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多元化康复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1 09:08:04

多元化康复护理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1篇

[关键词] 多元化康复护理;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17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influ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by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The 160 clinical data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ople Hospital of Yan′an City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analyzed, which were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nursing, with control group 80 cases and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80 cases. The stomach tube reten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urinary reten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meal time after operation, anus exhaust time after operation, the first time defec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hospital stays after operation,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urine tube resets cases and hospital cases agai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GLU, blood insulin, IRI,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of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and after nursing were detected. Th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sphagitis/pulmonary infe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astomotic fistula, wound infection/dehiscence, intra-abdominal abscess, ileus rate of two groups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tomach tube reten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0.4±0.1)d, urinary reten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1.7±0.6)d, meal time after operation(1.3±0.4)d, anus exhaust time after operation(3.1±1.1)d, the first time defec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3.3±1.1)d, hospital stays after operation(7.7±1.2)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12 324±197)yuan, urine tube resets cases (5%) and hospital cases again (2.5%) of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1.7±0.3) d, (3.5±1.0) d, (4.2±1.1) d, (4.9±1.3) d, (5.0±1.4) d, (9.1±1.5) d, (14 735±206) yuan, 20%, 20%], the GLU (12.06±1.05) mmol/L and (10.28±0.98) mmol/L, blood insulin (52.25±6.56) μU/mL and (36.32±5.98) μU/mL, IRI (27.39±4.65) and (17.69±5.18) of control group and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nursing (5.14±0.76) mmol/L and (5.16±0.74) mmol/L, (10.24±0.69) μU/mL and (10.28±0.78) μU/mL, (2.23±0.72) and (2.26±0.75), the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121.48±16.28) and (109.86±10.39),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0.35±0.02) and (0.39±0.03) were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133.45±22.56) and (135.28±24.85), (0.59±0.02) and (0.58±0.03), the GLU, blood insulin, IRI of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10%) of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3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by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 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perfect insulin resistance, decrease complication rater, which is to be used.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lorect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sulin resistance

结直肠癌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2]。术前患者需要整夜禁食、术中要放置胃管,手术后患者要在排气后才可以进食,上述是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基础性护理措施[3-4]。传统的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操作不利于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术后康复效率,随着护理学不断发展,多元化康复护理的概念逐步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关于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5 6]。本研究通过拟探讨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54~81岁,平均(65.1±10.2)岁,分化情况:高分化30例,中分化38例,低分化12例,多元化康复护理组80例,其中男446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5.4±12.6)岁,分化情况:高分化28例,中分化34例,低分化18例。两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研究,两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术前1 d禁食禁水、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术后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多元化康复护理组采用多元化康复护理措施:①术前1 d护理人员要到病房向患者耐心地讲解结直肠癌的手术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耐心地告知患者、家属多元化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解决办法。②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前禁食6 h,禁水2 h,术前1 d晚上患者饮用12.5%的碳水化合物溶液800 mL,在术前2 h再次饮用碳水化合物400 mL。③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术前1 d晚上通过肥皂水进行灌肠。④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6℃左右,患者躺在床上之后,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肢体末端的保暖,开始手术之后再把手术室温度调到22~24℃,腹腔内的冲洗液要加热到40℃再使用,患者静脉输入液体保持37℃。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术者对患者进行固定,保证充分暴露术野的前提下,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注意不能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循环功能,托脚架保持在合适的角度和高度,从而保护好N窝神经,双腿分开的角度小于90°,双肩下方要垫上软垫,注意保护好皮肤,双手保持内收[7 -8]。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术后胃管滞留时间、术后尿管滞留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销、尿管重新安放例数以及再次住院例数。

1.3.2 两组护理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 主要血糖、血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

1.3.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包括尿路感染、咽喉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裂开、腹腔脓肿、肠梗阻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针对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通过百分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见表1。

2.2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护理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护理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见表2。

2.3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3。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普外科常见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发生趋势呈现不断升高趋势[9-10]。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男患多于女患。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发展,在围术期护理也引起临床广泛关注[11-12]。

胰岛素抵抗主要是指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受到损伤,需要大于常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患者正常生理效应,从而造成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进而形成了高胰岛素血症[13-14]。有资料显示[15-16],结直肠癌手术创伤可能应激性地引起胰岛素抵抗,过于严重或者长时间的胰岛素抵抗会造成患者在手术后发生高血糖和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手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胰岛素抵抗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水平增高可能诱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活性增加[17-18]。

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康复护理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管滞留时间(0.4±0.1)d、术后尿管滞留时间(1.7±0.6)d、术后进食时间(1.3±0.4)d、术后排气时间(3.1±1.1)d、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3±1.1)d、术后住院时间(7.7±1.2)d、住院花销(12 324±197)元、尿管重新安放例数(5%)以及再次住院例数(2.5%)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康复护理从多个角度,在术前加强患者健康宣导,改善患者心理预期,调整患者手术环境,保持患者处于舒适,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率,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19-20]。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护理前血糖、血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护理后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和多元化康复护理组血糖(12.06±1.05)mmol/L和(10.28±0.98)mmol/L、血胰岛素(52.25±6.56)μU/mL和(36.32±5.98)μU/mL、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27.39±4.65)和(17.69±5.18)均高于护理前,胰岛素分泌指数(121.48±16.28)和(109.86±10.39)、胰岛素敏感指数(0.35±0.02)和(0.39±0.03)均低于护理前,多元化康复护理组护理后血糖、血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康复护理改善了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利于患者更好地治疗。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多元化康复护理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5%),多元化康复护理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多元化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云,王治国,王强.腹腔镜与开放直肠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2011,14(12):933-936.

[2] Wang ZG,Wang Q,Wang WJ,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versus placebo on insulin resistance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J]. Br J Surg,2010,97(2):317-327.

[3] 孙伟,吴光谦,刘超.腹腔镜与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0):77-79.

[4] Siegel R,Ward E,Brawley O,et al. The impact of eliminating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sparities premature cancer deaths [J]. CA Cancer J Clin,2011,61(4):212-236.

[5] 王兰英,李秀婷.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9):1009-1010.

[6] Itani SI,Zhou Q,Pories WJ,et al. Inv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 C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 [J]. Diabetes,2000,49(8):1353-1358.

[7] 王俊,周凯,傅平,等.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39-2140.

[8] Chih-Hung,Lin Ibrahim A,Aljuffali Jia-You,et al. Lasers as an approach for promoting drug delivery via skin [J].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2014,11(4):599-614.

[9] 宋述灵,尹国华,张杰,等.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6):67-68.

[10] Young LM,Masya MJ. Identifying indica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care coordination:A Delphi study [J]. Colorectal Diseas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Coloproctolog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2014,16(1):17-25.

[11] 黄红霞,刘红梅,陈勇.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3, 30(13):42-43.

[12] Pan-Soo Park,Kee-Deog Kim,Hiran Perinpanayagam,et al.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root canal curvature and direction of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s by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J]. Journal of Endodontics,2013,39(9):1124-1129.

[13] 陈美玲,曾凤美,李坤旺,等.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46-149.

[14] Zmora O,Mahajna A,Barzakai B,et al. Is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mandatory for left-sided colonic anastomosis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J]. Tech Coloprocto,2006,10(2):13-51.

[15] 邵峰,杨道贵.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7):676-679.

[16] soreide E,Eriksson LI,Hirlekar G,et al. Preoperative fasting guidelines an update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3):1041-1047.

[17] Uetani T,Amano T,Harada K,et al. Impact of insulin resistanceon post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coronary interventions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2,5(11):1159-1167.

[18] Wang Z,Liu Y,Li Q,et al.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improved postoperative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 through the PI3K/AKT/mTOR pathway [J]. Med Sci Monit,2015,21(1):9-17

[19] 冯惠霞,胡婧,邱英,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7):1529-1531.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2篇

中国分类号:R493.3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67-03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是脑血管常见病,约占75%。脑梗死高发病率(150/10万)、高死亡率(120/10万)、高致残率(75%),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而脑梗死患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介入,降低了致残率,使病人回归家庭、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脑梗死康复护理的理论

脑梗死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护理学的指导下,为了康复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护理预防方法、评定和处理(协助治疗、训练的护理措施),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全面护理[2]。康复的目标是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3],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最终能重返社会。

2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机理

康复护理是以护理学、康复医学为理论基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尤以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力学更为重要,而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4]。主要是脑内轴突侧技长芽和潜在突触的应用,周围组织的代偿,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通过反复训练,即为外周一种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标[5,6],这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医学上把这种治疗过程称之为“重建”。康复护理在这“重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时机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恢复应以能否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模式为标准。要起到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单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要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早期康复护理主张患者在脑梗死治疗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康复[7]。赖程谋[8]观察160例脑梗死患者认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患者发病后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48h不再进展即开始康复,最快发病当天,最迟病后6d,平均3d,总有效率达到95%。王玉龙等[9]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治疗,头3个月恢复最快,6个月后基本停止,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进行康复,能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度加快。梁光霞等[10]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促进功能恢复,可极大地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4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

4.1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及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11]。心理障碍尚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1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调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康复护理贯穿在治疗的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肢体功能缺失,而又急于求成,产生失望、悲观、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讲解,争取家属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安慰和帮助。萧蕙等[13]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为干预组,与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发送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4.2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够预防关节挛缩、关节疼痛等废用综合征,防止二次性损害,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因此,分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脑梗死康复的分期从康复的角度划分,可分为5期:即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和恢复期[15-18]。

4.2.1 卧床期(1~3天) 即发病到相对稳定期,主要是保持良肢位,从第1天起护理人员就应使患者保持良肢位,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同时进行适度短时间及简单的各关节被动运动,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心肺功能的损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缩短卧床期。

4.2.2 坐位期 当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尽早进行坐位期训练。内容包括:康复基础训练、坐位维持训练、床上转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指导帮助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和进行自主大小便等训练。

4.2.3 离床期(5~15天) 患者坐位能维持30min以上就可以进行离床期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站立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转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注意安全保护,避免过度疲劳。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信心。

4.2.4 步行期(8~21天) 患者独立站立30min并有移动能力时即可进行步行训练,这是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包括: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和独立步行训练,护理人员要给予保护及协助,逐渐增加难度,注意提醒患者的姿态。

4.2.5 恢复期(18~45天) 患者在独立行走50m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步行。内容包括:上下楼梯训练、斜坡行走训练等,此期还要配合肌力强力训练和ADL训练等。

4.3 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 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应保持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入院24小时即开始做被动运动[19],被动活动可以通过按摩患肢实施,护理人员对患肢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变血液循环,疏通筋络,消除肿胀,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促进主动运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每天按摩上、下午各一次20~30min,可培训患者家属协助完成[20]。另外,头针、针灸、中药烫洗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疗效。李小军[21]对1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康复组、头针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

4.4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钟美容等[23]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人分为循证和对照组,循证组运用再学习方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效果。结果显示循证组简化FuglMeye运动量表(FMA)评分与康复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改善最为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5 脑梗死单元和康复护理 建立脑梗死单元病房,针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管理。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和给予有效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梗塞单元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梗塞患者预后的措施[24]。康复护理是梗塞单病中重要的一环。刘凤英等[6]通过对120例脑梗死病人的观察研究,揭示了梗塞单元的优越性:①多元治疗模式、标准化治疗、多学科合作、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是梗塞单元模式的关键,也是区别普通病房方式的不同点;②梗塞单元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降低医疗费用;③梗塞单元组并发症明显降低;④梗塞单元体现了人文关系,以人为本,医护人员能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体征及感性问题,有利于护患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⑤梗塞单元小组会议,除了评价病人病情和确定护理方案外,一个重要内容介绍脑血管病最新进展,增加医护人员对脑梗塞知识的理解,因此有利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5小结

近年来,脑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病后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梗死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25]。脑梗死后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当今医护界关注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栓塞单元循证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个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康复训练,均有利于病人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恢复,有效地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减轻经济负担,为病人的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4

[2] 胡谨侠,杨红艳,主编.脑中风与脑瘫的康复护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4~30

[3] 祝凡,曹志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4]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6~100

[5] 郑有丽,黄春英,江小荣.中风偏瘫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9):1288~1299

[6] 刘凤英,刘云生,赵慧军,等.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175~1177

[7]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3~194

[8] 赖呈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原医学.2009,22(3):423~424

[9] 王玉龙,吴向琼,吴萍,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03,18(3):185~187

[10]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11] 王月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46~47

[12] 李承彬,杜秀华,杨至先,等.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神经病杂志,2003,3(5):280

[13] 萧蕙,张广清,王琳,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77~79

[14] 付亚利.分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15

[15] 陈文.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1):1~2

[16] 鲍瑞雪,王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334~335

[17] 方燕南,李华.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8~1820

[1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04~107

[19] 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74~75:171

[20] 罗海英,谢乃金,吴春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0例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53~154

[21] 李小军,郑斌.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0~382

[22] 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7~148

[23] 钟美容,黄海花,刘海兰,等.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393~395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3篇

[关键词]门诊病人;多元化;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a)-107-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气候环境及食物污染等因素对人民健康的影响,人类患病的几率大大提高。疾病种类多样化、疾病年轻化等使人们明显地表现出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和需要[1],对门诊病人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自然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06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共800例,男392例,女408例,年龄17~85岁。文盲25例,小学水平121例,中学水平362例,高中以上292例。

1.2 分组方法

将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的病人400例作为A组调查对象,将接受过多元化健康教育的病人400例作为B组调查对象,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构成间无显著性差异。

1.3 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是健康教育效果的保证。

1.3.1布置温馨合理的健康教育环境①开设医护人员礼仪课程,制定医护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医护人员着装整洁,仪表大方,护理人员淡妆上岗;②规范医护人员文明用语,提高医护人员语言修养;③美化候诊就诊环境,在适当地方摆设绿色植物和花卉;④公开说明就诊程序和工作流程,让病人在短时间内熟悉就诊环境;⑤护士挂牌上岗;⑥集中列出出诊医生的照片并附有专科、职称说明。

1.3.2 营造宽松舒适的健康教育氛围①在各专科候诊大厅设立足够的坐椅,通过电子荧屏广泛播放各种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内容,让候诊病人及其家属在长时间的候诊过程中就像坐在家里看电视一样自然地吸取自我保健知识;②在分诊台摆设健康指南小册子,对饮食调护等各种常见食物的性质、所含营养成分及其功效作详细说明,对各种治疗检查的配合等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书面说明,让病人随时取阅,使病人在闲暇之际获得信息、知识。

1.3.3设计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法根据各专科病人的专病护理特点,将病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有关饮食、护理、预防、保健、功能锻炼等教育内容录拍成照片,并在每幅照片下配上简练、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制成图文并茂的像册,加上医生的指导,病人可以直接模仿,耳濡目染地轻松掌握知识。

1.3.4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小课堂组织专科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如聘请专家及中高级医护人员讲课,如“糖尿病健康讲座”“高血压病友座谈会”“肾友联谊会”等,给病人提供交流场所,巩固及丰富有关保健知识,或请热心的病友现身说法,使病人在娱乐中获取信息,在交流中增长知识,树立信心,促进健康。

1.4 调查方法

采用本院护理部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对就诊环境是否感到满意;②是否愿意与医护人员沟通;③就诊完毕后的感受如何;④是否相信医生的诊断及接受治疗;⑤是否觉得候诊时间过长而感到无聊;⑥对复诊的医院选择等。

2 结果

两组病人与院方建立良好关系及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

3 讨论

对门诊病人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针对门诊病人的文化、心理、生理健康需求及门诊流量大、候诊、候检的时间长等多种因素而开展的一项护理活动,它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改善就诊环境、氛围、方法,帮助病人解除来到医院就出现的紧张,无所适从的感觉,帮助病人在医院获取与疾病相关的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确保病人在院外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对帮助病人的治疗促进、病人的康复十分有利[2]。

由于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其操作系统从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3]。因此,要对门诊病人进行多元化的健康教育,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蒋冬梅.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

[2]余立军,陈李丽.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的效果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1,8(1):42-43.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4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通过跨国界、跨区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逐渐形成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体系。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多元文化护理的要求,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更好的身心健康。我科从2008年5月开始将多元文化护理应用于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我科住院病人为对象,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接受健康教育的病人共1562例,其中男1148例,女414例,年龄25~91 岁平均年龄60岁。

1.2具体方法

转变护理观念:在实施多元文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文化素养,才能适应不同对象的护理服务需要。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既注重病人生物及物质需求,更要重视病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使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成为护士行为的准则,并作为检测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及早交班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事例,使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明确多元文化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自觉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护理观。

通过疾病影响程度量表(The Sickness Impact Profile,SIP)及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测评,收集病人相关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将多元文化护理融入到健康教育过程中,标准教育计划是健康教育过程中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评估各项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

2健康教育内容

2.1根据不同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知识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其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但包括一般卫生知识,还包括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用药、护理措施及心理卫生教育。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疾病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理论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健康指导手册,帮助病人购买有关书籍,与病人一起学习讨论,在满足病人知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医疗理论知识。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的病人接受能力有限,必须采取反复、多次的教育方法,以强化病人的记忆。对疾病的病因、治疗、用药、药物的副作用,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并发放有关资料与病人一起阅读并讲解,鼓励病人提出问题并耐心给子解答。根据病人疚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人院后首先要告诉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向病人讲解休息的重要性,用药物的副作用,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病人可以活动后发放学习资料,一起阅读并讲解。出院前向病人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并发放健康手册。小学以下知识水平的病人接受能力差.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反复多次、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2改善病房环境

医护人员要尽力使病房清洁、整齐,减少环境对病人的恶性刺激,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医护人员谈话、走路、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报警等对病人的影响。因为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增加病人的紧张度和焦虑感。在抢救重危病人时,尽量避免其他病人在场,有条件应床与床间用布帘相隔。

2.3心身兼护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但三者在不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相同的。通过护理工作者的态度、语言、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

2.4增加人文知识

了解研究不同民族的健康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多元文化 的渗透,护理对象不再局限于国人,而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国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生命、尊重与裹读等观念上的差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从思维和行动上完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换。通过增设多元文化课程,如护理社会学、民俗学等课程,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世俗信仰等文化背景,以适应护理工作的社会性需求。

3效果

发挥了护士的内在潜能,通过多元文化护理在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士的内在潜能和创造性,显示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满足了病人的情感要求,提高了病区的服务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元文化护理运用到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病人的思想情绪、饮食习惯、个人爱好等均得到了护士的关注,使病人对护理人员有一种信任感,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4讨论

多元文化护理是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护理就是根据内科病人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将多种文化渗透到健康教育过程中,满足了病人有关社会及精神的需求。多元文化护理是提高内科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晓军、谭艺真、黄兰.试论多元文化护理内涵、特点及其原理〔J〕第一 军 医 大学学报,1995,15(3):234.

[2]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

[3] 张彩虹.曹和安.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思考[1].护理研 究 ,2 00 4, 18(21):1884一1885.

[4] 许瑞、袁朝、柳春.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护理〔〕.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 00 2, 19 (4);54-55.

作者简介: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5篇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我国,卒中每个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尽管卒中的治疗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临床治疗仍不尽如人意,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种药物被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目前按照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只有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这4种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某一特定区域,由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心理医生及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卒中病人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以改善其预后,提高疗效的卒中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卒中病人提供标准的诊断、治疗、康复和专业监护。

1 卒中单元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临床神经科经历了卒中监护病房、卒中康复病房阶段,到80年代中期,提出了卒中单元模式。经过多年发展,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建立十分完善的卒中单元,其治疗价值已被许多研究结果所证实。卒中单元是改善住院卒中病人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室、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这些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多学科医疗队,每周会面l至数次,为脑卒中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所以其产生疗效的原因主要是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和治疗的标准化。研究表明,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能减少脑梗死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明显提高病人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不增加病人的花费。近10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卒中单元,经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充分证实:卒中单元的模式与常规神经科病房的模式相比,在急性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感染发生率、生活能力恢复、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卒中单元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优越性远远超出了临床医学的范畴。

2 卒中单元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多年来,我国临床神经科医师一直都在努力探索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已形成一些治疗的基本原则,但主要停留在依赖于药物选择和应用层面。其基本治疗模式仍是以药物为主体,病人从住院到出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状态,由此产生了一些严峻的问题:①我国卒中病人多是散落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内科、老年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各个科室,每个科室各有自己的诊断标准,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导致病人缺乏规范化治疗;②卒中病人长期卧床,营养障碍,继发各种感染等;③住院时间较长,增加医药费用;④卒中后期病人缺乏合理安置,导致治疗缺乏连续性。这些决定了我国现行脑卒中的治疗模式必将受到挑战。因此,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一味片面追求药物对脑卒中的治疗价值是个误区,了解发达国家对脑卒中诊疗的新观念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刻不容缓。

3 卒中单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01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建立起国内第一个标准的综合卒中单元,并已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北京已有10所医院开设了卒中单元病房,其他城市也相继设立,但数目不多,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已接受并运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概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广东省中医院模式的承载体是脑血管病中心,强调中西医、内外科完美结合,形成从院前急救到住院治疗再到康复治疗全过程、全方位的“一站式”立体诊疗模式,及时地为脑卒中病人提供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各种先进的诊治手段,以获得脑卒中治疗的最佳效果。开展以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相结合以及早期康复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为特点的全新脑卒中诊疗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但由于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和制约,目前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情的卒中单元。我国卒中单元的病人在疾病急性期能够得到很好的救治,而有关康复治疗环节仍然很薄弱。

4 目前我国建立卒中单元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进入建立卒中单元模式的探索阶段,但尚有许多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问题: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卫生状况迥异,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在总体上亟须一定的标准来规范。病人的数量、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在1年内并不恒定,对卒中单元的需求有所波动,应进一步研究引进什么样的卒中单元,如何建立一个有弹性的卒中单元机制来适应这一变化,使人力物力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②卒中单元要求有标准化的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目前许多国家已建立了此类治疗指南,但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病人。在过去几年中,卫生部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国内所有版本的指南都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制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南是首要任务。③卒中单元强调早期康复介入,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已加强了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多侧重于肢体康复,没有专门的语言训练师,加上方言的差别很大,使得语言训练困难重重。但由于语言障碍是脑血管病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语言训练的研究和语言训练的标准化是建立中国式卒中单元的重要任务。④现阶段对于卒中单元的研究,中西医优势互补的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建立中国式的卒中单元,如何使中医特色在卒中单元中得到充分体现,如何使早期针刺与急症监护及康复融合,如何将早期针刺与现代康复落到实处等,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实践巾摸索,需要开展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长期观察后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高质量临床证据。⑤引入卒中单元是否会增加病人的总体费用,如何正确解决费用和疗效的矛盾等,也值得结合国情进一步研究。

5 建立中国卒中单元模式的思考

5.1 建立我国统一的、标准的部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所谓指南是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制定的治疗原则、规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明确规定了治疗规范的特点。指南分3个级别:国家指南、区域性指南、医院指南。每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合适的指南,并根据相关知识的进展不断进行修订。由于我国现在缺乏统一的、标准的部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从而制定地方指南和医院指南也就缺乏依据。

5.2 建立合理的病房结构和医疗条件 早期康复、小组工作、全体教育和康复过程中病人及亲属的参与是卒中单元的重要特

征。卒中单元的建立需要较大的医疗环境和条件,这些医疗条件是限定收治卒中病人的基本要求。欧洲卒中促进会的指南中的最低要求有10项,包括:①24 h内随时可能CT检查;②建立卒中治疗指南和操作程序;③在评价和治疗中神经内科、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放射科的密切合作;④特殊培训的护理队伍;⑤早期康复包括语言训练、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⑥建立康复网络;⑦24 h内完成超声检查(颅内和颅外血管、彩色编码双功能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⑧24 h内完成ECG和超声心动图;⑨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参数);⑩监测血压、血气、血糖、体温。如果是大型中心还有其他额外要求,包括MRI/MRA,DWI/PWI,CTA,DSA、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病房面积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和卒中病人数量而定,重症监护病房应设(4~6)张病床,装备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抢救设备(如心电、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床旁监测仪、输液泵、视频监测系统,血凝系统检查仪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正常比),对某些指标进行监控,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6篇

卒中单元康复模式

卒中单元的类别:卒中单元按照工作涉及的广度不同分为:基本卒中单元(一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单元(二级卒中中心)。

基本卒中单元的条件:①卒中治疗小组(2~5人);②书面治疗规范和流程(如溶栓、监护、二级预防及会诊制度);③急诊救治能力;④康复训练、营养支持以及心理评估和治疗的配合;⑤有心脏科、神经外科合作;⑥科普教育;随访记录。此外,还需要有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包括:神经影像,实验室服务,预后指导和改进计划(如卒中门诊)专业组人员应该接受继续教育。

高级卒中单元的条件:①设立中心主任;②有神经病学专家和神经外科学专家;③有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验的外科医生;④有诊断放射学专家;⑤具有血管内治疗经验的专家;⑥急诊医生和急救系统紧密合作;⑦经过卒中治疗训练的护理队伍;⑧具有神经科重症监护、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和TCD方面的专门人才;⑨具有经过康复训练的理疗师和治疗师;⑩病历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高级卒中单元的支持系统有:核磁共振及相关技术、DSA、CTA、颅外超声、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脑血流检查。

卒中单元的形式包括:①急性期“卒中单元”;②综合性“卒中单元”;③恢复期“卒中单元”;④移动性“卒中单元”。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移动性“卒中单元”并不能让卒中患者获益,综合性“卒中单元”是比较适合我国临床实际的模式。综合性“卒中单元”实施临床神经科医师、专业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训练师、语言治疗师、神经心理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医学科普教育的全部职能。

卒中单元的优越性:早期康复的介入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对严重脑卒中患者和老年患者的效果尤为显著。脑卒中单元中的患者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较传统治疗模式明显缩短。并发症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和普通病房比较,卒中单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早期活动是脑卒中单元模式的关键,也是与普通病房治疗最重要的不同点。可减少由于卧床而形成的疾病,如肺炎、褥疮、深静脉栓塞、肢体挛缩及直立性低血压等。

卒中治疗成功的标志:降低急性期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能够节省医疗费用是卒中单元成功的标志。

社区康复模式

以医生为主导的社区康复模式:通过社区神经专科医生干预的模式对患者、家属及直接陪护者进行整体护理指导、家庭康复指导、神经心理指导、易患因素治疗指导,并以讲座、宣传手册、参观、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脑血管病康复知识宣教。

以护士为主导的社区康复模式:冯正仪等[1,2]提出了由社区护士实施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由神经内科护士担任干预人员的模式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包括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矫正等)、医疗指导(包括血压监测、体格检查和用药指导)等。

社区康复治疗频率:康复干预3个月内,每日1次,每次1小时;康复干预4~6个月内,2次/周;康复干预7~12个月内,1次/周。每期(阶段)康复干预、治疗的原则明确,但是,具体康复治疗的内容根据每个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做适当的调整。由于各个社区情况不尽相同,康复治疗的频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讨 论

无论是卒中单元康复模式还是社区康复模式,在我国起步都较晚,康复及护理尚缺少系统性、规范化和网络,因此,应当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脑卒中康复服务模式,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7篇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遵医行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体重、伴或不伴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眼病,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儿童盲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儿童致盲比例的6%~18%[1-3]。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进步和随之而来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由此造成的盲童数量也逐渐增多[4]。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早产儿家长缺乏筛查意识,对ROP筛查方面的知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理解定期眼底检查的意义,不能形成良好的医疗意向,忽视了定期随诊在ROP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ROP患儿的视力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家长在早产儿筛查过程中的不遵医行为,造成了大量的早产儿因未及时筛查和治疗而导致不可逆盲[5]。国内外文献报道,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疾病影响因素,学会自我保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止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6]。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对早产儿家属加强教育和管理,实行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遵医行为,提高筛查意识,主动配合早期筛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筛查的早产儿60例进行调查。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首次就诊时建立视网膜筛查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姓名(或母亲名)、性别、出生日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史、是否多胎、患儿全身情况、母亲怀孕史、家族史、病情诊断分级、家长联系方式等。观察组家属男14名,女16名,平均30.12岁;对照组家属男13名,女17名,平均30.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对患者家属讲解ROP的相关概念、相关危险因素、防治的相关知识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进行筛查时家属的配合方法,使用散瞳药与镇静药的作用,初次检查与随访的时间等,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成立多元化健康教育小组,组员由1~2名专科医生和3名专科护士组成,并进行统一培训,由专科护士负责早产儿的资料收集、健康教育评估、实施和评价并参与治疗和护理。

1.2.1 健康教育评估 课题组护士评估早产儿的一般情况,了解家属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心理动态等,在早产儿进行筛查前1天打电话给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1.2.2 健康教育实施 针对家属的不同需求及理解学习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做到因人施教。

1.2.2.1 小组健康教育 将家属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内容的授课,由本课题组的一位护士在现场做健康教育,采用漫画式海报宣传、角色扮演、问答教育、示范教育、随机教育等多种方式,统一制作宣传DVD、小册子、多媒体,利用直观的图片、录像,使家属能直接模仿,耳濡目染地轻松掌握知识,并进行现场答疑,不仅让授课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家属之间也进行互动与经验交流,起到一个互相督促的作用。

1.2.2.2 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个性、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不同,了解其不同的健康状态与心理状态,由护理人员面对面、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有学者研究指出,眼科护理中这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眼科科普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7]。

1.2.2.3 专题讲座 每月由ROP的专科医生和护士一起组织一次专题讲座。

1.2.2.4 网络交流 利用网络,建立早产儿家属交流群,有专科医生或护士负责答疑,也利于家属之间的沟通,及时交流信息。

1.2.2.5 复诊追踪 需要再次复诊的患者,由ROP课题组帮忙预约下次复诊的时间,并有短信通知家属,对没有按时来复诊的早产儿进行跟踪,并通过电话回访指导早产儿家属加深了解ROP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定期带早产儿到眼科门诊复查,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ROP的发生,打消家属对ROP筛查过程的各种顾虑,从而提高其院外遵医行为的自觉性[8-9]。

1.3 观察和评价 在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早产儿家属遵医行为进行效果比较,了解早产儿家属疾病认知情况、定期复诊情况、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预防早产儿眼部感染等,评价其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家属遵医行为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项目”已将ROP列为高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原因[10]。根据WHO估计全世界已有5万多名儿童因ROP导致失明[11]。在美国,每年有14 000~16 000例新生儿患不同程度的ROP,约有400~600人将成为法定盲[12-13]。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进步和随之而来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由此造成的盲童数量也逐渐增多。我国目前还没有基于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统计数字,据测算,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7%~10%,每年约有150~200万早产儿出生,将有30~40万早产儿发生不同程度的ROP,至少约2~3万名早产儿受到失明的威胁[14-15]。因此,加强对ROP的筛查和防治非常重要。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遵医率、筛查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元化健康教育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指导早产儿家属加深了解ROP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定期带早产儿到眼科门诊复查,能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可及时发现ROP的发生,可打消家属对ROP筛查过程的各种顾虑,提高了家属遵医行为的自觉性。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早产儿的就诊率,对ROP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早产儿家属从主观上改善了遵医行为。护士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与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互动的护患关系,发现并剖析了家属发生不遵医行为的客观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了不同的对策,改进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家属的遵医行为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家属不再是仅仅简单扮演服从者的角色,更是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的参与者,使家属感受到尊重、重视,利于家属从主观上改善遵医行为。这种良好的医护患合作关系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也让医护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当中,积极加强与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15]。

由于ROP筛查的遵医行为受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交流、沟通技巧,有较高健康教育水平的人员担任,才能使早产儿家属真正掌握健康知识,提高遵医行为。因此,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是提供多元化健康教育的保证。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维护家属心理健康,避免患儿视觉残疾,改变家属意识,早期进行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决定ROP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显示,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干预,可以提高家属疾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降低ROP发病率、重症率和致盲率,加强视力康复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因此,多元化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ilbert C,Rahi J,Eckstein M,et al.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J].Lancet,1997,350(12):12-14.

[2] Chen J,Stahl A,Hellstrom A,et al.Current update o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screening and treatment[J].Curr Opin Pediatr,2010,22(8):14-15.

[3]黄丽娜,张国明,吴本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2.

[4]张轲,曹宪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3.

[5]辛会萍,王嵩川,张萍.早产儿家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意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84.

[6]文贵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3-84.

[7]陈红.眼科护理中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92-93.

[8]洪薇.电话回访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5-76.

[9]温秀娟,刘凌,叶丽,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907-908.

[10] Gilbert C.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epidemics,population of babies at risk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trol[J].Early Hum Dev,2008,84(2):77-82.

[11] Section on Ophthalmology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Pediatrics,2006,117(2):572-576.

[12] Ho S F,Mathew M R,Wykes W,et al.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an optimum screening strategy[J].J AAPOS,2005,9(6):584-588.

[13]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组.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5):30-34.

[14]张国明,曾键,黄丽娜,等.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8):38-40.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8篇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脊柱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32-02

脊柱手术是较复杂、风险较大的手术之一,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而健康教育是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手术、使手术获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措施。但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配合知识、康复锻炼了解不够、理解偏差,以致焦虑惶恐,不能积极正确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影响愈后效果。因此,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方法、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10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0~62岁,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6例,腰椎暴裂骨折椎管减压术4例,腰椎管狭窄扩大术12例。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42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

1.2.2实施方法两组患者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阶段进行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说教方式进行;实验组采用口头、文字、图片、真人动作演示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分阶段宣教。其中图片及光碟均为自制,真人动作演示由专业护士模拟及达标患者交流性现场演练。对于应使患者了解的内容用文字方式教育,如入院须知;应知晓掌握的内容用口头、文字和图片方式教育,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由专业护士完成环境介绍后,即应用解剖图片及腰椎模型对患者讲解脊柱的生理结构、手术方法,使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法有直观的认识。此过程专业护士应有足够耐心,因所面对患者的学历、素质、生活环境、年龄等存在很大差异,故其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患者只有将这些内容真正了解,才能有效减少其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心情,以放松、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面对手术。专业护士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文化素质,性格特征、接受程度等)首先进行评估即而实施教育。术后应掌握的内容用光碟播放及真人动作演示来反复加强教育,如:手术后,早期进行预防神经根粘连的直腿抬高练习,正确的翻身姿势(轴线翻身),后期需进行及出院后需坚持进行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日常活动保护腰部的各种禁做动作,均以光碟演示的形式形象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因术前患者与专业护士已建立良好沟通,此阶段患者能积极认真配合专业护士进行练习,专业护士定期评价患者学习效果,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在预定时间内是否能达到功能恢复的预定指标;患者是否出现因知识缺乏或锻炼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评价的方法采用提问与患者复述、由患者演、发放调查表3种形式,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这一过程达到教育总目标。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多元化辅导。出院前问卷调查患者对疾病日常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结果

2.1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认识情况见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

2.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所存在的护理问题

见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

3讨论

应用系统、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避免了传统教育方法所存在的弊端。脊柱手术是较为复杂的创伤手术,患者很难在单一的说教方式下对疾病有感官的认识,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并发症,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使患者对此有深入的认识,加之脊柱疾患的康复锻炼有特有的练习方式,传统教育不够形象,使患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难以掌握正确的方法,给愈后造成隐患,多元化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使患者得到了真实、清晰、形象、生动的教育,理解和记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光碟播放效果突出,光碟中动作规范、到位,避免了宣教者水平参差不齐,宣教中存在的误区;病友间交流演练更能提高患者学习的互动性、积极性,提升康复效果。而且,使患者切实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的重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刚艺.试论护士健康教育职能的强化[J].护士进修杂志,1991,14(1):37-38.

[2]李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833.

[3]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4]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7-58.

多元化康复护理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43.3;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2-0142-02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由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院士创立的一套治疗系统工程,内涵在于: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中西医并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针灸优势,将多学科、多系统的诊疗观有机地溶为一体,形成比较完整的脑血管病综合诊疗体系。治疗脑卒中,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脑梗死病人46例,分别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和“石氏中风单元”的康复护理进行比较,“石氏中风单元”重视早期康复护理,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预防褥疮及其它护理并发症,避免或减少后期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性综合征的出现,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脑梗死病人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2001年至2003年收治21例为对照组,2004年至2005年2月收治25例为康复组。诊断标准均参考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符合脑梗死诊断者。两组病例诊断前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经头颅CT及MRI检查,脑梗死康复组病变部位基底节区18例,脑叶6例,小脑1例。对照组位于基底节区17例,放射冠1例,脑叶3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早期卧床制动,一般采用仰卧“大”字型卧位,急性期禁止翻身活动,病情稳定后护士帮助活动髋、踝、肩、肘、手关节,进行患肢被动活动,但无程序,无时间规定,后自主下地活动。未进行针刺治疗和服用“丹芪偏瘫胶囊”。

1.2.2康复组:25例病人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开始介入以下的护理。①床上活动:意识障碍较轻,生命体征稳定,靠背45°、5分钟开始坐位练习。腰部固定妥当,经过15°、45°、60°,直至90°身体坐起为止,不断进行起坐训练,锻炼中避免出现性低血压。②卧姿:意识障碍的患者首先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尽量少用仰卧位,以避免骶尾部等部位的褥疮的发生。一般为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这是所有中最重要的。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使整个患侧身体被拉长,从而减轻痉挛。此头部应有枕头的支持,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不应放于身前,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整个患侧肩甲骨后缩。健侧卧位,患肢下垫一枕头,保持在心脏高度以上,上举100°,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贫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③变换:如不转换,可造成肢体挛缩,褥疮等。对意识障碍者2小时一次,采取仰卧、半侧卧、侧卧、然后再回到仰卧,采取不同的。④关节的被动运动:康复师给予患侧上、下肢的各个关节的各种被动活动。⑤头部训练:病人神志清楚,早期就鼓励病人转动头部,用两眼扫视房间的周围物体,有利于增加视觉刺激,促进功能康复。床头柜放在偏瘫侧,想出各种办法,尽可能地促使病人将头转向偏瘫侧肢体,如:家属及护理人员护理时站立在偏瘫侧等。⑥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治疗贯穿始终。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中风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风患者出现愠怒心理及过度期望等一些心理改变,还可发生抑郁、焦虑等情感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一般心理辅导,对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密切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⑦醒脑开窍针刺和服用丹芪偏瘫胶囊的治疗。

2 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和《中医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评价中风病疗效和中医征候疗效,痊愈:口齿清楚,步态平稳,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包括显效和有效,口齿逐渐清楚,步态尚稳,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无效:口齿不清,步态不稳,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