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伦理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01

护理伦理学论文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1篇

1.1对象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个护理班11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第2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3个班同样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118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98.3%。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在2013年第2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3个班同样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授课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电教、案例分析、自学、分组推论5种,每次授课采用1种~5种方法组合。

1.2.2评价工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教授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是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纬度,共16条目。采用5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太确定”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很不符合”计1分,分数越高,表明青少年的学习倦怠越高。此调查问卷的信度为0.732~0.858。

1.2.3施测课程结束后将上述量表一次发给被试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主试和指导语,当场发放和收回问卷。为避免被试由于顾虑影响答卷的客观性、真实性,答卷采用匿名方式。

1.2.4统计学方法调查完成,主试回收问卷,剔除无效答卷后对测试的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教学方法数量(1种~5种)与青少年学习倦怠总分相关性研究结果教学方法组合数量与青少年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89,P=0.001,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与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他们讲道理,没有现实意义,同时很多学生认为该门课与将来的执业关系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懂得《护理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该门课的现实意义。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结合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该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3.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丰富程度与学生学习倦怠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明示,在每一次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采用的丰富程度与学生的倦怠成反比,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方式越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越不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本研究与崔文香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出现该结果,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关。要求在今后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方法,每次课的授课过程中应该至少有3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对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有很大作用。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2篇

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去解决护理学科发展中,特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校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我校将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总课时16学时,期中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完成。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因此对师资队伍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校护理系3年制护理2009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267人作为实验组,另3个班级276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实验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对照组按照常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来完成授课内容。

1.2.2评价方式采用客观评价法,评价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两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为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定量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为81.20分±5.82分,对照组为79.38分±6.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9,P<0.05)。

2.2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6%的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95.5%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86.1%的学生能把一般伦理学的原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护理伦理问题。90.3%的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授课,这样既能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讲透,还能把临床相关的伦理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学科定位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起初人们更多地认为它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随着该学科的发展,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基础学科。教学目的除了提升护生职业道德和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解决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要以临床为背景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

3.2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现状经调查,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的教师占51.4%,专业课的教师占28.6%[1]。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它定位为一门思想品德课,而不是专业基础课,习惯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这门课程,而忽略了护理本身蕴含的伦理关系。所以大部分高校护理伦理学的师资队伍都是由人文学科类的教师组成。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3篇

1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育现状1.1国外护理伦理学教育的内容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以及护士角色的变化,护理伦理学的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外护理伦理学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也较多,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堕胎、有生理缺陷的婴几、脏器捐献及移植;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的权力;脑死亡、人体实验、自杀、安乐死、临终关怀、基因治疗、撤除生命支持措施、放弃治疗、护士的角色等。因此,近年来国际护理学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护士是终身探究和实践关怀照顾的学者。这也意味着护士是道德行动者,她们的行动始终是关怀照顾他人,尤其是患病的、虚弱的和有残疾的人。在美国,人文课程在医学院课报道,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将护理伦理学列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内容包括澄清个人和专业的价值观;将护理专业伦理守则及专业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将伦理决策框架用于涉及道德概念;专业伦理及法律的临床情境;尊重不同的价值及信仰;应用法律及伦理原则保护病人等。这体现了将护理伦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贯穿护理全过程,注重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训练方向。

1.2国外对护理伦理教育所做的相关调查研究研究认为,在伦理教育中,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我意识(反思)和不断自我批评(评判性反思)是至关重要的。Scheffer等研究表明,在护理方面评判性思维是专业责任和护理质量必要的部分.伦理教育必须要创造一个教育学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培养和实践评判性思维对名护理教育者和212名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伦理道德被认为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综合教学方法需要发展。Chris Gastmans认为,护理伦理道德观最基本的3个部分是:道德实践的护理、护理主体间的特征和道德观念。Stephen Hanson认为,医疗和护理学生伦理课程的跨学科设置对他们是有益的。这种方式的教育更符合卫生保健目标的道德,可以帮助减少道德压力和倦怠,并能改替病人护理,特别是在伦理方面,跨学科的教育带来的好处大于许多学校可能在发展这类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Martin Woods报道,从新西兰的护士发生的一些典型的护理伦理事例去做一些探讨,对临床的护理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有文献冈报道,在土耳其专家们认为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要在临床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护理伦理知识,通过临床案例的学习是一个好的方法。Pang MCS等报道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解决伦理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应用相关的理沦和学科知识来洞察及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伦理课题或道德困惑,并思考符合伦理的做法及其理论依据。

2国内的护理伦理教育现状2.1国内护理伦理学教育的内容国内护理伦理教育起步晚,1983年我国护理伦理教育才逐渐开始出现。国内的护理伦理学教育内容,重点放在护患关系、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上。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发展存在失衡,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的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相对比较欠缺,容易出现重“技”而轻“德”的现象,这对一名医务人员来说,是本末倒置的。杨丽报道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内容包括护理伦理概念、伦理理论与规范、生命与尊严、生命伦理的必要性等主题,涉及面广,但是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开发而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等。

2.2国内对护理伦理教育所做的相关调查研究李春玉等调查结果显示,中专没有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我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不少学校在护理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仅有58.1%的学校定位为专业任选课程,29.0%的学校定位为必修课程;伦理课程教师大部分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没有伦理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占51.4%,教师对护理伦理认识不足或非医疗护理专业教师授课等因素造成了教学内容过于局限、老化和教学方法简单,大部分趋于理论讲授和个案分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医疗保健系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积极的伦理大环境,经常会出现理论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统一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医护人员临床的伦理决策与伦理实践。所以,要解决落实当代临床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护理伦理教育人手,而且更要营造理想的医疗护理伦理环境、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在临床中应用,护理领域不断扩展,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面临许多伦理问题甚至伦理困境,因此,护士需要具有专业的伦理素养,妥善处理一作中的伦理问题,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张梅等报道,临床实习没有将伦理道德素质培养纳人临床教学过程。临床实习被认为是理论知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对临床教师在护理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有20.0%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5.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在如何处理临床护理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及处理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仅有7.5%的学生认为作常满意,25%的学生认为满意学生们指出,临床教师很少就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分析和要求,也很少对日常护理行为中所隐含的职业道德及法规进行分析教育。调查中,多数学生表示渴望获得老师在护理伦理方面的指导,如处理护患关系问题的原则、思路和技巧等。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临床带教老师对伦理决策的指导欠缺。老师做得很好,如果能加强分析其行为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帮助。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临床护理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就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更高的技术应用能力。[1]

为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依据“加强人文、突出护理、重视社区、注重整体”的课程优化原则,构建了文理医相结合,基础、临床相融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当前护理学科的特点与社会需求。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2]如何能使护生将所学到的伦理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3]

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医疗改革的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进步,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5]。没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和素养,再好的技能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素质,将护理伦理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必修课,成为人文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因此德州学院护理伦理学课程荣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多渠道培养复合型教师,一方面通过派遣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学习,一方面鼓励授课教师攻读人文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解决了目前护理伦理学专任师资不足的问题。另外还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护理伦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继续获得伦理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适合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生希望授课教师多讲授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伦理学知识。[6]说明目前的教材中伦理学理论知识较多,缺乏对于培养护生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处理实践中的护理伦理问题的可操作内容。因此,为了教学内容符合临床实践需求,目前教学中注意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入了现代医学发展后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探讨,加大对临床中遇到的伦理决策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性,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种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体验性。

(1)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来阐明事理。在国外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内容的案例丰富多彩,种类也是纷繁复杂,选用不同的案例对不同章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全然不同。常用的是文本案例,近来采用电影作为教学资料已经受到许多学者肯定,它是一种直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这种使用电影作品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称为电影教学法。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护生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拓展护生对伦理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情景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内心感受;通过辩论赛来辨明是非等。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例如:在门诊护理伦理这部分内容中,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第一组表演导医台护士与前来咨询患者的沟通,第二组表演分诊护士与易激动患者的沟通,第三组表演门诊护士与不自觉排队患者的沟通,第四组表演门诊护士与情绪低落不配合患者的沟通。具体场景由学生自己设定,自由发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认识到面对不同患者,应多些理解、关心和尊重,就会减少护患纠纷。

(3)按照教学内容进展,利用见习教学安排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一是细致观察护患关系、护医关系现状并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观察医院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情感与态度等言行情况。三是要求观察医院护士职业形象、护理服务质量等情况,并选择部分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从而进行分析与评价。

(4)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知识掌握的结果,对过程和学生的思辨能力考察较少,而本课程更适宜采用重过程、重思辨和决策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突出其实践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决策的意识动力。在每次课上留取约15分钟时间穿插一些练习,包括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和提高伦理决策能力的案例分析。在全学期的学习进程中,穿插作业、论文、案例分析、见习表现等考核形式,按一定比例计算总成绩。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5篇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护理伦理学的课程地位与性质、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标准与形式、师资构成等方面对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与分析。然而,我国现有的护理伦理学教育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笔者以可行性、有效性为原则,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护理伦理学在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学科体系中伦理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关注的重点是护士应当如何处理他们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伦理困境[2-3]。护理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护士在跨学科环境下工作的伦理知识体系[4]。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美国家就已经非常重视护理专业教育中伦理学的教育,在英国,护士接受的职业伦理教育甚至比医生还多[5-7]。然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护理伦理教育才刚刚起步。如今,我国的医学护理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发展存在失衡,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相对欠缺[8]。改革护理伦理学教育,使之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临床护理实践需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护理伦理学教育改革建议

2.1学校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医疗改革的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进步,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9-10]。因此,学校应重视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他们在学生时期全面系统地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伦理素质[11]。将护理伦理学与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一样,作为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12-13]。

2.2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践需求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生希望授课教师多讲授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伦理学知识[1]。说明目前护理伦理学教育的重点是伦理学基础与理论知识,对于培养护生具有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使教学内容符合临床实践需求。对于无医学、护理学知识背景,或无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向临床资深医护人员请教,使授课内容倾向于临床实践需求;也可以开展实习护生座谈会,询问护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及对伦理学知识或教学的需求重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非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活动。

2.3整合教学途径与方法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性,一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师本身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按“最优”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热点/经典伦理事件的讨论分析,护生可以掌握事件中所涉及的伦理知识及问题,学会正确处理这些伦理问题的方法;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可以邀请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观看,并对表演事件发表各自的观点,使护生学会从护患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PBL教学,教师可以用案例及提出的问题,吸引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积极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撰写影片观后感,可以使护生将所学的伦理知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系统学习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社区服务等,可以让护生从护理实践中认识到伦理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成立护理伦理学学习小组或相关社团,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开展主题班会等,都有助于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需始终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及护生的主体性,形成“互动式”、“参与型”的教学环境。

2.4体现循序渐进和学科渗透护理道德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某一学期几十个学时的护理伦理学课堂教学不可能使护生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护生需要通过“感悟、体验、接收、内化与应用”5个阶段来提升自身的伦理素质。因此,在护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期、专业课程学习期、实习期及走进工作岗位后,都应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其内容根据护生的学习阶段及学习环境进行调整,做到“因时因地制宜”。除单独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外,还应把护理伦理学内容融入到整个护理学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如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均应适当教授本学科知识相关的伦理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科渗透所收到的实际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有说服力[14]。

2.5组建协助教学团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高等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教育的道德要求和科学知识的要求能否按计划转化为护生的品德、智慧和技能,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高等教育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要求的顺利传递并最终在培养出的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实现[15]。真正实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对护理学理论、护理实践和科研也要十分熟悉[16]。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伦理学教师,由于缺乏医护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重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轻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相关知识;护理学专业出身的伦理学教师,由于缺乏伦理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系统地阐述伦理学知识;其他护理学科教师,同样因为伦理学专业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涉及学科相关伦理知识的教授。因此,伦理学教师应该与其他护理学科教师组成一个协助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培养既具有医护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伦理学专业知识的护理伦理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是解决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师“专业偏科”的根本措施。

2.6科学化考核方式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不但可以达到以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目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促进学风建设,以利于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7]。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考核方式应体现护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课堂表现、论文、考试及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课堂表现主要包括护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角色扮演等;论文可以是影片观后感、主题论文、对别人论文的评价等;考试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运用相结合,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洞察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应纳入临床实习考核之中。#p#分页标题#e#

2.7注重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伦理学教师应特别注重第一堂课的重要性。第一堂课首先要让护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护理事业,其次才是教授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因为护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这个基本倾向决定了他们在日后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的态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情感和态度[18]。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6篇

1护理伦理学在医学院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科学的学科,是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护理伦理学开展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素质,让学生用冷静和成熟的理性思维去探索和审视护理实践中的道德问题、道德现象,从而在复杂的实际护理工作岗位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选择符合伦理道德的言行进行护理实践。在医学院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道德情感、护理道德意识。护理道德是护理伦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推动护理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机,是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护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生命,维护、履行护理职业的荣誉和责任。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学院护理专业中,必须落实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方针,必须做到护理课程设置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一体化,要充分体现职业化、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来指导护理实践,培养护理人员道德情感、道德素质,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医学院护理教学中开展护理伦理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情感,伦理道德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护理服务水平。

2现阶段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说,在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着学时安排少、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低,学时安排少。在现阶段的高等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医术、轻医德、轻伦理等思想观念。没有将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的地位和性质;在学时安排上,一般仅安排24~36个学时。在有效的教学时限内,很多护理伦理学知识没有学习到位,更别谈实践了。其次是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目前很多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多且混乱,教学难度大,护士在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时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重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及护士学习的效率。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制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很多都是由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来完成,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学习伦理学的兴趣,从而也就影响了护理伦理学学习的效率[2]。

3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3.1以护理伦理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改革

在进行高等医学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有重点、有选择的向学生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伦理学学说、伦理原则、伦理分析方法、护患关系伦理决策、护理道德等。具体到实际的护理伦理学工作中又包括护患、护医、护护、护技、护专、护社等六大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护理道德教育,护理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评价等。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要全面而重点的突出和反映基于岗位的当代护理伦理学内容。要强调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相结合,注重护士的创新思维,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道德情感及护理服务水平。

3.2以工作岗位为主体进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护理伦理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护理工作岗位来进行,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3]。护士的岗位分工一般是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法进行分工,以岗位为中心分段,将医生、护士搭配成一组,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等工作。就普通医院来说,具体可以分为门诊护士、病房护士、手术护士。门诊护士下面又可分为总台分诊护士、科室分诊护士、门诊注射护士等,病房护士又可分为责任护士、主班护士、治疗班护士、药疗护士等;手术护士可分为洗手护士、台下护士、助手护士等。护士的多维岗位要求护理伦理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各岗位的特点、主要职责、涉及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以及护理实践让学生深入学习护理伦理学。

3.3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贯通案例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涉及很多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而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伦理学问题[4]。例如案例1:产妇杨某,产次4次,患有习惯性流产史,第四次妊娠保胎至31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850g,出生后多次呼吸暂停,B超显示颅内出血,合并吸入性肺炎。医护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新生儿病情危重,抢救后可能存在智力问题,但产妇及家属决定施以抢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种护理伦理对策。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案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该如何处置,该新生儿有没有生存的权利。然后结合国内外产科临床实践工作有关残疾新生儿处置问题,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最后讨论用什么标准衡量新生儿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和生命质量相统一的伦理学理论。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伦理学要结合护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患者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社会所担负的责任,培养他们关爱患者、无私帮助患者的美德,以成为未来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佳圣.基于护士工作岗位的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4(4):97-99.

[2]孙鸿燕,张青碧,黄华英,等.探索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改革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102-103.

[3]张晓红.案例式教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86-87.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伦理;法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2-01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全新的改变,医学模式更注重人性化体验,随着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增多和竞争的加剧,相关机构对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的高职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关注病人的心理,通过法律的科学运用和伦理道德的引入减少医疗纠纷。据数据显示,我国某医院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法学和伦理知识造成的纠纷比例高达60%以上。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就结合高职护理教学的现状,从伦理和法律上加以探究,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 

一、高职护理教学现状 

高职护理专业是我国护理学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所谓的护理不仅要关注病人的健康和身体的恢复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控制好病人情绪的波动,给他们心里上的慰藉。现如今,我国的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病人与医生经常出现纠纷,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伦理知识。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关法规的介绍,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过关可是却不能更好的开展人文关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开设的医疗法律和伦理课程也相对较少,不能将护理专业与实际相结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十所大学,参与问卷调查的医院均为二级甲等医院。 

调查18所高校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有关卫生法学、护理伦理学课程开设和学时数量,课程包括哲学、毛泽东思想、法律基础知识等等。在统计中对各类资料进行的整合,采用X2的方式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职业技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中的高职学院护理专业开设卫生法学及伦理学课程的差异。 

三、结果分析 

通过研究,能够分析出结果,即卫生法学课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率高于综合性大学,一年级时学生最原意学的三门政治法律类课程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卫生法学与伦理学,而三年级时从高到低依次是卫生法学与伦理学、法律基础、哲学。高年级学生更有意愿学习护理伦理和法律知识,他们的综合素养也较高。 

四、课程研究与设置 

(一)要加强高职护理学伦理与法律课程的设置 

伦理与法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护理水平,与整个医院的发展都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根据目前的治疗情况和医患纠纷的情况,不断增加伦理和法学课程方数量,科学的规划课程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 

伦理与法律课程的开展,提高护理的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将学生的课程划分清晰,设立责任制,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并将选修课程纳入其中,提高学生对法律与伦理学科的重视度。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全面,在加入伦理与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方法组织课堂,利用辩论、实践、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渗透有关护理知识与法律的内容,并细化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安排教学,针对妇女和儿童等人群可单独进行教学,统一护理计划、报告的书写方式,更好的落实权力和责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必须坚持革新,对高职护理专业进行调整。首先要做好分析和调查工作,明确当前的教育现状,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在通过分析对结果进行探究,合理安排课程的数量,根据学生法律知识欠缺的特点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避免医患纠纷,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本文来自省级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码15CZY46。 

参考文献: 

[1]丁建云,王程,王丽华.山东省高职护生核心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2015,08:27-28.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 科学实验 生命伦理 准则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实验是推动科学发展、揭示自然奥秘的重要环节,如果科学实验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产生了伤害,从伦理学的角度,这是一种“恶”的行为。但为了科学的发展进步,这种伤害有时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伦理准则来约束,以在限定范围内的“恶”防止更大的“恶”,防止以科学发展为名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

1 关于人的生命伦理准则不断完善

当科学实验以人为对象时,实验主体与实验客体的关系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时涉及人的生命伦理准则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人道主义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其总原则是“将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把生命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命本身是一切福利的综合”。有关科学实验中人的生命伦理准则自二战以后不断完善,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伦理审查制度。

1.1 《纽伦堡法典》――关于人体实验的第一个伦理准则

二战期间,亚洲战场上的日本731部队,为了研制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生化武器进行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在欧洲战场上,以门格尔等为首的德国法西斯军医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所谓医学研究,他们借科学实验之名杀死了大量犹太人、战俘和无辜者,这些人被纳粹统称为“没有价值的生命”。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了包括23名法西斯军医的战犯,其中包括多名医学教授和高级专家,该法庭针对以科学为名滥杀无辜的现象制定了《纽伦堡法典》。《法典》提出了十条规定,包括医学人体实验必须遵循的目的,医学人体实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医学人体实验的操作者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该法典还第一次提出了“受试者自愿同意(即知情同意)”,被视为临床伦理学与研究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2 《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实验的保护伦理准则走向完善

1964年6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8届世界医学会(WMA)大会通过《赫尔辛基宣言》,全称为《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它是关于人体试验的第二个国际文件,比《纽伦堡法典》更加全面、具体和完善。《赫尔辛基宣言》颁布后的1975到2008年,先后进行过8次修改,2008年的修订版继续“沿着提高对受试者保护的道路前行,坚持了更高的伦理标准”,使得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道德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修订本的第二条规定“虽然宣言主要以医生为对象,但世界医学会鼓励参与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其他人遵守这些原则”。它提出了五项原则分别是尊重人、善行、非邪恶性、均衡性、公正性,为人体实验的伦理准则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1.3 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CI-OMS)――侧重于应用的伦理准则

1982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CIOMS)。该准则于1993年和2002年1月两次修订,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用《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对于涉及不发达地区受试者的研究,该原则规定:研究要着眼于此地区的健康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确保受试者知情同意:由伦理委员会对试验进行审查;独立伦理委员会的成员或顾问应熟悉该地区的风俗和传统。同时,他对科学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作用和原则有了具体的规定,如审查委员会应独立于研究组,其成员应由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等等。

2 关于动物实验的生命伦理准则存在争议

对动物生命体在实验中的伦理准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成文的伦理准则,产生争议源头是对“动物是否有权利”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动物权利论两种观点,并据此产生出两种不同的伦理准则:动物实验合理和动物实验不合理。

2.1 动物实验合理――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动物和地球上其它存在物都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无论是被食用还是用来进行各项实验都是合乎道德的。因为人类的道德是仅限于人类范畴的,不适合也不可能扩展到其它生物的领域。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日渐成为把握命运的成功者,如在瘟疫的控制和清除、灾害的预警避险方面已经获得部分的成功。人类中心主义者反驳极端环保主义者或者动物权利论者,不认为动物实验是对动物的迫害,理由在于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受试者,人类受试者和动物受试者没有多大区别。针对动物福利观点,其辩护理由是“用动物做实验与讲动物福利不矛盾,动物作为人类替难者献身生命科学,就像在保家卫国牺牲的战士,理应受到人们尊重和关怀”。反对动物权利论的学者还认为,人类与动物几乎已经无限远离,动物权利的过激言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2.2 动物实验不合理――动物权利论

动物权利论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者过度强调人类的社会性,忽视人类的生物性,这就必然忽视人类和其他动物相互依存关系。代表人物边沁指出“关键不在于它们是否能推理或说话,而是它们是否能感受痛苦和欢乐”。功利主义哲学家彼得・辛格主张“所有动物的权力都是平等的”,他提出“最大幸福原则”,主张“动物权利论”,其推理逻辑为:凡能感到痛苦的都应被赋予道德的权力,动物能感到痛苦。另一位代表认为P・泰勒提出,所有的动物不论它们与人类多么不相似,也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利益。有人进而提出“人权往前推演一步,就是动物权,就是承认动物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3 科学实验中生命伦理准则的应用现状

3.1 基于人体生保护准则的应用趋于成熟

科学实验中对人生命的保护逐渐完善和发展,基本沿着从生命本身的保护到人生安全的保护,从依靠实验主体自律的保护到专门的机构委员会来监督实施,上升到伦理委员会这样一个集体的保护,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了不同的应用准则,如新生儿伦理准则等。

在西方,美国是人体生命伦理应用比较成熟的国家,尤其在伦理保护组织建设上。自1974年成立首届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至今已有6届,它的成立成为保护参与生物医学研究者权利的具体实践,联邦拨款负担部分运行费用。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的成立,打破了科学家和医生在解释生命伦理价值问题的伦理垄断地位。

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6月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提出“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此外我国《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管理规范》对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审查内容,以及审查规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高危的实验领域如电离辐射,基于保护受试者或者科学志愿者的权益的制度和伦理准则也在不断完善。

3.2 关于动物生命实验室伦理审查的应用制度在不断完善

虽然涉及动物实验的伦理准则尚无定论,但对实验动物保护日益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接受和重视。而且动物生命保护的伦理学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变得不断重要,“现在的问题不是建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的问题”。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既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利益之所在,有人提出为了规范人类的行为,有必要立法加以贯彻执行。

在我国国家科技部2006年颁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涉及国际上动物伦理方面“五个自由”原则和“3R(Reduction、Replacement、Refinement)”概念,并建议实验动物生产及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部分科研机构也成立了实验室伦理审查机构,以监督科研中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保证实验动物的使用符合已的规定。但是,我国的动物实验生命伦理的应用整体上与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保护生命、善待生命不仅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而且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被科学家所认同。但我们也看到,保护生命的理念同追求精确的科学和指导科学实验的具体原则还存在冲突。关于科学试验中的生命伦理准则问题尤其是动物实验准则,未来依旧会存在争议。从人类对自身生命保护的伦理准则的发展看,动物生命的保护必将不断完善,其实际应用也将不断成熟,最终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与生命保护的要求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王德国,浅论《纽伦堡法典》制定实施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5(5),

[3][g]Onom O'Neill,知情同意;从纽伦堡到赫尔辛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11).

[4]杨丽然译,邱仁宗审校,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200s年10月修订),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5).

[5]杨丽然,更高的伦理标准与更多的利益冲突――《赫尔辛基宣言》2008年的修订,医学伦理文献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0009[5).

[6]王秀峰,人体试验伦理原则[J]冲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

[7]周全,教育研究的伦理诉求――兼论《贝尔蒙报告》,现代教育论坛工009(11l

[8]邱仁宗译,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aOMS)关于涉及人类受试者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4).

[9]唐道林,肖献忠,动物实验面临的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论,2003(5).

[10]毛翰,动物伦理的限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I).

护理伦理学论文第9篇

通过分析高职护理伦理学与护理与法的教学现状,运用整合理论对护理伦理学和护理与法教学内容从专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出发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内容冗余度小、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课程———护理伦理与法,为护理人文课程整合提供依据,促进护理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

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护理伦理与法;教学内容

生命之舟远航,离不开医护人员保驾护航;生命之树常青,离不开白衣天使亲情呵护。而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是我们安全、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的两盏明灯[1]。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优秀的人文背景下学会做人、学习、做事、合作,具备良好的从业法律知识和伦理认识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伦理学和护理与法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是两种有不同运作方式和人际关系调整机制,又有交互作用的规范形式。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承载着不同的内容,形成了不同的约束力。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相互渗透,互为补充[2]。我院护理专业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设护理伦理学和护理与法课程,教研团队依托校长基金课题及第二课堂项目对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工作。通过教学对比研究发现,两门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有较多重复,知识点有重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安排下,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新、全、实用,对两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1.1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Neufeldt认为,“所谓的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入整体中”[3]。范文艳等[4]认为课程整合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小、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以发挥其整合优势。

1.2必要性

(1)对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需要“合并同类项”,避免简单重复;从学科内到学科间,寻找“共同因子”。但不能止于此,而应该从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5]。(2)法律的时效性和发展性对护理与法教学内容提出更新要求。例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护理与法相关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3)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并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的护理任务中,第七类为伦理/法律活动: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如:保护患者隐私、按规定报告特定事件等)[6]”,将护理伦理学和护理与法课程一并考核,提示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有所设计和侧重。(4)护理与法目前无实践课,通过设计优化护理伦理学实践课程,尝试部分实现两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教学。在遵从大纲要求的课时安排的基础上为后期护理与法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2护理伦理学与护理与法教学现状及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可行性分析

2.1课程方面

护理伦理学与护理与法在理论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有共性,课程教学方法均以案例教学为主,评价体系均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这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2.2教学团队方面

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不同学科或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对学生已学过的课程内容和将要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比较研究,为将来真正做到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新型综合性课程体系[7]做了前期准备。

2.3时间空间方面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在同一学期开设护理伦理学和护理与法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优化后的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可以在课时安排上有很好的衔接。

3优化整合实践

教学内容从专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出发进行优化整合,将重复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各有侧重。从不同侧重点阐述同一热点命题,避免简单重复,加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梳理大纲和核心知识点,以模块形式进行组合,将重复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各有侧重,见表1。通过整合优化,尝试通过同一实训项目完成两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例如:“器官移植的伦理争议和法律规定辩论赛”可同时完成护理伦理学中“器官移植的伦理争议”和护理与法中“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定”相关内容,使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整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见表2。组织授课教师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编写护理伦理与法教学大纲,经过专家论证。总课时数从45课时减为36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利用护理与法网络教学平台,探索使用思维导图和微课等多种形式展现优化整合的知识点,使知识点的层次更清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实施教学内容整合,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8]。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重复的知识点适当取舍,或从不同侧重点阐述同一热点命题,避免简单重复,加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入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内容“新”;将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进行对比研究,将道德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克服只讲柔性的伦理道德与只讲刚性的法律法规各自的片面性,力求内容“全”。优化整合的教学内容从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设计从严谨性和创新性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要提高任课教师对前沿知识的敏感度和对探索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秦敬民.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张新庆.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

[3]刘英.我国课程整合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7(3):17-20.

[4]范文艳,许娜,赵永新,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72-73.

[5]柳夕浪.走向深度的课程整合[J].人民教育,2014(4):6.

[6]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王维青.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J].新课程学习,2010(10):62-6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