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4 07:44:16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相继出现,这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机构,契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革新会计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职业中专院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在教材体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较少,不少院校直接使用会计本科专业的著名教材来进行教学。可是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宗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第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常常出现出版时间长、修订不及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旧知识又不给予及时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

(二)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如今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现今的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凸显出了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强大需求。中职教育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在会计教学中过于偏重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只会使学生与市场脱轨。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课程,但实践课程却很少,因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此外,职业中专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章节的课程讲授。会计本就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完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的使用,应打破现有的模式,让专业的中职会计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特色来引入优秀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该从多方面去衡量教材,如:是否内容规范新颖、是否与市场需求契合;各章节模块是否明晰、要求是否明确;交叉内容的处理上是否衔接合理、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综上所述,我认为学院可参考部分会计资格考试的指定辅导用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考试指定书都是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财税制度来制定的大纲,内容修订及时,知识构架也比较符合市场需要;二,教材难度适宜,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考试指定用书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另一个重点。此处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教会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理论课程的学习,校方还要与各行业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联系,以参观、见习、访问、调查研究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运用;或建立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基地,引进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事业账务供学生学习与体会。在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务必要聘请专职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每一名学生能明确了解及熟悉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深刻领会到单、证、账、表之间的数据联系与业务逻辑,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教材与实践外,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账簿的种类、设置原则时,可以利用图片呈现出企业的部分表格,并用音频对企业的常设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的设置原则和用途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强化了学生记忆。另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让学生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共享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会计活动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要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几方面大力革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永柏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3篇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就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应具备基本质量要求和职业能力。一是基本质量要求所应具有的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

①基本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收集整理财会资料)、书写能力(数字和文字书写规范)、倾听能力(能正确理解客户和同行的口语信息与暗示)、数学运算能力(会基本的数学运算,以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口头表达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思维能力。包括能认识到会计问题的存在,能根据资料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解决问题等。

③个人品质。包括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有敬业精神;有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自制力;正直、诚实、知足、不做假账,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等。二是职业能力:

①会计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珠算技能、点钞和验钞能力、数字书写能力等。

②会计核算能力。包括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具有对企业会计事务确认、记账、编制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成本费用核算能力。

③财务管理能力。包括具备一定的财产物资管理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④人际关系能力。包括能参与工作、诚心为顾客服务并使之满意、坚持以理服人并提出积极建议;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2会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实践表明,提出科学的评价原则,对明确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手段乃至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和效度,发挥评价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1科学与导向评价相结合原则

科学评价是指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总体教学要求的同时,极力使评价项目少而精,并用等级表示评价项目的结果,使评价便于检测、易于操作。导向性是指必须体现职业院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使教学质量与学校的整体发展一致,从而使考评结果对师生产生重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只有注重评价的科学性,突出评价的导向性,强化评价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2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在期末,周期较徐媛:中职学校会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营销教学长,实效性差;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结果性评价。过程评价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学习过程全程化的开放式评价考核方式,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而视实际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导向是明确的,不仅考查其对职业能力发展的渐进性,而且考查其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和性质所进行的判断,侧重于质的方面。定量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的数量分析和比较,侧重于量的方面。一般来说,定量评价便于数据处理,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定性评价便于评价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注重无法精确量化的内容,但难以精确把握其客观公正。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评价的效度,对提高职业院校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帮助更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2.4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

规范评价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要完善规范,评价过程要周密部署,统一组织;对评价结果要科学统计,及时反馈,增强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因此,规范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职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也都应不断创新。采用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鼓励学校发挥创造性,加强质量建设,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等方面努力创新,达到可持续发展。

2.5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全面评价是指对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指标和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全面充分地评价,具有充分体现多角度评价内容的整体性特点。重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部分因素,如特色项目个性优势进行评价,具有重点体现评价内容的突出特点。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既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2.6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同的评价主体,质量评价的内涵也有所不同,评价侧重点也不同。学校评价是指学校内部评价体系,如学校组织的专家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而建立企业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寻求企业支持的有效途径,企业评价的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是职业院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准则。企业参与评价可使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指导,并能得到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较合理评价。社会评价是指学校用人单位之外的外部评价体系,指政府、社会、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及认可度。其侧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采用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使企业、社会的评价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价教学质量与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能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得到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与社会的认可。

3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是否符合标准的鉴定过程。张焱等人在大量的问卷调查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了一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采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等级,该评价等级共分A、B、C、D四个等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A、B、C、D的分值分别为85~100、75~84、60~74、0~59。具体分值乘以权重,为该项分数,各项分数相加为总分。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80%以上的指标为A,且无D者为优秀,60%以上的指标为A,且指标D少于或等于1项者为良好,指标D多于4项者为不合格。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34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

4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4.1设置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协调评价主体评价活动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面广量大,需要设置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协调组织评价工作。首先评价组要研究社会需求,积极吸收企业等多方参与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弹性,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在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时,我们可采用不同评价主体单独评价,也可组织几类不同主体合作评价;评价组织还须收集处理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4.2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矛盾,简化评价工作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校,涉及学校全方位的质量问题很多,多元化主体评价实行较困难,我们只有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情况动态的需要增减评价内容,删繁就简,如对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我们只调查他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即可,这样才能既减少评价工作量度和难度,又提高评价结果的效益。

4.3利用网络手段强化日常评价工作

网络在评价工作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巨大,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实现适时化、客观化、科学化,同时把质量监测意识融入学校各个主体、教学全过程、教学评价及其他各要素中,更加适应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化治理。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依据校园网广泛获取和收集有关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量化、加工和处理,对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评价结果,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5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教师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发现自己教学不足,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科学合理地应用评价结果。

5.1对评价结果要进行纵向比较、综合分析

评价者和教师要充分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总结优点,查找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以关心的态度,指出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避免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简单结论。

5.2及时合理反馈评价结果

及时反馈监控与评价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功能,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增加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选择周通报、月通报、教学例会或个别交流的形式反馈。

5.3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4篇

1.1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关注招聘者的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经验、职业资格证书、学历、口才、分数、外表;但是经验排第一位,职业资格证书排第二位,其次是学历、口才、分数、外表等。经验代表了能力,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人才,这表明单纯注重文凭的时代已过去了。

1.2会计专业型

企业对会计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专业型的会计师。尤其是优先录取具有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技术职称考试、会计执业资格考试(CPA)等。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会计理论知识贫乏,在学习中,知识接收的浅表的知识,潜在的知识未能接收;然而业务素质也不高,非常不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

1.3综合能力人才

现代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会计人才,只会记账、算账、报账而已等。还要他们懂得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3.1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因为会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劵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企业外部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2]。在企业内部,财务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

1.3.2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是一个整体,自然会计师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会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加工系统,而是一个组织、监督、协调、控制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3];会计工作不再是以核算为主体的工作,而是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网络经济时代,使得管理在空间、时间、效率上都发生改变,形成具有网络程序化、实时动态化的管理。因此,现代的会计人员应当是既懂核算,又懂财务管理,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1.3.3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职业道德也直接左右着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经济管理规则和会计法的健全,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求实讲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第一要求。以诚信为本做好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准则,是会计人员特殊职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4]。

1.3.4知法守法

企业在法律上是一个法人,所以在法律上不仅要承担义务,还要履行职责。对会计师的要求就会从法律方面严格。作为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律知识和充实完善的之手结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作为经济主体中的会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必须加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经济主体的权益,以免受到侵害。

总之,以上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面对这样的要求,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就业压力上面,就更加的困难了。因为知识不够深,学历不够高,经验不够多,实践不够全面等等,造成了学生们在面对就业方面,显得尤为困难。

2 创新教学,提高实践

高职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但就目前的就业形式来看,并没有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前景也并不乐观,这就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摆脱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要改变这个就业现状,就应根据市场需要,以中小企业为就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大学三年等于三年从业经验”,让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育体制,调整课程与教材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5],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调整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层会计人员。在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方面,应让更多的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以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侧重点,真正做到企业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我们就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同时,应注意打破学科界限,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材不需要严格的学科划分,可将多门学科中与基本会计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综合为两至三本综合教材。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更好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综合性经济业务,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定位是面向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而这些中小企业又多为零售业和小型加工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适当加入有关零售业和小型加工业的行业基础知识,为将来尽快适应本企业的会计工作起到辅助用。要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衔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就业率使学生毕业后即能就业的有力保障[6]。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还应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定。同时为接下来的助理会计师考试提供课程衔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受益的教育。

2.2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都是“两年在校学理论,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年的顶岗实习也都是流于形式,缺少教师的必要指导与监督。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在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搭建起财会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教育平台,真正实现“工学结合”;而另一方面可延长在校模拟实习的时间,同时采用长时间综合模拟实习与短时间、多次分模块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即在前两年的理论学习中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穿行模块实习。所谓模块实习是指,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具体会计岗位,将实训课细分为“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工资核算”、“库存管理”、“成本计算”等多个模块进行有针对性地模拟实习[7]。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反复思考揣摩,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正确引导。具体操作上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定期轮岗,改变传统的一揽子到底的实习方法,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一具体岗位职责的熟悉和掌握。教学方法上,由于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作为教学的主体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分组讨论、实习报告、案例教学都是应该积极尝试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此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动手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支既善于讲解理论知识,又能用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来支持教学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一是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职业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熟悉实际经济业务和会计工作流程及账目核算方法,同时能对会计基本工作岗位的性质和企业需求有更直接的认识,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授课水平。二是改善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为社会上的会计人员提供短期教师培训,将那些既有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会计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当中。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师资队伍。

2.4、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专门的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素质教育课程,而这些又是一个财会专业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除了要开设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要增加一些素质教育课程。如《会计法》、《经济法》、《税法》、《会计职业道德》等。也可以通过各种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2.4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拓就业渠

在借助政府和舆论界大力宣传和引导、树立就业典型的同时,更应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配合,拓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业率和工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生源质量必然得到保障,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够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5篇

不少中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跟风现象,缺乏对院校、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的考虑。有些学校片面地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的辅助手段,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只是将传统会计专业改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名字。因此,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上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为要求,并要具有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应根据以上思想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从而强化实训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各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大纲和考试内容同学校的专业岗位课程进行结合,采取知识整合的方式进行内容教学。

二、中职会电专业建设教学的创新研究

1.优化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需具备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实际需要,建设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以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提升与优化。我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下:①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中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与会计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等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我校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素质知识和技能,开设了职业道德素质课程(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经济法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和各种技能课程)和学习能力素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语文、数学)。②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将企业的工作业务过程提升为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逐级递进的目的(即从会计基本技能“岗位核算能力”综合核算能力),我校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基本(收银实务、手工会计技能和电算会计技能)、专业(理财基础知识、会计查账实务、成本岗位实务、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和岗位(企业会计岗位核算、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技能课程,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③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在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中,中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1∶1以上,突出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尤其是技能结构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培养方案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构建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十分强调实际操作的会计电算化学科,为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左右。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两大类,分别为分阶段实训和综合实训。①分阶段实训包括认知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中涉及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所谓认知实训就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场景和理论知识场景,通过该实习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产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感性认识,且了解该专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在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基本流程,并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应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并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操作,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电算会计核算整个流程和核算方法。②综合实训包括校内综合模拟实训、社会见习和顶岗实习。校内综合模拟以一个模拟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为范围,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在企业会计环境中,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从审核原始凭证和填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一个过程完整的、综合性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在进行综合实训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岗位的分工,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从而系统掌握会计业务核算的全部流程,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实现学生业务整体核算能力的提高。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技能实训,而社会见习实践形式是学校根据专业知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进行见习和调研,并写出专业性的调查报告。其目标是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和接触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其充分认识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接洽能力,其实现形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寻求机会为主,学校定点安排为辅。其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职业的基本技能并能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

①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模拟实训室是将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浓缩于一个实训室内,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学习和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及技能创造了基本条件。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立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鉴于财会工作极强的操作性,我校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模拟了企业内部的办公环境,设置了分岗,使学生了解了工作流与工作规范,从基础会计、会计分岗、税务、银行等了解和执行财会相关业务;而在实训室,模拟了银行、税务局,仿真财务会计会接触到的外部环境,训练学生各种对外业务的操作。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中职院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从而不断完善会计教学的方法及更新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所学更贴近实务,在就业过程中真正体现专业价值。建议学校可以与多家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工作机会,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采用最直接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充分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7篇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不可少,并且优势明显。不过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原则。

1.知能并重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操作方法,然后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以及运用会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

2.联系实际原则。

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中职教育也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炼为典型案例,从而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会计知识,进而为其综合运用打下基础。

3.启发诱导原则。

案例教学也是教学方式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质量更高的学生,缺不了教师的启发与指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同时运用会计知识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灵活掌握。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1.明确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通过案例教学来达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目的,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选择和讲解。首先,教师应对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明确每一个案例适合用来讲解哪一方面的会计问题。其次,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应分析并明确讨论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来确定课堂实现方式,是采用个人思考和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还是进行分组讨论或集中讨论。最后,教师应加以点评,同时进行系统总结。点评的过程能够发挥出教师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联系之后形成系统,便于以后在工作中灵活处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测评,以判断案例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实现的程度,据此对教学方式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2.精心设计会计案例。

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础,案例的合适与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设计或筛选案例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教学活动有一系列的教学目标,教学案例应根据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筛选,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拟定分析要点和需要探讨的问题。(2)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设计和筛选案例时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对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如可把手工会计模拟资料整理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操作案例。(3)综合性。部分会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学生对课程体系整体把控起来难度较大。此时,对反映企业全貌的综合性案例的解剖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4)难易度。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做到难易适度,如果内容太简单,也就无需讨论;如果内容太复杂,超越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分析能力,也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5)保持更新。内容陈旧的案例缺乏时代特色,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只能学到过时的会计事项处理方法,因此,案例库也应随着现实经济环境和有关规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做好课堂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课堂实现方式灵活多变,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通常有以下实现方式:首先,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个人思考。如果案例内容不多或是生活中的常见案例,那么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开展小组讨论。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会计案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财务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的规律。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训练他们在研讨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采用分组辩论方式,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再次,组织集中讨论。小组讨论是把案例根据所涉及的会计知识进行分解,将任务分派到不同小组。

4.案例教学实施举例

。在《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中,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及职责教学内容多而繁杂,传统教学的方式会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惫,因此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一套案例账,然后进行案例模拟演示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电算主管、业务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让他们共同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演示中注意让学生角色互换进行多轮模拟,从而熟悉不同操作员的操作权限,全面掌握电算化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在《会计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如何把这些晦涩的知识讲解透彻,就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设计的案例要有趣、通俗易懂,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如在讲述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初学者来讲是一个难点,可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案例教学:第一步,设计案例。假设让你开一个小卖部,首先会遇到什么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首先要有钱,钱可以是自己的存款,也可以是合伙投入的,还可以是银行贷款。通过引导分析,总结出知识点:资金的来源一是投入的钱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钱形成了债务。第三步,启发思考。钱凑够了,下一步干什么呢?第四步,学生集中讨论。用钱去租门面、装修、批发货物等。第五步,教师概括总结。把钱用在了租门面、装修、购买货物上面,所有的这些就形成了小店的资产,从而推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进而掌握会计恒等式这一知识点。

三、中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是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两者缺一不可,同时案例教学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避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忽略对课程中重难点的讲授,尤其是在会计教学中,适当地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础知识,为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2.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会计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劣,案例教学也是如此。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不能否定或是取代其他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中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主体关系。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8篇

评价实践表明,提出科学的评价原则,对明确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手段乃至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和效度,发挥评价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1科学与导向评价相结合原则

科学评价是指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总体教学要求的同时,极力使评价项目少而精,并用等级表示评价项目的结果,使评价便于检测、易于操作。导向性是指必须体现职业院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使教学质量与学校的整体发展一致,从而使考评结果对师生产生重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只有注重评价的科学性,突出评价的导向性,强化评价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2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在期末,周期较徐媛:中职学校会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营销教学长,实效性差;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结果性评价。过程评价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学习过程全程化的开放式评价考核方式,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而视实际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过程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导向是明确的,不仅考查其对职业能力发展的渐进性,而且考查其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和性质所进行的判断,侧重于质的方面。定量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的数量分析和比较,侧重于量的方面。一般来说,定量评价便于数据处理,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定性评价便于评价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注重无法精确量化的内容,但难以精确把握其客观公正。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评价的效度,对提高职业院校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帮助更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1.4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

规范评价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要完善规范,评价过程要周密部署,统一组织;对评价结果要科学统计,及时反馈,增强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因此,规范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职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也都应不断创新。采用规范与创新评价相结合原则,可以鼓励学校发挥创造性,加强质量建设,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等方面努力创新,达到可持续发展。

1.5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全面评价是指对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指标和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全面充分地评价,具有充分体现多角度评价内容的整体性特点。重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部分因素,如特色项目个性优势进行评价,具有重点体现评价内容的突出特点。全面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既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1.6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同的评价主体,质量评价的内涵也有所不同,评价侧重点也不同。学校评价是指学校内部评价体系,如学校组织的专家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而建立企业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寻求企业支持的有效途径,企业评价的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是职业院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准则。企业参与评价可使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指导,并能得到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较合理评价。社会评价是指学校用人单位之外的外部评价体系,指政府、社会、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及认可度。其侧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采用学校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原则,使企业、社会的评价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价教学质量与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能使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得到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与社会的认可。

2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是否符合标准的鉴定过程。张焱等人在大量的问卷调查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了一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采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等级,该评价等级共分A、B、C、D四个等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A、B、C、D的分值分别为85~100、75~84、60~74、0~59。具体分值乘以权重,为该项分数,各项分数相加为总分。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80%以上的指标为A,且无D者为优秀,60%以上的指标为A,且指标D少于或等于1项者为良好,指标D多于4项者为不合格。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34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者为B,低于C者为D。

3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3.1设置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协调评价主体评价活动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面广量大,需要设置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协调组织评价工作。首先评价组要研究社会需求,积极吸收企业等多方参与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弹性,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在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时,我们可采用不同评价主体单独评价,也可组织几类不同主体合作评价;评价组织还须收集处理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3.2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矛盾,简化评价工作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校,涉及学校全方位的质量问题很多,多元化主体评价实行较困难,我们只有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情况动态的需要增减评价内容,删繁就简,如对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我们只调查他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即可,这样才能既减少评价工作量度和难度,又提高评价结果的效益。

3.3利用网络手段强化日常评价工作

网络在评价工作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巨大,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实现适时化、客观化、科学化,同时把质量监测意识融入学校各个主体、教学全过程、教学评价及其他各要素中,更加适应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化治理。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依据校园网广泛获取和收集有关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量化、加工和处理,对照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评价结果,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4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教师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发现自己教学不足,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科学合理地应用评价结果。

4.1对评价结果要进行纵向比较、综合分析

评价者和教师要充分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总结优点,查找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以关心的态度,指出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避免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简单结论。

4.2及时合理反馈评价结果

及时反馈监控与评价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功能,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增加教师的自信和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选择周通报、月通报、教学例会或个别交流的形式反馈。

4.3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中职会计教学论文第9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分析,使他们更加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总之,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引入会计教学课堂,要科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规划他们的未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会计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