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理论及模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22

护理理论及模式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1篇

关键词:EPS教学理论;医学护理教育;医学护理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国际化,医学英语在医学护理学科当中逐步受到重视,高校培养的不单是专业技术过硬的医疗人才,也为医疗事业适应国际化而做出了努力。医学护理英语教学致力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今后职场中涉及英语方面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ESP教学以突出能力为主导,将专业学科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与英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到实践让知识得以运用,为医学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搭建及完善奠定殷实的基础。

一、ESP教学理论分析

(一)ESP教学概述

ES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英文缩写,是英语教学当中的一部分,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学习相关职业专用英语,例如法律、汽车、商务、旅游、建筑、医疗以及医学护理等领域都有专业英语,ESP是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英语教学,学习内容上以具有专业领域性的,与特定职业紧密相连为主,依据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将ESP分为职业和学术两部分,进行语言环境、词语用法、情景分析、专业角度等方面的集中教学。我国ESP教学的推广相对较晚,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ESP教学对医疗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逐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二)英语教学引入ESP教学的意义

高校英语课程的开展都是以通用性为目的,意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未来可能选择的职业欠缺考虑,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额外地补习相关专业英语知识,而高校本具有面向特定职业培训专业性人员的功能,本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背景,面对学生为了满足社会招聘要求的情况,更具专业性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ESP的教学理论更多地考虑到这现象,依托现有的传统英语教学,进行更具专业性的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使学生面对专业性英语单词及交流语句的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对于今后他们所要面对的职场更有自信。

二、医学护理英语学科教育的现状

(一)医学护理英语的意义

医W护理英语这门专业性教强的学科,它的存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有效地拉近国内医疗与世界的距离,将医疗事业提升到更专业的领域。其次,自我国加入了WTO,医疗体系也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上得以开展,医学护理人员在用英语交流及应用上的使用日趋频繁。再次,由于很多国家的战乱不断,对医学护理型人才的需求较大,那么在人才输入上医学护理人员具备专业英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从本国教育发展角度考虑,推广这门学科对医学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触国际上医学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这对于我国医学护理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编排不足是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在学生的课时当中,医学护理英语仅占较小的部分,课时决定着学生接受专业性英语培训程度的欠缺,而且高校教师对ESP的教学水平有限,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不够理想。教材选择不当也是制约着教学的弊病,教师通常是广撒网捞大鱼的形式,选择很多教材供学生学习,学生面对庞大的知识量束手无策,医学护理科目本身具有着繁杂的特点,相对应的英语知识量更是数不胜数,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师资专业程度欠缺是直接影响教学的主导因素,各个高校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基本是英语专业毕业,专业是医学护理英语毕业的教师较少,致使在传授医学护理专业英语知识时,无法对可能涉及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阐释。

三、基于ESP医学护理英语的教学构建

(一)引入ESP教学的构想

通过新课改背景下国内英语教学的改革成果分析,各个高校基本英语水平处于逐渐高升的状态,对于医学护理学科开展专业性英语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需求力,决定着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力,医学护理英语学科成为医学护理知识有效发挥的有力工具,学生对课堂兴趣越高工具实用性发挥的就越大,将ESP引入到教学之中是符合新课改章程要求的,对满足高校学生专业发展,将普通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完美结合,面向社会培养更全面专业的人才。

(二)基于ESP教学的改革措施

改善课程编排,改变原有教学中以选修形式的课程模式,适当安排必修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加课时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在教学大纲中将英语教学与医学护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严谨科学的课程编排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在教材选取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医学护理科目的学生提供相应教材,避免学生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学习用途较低的专业英语知识;ESP教学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多的课堂实践,使应用与学习切实结合起来;为医学护理英语科目设计专属试卷,有效地了解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质量,跟据测试结果解决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语

经过笔者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引入ESP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对于提高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掌控ESP教学模式在医学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实现高校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人才、面向医学护理专业领域输送优质人员的功能。完善的教学构建,将对医学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2篇

1方法和程序

1.1前期调研在《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宜的解决方法。

1.2组织与实施

1.2.1动员护生向护生介绍该教学活动的意义、内容,开展的时间、方法和实施过程,取得护生的配合,并动员护生自愿报名。

1.2.2准备案例资料依据《急救护理学》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护生特点,确定拟实施本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案例资料,如《急救护理学》中创伤病人的现场救护及搬运、休克病人的现场救护等。

1.2.3护生准备报名的护生自愿组合形成护生团队(每组4人~8人),并确立1名护生为小组长,小组组长以抽签方式获得急救护理案例资料,并自行分配角色(根据资料中的人物分别分为病人、医生、护士、家属、旁观者等)。

1.2.4实施“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护生在获得案例资料后,即开始分组形成护生团队分配角色教师指导护生学习并讨论、分析案例小组长对急救护理案例资料进行讲解护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演练结束后护生自我评分各小组间组织开展情景模拟剧竞赛教师现场评分、点评。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情景模拟为主,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教学法、小教师授课法、案例式教学法、T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贯穿其中。

1.3评价将本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授课过程,选择本校2006级、2007级护理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有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表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3]。

1.4总结反馈总结本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在《急救护理学》课程结束前将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反馈给护生。分析总结该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结果、效果,并撰写论文,进行科学总结。

2应用

将本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其他课程,如《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以情景模拟为主、组合选用辅助教学方法的模式。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启迪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近年来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频发的现状,通过调研分析社区人群和护生对急救救护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教材《院外救护技术》,同时成功申报院内任意选修课,选修护生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骨伤和药学等专业护生,并将本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护生反映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发生率也日益增高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多次组织教师和护生以情景模拟演示的方式在街道社区、部分托幼机构、小学等地向社会人群普及健康知识、培训急症救护和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治方法和技能,并开展社区意外伤害、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调研分析,向社区人群发放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单,进行普及培训,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欢迎和政府的认可。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见图1。

3讨论

3.1构建了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以情景模拟为主,辅以TBL教学法、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小教师授课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护理教学过程,构建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3.2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本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无论是依托小组开展教学还是让护生作为一名小教师讲解案例,无论是角色的分配还是小组成员对案例的讨论,都是以“护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进行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比较,进行了主体的转化,将“教”转化为“学”,这是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理念。本教学模式在后期的推广应用中,护生以情景模拟演示的方式向社会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普及培训医疗救护知识和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治方法与技能。护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以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教育和护理工作者等多角色身份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3.3培养了护生的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情景模拟为主的多元化护理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情景的设计方面,还是在面临需要救治的病人面前,小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现场救护措施的决策和对病人救护的实施等都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评判性地思考病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面对院外急危重症病人时,救护小组成员还要就地取材,现场施救。因此,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程,能很好地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结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3篇

护理管理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2],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8],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改革势在必行。

1.1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1.1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结构的教学模式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各层次的护理人才,而原有教材的课程结构及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张丽君等[9]提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即以“工学结合、院校融通”,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课程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教、学、用”一体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1.1.2拓展教学平台,应用网络系统变革传统教学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快速发展,曹枫林等[10]应用计算机设计辅助护理管理学教学课件,实现计算机情境教学模式;王庆华等[11]开发制作成人护理管理学网络课程、方进博等进行护理管理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12]和课程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13],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不脱产的学习模式;黄秀凤等[14]、姚伟江等[15]、姜小鹰等[16]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开展护理管理学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使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融入新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1.3融入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和创新的教育[17]。饶艳等[18]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加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孙铮等[19]将和谐视角下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丁永霞等[20]将认识知识结构迁移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张俊娥等[21]针对护理本科生具有更高层次学习活动的能力,推行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此外,高玲玲等[22]在护理管理学部分章节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认为高校应建立鼓励双语教学的机制,积极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科学选用教材,以利于培养具有护理管理能力且国际化的护理人才。

1.2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中,莫选荣等[23]应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及沟通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顾艳荭等[24]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收到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谢延香等[25]应用小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接受他人观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与人交往等综合素质,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孙铮等[26]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围绕护理管理中的事件及设定的问题进行论证,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平台,铺设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效路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黄芳[27]通过团队组建、制订规则、制订项目、项目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比等步骤,模拟各种临床团队情境,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毛世芳等[28]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以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并让学生参加临床护理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情感,实现教学目标。马嘉[29]应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师生双方共同确认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吕胜南等[30]将模拟面试引入课堂,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及面试话题,通过模拟面试场景,既能反映学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范宇莹等[31]在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深入病房,由护士长负责带教,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重点及难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业务讲座、护理查房、小组座谈、案例讨论、走访护士、文件阅读等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2护理管理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4篇

关键词:Blackboard平台;PBL教学模式;妇产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51-02

作者简介:周晨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及护理教育;刘琼玲,女,副教授,妇儿护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医学院教育教学资助课题“PBL教学模式在妇儿护理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2011JY1135)的科研成果。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妇产科病区从事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方能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然而,随着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相继扩招,护理专业学制调整及见习妇产科护理学时间的缩短等因素,[1-2]造成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降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受限,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评判性思维进行循证护理,是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以Blackboard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完善Blackboard网络平台PBL教学条件

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百万级用户。该平台以课程为核心,提供各种功能的模块。毕博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网络课程的要求,推动教学信息化快速发展、拓展教育教学深度及广度。

依托毕博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对有限的教学资源和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有效补充,也能够为开展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模式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主要模块: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一共包含9个导航目录,每个目录下又包括若干模块,这里选取与PBL教学过程中相关程度较高的模块进行介绍。

1.课程通知模块。通知模块能够及时课程动态,如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课、实验课、医院见习,考试的时间安排和要求,PBL案例的公告及PBL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信息与动态,实现课程热点信息的传递。

2.课程文档模块。课程文档模块不仅包括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授课教案,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妇产科教学图片、视频资料。此外,学生还可以及时获得已的PBL案例。

3.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包括讨论版、协作、小组页面等模块,在讨论版中,学生可以对PBL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并讨论结果。在毕博网络平台上,学生讨论案例时可以不受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这一优点恰好弥补了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而采取的理论课大班授课的问题。

二、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授课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传统的PBL教学模式一般需要采取小班教学,并保证有充足的讨论时间。然而,随着当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扩招,小班授课受到师资队伍、教学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院护理学专业理论授课中难以实施。

PBL教学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充足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是实施PBL教学的必备条件。因此,妇产科护理学的PBL教学采用了大班授课与网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已构建的《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延伸虚拟教学场地,学生的讨论时间也有了充足的保障。

2.师资队伍与学生自主性并重。建设PBL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为引导”。[4-5]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应具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及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在PBL教案的编写、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缺陷案例的提出及学生讨论时间的掌控等各个环节均需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在PBL教学前的培训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还能够掌握相关章节的知识点。

3.PBL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1)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我院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论授课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单一的TBL教学模式,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由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些教学内容的讲授更适合采用TBL教学模式。因此,应注重TBL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经过教研室教师的反复讨论,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为保证教学质量,确定哪些章节可以采取PBL教学模式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由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充分讨论后决定;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PBL教学改革,教学难点一般不宜采用该教学模式,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中的“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并且非常抽象,因而不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③合适案例的选择,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和整体化护理工作的学科。因此,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侧重妇女妊娠、分娩、产后的护理,以及异常过程、患病妇女的整体化护理,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改革。

(2)毕博网络布置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前,需要先将PBL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并留给学生充足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充分利用妇产科护理学网络毕博平台,将需要讨论的PBL案例提前至交流互动模块中。学生可以在线查看PBL案例、相关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讨论后,将讨论结果汇总,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讲解PBL问题的思考过程,以及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也会将PBL教学的相关信息在课程通知模块上,以利于学生合理组织安排自学、小组讨论、PPT制作等各项学习任务。

(3)分组讨论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和教师人数所限,目前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大班学生提前分为若干小组,以利于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毕博网络获取PBL案例及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前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制作PPT。在课堂讨论时,先由小组成员汇报,汇报后各小组往往会有不同意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讨论是PBL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保证讨论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们将PBL教学讨论分为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两部分,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份课前PPT讨论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及课堂讨论临时敷衍,课堂讨论中教师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提问,各组轮流优先发言,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机会均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对教学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对小组PPT讨论报告进行点评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

三、妇产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变

1.理论考试试卷。为了更好地评估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需要对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考试试卷进行必要的改动。考试题型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试卷中主观题的分值由改革前的15%提高到28%。论述题为两道PBL案例,分别设置三四个提问环节,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2.OSCE毕业考试。提前通知学生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阐述客观化结构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备考。我院OSCE毕业考试改革不仅顺应了当前现代全球医学教育对临床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趋势,也是对教学资源外延和内涵的扩大和丰富,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评判性思维进行循证护理。OSCE毕业考试的改革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效实践和评估的平台。

总之,经过两年的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一些优点: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团队合作意识;②由于PBL案例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而该教学模式能加强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③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而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还需要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更新和完善PBL教学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良珠,等.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

[2]李柳珍,等.博弈思维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3,(5).

[3]王艳,等.北京市三级医院护士招聘及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5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手术室

手术室是进行治疗的关键场所,因为对手术环境不够了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进行手术的患者通常会伴有焦虑或是恐惧的心理,正是因为这种恐惧的心理,患者的精神会高度的紧张,这就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尤为重要。然而,舒适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因为这一护理模式是一个整体化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因为舒适护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患者目的是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心情,这样一来,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就会降低。为了更好的对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50例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与5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最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下面就是这两组患者的详细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共有100例,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1]。50例实验组的患者中有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20~5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无论是性别、文化、病情还是手术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存在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则选择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这两种护理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换言之,不同的护理模式能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

1.2.1手术前 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进行手术的护士首要的任务就是查阅医院的病历和与此有关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的状况有一定更详细的了解[2]。手术前的访谈内容要事先确定好,向患者介绍自己,告知患者和家属自己会在手术过程中全程负责,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心理调整,当然,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知识和过程也很关键,这样患者能够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降低患者的恐惧不安的心理。这样一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急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手术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接待好患者,以热情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室中的状况。并且一并讲解在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有关麻醉的事项以及关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置,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对手术的进行有很大影响,手术时手术室的温度不宜过高,应当控制在23℃,湿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保证效果,要做到稳、轻、准,要竟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声响,在手术过程中不应大声喧哗更不能议论和手术不相关的事项。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3]。在手术过程中巡回的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不适要及时的进行调整,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最舒适的状态。

1.2.2手术后 手术结束后的第2d,手术室护士要到患者的病房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访问,通过访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伤口是否复合以及患者在手术后的饮食状况,给患者建立信心,给予患者康复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下实行手术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指标 巡回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焦虑测试,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测试一次,然后在患者手术后1d测试1次,当然,所用的测量表是一致的。通过对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观察出患者手术的效果。

1.3.2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变化[4]。

1.3.3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在问卷中有四个选项供患者选择,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实±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的焦虑值都低于常规护理组也即是对照组的患者(P0.05),无论是血压还是心率。但是对照组的患者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变化,患者的血压相比较手术前升高了很多,除此之外,患者的心率也比手术前更高,呼吸频率也越来越快;实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是对缺乏手术相关知识的患者,以及对手术有畏惧心理的患者,并且手术后仍有不安的患者,针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就应当选择舒适护理模式,因为这一模式可以字啊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患者的舒适,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按照舒适护理模式这一理论制定出了相应的舒适护理方案,此项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运用有利于医疗效果的改进,舒适护理模式下的患者相对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而言,手术中的焦虑感更低,在舒适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身体的恢复也更快。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各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但是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各方面都有一些变化,无论是血压还是心率亦或是呼吸频率。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在舒适护理下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在舒适护理模式下护士应当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要在第一时间里发现患者的不适,从而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无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都应当对患者的状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才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只有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手术才是对患者最有利的,同样这也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换言之,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舒适护理模式也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这对患者和医院都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秀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2.

[2]李辉.手术患者舒适需求调查与个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9.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6篇

[关键词]护理教学 体验式教学 教学效果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22-01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日渐提高,故而护理教学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提高护生对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技能,才有利于今后其走向工作时,护理质量的提高。[1]本文现以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改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年龄为19―22岁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护生,其平均年龄为(20.0±0.9)岁。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护生的学习时间均为1个月,学时为40个,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形式为当面授课,而后组织护生进行实验室考核。(2)观察组则采用体验式教学:①护理理论知识培训:老师针对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知识、护理中会遇到的紧急事件的处理以及护理职责岗位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②指导其练习护理技能:该项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观察、并发症处理以及做好相关应激预案等,期间针对具体的情况对护生进行指导。③护生间的体验式训练:教学者可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组织护士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体验式训练,条件允许时可借助医学人体模型,达到实景实情模拟训练目的,每个小组于体验式训练期间,其他小组成员在旁观察,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可将场景设置为完全模拟状态,以促使护生深化护理职业与岗位要求,进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展现其主体地位。

(三)观察指标

(1)理论知识得分与临床模拟得分;(2)教学满意度:参照护生体验式训练的表现与上述两项得分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项。

(四)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护理理论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比较

对照组护理理论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均不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二)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研究后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以78.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0%(P

三、讨论

以往护理教学中,多存在教学目标含糊、护生对相关知识不易掌握以及护理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最终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故而近年来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力度逐渐加大。[2]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原本的教学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分化开来,且各个模式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首先为理论知识教学,进而有利于护生打好基础,进而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为护理技能的训练,教学者通过目的性、计划性与时间性的护理教学,使护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进一步认识,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使整个教学进程更加规范;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实情实景的模拟,护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学习以及对今后护理工作的模拟,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还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体验式教学后,观察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模拟临床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以78.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0%,故而认为,护理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可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7):1559-1561.

[2]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16(03):265-266.

[3]李小丽.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时代教育,2014,16(02):83.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7篇

1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

1.1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简介随着模拟教学的广泛应用,护理教育工作者和临床教学专家强调,需要创建一个具备连续性的、实证支持的理论框架指导模拟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效果。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由护理、医学和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甚至非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发展而来,由美国护理联盟和挪度公司合作开发并经初步测试[12]。该理论框架由5个部分组成,即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实践活动、模拟教学设计特点和预期结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该理论框架强调应遵循7项方法原则,即主动学习、及时反馈,师生互动、协作学习、多元化学习、建立高期望值和及时完成任务[13]。在教学设计中,有5项特点,即目标、仿真度、解决问题、辅助学生、反馈和总结。理论框架中的预期结果包括所学知识、技能、满意度及自信心、评判性思维。

1.2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的应用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模拟教学中,用于指导模拟教学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估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Maas等[14]以哮喘为案例开展的高级模拟人教学课程中,详细地阐述了以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框架为依据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过程,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Smith等[15]的研究中,以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框架为基础,分析了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模拟教学设计的5个特点均与学生的满意度和自信心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清晰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建议在高级模拟人教学时,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5个特点考虑其中,尤其是制定清晰的目标与教学过程中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内容

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是涵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较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临床案例。Weller[16]使用过敏反应、胸痛、不明原因的昏迷和外科创伤4个案例对护生开展模拟教学。Liaw等[17]使用肺炎、休克、低血糖血症和感染性休克4个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每个案例以简短的情景故事呈现给学生。Rhodes等[18]以失血性休克为案例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及评判性思维开展模拟教学。沈玲等[19]构建了符合危重症护理基本特点和要求的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内容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肺部感染并发感染性休克、输注青霉素并发过敏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心搏骤停和颅脑外伤并发脑疝等,应用于临床实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教师在进行模拟教学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高级模拟人在危重症护理教学中大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方式包括小讲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总结汇报及反馈等。目前,尚未有不同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报道,这方面的调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

3.1小讲课的方式在情景模拟之前,教师一般采用小讲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及案例的介绍。Rhodes等[18]介绍小讲课的内容包括了危重症所需的技能,但是为了让模拟更真实,学生没有事先被告知案例的相关细节。罗春梅[20]的研究中,情景模拟前,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小讲课,认为这样有利于基本知识的全面回顾和梳理,为后期技能的综合运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3.2角色扮演的方式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21]。Rhodes等[18]介绍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包括记录员、小组组长以及给予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Hoffmann等[22]介绍了学生7~8名为1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以培养其独立和相互依存的决策能力。Brooks等[23]将5名学生分为1个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情景模拟教学。Garrett等[24]建议3~4名1组。Traynor等[25]将6名学生分为1个小组,2名在模拟病房中角色扮演,4名在操控室观看,结束后评价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的表现。Hennema等[26]报道,学生在角色扮演时不喜欢有多余的人观看。

3.3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互相启发,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并达到最终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Rhodes等[18]的研究中,小组讨论前进行一段录像回放,便于学生对信息的梳理,小组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对于自己行为表现的想法、操作的原理以及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Traynor等[25]的研究中小组讨论的内容分为2种,参与角色扮演的组员讨论的内容为病情评估和干预措施,而观看的组员讨论的内容为情景中产生的关于情境意识、临床技能、交流和团队协作方面的问题。Hoffmann等[22]报道了小组讨论由核心原则指导,包括知识(药物治疗和护理)、沟通、计划、决策和资源管理等原则,小组讨论由2名教师指导,1名指导参与角色扮演的组员,1名指导观看的组员。

3.4录像回顾及反馈的方式Issenberg等[27]指出反馈可能是影响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估,操控获取和维持技能的进程。Rhodes等[18]介绍,反馈的目的是收集学生对自己表现的看法、行为的理由以及对整个活动的评价过程包括录像回顾、讨论及评价,而录像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个模拟过程。Henneman等[26]阐述了3种反馈的形式,即教学结束后学生直接口头汇报感受和疑惑;通过录像回顾,学生完成问卷;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讨论。Hoffmann等[22]报道了反馈由核心原则指导,其内容包括知识(药物治疗和护理)、沟通、计划决策和资源管理。Parr等[28]的研究中,没有进行录像及反馈,但也未说明其影响。

4小结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8篇

木文试就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法及目前护理学的发展问题作一初步论述。护理学挑式对思维方式的形晌可以认为,从护理学的产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要作用的护理学模式。目前人们讨论得较多的是对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护理学模式,即以疾病和医生两个为“中心万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和以病人乃至全人为中心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

这两种护理学模式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受不同的医学模式的影响,因而在观念上有点面及范畴的不同。前者立足于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护理是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充其量只不过是医生的助手而已,护理工作看上去似乎是在为病入而做,实际上是在围绕着疾病和医生两个“中心”而开展。后者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护理应从病人(而不是疾病)的基本需要出发,以病人为中心(且只有这一一个中心),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实施护理计划的整体性,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要求严谨,较前者专主功能制护理,由点至面提升到更高的层沈,扩展到更广的范畴,深人到更细的环节,谊种新护理学模式是医学模式演化的重要成果之、从这里可红看出.两种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前灌神勺思维方成是把研究对象局限于比较狭少的范围来认孔.后者的思维方式是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最科从更高的认识水平来考察。所以,我们说‘定的护理学模式,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适应护理学模式而产生的。

近代护理学基本上都是在对疾病本身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中发展黄沁几护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与护理廊自二辆车的左右两轮,很自然,是要相互影响的。一生物医学思维方法决定于人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疾病观。近代生物医学,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实验生物医学发展阶几有一套实验自然科学所共有的思维方法。即: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由其局部构成的,是可以分割的。可以通过割裂整体,从构成整体的局部小单元的性质来了解整体。生物医学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类对于生命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在当时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类疾病—某些传染病,已经有了较好的控制。护理学的发展也基本上是按生物医学模式的,谓之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声学的思维和行为必然发生作用。因而护理是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由护士按分工去执行的一种分段性的护理方法。总之,不管是医学或医学中的护理学,人们都只是从人的生物属性来思考健康和疾病问题。

应当看到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对整个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护理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作用和影响下,护理学由开始作为一种劳务,为病人提供生活服务,上升为一种技术或技艺,扮演作为医嘱执行人的角色。一百多年来,护理学在各种疾病的护理和常规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力完整严密的内容。可以说,护理学获得了长足约进步。在当前,乃至将来也还将不断推动护理学的发展。然而,正如生物医学的思维方法在实验生物医学领域内对于生命运动和疾病现象很难作出完整的理解,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思维方法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样,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及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因而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护理只是一种技术操作,没有什么理论或理论性不强。事实上,目前护理学的内容,大多是讲一些技术操作、规范。由此产生了一种意见,护理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科学,护理学是依附于医学的,本身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知道,只要是根据客观社会实践活动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都叫科学,而任何一门科乳如果不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规范和范畴,就难以成为完整意义中的科学,就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护理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科学,护理学不克月即匆己的理论短缺,就难以上升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由于传统的局部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受新的医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更积极的影响,所产生的新的护理学模式—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表明护理学向科学的阶段发展已经成熟。在新的护理学模式中,护理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再只是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而必然扩大到社会领域,不只是要从生物属性上来护理病人,而必然是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结合上来综合给病人以护理。护士不只是注意和理解疾病,而同时要注意和理解病人。而且在护理的法律准则上,非药物疗法护士可以单独进行,药物疗法则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近年米,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保健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等交又边缘学科的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正体现了新的护理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将使人们形成和传统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将帮助护士更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唯象护月学的发展综观护理学的近百年历史,护理学在各种基础护理、临床各种疾病的特殊护理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规范。但是,作为这些规范的执行者,他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护理学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讲应该如何做,如何操作,很少讲这些技术操作背后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认为护理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属唯象的理论,它本身属唯象科学,可以称为唯象护理学。什么叫唯象的理论?研究客观事物,第一步,要总结许多现象,完全从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就属于唯象理论。什么叫难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上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唯象科学是第一步,是科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护理方面很据实践的经验,说明是这么回事,把它讲得有条有理,这就叫唯象的护理学。它也属前科学的性质,但是唯象的理论又比经验的学问向前走了一步,它比较系统。

在一定的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归根到底是医学实践的反映,它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一定的思维方式一旦历史地形成,成为既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唯象护理学所运用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为人类在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范围扩大,其“还原论”与“机械论”的片面性就暴露出来。

要克服其局限性,就必须借助于适应唯象护理学发展的,以当代系统论(以及控制论、信息论、需要论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从系统论出发来认识健康和疚病问题。满足这一要求的新护理工作是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手段的系统的护理行为。护理程序为责任制护理的主要过程,它包括4个阶段(调查、计划、实施、评价),并通过这种系统的程序循环,可以随时调节病人所需要的护理,保证病人得到适合其个人的整体护理。因而未来的(或者称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唯象护理学的发展,是以整体的、系统的贵任制护理模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众所周知,由于近代医学基本上都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发展的,在此理论格局中形成的以传统的还原论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虽然生物医学的纵深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这些研究只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属性,国此,也只能在生物圈内游来游去。而系统论方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实际应用,为人们解决健康和疾病的全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仍然需要用还原论方法获得的对疾病和健叫毛认识的细节。同样,现代化的护理学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也需要借助于局部的功能制护理的种种手段。而不能将他们绝对对立起来,正如不能将现代化的护理学与唯象的护理学绝对对立起来一样。如果说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对唯象护理学的发展和深化,那么,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在护理学研究中的出现和应用也正是对传统护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方法)的发展和深化。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扬其长处,克服其不足,以推动护理学的深入发展。

每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吸取科学史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护理理论及模式第9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 精神科 应用价值

现阶段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以鼓励、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以及合作解决问题、发展人际沟通等综合素养为核心,使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得到彻底的改变,并对学习者知识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予以强调,对学习者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1]。近几年在临床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PBL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精神科实习护士展开了分组教学,并对分析了教学成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校在某医院精神科实习的护理系学生,抽取其中的5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28例。对照组中护士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22.1±10.7)岁;观察组中护士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21.7±11.2)岁。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接受传统说教模式教学,观察组护士则是接受PBL教学模式教学,而后对两组护士采取相同的考核方式对护士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并对分析考核结果和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1.2.2 教学方式

对照组:传统说教模式。观察组:PBL教学模式。以PBL教学法相关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对为期3周的护理本科生精神科临床实习带教流程进行科学设计,而后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来源包括:① 带教老师以实纲要求以及精神科实习具体情况为依据,对实习的要求、目的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明确实习的重点、难点后科学仔细的设计问题;②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2]。实习时,带教老师同学生完成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后,应围绕以上产生的问题,经过以下过程展开实习与教学:① 问题产生。由老师提问或者是学生提问;② 问题解决。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或者是由师生配合完成问题的探索;③ 解决的延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并展开新的探索。实习完成后,两组学生均通过理论和实训操作考核方式进行实习效果评价,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占50分,实训考核占50分,并以自行设计的精神科PBL教学反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 结果

2.1 实习效果考核成绩比较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平均为(46.78±12.53)分,实训考核成绩为(48.54±10.67)分,对照组护士理论与实训考核成绩均较观察组低(P

表1 两组护士实习效果考核成绩比较

2.2 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护士对PBL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护士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82.14%,显然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表2 两组护士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结果统计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临床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护士的理论与实训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该组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这一结果表明, 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实习成绩,改善其学习态度,强化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经问题设置,能够为进入精神科病房实习的护理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南。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护士对PBL教学模式持有满意的态度,认为将问题作为教学基础的精神科临床实习流程以及内容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且PBL临床带教方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够使实习重点得到更加的突出,从而有效减少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盲目性[4];在PBL教学中,小组讨论模式能够对护士产生积极有效的导学作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实习学生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培养了实习生的协作精神;PBL临床带教能够使临床教学质量以及实习生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PBL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完善[5]。

对于精神科科护理学而言其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对精神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进行了讲述,相对不太适合实施PBL教学,而各论则主要是对具体精神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进行了讲述,在教学过程中,护士经系统的总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保证其对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予以基本掌握,以此为基础,对精神科各论展开的讲述,次部分比较适合实施PBL教学模式。然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对以下注意事项予以注意。带教老师应将PBL教学理念同精神科护理学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设立更加合理的,可以具体操作的PBL教学方案。并且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由系部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系部说课合格后才可以实施[6]。

参考文献:

[1] 鲍莉莉,林平,刘凤鹏.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12(10):677-678.

[2] 孙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教师,2009,12(S2):125-126.

[3] 全芯.PBL教学法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12(08):437-438.

[4] 钟碧慧,陈湖,李延兵.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1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