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化教育战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6 15:37:16

数字化教育战略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1篇

为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数字出版企业需对数字图书市场进行合理划分,并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战略。文章将数字图书市场细分为教育市场、科技市场与大众市场,并探讨了每类市场的特点以及进行再次细分时可依据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出版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5个因素。 

数字图书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 影响因素 

陈艳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秀翠,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编审;王倩倩,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袁勤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出版物的营销模式研究”(07BTQ003)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互联网与各类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数字图书市场发展迅猛。2012年9月,英国亚马逊公司公布其每卖出100本纸质图书,就有顾客购买下载114本电子书,表明数字图书的销量已十分可观。我国数字图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数字图书市场是社会公众全方位、多层次精神需求的集合体,一个数字出版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读者服务。准确地识别目标市场,可使企业集中力量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提高在目标市场内的收益。但在文献调研中,发现有关数字图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定价策略等方面,未发现有关数字图书目标市场选择方面的文献。本文在对数字图书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出版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因素,以期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参考。 

一、数字图书的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Segmenting)是目标市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此概念是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首次提出的。数字图书市场细分可理解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作为整体的数字图书市场划分成具有不同特质的多个组成部分的一项市场营销行为。[1]按照数字图书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将数字图书市场细分为教育市场、科技市场和大众市场。很少有数字出版商可同时涉足3个细分市场,大部分企业只会选择其中之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还需对已划分的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才可能找出满足本企业需要的细分市场。由于教育市场、科技市场、大众市场的读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应依据不同的细分变量对每类市场再细分。 

教育市场可分为组织市场和个人市场两部分。其中组织市场是教育市场的主要客户,包括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一般高等院校会购买超星、读秀、书生之家等数字图书数据库,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而中小学的需求主要是数字教科书、教辅书等。如2011—2012年期间,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子书包试点活动,表明数字图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进入常态。[2]因此,可依据教育等级的高低将教育市场再细分为学前教育市场、初等教育市场、中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等。个人市场作为组织市场的补充,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学生等消费者,其中家长可按照经济条件、学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变量进行再细分。 

科技市场也包括组织市场和个人市场两部分。其中组织市场主要包括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用户,因其具有集团购买、增长迅速、利润丰厚等特点,已成为科技市场的主要盈利部分。科技市场的用户个性化需求突出,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应提供不同特色的数字图书资源库,因此,可依据组织所在行业进行细分。如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社施普林格以数据库直销方式向组织用户出售数字图书,涵盖化学、计算机技术、法律等数十个专业。个人市场主要由高学历、职业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读者组成。由于学习、工作或个人爱好等原因,他们会不断地阅读相关领域的数字图书。 

大众市场以个人市场为主,读者的学历、职业、社会层次分布广泛,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文学欣赏、休闲娱乐或打发闲散时间。与教育市场、科技市场不同,大众市场很难按照行业、学科进行细分,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等是影响大众市场读者阅读倾向的主要因素。有调查显示,言情小说的读者以女性居多,奇幻类、武侠类作品的读者主要是15至35岁的年轻人。[3]因此,大众市场可依据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性别、年龄等变量进行细分。 

二、数字图书目标市场战略的选择 

当数字出版企业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字图书市场进行细分后,应根据各细分市场的特点与本企业的资源、目标等的匹配程度,确定目标市场战略。目前主要有无差异性、差异性和集中性3种目标市场战略可供数字出版企业选择。其中,无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只适合极少数同质性较高的数字图书,如综合型的数字工具书;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和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为绝大多数数字出版企业采用,如大型的数字出版企业比较适合采用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而中小型数字出版企业则更适合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 

1. 数字出版企业资源 

数字出版企业资源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若数字出版企业拥有丰富的内容、技术、渠道等资源,可采用差异性或者无差异性目标市场战略。若数字出版企业资源有限,则更适合选择集中性目标市场战略。如主要出版工业技术类数字图书的企业,因拥有的内容资源比较专一,应采用集中化目标市场战略,其目标市场可以是产品研发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普通技术工人等。又如亚马逊与各类数字出版商合作,并提供自助出版平台,使其拥有海量的数字图书资源,同时,亚马逊的kindle采用先进的显示、存储等技术,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购买和阅读体验。 

2. 数字图书的性质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2篇

引言

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的阶段性统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CT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拓展,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规划,以期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际组织的欧盟及欧洲各国也在极力地通过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颁布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例如,丹麦在2010年颁布了《信息技术宏大规划》,旨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高中学生注册、考勤检查、课程安排及考试等流程的效率。荷兰在2010年启动了《知识网年度计??(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以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高ICT能力,使数字资源更易查找和访问等。2016年3月,英国《教育部2015-2020战略规划:世界级教育与保健》,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STEM课程的开设率,提升相关课程的质量。德国在2016年10月出台了《数字化教育战略2030》,以大力促进数字化技能培养及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掘数字化在教育各领域的潜能,增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体现时代特色的法律框架,并推进相关组织的战略发展,以数字化推动德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上页图1)。

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末期,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和交流,与此同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欧洲各国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提供各种渠道,让每个人获得广泛的知识,并培养其就业的能力。欧盟于21世纪初期相继提出了数字化欧洲、i2010、欧洲2020战略等战略规划,有力推动了ICT在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支撑。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各成员国在其法律制度、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2010年,《欧盟2020战略》成为欧盟下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同时,有关欧盟未来十年教育质量提升的《欧盟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提出了欧盟教育与培训系统要面向2020年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实现终身学习和流动学习、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公平教育和社会凝聚力、在各级教育和培训中提高创新能力。

欧盟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政策分析

从信息社会的构想到ICT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且深入的应用,欧洲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不同时期欧洲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关注点,笔者将欧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ICT初步应用、ICT深入应用。

1.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早期,互联网的诞生、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生产结构被打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欧盟国际组织于1993年颁布了《成长、竞争与就业白皮书》,首次提出信息社会的构想,指出欧盟国家必须提供渠道,让每个人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的能力,鼓励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信息社会的构建。1994年,欧盟了《欧洲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行动计划》,加强了信息技术在远距离工作和教育、大学和研究中心信息网络的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2)政策分析

①强调信息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信息技术在让人们获得广泛的知识及培养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如解读信息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及创造力、判断和决策力以及评估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及竞争力,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未来必备的技术,包括基本知识、技术知识和社会技能。

②强调职业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欧盟国家必须将学校和企业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通过师徒制、鼓励服务业的新职业训练等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通过设立再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等开发潜在的劳动力市场,增加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机会。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是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并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就业的能力及竞争力。

2.ICT初步应用

(1)政策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社会的实现,欧盟委员会分析了ICT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及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1999年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简称“数字化欧洲”)的方案,其整体目标是加速欧洲向知识经济转变。“数字化欧洲”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即2000年启动的eEurope2002(2000―2002)行动计划和2002年启动的eEurope2005(2003―2005)行动计划。eEurope2002的目标是促进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其使用,其中包含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向人和能力投资,促进互联网的应用三个方面。eEurope2005的目标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开发更好的服务、内容和应用,以促进互联网在教育等领域中的全面使用。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在eEurope2002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强廉价、高速、安全的互联网建设,确保至2001年底,所有学校都能够接入因特网并能够使用多媒体资源及相应的服务,确保至2002年底,所有教师都能配备和熟练使用因特网和多媒体资源。eEurope2005行动计划强调了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宽带接入和各教育机构的连网,指出至2005年底,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所有学校都要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能够实现网络上教学和教研,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机构也要连入网络。

②教师ICT能力培训。数字化欧洲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用数字技术培训教师”,具体采取的相关措施有:为学校、教师、学生配备互联网接口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培训教师使用数字技术,并对课堂上采用数字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等。欧盟2000年启动的eTwinning是数字化欧洲方案中的一个重要行动计划。作为在线学习社区,eTwinning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欧洲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不同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eTwinning进行合作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展科研项目及在线培训活动,有力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也使eTwinning延伸为教师的专业学习网络平台,提升了教师的ICT应用技能,促进了学与教方式的革新。

③信息?Y源的开发利用。数字化欧洲方案中指出,应将“开发欧洲教育服务和软件”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eEurope2002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制定了《欧盟开发公共部门信息框架》等专项规划。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计划将国家知识资源如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等。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ICT能力培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展开,强调宽带网络的接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一阶段,欧洲ICT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数据显示(廖瑾,喻东,2010),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应用对欧盟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5%,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达40%。

3.ICT深入应用

(1)政策内容

2005年,欧盟推出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5年战略计划《i2010-建立充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欧洲信息社会》(简称“i2010战略”)。该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的、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并且强调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推动力。“i2010战略”以ICT技术为核心,包含三大支柱,涉及到建设低价、安全的高速宽带,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服务等方面内容,其框架如上页图2所示。

面对外部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人口老龄化、长期结构性失业等系列问题(廖瑾,喻东,2010),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指引欧盟发展的《欧盟2020战略》(Europe 2020-Europe’s growth strategy)(EU Commission,2010),提出了欧盟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它包含七大旗舰计划,其中《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构建数字化统一市场、构建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建立高速互联网、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对信息化的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达到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目的。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更新。《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的实施,即通过架设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i2010战略”明确指出要“建立单一的欧洲信息空间”,关注宽带网络速度、内容资源、互操作性、安全性四个方面的内容。《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也明确指出“加强欧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整个欧洲的高速信息网络”。

②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2010年,《欧盟数字化议程》旗舰计划指出,推进信息化领域统一标准的制定,统一信息通信协议,实现成员国内的互联互通,提高数字信息的可用性。因而,在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洲标准规则》提案,要求加大信息化标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并在2011年12月,通过一项关于建立欧洲各相关方信息技术标准平台的决定,要求各成员国、企业界等认真执行有关信息化标准的政策,推动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③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和提高信息安全。欧盟把提高公众信息化素养、增强公众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建立了信息化素养指标体系和在线教育平台。另外,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欧盟制定实施了信息安全宏观政策,加强对网络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宣传工作等计划,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2013年,欧盟公布《网络安全战略》,确保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纵观该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i2010战略》和《欧洲2020战略》一脉相承(廖瑾,喻东,2010),认为信息技术是欧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尤其是高速互联网络的建设,强调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或在相关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也有持续推进。

纵观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及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其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1.持续更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从宽带网络的接入、高速互联网的建设及信息安全保障到ICT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欧盟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持续更新,从而有力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与引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指标”项目,通过定量的方法对欧盟各个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确立了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指标(卢双奇,赵建华,2013)。另外,《欧洲标准规则》提案的通过及“信息技术标准平台”建立的决定有力推动了欧盟教育信息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3.建立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持续推动

欧盟在“信息社会的初步构想”阶段,注重增强公众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渠道,并在之后大力推进了ICT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数字化欧洲:一个全民的信息社会》方案,明确了宽带网络的建设、师生ICT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目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欧盟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侧重点转向了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在不同教育信息化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目标能够确保教育信息化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3篇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动,又将携手迈进全新的征程。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承“服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连续33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几番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全新的教育服务模式,不断用各种方式助推教育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由文轩主导的“优课”数字教室项目,已让全省1500多所学校师生感受到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效率及乐趣。在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除加大对既有的教学服务项目的合作力度与深度外,文轩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将再投入3000万元,与省教育厅一起进行全省中小学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建成开放的中小学数字图书管理和应用平台。双方将共同建设集纸质图书管理、数字图书、期刊共享的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全省纸质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分区域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对纸质图书馆馆藏信息、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共享使用,力争完成对乡镇中心校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全覆盖;建设“书香校园·阳光阅读”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数字化培训基地,并每年举办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管理员培训和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据了解,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更为有效的教育综合业务平台,在全国出版发行领域尚属首次。

中南传媒成A股蓝筹代表

本刊讯(记者 邸荣芬)7月2日,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将进行调整,新增加19只样本股,其中包括中南传媒。此次调整中,中南传媒是文化传媒板块的唯一上榜者。

2010年10月,中南传媒登陆A股资本市场,一举成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龙头公司。2012年6月,公司凭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入选上交所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成为了市场中不可多得的蓝筹新标杆。今年5月份,上交所启动了对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的甄选工作。中南传媒高度重视申报工作,最终得以成功人选。此次入选说明了监管机构对于中南传媒公司治理工作的认可,有力地提升了中南传媒作为卓越公众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南传媒上市之后,成为资本市场第一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在传统出版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中南传媒寻找到了数字的曙光。2011年,中南传媒全面推进数字化战略,与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由传统出版企业向多介质内容提供商、信息传播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和升级。

中南传媒2011年年报显示,发行业务收入和报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21%和30.52%,中南传媒在业务上的一大亮点是领先于其他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进程。今年5月,中南传媒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所有数字出版项目今年都将进入商用环节,并且在第三年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未来,中南数字出版将打造最大电子书包供应商的天闻数媒,其电子书包目前已进入深圳龙岗区实验,区政府每年提供补贴1亿元。此外,中南传媒还将启动Read 365自有平台的内容资源运营。

浙少社借“小学生智力大比拼挑战赛”打造少儿版“开心辞典”

本刊讯 暑期第一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数月酝酿的“‘暑假乐学堂’首届优秀小学生智力大比拼挑战赛”首站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拉开了序幕,以趣味、益智、幽默的方式开启了杭城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浙少社结合最新出版的《优秀小学生的智力挑战书》,策划了颇有“开心辞典”意味的智力大比拼挑战赛。这也是浙少社迎战暑期市场的重点活动之一。

活动当天,来自杭州保淑塔实验学校、求是小学、天长小学、钱江晚报小记者的四支代表队的10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智力大比拼挑战赛。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挑战,各队参赛选手通过抢答题、必答题,命运题、机会题四轮关卡,在谜语、数独、填字游戏、一分钟探案、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中一较高下。挑战赛最后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获胜代表队赢取了由浙少社提供的精美图书。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4篇

关键词: 广西边境 语言战略 语言教育

在世界经典语言学家的著作中,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和网络化,语言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思想交流的范畴。我们需要从经典语言学家的书斋中走出来,将语言置于更大的视野范围中考察,“从其承载、传承、建构特定文化的功能与机制这一角度理解和把握其本质特征”[1]。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语言,天然包含该民族的文化信息。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就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全球化和网络化,加速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种交流和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该语言的地位和影响力。语言的地位不是天然的,而是与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位和经济影响力密切相关的。提高语言地位,一方面需要提升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位和经济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主动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传播扩大语言的影响力。语言的意义不单局限在思想交流这一工具上,更作为一个战略问题出现在世人面前。

一、“语言战略”概念的定义和相关研究

“语言战略”这一术语是新近才问世的,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后,语言才作为重要战略问题被国家重视,继而学界开始对语言战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结果令人扼腕,原来恐怖袭击计划的情报早已被美国情报局截获,只是美国外语翻译人才储备不足,没有及时破译,导致恐怖袭击事件没能被阻止。痛定思痛,美国开始把语言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问题,将语言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国家语言能力。如2005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关键语言”战略,号召公民学习“关键语言”。这些政策表面上是通过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战略举措维护美国全球利益。可见,语言问题已经和国家、地区安全紧密联系。“语言战略”即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规划、语言教育和语言传播,提高公民或国家的语言能力,以维护国家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确保在全球获得尽可能高的地位。

在全球化过程中,语言战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世界各国都开始高度关注语言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学界在语言战略问题研究方面颇为活跃。2007年,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相继成立了“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一些学者还开展了语言战略方面的相关研究,如王建勤的《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2]、周作宇的《国家语言战略与高等教育国际化》[3]、李洪乾与唐贤清的《加强国防语言战略研究,提升国家软实力》[4]、从丛与李联明的《美国高校外语教学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启示》[5]及蔡永良的《美国西裔移民双语教育的语言战略思想》[6]等。

二、广西边境地区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区,其边境线有800多公里。边境有八个县市与越南接壤,即东兴、上思、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这些边境地区经济、教育、文化都比较落后,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比88%以上。除了壮族,还生活着苗族、瑶族、水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哈尼族、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概括说来,广西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与越南接壤,是通向东盟的重要节点地区;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和教育与内地相比,还比较落后;边境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民族语言活力很强。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广西边境地区的语言战略规划需要积极谋划。

广西边境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边民一般都会多种语言或方言,如壮话、白话、汉语普通话等,有的还兼通其他民族语言,甚至和越南边民也能用语言沟通[7]。边民内部交流一般使用壮话或土白话,和外地人交流一般使用带浓重口音的汉语普通话,边民语言具有多样化特点。

“语言规划是人类在一定限度内对语言选择过程进行的有意识干预”[8]。语言政策是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确认各种语言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国家确定普通话为全国通用语言,并推广普通话,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主体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规范汉字同为该地区法定语言文字[9]。这是国家在整个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我国幅员广大,是多民族国家。广西边境是老、少、边、穷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紧靠东盟,在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大方针下,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包括宏观语言规划和微观语言规划,宏观语言规划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微观语言规划的主体是社区、学校或家庭。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地区为主体的宏观语言规划,和学校为主体的微观语言规划。

就广西边境地区的宏观语言规划来说,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如下政策:汉语普通话为该地区各民族的通用语言,加强普通话推广,提高普通话水平;壮话、壮文和普通话、规范汉字同为法定语言文字,各民族可以自由使用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就学校为主体的微观语言规划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政策: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学语言可以使用壮话和普通话,壮话使用的比例应该大于普通话;学校可以开设壮族语言文字课程;中小学外语语种除了英语外,还应该开设越南语供学生选择。

广西边境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内部交流时可以各自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民族间交流时就应该以汉语普通话为通用语言。我国基于国情,确立了普通话在全国的通用语地位。各民族交流时,使用普通话是非常合适的。广西边境地区由于语言多样化,边民平时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性不太大,故普通话水平较低。尤其是中年边民,其普通话口音浓重,很难和外人交流。因此,在边境地区要加强普通话推广,通过开办学习班努力提高居民的普通话水平。边境和越南山水相连,广西边民和越南边民多有往来,广西边民提高普通话水平,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语言形象,并对越南边民a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壮话是语言活力非常强的语言,边民在日常交往中一般使用壮话,国家规定壮话是当地法定语言。但是,儿童的壮话水平开始退化,不少边民重视子女教育,将子女送到县城或外地读书,主要接受普通话教育。这造成了壮话的断层,非常不利于保护民族语言。我们需要增强边民对民族语言的保护意识,让民族语言得以传承[10]。语言反映了文化,语言的消失即是文化的消失。世界的和谐发展,需要语言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因此,在语言规划、语言保护方面,需要保护各种民族语言或方言。壮文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帮助壮族人创制的文字,但使用率不高,政府需要提供教育计划,帮助边民掌握壮文字,以记录壮族文化。一种文化,只有通过当地语言的文字记录,才能真实地记录下来。壮族文化用汉字记录,固然能够传承,但是或多或少会失去韵味。

边境的幼儿都会说本民族语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语言,应该壮话和普通话并重。使用壮话,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幼儿只懂壮话,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壮话。因而,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需要以使用壮话为主,保障教学正常进行。使用普通话,是因为国家推广全民使用普通话。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可以让幼儿发挥语言学习天赋,提高双语能力或多语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壮族语言文字课,特别是壮文字课,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这有利于文化传承。在外语语种课程开设方面,除了英语外,还可以提供越南语供学生选择。目前英语在全球处于强势地位,我国学生一般都要学习英语,在各种升学和晋升中,英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世界是多元的,语言的垄断意味着文化的垄断,我们需要打破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尤其是在广西边境地区。广西边境紧靠越南,广西边民经常和越南边民来往,甚至两国不少边民互结连理,边民使用土话能和越南边民无障碍沟通。边民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后,大部分还是会留在当地工作、生活,因为地缘优势,很多人会到越南工作或经商。所以,学校外语教育如果只提供英语语种,那么对边境地区的发展是不利的,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广西边境应该面向东盟发展经济。另外,广西边境语言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边境地区,两国人员来往频繁,一些不法分子在此偷渡,“对中方警务人员来说,懂越南语是维护安全不可或缺的”[11]。因此,边境地区的中学应该增设越南语课程,鼓励中学生选择越南语作为外语。

三、语言资源视角下广西边境地区语言教育思考

经调查,广西边境地区和我国中东部一样,中小学都是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语语种只开设英语,这种语言教育政策值得思考。长期以来,人们将语言多样化看作是问题,认为不同的语言导致人们沟通交流障碍,人们需要消除语言差异,甚至要消灭方言。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语言问题观已经不适应时展。其实,语言是一种资源。语言资源观认为,“语言是一种个人的和民族的资源”[12]。广西边境地区语言资源丰富,十多个少数民族,不少民族都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我们需要将其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语言资源,而不是语言问题。掌握多种语言对个人、对国家都有积极作用。兼通多种语言,就意味着可以同操不同语言的人交流,可以接触更多的不同民族文化,因而能获得更多资源。对国家来说,国民掌握多种语言,意味着国家语言资源丰富,因而国家语言能力就强。语言能力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语言教育方面,不宜语种单一化,而应该语种多样化。

广西边境地区居民以壮族为主体,壮族占全体居民比例超过88%,由于和汉族接触频繁,语言也受到很大影响。不像新疆、,甚至不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壮族民汉双语教育很少,基本上都是汉语教育,严重忽视了母语。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干部和群众认为本民族语言是造成落后的根源、学生的学业和就业会受到影响,因而不愿意让学生接受本民族语教育。广西边境地区的语言资源,有汉语普通话、白话、平话、壮话、其他民族语言等,这些资源都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这样有利于维护语言多样性,增强广西边民获得更多资源的能力。语言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广西边境地区语言资源丰富,我们需要扭转民族语是落后的根源、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这种错误观点,充分利用、开发边境地区的语言资源。在语言资源观视角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广西边境地区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特点。

边境地区在学校语言教育中不能实行单一的普通话教学,可以多种语言并举。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语言教育中,各校可以根据所处的语言生态环境和学生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尊重家长意愿,因地制宜地采取双语或多语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多语能力。在中学语言教育中,大部分课程,学校宜采用普通教学,可以适当开发校本课程,如本民族的文化或历史课程,宜采用民族语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使用多种语言的课外活动,如民族语山歌大赛、故事大赛等,有利于保护和开发边境地区的语言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可喜的是,广西壮族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如设立了壮族三月三节日,全广西放假三天,组织文化活动,如民族语言山歌大赛等,这些都是对学校语言教育的重要补充。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等。语言是一种资源,丰富的语言资源对个人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意味着语言能力强,能获取更多资源。广西边境地区处在连接东盟的重要位置,语言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方面,需要加强普通话推广,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提升壮语和壮文的法定地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学语言可以使用壮话和普通话,学校可以开设壮族语言文字课程。中小学外语语种除了英语外,还应该开设越南语供学生选择。语言教育方面,宜采取双语或多语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多语能力,组织用民族语讲故事、唱山歌等活动,培养对本民族母语的感情,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8-15.

[2]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7-11.

[3]周作宇.国家语言战略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3(6):14-21.

[4]李洪乾,唐贤清.加强国防语言战略研究,提升国家软实力[J].湖南社会科学,2014(6):253-255.

[5]从丛,李联明.美国高校外语教学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122-126.

[6]蔡永良.美国西裔移民双语教育的语言战略思想[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59-65.

[7]吴先泽,陈慧.“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境民族语言生活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194-197.

[8]张卫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经济学与语言学比较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8-13.

[9]陈章太.论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J].语言科学,2005(02):51-62.

[10]陈慧,吴先泽.广西边境大学生语言生活现状调查及语言教育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99-102.

[11]吴先泽,林潇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188-189.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5篇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展开,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其中一个亮点。这意味着,随之兴起的将是各种教育装备和教育方式的改革热潮。而不久前推出的书生之家“学习型”数字图书馆以其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学习模式率先将人才战略落实到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上……

人才新战略推进教育设施改革

由于新的人才战略需要新的教育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和创新方法为未来的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3月17日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中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首要位置。此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将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电子图书的整合和利用力度,强化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技术试验、数字资源和标准规范建设……

但从我国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用人机构人才匮乏的矛盾,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教育方法、教育装备与社会需求发展脱节的暗伤。用人机构的要求与大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难以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推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重点提供场所之一、作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必然会受到这种教育需求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电子图书为基础,通过信息的及时更新、交流和交互为学习者提供最为有力和有效的支持平台。

尽管悬梁刺股式的苦读书精神一直为世人所尊崇,但随着技术水平、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的学习观念已经在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也已经在更新。

最近,拥有2300年历史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引进了先进的虚拟实境技术,让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下亲身体验各地名胜古迹,并可获得相关的文字和音/视频资料。图书馆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单纯把图书变成数字图书放到网络上阅读已经成为现实,和埃及的古老图书馆一样,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行业正在试图用更新的方式和方法为人们创造更吸引人的学习环境。

“学习型”数字图书馆浮出水面

2005年,多年从事数字图书研究和应用推广的书生公司首次推出以信息交互为特点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并以此为技术基础平台,于今年创新性地推出以提高学生和读者学习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的“学习型”数字图书馆,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完成了一次学习理念和方法上的提升。

“过去几年人才供需矛盾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书本出版周期过长,书本知识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年从事数字图书行业的王东临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因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将会使出版周期大幅度缩短,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使人们从数字图书馆获得的知识更新、更贴近现实社会应用。因而,‘学习型’数字图书馆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及时更新的资源和创新的学习模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掘读者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引导学生锻炼思考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目的,使所学知识更贴近现实社会应用。”

据了解,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中,读者不再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捧着本书,单纯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和信息。“学习型”数字图书馆引入了在线交流、点对点传输等新兴的技术和服务,完成了交互式学习的实现。通俗地说,在这种数字图书馆里,读者不仅可以从数字图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与其他读者交流、讨论,在相互的学习中提升自己。而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交互来充分了解读者需求,优化数字图书馆藏书构成。这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性地把网络技术中交互性的特点引入到了图书馆应用中,使图书馆这一古老的学习场所变得更具趣味性和学习有效性。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6篇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 教育规划纲要 》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教育科学 》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唯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以数字出版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成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他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简单、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

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钱至1元钱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各自的办刊思想、发行策略、经营策略、如何打击“山寨版”等进行了交流。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7篇

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行政执行总裁吴炜强在致辞中表示,凤凰教育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的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自2016年11月推出以来,在全国已近百所高校积极联系并组织申报。此次凤凰教育以建立数字媒体产教融合的生态体系为基础,以开放的姿态搭建资源合作与机制共享平台,在服务高校产教融合的同时,为生态合作伙伴创造多赢机会。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指出,中心与凤凰教育在数字媒体专业领域的产教融合合作项目所开拓的生态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凤凰卫视在媒体领域的优势,调动更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到合作院校的资源和内容建设工作中来,更好的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总经理陈建祖在签署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凤凰教教育三方战略协议后表示:“产教融合既是难点,也是突破点,中数集团作为文化部下属企业,将积极发挥政策和资源优势,携手教育部和凤凰卫视,搭建一个全新的资源合作平台,为合作院校和各生态合作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和政策。”

HTC威爱教育高级副总裁吕云博士代表董事长王雪红、总裁孙伟,与吕资慧共同签署了《高校数字媒体与虚拟现实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汇聚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艺术、媒体资源,共同研发适合中国高等教育的虚拟教育产品,在教育部和凤凰卫视的平台上,帮助更多的高校尽早体验和享受未来科技Ю吹拇葱掠氡憷。

天洋超级蜂巢副总经理王伟认为,此次签约是天洋超级蜂巢和凤凰卫视合作的开始。他表示,双方将建立长期、高效的沟通机制,在更高的层次上做更为深入的探讨,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合作院校中投入更多的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品牌。

《经济》杂志社作为中央级媒体,也十分关注教育部与凤凰卫视在数字媒体产教融合方面的合作项目。《经济》杂志社社长助理赵琬姝指出,《经济》杂志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的“因为有你”创业大赛,合作院校达上千所,《经济》杂志社与凤凰教育在数字媒体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不但双方可以共享资源,《经济》杂志社还可以组织“因为有你”专项基金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过程中,为高校提供更多的企业资源和创业实践机会。

腾讯作为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公司,集合数百名技术专家,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凤凰教育与腾讯智慧校园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互相开放客户和媒体平台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帮助更多高校和中小学更为便捷地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好地实现资源互通、生态共享。

“容艺传媒的企业文化与凤凰教育致力打造的数字媒体产教融合项目中的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的宗旨不谋而合,容艺传媒也希望依托凤凰教育这一平台,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容艺传媒执行总裁李沅骏在签约后对今后与凤凰的合作前表示景充满信心。

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化创意分会副秘书长宁彦峰长期策划并开展中国高校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工作,此番与凤凰教育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搭建、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8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 传统教育模式 挑战 应对策略

一、传统教育模式

1.1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

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循序渐进的授课方法,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三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传统教育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班,使认知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班级进行学习,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四是运用班级授课制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和教学效率。

1.2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在于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与主宰,过分强调教师地位,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过于强调接收式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发展不全面,纵向归纳能力得到发展,但横向扩展,开放思考的能力不足。最后,传统教育模式强调背诵,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思维方式单调、保守、不易改变。

二、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正遭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乃至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而言,数字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分为以下几方面。

2.1教育的多媒体化

首先,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多媒体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成为了数字时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以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悄悄地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热衷于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新鲜感,多变性,趣味性。传统课堂中一根粉笔,一把教尺,一本教书的模式遭到了数字时代一个动画、一段视频等形式的冲击,教师如何才能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又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如何能够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值得思考。

2.2教育的网络化

与教育的多媒体化相比,教育的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更强烈,甚至可以说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室固定、师生固定的传统教育相比,网络使教育从固定教室走向了课堂之外,甚至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发展到其他大洲,并实现全球教育。在教育网络化的过程中,学生获取资源的数量更多、内容更新、范围更广。通过网络教育,学生可以与虚拟世界中的同伴实现资源共享,传统课堂系统化、知识化的内容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教育更新速度的加快、内容的日趋丰富,学校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任务通过人机对话、网络等形式完成。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职责可能从教授知识,培养学生,转变为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因此,传统教育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适合新型网络化教育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数字时代的应对策略

3.1积极接受数字时代带来的变化

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理论,实现自身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主体;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构建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积极接受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力求实现传统课堂的现代化。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总之,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改变自我才是教师发展的途径。

3.2深度发掘传统教育优势

虽然,数字时代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并不代表传统教育模式一无是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具有数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例如,传统教育中板书的重要性。现代多媒体教育要求学生听课,看PPT,记笔记同时完成,往往造成了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因为学生要同时完成笔记、视觉追随和听觉追随等任务,当多通道同时操作时,注意力必然下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避免了上述问题,原因在于板书的书写过程就是学生的视觉追随过程,使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不同时发生知觉反映,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容易追踪、掌握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学生不易掌握,或者需要长时记忆的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总之,在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过程中,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总之,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固有的弊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使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化教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乃至全球,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教育只有改变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适合社会现状的教学模式是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巨大问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加强自身建设,迎接新技术,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数字化教育战略第9篇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方便、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至1元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