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5 17:05:17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1篇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是指控制好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的靶点通常是那些尚未发生脑血栓、脑栓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不连续服药、吃吃停停,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性增加。

二级预防措施的“ABCDE”原则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当然,预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龄/>45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mg/日,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日。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诱因,属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病人特别重要。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如ACEI/ARB类、CCB、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n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征之一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C: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具有三大药理特点: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这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中的优秀药物。

中医认为,调降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脑清软胶囊三重作用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五福心脑清;三高患者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选择五福心脑清,药性平和有效,可以长期使用;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也可选择五福心脑清,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卒中后遗症。五福心脑清疗效确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瘫患者3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这些中成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一般采用糖尿病饮食-低热量、低糖,适当应用降糖药。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2篇

1.1高血压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但各种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已得到共识。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目前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已有明确证据支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超重、食盐摄入过多、过量饮酒、遗传因素和年龄、性别、职业与教育水平等人口特征因素。

1.2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1.2.1 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发病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高血压的程度密切相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以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心血管病事件减少34%。于瑞英报道,在英国,14%的男性冠心病病人和12%的女性病人死亡与血压升高有关。

1.2.2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糖尿病的关系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原因,也是一种结局。血压正常偏高(135/85mmHg)的个体,发生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120/80mmHg)高出2倍。高血压Ⅲ级患者(≥180/110mmHg),发生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高出12倍。与非糖尿病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率高1.5~2倍。

2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进展

2.1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发展历史

1969年中国医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率先在首钢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并长期坚持至今。随后,1970年在河北正定县农村建立了我国农村的心血管病防治点,标志着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开始。80年代,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国内20个单位协作共同对不同地区的10余个人群进行心血管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参加了WHO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监测(MONICA)的方案,使心血管病防治效果评价成为可能。并于1984年在天津市率先开展了以高血压为主的社区“四病”防治规划,使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开始了公共卫生措施的全面实施。90年代以后,在国家“八五”和“九五”心血管病攻关项目中,流行病学研究几乎都是人群防治研究。这一时期,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从策略的选择到措施的实施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世界银行卫Ⅶ贷款健康促进子项目在我国7市1省启动。1997年卫生部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等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后来扩展到24个点。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

2.2国内具代表性的社区高血压干预研究项目及防治经验

自1959年首次开展全国性血压普查之后,又相继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人群研究与干预项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首钢自70年代起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在1974~1988年间,脑卒中发病率从155/10万下降至58/10万,死亡率由84/10万下降至18/10万。天津市通过十年的心血管病社区综合干预后,干预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非干预社区有较大幅度下降,干预社区人群平均发病年龄较非干预社区推迟,研究还表明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的干预效果优于冠心病。自1991年始,在北京、上海、长沙等三个城市和北京房山区农村4个点共40余万人群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定期监测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同时在全人群中实施各种形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促进人群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干预4年后,人群血压有净下降,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1.4%,死亡率下降33.2%,对照社区两率分别下降6.25和24.7%,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效果明显。1996~1999年,北京房山区作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的农村社区,郭艳梅等报道: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无论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结局均低于基线。②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干预社区为37.4%,对照社区为39.3%,干预人群比对照人群低4.8%。③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改变:与基线资料相比,结局资料的高血压三率均高于基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患者采取了药物治疗,5.9%的患者血压水平得到了控制。

2.3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展望

当前,我国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人群防治任务非常艰巨,预防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有调查表明,我国有大量高血压患者从未测过血压,约75%的检出者过去自己不知道,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不足50%,而其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者1991年占3%,2002年也仅上升到6.1%。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社区人群中实施综合防治,才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但是目前对高血压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却远未得到解决,社区防治的观点远未被社会和广大医务者所接受,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要更新观念,调整策略和措施,积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来迎接高血压向人类的挑战:①由医院为中心向社区为中心转变;②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③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防治、预防为主转变;④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

3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

3.1设立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保证工作需要经费是社区综合防治的基本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也必须有经费支持,这是必要条件。我认为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是工作的保障,而且经费要项目化管理,要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这也是项目运行成败的关键举措。

3.2药物治疗和药物干预工作。在药物治疗之前,首先要做的是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这是治疗的前提,我们目前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的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2005版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层管理,治疗上按高血压的分级分层危险度(低、中、高、很高)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治疗和干预的原则是:

1.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级低危险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单纯的非药物治疗,6-12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2.对于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一级中危的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单纯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展药物治疗。

3.对于分级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要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及时转诊。

4.对于血压不好控制的2、3级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用药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情绪等措施,非药物措施也是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各类危险度的患者都要采取这些措施,这对患者控制高血压是很重要的措施。

3.3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并明确职责

建设好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组织机构和防治网络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关键。当地政府领导是社区综合防治主要依靠的力量,也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制定有效的政策、部门合作、资源调配、经费保障等方面政府起核心作用,所以必须强化政府在社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卫生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直接操作者,并由他来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技术方案,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进行质量控制、督导和考核及评价。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上级医院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负责重症病人救治和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新闻媒体和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提供健康知识,健康教育机构负责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3篇

提早预防,配合医嘱

白教授提到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紊乱发病率的增高所导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针对“三高”的防治措施没有广泛实施,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没有到位。而对于脑卒中这类突发性的疾病,白教授强调,预防是关键。

脑卒中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卒中患者的预防,三级预防则是指对脑卒中后造成残疾的患者的干预措施。其中,二级预防与临床医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目的是防止脑卒中复发。二级预防有两个主要措施:一是控制危险因素;二是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和调控血压治疗。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二级预防提倡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药物干预。白教授强调,药物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应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治疗。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针对脑卒中的可干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将发生卒中的危险降低32%~43%,死亡率降低50%。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白教授向我们介绍了ASA治疗方案,即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三重配合治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推荐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接受ASA治疗方案。首先是抗血小板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其次是使用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途径稳定或逆转斑块效果较好;第三就是调控血压,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同时患有高血糖、慢性肾病及血脂紊乱的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白教授介绍道,ASA治疗方案是近几年诊断治疗上的进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嘱,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脑卒中自我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评估是否患有脑卒中?白教授介绍了“FAST”评估方法,在两分钟内即可评估患者是否发生了脑卒中。

“F”(Face) 脸部是否麻木或者一侧面部无力,不能微笑;

“A”(Arm) 双手平举时是否在同一水平线,是否感觉手无力,无法抬起;

“S”(Speech) 对答是否流利,口齿是否清晰;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随访;依从性;疗效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严重的“三高三低”,三高: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比较高。三低为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比较低[1]。现以莘庄社区春申新村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满一年后的血压值以及危险分层,治疗依从性与规范化管理之前比较,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社区中心就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3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岁。

1.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一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mmHg和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为收缩160-179rnmHg和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3]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

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它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

高危:3级高血压;高血压1或2级伴≥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

1.3 方法

1.3.1 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分层并按组别制定随访日期

1.3.2 随访内容

1.3.2.1 监测血压 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因此定期规范测量血压并作好记录。个体化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测量一次。

1.3.2.2 心理疏导 讲解一些高血压的知识,阐述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用药心理,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以此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认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1.3.2.3 饮食及生活指导 我们所施行的行为干预措施有,①减轻体重:指导病人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体力活动和运动)来降低体重。②限制钠盐摄入:帮助病人制定详细的低盐食谱和操作细则。③增加身体运动:根据个体的机体状况,制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及运动方式。④减少脂肪摄入: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结构。⑤戒烟限酒。2 结 果

表1 血压控制率提高

人数 低危 中危 高危

管理前 130 32 86 12

管理后 130 58 67 5

表2 依从性增强

项目 管理前% 管理后%

定期检查 28 88

饮食控制 30 76

坚持锻炼 26 68

按时服药 40 86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大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些患者因病程长,易产生惰性,有些患者担心药物有依赖性,往往自作主张减少服药的剂量,一些患者血压高时才服药间歇性服药,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使血压急剧波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管理,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的比例大幅提高。说明对于高血压患者随访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在门诊随访的基础上增加小区群访、配合电话随访,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得以改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明显。

总之,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升人群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三率,是使防治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鲁护理杂志,2002.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本.

[4] 韩承兴,施征宇,吴莉莉.社区高血压俱乐部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中国医药指南,2005年3卷,第05期.

[5] 刘家庆.山区县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刍议.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4卷,第22期.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5篇

【关键词】 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效果随访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46

目前,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且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其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1]。因此, 探寻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强化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本文对纳入研究的3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了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 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造血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血管疾病或四周血管栓塞;甲状腺疾病;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无法配合随访。研究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2.5± 12.7)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 高血脂20例, 糖尿病22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3例;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62.6±12.5)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 高血脂20例, 糖尿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 建立个人随访记录档案, 并实施治疗干预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 具体方法:①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与生活方式, 例如:有无吸烟、酗酒、不爱活动及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10~20 mg/d, 口服)或非诺贝特(100 mg/d, 口服), 阿司匹林(100 mg/d, 口服), 降压药物硝苯地平(30 mg/d, 口服), 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20 mg/d, 口服), 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 3次/d, 口服), 药量视情况增减, 嘱患者坚持用药。③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二级预防方法开展规范化冠心病管理措施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表现, 讲解疾病的防治措施, 并嘱其定时用药与到院复查。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应认真叮嘱其坚持服药,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每天测量1次血压, 并注意做到“定时、定位、定人、定血压计”四定标准, 每1~2周测量血酯、血糖1次。④指导患者清淡饮食, 多摄入纤维素及维生素多的食物, 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合理补充优质蛋白, 同时戒烟戒酒, 保持情绪稳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⑤指导患者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科学的运动方式, 例如:慢跑、步行、气功、自行车、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时间为20~30 min/次, 进行4~5次/周, 以此合理控制体重, 强化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情况。⑥通过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与情况, 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健康行为, 使其明确的认识到二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达标情况,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及BMI达标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6个月随访, 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及BMI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而引起的血管阻塞或狭窄, 继而诱发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而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2]。

多项研究指出, 高血压能够加重动脉内皮的损伤, 继而进一步强化了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糖尿病与冠心病的起病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高血压能够直接影响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与形成[3, 4]。可见, 上述三种慢性病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然而, 我国冠心病的管理措施尚未完善, 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了解与认识, 或对相关认识存在理解误区, 这就需要从临床中探寻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 它通过对患者实施药物指导、疾病知识宣教、合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 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强化了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并发挥出主观能动意识, 合理规划生活方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经6个月随访, 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及BMI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与发展, 减缓疾病进展,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高频, 刘国銮, 杨雪佳, 等. 11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现况调查及随访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4):314-315.

[2] 张晓峰, , 汤涌, 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6):4744-4747.

[3] 张明明, 李玉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与规范化治疗随访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6):14-17.

[4] 丁军侠, 张宇梅, 郑立春.规范化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5, 24(4):362-365.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6篇

【关键词】冠心病;分级预防;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1-01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疾病结构近年发生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由1957年的第五位到1975年的第二位,到1984年就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被称为“第一死亡杀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许多流行病学家将影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习惯;③冠状动脉循环受累的临床指征,以及性别、年龄、家族史。这些指征并非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可预示冠状动脉已有相当程度的病变。除性别、年龄、家族史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是指对全人群检查和发病筛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对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是对病情的干预。三级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是对预后的干预。

1 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一级预防是预防和减少冠心病总体负担的基石,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项措施:

1.1 加强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阻断危险因素作用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1.2 控制高危因素: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中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就此采用如下策略:

1.2.1 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力,加重冠心病,诱发再梗。被动吸烟也可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由此要远离烟雾环境。它是一级预防的关键问题。

1.2.2 合理膳食:低热量,控制体重;限制脂类和胆固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低盐补钾;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适量饮酒。

1.2.3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限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体质指数范围内。稳定型冠心病可进行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不稳定型不宜参加运动。

1.2.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在青少年期就应预防高血压,目标为140/90mmHg或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则为130/80mmHg。

1.2.5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糖尿病对全身血管都有破坏作用,患者处于冠心病的高度危险之中。

1.2.6 保持心理平衡:抑郁、易怒、紧张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积极调控情绪有利于自身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二级预防

在人群中对冠心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病情的干预。其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

2.1 首先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筛查早防早治: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觉检查和早期就诊意识。对高危人群和个体,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等危重患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低5mmHg,冠心病减少21%.因此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4次,并做相应检查,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年测血压一次,20岁以上成年人除每年测一次血压外,每次就诊都应测血压借以早发现和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险.

高血脂:总胆固醇下降10%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下降15%,降低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降低27%―35%。因此大于20岁者应五年查一次血脂;大于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每年至少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或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每年2―3次。

高血糖:筛查高血糖的目的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对高危人群监测血糖每年大于1次,必要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并加强冠心病事件的监测,即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和控制危险因素。

2.2 规范治疗、警惕先兆、适时转诊: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有赖于在患个体的规范治疗;警惕先兆能降低各种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症状及时转诊于专科医院可早期明确有否冠心病事件,并确定治疗方案。

2.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五道防线,应全面综合考虑,并持之以恒。提倡双有效―有效药物和有效剂量。

A.aspirin抗血小板凝聚

anti-anginals抗心绞痛

B.beta-blocker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ting戒烟

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疗糖尿病

E. education普及冠心病教育

Exercise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3 三级预防

就是预防或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是减少和控制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重症者,采取积极、及时的抢救措施及治疗护理项目,提高抢救成功率;病情较轻提倡早期综合治疗,采取康复护理、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残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治疗效果。

4 小结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关注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冠心病患者通过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和积极的自我保健相结合的对策,做好饮食调养、体育运动及药物预防,可以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

参考文献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7篇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支持和投入不足目前有些政府在高血压管理上的支持与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工作被动,不少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考核。同时,由于缺乏用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专项资金,或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被挪作他用,导致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整体进程[6]。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大多从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的资源不足,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直接导致了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7]。同时,承担主要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预防保健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相对不足,从而导致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新医改实施后强调“公益性”改革路径,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绩效工资”改革,这些措施实际上导致医务人员多干少干收入一个样[8]。另一方面,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比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发展前景和收入待遇上皆处于劣势。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医务人员不愿多看病。而二、三级医院由于受患者越多收入越高的利益驱动,不愿把患者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导致了高血压等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素质偏低虽然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但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有的身兼数职,导致力不从心,甚至顾此失彼。目前我国的社区医师是专科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虽取得了全科医师的资格,但其理念与行为还停留在专科医师层面上,尚未真正进入居民健康管理者的角色[6]。同时,社区医师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一些社区医师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坐堂就诊,而轻视连续性管理。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也导致了部分高血压患者不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影响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高血压患者中同样存在着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非药物治疗;只注重一时的降压效果,而轻视连续性服药与管理。而且这种认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存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区域等差异[9]。

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对策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我们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的高血压防治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3]。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制定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建立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引导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高血压等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3]。在资金的投入与资源分配上应重点保证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对城乡与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高血压需要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长期管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建立通畅、互利、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双向转诊不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高血压初诊患者及合并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患者转向上级医院,而更重要的是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为新诊断或社区转来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和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待血压稳定地控制在达标范围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长期随访。这样既降低医疗费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同时,上级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业务帮助,使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主战场在社区,社区医师是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的“守门人”。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性业务知识的防治结合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高等院校应加大教改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与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同时,政府应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科医疗团队,每个团队由3-5名人员组成,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及管理人员,进行签约管理。每一个全科医疗团队全面、全程负责指定区域内全部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使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真正的家庭医生,才能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把各项管理措施都落实到实处。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有效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是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并提高管理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1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健康教育影响,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墙报、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居民获得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避免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9],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管理率与控制率。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通报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建立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3]。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政绩考核结合,与个人业绩挂钩。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只有始终不懈地采取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建立通畅、互利、有效地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建立全科医疗团队,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三高”、改善“三低”,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唐继志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82例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结论: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

由于高血压发病和病情进展隐匿,早期常不被重视,很多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不愿意服药,但对于非药物治疗乐意接受。本文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着疗效,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高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29~65岁,平均49岁。76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而就诊,另2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就诊。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继发和白大衣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10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26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34例。超重者为40例,体重指数(BMI)25~27。

2.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非药物在治疗,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随访。

2.1 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每天食谷类食物300~500g。对于超重者首先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优质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及禽类,蛋白质食物可选用奶、蛋、鱼、虾、鸡、鸭、瘦肉、植物蛋白,以豆类为主。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计算。少食甜食,多食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物质,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控制总热量摄入,其中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30%~35%,蛋白质占15%~20%。BMI控制在25。

2.2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快步、骑自行车等。其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最佳脉率=170-年龄,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时间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

2.3 减少钠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首先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2.4 注意补充钾和钙进食含钾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木耳、香菇等。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2.5 戒烟限酒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量每天限制在男性:葡萄酒少于150ml,或啤酒少于500ml,啤酒含高嘌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饮或白酒少于50ml,女性减半量,对肥胖者戒酒。

2.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情趣的活动。

二、结果

82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3~6个月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8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1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三、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1],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是高血压,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系超重、高盐膳食及中等以上饮酒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要服药,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很多1级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能达到降压使血压达标的目的。对于2级以上或有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有82例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有18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1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说明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正常高值血压,即SBP 120~139mmHg,DBP 80~89mmHg及1级高血压,即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的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并追踪3~6个月,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DBP持续在90~94mmHg,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者,须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认真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以期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2] 陈霞.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康复措施.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297-298.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由于高血压发病和病情进展隐匿,早期常不被重视,很多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不愿意服药,但对于非药物治疗乐意接受。本文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观察了2000年5月―2007年5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8.06岁。38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而就诊,另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就诊。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继发和白大衣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5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13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17例。超重者为20例,体重指数(BMI)25~27。

1.2方法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非药物在治疗,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随访。

1.2.1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每天食谷类食物300~500g。对于超重者首先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优质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及禽类,蛋白质食物可选用奶、蛋、鱼、虾、鸡、鸭、瘦肉、植物蛋白,以豆类为主。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计算。少食甜食,多食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物质,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控制总热量摄入,其中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30%~35%,蛋白质占15%~20%。BMI控制在

1.2.2适量运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快步、骑自行车等。其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最佳脉率=170-年龄,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时间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

1.2.3减少钠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首先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1.2.4注意补充钾和钙进食含钾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木耳、香菇等。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1.2.5戒烟限酒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量每天限制在男性:葡萄酒少于150ml,或啤酒少于500ml,啤酒含高嘌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饮或白酒少于50ml,女性减半量,对肥胖者戒酒。

1.2.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情趣的活动。2结果

4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3~6个月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1],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是高血压,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2]。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系超重、高盐膳食及中等以上饮酒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要服药,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3],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4]。很多1级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能达到降压使血压达标的目的。对于2级以上或有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有41例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说明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正常高值血压,即SBP 120~139mmHg,DBP 80~89mmHg及1级高血压,即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的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并追踪3~6个月,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DBP持续在90~94mmHg,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者,须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认真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以期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2陈霞.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康复措施.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