针组取双侧曲池,针尖与局部皮肤呈90°角直刺入25~30 mm,得气后连接在治疗仪上,刺激强度12 mA,频率20 Hz,留针1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5 d。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降低舒张压方面,电针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二)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相当于药物疗法亦有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降压疗效相当于药物疗法。吴远华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太冲组、曲池组与口服卡托普利组,太冲组和曲池组分别针刺曲池(右侧)、太冲(右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5 d为1个疗程。结果后曲池组和口服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太冲组,但曲池组和口服卡托普利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针刺曲池降压疗效与口服卡托普利组相当。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4篇

1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老年高血压特指年龄在65岁以上,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者。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ISH)。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超过80%是ISH,而在80岁以上的老老年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5%[3]。老年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收缩压增高为主,通常表现为ISH;脉压明显增大;血压波动性增大且常伴昼夜节律异常。多项研究表明这种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明显增大的老年患者往往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其血压升高和主要维持机制的特殊性有关。

1.1大动脉弹性减退,动脉硬化,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进入老年期后,外周动脉由于长期反复受到机械性牵张作用,加之潜在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和修复作用、氧化应激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修饰,导致动脉壁弹性纤维断裂、溶解、减少,大动脉弹性网络老化;加之胶原纤维合成增多、聚集,伴随进行性的钙盐沉积,最终导致血管结构重塑和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减退和外周阻力增高。血管内皮受损和功能紊乱降低其舒张性能。由于外周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加快,脉搏波反射点前移,在外周动脉壁形成收缩期压力增强[4],使收缩压增高;动脉顺应性减退增大收缩期血管壁压力,又可使血管内有效容积减少,舒张期压力反而下降,从而导致脉压增大。

1.2全身性及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激活,尤其是心肾血管局部RAAS激活,对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介导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如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壁纤维增生,促进血管弹减退。AngⅡ也可介导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5]。RAAS激活增加醛固酮合成和活性,

1.3肾血管阻力增大、肾脏滤过功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血管阻力(renalvascularresistance,RVR)增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未治疗的ISH患者中,脉压越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越低,提示脉压升高可能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肾脏功能存在影响[6]。肾脏容量调节异常对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GFR降低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ffectiverenalplasmaflow,ERPF)减少可能促使局部RAAS激活,使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导致容量负荷增高和盐敏感性高血压;肾脏滤过功能减退、利钠物质生成减少以及肾内Na+/K+-ATP酶活性降低可减少钠排出,加重全身性钠负荷;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负荷增高,通过钠-钙交换机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钙负荷,促进总外周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大[7-8]。

1.4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是维持短时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机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衰退对血压调节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将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显示老年ISH患者较血压正常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9],从而增加血压变异性,易致血压波动,并在部分患者中诱发或加重性低血压。总之,老年人血压升高和维持机制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是大动脉弹性减退和全身性动脉硬化导致的总外周阻力上升、全身和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及肾脏水盐平衡调节障碍引起的容量负荷增高,并促使外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而后者可以使总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大。

2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特殊性现代降压治疗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控制血压达到有效降低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目的。获益的主要来源是有效降低增高的血压。从目前众多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来看,不同降压药物或联合方案在特定人群中表现出的降压效应和对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除了药物或治疗方案本身对血压的控制能力可能存在差异之外,更主要的是与患者自身血压升高和维持机制的特点、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或合并症情况以及药物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有关。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升压和血压维持机制的特殊性,适宜的降压治疗方案应立足于改善老年患者心脏和外周血管顺应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靶器官,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同时应着眼于改善全身及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尤其是抑制心肾血管局部RAAS激活,改善肾脏对水盐平衡和容量调节的作用,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发生机制中具有特征性的钠负荷增高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钙负荷,降低外周阻力。老年患者血压自身调节能力减退,血压波动性增大,降压方案尤其应关注血压的稳定性。平稳、和缓、持久控制血压,降低短时和长时血压变异性,避免不适当的治疗增大血压波动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策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大差异,从而对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老年患者而言,优化治疗方案是实现降压达标和改善心血管预后的基本途径。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势近年来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所采用的降压药物大多是钙拮抗剂、RA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或以上述药物组成的联合方案[2]。ARB和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符合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和升压机制特点,在老年患者中,其降压作用明显,保护靶器官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证据明确[10-11],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亦成为多项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化联合方案之一。

3.1ARB和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及临床作用特点AngⅡ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介导而发挥血管收缩及钠重吸收增加和水钠潴留等促高血压形成机制;而ARB可抑制AngⅡ的上述作用[5],同时亦可加强AngⅡ通过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12]。研究表明,ARB可减低动脉血管平滑肌张力、减少动脉壁胶原纤维生成和沉积从而改善动脉弹性结构特性,抑制血管重构,改善动脉弹[13]。研究显示,ARB治疗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14];对高血压患者阻力小动脉壁结构产生影响,有利于降低血管壁腔比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排除血压差异的影响,ARB治疗明显降低臂踝PWV[15]。上述研究显示,ARB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对外周血管结构与功能 可产生有利作用,其降压作用机制契合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近年的临床研究显示,ARB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对利尿剂的降压反应良好[16]。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的近期作用可促进水钠排出、减轻循环容量,带来降压效应;长期作用则主要与持续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钠排出从而降低全身性钠负荷有关[17]。因此,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主要是外周血管平滑肌钠负荷降低,并通过钠-钙交换机制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负荷,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收缩反应性,从而改善动脉顺应性和降低外周阻力。这一作用机制亦契合老年高血压动脉顺应性减退和总外周血管阻力升高的特点。研究显示,老年患者通过减轻全身性钠负荷可明显降低外周动脉PWV[18],改善血管功能;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利尿剂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证据明确[10,19-20]。

3.2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的优势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方案的降压效应明显。二者联合可干预RA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产生协同降压效应;两类药物联用亦可协同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在老年患者中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能明显提高ARB的降压疗效[21];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起始治疗重度高血压患者研究显示,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两药单用[22]。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LIFE)显示,氢氯噻嗪可增强氯沙坦治疗的心血管获益[23]。有证据表明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有利于减轻甚至抵消相关不良反应。利尿剂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与其应用剂量直接相关,低剂量氢氯噻嗪(如12.5mg/d)导致低血钾(<3.5mmol/L)的发生率<5%[24]。目前研究认为噻嗪类利尿剂相关的糖脂代谢紊乱与用药后导致的低血钾相关[25],而ARB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尿钾排出,从而部分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血钾下降。在一项比较不同联合方案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研究中,RAAS阻断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在临床常见联合降压方案中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最小[26]。因此,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起到良好降压和减少低血钾和糖脂代谢不良反应的双重功效[27]。

3.3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方案在现行高血压指南中的地位2011年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foundation/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CCF/AHA)老年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建议[2],对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初始即应联合治疗。无强制适应证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联合RAAS阻断剂是可选方案;合并各类强制适应证的老年患者,根据各类药物的优先适应证选择联合方案,在包括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心血管高危者、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瘤、糖尿病和脑卒中再发预防等强制性适应证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是联合方案的重要组成药物[2]。近年来,国际多项高血压指南及新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对各类降压药物之间不同组合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从临床研究中获得的降压效果、靶器官保护、临床终点和耐受性方面的研究结果将各种联合方案归纳为优先推荐、次要推荐和不常规推荐方案。以ARB或ACEI联合噻嗪类利尿剂、ARB或ACEI联合钙拮抗剂为代表的联合方案可以明显增强降压效应,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其相对于其他联合方案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中的优势已被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27-29]。ARB联合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是指南推荐的优化联合方案之一,在老年高血压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多证据,且其降压机制契合老年高血压主要病理生理和升压机制特点,降压效应良好。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5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a)-029-02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100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HEN Yuguang, HAN Deqing, LUO Wei, SHENG Yingwu

(Zhuzhou No.1 Hospital, Hu'nan Provinc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each had 50 cases. Group A was given simple completely clearance hematoma. Group B was given simple completely clearance hematoma and bone flap pressure reducing operation.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ultra-early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nonultra-early (P<0.05).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group A during ultra-early (P<0.05). Conclusion: Clearance hematoma and bone flap pressure reducing opera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to ultra-early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acy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出血后的病理变化[1]。本研究观察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科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根据外科治疗的时机,分为超早期、非超早期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6~70岁,平均(48.0±5.3)岁。A、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显微镜下根据CT结果用脑针穿刺,以确定血肿部位;找到出血动脉,用双极电凝彻底止血,避免伤及侧裂血管。B组:在A组基础上,对于血肿压迫时间超过6 h,术后脑搏动不良的患者,行骨瓣减压术,术后使血压控制在(120~140)/(85~95) mm Hg(1 mm Hg=0.133 kPa)内,以保证脑组织的灌注压。超早期外科治疗在6 h内,非超早期外科治疗时机均在发病6 h后[2]。

1.3 疗效判断标准[1]

术后3~8个月进行疗效评定。优: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良:生活自理,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中: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走动;差:植物生存状态;死亡。总有效=优+良+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外科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超早期总有效率均高于非超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超早期的疗效优于A组超早期(P<0.05)。

表1 两组外科疗效比较(例)

Tab.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acy in two groups (case)

与A组比较,*P<0.05;与超早期比较,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A, *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随着神经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指征也逐渐放宽,手术方法多样,疗效远优于内科治疗[3-5]。手术目的是清除占位效应,尽早保护脑功能,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外科疗效。结果表明,两组超早期的疗效均明显优于非超早期,证实在发病后6 h以内的超早期手术能提高手术效果,提示脑出血超早期是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脑出血患者治疗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显示,B组超早期手术疗效优于A组超早期,提示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压减术对超早期脑出血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清除血肿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能在直视下完全或次全清除血肿,有效止血,而且去骨瓣减压对缓解高颅内压有利,有利于患者恢复[6]。总之,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功能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国慧,焦卫东,张习涛,等.26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94-95.

[2]姬西团,章翔,费舟,等.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6):545-548.

[3]蔺俭,杨晓黎,苗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129-130.

[4]陈小来.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0,49(12):99-100.

[5]雷启坤,董玉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化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31):18-20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6篇

【关键词】氨氯地平;卡托普利;联合;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和压力不断增加,与之而来的是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长期高质量的血压控制和靶器官损害预防或逆转为目标的优化治疗策略,比单纯强化血压水平控制,可能更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并获得更大程度的益处[ 1 ]。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以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治疗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总结和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全部病例均经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8.5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为8.5年。在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为53.6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为8.9年。排除严重并发症、用药禁忌及药物过敏的患者,同时全部病例治疗前2周均未服用降压药物。此外,两组病例的其他一般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晨起口服5mg的氨氯地平片,每天1次;(2)治疗组患者除口服氨氯地平片外,再给予12.5 mg的卡托普利片,每天3次;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合理使用药物。(3)治疗1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每天记录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20mmHg以上,且均恢复至正常;(2)有效: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小于10mmHg,但在正常范围内;(3)无效:患者血压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且未达上述水平。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使用软件SPSS 13.0处理样本资料,并选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 两组的差异明显(P

2.2 副作用情况 对照组共发生6件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者4 例,面色潮红者1例,踝部轻度水肿者1例,未经处理患者的症状自行缓解;治疗组共发生5件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者2例,咳嗽者2例,面色潮红者1 例,心悸者1 例。两组病例副作用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3]。目前,临床的降压治疗大多选用小剂量的联合用药,以发挥药物协同降压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研究显示:血压晨峰常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靶器官损害更严重[4]。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h血压, 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5]。新版高血压指南则明确指出,以CC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是我国高血压患者优先推荐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之一,CCB作为基础降压治疗药物应长期坚持使用[6]。联合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众多,但随着VALUE、ASCOT和ACCOMPLISH等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比较理想的降压联合治疗方案浮出水面:以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联合使用ACEI或ARB的降压治疗方案,降压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心血管保护效益更好[7]。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4.0%。说明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可以发挥协同降压的效果。而治疗组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较少,提示这两种药物合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患者的依从性好。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突出、副作用少等优点,而且价格便宜,患者依从性好,有较多的临床研究结论支持,故值得基层医院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维忠.高血压治疗目标和优化治疗动向[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7): 545-54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3]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0.

[4]冯品,王瑞英,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0):935-939.

[5]孙中泽,等.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J].安徽医药[J],2010,14(3):337-338.

[6]李茹萍.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 212-213页.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7篇

【关键词】中西医;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50-1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呈低龄化发展趋势[1]。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点[2]。本文分析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180例患者资料,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27例,女53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3年。

1.2诊断及分级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根据余振球等有关高血压诊断及分期的标准[4]。据此标准,高血压Ⅰ期83例,Ⅱ期59例,Ⅲ期38例。所有患者均属肝肾虚型。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及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治疗12.5mg,3次/日,4周为1疗程。此后调整为12.5mg,2次/日,8周为1疗程。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自拟药方治疗,珍珠母30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丹参15g,茯苓10g,车前子10g,生山楂10g。眩晕头痛加天麻l0g,夏枯草10g;失眠加枣仁10g,交藤10g;头痛加川芎10g;心急气短加党参15g,黄芪15g;阴虚明显加龟板15g。煎熬2次,早晚各1次,3周为1疗程,治疗4疗程。

1.4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达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

1.5实验室检查方法

患者于清晨起床前空腹抽血6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普利生LBY-N6B)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改善标准:正常为TC下降>10%,TG下降>20%,HDL上升>0.1mmol/L或LDL下降>10%;达不到以上标准为异常。

1.6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异常率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改善情况

180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显效者141例,有效者32例,无效者7例,有效率为96.1%(173/180)。

2.2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正常者62例(34.4%),异常者118例(65.6%);治疗后正常者157例(87.2%),异常者23例(12.8%)。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22,P=0.00),治疗后异常者减少。

表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血液流变学情况 正常 异常 合计

治疗前 62 118 180

治疗后 157 23 180

2.3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心肝肾功能明显异常。3例患者有头晕症状,1例患者有咳嗽症状,均完成治疗。

3讨论

高血压病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可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主要脏器功能衰竭[6]。西医治疗有降压速度快的优点,但患者多有咳嗽、心悸、高血钾等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7]。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饮食、肝肾阴虚、气血有关[8]。因此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将高血压分为肝肾虚夹瘀与阴虚及阳夹痰两类证型。《医宗金鉴》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虞抟则认为:“血瘀致眩”,均将血瘀视作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成为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平肝潜阳,凉血活血为主,具有降压缓和、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少的优点。本主方中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镇定熄风的作用。熟地黄、枸杞子益肾养肝,茯苓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和明显的保肝作用,车前子有泽泻健脾、利尿降压之功效。丹参、生山楂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循环的作用。较多学者认为,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显著的改善,异常例数大大减少,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作用,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治疗,疗效显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血压得到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董燕,蒋琰,刘永红.抗高血压病药物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09-110.

[2] 徐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6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66-6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

[4] 余振球,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12.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169-172.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为探求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治疗策略,本院对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为30~60 ml,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史?剔除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开颅组及微创组,每组6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2.3±6.5)岁?22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8例在丘脑,20例在脑叶?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6.2)岁?21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7例在丘脑,22例在脑叶?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4±6.2)岁?20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9例在丘脑,21例在脑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开颅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等措施?微创组患者采用CT对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进行定位,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规范化治疗,用电钻将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钻进颅骨,拔掉钻头后将圆钝头针芯推进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后,出流出暗红色血液则将帽盖拧上,连接侧管,用注射器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净;然后拧紧帽盖,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引流管关闭,4 h后再开放引流;手术完成后每天进行液化冲洗及引流,2~7 d后采用CT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复查,确认血肿清除干净后可拔掉穿刺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中的规定,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基本痊愈,1~3级为显著改善,4级为改善,5级为没有改善,6级为恶化,7及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死亡?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1级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级为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量脑出血患者,该治疗方式无法提高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开颅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颅内高压,骨瓣和骨窗开颅可在极大程度上清除血肿,但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患者耐受度较低[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清除血肿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不开颅,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②注射器用于抽吸手感较强,有利于抽吸负压强度及素质的控制,术中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③微创清除血肿的首次清除量可达一半以上,之后采用尿激酶对血凝块进行快速溶解,促进脑内血液引流,治疗优良率较高,且无副作用发生;④粉碎针将血肿液化剂扩散至血肿各部位,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及安全粉碎血肿;⑤在脑血肿发生高峰之前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颅内压的降低,从而减轻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阻断脑组织进一步损害,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中,微创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及开颅组(P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耐受度较高,老年体弱患者的耐受度较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传江,张义,崔佳嵩,等.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 124-125.

[2] 王金刚,王连仲,闻华,等. 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66-67.

高血压优化治疗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常规的护理方法之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 h血糖(10.36±1.62)m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护理满意度95.35%,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护理满意度78.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49-02

随着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近些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持续高血压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如心脑血管、眼、足等部位[1]。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机体病情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属于同源性疾病,其生理基础均为胰岛素抵抗,并与高血脂具有一定的关联。为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该研究选取来该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心律失常、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男2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5±2.8)岁;病程4~18年,平均病程(10.6±2.7)年。其中15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26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9例患者为Ⅰ级高血压,25患者为Ⅱ级高血压,7例患者为Ⅲ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8±2.6)岁;病程3~19 年,平均病程(11.2±1.7)年,其中13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28例患者为Ⅱ型糖尿病;7例患者为高血压Ⅰ级,23患者为高血压Ⅱ级,11例患者为高血压Ⅲ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类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降压和降血糖治疗等。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准确建档: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为患者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其他病史、饮食习惯、锻炼情况、血压、血糖监测情况等信息,询问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护理方式。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图册、宣讲、视频播放等方式,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讲座,使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疾病有清晰的认识,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手段,以消除患者的忧虑,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③血糖和血压监测:患者对于用药知识了解较少,护理人员要将降压药的具体服用方式教给患者,将正常的血压值告知患者,使其可以依据血压计的结果分析自身的血压情况,并适当调整每日的用药量。指导患者血糖测量的方法,随时关注血糖的变化,通过血糖值调整用药量。④心理护理:患者往往由于疾病而情绪消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沟通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倾听患者的述说,引导患者远离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若有特殊的要求,护理人员要争取满足,以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绪。采用平和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开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对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营养搭配要均衡,尽量少吃盐和油脂高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戒烟戒酒。⑥运动指导: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积极进行锻炼,锻炼量要适中,切不可让患者过于劳累。每日用餐1 h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慢跑、散步等运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⑦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和血糖仪,告知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一旦出现血压或血糖异常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压状况、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显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有所下降,接近于正常范围;无效: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无明显的改善。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呈现,计量资料采用(x±s)显示,组间差距采取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 h血糖(10.36±1.62)mmol/L,治疗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非常满意29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9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0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其以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极易引发身体的其他并发症,只有尽早进行血压和血糖控制,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更是令患者苦不堪言。糖尿病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其由机体胰岛素代谢异常所引起[3]。持续的高血糖将导致动脉硬化的速度加快,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降血压控制的正常范围,患者卒中、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4]。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和血糖,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优质的护理干预也是提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的关键,优质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目前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的心理,积极疏导不良情绪,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同时,饮食控制也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关键,鼓励患者在能力范围内积极锻炼,提升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切不可自行更换药物或改变服药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疾病的康复。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降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和预后[5]。该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112.93±6.82)mmHg,舒张压(83.72±4.58)mmHg,空腹血糖(6.45±0.61)mmol/L,餐后2 h血糖(8.21±1.4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4.65±8.93)mmHg,舒张压(98.62±6.37)mmHg,空腹血糖(7.43±0.79)mmol/L,餐后2h血糖(10.36±1.62)mmmol/L。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24%,护理满意度95.35%,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17%,护理满意度78.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提升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相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霞红.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总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26-127.

[2] 李素芬,左柳,蔡健爱.针对性护理在门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50-151.

[3] 王丽香.2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56-258.

[4] 岳荔屹,王淑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