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质量科学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1 09:12:03

高质量科学研究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1篇

2、人力资源管理各大学的员工98%左右按合同管理,可以解聘,几乎是定岗定编定员,岗位职责明确。学术人员都要上课,科研课题多、经费多的可以少上,但不能不上。一般要求学术人员40%时间从事教学工作、40%时间从事科研工作、20%时间为学校做事,有新项目、新专业才会招聘人员。“三定”也是院系集体决定,报教务长和校长批准。学术人员薪金分ABCDE五级,相对较高较稳定,每年根据考核的结果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教学评价是学生评价占50%,院系评价占50%,评价的最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本人,对工作不能胜任者,学校会特别告知,美其名曰是“帮助本人提升能力”。实际上,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特别是被“帮助”之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会被淘汰。科研评价按院系特点,按平均水平要求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的职称晋升、科研休假。成果转化或专利转让有1/3归发明家或公司,成果上市有股权等激励手段。

3、教育教学管理各大学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事务都归教务长管理。大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大院系、小机关,岗位职责明确。校级关注战略、规划、计划、预算与决策,院系关注执行。为了更好地营销院系品牌和管理,院系设有经理,协助院长负责非学术性事务,有企业化管理的风格,院长主要负责学术性事务,抓战略措施和规划的执行。大学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都得按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学校设有来自各管理部门和各学院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任何一所大学要开设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新的学位或调整已有的专业学位,必须向该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审核并给出是否同意或否决的意见后,先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最后报校长代表学校理事会审批。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质量标准执行,有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也有8校联盟标准和学校标准。

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其中,阿德莱德大学校长提出了“尽量小班上课,大课尽量用网络教学”的理念,阿德莱德大学校长认为小班上课教授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对学生影响大,大班利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上大课效果好。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很好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一般都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一般课程设两次阶段性作业报告(论文),占50—7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20—40%的分数,到课和课堂表现仅占10%,避免了死记硬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08)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又称澳大利亚名校,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与环太平洋地区始终位居领导地位,其成员皆为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我们此行访问的大学中就有悉尼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是八校联盟的成员。为了保障教育质量,2011年,八校联盟大学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如,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由被评估学校提供一份各校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学生学业成绩报告,由其它八校联盟大学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以保持学生学业评价的一致,沟通八校联盟的教学情况。由此可见,澳大利亚一方面注重高校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注重标准的实现,强调在实践中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同时,正视各类大学的差异,既坚持标准,又实事求是。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其教育质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确保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科学研究特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重视批判性思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社会,大学培养的人才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为经济社会服务,政府希望大学使学生成功获取学位、从事国际认可的原创性研究、创新知识,全方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使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目标定位,澳大利亚的大学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研究国际化据悉尼大学的专家介绍,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有700万科研人员,1万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由于人类共同面临许多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全球的科研重点就是要找到一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必将导致科研工作愈来愈全球化。研发方面的跨国合作研究,15年前只占全球科研的25%,现在已经超过了35%。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近年来,澳大利亚各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调整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全方位支持科研的管理团队;二是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业绩突出的学术人员,增强科研竞争力;三是拓宽科研经费来源,多渠道争取经费。不仅注重从各级政府、各种基金会等渠道申请经费,同时还注重从行业、企业、校友、私人争取科研经费,不仅从国内申请,而且更加注重从国际组织、区域联盟、外国政府、外国企业和组织申请研究经费。在职工业绩评价上政府来源和非政府来源的科研经费都有同样的权重;四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科研管理中成立专门公司帮助学术人员申请基金、申请专利,帮助学术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了解学术人员科研新成果,完善合同协议等,通过与企业、政府不断沟通,促进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甚至申办公司或企业,负责或协助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协调学术人员股权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们此行访问的悉尼大学人力资源部下设有学术人员招聘中心,全球招聘学术人员,服务大学战略和特别项目。悉尼大学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国际科研合作工作的机构———国际机构与政府项目部(IAGP,以下简称项目部)。目前,该项目部有一名项目主管,四名工作人员。项目部专门为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项目部负责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学术人员撰写项目申请书。其合作伙伴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机构。如澳大利亚的外交部外事中心、国际农业科研中心、产业创新部门、林业部门;多国及双边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卫生组织、欧盟、亚洲发展银行,此外,国外的很多一流大学也都是其合作伙伴。其工作程序是:第一,沟通情况。工作团队人员与校内3600多名学术人员分院系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学科发展到的阶段,有何可挖掘的项目。与此同时,与国际出资机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具体途径是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访问团交流。开展内外衔接工作时,充分考虑大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院系的发展定位。分析机会时,还考虑学校的竞争力、全球发展的需要,及风险何在。第二,起草项目申请书。项目团队和院系的科研人员合作起草研究计划书,明确学校院系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并依据专门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并做时间安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研究内容由学术人员负责完成。项目计划书起草完成后,经学校内部审查、审批后提交。第三,规范管理。申报成功后,学校有一整套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学术人员负责研究工作,行政管理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参与,财务管理也有专人负责;项目部负责内外沟通。第四,后续工作。项目完成后,评估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项目建议。经该项目部努力,目前悉尼大学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三项,一是欧盟的有关人权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每三年申请一次,研究经费为250万欧元,依托此项目,悉尼大学设置了一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项目;二是英国的specialfoundation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关于个人的投票行为的一个研究项目;三是澳大利亚政府和私人国际企业出资资助,有关在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如何减少粮食收获之后到进入市场的物流过程中浪费的项目,以帮助这些国家减少粮食浪费。据该项目部的负责人介绍,五年前,这样的研究是不大可能的,但现在这类研究已成为了悉尼大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研究人员申报此类项目。2012年,就有120多份项目申请书提交。

(二)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是目前世界科学研究的普遍趋势,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都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全校各学科的研究资源。如悉尼大学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校内外医学、农学、法学、商科、建筑设计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光子学与光科学研究中心整合了校内物理学、工程学、数学和化学学科的顶尖专家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了纤维光学、激光光谱学、石英光纤及光纤器件、微结构光学纤维等等;显微镜与微量分析研究基金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组织。该研究采用显微镜和微量分析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经济社会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中,几乎都设立有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国内外合作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工作及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把成果实现转化、技术实现转移,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发展等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如悉尼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专门负责悉尼大学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合作与转移工作的部门,也负责悉尼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该中心是悉尼大学和工商界联络的桥梁,负责整合全校的资源,为工商界直接组织研究开发和提供技术转让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专门制定了“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该计划每年为被批准的项目提供5万至30万澳元的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要有合作伙伴,海外研究人员也可以申请该项目,但是,其中的商业研究合作伙伴至少必须有一家是澳大利亚的机构,而且项目一旦立项,商业合作伙伴需配套项目立项经费的25%用于研发工作。显然,该计划有益于促进大学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长期的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悉尼大学有很多“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的成功案例。如SteveSimpson博士和SalahSukkarieh博士与澳大利亚蝗虫委员会在该计划资助下的合作研究。他们使用机器人技术及工程、数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了计算机模型,控制蝗虫的爆发,从而保护了粮食作物。成立于2007年的悉尼大学力拓(RIOTIN-TO)工矿自动化中心,由力拓集团投资建成,建设自动化的采矿中心。中心建设监控室就可在悉尼监控西澳矿井如何作业。目前,力拓集团还将继续投资开展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四)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澳大利亚各类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设立了一系列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如悉尼大学设有学生创业孵化器(INCUBATE),卧龙岗大学、麦觉理大学建有科技园,西悉尼大学设有辅助医疗研究中心等等。

悉尼大学的学生创业孵化器于2012年9月由悉尼大学学生联盟设立,是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孵化器,目的是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力量,支持企业创业。该项目开放给学生、研究人员和悉尼大学2009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成功团队将于每年暑假期间在悉尼大学校园内初创公司,还可以免费请创业顾问指导。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是悉尼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2007年,悉尼大学3名博士生发起成立了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该项目从联邦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获得了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后来,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进一步获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合同为期5年。研发内容是为海军陆战队的智能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2008年,该公司研发的智能目标系统在西澳大利亚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昼夜运行。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经济的全球化决定了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国际化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进一步多措并举,推进我国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适时成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一只专兼职的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质量评估专家队伍。由教育部出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标”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同时,要适时调整对各类学校整体评估的周期,适当延长年限。加强专业评估,可依托各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并将评审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三,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既要坚持标准,又要区别对待。国家在制订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评估指标体系时,要因地制宜地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评估应在坚持“国标”的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第四,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所高校要想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高质量科研的目的是创新知识,有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挑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大学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学生需求的互动链中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才能实现大学的使命,其功能才能发挥,大学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辐射源。大学不仅要关注当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要关注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对的共同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发现新的知识,增加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在应用研究方面,应主动服务大学所在社区、城市、国家及国际相关产业,为企业、行业解决技术难题。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2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革新,当前学校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目前,课堂仍是科学探究学习主要的活动场所,提高科学课探究的质量,才能真正落实“以探究为核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探究质量呢?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其过程与方法可概括为“提高科学问题——做出猜测(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加参与其中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活动,也可以完整地参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要探究的内容灵活掌握,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会降低探究活动的质量,抹杀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纸飞翼》一课包含纸飞翼和降落伞两个活动,二者颇有雷同之处,它们的探究目标都是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的条件,知识目标都是怎样使它们落得慢。学生依照完整的探究模式完成对纸飞翼的探究后,再按照原有模式进行降落伞的探究就会感到机械、重复,失去探究的欲望。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在进行降落伞探究活动时,我跳过探究式学习的前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进行实验”环节:学生分组制作一个降落伞;比赛,看哪个组的降落伞落得最慢。然后进入表达与交流环节,小组间交流制作心得,提出影响降落伞下落的假设,再验证。这样,几个环节不拘一格,灵活地运用探究学习模式,加深了课堂探究活动的层次,形成了有效性探究。

二、设计有难度的探究活动

教师设计有难度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加科学探究活动质量,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果教师探究活动的设计过于简单,就会使科学探究泛化,甚至活动变成游戏。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的科学知识很少。有关这一点,在一次区赛课中,我就听过两节截然不同的课。

一节课是《观察指纹》,活动内容是印指纹、观察和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指纹。老师只是简单地“教教材”,并严格按探究的流程一步步进行着,但由于活动简单,没有探究的需要,学生早早就兴趣全无了。另一节课是《使小电珠亮起来》,探究的内容也很简单:学生通过联接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这一点,学生平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怎样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呢?上课的老师通过改变实验器材来增加了这一探究的难度:增加原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在实验器材中加入不通电的导线、没有电的电池、损坏的电珠、需要较高电压的电珠等。学生在使用这些器材后产生了许多问题与发现:为什么有的电池不能用?为什么有的电珠用几节电池才能发光?为什么联接时有一处器材中断就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可以使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增加的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加大了这一探究的难度,提高了本课科学探究的质量,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能力。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3篇

内容摘要: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教学阵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求探讨。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艺术2006年秋我有幸获得了湖北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我的获奖感言很短: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幸运是得到学生的批评,因为在学生的批评声中我能看清自身的不足,从而努力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幸福是得到学生的赞美,因为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我能读懂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使我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干得更加出色。十几年来,我在学生不断地批评和赞美声中前进着、进步着、幸福着!同时也在不断地探询着最佳的教育方法。一、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热爱的,这是一切教学工作成功的前提。如果自己都不喜欢、不擅长,就很难让学生喜欢,就很难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除了喜欢、擅长之外,还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知识是融会贯通的,除了对自己所教课程内容要熟背于心外,还要给自己留下时间去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拿陈旧的教案上陈旧的课,同样一门课面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案,同时,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讲授历史学类课程要能与现实发生链接,使之具有现实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教师进入课堂之后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提前下课,要情绪饱满、言谈健康、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一定要热爱学生。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一个真正充满爱心的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学生顿时就会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感动的记忆。爱学生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老师,从外在的仪表气质到内在的知识素养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做不仅是对自身职业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走上讲台后,面对的是大学生,所以首先要从仪表上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个大学老师。我们有些老师把不修边幅看作是大学问家的独特气质,认为大学老师只要穿出风格特点怎么穿都行,于是冬天有老师戴着耳套、手套,夏天有老师穿着短裤、拖鞋上课也不足为奇。认真备课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老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准备了内心才会感到塌实,讲起课来才会表现出一种驾轻就熟的大将风范,学生也才能听有所获,学有所得。老师要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有些老师上课时喜欢东扯西拉,很难进入正题,表面上夸夸其谈、声势浩大,实际上是废话连篇、不知所云,其结果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长此以往还使学生沾染上了说空话、大话的恶习。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要言不烦、条理清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表述到位。爱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本科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说话、打瞌睡等不良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大学课堂是一个大课堂,因为学生多,教室大,有少数不认真的同学认为自己开开小差无所谓,老师是不会管他们的。的确有很多老师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一次一次的放纵其结果会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不健康的行为群体中来,直到有一天老师站在课堂上成了一种摆设。我们都有最深切的感受,在我们成长的岁月中对我们约束管制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恰好是最爱我们的父母,大学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多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很多大学生是离开父母在异地求学,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管制因距离的遥远而失去了实际效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主动地肩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在他们的心灵遭遇重创时能及时地带给他们以亲人般的安慰;在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能及时地指出来并帮助他们尽快改正。学生好比老师手中放飞的风筝,我们要允许他们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同时要经常地为他们指引正确的飞翔方向。爱学生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除了让学生尊敬你之外,还要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学生尊敬一位老师往往源于这位老师的学识和人品,而学识丰富、人格高尚的老师并非都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喜爱的是朋友式的老师,大学老师一定要注意转换角色:在课堂上做学生的良师,在课堂外做学生的益友。不仅在课堂上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快乐点、成功点、挫折点、失败点上都要有老师的扶持、老师的祝贺、老师的教诲和老师的安慰。不管老师的年龄与学生相差多远,如果在人格地位上能追求平等,在兴趣爱好上能一拍即合,在人生目标信仰上能志同道合,就一定能成为挚友。其实教师与学生在课下有许多值得沟通的信息,比如学生能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吗?学生能否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学生上课为何要讲话、打瞌睡?学生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学生有哪些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老师和学生在课后交流的话题,通过交流能使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也为以后上课时需改进的方面提供了相关的信息。二、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要愿意“取人之长”,要敢于“现己之短”任何一位能站在大学课堂上给学生上课的教师应该都有他的过人之处,作为大学老师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学会“取人之长”。在自己的课堂上兢兢业业的作好一名教师,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的作好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你更多接受的不是某位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他传授知识的方法,在接受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你还可以发现他教学中的不足。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面对长处,就努力学之,面对短处,就努力避之。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积累经验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只要虚心求教,总有一天你会战胜自己也战胜他人。[1][2][][]我们要学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飞翔。有很多老教授,他们用几十年的心血所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后辈学之不尽的。一个喜欢孤芳自赏,喜欢闭门造车的青年教师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我们青年教师常常感叹:为什么自己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教学态度来面对教学却始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承认?如果你愿意走进有经验的老教授们的课堂,你就会马上找到答案。他们广博的知识、娴熟而幽雅的谈吐、自信沉稳的气质、挥洒自如的板书、亲切和蔼的眼神会令你顿生仰慕之情,你也会顿时感觉到自己曾经的肤浅和无知,你也才会彻悟:短暂的勤奋是不能与几十年的付出相提并论的。而这种差距我们是可以人为缩短的。一方面你要多听老教授的课,把他们已有的教学经验在你的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实施。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飞翔,这样在教学中不仅本身可以避免少走弯路,而且可以给学生赢得良好成长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要请教学主管部门派专家或自己请专家来听自己讲课,虚心的要求他们毫不保留的指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希望他们诚恳的给予自己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回忆以前曾给我上过课的所有老师,从他们当中筛选出最受同学欢迎和最有风格的老师,把他们作为典型拿出来分析、比较,归纳众家之长,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他们的讲课风格,集中、吸收他们的所有优点。总之,只要我们敢于“现己之短”,并愿意“取人之长”,就一定能站稳三尺讲台,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三、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要重视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大学课堂绝不仅仅是常识性的灌输知识,因为老师不可能在大学四年里教会学生将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记住老师传授的各种门类的知识,大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的是社会经验、人生态度、思维方法等一些启发性的东西。教师要通过知识和人格的双重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仅是具体知识的表述,更是内在人格魅力的流露。实施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活动的过程,大学老师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在上课时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些探讨的话题,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手把手地教。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从他们的语言、姿态、表情、眼神中及时判断他们对这节课的欢迎程度以及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最佳的课堂应该达到最佳的师生关系,最佳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开放内心,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教师能引导但并非权威,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可以培养聆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一些让他们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是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一个有效途径。善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肢体语言。这里特别强调要善于使用,使用不当,看似先进的教学手段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如就使用多媒体教学来说,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不是一门课的所有章节、知识点都适宜。现在大多数大学老师在上课时还没有携带手提电脑的习惯,在使用多媒体教室时,由于板书太多,就只能坐在讲台旁边的大电脑桌前讲课,学生只能看到老师的头顶和屏幕上的文字,在这种课堂上老师仅仅充当了一个放幕员的角色,自然不会受学生欢迎。多媒体教学的板书内容不宜太多,一般板书出来的都应是些纲要性的东西,这样老师在讲课时才有发挥和引申的余地,如果什么都在屏幕上展现出来了,学生就会失去听讲的兴趣,甚至会丧失听课的能力,上课仅仅为了做笔记。当然这样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不仅要把所要教授的内容熟记于心,还要具备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该站起来讲,应该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反应,而不应该把目光盯在屏幕上或教案上。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要结合板书进行,特别是理科教学,比如图形的制作,多媒体的展示往往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来得直观、具体。在教学中有些需要突出的重、难点,老师讲到这个地方顺手往黑板上一写就比多媒体的展示要印象深刻的多。老师上课时还要善用肢体语言。小动作往往包含着大学问。肢体语言被许多人看作是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师的外在特征对教学信息传达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而老师的衣着、手势、语言和表情等,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可以揭示了许多思想,教师通过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老师在上课时姿态非常重要,站要站直,走要走稳。老师在上课时表情要与授课内容相适宜,一般情况下老师应保持自信微笑的表情。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在讲课时应满怀热情地看着学生的眼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则上是和每个学生都要有目光交流,并且时间在两秒至三秒之间,不宜太长。老师在讲课时在没有情境的需要下手势不能太多更不能夸张表现,因为课堂不是演讲台。老师在讲课时应该适当移动位置。因为这样你可以接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使你在课堂上更具亲和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善于设置悬念,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而设置教学悬念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教学悬念,让悬念使课堂引人入胜,让悬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悬念的设计要力求新颖、巧妙,新奇的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在悬念的设置上是十分出色的,他们能够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的问题来设置悬念,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满以为是“理直气壮的正确答案”中暴露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讲解和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富有成效。这样的教学设置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永生难忘。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也不能随意使用。悬念的设计要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不能让可有可无的悬念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在讲课过程中尽量巧妙的穿插实例。如果一堂课下来教师完全讲书上的理论,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能够联系一些实例,不但能解决课程单调的问题,也能帮助同学们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当同学们听到教师讲的正是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他们一定会立刻兴奋起来,竖起耳朵来听。穿插实例时要有技巧,讲课时要注意把握课堂上的节奏,抓住时机,灵活穿插实例。比如每节课的前20-30分钟学生往往可以集中注意力,再往后,就有同学开小差,干其他事情了,这时候就需要活跃气氛,需要讲实例来“提神”,但不要讲起来漫无边际,要注意与授课内容的衔接性,要注意通过实例传达有价值的现实信息。要抓住“特别时期”来巧妙的穿插实例。比如每天上午第4节课是学生最饿的时候,每天下午第1节课是学生最困的时候,这时候要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最好在开头讲实例振奋一下学生的精神,如果能够让学生拍手欢呼起来效果会更好。让科研带动教学。国家在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高等院校搞科研,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高级专业人才。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具有一致性。唯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新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术水平;才能在教学中避免出现呆板、枯燥和乏味的现象;才能讲得轻车熟路,有声有色;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照本宣科的根本原因恐怕是没有进行科研,对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发展的大趋势,因而讲起课来就缺乏自信,也缺乏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某一观点某一问题总是一知半解,讲不深谈不透,自然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于是就只好死读书、读死书。老师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他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的积累,当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毫不保留的向学生展示时,学生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领域,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兴趣,为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世纪人才,高等院校必须要在科研上下功夫,并用科研来带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4篇

关键词:中心教研组 教学研究 探索

从1995年起到至今,笔者担任无锡市中心教研组的负责人,教研组的工作得到省、市有关各方的好评,在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师资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市级中心教研组的职责,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根据组织市级教研活动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活动的内动力

研究市级教研活动的内动力,就是要求活动的组织者熟悉所开展活动的各方的内在积极因素,认识和调动一切有利于活动的积极因素,应当成为市级教研活动提升活动层次及其质量的重要办法。

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对于普通教师个人而言,其内动力就是教师岗位业务自我发展的需要;对学校领导而言,其内动力就是学校培养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扩大学校声誉的内在需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下属的技工教研室组织市教研活动的内动力,就是要从总体上促进各校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在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的发展步伐。

鉴于上述原因,市学科中心组活动的内动力,必然是要自觉聚合各方固有的内在积极因素及其创造的条件,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大胆构想;必然是自觉地重方案、细心求证,重过程、缜密实践,重实效、虚心总结,归纳经验,稳步推进;必然是自觉地重创新,列出不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进步,坚持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活动内容的确定

在其他各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活动内容如何关系着市级教研活动的成败。要发掘老中青教师的热点、疑点、难点,提供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才能使得活动引起中心组成员、各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

首先,要了解教师教龄、年龄等结构状况。中心教研组和各校是老教师比较多,中年教师比较多,还是新教师比较多,活动内容安排要有所侧重,并注意兼顾。

其次,把握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如在提高中技生基础文化知识方面,语文、数学、外语等是考试科目。学生在一个学年中学完上下两册教材,教师应当在教好和帮学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大课题。将其分解开来说,一是明确教什么,透彻领会大纲精神,依纲执教;二是怎样教,优化传统的教法,创新实践新教法,让学生易学、好学;三是为什么这样教,研究之所以这样教的目的,反思教法,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见下表)。

再次,突出本学科活动的新鲜度和实效性。即使是老活动也要用心注入新内容,使老活动既有活力又有魅力。要努力处理好活动的新鲜度和实效性的关系。

三、活动方案的形成

活动方案的形成,其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要努力实现活动的良性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科学规划市级各学科教研活动的一整套程序,以避免活动出现盲目性、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教研调查应找到市内相关学科的各方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了热点话题,就有了草案源头。通过酝酿,在讨论的基础上拟出草案,可以进入精心策划阶段,对方案进行细化推敲。征询协办单位,请领导签署意见,并对方案做过调整,推出活动方案。协办单位做活动前期准备,其间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正方案。改进后的方案为最终方案,认真实施,并努力达成预定目标(见图1)。

四、活动的三个阶段

要做好市级教研活动,必须明晰人员之间的彼此关系和职责(见图2),注意活动前期、中期和后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1.活动前期

中心学科组负责人组织拟订计划、定方案、发通知等工作,指导有关人员为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中心学科组长学校学科组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

图2

临时负责人,即协办单位中心组成员,负责安排协办单位活动场地等;主持所在协办学校学科组教师协助筹备市级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使得市级活动在协办单位真正起到教研的示范作用、学习作用,各校学科骨干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取经”的目的。

协办单位主要安排如下事项:会议场地、会标等布置;有关文字资料准备;相关活动的摄影、摄像、录音设备及技术人员;话筒、多媒体设备调试等。

2.活动中期

各校学科骨干,即中心学科组成员,如期出席教研活动会,明确活动目标――讲效率,出成果。各成员要将市教研活动精神,包括工作任务及要求带回去,传达到本校学科组。活动中期的注意事项:按方案定的步骤走;控制好活动时间;突出活动主题,防止偏题;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

3.活动后期

听取中心组成员反馈和意见,学校或个人报送相关活动资料;汇总活动的相关材料,整理形成可展示的成果,如文本资料、影声像资料等;确定活动奖评名单;认真做好中心组活动总结。

五、活动的评价

对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如何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呢?有茶水、有果品,是协办单位的礼仪和热情,有领导在座是活动得到重视和支持的体现,所有这些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但对一次市级教研活动要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最终还是要就活动本身进行审视,主要评价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参与的广泛性,统计实际参与活动人数应参与人数的百分比。二是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三是活动的实际情况记载,如录音、录影和录像资料,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书面资料,如活动备忘录、活动总结稿等。四是成果交流及其推广情况。市级学科教研成果作为各校学科教研组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源,应发挥应有的效用,跟踪了解成果是否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在省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对开展市级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就是为了不断地探索满足广大教师需求的途径。组织富有吸引力、借鉴力、锻炼力和影响力的市级学科教研活动,应该成为组织者的一种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冰瑶.改善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培训,2011(8).

[2]李梦卿,罗莉.职教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用其效能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5篇

作者简介:李国超,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广州/510640)

摘 要:研究表明,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前,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再次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为提升本科生满意度,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充分考虑本科生需求,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度和使用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以及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实证研究

教学质量属于有机复合概念,没有单一衡量标准。目前,教学质量有三个较具代表性定义: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系统规定标准的程度;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需要相关的程度;三,教学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1]可见,本科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应最具发言权,这也是本研究理论基础之一。此外,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获取优势,提升教育质量是关键。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本科生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感知者,对所在高校教学质量满意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校教学质量一般水平,同时更能反映出高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满意度研究理论基础源自顾客满意度。近年来,国内学者以对顾客满意度研究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国外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方法,开始关注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但在实际调查研究方面大多都是从心理学或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的定性研究,而定量分析的较少。[2]通过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发现,国内学者以教学质量满意度为题开展研究始于2006年,起步较晚。截至目前,研究成果最多年份为2013年,共7篇学术论文。此外,现有研究涉及领域较广,如按照办学类型,现有研究可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和继续教育院校研究等;按照科类结构,现有研究可分为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等教学质量满意度研究;按照评价主体,现有研究可分为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研究;按照办学层次,现有研究可分为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评价等研究,其中专以普通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的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以H高校为案例高校,以H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以客观和准确揭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H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H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为全面客观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在普通高校本科满意度评价量表编制前先以H高校为案例开展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针对本科生群体的特殊性,参照顾客满意度模型以及经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讨论等,初步确定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量表变量分为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学管理与改革、师资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实践及教学水平等七个维度。为确保答案填写真实性和量表回收率,采用现场发放并回收方式,共发放调查量表50份,收回量表43份,量表回收率为86.0%,其中有效量表40份,量表有效率为93.0%。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获选比例在65%以上的指标为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项目,共计50项。经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内部讨论等,最终确定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量表。量表变量共45项,其中1至5为被试信息,包括专业类型、学习成绩和专业喜爱程度等。其余为观点态度题,共40项,分为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教师与教学资源、教学与实践以及学风与教学效果等四个维度,如表1所示,各维度包含10项题目。采用现场发放并回收方式,共发放量表350份,收回336份,其中有效量表331份,量表有效率为98.5%。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数据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其中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满意度评价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

本研究调查数据处理采用了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其中,观点态度类变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级正向计分法:“非常不满意”计1分,“不太满意”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满意”计4分,“非常满意”计5分,不能确定计0分。

四、研究评价

(一)信度检验

信度主要评价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多以内部一致性表示。一般来说,如果是标准化测定量表,通常分别进行总量表和各个领域的评价,对包含各种条目的一般问卷,很难进行整个调查表的考评,一般就对某些条目或领域进行考评,并以此间接说明整个调查表的好坏。[3]本研究所用量表为李克特五级标准化测定量表,因此采用同质性和分半信度方法分别对总量表和各分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操作步骤略,下同)。

经过检验可知,如表2所示,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信度系数均大于0.85,表明量表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量表信度较高。

(二)效度检验

效度主要评价量表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正确性。其中,内容和结构效度一般被认为是检验效度的最常用和最有效方法,本研究也采用这两种方法。内容效度方面,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刊资料和专著等,经过专家咨询、课题组内部讨论以及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评价两次调查,使指标最大限度反映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问题,因此,量表具有较高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采用了相关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如表3所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量表与各分量表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4,各分量表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0,p

五、结果分析

(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而评价主体具有主观性,人口统计学差异很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差异。此外,为针对各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必要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学生评价结果,以改善和提升各类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

1.专业类型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1分,非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整体还是各维度,案例高校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理工科生满意度平均评分均略高于理工科生。这可能与H高校的学科发展战略有关。为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H校对各个学科和专业发展都较为重视,注重学科间的协调发展,因此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同时,为建设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该校对当前发展较薄弱的非理工科倾注了更多资源和关注,

因此非理工科生满意度并不比理工科生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类型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专业类型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学习成绩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成绩优秀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成绩良好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9分,成绩中等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8分,成绩较差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0分,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不同学习成绩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学习成绩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大学生自身特点有关,相对中小学,大学具有更为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之作为主观能动性特点较强的个体,大学生主要依靠自主性学习,因此学习成绩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学质量,但较好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较高的教学质量,也不能代表较高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因此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正向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学习成绩不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3.专业喜爱程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非常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80分,比较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1分,一般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8分,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14分,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6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要想得知两两间的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案例高校非常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比较、一般、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以及比较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一般、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比较不和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以及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与非常不喜欢本科生之间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专业喜爱程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专业喜爱程度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之一,本科生对所学专业越喜欢,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对教学质量也越发满意,同时教学质量满意程度又强化了专业喜爱程度,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专业喜爱程度是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可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结构中影响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二)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分析

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一般水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同时各维度是总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本科生客观和具体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得到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整体和各指标平均分。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整体满意度为3.41分(保留两位小数,下同)。各结构维度方面,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35分,教师与教学资源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47分,教学与实践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36分,学风与教学效果满意度平均评分为3.48分,如表7所示。各观测点方面,满意度平均评分排前五位的是:教师课余解答学生疑问情况(3.79分),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3.72分),高校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3.69分),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情况(3.66分),专任教师占师资队伍比重情况(3.61分),图书馆藏书量情况(3.61分);平均评分排后五位的是:高校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程度(3.07分),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3.08分),本科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重视情况(3.18分),课程设置契合学生需求情况(3.21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情况(3.25分)。如果将平均分在1-2分之间定义为“非常不满意”,2-3分之间定义为“比较不满意”,3-4分之间定义为“比较满意”,4-5分之间定义为“非常满意”的话,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本校教学质量整体上处于较为满意水平。

由表7可见,各结构维度中,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之后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教学条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较为满意,对教学实践满意度较低,尤其是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情况;在教学条件方面,对非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高,对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在教学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对实践教学满意度较低,尤其是科技创新基地利用情况;对专业设置满意度较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对师资条件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满意度较低;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水平和能力满意度较低;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较低;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程度满意度较高,对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低;对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对学习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

(三)各结构维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分析

1.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平均评分为3.35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师与其他人员(教辅、行政和工勤人员等)比例合理程度、课程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满意度、课程结构合理性、教学管理制度合理性、课程安排合理性、课程设置契合学生需求情况以及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满意度评价图示

由图1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课程和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其契合自身情况满意度较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坚持社会本位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中心,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和专业,高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和专业,出现了急功近利和“赶热门”情况,而这些热门课程和专业多反映了社会需求,而不是学生需求,这就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的缺失,即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缺失,忽视了学生自身成长需求和教育与人才培养基本规律。课程设置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和安排等不合理,我国普通高校课程结构和安排等多由校方规定,学生可选择的只有课目,对课程总体规模、结构体系和开设时间等只能服从校方规定,忽视了学生个人需求。此外,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这与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追求短期效益,更为注重科研和社会服务而相对忽视本科教学密切相关。

2.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平均评分为3.47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专任教师占师资队伍比重、图书馆藏书量、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完备度、生师比合理程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使用情况、实验器材完备度、实验器材使用情况以及高校教材选择情况等,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非实验类教学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满意度均高于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存在注重课

图2 教师与教学资源满意度评价图示

堂教学而相对忽视实验教学等问题。另外,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本科生对设施配备情况满意度均高于使用情况满意度,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一定程度存在使用率较低等问题。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高职称和专任教师占比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生师比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同时,应注重适当扩充教师规模,以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需求。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图书馆藏书量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材多是统一的“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较少配备针对在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质量水平不高、个性发展不足和培养规格类似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学与实践方面

在教学与实践方面,平均评分为3.36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课余解答学生疑问情况、教师对待作业和考试态度、学生课堂讨论情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内容交叉和融合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关心程度、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师生课堂互动情况、本科生操作能力培养重视度以及教师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情况等,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在教学方面,案例高校本科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当前本科生对高校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内容更新和融合情况满意度较低。此外,教师对本科生学习关心程度有待提升,教师

图3 教学与实践满意度评价图示

不仅应关注自身教学,也应关注学生学习,以便更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习得知识。此外,合理运用讲授、问答、谈话、辩论、练习、实验、实习、演示、陶冶和参观等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当前本科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满意度较低,一方面缘于高校教师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忽视,同时缘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能力不足,而这又缘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应用以及日常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和提升等不足。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案例高校本科生对知识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能力培养,表明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等问题,这与另一调查发现即案例高校教师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不足情况相关。科技创新基地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均建有科技创新基地,但将其运用于本科教学过程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功能。

4.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

在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平均评分为3.48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本科生学习能力提升情况、高校学风建设保障制度合理程度、本科生思想品德提升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高校学风营造情况、本科生参与学风建设程度以及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等,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所在高校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低,提

图4 学风与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图示

醒高校应注意处理好学风建设与教学效果间关系。学风建设是高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忽视教学效果,学风建设活动将流于形式。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度以及学风保障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学风营造情况和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活动情况满意度较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较高,注重通过制度建设等促进良好学风形成,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其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高校学风建设活动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效果方面,本科生对知识掌握和品德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其中,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在该分项中平均评分最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即使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和重知识教学而轻科研训练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本科生以及今后研究生科研和探索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研究结论

(一)普通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

课程和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高校教学模式革新主要通过课程和专业变革以实现。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主要从体制、市场和就业考虑,重视按目录设置,专业课程及其体系往往孤立、被动地受制于预置专业方向,不能通过课程组合的变化实现灵活、自主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理性、职业现实和学生自主三方面关系上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有自身独特的兴趣、需求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反对正规教育中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对象,认为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自身决定,实施“个性化教育”。应秉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普通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和实验设施配备与使用情况

普通高校应积极拓展教学经费来源,在吸收上级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学资金。在争取上级专项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社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创收。扩充并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逐渐配备更加先进和精良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同时保障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合理规划图书资料等经费投入,在扩充纸质版图书的同时,加速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以方便学生学习和阅读。充分发挥现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的功能,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的质量和原材料供应,同时提升仪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为开展本科实验教学以及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提供良好环境。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通常包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掌握难度和提升知识理解深度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思想,同时提升教育体制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多数本科生具有自主学习热情,应通过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激发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灵活运用讨论、问答和辩论等方法组织教学,鼓励本科生通过共同探讨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合理运用发现、探究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将本科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以培养本科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以及创新品德等,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设计能力、自学能力、查找信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普通高校应适时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同时设置为限制性选修课。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的作用,尝试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开展科研活动,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积极开展本科生科技竞赛、本科生科研探索训练,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发明创造以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建科研团队等措施以激发本科生创新和实践热情,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4] 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三校学生满意度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71,73-74.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6篇

[关键词]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才能完成好这项任务?从根本上说,只有努力建设一批实力雄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才能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如何创建一流学科,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为了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然而学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不仅要经过长期坚持,看准方向,组织起一个有较高水平的优秀学科团队,而且还要有非常好的设备、环境等基础条件,才能有所建树。

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600多个反映当时我国高校在各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重点学科点中,东南大学信息学科与工程学院的通信与电子学科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紧接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选中,我院毫米波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又有幸入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建立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和两个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在教育部公布的新的一轮全国重点学科名单中,我院又增加了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最近教育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对我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给予较高的评分。全院四个学科均设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2007年两个一级(4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我院发展历程中,历届院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都认识到: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而重点学科则是高等教育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无线电工程系,1952年院系调整,这里汇集了华东地区各高校的精英,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部级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基地、增强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都有所作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发明四等奖1项。1988年起无线电工程系不断扩大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数,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人才,每年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数居全校之首。这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研究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使我

院不仅在全校和全省确立了重中之重的地位,而且在全国同领域中也享有了较高声誉。

二、以教学和科研为两翼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一流人才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水平。我院对长期侧重基础课教学的教师,让其以教学为主;而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的教师,则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较强的科研动手能力,还要有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的能力,使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来教育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又进一步吸引优秀生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院管致中、何振亚、谢嘉奎等知名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著书立说,编写的教材已成为经久不衰的全国统编教材。我院独创的系统实验平台课,多次在全国教改会议上介绍经验并获奖。1989年在全国首届各学科50个教改特等奖评比中,获全国电子学科中唯一的一项教改特等奖,此后又多次获全国教学改革一、二等奖。2001年我院二年级本科生戴戈同学独立研制的便携式“多功能示波器”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005年研究生二年级的戴戈再次以“掌上智能示波器”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比中获奖一次,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7次,获优秀硕士论文奖9次,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施行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方针,2002年招收本科生人数与研究生人数已经持平。当前教学观念更新的重点是要求教授、博导亲自授课,编写新教材,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推广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尽快与国际接轨。

我院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2005年科研经费达7 000多万元。研制出以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的基站系统、高速集成电路、精确制导技术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CDMA与3G基带处理、ASIC与RF芯片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与中试基地将以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应用基础研究支撑,以江苏东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南京东大宽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和现有产品成果为核心,联合省内外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建成移动通信芯片核心技术产业化成果转化与示范工程基地,为提高我国通信领域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防实力做出了贡献。为了瞄准国际通信发展的趋势,我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第四代移动通信取得新进展。并适时启动了面向2010年的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国家863重大项目FuTURE计划,以及相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三、以抓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无论是科技竞争,还是综合实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创建出一流的学科、研究出一流的成果。我院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做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创建人吴伯修教授,热心培养程时昕教授,程时昕教授又主动让年轻的尤肖虎教授脱颖而出,使他36岁就担起全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总体组组长的重任。何振亚教授精心培养的博士生、博士后,留在系里工作的就有20多位。全系已形成了一个青年学者群体,目前三、四十岁的青年教师占全系教师的80%,已完成了新老教师的交替工作。

全院四个学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可谓人才济济,战将如云。目前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工程院、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9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全国各学科专家组成员、15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人选。

院党政领导坚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增进活力和战斗力,努力争取校友和企业来院设立奖教金,连续4年,200多名教师每人均获1 000~5000元不等的奖教金,从而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了使师生热爱我们的集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学科带头人也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王志功教授从德国回来后,使本来发展较弱的电路与系统学科马上兴旺起来。在他的影响下,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出了一批国际高水平的成果。

四、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社会对人才层次要求的重心上移,对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高校通过知识创新和高科技孕育新的经济生长点的期望值增大,经济发展对知识、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呈不断增长之势。

为适应这种趋势,我院发挥教学、科研和实验条件的优势,扩大了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今年招收了270名硕士、70名博士生,考虑到师资等资源有限的情况,适当控制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对他们“精雕细刻”,将其培养成精品,使之成为研究生的后备军。今年招260名本科生,生源质量较好,成绩均在630分以上。目前,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1,较早成为研究型系科。

近两年,我院每年有7 000余万元的科研经费,其中80%是国家纵向项目,课题经费基本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项目等,因此研究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起点高,同时研究生能从中直接了解到国内外高科技的信息和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的动向。我院给研究生确定的指标是,毕业时不仅要有三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还要有具体科研项目实物的验收。在高起点、高要求的培养方式下,研究生还没毕业,就被兄弟院校和高科技公司盯上了。毕业生不是在兄弟院校电子信息学院(系)担任领导,就是在高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有的毕业生一去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因此,只有确立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创新高质量人才,为快速发展的社会服务。

五、 坚持学科交叉与企业联合办学求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科学研究中,单靠个人小作坊式的研究试验是出不了高尖端成果的,因此,国内外出现了跨学科合作、跨高校与研究所、与企业优势互补的联合发展的模式。我们不能满足于每年出点小成果,完成十几万的科研项目,而要真正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系科。这就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着力于学科前沿的纵深开拓,使之成为重点学科领域的核心力量。与企业合作成立研究中心,这不仅能在选题上面向市场,同时也能获得经济的支援。企业优势在于了解市场、有资金投入、有生产和营销手段,而高校则有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优势,因而争取多方的强强联合就可以为高校科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院目前已与研究所、企业、地方政府建立了八个联合研究中心,像东大——台湾华邦电子联合研究中心,五年投资1 500万元,资助王志功等教授开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华为公司也在我院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全院从横向获得科研经费每年1 000多万元。

为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我院于1998年进行了优化重组,将十几个教研组合并成四大学科,构建学科大平台,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组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经过四年的努力,各学科的特色已经形成,三个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这便是得益于学科战略结构的调整。

我院以通信学科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为重点,又与微波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合作,进行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共同开发,促进了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充分利用,提高了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高技术发展的能力。我院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新增了“信息安全”学科,现在5个学科相互渗透、自成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各个科技攻关项目。因此,除了与社会的横向联合外,加强院(系)内的学科横向联合也很重要。

六、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产力,积极架设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的桥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方面能拓展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对大学而言是其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校长在访问我校时,发表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演说,他认为当前大学教育已经全球化、国际化,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走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而研究型大学具备全球影响力就必须培养四个特色,即企业精神、国际伙伴、国际影响和学术竞争力,企业精神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

建设研究型大学,通过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教学、科研、产业的有机结合,教学科研源源不断地为产业提供人才、成果,产业将成果二次开发迅速推向市场,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再提出新的课题。这样不仅教师的收入大大提高,稳定了师资队伍,又可以源源不断地研究出新的成果,形成合乎内在联系的良性循环,从而成为新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我们抓住机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7篇

关键词:自考助学班;高等数学;数学实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创立已有30多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在信息化的今天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助学班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工科高等数学课的现状展开分析,包括学生的基础、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论证引入数学实验的必要性以及给出开展数学实验的例子。

一、自考助学班工科高等数学的现状

1.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因为自考助学班招生形式的多样,所以招进的学生有的来自应届或历届高考落榜生,有的来自中专、职高毕业生,有的来自在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等方面差异很大,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只是为了能通过课程的考试,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信息化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工科高等数学课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课堂上以教师教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非常枯燥乏味,渐渐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依旧是传统的教材内容

工科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工科高等数学引入数学实验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我建构知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促进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三、一个数学实验的例子

工科高等数学带给学生的是抽象、难懂、学之无用等不好的印象,这跟所学内容的抽象、脱离实际应用背景有关,我们要逐步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高等数学的实验课可以提供给学生对数学的全新认识,让他们感受高等数学是有用的。下面我就将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开展数学实验,促进高等数学教学。

在学生学习了微分方程知识及Matlab软件知识之后,我们开展实验课。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宜兴的山区有以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茶园中欣赏美景,还可以亲手采摘鲜茶,在传统作坊手工炒茶,品尝亲手制作的茶叶,充分感受茶道思想。带领学生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又使学生有了认识茶的机会,通过亲身体会茶的相关工艺,领悟了茶道思想,得到茶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相关茶树虫害及对策等信息,比如在茶园中害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蚜、粉虱、飞蛾等的蛹及成虫,它们的天敌是蜘蛛,所使用的农药有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在除虫过程中通常使用农药除虫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有效的杀灭害虫,但频繁使用所导致的农药残留及害虫的耐药性问题就非常突出。我们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及收集的相关数据回到数学实验课的课堂,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查阅相关资料,建立用生物控制及药物控制的除害虫模型。

问题的提出:茶园中的害虫的蛹及成虫与天敌之间形成的生态系统就是食饵-捕食者模型,农药会导致害虫与天敌的死亡率升高。

模型的建立:假设天敌仅捕食成年害虫,设x1(t),x2(t),y(t)分别表示t时刻害虫蛹、成年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密度,α1表示成年害虫的生育率,α2表示害虫蛹的成熟率,r1,r2,d分别表示害虫蛹、成年害虫和天敌的死亡率,β,e分别表示成年害虫和天敌的种内竞争率,a,c分别表示天敌捕食成年害虫的捕食率和转化率,则建立如下模型:

x′1(t)=α1x2(t)-r1x1(t)-α2x1(t),

x′2(t)=α2x1(t)-r2x2(t)-βx22(t)-ax2(t)y(t),

y′(t)=cx2(t)y(t)-dy(t)-ey2(t)。

模型的求解:经过简单计算可得该模型存在害虫与天敌都灭亡的平衡点E0(0,0,0);当α=α1α2

Symbolo@@(r1+α2)-r2>0时,存在天敌灭亡的平衡点E1(α1α/(r1β+α2β),α

Symbolo@@β,0);当α>0且cα-βd>0时,存在正平衡点E*(x1*,x2*,y*),其中

x1*=x2*α1/(r1+α2),x2*=(αe+ad)

Symbolo@@(ac+βe),y*=(cα-βd)

Symbolo@@(ac+βe)。

运用特征方程、比较原理和迭代法可得下列结论:

结论1:当α<0时,E0稳定;

结论2:当α>0时,E0不稳定;结论3:当α>0且cα-βd<0时,E1稳定;结论4:当α>0且cα-βd>0时,E1不稳定;结论5:当α>0,cα-βd>0且βe>ac时,E*稳定。

结论的解释:结论1表明害虫和天敌同时灭亡了,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怎样才能办到呢?就目前而言,只有加大使用农药才能实现,但农药残留会很大,为了茶叶质量和销量,是不可以采用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结论2意味着害虫和天敌不会同时灭亡。结论3:说明天敌最终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害虫最终爆发,这是不愿见到的状况。结论4表示害虫和天敌不会灭亡。结论5表明害虫和天敌最终趋向稳定,害虫不会爆发,此时各方平稳发展,生态达到平衡。

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茶的知识、茶道思想,深化了茶树虫害防治的生物控制意识,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还化解了数学无用的认识,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将数学实验活动引入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给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教学的创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随着该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兰.浅谈自考助学班的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9-231.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着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发展与社会影响力。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之中,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从现实出发,以各类教育资源为抓手寻求发展。这不仅满足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着眼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长远发展,更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四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搭建困境

(一)管理保障的构建困境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与当前市场需求适配度较低。一方面,管理者的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院校管理者忽略以人为本的管理逻辑,对教育发展的迭代更新缺少了解,仍然沿用落后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领导作风有待改善。教学管理的艺术在于从大局出发,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做出合理决策。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有部分领导者坚持“一言堂”的作风,这不能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第二,教学管理的制度有待完善[1]。整体而言,现阶段院校尚未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仍有发生,教学管理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因为缺少教学管理的制度的保障,教学质量也未能得到保证。最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落后。近年来,部分领导或是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大多数的教师未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二)执行保障的构建困境

第一,教学执行保障主体单一。学生、社会、教师等是教学执行保障的不同主体,但现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执行保障的构建中仍然只注重教师的参与,忽视了多主体参与。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忘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并且及时与对应专业的就业单位和科研单位进行沟通,以强调社会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缺失都会使得教学质量执行保障无法有效构建。第二,应提升执行保障的策略和方法的有的放矢、灵活变通。在构建执行保障体系过程之中,一方面,有的院校专业设置陈旧,未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落实更是无从谈起。同时,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亟待提升。教师自身知识陈旧,教师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监控保障体系的构建困境

应用型本科高校监控保障系统有待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到监控的落实;2.少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发现教师能力不足时候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在职研修及培训的机会,让教学监控有效实施;3.应用型高等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建构,也注重实践教学。教学监控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课外实践教学的监控不足成为普遍现象。在课外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学监督制度的标准不统一。课外实践教学很难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

(四)反馈保障的构建困境

发现问题并修正问题需要信息及时反馈。这个阶段,院校教学在质量反馈保障的构建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结构调整。第一,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未能及时、有效收集到反馈信息,进而阻碍与企业长期关系的搭建;未能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采集网络,这使得院校收集毕业生的就业资料工作变得困难[2]。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无法关注教学全程,只重视了对某一阶段内教学结果的反馈,缺乏教学结果反馈的全面性,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升。第三,在收集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后,数据分析工作十分重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尚缺乏先进的信息分析手段分析反馈信息,让信息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四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搭建路径

(一)管理保障的构建路径

1.提升管理者能力,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领导保障体系建设路径。教学管理领导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以人为本的管理者善于激励参与者积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教育教学背景,以“他山之石”不断完善本校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办学规模设置、专业设置等。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以行业标准理论为依据,将理论与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改革传统的领导作风,提高决策能力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2.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纵向层面上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教学质量方针及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对质量目标、权责评价等的反馈与处理依赖于质量监控与激励制度的建设;三是制定针对性强的执行方案及操作流程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流程。从横向层面看,应重视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师队伍的管理等,让教学质量的管理落到实处。3.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以政策倾斜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队伍中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都应满足教学管理的需求。同时,应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集体学习、交流的机会,解决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二)执行保障的构建路径

第一,多元化的执行主体执行保障。多元化主体包括常规主体、专家主体和学生主体三个主体。其中常规主体由院校、院系、教研室三个方面构成,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专家主体由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监督委员会等构成,从专业层面监督、检查、评估院校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的专业性提供保障。第二,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完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院校可与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假期顶岗实训机会。同时,院校可与地方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搭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第三,重视师德建设工作。专兼职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合作,院系注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院系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研究所、实践基地等科研、实践等工作。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师德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要,院系应该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加强师德建设。

(三)监控保障的构建路径

1.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完善教学检查与监督队伍。院校应构建一支由业界和学界共同协作的教学检查与监督队伍,以保证教学得到全面检查与监督。此过程中不可忽视活动的场地监督,并加强内容的动态检查与监督。2.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传统的单一考核机制缺乏效果。院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特色构建多元化考核机制。具体而言,考核过程中,建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标准,规范考核指标。不忘考核方法的更新迭代,摒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单一指标。学生自评加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学生互评不仅能让学生客观看待自身学习状况,并能够科学评价他人的学习行为。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技能并取得相关证书认证,适应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认证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学生的证书认证作为期末综合测评的重要参考,对于取得相应证书的学生,院校可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相关课程。3.实现职业能力本位评价,构建个性化的评价系统。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重视突显能力本位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可行之法,不仅可以及时归纳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实践作品,也为个性化长期监控教学活动评价积累素材。

(四)反馈保障的构建路径

构建全面的教学过程质量反馈系统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过程之中要以教务处为信息反馈中心,重视课内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的反馈,以期构建完备的过程质量反馈系统。该反馈系统以实现信息的交叉反馈为目标。教学系统学生匿名评教,教师对学生汇报进行评学、专家监督等多种渠道建构[3],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应该关注相关管理人员,反馈网络涵括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院校在接收信息后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个层面,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问题。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以综合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系统,搭建电子信息收集与整理平台。教学质量对于本科高校的教学十分重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反馈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构建完善的教学结果质量反馈系统同样重要。教学结果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可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院校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留档,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也可实现教学结果质量信息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在搜集毕业生信息时候,可用问卷调查的问题互证等方法辨别所搜集的资料的真实性。

三、小结

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应用型本科高校四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搭建路径解决了其管理、执行、监控以及反馈方面的困境。院系深入研究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困境,思考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找到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正确路径,以期获得教学困境之中的突围,为社会保质保量输送符合时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文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3):278.

[2]杨宝丽,赵霖,李晶晶.应用型本科高校循环嵌套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16):154-157.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9篇

关键词: 分类指导;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6-0045-05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与学科发展的基础,那么,教学质量监控将成为维护专业教学质量的“利器”。袁贵仁同志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一文中指出:“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这为深入研究专业分类,构建全社会、全方位、多维度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地方高校专业教学中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把监控程序贯穿于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始终,并不断探索完善实施的方法,是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 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一) 保障大规模本科教育质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毛入学率逐年增高,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5%,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毛入学率快速上升到10.5%,2010年跃至26.5%,达到大众化教育的标准阶段。据预测,2015年毛入学率可能达到36%,已离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为期不远。这样快速发展的教育规模,给师资队伍及其办学基本条件带来严重的挑战,规模与质量效益问题突出,教育质量已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高校作为办学实体,应把体现特色专业建设、“以人为本,质量领先,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质量理念放在首位[2];高校作为基层监控组织,应通力与省级监控中心协同实现监控创新,接受省级监控技术指导,做好校内质量监控工作,切实保障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 保障本科特色专业点建设质量

控制是基于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闭环通路。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这样的闭环通路来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从监控体系程序运行的角度上,包括计划监控、实施监控与反馈监控三环节,对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来说,具有现实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从体系中派生出监控质量目标的规范性和发展性,监控对象的指向性和项目特色化,监控指标的针对性等特点;二是可以对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各项目、要素、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及时反馈,进行修正;三是可以与评估结合,获取监控信息,建立专业质量评估状态数据库,并通过好的状态数据来激励教学工作者、管理者,使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持续运行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四是对监控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建设的深层探索过程,是对专业建设各个项目、要素、节点所处状态进行的质量判断与调控,具有持久性和现实性意义。

二、 本科特色专业质量目标与标准的确立与界定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杆,也是监控的目标和评估的标准。确立与界定本科特色专业质量建设目标与标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制定特色专业目标策略

专业建设点的总体目标内含有两个分支目标:一个是专业建设基础目标,另一个是特色专业建设引领目标。就特色目标来讲,主要是从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全面性、核心内容等方面去进行分析、整理、研制目标内涵。目标表述是“把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在技术市场竞争中有地位、权威,深受社会、高校与家庭欢迎的专业”。基本内涵是专业质量对应人才质量;专业特色亮点对应人才个性化水平,体现学科潜在的生机活力;关于特色专业建设引领,只有建设好、实现特色专业目标,专业才能起到“引领”作用,即引导各级各类高校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带动专业群,促进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提高整体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专业向重点学科方向发展。

(二) 制定课程目标模块标准

根据国家特色建设要求,经研究分析拟定为3个模块:

一是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国家标准,二是专业基础通用学科标准,三是专业方向与个性特色标准。这样的模块标准划分,其结构层次清晰,易于接受,方便操作。

(三) 确定目标范围和内容

从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教学评估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教师队伍、教学团队与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课程与教材建设、实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专业认证与社会评估等8个方面设定监控目标主体。生源质量的入口、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口及其教学管理队伍与人员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研究的标准要素。

(四) 制定目标的质量标准分类

除了专业分类外,对于不同种类、不同办学实力的高校,拟制定和采用两套本科特色专业分类标准。一套是最基本质量标准或者说是最低级质量标准,主要用于监评一般地方高校;另一套是在最基本标准基础之上,构建一套较高要求,体现办学水平高、能力强的高校的重点专业适用标准。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一般性部属高校或地方重点高校也可在两套标准中自主选择,交叉使用,这样可避免统一化,克服专业办学水平与能力人为拉平的负面效应。

三、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四维监控体系构建

树立质量意识,更新质量监控思想、观念,确立以监控促管理,以评估促建设,以教学质量标准视为基质液,把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与技术作为监控技术支持,实施“监评建”联姻,达成专业监控、评估、建设目标与标准三维求同而相对统一,全面维护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在本科教学质量上,符合部级特色专业标准,在专业发展趋势上倾向于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监控的多维性。因此,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要在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将多层面、多元要素控制单元或控制点列并、归类、拟合成为4个类型分支控制系统,共同组建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实施中启动分类联控、协同联控,发挥共同的质量维护效应,实现最大最好监控效果。

(一) 以办学实体为标志构建高校内部与外部联控系统

高校内部监控,从教育整体而言,也称为微观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高校内部教学单位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条件控制。从高校内部监控组织看,有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教学院系和教研室(或相关教学团队)等,各有其监控目标、任务。从属性看,高校内部质量监控是高校内部一种教学质量管理行为模式。从层次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是最基层监控,是高校内部质量自我监控的主体,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系统,也是教育系统内部监控的基础。高校外部监控,是相对于内部监控而言,外部监控主要来自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监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投资建设与合格验收评估来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

(二) 以教育系统视野为标志构建系统内部与外部联控系统

教育系统内部监控,主要来自由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高校自我监控共同构成的教育系统内部的监控体系。有3个层级,其中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属高、中层监控,高校自我监控属于基层监控。

而教育系统外部监控,主要来自社会监督、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专业认证,也有来自相关行业的管理部门或就业实体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或毕业生满意度专项调研分析等,也有来自周边环境人群对毕业生的口碑印象,这些也是很好的监控路径,并能获取监控的状态数据。

(三) 以质量监控活动状态构建动态监控和静态联控系统

多维动态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高校内部监控组织机构在执行相应的职能活动中,通过实施监控活动来完成的。从监控组织来讲,高校的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及教务处是主导型监控组织,通过各自职责与议事决策、教学管理活动来实现控制;院系与教研室共同构成监控组织,它是主体型中心监控组织,具有承上启下的能动作用;教师与学生的监控是最基层的实体监控,是互质性的主体与客体,有相互认同与存异之分。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动态监控是分层级的监控,突出监控组织的权利与职责,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个体监控目

标服从整体监控目标,是一个充满活性的活动过程。

研究教学质量的静态监控是通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系统,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来体现,它在规范动态控制的运行中,致力于程序运行管理,致力于师生员工质量意识的全面提升。比如常见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专业建设质量管理程序》、《教学运行管理程序》、《实验教学运行程序》、《考试管理程序》、《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程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程序》等,这些以程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施运行中,形成以质量为基础、目标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静态控监文化。静态监控文化一旦形成,它将无声地规范教学行为,铸造人的灵魂,陶冶人文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驱动器、教风与学风的晶体。

(四) 以教育资源投入状况构建硬件监控与软件联控系统

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财力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满足教学基础条件的需求,这是第一步前期监控目标,解决满足的问题;第二步是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利用过程的监视,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效益与效果检验问题。当然,监控目标不仅只看硬件条件如何,“软件建设”也是同等重要,软件监控的内涵也很广泛。充分开发利用软件资源,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字实训资源库、网络教育平台、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讲坛等平台来实现,同时对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图书资料网上阅览、纠错与信息反馈等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约束。还应该明白,这些信息管理措施与手段都是网络与软件技术的应用问题,这些软件的应用均是“准软件”所要监控的目标对象、内涵。同硬件监控一样,也存在软件资源利用监视及其利用的效益与效果检验问题。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配合利用,产生增益效应。

四、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程序运行

控制是基于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闭环通路,是闭环通路的系统控制。对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程序,选择了计划监控、实施监控与反馈监控模式,处理、完成监控系统的运行周期。

(一)编写分类监控程序,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编制成可运行程序——计划监控

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是监控的对象目标,计划监控是对特色专业建设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性监控,是事先预定监控要实施的程序,这个程序也有人称预先控制。在计划监控中,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应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定则;二是确认分类监控是为了达到监控到位,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三是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确立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以省级监控中心为指导,高校内部自我控制和自我检测为主体,把外部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作为增强型质量保障;四是在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体现建设“质”的规定性,而专业教学条件、专业认证及其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则可从“量”的方面进行规定,同时还要确定周期性,找准关键性控制点。

(二) 启动分类监控程序,与特色专业建设同步规范运行——实施监控

1. 专业建设目标是监控的对象、要素和标准。专业建设方案中内容与要求是计划监控的对象、要素。其建设方案、措施可编制成可行性运行建设程序,这样就便于实施。从特色专业建设质量监控的角度上,理性地思考了专业建设目标问题,认为部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定位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各类高校根据专业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强势,增强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合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同类高校或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建设目标以高校办学实力条件为基础,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为核心,围绕专业建设总目标,分立多样性具体目标,如阶段目标、专项建设目标、个性化特色目标等。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讲,建设目标也是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监控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2. 监控误差及其误差简要分析。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对照标准去衡量质量问题,去做科学分析与评判,这是评估目标与标准问题。只有把信息实际值与预期目标和标准进行比对才能分析、判断监控自身价值及其控制的元价值,才能寻找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由于教学质量监评是一种价值判断,偏差在所难免

有了偏差,就要分析和处理偏差,看偏差的偏离度,分析偏差产生原因。从一般来讲,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偏差主要分为3类:一类是方向偏差,来自专业办学定向、定位不准确,专业发展方向偏离度太大,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二是标准偏差,将预期目标与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与实际值出现较大的偏离度;三是监控与评估运行程序效率、效益与效果的偏差。此外,还有可能是来自监控自身误差,称“控差”。

3. 误差允许范围及其处理。假定“标准”是真标准,误差允许范围有上限和下限值标,如某高校选择专业负责人的标准是教授职称、博士学位,这是上限,但不能低于教授和硕士学位的下限要求。再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也是这样,规划中的任务目标或指标不能定得过高,否则就完不成预期任务,那么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是真标准,下一步就需要调整任务目标。在现实的社会中,绝对准确的任务目标是没有的,均存在不等的偏差,也说明标准是相对的,有“真”与“假”之分。从逻辑上讲,无论标准的真假,真实值与标准是有偏差的,在现实工作中,凡遇到这样的一些偏差或出现超限偏差,无论偏差是源自何处,都应及时找到误差原因,做好相应的调整或纠偏。

(三) 整理分析监控结果信息,纠偏修正监控方案与重编程序——反馈监控

从控制论观点出发,系统论是基础,信息论是向导,对监控过程所获得控制结果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节点的系统分析与处理后,使控制系统通过修正调整后得到优化,系统得到改进与完善。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中,离不开对监控结果信息与质量标准的比较、分析,离不开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纠偏与消除“控差”措施这一环节。因此,系统纠偏与消除“控差”是优化系统而确保系统完善的有效方法,也是信息反馈系统的有效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党建研究,201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