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2 15:28:18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1篇

行业管理混乱、消费心理不成熟、竞争无序是这一时期行业状况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同时,又是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平民百姓从无序到调整、从盲从到理性、从探索到“利剑出鞘”---gmp\gsp等政策强制措施的推行,行业内也开始在自我完善与反思的时期。

真正而言,首先在医药行业掀起市场竞争浪潮的,是保健类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原来为药健字号产品,从98年起,取消了药健字,改为食健字号及药准字号)。代表产品如三株口服液、红桃开补血液、延生护宝液等。广告、炒作、人海战术是这一历史时期市场运作出现最多的名词;海报、宣传单、墙体广告被称为市场宣传的“三大法宝”;报纸、电视上充斥着所谓的宣传软文和夸大其词的专题广告。

当大家的头脑中刚开始萌动经济意识时,一群由刚从田里洗脚离地的农民组成的“扬子江”的销售队伍,利用父辈们留存的“生意经”,成为开创“带金销售”的先锋队,用金钱的魅力征服了“白衣天使”们,也成为国内第一批的靠卖药致富的人。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开管理是这一市场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从而,出现了以otc和处方为代名词的药品市场两大运作体系---其最直接的终端分别为药店和医生,通过这一自然形成的渠道结构,以广告为载体,以非处方药为主要产品的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品牌运作的道路,代表者如江西汇仁、修正药业、贵州益佰、盘龙云海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品牌之路无不以产品的品牌运作带动企业品牌的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单品销售的“神话”---如汇仁肾宝高峰期单品年销售超10亿,成为国内迄今单品年销售超10亿的五个品种之一。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制药厂家高速膨胀的时期,截止2001年,国内制药企业多达6300余家,甚至一个县几家制药企业,而80%的企业年销售在千万以下。品种的重复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以六味为例,这一时期拥有六味产品批文的厂家达1000余个,市场销售的六味品牌高达700余种,而90%的销售额却集中在10个品牌。

医药企业初期发展的10余年,成为国内企业最早走向市场经济化竞争机制开放的标志的同时,也为当下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留下了难以摸去的暗伤。今天,当电子家电及快消类产品早已摆脱底层次的价格竞争机制,朝着以科技为竞争动力的良性竞争机制发展时,这个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还在价格竞争的泥坑里还未摆脱出来。

2、医药行业的变革:(2001年---2005年)关键词“淘汰、发展、迷惘”。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医药行业专业刊物出现最多的名词,莫过于“淘汰”二字,gmp的强制性政策,让很多饭都吃不饱的企业(包括那些刚刚吃饱的企业)陷入困境。到2002年底,制药企业数量由高峰的6300余家,跌到不足3700家,随后的资本进入以及政策力度的放宽,才再次导致企业数量的重新攀升,增至现在的4700余家,但仍然比高峰期少了近20%。而销售渠道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口子呈逐步放开的形态,原来以“国”字号为主的销售渠道,在市场资本的杠杆作用下,一直为上升趋势,没有受到政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共有销售企业12万余家,零售终端20余万个,为现在及今后的“资本”时代奠定了数量的基础。但无论如何,制药企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上游产业,这一时期的主题仍然离不开“淘汰”二字。

但淘汰并非就意味着倒退,相反,对中国的医药行业而言,淘汰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数据就是最好例证。在这五年里,制药产业的市场发展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使被称为“寒冬”的06年,增长率也接近19%;企业平均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左右,上升至约1300万,增长了两倍多。不仅在于此,科研开发也成为制药企业的思维转折点,科研投入由01年前的不到1%,增长到近5%,虽然与国外最低8%的科研投入相比,不论是基数还是投入率,仍处于很底的水平,但进步依然明显。在传统中药基础上开发现代中药,已经是举国上下、行业链条关注的焦点和方向。而作为渠道的商业“资本”,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过程中,成绩有目共睹。首先,资本集中度得到显著提高。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商业企业,如九洲通、复星、成大方圆、太极(桐君阁)等等;其次,大终端、大连锁等零售商业也在向规模化、资本化的方向发展,20余万个销售终端中有60%为连锁企业,例如:老百姓、开心人、南华、桐君阁、天成药业等等。

在这一阶段,处方市场的最有效、也最黑暗面的“带金销售”终于曝光在世人面前。轰轰烈烈的几大药品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爆炸新闻,无不与处方市场、处方产品有关。对于处方市场而言,“商业贿赂”、“阳光采购”、“医药分家”这几个名词似乎有些刺耳。

当种种营销手段如立体式“轰炸”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行业内突然发现自己没招了,从广告品牌运作到终端为王、从一二终端到第三终端,销售领域不断闪现的名词,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快被复制。渠道环节开始拥资本与地域优势,要求获得更多的利益。生产厂家前后受敌,既面临同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又面临着销售费用节节攀升的负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除了价格的优势,获得品牌、渠道、资本等竞争的优势基础越发艰难。有市场就存在竞争,但竞争的发展今后必定向资本、品牌、渠道的整合一体化迈进,单一的从一种竞争的元素获得竞争的法宝已不切实际,靠一时的炒作短期内积累原始资金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3、 医药行业的现在:(2006年---2007年)关键词“寒冬、转暖、第三终端”

首先,我对行业内将06年称之为“寒冬”是不置可否的,因为冬天尚未到来,更谈不上已至“寒冬”,就如资本规模已非常强大的家电行业,冬天也不过是刚刚过去。而对于医药行业来说,06年的突然“变冷”,最大的因素来之于政策的政治化、来之于政府的政治影响需求,与市场的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是相悖的。06年的市场增长率依旧高达近19%,远远高于世界医药市场5%的增长幅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06年对于医药行业的每个人而言,都应是“悲极生乐”的一年。那些终将暴露而杀伤力极大的“顽症”不过是提前的发作,在媒体有限的影响与政府政策的有效公共关系策略的引导之下,舆论其实在朝着对行业积极的一面发展。而不再像97年的那场“三株风暴”,在法律未有定论情形下,媒体盲目炒作,使一个年销售额达80亿的企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从这一点来看,恰恰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对作为特殊商品供应者的制药产业向盲从或者宣泻---这两个极端的发展。从政策层面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层含义:首先,不论政府、媒体还是民众,对医药行业特殊性的认识趋于理性务实,使产业与社会间的和谐性逐渐融洽,人们对医药产业 “暴利行业”的思维认识逐渐消退;其次,政府的“敲山镇虎”也让许多存侥幸心理或者本就不守职业道德的企业和他们的管理者(拥有者)开始有所清醒。尤其是“飞行检查”制度化的落实和执行,对净化行业行为作用极大;其三,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众对医药产业的知晓度也得到逐步提高,这即使了解的过程,也是在向理解迈进。当然,这也促使全行业在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今后,运作更加规范化、决策更加科学化、管理更加法制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行业的整体升级。

07年同样也并不意味着全行业春天的开始。虽然07年全年预期整体市场销售额能达到6700亿左右,比06年增长约26%,企业亏损面较06年降低60%,医药资本市场全面飘红,两大股指医药板块资本增长率高达300%,85%的医药上市公司年中报表预盈,且预盈目标增长极高,如白云山预盈增长率超200%。但这些数据只能表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市场的增长期,市场的发展远未进入成熟阶段,高增长率仍然是建立在较低市场规模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营销环节,第三终端受到制药企业的追捧。在农村医疗保险政策的拉动和城市(中心)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力下,以农村市场为主的第三终端以其“市场空间广阔、进入成本较小、销售增长稳定、市场具有排他性”等特点而受到大中型企业的关注,甚至为此而成立了专门的“第三终端销售部”,06年,全行业第三终端销售收入不足百亿,今年预期可达到近160-200亿,市场规模一年内接近翻了一番。而行业预测,仅农村“三合”的市场容量保守估计就能达到450亿,整个第三终端的规模至少在1000亿至1200亿,相当于06年非处方市场的整个销售额。

但是,一种模式的成与败,并不单纯取决于模式的本身,而是整体战略战术及执行能力的综合表现,也反应出企业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产品的科研技术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的整体体现。因此,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企业点滴的积累,一种模式的成功,也只能是全局性的成功,而非一城一池的得与失。

4、 发展前景的分析与思考:(2008年——)关键词“资本、医改、深度竞争”

a\前景分析: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指出,目前有4种力量推动医药产业迈入新起点:国际资本向中国医药产业流动(据相关研究机构的资料表明,仅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生物及医药行业就获得了6689万美元的投资金额,在中国创投市场占据了仅次于广义IT业的地位。医药健康领域正成为风险资金下一轮投资的热点),部分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医改带来的新机遇,国内充足的资本看好医药产业。而竞争升级后,医药产业将要面临4道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等环保门槛的提高,行业信誉的恢复,行业资金问题的解决。

其中提高行业门槛成为众多医药企业的一致呼声。山东鲁抗集团总经理张正海表示,国内医药产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等顽疾依然没有消除,2008年的走势并非全盘变红,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依然会有喜有忧,如果不能有效实现行业自律,很可能在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就进入寒冬。在张正海看来,目前国内制剂产业产能过剩同样严重,常用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类产品的产能至少有50%处于空放,价格战随时可能爆发。政策历来是影响医药产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国家对于医药政策的走向成为影响医药产业的关键因素。

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将是影响今后药品市场的最有力的调控手段,新《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症,将不再作为新药管理注册审批,只能按照新药申请程序申报。这也就意味着,以往药品生产企业的同一个药品,通过上述“变脸”方式生产出的药品今后将不被纳入新药行列之内,而是算作新剂型或新规格等。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新《办法》将加快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进程,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积极的意义。而即将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下称新《标准》)将更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这可能导致今后对于企业GMP认证将由“重硬件”向“重软件”转变。

b\前景思考: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内外资本的高度重视和进入,未来将对医药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资本市场看好中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哪有一个经济体是发展这么快的?二是看中了中国的医药行业,中国的医疗改革给行业带来了市场增长的机会,卫生投入空间的提升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对健康的重视,中国在2015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医药市场;政府增加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医疗改革框架逐渐浮出水面,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一系列改革,意味着市场会变得更规范、更有吸引力;由于管理到位,排污费用增加,明年开始新的5年GMP验证,贷款成本提高,运营成本因此会大幅度升高,中小企业会感受到极大的资金压力——所有这些元素都会推动企业的整合和各式资本市场活动,这个趋势将会延续到未来的5~10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内地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上海医学之星、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而2007年前4个月,就有5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武夷药业、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这5家企业募集的资金超过7亿美元,预计到今年末,在海外上市的我国医药企业数量至少会比2006年翻一番。目前,医药商业板块有11家上市公司,包括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南京医药、一致药业、华东医药等,总市值432亿元,仅仅相当于苏宁电器的60%。机构预测,到2016年,中国医药商业板块市值可达3000亿元,上市公司龙头市值可达500亿元以上。

其次,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将极大促进整个医药市场面的高度扩容;首先是“新农合”。从去年开始的“新农合”实施“2+2+1”,政府给每个农民每年40元,每个农民自己交10元,按中国有8亿农民去算,有400亿元的市场拉动,这完全是靠政府补贴带动起来的。

第二是非就业人口的医疗保险,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医改方案还没有一个结果,但这个保险制度是在医改整体方案没有出台之前国务院经过慎重研究认定了要先行的事,即国家要给农民和城市中没有就业的人提供最低的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上半年先行试点的城市很多,7月23日扩大到全国79个城市试点。如北京今年一季度就开始做了,它被称为“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一老”,即没有收入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交300元钱,北京财政每人每年补贴1100元钱,合起来平均每人每年1400元的筹资力度,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病种当中最高可报销的金额是7万元;“一小”,即学龄前的儿童每人每年交50元,北京市财政给每个儿童每年补贴50元,就是说每个儿童每年有100元的医疗保险,最高可报销的金额是17万元,涵盖了像白血病、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

每个城市的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北京是属于高水平的,上海可能更高,但是像青海、甘肃等就属较低水平,所以这个市场现在还不好统计。但是大概算一下,现有城市人口的统计数字是2.4亿,按平均水平来算,别算1400元,打它一半700元,或者再低一些,四五百元,这样算起来大概是五六百亿元的市场。

这两个保险制度对过去看不起病的人来说是个莫大的好消息,肯定会带来药品消费的提升,对于产业来讲就是扩大了市场需求。而这数百亿元的扩容完全是由国家的社会保障新政策带来的。

激活“新农合”、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增加城镇“一老一小”的医疗保险,将疾病防治往前移,加强农村卫生所、城镇社区卫生中心的防治功能,让病人早诊断、早预防,老百姓可以用较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总体的医疗费用反而会减小,但药品的用量因有更多的病人使用而增多。这些药应以普药为主,生产优质、价廉的普药企业将会有极大商机。亦由于早防治,一些疑难、慢性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二、三级医院的重症、疑难病症患者也相应增多,所以专科用药、新药需求会增加,合资企业和进口专科病种用药、新药会有很好机遇。预计盈利性医院将受到支持,以满足需要高质医疗服务的群体,优质高价的产品会得到发展。市场细分带来商机,亦将带动生产工艺、新药科研、临床一系列的发展。

最后,产业的竞争从今后起,将发生“质”的变化,准确而言,就是从“全面的竞争”发展成为“深度竞争”,它既是行业内竞争,更是产业链的竞争。.(1)医药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 。医药工业陷入“增收减利、亏损面扩大”的尴尬困境,是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行业诸多深层次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首先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行业过度恶性竞争。总体概括中国的制药业,是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48%,医药分销企业共70家,前三位市场占有率95%。欧盟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4%,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65%。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16%,共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前三位占有率75%。

而中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医药分销企业7000家,前3大医药分销企业约占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18%,前10大医药分销企业也仅占34%。

企业多必然出现产品重复、生产线重复等重复建设。现实情况是一个产品少则六、七家,多则几十家、几百家同时生产,市场竞争异常残酷。

在中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现实面前,价格竞争成为大多数制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

第二,gmp改造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

全国各地推行gmp的最终结果是,全国6000多家药厂淘汰了将近1500家。我国目前有444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另有1000多家药用原辅料企业有GMP认证的生产线。可通过GMP认证之后的4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GMP改造后由于对生产规模的强制要求,每家药厂生产能力扩大了3倍,制药业产生的过剩产能达到2000多个亿。

第三,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产品推广费用水涨船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比急剧恶化。

第四,研发环节仿制药激增,加剧了行业的无序竞争。

(2.)制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

政策背景:制药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首先来自政策因素,持续的限价、限价,使在产业链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对医药行业、医疗服务业持续多年的负面报道,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可信度,对市场产生了持久的伤害。舆论导向形成的“医疗腐败、药价虚高” 印象使消费者购买行为更加理性甚至出现对药品的心理抗拒情绪。

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了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发出的紧急通知,从11月1日起,所有报刊一律不得再包含性病、癌症、人工流产等12类内容的医疗广告,并提出了7项禁止性规定。

政策监管越来越严,而正规媒体单位广告费用却在逐年上升,产品推广费用项目层出不穷,让所有制药企业苦不堪言。

(3)渠道变革和渠道环境:产业链的工商搏弈使医药工业生存压力大增,生产利润被包括医院、药店在内的销售终端挤压。为了应对政策的负面打压,拓展生存空间,掌握着药品销售权的零售连锁药店或大型平价超市,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广大制药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没有销售终端和产品优势的制药企业将被排挤出销售终端。

首先是工商联盟:自从紫光生物、浙江医药和百科药业3家上市公司于2000年11月24日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国内医药行业内第一家医药联盟——“清华紫光医药联盟”以来,各地相继成立了规模不一的工商联盟,在业内比较有影响的有总部设在深圳的“PTO药品采购联盟”、 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数百家医药公司、药企发起的“四川医药工商联盟”等。

07年2月,来自北京同仁堂、太太药业、深圳健康元、广药集团潘高寿药业等全国110家医药工业企业和120家四川医药商业企业参加了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举办的“2006年四川医药物流二级分销联盟大会”, “四川医药工商联盟”宣告成立。

与会的工商企业还与科伦医贸正式签订了地区分销协议,30余个品牌产品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全面覆盖科伦医贸麾下的13,000余家康贝连锁药房和西南的63家分(子)公司及分配送中心。合作内容既包括厂商给予零售商的终端促销频度、消费者教育内容,也包括门店价格维护、优先陈列、促销配合、流向通知等。工商双方还共同建立了合作基金用于发展。

07年11月底,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又以联盟的方式,发动了价格战,与九州通、老百姓大药房、海王星辰等100多家核心经销商和大型连锁终端组建全国首个“全程平价联盟”。

“全程平价联盟”是指光华以最低的价格供应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以供货价卖给零售药店,零售药店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商业公司和零售终端都是平进平出,相关的营运成本将由光华公司承担,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比如,光华以3元的价格将禾穗速效供应给商业公司,然后商业公司再以3元价格供应给零售药店,药店再以3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全程平价联盟”和政府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零价差”极为相似。

光华制药的目的非常清楚,与其在政策持续打压和市场恶性竞争的环境下被动降价,不如提前抢占未来低价药品市场,将那些对政策和利润空间心存幻想的企业封杀在觉醒之前。实施这项计划,光华制药不仅和渠道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还能通过事件炒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其次,连锁企业推出OEM、高毛利品种:

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或者委托生产自有品种的畅销品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医药流通和零售业整体亏损的必然选择。目前,药品零售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三块:一是药品销售差价;二是面向供货商收取的资源出租费;三是供货商的销售返利。在政策利空、药品持续降价限价的经营压力和本能的利润驱动下,追求毛利最大化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共识。

其三,第三终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热点将延续:

农村市场的开发是医药行业今年的又一大营销热点,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日益残酷的形势下,众多制药企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包括城市周边市场、城市社区健康中心、农村医院、药店、卫生院在内的第三终端市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更成为许多企业的重中之重。

(4)医药企业的生存要素分析

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制药企业的生存基础日益清晰:产品、营销网络、品牌是制药企业决胜市场的三大要素。其中,产品是制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优势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开了产品,营销网络、品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网络,可以通过广告、商打开、占领市场;没有品牌,好的产品照样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销售手段、畅通的销售网络进入千家万户,默默地积累着财富。四川蜀中制药、广东康美药业以及其他众多无品牌优势的企业完全凭借产品和网络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2篇

关键词:健康旅游;中医药资源;政策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概念

(一)健康旅游的概念[1]。健康旅游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提出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指的是以追求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度假活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相关健康服务、保健设施和保健场所使人们在观光之余,还能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旅游可分为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医疗旅游,保健旅游又被称作健康养生旅游,具体形式包括中医药膳、温泉药浴、气功教室, SPA瑜伽会所等以维护和增进旅游者健康为目的而展开的旅游形式。医疗旅游(含美容旅游):指人们为了治疗自身相关疾病而有目的选择旅游地点进行的旅游活动。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不断增长,健康旅游作为三项旅游资源中的一个,以提供健康咨询、药膳调养、养生会所等服务来满足人们对长寿的渴望,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来提高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2]。中医药是华夏五千年传承和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其广阔的疆域上,中医药依托历代名医大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已经成为养生保健的一种特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在我国旅游行业才处于起步阶段,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尤其是中药材资源和特殊地区的地理环境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将中医药这种名族特色资源跟健康旅游这种新兴概念相结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发展产业经济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2014年2月21日,国家旅游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协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突出各自领域优势,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领域和全国各级旅游机构的全面合作,齐心协力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的中医药服务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依托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院、中药公司企业、老字号药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膳食疗养生馆等资源,自主开发出中医药特色旅游专线。建设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影响力的度假休闲区、文化广场、主题餐厅、旅游城镇等旅游景点,建立一批和中医药科技、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基地,开发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要发挥我国特有的中药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养生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打造以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为了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各地区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出一系列以中医药健康理疗服务、中医药保健养生、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产品。《意见》还指出,根据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恰当的地域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区,促进中医药服务产业和旅游市场相结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标准,加强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向国外宣传中医药健康旅游,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走向国际,让更多的西方国家接受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旅游业尚未完全融合。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其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链,也并未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特色。旅游行业与中医药管理部门联动不够紧密, 目前已经开发出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太少,还有大部分有价值的中医药资源亟待发掘形成新的旅游点。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项目太过单一,目前的服务项目只是发挥中医、中药的基本功能,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健康旅游产业缺乏掌握中医药知识的旅游服务人员,规范的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游客很难获得良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体验

(二)缺乏标准化的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发展中医药的一个契机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促进中医健康旅游发展,但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具体的标准和细则,或是基层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卫生问题,这些都是中医健康旅游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中医健康旅游在行业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和旅游景点认定上没有较为系统的判定标准,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不规范的健康旅游服务,如以提供养生保健服务为噱头进行不合理收费,劣质或无效的保健品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地方销售,以温泉为例,温泉作为中医健康旅游产业中的一项特色资源,近年来温泉地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矿物质污染问题,在当前情况下部分地区为经济利益而盲目开设新的温泉地,这是对人们健康的不负责,也必将一起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中医健康旅游的信誉和发展。

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深层次联动。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为发展中医药旅游事业于2014年联合《协议》,双方部门需在该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力度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双方的部门优势,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型中医药旅游服务形式,培养专业的健康旅游服务中医药卫生人才。旅游管理部门加大中医健康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鼓励新的健康旅游产业景点的建设,以多项政策优惠推动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制定健康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应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和安全监测机制,严格筛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加强旅游景点的安全监测,杜绝以谋求经济利益而任意开设健康旅游景点,相关部门应建立系统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各旅游景点的环境进行测评并将监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 白鸥. 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0,03:44-49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3篇

关键词:亳州;中医药;旅游

一、中医药旅游

1.中医药旅游的概念

中医药是一种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方式,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是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其中的养生文化因绿色,副作用小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们外出旅游不仅仅是外出和游玩,更希望通过外出旅游来获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收益。近年来,美国兴起“出境寻医问药游”的热潮,他们外出旅游,不仅仅在乎游山玩水,还到我国盛产中草药省市旅游,到非洲寻找传统医药。

2.中医药旅游发展前景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纲要》的出台使得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健康旅游产业迎来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纲要》提出,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一系列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以此造福人类健康。

3.中医药旅游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期,逐渐加大的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发展健康产业。发展中医药旅游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有助于中医药服务业的延伸和旅游业蓬勃向上的发展。

并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出于改善生态的目的,健康产业与农业结合越来越密切。可利用中草药种植发展休闲旅游,并且使其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未来必有作为。通过旅游扶贫,可以更好地进行旅游扶贫工作,尤其就一些偏远地区,通过参与中草药生产,发展中医药乡村旅游,可以推进精准扶贫。

我国旅游业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迎接大众旅游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全域旅游,亳州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皖北地区旅游的发展。

二、亳州发展中医药旅游的资源优势

1.亳州概况

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等多位著名历史人物,诞生于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朝古都亳州,有着道家文化,曹魏风骨,白酒文化等。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中国药都之首,“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是主席为亳州的题词。亳州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都冠以“亳”字出现在中国《药典》,这些为亳州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

2.亳州市旅游资源

亳州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现代肖草《亳州》诗:“毫饮涧水字暗香,墨洒亳州宝自藏;疗疾虫草何处有,华佗故里是药乡”。亳州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中药资源170科,4000多个品种,亳州饮片产业群加工实力雄厚,是全国最大的产业群。

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道教鼻祖老子,一代圣哲庄子,魏武帝曹操,著名“七步诗”曹植,神医华佗,巾帼英雄花木兰,圣君商成汤等,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为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贡献。亳州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为其留下众多名胜古迹和璀璨文化。亳州在1986年被命名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

三、亳州发展中医药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亳州市旅游资源

(1)亳州市旅游资源单一。以上表格可以看到,亳州自然景观相对匮乏,并且人文景观多为历史景点,资源品种单一,观赏,购物以及体验性不够,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现在社会在逐步由服务性经济走向体验性经济,而亳州单一的旅游资源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故亳州目前的中医药旅游景观的景点观赏性以及体验型不足。

(2)亳州市景点宣传力不足,销售渠道薄弱。亳州景点宣传力不足,因此亳州景点不够为人们所知道了解。而且亳州的一些旅行社并没有安排出亳州精品旅游线路,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旅行社会安排本地游客外出旅行,很少招徕业务。

(3)亳州市景点缺乏保护意识。目前,亳州市较受欢迎的景点是花戏楼和曹操地下运兵道,除此之外的一些景点规模小,游览时间短,另有一些景点,没有得到重视,景点垃圾遍地,脏乱差,且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更没有进行相关的维修改善。

(4)亳州市旅游商品附加值不高。游客到达一个新的城市旅游,会想带一些纪念品给自己以及亲朋好友,表明这个城市曾经去过,上述亳州的旅游商品大多数是中医药原料,大多是没有经过加工,包装简陋,不能突出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可直接用品或旅游纪念品,而且现在游客追求创新,喜欢新奇的事物,亳州旅游产品附加值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亳州市服务设施差

(1)亳州市食宿接待数量不多且档次低。亳州市高档的酒店只有几家,例如金王朝大酒店,屈指可数。景点附近餐馆,酒店的数目较少,档次低,不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能力游客的不同需求。食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当地的美食要有地方特色,药膳是药都亳州中医药文化特色产品,但是,亳州药膳馆很少,没有形成产业。

(2)亳州市交通不便。目前,亳州铁路有很多城市不能直达,并且到达某些城市会绕远路,即市与市之间交通不是很便利。再者,亳州市内交通拥挤,车辆混杂。亳州市内道路拥挤,垃圾桶较少,环境令人不满意,且游客反应市内绿化不够,使“养生亳州”的形象大打折扣。

3.经营者积极性与市民城市意识不强

城市形象需要经营者和市民共同维持,以景点及周围环境为例,通过走访花戏楼景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探访,看到当地景点环境状况不是很好,而当地居民对此并不怎么在意。

4.景点人员以及导游接待人员服务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亳州市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普通话水平不高,接待游客不够热心积极,使游客感到接待人员冷漠。

四、亳州市发展中医药旅游的建议

1.优化资源产品

(1)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亳州重在利用有特色、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发展中医药旅游,打造“养生亳州”的口号,同时应该加大对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宣传,可以通过旅游宣传片,导游推荐等方式,向外推销亳州特色旅游,提升亳州景点吸引力。另外,亳州市旅游景点规模小,应该打造亳州旅游精品线路,满足游客的需求,集休闲,养生,观光于一体。

(2)扩展旅游形式。打造精品线路,丰富游客的旅游生活,中医药养生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点观赏上面,并且培养专业从业人员,与游客交流,使他们多了解中医养生的知识,并且打造体验性中医旅游,在销售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成品,使游客更深入了解中医药,人们会利用中医药养生,满足游客的需求。

2.丰富中医药旅游产品种类

亳州市政府可以加大药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药业企业规模档次,推进药业企业认证工作。政府可扶持完善中药产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成药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差异高档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生产一批中药日化产品。并且政府可积极引导扶持保健食品产业项目,吸引外商投资,发展中药保健食品,饮品品牌。

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亳州的酒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需增加酒店数量并且提高档次,满足不同消费档次人群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提供特色食谱,药膳,药浴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项目。

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条文,规范旅行社,酒店的行为,提高导游人员,酒店接待人员的素质。城市是市民的,需要共同努力维持城市形象,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提高市民的主人翁意识。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支持交通工作,目前亳州正在修建高铁,使外面游客走向亳州更方便快捷。另外,城市内部交通需要改建,对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严格规范管理。景区的标示牌应该更加完善,设立专门的路标。并且,景区与景区之间加大交通运输力度,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

五、结论

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旅游方式已不再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高需求。新的旅游项目也都在逐渐开发,而中医药旅游作为生态的一个分支,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接受。

亳州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希望亳州能够发挥优势,加强营销,促进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同时带动皖北地带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群,张玉华.在养生中体验旅游[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4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药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5篇

关键词:药膳;养生行业;景宁

丽水市景宁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县深厚的中医药、畲医药文化历史渊源、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当地极富特色的养生药膳。为了助推景宁地区养生药膳文化的兴盛发展,也为当地养生药膳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定依据,笔者对景宁畲族自治县养生药膳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当地的乡村医师、畲民间医师、药农、各酒店、特色小吃店、农家乐、当地百姓(含汉族和畲族等少数民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中医食疗药膳的源流变革、特点、分类以及现代研究进展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设计《景宁畲族自治县养生药膳行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文献整理、个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资料。资料分析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法、调查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养生药膳行业的优势

第一,政策规划引领,养生药膳前景良好。2012年5月丽水市政府的《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在景宁县建设养生(养老)基地、民族医药养生园,立足民族习俗、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平台,推广畲族传统民间膳食食谱等养生项目,创建集养身、养心、养颜、养老、休闲为一体的畲乡风情养生度假基地,打造丽水二级养生(养老)基地。该规划的出台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养生药膳行业发展提供了千所未有的契机。

第二,医药资源丰富,养生药膳食材多样。景宁县畲族医药资源丰富,全县有植物178 科,691 属,1552 种。此外,景宁还是多种食物和药物的重要产地。如盛产食用菌,属明太祖皇封以种菇为专利;还是浙江省的黑木耳、厚朴、茯苓重点基地之一。名贵中药北冬虫夏草、灵芝也有产于景宁。此外,当地民间拥有大量有效的畲医验方。养生药膳食材的多样化,为景宁畲族自治县养生药膳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民族特色鲜明,养生药膳疗效显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医药,它与中医药渊源相通。其中,一些中草药经过历代人的验证,其性温和,毒副作用小,治疗保健作用显著,被用于药膳制作,景宁当地沿传了多种特色的养生药膳。如畲族传统名菜“龙风呈样”是一道具有排毒养颜健身作用的养生药膳;畲族传统食品乌稔饭是具有健脾开胃驱湿的绿色食品。

第四,绿色药材环保,养生药膳效益可观。景宁县气候适宜种植,当地民间药膳用中草药广泛分布在山区丘陵,对土壤、水分无特别苛刻要求,有的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大面积广泛综合利用山林地,药膳用中草药一般不施农药,是符合国际饮食潮流的绿色食品,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2.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养生药膳行业的存在问题

第一,由于人员、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药膳食疗并未形成一个产业链。本研究发现景宁县城有大小酒店、特色小吃店、农家乐185家左右,其中以经营药膳食疗为特色的不到10%。而从采访当地药膳经营者可知,药膳食疗的营业额只占收入的2-3成,甚至更少。因此,药膳食疗未在景宁形成一个产业链,缺乏规模效益。

第二,当地消费者对养生药膳的认知度、接受度均不高。本研究对景宁畲族自治县200人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3%的人表示对药膳十分了解,22%的人比较了解,而59%的人不甚了解,16%的人对药膳一无所知。而从大众对药膳的接受程度来说,38%的消费者对中医药结合餐饮有兴趣,52%的消费者对此不太关心,10%的消费者根本不关心。从以上数据推测,养生药膳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地居民中的普及度可能并不高。

第三,养生药膳产品层次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数据显示,其中表示接收药膳消费标准为50元/人以下的人,占51%;50-100元/人,占41%;100元/人以上的人,占8%。而景宁药膳馆及以养生药膳为辅的餐厅在药膳餐品的销售中多数以低价位的餐品为主,菜品比较单一,中、高价位餐品所占营业份额少,缺乏多元化的药膳餐品,因此,不能完全吸引不同经济能力和养生要求的人们,极大地影响了养生药膳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养生药膳的经营模式尚处于粗放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本研究调查发现有42%的消费者喜欢中医坐诊,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推荐消费;16%的消费者喜欢根据自身对药膳的研究,自主挑选适合的药膳;15%的消费者希望亲眼看到药膳的制作过程;27%的消费者比较关注经营养生药膳企业的资质。而调研中也发现景宁当地的养生药膳经营场所均不提供中医或畲医师现场指导和药膳现场制作演示,当地市场也没有开发适合各类体质人群养生的养生药膳食包供消费者选择,也没有出现形成品牌的养生药膳连锁经营店。

三、建议与前景

1.加强养生药膳基础研究,切实提高疗效

要结合景宁当地的实际,以提高药膳疗效为抓手,对当地特色药膳配方进行整理,进行科学性的基础认证,从专业的角度筛选有代表性的养生治疗方剂、出疗效确定、适合推广的有效配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有”。

2.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竞争力

要建立养生药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制度,实施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完善人才的奖励机制。还要通过举办全国性药膳制作大赛、药膳文化节等方式加强与全国各地药膳从业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为药膳行业人才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为景宁养生药膳行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优化行业经营模式,积极挖掘创新力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药膳需求,畲族药膳食品的制作加工需要突破传统的工艺方法(如开发养生药膳速食包),走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行列,并加入网络等现代销售元素,让养生药膳进入实体零售市场(如超市)或网络销售平台(如开设网上药膳食肆),再进入寻常家庭,从而带动药膳产业的发展。同时,经营模式也可以与时俱进,如可以针对消费者的个人具体状况,结合气候时令,采用厨师、药师、医师合力的方式,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药膳,充分突显中医药、畲医药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也可以开展现场教授消费者制作相对简单的药膳等。此外,现有实力较强、有经营基础的养生药膳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制定科学的品牌打造计划,争取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景宁本土养生药膳品牌,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4.打好政府养生政策牌,充分发挥协同力

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是丽水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区域定位。要整合畲族特色药膳食疗资源,努力开发具有较高保健效果和推广价值的中高端系列产品,积极推进“食养”内涵建设。还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畲族文化和旅游品牌优势,采取网络、公关、社区等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营销和推广,促使在较短时间内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树立鲜明的形象和品牌。也可以与相关行业强强联手,资源共享。如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养生药膳旅游产品;与健身美容企业合作,丰富其养生服务的内容, 提升其服务的档次;与各医疗机构合作,联手推广康复养生药膳。“互利合作,协同发展”的模式,将大大拓展景宁养生药膳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鲁明源.中医药膳科学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11).

[2]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6(4).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6篇

国家免疫规划扩容开始落实、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出台、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广受关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些都发生在2008年。然而,这些事件的影响力却没随着2008年的离去而消逝。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我国医药产业又会如何发展变化?

2009年医药行业将保持增长,但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2009年药品盈利增速或有可能放缓,制药企业战略和营销模式调整带来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谓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依然有未知的劲流在涌动。 当房产、汽车等行业因全球金融危机挣扎于下滑通道时,国内医药行业在很多人眼里却是一个“避风港”,理由无外乎两个内需型市场、刚性需求的特性和医改大背景下国家投入在加大。 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医药行业销售和盈利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中药饮片和生物制药2个子行业销售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受全球经济影响,化学原料药子行业销售增长则逐步回落。

新年伊始,各大证券公司纷纷“2009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师们比较集中的观点是,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将保持增长,有诸多的政策利好,同时面临经济下滑的负面影响,另外,不确定性因素也将左右行业增长。

金融海啸中的安全岛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我国很多出口型行业都感到了阵阵寒流。外需减弱、订单减少、价格下滑也影响了医药子行业化学原料药业的增长,导致行业出口下滑。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是以内需消费为主,化学原料药的出口下滑,虽然会波及医药行业2009年整体增长率,但因其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较小,对整个行业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9年策略报告表明,在2001年“9.11”事件和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经济调整导致股市标普指数大幅下滑,而标普医疗健康指数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下行过程中,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了投资者的“避风港”。医药行业关系民生,其特殊属性使之具有刚性需求。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业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医药行业总产值增速波动,与GDP增速无明显相关性,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

2000年以前,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水平落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多、小、散、乱,行业增长态势低迷。2000年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行业进入较快的成长期。2006年前后,受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再次受到较大挑战。2007年,受相关利好政策的影响,进入低谷的医药行业,出现回暖的拐点。 当然,作为经济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脱离经济环境变化。我国人口众多,公众的医疗需求缺口巨大,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将支撑行业快速发展。而卫生总费用由政府卫生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三大块组成,这三大块变动与GDP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8年国内医药市场的旺盛需求,让我们展望2009年市场前景时增添了一些信心。IMS公司(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内医院市场规模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27.7%,增幅较大。其中,医院采购国产药品的规模增速最快,达到30.3%,超过了进口和合资药品的增速,带动了整个医院用药市场的增长。除了医院市场较快增长外,农村和社区第三终端药品市场规模也将急剧扩容,将带动国内整个医药市场的强劲增长。

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国将加大刺激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1990~2008年18年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了18.8%,利润复合增长了21.7%。分析师认为,历史数据表明,在2009年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仍将有明确的成长性,但增速下降或成趋势。

医改背景下的市场扩容

新医改所带来的助推效应,是医药市场前景被分析师集体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公布新医改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家确定的2009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中,特别提到要“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具体而言,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同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近两年,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有明显加大的迹象。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1974亿元,同比增长50.7%,2008年1~9月的增长也达到35.8%。新医改方案出台,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对医药消费的拉动主要体现在药品消费、计划内疫苗采购、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其中,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医改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被列在医改首位,因此,医疗保障支出规模增长情况是药品消费多少的晴雨表。在目前几类医疗保障中,公费医疗支出将逐步萎缩,城镇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支出都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救助保险带来的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中,医保总体规模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在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推动下,医疗保障支出的整体增速在20%以上,超过了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

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增加卫生投入、医保覆盖面扩大、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众多因素,将拉动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医药市场扩容基本已成定局。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投入将拉动普药市场剧增1600亿元~1700亿元,有利于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在普药市场扩容后,要制定清晰的营销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子行业表现各有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处于政府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的状态。在新出台的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核心内容的四大体系之一,而体系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疫苗行业,主要是计划内疫苗的部分。

由于计划内疫苗由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其需求取决于国家免疫规划的范围。根据测算,免疫扩容前计划内疫苗的市场规模为8.3亿元,扩容后的市场规模将达43.5亿元,新增市场需求将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 另外,四大体系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重点放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这对基础医疗器械的需求将有所拉动。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基本保持在22%~23%的增速,在新增需求的拉动下,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5%~30%的水平。

作为占据药品市场最大份额的化学制剂行业,也将是医改拉动效应最大的板块之一。但化学制剂子行业中企业众多,竞争也最为激烈,新医改方案出台后,该行业利润将向优势企业集中。 生物制药子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临床用药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大,然而却是毛利率最高、盈利能力最强和最具成长潜力的子行业。我国生物制药的总产值约为800亿元人民币,与美国市场的441亿美元相差数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药是我国传统产业,在很多慢性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优势,目前占我国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2008年,中成药行业是医药行业中景气度稍逊的子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产品销售瓶颈等等问题。中药注射剂遭遇的信任危机,使得2008年9月份开始,其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或许会给部分中成药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对于医药行业中负债率最高、资金需求最大的商业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对低毛利率的医药商业企业而言,降息带来财务费用减少,将直接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同时,贷款成本的降低使得医药商业企业获取扩张的资金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医药商业企业的扩张,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化学原料药行业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造成需求下降。2008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国内化学原料药产量167.51万吨,同比增长5.8%,增速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行业形势严峻。

2009年医药将保持增长

2009年,甚至更远期,医药行业整体市场将会有多大?首先,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带来了市场扩容。按照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9月底,新农合已经覆盖全国2729个县(市、区),参合农民达8.14亿人,参合率达到91.5%。虽然覆盖工作基本完成,但目前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仍较低,未来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人均筹资水平,从50元/人上升到100元/人。这部分保费提高带来的医疗市场增量将会达到每年407亿元。其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覆盖率和筹资水平较高,是目前医疗服务消费的主力军。按照用人单位缴纳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6%,个人缴纳2%计算,人均筹资水平约为1500元/年,目前该保险已覆盖的城镇职工约为1.98亿人。第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惠及城镇非从业居民,总的原则是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该工作处于扩大试点阶段,2009年将扩大试点城市至80%以上,2010年全面推开,可以预见的是将带来医疗费用增加额呈逐年上涨态势。三大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预计将在未来两年为医疗市场带来近2000亿元的拉动。

如果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行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无疑将对行业形成长期支撑。我国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20%。老年人医疗消费支出将带来大病重病药品的市场需求增加。

综合近期和远期分析,国内药品需求量都将处在上升通道。按照目前医药产业规模测算,预计2009年全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保持在12%~15%,利润增速回落至35%左右。虽然,增速2007和2008年相比会小幅放缓,但相比金融危机下的其他行业,医药行业仍将是景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7篇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亳州市;政府和市场;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本质上讲,它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兴起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便是以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为目标,集旅游、度假、休憩、养生、保健、疗养、科普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 [1]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而且符合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律。安徽省亳州市作为“药材故里,华佗之乡”,目前正在积极地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问题。

一、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亳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数百位驰名中外的历史人物。它是三朝古都,集史前文化、道家文化、曹魏文化、古商贸易文化、白酒文化等为一体。也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和中药材交易中心,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1.资源与产品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课题组总结了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亳州市在加大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整合资源,围绕“药都”特色资源,开发了部分旅游产品,主要为中医药文化健康之旅与药酒养生文化保健品。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表1-1所示:

2.设施与服务

亳州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星级饭店、星级餐馆,以此引导社会餐饮业的规范发展,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饭店为补充的饭店业发展格局。截至2012 年,亳州市有4星级以上3家,3星级以上9家,2星级以上21家。旅行社达到31家。另外,星级餐馆有7家,星级农家乐有14家,旅游购物店有23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态度不断改善。

3.市场前景

中国(亳州)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中药材交易作为亳州既有全国意义又有地方特色的市场,其巨大的客商流量为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前景广阔。2011年,在中国(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上,参会客商总量达16.5万人次,签约项目达73个,签约金额有187.95亿元。根据统计资料,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6.94亿元,国内旅游收入46.61亿元,旅游外汇497.77万美元,国内游客719.05万人次,入境游客15034人次。2011年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共接待游客513.73万人次。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带动了亳州市收入增长。

二、亳州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发放、访谈等方式,从不同点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资源与产品

1.1 资源种类单一,吸引力不足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相关资源多为人文资源,其自然旅游资源相当匮乏,且人文景点中大部分又都是历史景点。故亳州市目前和中医药有关的景点观赏性和体验性不足,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和交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1.2 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不高

亳州市中医药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首先,从数量上看,专门针对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很少,中医药交易市场里交易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医药原材料而不是经过深层加工、包装精美的中医药旅游纪念品或者自用品。其次,企业趋利突出,轻医重药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民间企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都集中在药材交易和流通上而忽视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2]

1.3 开发模式单一,特色性不足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于亳州市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大多偏向于养生型,观赏、购物、休闲型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应侧重服务性和体验感。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亳州中医药旅游目前还处在旅游团队的观光游层面,而非深层意义上的康疗和连带购物。在对待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限于参观游览层面。亳州市中医药旅游尚未达到产品与市场的深层次结合水平,市场尚处在零散、不系统的状态,缺乏互动性,难以扩大规模,缺乏专业引导人们进行养生保健、强身延年的中医药机构。养生保健产业也呈现出自发的、混乱的、无序发展状态。配套和现代化设施的不足,开发模式单一,难以打造现代化的特色旅游区。[3]

2.服务与设施

旅游设施是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措施向游客提供的各种劳务。亳州市在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过程中,其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交通运输:交通不便,车辆管理不当

据介绍,2006年国家评比文明城市时曾规定:风景旅游城市标准每万人应拥有出租车50辆。截至2013年4月,课题组了解到亳州市现有出租车2700多辆(包括三县),班车400多辆,城区公交1200多辆,常驻人口485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每万人拥有仅5辆出租车,与国家规定的旅游城市标准差距很大。据统计,途经亳州市的火车班次共有61班(不包括临客)。调查显示,亳州周边地区及部分外省市的旅客到达亳州的交通并不太便利,尤其对散客和乘坐火车的游客而言。虽然亳州市的道路状况良好,但路面上三轮车偏多,车辆混杂,不利于方便出行。

2.2 食宿接待:档次低,数量少

实地探访中,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相关景点附近餐馆、酒店的数目较少,档次低。在亳州市内,星级宾馆和快捷酒店数目不多。餐饮方面,小餐馆的数量较多,但高档酒店数量少。药膳是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产品,而亳州市的药膳馆很少,一些高档酒店也只提供数量不多的药膳。此外,特色小吃多以摊位形式出现,较分散,不利于统一组织与安排。

2.3 游览娱乐:缺乏特色性项目

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附近均缺乏游览娱乐设施,如五禽馆,按摩馆,美容馆这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会馆。现存的足浴店规模小且不规范,难以吸引游客的消费。景点是最重要的游览设施,但亳州市的景点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对门票收入依赖性强,门票价格偏高。游乐设施缺乏及门票价格偏高不利于中医药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2.4 旅游购物:缺乏高质量正规商店

目前亳州缺乏旅游产品购物的正规地点,旅游纪念品商店不多,多数是私人经营的小店,商品比较繁杂,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具有亳州特色商品较少,并且质量不高,游客消费欲望不强。另外,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展览被作为吸引游客前来购物的依附产品,常常不被中医药商品经营者重视。景点、购物场所展览手段有限,仅停留在简单图板、相片展示及少量演示上,灵活性和趣味性低,不能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

2.5 导游接待:导游专业性和服务意识低不高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售前服务发展十分缓慢,正处在发展成长期。其次,售中服务已处在发展的成长期。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发现游客对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不太满意。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导游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导游的专业性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是必需的。

2.6 其他设施

除了以上的设施,亳州市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也不尽如人意。在调查中,游客对亳州市旅游景区绿化的满意度并不高。除绿化面积外,各种引导设施也很缺乏,如旅游解说牌、指示牌并不多见,景区外的公共厕所也很难发现。咨询服务系统不完善,有些景点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在访谈过程中,不少游客表示对亳州市的整体卫生环境不满意,对亳州市的“养生亳州”的印象大打折扣。

3.市场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4]目前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存在问题有:

3.1 产品服务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

在亳州旅游市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缺乏创新,产品以纪念品直接售卖为主,服务大多是导游和住宿、交通的常规服务。在旅游产品供给上,大多以古玩和食用特产为主,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不高,大多是私人经营,店面和生活区连在一起,经营不规范,同质化严重,购物街都是一样的经营模式和内容。在服务上,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特色不鲜明,在模式上以参观游览为主,没有形成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产品服务一体化水平低。对于特色养生类服务项目,因为目前市场不成熟以及前期投资较多,尚未发展起来,与其他地市景区的个性化服务相比处于劣势地位。[5]

3.2 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协调缺失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亳州市目前在产品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产品和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缺乏相应的设施和物质保证,缺乏相应策略。政府兴建的工程大多为街道和广场,虽然工程比较大,但在细节上未能为游客服务。比如休憩场所、旅游专项线路、垃圾箱的数量等的缺乏。

3.3 旅游供给场所单一

大部分景点孤立开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场所比较单一,除旅游旅游景点外,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连带的经济效益。对景点的开发停留在一般的保护和利用上,没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主要以参观游览为主。

3.4 消费者分析与针对性不足

一般来说,中医药文化旅游主体为中老年人。但课题组根据调查发现,年轻人对待养生的关注不逊于中老年人。在针对游客群体年轻化方面,亳州市准备不足。另外,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方式,本来未被视为旅游主体的老弱病残也是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对此类人群的忽视,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亳州市未全面分析游客主体的广泛性,针对性不强。

3.5 经营者积极性与公民城市意识不高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除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经济外,作为主体的市民是最灵活的因素。通过对华祖庵和曹操地下运兵道等周边当地原居民商户的探访,课题组得知,他们认为目前旅游并不能带来很好收益,积极性不高,大多只是顺带销售。服务的态度与水平不高,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不高,着装随意,经营不规范。

三、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功能导向探讨

亳州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当地政府应履行其服务与监管职能,具体如下。

1.1 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职能

政府要推进自身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就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结合实际来看,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在基础设施上如交通运输、城市绿化等方面明显不足,而市场的自发力量没有充分条件发挥去兴建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此时政府的作用应凸显。只有建立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1.2 监控市场运行职能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所以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就十分有必要。政府既要和民间积极交流大众方针,又要致力于市场稳定和合法经营的维持,有效监督市场,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亳州市政府应积极招商引资、运用民间资本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6]

1.3 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在目前的民主潮流的趋势之下,政府应由参与者转变为引导者。旅游作为一种以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为目的的非定居性旅行,不是政府能掌控的。此时民间资源尤为重要,如何积极调动民间资源与政府互补,促进亳州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怎样积极运用民间资本、行业协会,处理好政府和居民的关系,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能力的体现。

除了政府应发挥其作用,市场也应该通过供求机制及相应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针对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的特殊性,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市场的具体功能:

(1)传递反馈经济信息的职能

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地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信息调查,有关商家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对信息的关注、敏感程度较低。此时行业协会虽然在法律上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行业中却有着极高的威望,有着非常广的渠道和人脉来搜集和传达信息,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有效配置资源职能

目前,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很多景点的运作机制都是政府主导,但是政府调控有其一定的弊端。市场配置资源是指一些运作机制可以不受政府调节,通过政府招标或者承包的方式让当地或者外商转接,这样为其融入大量资金,从行政化经营转为商业化运作模式,企业自负盈亏,提高了运作效率。

(3)连接宏、微观经济个体中介职能

市场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场所和总体形式,可以成为连接宏、微观经济活动的中介。亳州政府根据供给情况调节各种中医药旅游产品的供应,通过市场发出信号,间接引导和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实现对经济活动全面有效的控制。当中医药文化旅游行业通过市场表现出价格和供应量的改变时,政府应接收信息采取相应政策来调节。

(4)对企业的直接导向职能

市场运用供求、价格等调节机制引导企业生产方向,企业也根据市场供求信息决定生产种类和数量。企业要遵照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积极参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仁堂(亳州店)和华佗国药厂是两家知名度高口碑好的龙头企业,两家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程度是比较灵敏的,市场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就比较明显。

2.具体对策探讨

2.1优化资源产品开发

2.1.1 加大宣传力度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多为人文资源,在打造“养生亳州”口号的同时应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发放传单、网络宣传、导游推荐等方式,丰富宣传渠道与提升景点吸引力。另外,亳州市旅游景点分散且规模小,应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如:中药材大市场--博物馆--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花戏楼一日游,集休闲、养生、探秘于一体,让游客在有限时间能尽可能多的游览特色旅游景点。现有的中医药有关景点不能停留在观赏与简单介绍上,而应该发展成集知识型、体验性与康乐型为一体,建立游客互动交流平台。改变市场上药材浅层贸易的现状,销售相关特色中医药成品。培训相关从专业人士对中医药相关调理机制、养生配方等做详细说明,便于游客购买与体验。全面扩展旅游形式,多角度阐述中医药文化。

2.1.2 丰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种类

提高药业企业规模档次,推进药业企业认证工作。亳州市可在南部新区设立亳州药业产业园区,政府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一批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驻园区。完善中药产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设中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中成药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依托企业加快旅游产品研发生产,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提取规模与档次。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差异高档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重点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依托康辉药业、国一堂药业、亳广药业等中药提取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生产一批中药日化产品。努力吸引省外知名企业来亳投资,加快保健洗液、保健膏霜、等化妆品及保健枕、保健香袋等保健日用品生产。大力培育中药保健食品、饮品品牌。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保健食品产业化项目,吸引外资投资,开发保健茶、保健酒、保健饮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2.2设施服务双基并重

2.2.1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内外交通条件,提高出行便利程度。首先,应改善各地通往亳州的交通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增加亳州通往外地的列车班次、汽车客运班次。努力扩大交通辐射范围,改善通往亳州市交通不便的现状,加大交通运输力度。其次,应改善景点间交通的条件,交通管理部门要对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建立或增加景点间旅游公交线路,加大密集区出租车投放数量。另外,对景区的标识标牌进行系统完善,设立专门的路标和指示标牌。

2.2.2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增加亳州市的旅游景点附近酒店的数目,提升档次。建设更多高质量的酒店和宾馆,提供特色食谱,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提供特色药膳菜肴,提供药浴、足浴等服务。增设特色旅游产品、纪念品等商店,销售具有亳州地方中医药文化旅游特色商品。改善服务人员的态度,提供专业科学、价格合理的针灸、美容、护肤、减肥等服务,吸引游客购买道地药材、保健食品等特产。

除此之外,亳州市应安排组织相关旅游咨询服务,对于出境游客办好签证、货币兑换、保险服务等工作。旅游过程中,应提高旅行社、饭店等诚信意识,提高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导游人员学历与知识要求,定期进行培训。合理定位景区门票价格。完善办理离境手续、送机、托运行李、旅客委托代办服务及旅游者返家以后的跟踪服务等新型服务。[7]

2.2.3 建立特色娱乐设施,宣传特色中医药文化

建立与扩大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亳州市可在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附近建立美容馆、按摩馆、足浴、药浴店等,加大娱乐设施规模建设力度,利用亳州市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来发展养生服务,景点配备详细生动的中医药知识解说,吸引游客以旅游来带动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2.4 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扩大亳州市及景区绿化面积,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内街道旁种植牡丹花、勺菊等草本植物并建立相关介绍牌。在美化城市环境还宣传亳州特色中医药品种。景区内应扩大绿化面积与规模,规范垃圾处理方式,营造舒适、怡人的旅游环境。

2.3 旅游策略科学变革

2.3.1 及时定位消费人群,科学制定营销策略

市场部门应适时开展调查,明确消费人群。近年来中医药文化旅游消费群体年轻化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抓住年轻人群的潮流和现代化的特点,推出相应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和产品,继续巩固中老年和特殊群体的市场优势。抓住时机创新营销方式:如在举办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亳州养生旅游文化节时,利用其宣传亳州“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口号,开展相关中医药产品推介展销会,举办亳州特有的诸如药膳大赛等活动,推出药浴、药酒等特色养生产品等。

2.3.2 科学规范市场管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科学管理和规划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景点规划,统一协调管理,避免管理部门繁多冗杂,管理效率低下。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规划到位,保持政策连贯性与持续性,监督与规范大型养生场所如“中华药都养生园”的建设。亳州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公司应当打破各景点的孤立现状,形成特色的游览路线和产业链条,发挥规模效应。

3.2.3 提升市民责任意识,打造美丽城市名片

城市公民作为城市主体是旅游城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公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是最好的城市名片。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着装、语言等行为上突出亳州城市名片特征,并树立自身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群.我国中医药专项旅游开发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2]张群,张玉华.在养生中体验旅游――中医药旅游开发探讨[J].商业经济文萃,2006(4):29-30.

[3]王景明,王景和.对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思索与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0.

[4]马勇,周霄.旅游学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5]张蕾,等.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35.

[6]张艳丽.基于SWOT分析的亳州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2.

[7]张春丽.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8篇

No.1 电子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No.2 健康管理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育婴师、公共营养师

行业背景: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No.3 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No.4 旅游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

需求技能: 外语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途牛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的火爆可见一斑。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No.5 文化产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动漫设计、游戏特效大师、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

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No.6 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单证员、物流管理、物流项目经理、库管员等

需求技能:物流师、采购师

行业背景:在我国,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年“双11”的火爆,由此可看到国内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No.7 商贸零售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

需求职位:商场管理、运营经理、督导\会展策划等

行业背景: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而日益加剧。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膨胀的业务规模,均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No.8 电子商务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需求职位:网站运营经理、网站策划人员、平面设计师等

需求技能: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策划

行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平台的盈利问题一直摆在参与者面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而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大大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前进。

No.9 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需求职位:银行大堂经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

需求技能:会计初(中)职称、 注册会计师、精算师

行业背景:虽然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我国,它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No.10 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需求职位:工程监理、道桥工程师、建筑施工人员等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第9篇

“当前医药行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医保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政府投入逐年增长,以及各地开放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健表示,“医疗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稳定增长,2011年的增长率预计也会比较稳定,跟去年差不多。这几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按季度统计,最低16%、最高28%,2008年最差的时候它都有20%的增长。这些数字只是销售增长,利润增长会更高一点,股价也会有溢价。”

北大医药生物硕士毕业的李文健,已拥有10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可以称为是中国第一代医药行业研究员,他对行业的研究卓有成效。

“2011年医药各子行业都孕育着重大的投资主题,整个行业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李文健对记者表示。

投资主题精彩纷呈

具体来说,七大方面主题值得看好。一是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进,一些基本药物品种,特别是独家品种,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二是2009年版的医保目录陆续在各省市实行,处方药将结束2010年观望、徘徊的局面,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三是制剂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和国际接轨,2011年有望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四是品牌中药品种,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五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继续在全国收购兼并,做大做强;六是在政府加大县级医疗机构投资的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需求旺盛期;七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为医疗服务类公司的发展扫除了政策障碍。

估值仍然合理

增长前景虽好,但医药股的估值是否已经偏高呢?李文健认为,医药股相对估值目前仍然处于较合理水平。按照Wind市盈率的方法计算,截至2010年12月3日,沪深300平均PE为15.36倍,医药股的平均PE为47.74倍,医药板块PE和沪深300 PE均为3.11倍。在通胀的背景下,医药股的估值不会太低,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只有十几倍的情况。有相对溢价是可以接受的,在熊市最厉害的时候,医药股出现20倍估值已经是铁底了。从历史溢价率水平看,医药行业目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行业将通过快速增长化解估值压力。

如果按照2011年的盈利预测对医药公司进行估值,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是在30倍附近。这个水平虽然比银行、地产等周期性行业高,但与同是新兴行业的TMT、新能源、新材料等相比并不高。另外,医药行业增长确定并平稳,预计2011年行业利润增长在30%左右,大部分公司的PEG在1附近,也是合理的。

中金公司最新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也认为,医药产业从绝对增速和盈利来看,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基本面非常健康。近期医药板块整体出现调整,当前整体板块PE(TIM)达到42倍左右,相对于市场整体的估值溢价略有回落。目前医药板块2011年PE为35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李文健补充说,套用彼得・林奇的一句话:涨得多不是卖出的理由,跌得多也不是买进的理由。股票投资的本质是看未来,如果未来增长的空间大,股价还会继续涨。PE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投资主要是看未来预期,如果未来预期非常乐观的话,稍微高一点的估值可以接受,因为未来的增长可以化解这个风险。

黄金10年

“未来的10年将是黄金10年。有过去十几年的铺垫,‘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速度,我敢说我们一切的规划都是会滞后的。”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李文健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概括来讲当前有三大因素持续驱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一是受益于“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的政策驱动。“新医改”启动后,国家预计在2009年到2011年累计投入8500亿元,包括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等投入,将对医疗保健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积极影响。“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正在逐步推出,将使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新兴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是医药消费升级的驱动。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的态度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

卫生部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2002至2009年,这项指标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在11%以上。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这将成为支撑中国医疗保健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将是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棘手难题。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老龄化将带来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持续需求。

未来几年这三大因素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能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从10年以后更长期的远景来看,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弱周期的、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

个股机会在哪

中投证券认为,医药行业整体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估值具有吸引力。从中期来看,大部分医药股已经具备买入价值,但短期出现整体性行情的概率较小,机会仍然存在于个股。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表示,2011年在政府控制通胀、收缩流动性的背景下,市场或许很难重演2010年流动性推动下的医药板块的全面上涨,但医药行业在快速增长,板块、个股机会永远存在。

从2010年板块表现来看,最差的公司主要是定价过高的新股,表现最好的可以分为三类:成长型公司,如鱼跃医疗、东阿阿胶、康美药业、爱尔眼科、人福医药、科伦药业;拐点型公司,如海翔药业、紫光古汉、华东医药、仁和药业;题材型公司,如华神集团、紫鑫药业、通策医疗、海南海药、广州药业。

在创新和整合推动下,未来3年有望诞生千亿市值药企。创新药有突破的恒瑞医药和正在打造“滋补第一品牌”的东阿阿胶可能最早突破千亿市值;云南白药显然是一家市值最有能力上千亿的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对管理团队实施有效激励,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因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会诞生市值千亿的企业,正在这一行业整合的康美药业市值能否上千亿,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对终端的掌控能力;科伦药业所处大输液行业仍有很大整合空间,公司市值能否上千亿,须看其能否在医药行业其他领域长袖善舞。目前这5家公司市值分别是446亿元、334亿元、419亿元、334亿元和378亿元。

申万在2011年仍看好医药板块中的成长股,高成长才能享受高估值。分析师建议根据催化剂节奏把握个股机会,1月份主推东阿阿胶和海正药业。理由是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将进一步实施价值回归,提高价格;复方阿胶浆销量已经开始快速提升,公司开始布局自身终端网络。而海正药业的定向增发将启动,虚拟一体化国际产业趋势下,公司作为跨国公司首选合作伙伴,产业转移将深化。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有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人福医药、仁和药业、江中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和马应龙等。

中金公司认为,可从两条路径选择超成长公司。自上而下选择,“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品牌专科药”是未来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的子行业;自下而上选择,“创新、整合”将是未来几年寻找超成长公司的重要因素。

中金推荐的稳健型组合包括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康缘药业,成长型公司组合包括康美药业、双鹭药业、沃森生物、康芝药业、科伦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