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8:17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重症登革热;效果观察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203

重症登革热(也称为登革出血热)于 1950 年代菲律宾和泰国登革热流行期间被首次发现。当今, 重症登革热影响到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已成为上述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一个主要病因。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 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1]。为了探讨本院所提出的优质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重症登革热患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本文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7~11月本科共收治重症登革热121例。其中男81例, 女40例。年龄17~86岁, 平均年龄(45.67±10.23)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优质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6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措施

1. 2. 1 常规护理组 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2]。

1. 2. 2 优质护理组 在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3, 4]。

1. 2. 2. 1 实施保护性隔离 按照医院的消毒管理制度实施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方法, 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以及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消毒, 一般早晚各1次;每日定期采用移动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照射1次, 1 h/次;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对房间空气进行净化消毒, 确保空气新鲜;限制患者探视。

1. 2.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特征, 当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体征时, 应加以注意。

每2小时记录1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数据, 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相关指标波动变化较大的患者应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施动态监测。对于临床危重患者要注意观察其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实施必要的抢救和治疗。

1. 2. 2. 3 高热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高热现象要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主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措施, 避免酒精浴、安乃近滴鼻等措施和方法, 其临床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几率。同时, 也要避免使用退热剂, 降低退热剂对于患者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1. 2. 2. 4 出血护理措施

1. 2. 2. 4. 1 皮肤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及时发现患者皮肤的出血位置, 并时刻保持其皮肤的干爽、清洁;定期对患者的衣物进行及时更换, 确保清洁;定期对患者的进行变动指导;对患者相关床位上可能导致其受伤的物品进行及时检查和调整。

1. 2. 2. 4. 2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严格科学的控制患者的饮食, 对刺激性食物禁食;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是否出现腹痛、呕血和便血等现象, 如有发生应做好相关的紧急处理措施。

1. 2. 2. 4. 3 肺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对患者的核心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和观察,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肺功能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当患者出现咳血的临床症状时, 应协助其保持正确, 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的现象。

1. 2. 2. 5 心理护理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心理状态,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并帮助患者建立早期治愈的信心。同时, 通过病例介绍、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

1. 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入选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和平均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为77.05%, 组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48, P=0.0014)。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4±6.43)d;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34±7.98)d。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72, P=0.0002)。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登革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蚊虫叮咬。在这样的前提作用下, 病毒可进入人体并发生作用。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随血液循环系统迅速传播, 临床主要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 同时部分患者也有病发肌肉及骨关节疼痛的现象。如果患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患者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 6]。

目前临床关于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7, 8]:临床针对登革热的治疗研究尚无特效药物, 临床主流的治疗方式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 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 不断总结, 在参考众多文献研究和病例报道的基础上,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重症登革热患者提出了优质护理措施和方法, 通过临床病例的实际验证, 优质护理模式和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在临床针对重症登革热患者诊治的实践过程中, 本院所提出的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护理满意效果,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是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杜建伟, 潘先海. 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2):1429-1433.

[2] 凌锋, 范伟忠, 林君芬, 等. 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监测, 2010, 25(9):757-759.

[3] 郭汝宁, 何剑峰, 梁文佳, 等. 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9):3477-3480.

[4] 李晓宁, 罗雷, 肖新才, 等. 广州市登革热散发和暴雷图指数临界值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7):821-824.

[5] 张复春. 登革热: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9):3459-3461.

[6] 郭晓芳, 吴超, 王丕玉, 等.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中国共患病学报, 2010, 26(5):502-504, 507.

[7] 黄俊琪. 登革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9):3464-3465.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2篇

肝癌即是肝脏的恶性肿瘤,病情潜伏期较长,一经发现后多数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其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目的,其最常用的方法即是介入治疗。但由于药物使用量较大,容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当P<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且临床实践证明,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患者肝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达到患者全身药物浓度的近400倍,且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又可到肝脏组织药物浓度的近10倍,对肝脏癌细胞的清除作用明显[4]。另外,介入治疗还可以缩小肿瘤的面积,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可实现重复治疗。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38-02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正常的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防御功能,但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发热持续不退就会使心脏负担增加,机体内部的耗氧量也大大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1]。由此可见,发热并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将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小儿患儿又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患儿往往主诉能力较差,在持续发烧的时候只表现出简单的哭闹,这就需家长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为了进一步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最高体温均超过了38.5 ℃,患儿入院时由于部分家庭采取了一些自助降温措施,因此部分患儿的温度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有30例患者家长在家自行物理降温,44例患者服用退烧剂,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孩,22例为女孩,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4.43±3.09)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初步判断患儿的发热原因,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判定患儿的发热原因。然后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由于小儿还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各组织结构的发育不够成熟,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健全,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受到影响,比如季节气候变化、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小儿的衣物,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变化,不可忽冷忽热,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食物摄入,为小儿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2]。如果是在天气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患儿保温,防治感冒发生,保温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温,摄入的食物应为加热的,不吃冷饮。在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治感染,必要的时候进行疫苗接种。在温度高的时候,小儿机体代谢会增快、各种养分、能量的消耗也就比较多,而患儿的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加之体质虚弱,应注意患儿休息,多饮水,同时进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和液体补充[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发热情况,并根据其发热程度实施降温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体温上升期 这个阶段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热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温的上升往往与病情和患儿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烧是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才会上升到峰值,而有一些发热则非常迅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达到了峰值。其症状主要是皮肤血流减少而汗腺并没有分泌汗液,身体散热情况非常差[4]。患儿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发冷、皮肤干燥、或者寒颤及抖动。对于此时期的患儿,其护理措施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适当的增减盖被和衣物,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让患儿受到惊吓及其他外界刺激;如果患儿发冷或者颤抖则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在足部放置热水袋,待患儿体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拿开。注意在这个时期不适宜采用冷毛巾敷额头。应多让患儿饮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患儿的饮食不宜选择干燥的食物,应多为其摄入流食,比如稀饭、蛋汤、绿豆汤等等,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5]。

1.2.2.2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顾名思义,这一时期也就是患儿的体温达到了高峰值的时候,并且这一高热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措施将持续保持。在这一时期,患儿的皮肤血管便逐渐开始扩张散热,患儿的体表血流量慢慢的增多,患儿初始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脉搏加速等症状,这时候应积极的为患儿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可以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果温度得不到控制并持续上升的话,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呓语、胡言乱语、行为障碍、神志不清,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嗜睡、不安等并发症,还有一些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浑身无力、虚弱及食欲不振等[6]。

这一时期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一般的护理措施为: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通过这些强制的手段降低体温,以免体温过高对患儿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或伤害。同时,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对孩子的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就相关的知识、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的告知家长,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措施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家长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患儿进行降温,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7]。

在小儿发热患儿护理中,往往会在患儿实施了降温30 min后再次进行体温测定,一者是检查患儿的高热是否得到控制,另外是由于家长习惯于以这次体温来衡量退热措施是否有效。但大量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高热患儿在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其体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或者没有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继续增长的势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降温措施、不同病情的患儿其降温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很多患儿家长由于对其中内情不够了解因而更加紧张,认为护理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没有积极的降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家长解释,安抚其焦虑心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高热状态,其唾液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存在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口腔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也可以用淡盐水含漱[8]。

1.2.2.3 体温下降期 这一时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并可能大量出汗,因为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并积极的鼓励患儿多进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查看外界温度,可让患儿适当的外出散步及简单的活动,吸收新鲜空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皮肤恢复红润,无头晕、头痛等现象;有效:患儿体温有下降现象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皮肤略显干燥;无效:患儿体温无下降或上升,皮肤干燥、头痛、头晕等症状未得到减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现代模式护理;小儿高热惊厥;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3-01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给予现代模式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5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5)。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7岁,平均(3.11±1.36)岁;体温:38℃至40℃有28例,40℃以上有12例;首次惊厥有25例,复发惊厥有1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5个月至6岁,平均(3.03±1.31)岁;体温:38℃至40℃有32例,40℃以上有13例;首次惊厥有28例,复发惊厥有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处理、呼吸道保持通畅、体温观察、药物指导及病情观察等。而观察组患者行现代模式护理,护理过程如下。

1.2.1病情观察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主要包括患者呼吸、血压、体温、心率、瞳孔及意识状态等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当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下,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相应急救工作。

1.2.2心理护理当患儿出现惊厥现象时,很多患儿家属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情绪,导致患儿家属在临床配合治疗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这时,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对惊厥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患儿及时家属内心顾虑,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治疗护理工作。

1.2.3高热护理高热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中,需对患儿降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呼吸、意识、面色、体温等,并做好急救准备[1]。在患儿退热时,出汗量较大,护理人员应定期擦干汗液,更换衣被,避免患儿着凉。在高热状态下,患儿容易唾液分泌将有所减少,口舌较为干燥,容易引发齿龈炎或舌炎,因此应定期清洁口腔。

1.2.4惊厥护理若惊厥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缺氧性脑损伤。所以,当患儿出现惊厥时,需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使患儿能够在短时间范围内减少或停止抽搐,同时采用针次或按压患儿人中穴和合谷穴,并采取强刺激干预措施[2]。但是注意不可在短时间范围内多次使用镇静药物,抽搐时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避免患儿出现坠床意外。

1.2.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向患儿介绍和节将高热惊厥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并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准确的惊厥急救方法,叮嘱患儿及其家属需加强身体锻炼,使患者体质得到增强。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则用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组间对比资料用t来检验,若P

2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5.1±1.8)h,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6±2.5)h,研究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惊厥复发率为3/40(7.5%),研究组惊厥复发率为8/45(17.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39/40(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36/45(80%),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热惊厥属于常规儿科急性病症之一,常见于婴幼期人群,主要是患儿神经纤维髓鞘未发育完善时,在各种刺激应激反应下,大脑呈现出非常兴奋状态,使得大量神经细胞异常放电,骨骼肌群收缩,并发意识障碍,对脑细胞造成严重损害.目前,临床上未存在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为主,能够降低惊厥复发率,并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给予现代模式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高热护理、惊厥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性的效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保证在发作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和处理;给予心理疏导,能够消除患儿及其家属内心咕噜,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采取有效的高热护理措施,避免由于高热引发再次惊厥;给予惊厥护理,有效防止缺氧性脑损伤症状的产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疾病预后效果。

总之,给予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现代模式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 急性盆腔炎 应用效果

盆腔炎为临床妇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盆腔炎的危害尤为严重,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会出现腹膜炎和败血症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感染性的休克。在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增强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2.3随访时两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情况的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候,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发热症状,2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12.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4例发热症状,6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41.7%。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盆腔炎疾病知识的熟知程度、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孙丽华,陈淑艳.急性盆腔炎患者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03:639.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流行性出血热;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01-02

现代护理程序是以科学方式确认与解决问题的护理手段。即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待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制定目标明确的完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护理步骤实施,给予护理对象心理、生理、社会和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护理。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3月5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分组对照法探讨护理程序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获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择于2013月5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检查均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5.056.67)岁;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即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注意事项提示、饮食护理和病房整理等;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即根据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护理,具体包括:①一般护理;②心理护理;③不良反应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为每一位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可分为特别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PS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特别满意25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患者特别满意11例,满意7例,不满意13例,其护理满意度为58.0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并在198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是患者毛细血管和周身小血管受到管反省损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肾脏受损、出血、发热和低血压等。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一般护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温过高,与病毒引发患者机体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关。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补充大量液体,鼓励患者服用糖盐水,促使其排除毒素。给予患者肉类、柑橘、香蕉等富含钾的食物,在少尿时可增加尿量。②不良反应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面色、呼吸、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在患者高热时进行护理降温,并保持患者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溃疡,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棉被,避免其着凉。此外,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尿、黑便和咯血等,其药物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瘀斑,预防患者发生肠腔出血现象,一旦有异常发生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2]。③心理护理。患者初到医院会因陌生感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温和诚恳的态度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流行性出血热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给予患者同情与安慰,缓解其恐惧、焦虑等心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播放柔和音乐,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其“痛阈” [3]。

综上所述,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护理程序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医生教育中心. 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14,2005.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7篇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实施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住院时间(31.5±2.6)天。痊愈4例(20.00%),显效10例(50.00%),有效6例(30.00%),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用皮肤、饮食、高热、口腔、眼部以及心理在内的全面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疾病治疗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红皮病型银屑病 护理 全面性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皮肤的弥漫性潮红为主,皮肤表面往往分布有大量的糠秕样鳞屑[1]。细致且全面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治愈与康复[2]。为进一步研究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本院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全面护理对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有良好的价值,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5~53岁,平均(43.5±2.8)岁。致病原因方面,7例因药物使用不当引发,6例因普通银屑病加重引发,7例因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后骤停引发。

方法:对患者实施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皮肤护理:要求患者穿着绵柔舒适的棉质衣物,若皮肤瘙痒,切不可直接用手指甲或其他坚硬物品进行抓挠,防止患者皮肤受再次刺激。同时,需要注意环境的护理,做好对床单、衣物等贴身物品的消毒工作;②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皮屑大量脱落,导致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流失尤为严重,因此需要注意从饮食方面补充以上营养物质,禁食辛辣、辛热以及海产品;③高热护理:对患者的发热症状进行密切观测,若出现高热,则需要通过温水擦洗、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进行护理,严禁以酒精擦拭皮肤,防止对患者皮肤产生刺激;④口腔及眼部护理: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制剂以及免疫制剂,可能于口腔部位滋生念珠菌感染,因此需要做好对口腔的护理,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针对出现结膜充血症状的患者,以地塞米松滴眼液干预治疗;⑤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带病,难免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的情感沟通,通过讲座等方面,集中宣教,解决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增强信心。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皮肤损伤改善程度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①痊愈:改善>90%;②显效:改善60%~90%;③有效:改善30%~60%;④无效:改善

结 果

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性的护理,均出院。患者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31.5±2.6)天。痊愈4例(20.00%),显效10例(50.00%),有效6例(30.00%),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

讨 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病情危重,且病程具有反复性的特征,因而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病程较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带病状态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一方面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另一方面会无法积极且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4]。因此,为了提高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诊治效果,就需要从护理角度入手,通过落实全面护理措施的方法,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个体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在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进行全面护理的过程当中,具体的护理要点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及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这几个方面,以上护理要点共同作用于患者,形成一套完整且全面的护理体系,因而对于促进患者遵医嘱行为效果显著。

本次针对20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1.5±2.6)天。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及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疾病治疗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泽春,涂春,张璇,等.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67-168.

2 宁花兰,方梅,缪畅,等.临床循证护理与阿维A联合窄谱UVB银屑病疗效的关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2-54.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8篇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就中医护理人员在运用护理程序的临床实践中,应如何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简要论述如下,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

1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43

作为一名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哲学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关心体贴患者,把患者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才能做好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作为一名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哲学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关心体贴患者,把患者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才能做好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做好中医护理评估

做好中医护理评估

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患者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患者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掌握中医护理诊断

掌握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天适当活动,可做揉腹运动等。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天适当活动,可做揉腹运动等。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制定中医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中医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退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病情加重。④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退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病情加重。④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

搞好中医护理评价

搞好中医护理评价

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评议,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所以搞好中医护理评价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主要内容。

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评议,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所以搞好中医护理评价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治疗,能使疾病的“三分治、七分养”得到很好的印证,更加树立了医院的中医特色,这需要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