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18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1篇

为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要切实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以及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审计风险。风险防范机制是系在改革腰间的保险绳、铺在地面的海绵垫。下面以政府投资审计为例,防范政府投资审计风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依法审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培育良好的执业习惯,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遵守规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依法审计的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开展工作,把依法、依规审计当作一种常态。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一)源头严防 一是规范投资审计送审资料接收行为,安排专人对送审项目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接收要求的项目予以受理,并及时登记投资项目台账,尽量杜绝因补充资料而发生的审计风险;二是完善政府投资审计地方配套制度,将审计署《政府投资审计规定》《__省政府投资审计条例》《__市政府投资审计制度》作为投资审计的基础和依据,严格执行法定审计程序,并结合审计实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杜绝因违反程序而发生的审计风险。

(二)过程严管 一是对于工程审计要重点审查招标文件,对合同条款、拦标价和招标文件的实质性重点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用语规范,定性准确,拦标价合法、合规、合理,招标程序合法合规;发标、中标单位是否按照中标通知书、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约定;补充合同是否与中标合同一致;二是对于拆迁审计重点审查拆迁补偿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估公司是否严格按照评估技术细则进行评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行业规范要求,对于一些政策中未予以明确的事项是否出具补充方案或有关部门会商的记录和详细的会议纪要。确保工程和拆迁项目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三)后果严惩 一是对发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要求相关部门建章立制进行补充完善;对发现质量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建设单位积极整改;对审计发现的多计成本、随意增加工程量,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更正。严格规范审计报告的出具,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法定标准进行处罚,对于不配合审计工作存在严重违规又不构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其主管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审计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处于特别地位,审计既是行政执法者,也是行政执法监督者,既是追责问责者,也是被追责问责者。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放纵就是对自己的犯罪,严格执法不仅是维护法律权威,也是保护自己规避审计法律风险的最好方式。

面对政府投资审计对象多、任务重,审计领域专业性强,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审计力度和专业不够的矛盾突显等新情况,许多审计人员一时束手无策。长久以来传统的审计方法、手段和审计理念等职业思维定势,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审计人员来说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涉及哪些学科领域等都缺乏经验以供借鉴,给审计都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需要从工作方式和技术方法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创新审计,不断探索新思路,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

(一)创新工作方式 :面向社会公开的聘请中介机构协助相关部门完成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家审计机关要推动审计方式的创新,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可以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

通过公开招投标建立社会审计力量备选库,单位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在备选库里选择社会审计机构,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利,规定时间要求向审计机关报送跟踪审计情况报表等材料,遇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审计机关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当然审计机关组织也对参审的社会审计机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奖惩方式,制定完善的中介服务考核制度。在协审服务质量、专业技能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和资料管理水平4大方面进行主要考核。规范审计中介行为、优选审计中介机构、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发挥审计中介积极作用。确保使用中介结构公开透明、费用合理、风险可控,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审计不仅提高了审计质量,还规避和防范了审计质量风险。

(二)创新技术方法:建立动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政府投资项目面广量大,可以创新审计方法,以大数据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手段,开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系统,将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面、及时地反映和监控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动态信息,对项目管理、资料交接、统计分析、网上预警、审计考核等实行全面数字化,并实现与建设单位、协审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实现实时的数据申报、传输、审核、确认、分析、备案等这样就加强了对建设项目审计的联动力和控制力,使审计程序、环节和责任落实做到步步紧扣,规避和防范了审计责任风险。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2篇

【关键词】 海外投资 政治风险 损失 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海外投资中政治风险的类型

投资接受国陷入内乱,投资失去外部安全环境。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一直对石油、金属矿石、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具有强烈需求。所以,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非与东非,成为我国能源型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其中利比亚、埃及、苏丹等国家,都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磷酸盐、天然气、铁矿、锰、钼、锡等油气与矿产资源。而这些国家政局都发生过动乱,从2011年开始,利比亚危机、埃及、苏丹内乱升级等接踵而来,不少地方失去控制,劫掠、凶杀等犯罪发生率迅速攀升,其国内陷入极度混乱。不少中资企业都不得不暂时停产、遣散工人,甚至撤资回国,这就严重扰乱其正常的生产,企业承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投资接受国政权更迭,投资协定不被新政府承认。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性,拉美、非洲、东南亚等中国的主要投资接受国,都会出现周期性的政权更迭、形成新的政府。在合资协议达成或即将投产运营之时,一旦遭遇政权轮换,新政府又拒不承认之前的投资协议,原定的投资项目就会遭遇叫停、勒令整顿,甚至强行停产等不利情况。如2015年1月,希腊左翼的齐普拉斯政府上台后,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迅速叫停了前政府向中国中远集团出售雷埃夫斯港口多数股权的计划,表示需要将这一出售计划提交新议会重新审核。

投资接受国反对势力干扰。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大,吸引了我国不少企业对其进行堤坝、铁路、公路、桥梁等的投资建设。但这些国家政治体制比较特殊,国内的反对势力影响力较大,所以也会出于政治利益而去曲解、干扰中国企业与执政当局的合作,以求赢得选举。

投资接受国陷入经济危机,投资项目被迫搁置。拉美是我国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石油、铁矿、铜铝矿等领域为投资重点。而从2013年开始,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因油价、钢价的下跌等因素,财政陷于困境,导致中国投资的项目被迫停止,借出的钱无法及时收回,遭受巨大损失。委内瑞拉因油价暴跌而陷于破产,中国承建的高铁早已停工,借给其政府的巨额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只得答应逾期偿还,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中国海外投资陷入政治风险的原因

对投资接受国政局的基本走向、稳定性判断失准。我国企业普遍不看重投资谈判之外的细节,而是比照国内的投资磋商套路,过于依赖部分中介公司进行相互传话,对于投资国、地区的政治文化生态了解甚少。尤其是在一些局部冲突频繁的地区,譬如中东、北非、西亚等,国内一些私营企业都会过于乐观地判断其政局走势,盲目进行大规模投产。缺乏充分的预判、慎重的投资布局,往往都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继而承担很大的潜在经济损失。

对投资接受国政治运行的规则、惯例认知不充分。国际性协议是约束参与各方行为、确保彼此互利互惠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海外投资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发展理念又过于急功近利,加之会被各种优惠政策所吸引而草率进行投资项目敲定,所以往往会忽视国际规则的约束效力,并可能被竞争对手以此为由进行狙击,导致投资功亏一篑。

对投资接受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判定不准确。我国企业养成了习惯于跟中央政府打交道的习惯,对于地方势力、民众不免有所忽略。但在海外的一些实行君主立宪制、联邦制以及议会内阁负责制的国家或地区,中央政府的权力却受到很大制约,其与国外签订的协议在地方上不一定能得到贯彻。我国投资企业,获得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但在目标地开展投资项目之时,却遭到当地主管部门以及民众的干涉与抗议,无法实施。

对投资接受国的诚信度、支付能力缺乏应有了解。我国企业大多并不注重对投资接受国以往的诚信记录、支付能力进行资料收集,加之又因为担忧对其进行查访会引发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所以,大都选择了直接进入洽谈程序。而最终,却都会因为对方出现临时反悔,或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或暂停合作项目。比如在2014年,墨西哥反对党以竞标流程问题为由要求中国投资的高铁项目暂停,此后又以石油价格暴跌、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而无力支付原先商定的价款为由,而无限期搁置了该基建项目。

中国海外投资中政治风险的规避措施和防范策略

加强投资对象的国情研究,提高对于潜在风险的定位、判别以及处理的能力。一是要建立专职化的调研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投资对象国、地区的基本政治生态、政府机构运作特点以及社会稳定性等国情进行系统搜集与分析,判定其整体的国家安全环境是否适合我方投资项目进入,再针对性地组建考察团队进入投资对象国、地区进行实地探访,掌握其最新的国家政局走势、社会发展态势;二是要在科学分析投资对象国、地区未来政局走向的基础上,做好对于潜在政治风险发生之后的预警、管控以及撤离工作,建立与当地政府机构之间的动态交流关系,随时掌握其国内政治的变化风向。

建立海外投资合作的双向沟通机制,加速与国际主流政治运作模式的对接。一方面,应当推动高级别的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建设,定期对投资对象国、地区业已发生的政治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反馈,寻求对方管理部门的确认与保护,细化驻派、磋商、处理等管理流程;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设立独立化的海外投资运作模式协调部门,加大对投资国风险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学习国际主流的预防政治风险的操作方式。

改进海外资本市场的监测制度,增加风险防控的多方协调、执行手段。首先,要逐步提高企业投资管理的透明度,完善资本统筹机制,加快运营模式和机制的公示,降低投资对象国、地区的抵触情绪;其次,推行更为先进的市场数据收集、监管以及分析方式,加强中国政府各部门、驻外机构和使领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合理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切实维护好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再者,应当增加风险防控的多方协调、执行手段,重点从海外维权资源配备进行突破,加大管理制度引入与人才培训,加强对于双边投资协定的审查。

创设中外跨国投资企业合作磋商体系,加强国内企业的法律援助、诉讼能力。第一,建立公开、透明的双边企业合作交流机制,通过中方主管部门、中外企业诉讼机构联合监督的组合形式,共同商定基于互惠互利的专项保护制度,明确双方的基本权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以及司法诉讼程序启动等;第二,要明确裁定标准、罪罚责任归属以及诉讼手段,引入集体诉讼、团体调节以及公共仲裁等机制;第三,推行适度保护的基本原则,实行临时保护与定点核查相结合,逐步提高本国企业诉讼保护能力,完善跟进监督的操作模式,强化行政救济保护的时效执行性,合理提升其获赔落实的综合效率。

推行海外投资区域多边性、分散化的运作模式,升级企业公关资源管理制度。要通过多边磋商、调研考察等形式,全面分析当前国际投资的市场现状,依据其各自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前景,划定适宜投资的地区等级,合理进行资金投放。可以采取前期观察、后期合资的渐进方式,逐步熟悉这一新兴市场的特征,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投资经营。此外,要改进企业的公关运作模式,多参与社区公益活动,降低民众对于中资企业的防范心理与抵触情绪,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作者分别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经贸系讲师;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经贸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3篇

开放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从资本项目开放的角度看,尽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已经平稳启动,但开放境内投资者境外证券直接投资,对境内金融市场及香港金融市场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从管理角度看,更需重视政策放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风险。一是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2013年以来,国际证券市场的收益状况要优于国内证券市场,美国市场不断创出新高,日本市场上涨超过20%,欧洲市场虽然经历了塞浦路斯危机,但回报率依然接近6%。而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平淡,且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内个人证券投资基本限制,一旦渠道畅通,可能形成部分个人长期积聚需求的集中释放,资本的大量外流,可能会引致外汇收支出现逆差,势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二是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难度。由于境内个人对外投资,一定规模的境内个人资本积累于国外,但当国内汇率存在较为明显波动趋势时,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这些资本就会顺势而动,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难度。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中,相当部分源于个人出资,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个人资本的持续支持。但当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开放后,将引起境内个人资本分流,从而减弱对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支持力度,从而削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境内个人为获取投资收益,将一定资金用于炒股,购买国库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保险等投资项目,当个人境外证券投资放开后,面对境外更好的投资机会,一部分个人资金会从境内转向境外,从而降低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加大违规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加大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动力。个人境外投资股票市场的放宽在畅通境内合规资金外流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资金的回流途径,可能成为更大规模资金流入的动力。二是提供非法资金“洗白”的机会。境外证券市场风险和交易规则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加上人民币升值状况,谨慎型的投资者未必会积极参与,倒是出于非法目的的资金,比如洗钱资金,会不顾及成本积极参与,非法“洗钱”资金获得了十分宽松的“洗白”机会。三是部分境内企业可能利用企业和个人外汇政策范围的差异,利用境内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其超范围投资的目的。如境内个人可对外期货期权投资,而对于企业一般境内金融企业或大型的企业没有这种投资资格,这种情况下,为规避政策限制,境内企业就会借道境内个人投资境外期货期权市场获利。

加大投资者投资风险与汇率风险。一是境内个人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由于其信息、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面临一定的风险。二是投资本金和外币投资收益的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远期、掉期、外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锁定远期汇率,而国内个人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受限,汇率风险则完全由个人投资者承担。

政策应落实与跟进

目前我们正处在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第一步骤时期,即将推出的QDII2将进入第二步骤。QDII2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面对高度市场化的境外证券市场,在政策开放的过程中,若没有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相应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开放在技术和系统上其实比较简单,重点是有关政策的落地和跟进,同时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制定境内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证券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监管者、投资者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三者的权利与义务,规定适应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初始投资规模及最高投资规模)、调高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4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9年7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一个重要并广受关注的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活动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5篇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4、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知性,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指数。每年有很多企业因为投资方向性的错误而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积极有效的防控企业的投资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大型企业相对应而言的,在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方面我国的企业主管部门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中小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界定。首先是企业所雇佣的人数,一般来说,雇佣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都可以纳入中小企业的范畴。其次是企业的产能或者产值,这一点根据行业的不同,其具体的衡量与测算数值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旅游服务类企业为例,年运营收入在200万以下的属于中小企业。最后是企业的规模,这种规模主要是指企业在空间层面的规模大小。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管理灵活以及抵御市场冲击能力较差等特点。

二、投资风险的内涵

投资风险是企业运营与管理风险的一种,从字面上来看,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可能的损失。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这种风险所带来的市场破坏力低。相反的,在一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风险可能会演化为一种危机。投资风险主要是从投资主体的收益来入手,由于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投资收益呈现出了下降,其中包括本金遭受巨大损失的现象都可以视为投资风险。从本质上来看,投资风险属于一种管理类型的风险。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也就是原有的投资本金及收益出现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可以表现为高过原有的预期,也可以表现为低于原有的预期。在投资风险研究中主要将后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总之,作为投资过程中一种不确定的存在,投资风险是当下很多企业,尤其是市场活跃度比较高的中小企业在当下市场运营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出发,来积极创设应对其当下及将来所面临的投资风险问题已经做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中小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过程中,其积极性与活跃度都是比较高的。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人才方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生产与运营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家族背景的中小企业而言,技术人才方面的缺乏是导致其出现较大的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辽宁省有一家中小企业看好了某一款添加剂背后的巨大市场,于是经过多方筹资,上马了这一项目。但是,由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一直不达标,最后项目停产,企业也宣布倒闭。在市场竞争越来越聚焦技术与科学的今天,技术层面的短板与软肋会成为影响企业投资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相关专业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在关键岗位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质量等诸多方面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例如,在投资过程中的项目监督方面,相关的财务管理方面以及员工的职业操守水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来进行实施。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今后需要不断发展与提高的主要方向。

2.市场方面的原因

如果说,中小企业在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是导致其投资风险的主观因素,那么市场中存在的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则是导致其投资风险的客观因素。市场本身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就践行着一定的价值规律,通过这种市场的自动调节来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但是,这种市场的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滞后性,这一特点就会在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指数。

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供需关系的不确定性。当某一行业的产品出现了比较大的供过于求的现象的时候,中小企业进行该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将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在加之,一些市场参与着通过倾销、垄断经营以及低价竞争等手段来破坏正常的市场运营秩序,都会在客观上增加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的系数。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中小企业预期投资收益的实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市场运营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在防控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过程当中,如何从客观层面进行市场的规范与秩序化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政策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计划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投资的方向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换句话来说,只有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企业的投资收益才会得到一定的保证。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一些重要的经济行业及领域,政策方面的影响力依然是产生投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例如,当下,我国正在大力进行供给侧调整,包括煤炭,钢铁等在内的传统工业都在面临着去产能的发展要求。如果,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的方向依旧放在这些传统的产业上面,那么其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则是很大的。所以,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是极为多元的。无论是企业自身在人才储备及管理层面的问题,还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政策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都是中小企业在防控投资风险的过程当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主要方向。只有从风险产生的源头入手,来探究其风险的应对方法与策略才是科学与有效的。

四、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防范对策与措施

作为市场运营的主体,中小企业在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更好的引导中小企业建立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措施,不仅关系着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小企业今后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1.投资风险防范对策

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多元的,从整体上来看,无外乎主观及客观等两个方面。所以,中小企业在制定投资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当中,应该从防范意识,员工素养以及风险防控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入手: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进行投资风险的防控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应该是第一位的。从一些中小企业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缺乏必要的投资风险防控意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与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牢牢的把握风险防范这根弦,从最初的投资意向的选择与确定,到中期的投资管理以及后期的跟进及维护等整个的投资流程,都要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在提升投资风险防范意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将风险教育与培训纳入企业整体的培养方案中。通过相关投资风险理论的学习来提升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投资环节,结合具体的风险管理理论来实现相关风险的降低与规避,从而将这种风险意识上升为一种生产力,从而给中小企业今后的投资运营提供更大范围的支持。

(2)充分识别和估计风险

市场的不可确定性,让企业的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在市场中,一般流行着这么一句话,风险越大,利润也越大。因此,在中小企业制定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的过程当中,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计算,将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进行一个很好的预判。一方面,在科学的数学分析系统的助力下,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系数与机遇系数进行一个很好的匹配,在两者的博弈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机制,在减少因为风险而带来的损失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把握市场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企业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发展。

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风险的识别与估计,要避免盲目乐观或者是盲目悲观的思想。要充分依托现有的统计技术与平台,从整个市场运营的大环境出发,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一旦经过风险评估发现其所造成的收益损失已经超过了企业本身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要千方百计进行企业资产的抽离与保护,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方法来减少这种风险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

(3)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在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风险的防范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短板是企业相关人才在数量与质量层面的不足。这种人力资源层面的短板不仅影响着中小企业应对投资风险体系的健全,也影响着中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把好关,在重视所聘用的员工基础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考察,因为,在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中,由于员工的自身问题而导致风险的发生占有很大层面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大员工的在职培训力度。随着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及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员工需要在专业技能及理论等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提升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企业可以通过选送优秀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其整体的工作水平。

在投资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中,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小企业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动态的投资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可以更好的在第一时间进行投资风险的识别,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将风险所带来的收益损失降到一个最低的阈值。

2.投资风险具体防范措施

上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当然,由于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来源不同,在应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过程当中,还应该从具体的风险类型入手来进行对症下药。

(1)社会风险与政策法律类风险防范措施

在应对此类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投资风险的过程当中,中小企业要本着不碰红线的原则。只要是与国家的法律及法规相违背的投资,无论其收益是多大,利润是多高,中小企业都不可以进行投资。一旦中小企业在投资方向上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那么其所要面临的市场风险及法律代价是非常大的。例如,当前为了更好的保护大气及环境质量,国家对于重污染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排放标准,可以说,重污染企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好的。如果中小企业缺乏这种风险及法律、法规意识,盲目的进行投资,其最后所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要从政策及相关法规入手进行审核,只有过了政策法规这一关,相关的投资程序才可以开展。

(2)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经济层面的风险除了市场层面的不可控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之外,企业自身在融资层面的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一旦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出现断裂,将会影响着整体的预期收益的达成。因此,中小企业要在投资资金的来源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借助传统的银行贷款之外,也可以借助当下比较流行的互联网金融来解决其在资金层面的问题。另外,在整个投资的过程中,要实时的根据投资对象的运营状况来进行投资战略的调整。特别是要关注整体的环境运行趋势,当市场波动反常,呈现出危机的前兆的时候,要做好投资的保护与止损工作。

(3)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在中小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结构和人员来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与研判,在投资项目的审核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程序与流程来进行科学实施。另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设立审计、监督等部门来避免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的发生。例如,在中小企业的运营模式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方面的混乱,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投资风险系数的增加。因此,中小企业在投资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要把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整个管理过程。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只有通过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企业在应对投资风险的过程当中,才会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总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从宏观上为其搭建一个良好的风险预警平台与风险防控环境。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防控才会有章可循,不断的趋于正规。

五、结语

投资是中小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在中小企业投资的过程当中,风险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着其预期的收益。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例如,人才及技术层面的不足,市场及政策层面的波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今后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与措施。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论述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恳请相关专家、学者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鲁宁.简论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企业导报,2011(16).

[2]张婷.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微观风险研究――以“温州哈杉”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

[3]杨惟舒,刘倩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2011(12).

[4]刘文韬.中小企业防范、控制投资风险的十大策略[J].中国商贸,2014(25).

[5]陈春亚,蔡彭真.关于中小企业投资的风险及规避探究[J].中国商贸,2015(20).

[6]郑明望.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J].消费导刊,2014(24).

[7]周一萍.基于金融危机影响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5(12).

[8]张青.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4(06).

[9]刘旭.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06).

[10]陈霞.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4(09).

[11]孔玉红.探析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J].现代商业,2014(04).

[12]冯杰.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新经济,2014(26).

[13]张琪.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3(07).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7篇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股指期货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并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论述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最后提出了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股指期货 特殊 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资本市场规模的飞速发展,投资风险日益上升,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可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是,作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占据极大份额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和1997年国民西敏士银行在股指期货交易中的巨额亏损,都显示出了股指期货的内在风险性。1998年,国际投机资本在香港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联动交易,更显示出股指期货对金融安全的潜在威胁。由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给市场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潜在性的危害。因此,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以期充分利用其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改革服务。股指期货的出现,可以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市场功能、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有效对冲风险的工具,但是它也可能带来加重投机氛围、增加操纵行为、加大样本股和非样本股波动等问题。这导致在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并学习如何防范对于充分利用股指期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文献综述

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朱坤林(2009)认为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其本身也会给市场带来新的交易风险,应通过建立健全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加强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监管以及加强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的教育和培养这几个方面防范和控制股指期货的交易风险。

徐伟东(2009)对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完善性,认为应该强化法治精神和信用精神,旨在为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和正常运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张婷、杜建智(2008)从股指期货的基本内涵和功能出发,着重探讨我国股指期货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的问题,认为应该从主题角度、运作角度和监管角度三个方面防范股指期货的风险。甄红线(2008)通过分析表明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初始发展阶段,更应该重视和研究如何管理股指期货风险,以便于我国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雷裕涛(2008)提出我国开展股指期货面临的特殊风险包括制度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结构不对称导致的风险和市场过度投机的风险,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交易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等相应的防范措施。王钦安(2008)从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起步晚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阐述了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意义,并对如何规避股指期货带来的各类风险提出了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合理设计期货合约标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跨市场联合监管机制以及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建议。

陈波(2007)在文章中表明股指期货风险防范非常重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经验,提出我国股指期货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范: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合作;壮大与完善股指期货的投资主体;对国际游资建立适时监控和防范预警制度。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之前,本文将以2010年4月股指期货在我国的正式上市交易为背景,对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防范进行系统的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风险分析

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保值或投机工具,投资者并不一定非要持有股票才能参与股市交易,由此可以省去挑选股票所面临的困难又同样可以获得盈利的机会。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管理股市风险的有力工具,但其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具备管理股市风险功能的同时,自身也蕴含着相当大的风险,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金融衍生品的特有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差风险

基差就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即基差等于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从本质上看,基差反映着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维持一定区间内的正值(即远期价格大于即期价格)。套期保值实际上是用基差风险替代了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如果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之初与结束套期保值之时基差没有发生变化,就可能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但是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也有可能出现基差倒挂的异常现象,这就表明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价格信息已完全扭曲,这将产生巨大的交易性风险。

(二)市场操纵风险

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只要交易者拥有足够多的资金,就有可能通过买卖大量期货合约达到操纵期货价格的目的。而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使这种操纵行为更为容易。大资金的交易者通过价格操纵,将期货价格迅速拉升或打压,使持有相反头寸的投资者难以补足保证金而纷纷爆仓,从而获得巨大利润。价格操纵严重影响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导致期货价格严重失真,套期保值者无法规避风险,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最后的逼仓风险。

(三)高投机性风险

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构成了市场中两大参与主体。由于股指期货市场通常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可以利用杠杆作用以小博大,大大增强了市场对投机者的吸引力,使市场中投机者的比重占了上风。在期货市场中,投机者承担了套期保值者转移的巨大风险。通过买空卖空博取价差,是保证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活跃的重要力量。但是过度投机行为也将会给市场机制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和市场恐慌。如果期货市场的风险放大效应与价格操纵、黑幕交易等非法行为联系在一起,将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甚至危及经济体系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面临的特殊风险

由于我国特有的市场文化背景、股市的现状和政策干预等诸多因素影响,要研究股指期货,首先要了解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制度所要面临的特殊风险。

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目的是为了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由于其本身的高杠杆性和损益的放大效应,投资者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其心理和投机行为,指数期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其损益的放大效应。股指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大多是以投机为目的,套期保值者只占其中较小的比例。

我国股市要加快同世界全面接轨的步伐,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及政策的出台将会引起汇率、利率、债市及期货市场联动的不均匀性,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优势者抢得先机,而信息劣势者遭受损失。

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必须以允许买空卖空为前提,即买空(卖空)股票现货,同时卖空(买空)股指期货才能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这就导致了市场不对称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投资者只能通过买进股票、卖出股指期货进行单边套期保值,因而导致股指期货价格被持续性地低估;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市场做多者,由于在现货市场不能抛空,必然导致股指期货交易纯粹投机,如果现货市场发生较大幅度的下跌,股指期市多头者将抛出股指期货,现货市场抛售股票者也会增多,从而进一步促使股价下跌,再次引发上述过程,这种市场不对称机制将有可能导致股指期货价格单边下跌(或单边上涨)与现货指数脱离,甚至引发股市崩盘的风险。

从近几年国内外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的交易情况看,品种的选择、合约的设计、保证金的规定等,对交易活动中的风险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股指期货交易的标的物是股价指数,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以及所特有的股本结构的原因,被选作标的指数的股价指数纵的风险较大。

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主要存在三类交易主体,他们分别为套利者、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由于他们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性的,因此这三类投资者将会面临着各种风险。从投资者结构上看,成熟的证券市场、多元化机构投资者是交易的中坚力量,而我国呈现出典型的散户型特征,机构投资者只以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为主,目前这种市场交易主体结构失调,使机构投资者更易联手操纵市场,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等优势,进行不公平交易、违规交易,影响指数的变动,人为造成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偏离,以求获取暴利。 现阶段我国证券和期货监管的机制尚不完善,交易行为尚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由于管理法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投机功能失控,产生极大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法律制度风险以及管理风险。

股指期货风险的防范措施

投资者的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保障自身财务安全、在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投资。为有效的防范风险,应该避免投资者非理性投资。投资者在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之前,应选择一个具有合法资格、信誉好、资金安全、运作规范和收费比较合理的经纪公司;推出股指期货后,监管者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灵活地对现有的法规、条理进行适当调整,以规避或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强化对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管理,对交易所的管理,包括对其的组织监管、规则审核、监审风险管理措施与直接监督检查,对期货经纪公司的监管体现在中国证监会对期货经纪公司设立审批权和监督检查权。监管者还要引入熔断机制进行管理,熔断机制是为了让投资者在价格波动剧烈时,有一段时间的冷静期,抑制市场非理性过度波动,同时在熔断期间也便于交易所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市场风险。在面对突发事件引起价格巨变时,熔断机制可以制止恐慌性抛售,让市场恢复理性运行。

参考文献:

1.朱坤林.浅谈我国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时代,2009(5)

2.徐伟东.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3.张婷,杜建智.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风险和防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1)

4.甄红线.我国推出股指期货所面临风险的防范措施[J].金融发展研究,2008(12)

5.雷裕涛.我国开展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6.王钦安.浅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意义和防范风险的相关建议[J].财会研究,2008(9)

7.陈波.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N].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8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特征;防范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企业的不断改革,建筑企业对于决策风险防范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日益重视。如何从制度上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使建筑企业财务状况按照预期的财务目标转化,这是很多财务人员关注的问题。

1、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简述与控制

财务风险是建筑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所必然出现和面对的问题,财务风险本身也是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初始的项目规划立项、资益分析到建设实施、交付使用中均涉及到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确保最大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第二,由于财务风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市环境而产生的,尤其在我国目前各项相关经济体制尚未充分健全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及至企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活动中的表现即为的实际结果与财务预期目标的背离 。第三,“风险”本身所指的即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企业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该项损失是否发生,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在产生损失的情况下财务损失量的大小。

如何使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健全,如何防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各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发展政策监管的加强,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对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关注越来越多,政府职能部门对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也日益强化。国有建筑企业已失去体制和行业垄断这两个规避风险的屏障。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控制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它包含了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国有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往往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工艺复杂,项目离总部较远且高度分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特点将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离开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则无从谈起。我国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工程款拖欠导致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盈利能力下降以至于走到破产的边缘等等,这些问题也都与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直接相关,可见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

2、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

建筑企业广义的财务风险风险含义涉及了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融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又称为融资风险,即企业负债经营时面临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危机及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等。可见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的累积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归纳总结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

3.1 财务风险的会计(审计)防范方法

第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对建筑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为建筑企业管理提供信息的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国有建筑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有时还是凭感觉、靠关系,这样不科学的决策方法无疑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因此提高会计工作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强化会计工作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成为会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需要。

第二,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建筑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十分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对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间接作用。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建筑企业的外部审计监督可以减少建筑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使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建筑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督促会计部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从而力求将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3.2 财务风险的财务防范方法

关于财务方法主要是运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以对建筑企业财务活动的不同方面的控制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控制的目的。

3.2.1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一个企业需要正确选择出合适自己的筹资方式,从而合理的确定财务结构。在现代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所占比例偏高;在债务结构中,短期债务比例偏高,企业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考虑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合理确定财务结构,即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3.2.2 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我们的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其特点决定了应收账款的存在,这是其必然性,企业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在应收账款中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建筑企业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从而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投资决策的预期效果受到影响,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应加强可行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3.2.3 风险和防范。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有效防范收益分配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在建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制度基础包括两点:其一是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其二是企业内部的委托关系,两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去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其一是要认真的搞好企业财务活动的参与人和影响者的相关活动,其二是进行控制和反映,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可能避免的偏差,使企业财务活动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

3.4 制度约束因素

在现实中,委托人目标的实现就面临着风险。委托关系双方之间一般存在着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人他们受到的利益诱惑可能远大于委托人所提供的激励水平,由于人他们掌握了很多的信息,其所采取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可能远非委托人制定的约束条件能够约束。故此,制度约束因素特别重要。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第9篇

风险的来源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属于建筑工程风险,建筑工程周期较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风险较大。虽然参与工程的各方均有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却有所不同。具体来讲,在一个工程中,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业主承担主要风险,投资决策失误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企业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正是这个原因,建筑行业中增大了建筑企业的索赔权限。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非建筑企业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和客观风险,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这种风险一般难于预料和防范;三是主观类风险,这里特指不讲诚信的欺诈类风险。

风险的识别

应该看到,任何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时不可能不承担风险,但如何承担风险,承担多大风险,以及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化解风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识别,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识别、确定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过程。

建筑工程风险识别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别性。由于建筑工程的地点不同,投资方不同,地区间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工程的风险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在合同风险中,建筑企业应对投资方拟建工程的意图和投资方诚信度作出专门考察,认真研究其项目风险的个别性。第二,风险的识别是由人来完成的,无论是专家团还是领导层都面临本身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风险识别时,要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第三,鉴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尽量对风险评级,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初始风险清单。第四,对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要作出适当的预测,且不要过于乐观,因为它是随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的。

总之,只有在充分认识拟建项目风险的特点后才能正确评价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在风险识别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判断。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在准备合同文件和谈判之前,风险评价是必须的,其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风险对策。在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上,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目的,要对不诚信类风险高度重视和充分评价,因为许多投资方诱使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项目,待工程竣工后,这类投资方或长期拖欠工程款或将工程出卖转让抵押等,并不打算给付工程款。这类事件在国内发生不少,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底线原则

预测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所以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就是制订相应的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并在合同中用条款形式加以明确。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时,要定出最低的赢利目标,当跌破最低的赢利目标线后达到成本线时,就可能引起经济风险。所以说,最低的赢利目标是一个底线,如投资方不能满足时,可考虑拒绝对方。在确保经济利益的原则下,要对投资方的诚信和社会信誉度进行评价和提出风险对策,对其提出的条件要加以审查和研究,以防和约陷阱。如有的投资方希望建筑企业垫资施工,建筑企业如同意,很有必要在合同中加入防范条款,比如说加入索要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或有效的担保条款等。

二、提前约定原则

有的投资方的拟建工程所需手续不全,如土地使用许可证等。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在合同中要特别指明由此造成的后果应由投资方负责,在施工过程中由此引起的损失也要由投资方负责。有的投资方希望建筑企业在工程竣工后,分若干年交付工程款,建筑企业则应在合同中加入要投资方寻找合适的担保人的条款。在合同中加入变更和索赔的条款也有利于防范和转移风险,如对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的工程量的确定,以及对由此引发的工程价款的确定,这些有利于建筑企避免损失。加入必要的索赔条款有利于化解投资方和其他第三方给建筑企业造成的损失,对客观风险如不可抗力等巨大灾难带来的损失要特别注意,要在合同中尽可能加入工程保险条款。实践证明,虽然风险化解的方式很多,如风险回避、风险自留、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等,但能使自己损失最小的方式还是风险转移,工程保险就是风险转移的最好手段和途径。

三、专家指导原则

为了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组建以工程经济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法律顾问为主的合同管理机构也非常重要。现今,投资方在拟定投资方案工程合同时一般都充分咨询造价师事务所或专业工程咨询机构,他们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他们的合同谈判实施方案中一般含有对承包方反索赔条款,故建筑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必须拥有与之相匹敌的专业力量。机构人员必须掌握我国现有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和推荐的标准工程类合同文本,如果是承揽国际工程或投资方要求使用FIDIC合同系列文本,则也应掌握。在合同谈判阶段,机构人员要从法律法规上、工程质量上、造价上以及预防不可抗力上认真研究该工程的特殊性。如该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经过当地规划部门的审批,工程的设计文件是否完整等。结合具体的赢利目标,对投资方的不合理要求,本着追求最大利益的原则,作到态度友好且据理力争。在签署合同时,条款要严密完整,文字要精确恰当,不留漏洞。

四、应急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