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贸易产业融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48

贸易产业融合

贸易产业融合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8

在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院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相吻合。因此,西安思源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要以产业为依据培养用技术型国贸人才,也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培养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国贸人才。

1产教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两个对接,即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闭门造车”,而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制定主体为校企双方专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校方专家主要关注学生四年学完所有课程后走向工作岗位理论是否够用;企业专家则主要关注所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培养未来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步骤为:校内专业团队前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草案――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论证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校内专业团队修订完善方案、定稿。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定期总结、评估和修正。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贸专业课程内容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结构应以外贸业务为核心。因此,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实务类课程的开发,对于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也可以让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讲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提前有所认知。此外,在学科拓展课中,为了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也应加强。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

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就是让师生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讲理论和做实操同时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到国贸专业,就是通过依托国贸模拟仿真实验室,利用外贸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与进出口公司、商检局、海关、货代、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在教学内容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方式,由“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的外贸综合实验室或校企合作基地,一边讲授理论,一边现场实践操作,将原来教学生知识、技能转变为学生学习、工作。

4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评方式有多种,如笔试、面试与机试,开卷与闭卷,课堂考试与现场考核,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一门课程的考评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可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如《Simtrade外贸实训》、《外贸单证制作实训》可以采用机考,更加注重过程考评。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正在尝试采用“3-5-2”结构性考核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3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而对学生毕业水平的评定主要还是以企业评价为核心,如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把毕业实习企业导师评定的成绩纳入毕业考核中去,真正做到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对于选择创业的少数学生,创业业绩可以作为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替代部分理论课成绩,从而保障创业实践的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全国外贸单证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等考证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5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

5.1与企业建立产教基地

如与苏州国际科技园、西安港务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示范园、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教基地,进行外贸、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针对毕业生组建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特色班。由企业人士为学生讲授有关跨境电商的实战型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陕西跨境电商、外贸龙头企业。特色班同学通过此项目不仅成功考取“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和“互联网+人才证书”,还被成功推荐到西安、上海、义乌等地对口实习及就业。

5.2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从事外贸岗位的热情,提升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国贸专业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首先,由校外外贸专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组织校级外贸技能大赛和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积累创业经验。其次,校内外导师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再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紧缺及周转问题。最后,校外导师团队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货源。

5.3尝试建立“外贸工作室”

可以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商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如房租、税收减免等,由校企导师带领学生成立“外贸工作室”,在跨境平台上开设店铺,联系供货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及外贸业务,进行实际的运营。这不仅能让校内教师和学生在“国贸工作室”里学到实战型知识,又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孵化成为一个创业项目。

6产教融合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

目前,国贸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且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技能性及国贸领域前沿知识较为滞后,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教材建设迫在眉睫。而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国贸专业应用技术型教材,就不能单靠校内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需由校内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合作组建应用型教材开发团队,在教材建设选题、编写、评估反馈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应用型教材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吴勤.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分析――以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3116.

[2]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个案[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1820.

贸易产业融合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贸易金融;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10)-0010-04

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动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创,危机的影响至今未完全消退。危机的最重要启示之一就是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高杠杆化的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展开。贸易金融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领域,将大力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助于中国金融业把握历史性机遇、获得健康快速成长、实现难得的后发优势。

一、贸易金融贯穿于贸易活动的全部过程

贸易金融是伴随着贸易发展而出现的,贸易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甚至最初的商品交换时期。它最初始的业务仅是为各国贸易商的贸易活动提供汇兑和支付,之后逐步扩展到与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现金流管理等。原先银行为企业提供的贸易服务主要集中在汇款、信用证和托收等传统结算方式,贸易融资的形式以最基本的押汇为主。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分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贸易金融从提供贸易结算与融资等基础服务进入了综合金融服务阶段。

中国银行作为中国贸易金融领域的龙头,最先在贸易金融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第一次明确了“贸易金融”的内涵: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它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

具体来说,第一,贸易结算仍是最基础的贸易金融业务,促成企业交易,降低成本。为企业提供国内和跨境的交易结算,仍是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起点和最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的服务使得完全陌生的两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借助于银行的中介作用而发展成为交易对手。近十几年来,企业间的交易方式、交易内容也与几十年前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贸易结算服务方式和内容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企业提供贸易结算以外的更广泛、更深入、更具个性的贸易服务。

第二,贸易融资是贸易金融的核心。贸易融资总是与贸易相伴而行,为贸易活动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在贸易过程中,贸易融资发挥着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商业银行研发、创新、推广了许多新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福费廷、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保融资、订单融资、货押融资、风险参与、贸易融资与资金产品组合等。这些贸易融资新产品不仅推动了银行服务能力和内部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而且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三,信用担保、避险保值、财务管理是银行为贸易参与方提供的增值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信用担保是银行为贸易参与方提供以信用增强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在帮助买卖双方建立互信、促成交易方面作用明显;避险保值是在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波动日趋频繁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帮助客户有效规避风险的专业服务;财务管理则是针对产业链中一些大型企业的财务集中、资金归集、财务管理外包等需求而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应收账款管理、财务报表优化、现金管理等众多内容。这些服务进一步丰富了贸易金融服务体系。

二、贸易金融的鲜明特征

贸易金融作为银行公司金融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服务对象特定。贸易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本质是为商品和服务交易提供支付、结算、信贷、信用担保等服务,这些服务紧紧围绕“贸易”这一实体经济活动。正是基于这一特点,贸易金融的发展和创新不会像金融衍生品一样成为纯粹的虚拟金融业务,也不会因为过度的杠杆效应形成泡沫和危机。

二是债务自偿性,风险相对可控。所谓自偿性,就是银行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而不是完全依赖授信到期阶段企业的综合现金流。贸易融资自偿性的关键点在于,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者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授信,从而从本质上改变了银行的审贷理念和信贷方式,这对于原先因为不能提供有效抵押担保品而难以从银行获得流动资金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获取资金支持的新途径。此外,贸易金融业务周期短、流动性强,银行的放款与回收时间通常少于180天,如果客户不能偿还,银行可以很快察觉并采取补救措施。

三是综合性强,收入来源多样化。贸易金融兼具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特点,既涉及表外业务又涉及表内业务。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收益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贸易融资的直接收益,即利息净收入。二是中间业务收益,包括手续费收入、汇兑收入等。三是资金交易的佣金收入,进出口商为了避免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可能要通过银行做一些保值性的外汇交易,如掉期、远期和期权等,银行从中获得资金交易的佣金收入。此外,还有其他隐性收益,银行可以以贸易金融业务为纽带与企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向企业出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从银行对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中获得价值补偿。

四是贸易金融业务适合中小企业。贸易金融以特定交易为服务对象,可凭特定交易过程产生的应收账款或物权作为质押对企业授信,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对客户的授信准入门槛,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十分有效。另外,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贸易金融产品因有银行信用介入,对中小企业有较强的信用增强作用,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谈判地位,充分利用赊销等方式扩大销售规模。

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丰富贸易金融的内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在2009年推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人民币在世界的流通使用日渐广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对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产品创新带来机遇。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金融体系的主体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成为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体系主要包括传统间接金融业务、银行间业务和投资类业务三大类银行服务。

首先是海外的传统间接金融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是从跨境的贸易结算起步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人民币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海外人民币存款、海外人民币贷款、海外人民币现金管理、货币兑换等业务。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现有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均已推广至跨境人民币业务,还根据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类型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信贷、资金、理财等全方位产品和度身打造的综合方案。

其次是银行间业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成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结算和流通货币,必须打通境外银行获得人民币资金的通道。随着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的增多,人民币贸易融资进一步拓展,与之相关的人民币清算规模将不断扩大,从而衍生出人民币同业账户管理、境外人民币拆借、人民币资金购售等业务。

第三类是境外人民币投资业务。随着人民币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领域拓展,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服务内容也将不断充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是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要想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必须增加人民币的投资渠道,让境外企业和金融机构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以获得支付和存款以外的使用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将在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结算、融资等传统人民币贸易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发掘人民币资金理财、直接投资、债券投资和资金交易等需求,进一步占据人民币市场的主体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贸易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

贸易金融将形成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改变和优化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方向,并主导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方向。

第一,贸易金融业务将与供应链结合更为紧密。近十多年来,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由企业内部分工转变为企业间分工,围绕某一产业链核心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实践--供应链管理逐步形成,对银行围绕供应链管理提供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借助核心企业信用,通过掌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中产生的现金流,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包括融资、避险、结算在内的全面服务方案。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色是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短期贷款对授信主体的评级要求和抵质押担保要求,变单个企业风险管理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从单个授信企业的财务报表向整个供应链条延伸。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可以基于核心企业资信状况,将资金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产品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有效增加基础客户群、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的数量,充分发挥产品创新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第二,贸易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日趋紧密。当前信用证、托收等传统结算工具的使用日趋下降,贸易双方对于银行的需求从以信用支持为主逐步转向以支付速度和效率为主,银行传统贸易融资的发展空间大幅缩小,银行必须依托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以挖掘赊销(O/A,Open Account)结算项下的贸易融资机会。目前业内贸易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中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当属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简称SWIFT组织)开发的贸易服务设施系统(TSU,Trade Services Utility)。TSU是一个通过集中化数据处理和工作流引擎支持银行间及时准确地核实和共享贸易项下交易信息的服务系统,为银行间提供了一个从贸易订单产生伊始就可跟进交流交易信息和开展业务合作的系统平台,它将对贸易金融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贸易金融领域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不断融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企业的贸易活动既涉及国际市场又涉及国内市场,其供应链或贸易链是横跨境内和境外的整个链条。例如,国内企业获得出口订单后产生在银行办理出口结算和押汇需求,而其在国内采购备货阶段又需要打包贷款或国内信用证产品,其上游供应商可能需要以其信用为基础申请卖方融资。从业务发展趋势看,真正有发展潜力的贸易金融是以客户为中心、为整个贸易链或产业链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五、贸易金融将推动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全面发展

贸易金融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贸易金融将是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创新的重要模块,在产品设计、信息技术利用、组织结构辅助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贸易金融产品和服务涉及境内外的多家金融机构和贸易商,产品相对存贷款业务操作过程更为复杂,技术含量高,对信息技术要求也较高,是相对来说不易复制的银行产品,容易形成产品和品牌优势。服务创新模式则在于以客户为中心,立足于客户贸易行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贸易金融风险的两面性,即代表低风险的自偿性和代表风险难以把握的风险多元化并存,使得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也使得风险管理创新有具体依托。推动风险管理与贸易金融业务结合,设计和执行符合贸易金融特色的风险管理流程,将有效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帮助银行有力地拓展客户群。由于通过基础的贸易金融产品供给,商业银行一方面和贸易客户建立了比普通信贷更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和信用基础,有效推动了银企合作的深入;另一方面在前期业务的操作要求下,对企业的现金流、资产状况等核心经营指标有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些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发掘价值客户,设计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推动贸易基础上的银企金融合作深化。这一过程也将成为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体现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

贸易金融业务的拓展将大大优化银行收入结构。贸易金融业务除了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融资利差收益、支付结算、代收代付、担保承诺等中间业务收益外,综合的贸易金融服务还将在交易类和咨询服务类中间业务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深入合作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顾问等高水准金融业务将获得很好的发展,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利差收入支撑、中间业务收入比例不高的问题。中间业务有资源占用少、成本低、风险小和收入来源稳定等特点,中间业务水平的提升还是银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基于贸易金融的产品和收入特性,贸易金融在未来商业银行战略规划中将作为优化收入结构的重要产品和服务种类予以重点考虑。

贸易金融服务将帮助中国商业银行加快“走出去”步伐。贸易支付和结算产品是“走出去”企业的必备需求,在此基础上的短期贸易融资将推动企业完善生产销售环节,综合的贸易金融服务则将推动银企合作深化。贸易金融产品全球推广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过程,是我国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展开竞争的过程,我们有“人和”的优势,对方有“地利”的优势。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贸易金融的发展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现,“走出去”为此提供了战略机遇。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融资策略分析与研究[J].新西部,2008 ,(6):11-12。

[2]何伟星.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69-70。

[3]沈晓丹.中小出口企业贸易融资问题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2009,(12):20-24。

贸易产业融合第3篇

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关系的特点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贸易融资指的便是国际贸易融资,其实不然。贸易本身就包括了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贸易融资自然也包括了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二者有区别,但又密切联系。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业务背景,产品种类,行业惯例,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特点

从本质看:同根同源。不论是国际贸易融资还是国内贸易融资,本质上都是银行基于真实交易背景,以交易项下款项回笼为还款来源,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客户的短期资金融通或信用支持服务。二者都具备“自偿性”这一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安排、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基本上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呈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现状。

从趋势看:相互融合。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同质性决定其必然走向融合,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进了其融合进程。近年来,在借鉴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相当迅速。不少银行也开始对国际,国内贸易融资进行整台。如,部分商业银行将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与国际贸易融资归口到同一部门管理;某银行采用不同于当地同业做法,将本外币保函业务全部集中至一个业务团队办理,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则直接设立贸易融资部,整合本外币贸易融资。

推进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的发展措施

业务发展是业务资源有效组合而产生的结果。通过整合人才,产品客户、组织,流程等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可以促进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发展。

人才资源整合。精通本外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障。银行应当对现有的从事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从业人员进行整合,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人员选拔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贸易融资岗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同时覆盖国际、国内贸易融资领域;

三是加强国际和国内贸易融资人才的相互交流;

四是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全面发展,做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五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早建立统一的贸易融资人才队伍,真正从机制上为国际、国内贸易融资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

产品资源整合。国际贸易融资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交易链条的各个环节。国内贸易融资尽管发展较慢,但产品线也日渐丰富,其中有许多产品与国际贸易融资都是相似甚至是雷同的。换言之,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存在大量产品交叉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客户乃至银行客户经理在产品认识上的混乱,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以某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例,既有国际业务部门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也有公司业务部门推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二者有大量产品在功能和目标客户上都是重叠的,甚至连名称都极为相似,但产品却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有不同的运作体系,难免让客户产生误解。类似情况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

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及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考虑,银行应当加快对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整合。一方面,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梳理,对功能相似,目标客户重叠的产品进行整合,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品牌建设,统一宣传,统一营销,重塑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在产品开发时,相关部门应进行沟通协调,尽量在产品设计环节就打通国际,国内贸易环节。产品资源整合最终是要实现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在同一平台上的管理。

客户资源整合。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的客户群体经常是处在同一交易链条的不同环节的客户,因此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有时甚至就是重叠的。客户资源整合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在客户营销方面,要推行“链式营销”,也就是从现有客户(特别是处于交易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出发,顺着其上下游交易链条,从其关联企业中挖掘出新的贸易融资目标客户;

二是在客户管理方面,要加强统一协调。不管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是否统一管理,客户的统一管理都一定要走在前面。同一客户的评价,授信,产品营销、日常关系维护等客户关系管理事务应由统一的团队来处理,特别是在当前多数银行的本外币贸易融资业务仍然分开管理的情况下,不同的部门可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更加需要注重相关部门的协调,避免客户关系的多头管理。

贸易产业融合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Abstract: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business has provided a broad space.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business products richness handling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work, commercial bank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However,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rather more obscure places, and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business

目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形式仍相对比较简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挖掘仍嫌不够深入充分,银行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倡导创新,但是业务人员通常忙于具体工作,对业务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各行办理的业务主要集中于进口开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商票融资等基本形式,对比较复杂的进出口保理、福费廷、买(卖)方信贷等业务,因其涉及环节较多,风险难以控制则数量有限。

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如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发票为背景的融资,就有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出口商业发票押汇、商票贴现、汇款押汇等多种不同的称谓,各家银行的制度规定也各不相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2.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影响业务操作效率和质量。在业务初期,部分对国际贸易融资缺乏足够了解的业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加之市场竞争、业务营销的需要,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和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条件为客户提供了打包贷款、授信开证等国际贸易融资,导致部分银行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不良贷款及信用证被动垫款。基于这一情况,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更加难以控制,操作难度更大,再加上贸易合同、信用证、保函等均涉及英语资料,更觉陌生与深奥,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敬而远之,为其设置了较高的条件和环节要求,导致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更难申请,审批环节更多、时间更久,致使客户错失商机,进而影响了银行相关业务。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和客户更习惯于选择传统的贷款品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总体发展规模与市场提供的空间和需求相比很不相称。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4.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5.贸易融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银行在操作业务时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借鉴了国外及港台银行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法律基础的不同,如果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范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就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要求法律上对上述各种行为的责权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但相关的立法对上述方面缺乏非常明确的规范。

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在产品创新和扩展中,首先,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银行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贸易链所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跟踪,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融资产品。银行可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设计物流融资产品,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进出口商品的报关、报检、运输、监管、以实现银行对物权的有效控制。而如果有物权为保障,银行就可以不仅着眼于企业的规模等方面,可适当放宽授信条件,为企业进行资金融通。

其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例如,根据部分大客户的出口项目需要,银行为企业提供集预付款保函、信用证保兑、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2.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专业性较强,风险因素涉及层面相对较多,其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风险管理的有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具有自身的不同特性,必须在风险管理的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转变,树立理性和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管理理念,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信贷业务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具备国际结算知识,能够分析辨别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并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特点,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难以配备足够的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人员,因此必须集中银行内部的精通国际结算业务及信贷业务的人才资源以评估客户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建立专业科学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估体系,可成立与信用审批中心为并列或隶属关系的押汇中心以专业处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和要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评估客户信用,控制风险。在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提高产品的操作效率。

3.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与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关注企业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和担保方式不同,国际贸易融资更应关注进出口项目本身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资金流或物流。选择从业时间长、信用良好、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客户提供融资,是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最佳途径。由于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为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公司的利润积累只是第二还款来源,客户在银行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的记录可为银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4.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

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如根据企业改善财务报表和加快核销退税的需求,推荐使用无须担保的福费廷、应收账款买断、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业务等。

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短期出口信用险项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保险与融资于一身,投保企业既可得到付款的保证,又可得到融资的便利,出口商在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之前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无疑给融资银行多了一层保障,有利于申请企业取得银行的融资支持。

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如在进口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可利用银行提供的假远期信用证方式实现远期付汇的目的。

5.认真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有关法律规定,防范法律风险。银行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立法部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明确有关法律规定,同时应收集分析近年来我国关于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案例和资料,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据此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产品设计,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贸易产业融合第5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供应链金融 结构性贸易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走出去”对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以及提高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资金缺乏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推出了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但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融资门槛过高,融资审批程序缺乏规范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缺乏、抗风险能力差、资产规模较低、财务管理欠缺等问题。中小企业本身的缺陷使得审慎经营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设置了较为严苛的审批门槛,以降低贷款的风险。以打包放款为例,打包放款不仅要求借款企业要有其他商业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而且需要有其他资产等担保或抵押,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难度。从融资审批程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审批程序同于一般贷款业务,审批期限比贸易融资期限还要长,这无疑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期获得贷款的需求。

2、贸易融资担保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无法提供出相应的资产抵押物或质押物,不具备贸易融资的抵押条件和质押凭证,缺乏我国信用良好的相关担保机构的担保,缺少担保的风险分散和损失分担及补偿机制,无法满足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许多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3、贸易融资方式传统,缺乏创新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间不长,大部分贸易融资产品仍集中在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上,如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信贷等,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用信用证和融资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然而,由于信用证的条件较为严苛,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国际上新兴的贸易融资方式如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信托贷款、信用证等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才刚刚开始采用,整体操作并不成熟,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仍然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贷款。

二、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分析

中国银行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之一,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中国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做的最好和最早的银行。分析以上两类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的现状与趋势。本文以中国银行和中国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进行分析。

1、非信用证方式下的融资产品种类增多

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主要以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等,但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申请条件较为严苛,难以满足当今客户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和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发展需要。因此,非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的推出解决了传统融资方式项下的不足。如中国银行的买入票据,它是在光票托收等不附单据的贸易结算业务下,中国银行通过以贴现业务购进由其他银行支付的银行即期票据,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2、结构性贸易融资手段介入

结构性贸易融资是指银行为商品的出口商以其持有的或者未来将要持有的商品权利作为质押,以抵押或质押的方式发放的短期融资资金。结构性贸易融资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融资方式,而是针对于大宗商品的贸易融资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风险分散和资本市场技术手段,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将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进行组合的一种融资手段。它不是靠债务人的信誉,而是靠项目本身的还款来源与未来现金流量,未来的交易状况来保障其还款来源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常采用的贸易融资手法有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仓单融资等。如中国银行的“出口全益达”作为一种结构性贸易融资的综合服务方案,是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品融汇贯通,并根据出口企业的切身需要设计出来的一整套贸易融资方案,解决了出口企业在贸易融资中所遇到的难题,帮助出口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3、供应链金融手段的介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核心部分。企业不仅仅关注资金的结算和融资,而且对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贸易风险以及优化企业财务报表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国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的上述需求,基于整个供应链视角,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了贸易融资服务。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一直到最终的用户连为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通过绑定核心企业,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展开贸易融资的,降低了融资的风险,解决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同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相比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风险的动态管理。传统的贸易融资注重贷款前审核,忽略了贷款后的风险控制,属于风险静态管理模式。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密切控制,实现了风险的动态管理。以静态抵质押授信为例,客户以自由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为质押,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的商品实行监管,客户必须打款赎回货物。通过以动态质押、引入第三方物流等手段,实现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动态管理。中国银行的“融货达”以中行所接受的货物作为质押为客户办理授信业务,为客户解决了除货物以外的其他担保品有限,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难题,通过对货物实施质押监管,实现了风险的动态管理,有效地降低了贸易融资的整体风险。

(2)“池”手段的介入。“池”手段主要包括国内保理池、票据池、应收账款池。其中应收账款池手段的介入改变了以往贸易融资业务模式单一的情况,促进了贸易融资向综合性贸易融资的发展。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主要是指银行受让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向国外进口商销售商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转让的应收账款可以保持稳定余额的情况下,以应收账款的回款为风险保障措施,向出口商提供短期融资业务。对客户来说,出口应收账款池将多笔金额较小且连续的应收账款集合在一起,整体转让给银行,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而应收账款可以包括赊销、托收、信用证等多种结算方式产生的应收账款。中国银行的“融通达”就是通过引入应收账款池手段,将其作为银行回款的保障,为客户办理各类贸易融资业务,有效地盘活了企业的资金。

4、加大了与物流企业、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国内外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合作,拓宽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途径,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供应链金融手段的介入加大了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第三方监管的引入,降低了贸易融资的整体风险。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与境外银行或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开展了贸易融资资产的抵押、贸易融资的风险参与等业务活动。如中国银行的“国际组织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在与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签署的协议下,为我国客户涉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和项目提供福费廷等融资业务。

三、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路径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主要还是针对资质较好的且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目前我国非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但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选择正确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路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在结构性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设计与研发上的力度。

1、从结构性贸易融资角度来看

首先,针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抵押物或担保的情况,结构性贸易融资以现有的货物或货物未来的权利作为抵押物盘活企业存货,为企业业务经营提供必需资金,增加了企业抵押物的可选择范围。其次,结构性贸易融资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参与到采购、运输、仓储、出售等贸易活动的所有环节,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切实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风险。最后,银行通过向企业提供全程的贸易融资服务,使得企业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来看

供应链金融基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通过绑定核心企业,在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面控制下,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对整个链条进行封闭式监管与控制,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核心企业主要是指供应链条中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由于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信誉度,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较强。供应链金融更关注核心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以中小企业偏多,因此,供应链金融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最为可行的融资手段。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根据供应链上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通过贸易融资产品的使用和封闭式贷款流程的操作,对供应链上企业提供相关环节的融资资金。核心企业为了掌控供应链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利,降低营运成本和分散资金成本,往往会对上下游企业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上下游企业的利益。供应链金融的引入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满足核心企业的经营要求同时,保证了供应商尽早取得货款的权利。此外,供应链金融手段通过第三方物流手段的引入,采用了封闭式贷款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贸易融资的整体风险,提高了整条供应链运营的效率。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供应链内部交易和融资获得渠道的完全整合,使得银行能及时掌控资金的流动信息,为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更为安全、及时和低成本的介入流点。

【参考文献】

[1]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2] 杨加、潘天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新特点和发展趋势[J].金融与经济,2011(3).

贸易产业融合第6篇

论文摘要:在简单介绍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 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 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贸易产业融合第7篇

论文摘要:在简单介绍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群体也随之壮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不

贸易产业融合第8篇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倾斜力度并实行系统化管理

国际贸易业务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业务基础的,具有业务自偿性的特点,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够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便可以实现货物资金的按时回笼,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应比大多数人民币信贷产品要低。这是该项融资业务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比的最大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政策不应与其他传统信贷产品一致,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倾斜力度,对具有贸易融资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行系统性的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目的。首先,对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银行在融资业务申请流程和准入条件上应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与业务相匹配。国际贸易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其获得市场机会的大小程度与国际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成正关联,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获利空间,就应尽快锁定价格完成交易,以免错过最佳的交易时间。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人民币信贷产品也有不同之处。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抵押担保强度,而是企业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结算方式的风险性和贸易双方的履约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加强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降低对其须提供较高价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发展良机,推动银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国际业务管理部门或者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业务的管理团队,负责与中小型贸易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并在团队内设置专门负责考察评估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风险的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与信贷审批部门及时有效的业务沟通,保证业务的时效性;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加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发展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提供组织架构上的保障。

二、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

对比流动资金贷款等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产品而一言,国际贸易融资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国际贸易业务期限短,周转快,且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原则,具有封闭自偿性,只要能够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就能充分降低信贷风险,且能获得较多的中间业务收益,而除房产、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担保方式在国际业务中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目前己经被许多中小型企业广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只要企业符合银行的基本信贷条件,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按照相应质押物的质押率获得融资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的建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应是符合银行各项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为中心,建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创新出更多能够适用于不同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贸易形式的新型融资产品的有机整体。该体系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设计研发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银行信贷经营风险,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且可以实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即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组合应用。它是指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创造性的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和外汇交易衍生产品进行最佳组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贴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需求,又同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保障需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汇贷盈”产品即是该类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的代表。该产品是外币融资、人民币质押存款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产品组合。对于需要即期购汇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型企业,只需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得一笔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同时签定远期购汇合同锁定远期购汇价格,到期日以释放的人民币存款按照已经锁定的购汇汇率偿还银行外币融资本息,利用人民币升值空间及本外币倒挂实现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目的。

三、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

贸易产业融合第9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理论分析;开展现状;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40-03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业务迅猛发展,当前近八成的世界贸易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尝试利用各种金融手段和贸易方式从金融机构取得信用便利和短期借贷,增加现金流量,缓解资金压力,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中国的贸易融资在依托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变革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转型,已经从一项基础的功能型银行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多种综合型的金融活动。

商贸领域已经进入实力竞争、透明化竞争的阶段,流动性过剩和金融资本的大举介入,资金实力成为构建竞争企业优势的先决条件,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经营迅速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需要金融机构在贸易融资上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针对每个企业开发创新,提供足够充分足够新颖的融资品种,做好市场建设,规避各类风险。

一、贸易融资的理论分析

(一)贸易融资的定义

贸易融资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

(二)贸易融资的方式

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包括:综合授信额度、打包放款、提货担保、进出口押汇、福费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保理业务、外汇票据贴现、出口买方信贷等产品。随着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满足对一些高风险地区的出口、期限长达数年的资本品出口、金额巨大的基础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等的融资需求,促使结构性贸易融资兴起。它以货权为核心,通过整合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包括:供应链贸易融资、订单融资、物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对仓融资等产品。

二、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受限

企业由于注册资本金偏小、经营规模有限,很难获得银行的直接授信。虽然有些企业获得了间接的贸易融资额度后,但银行给予的授信品种的规定和条件都较为苛刻死板,例如授信方案中没有流动资金贷款、授信只能用于进口开证,而且开证保证金比例要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导致企业在实际业务当中很难使用。此外,想在短期内搭建自身的融资平台,迅速提升和改善公司的实力、对外形象以及融资能力,直接从银行获得授信支持,需要通过企业不断的业绩积累才能实现。

(二)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

企业资产规模中自有资金占比较少,部分资金需要依靠银行的信贷资金以及企业的结算资金做支撑。财务数据中资产负债比例偏高,也引起了部分给予企业信用担保、授信的银行对于资金风险的重新考虑。出现了少数银行虽然通过了增加给予授信规模的内部贷审会,但向其总行报送材料时,因其风险管理部门认为资金投入量过大,资产负债率指标攀升过快而遭到否决的事件。

(三)企业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不足

银行给予企业的授信品种中流动资金贷款数量有限,交易双方在合作前期,往往需要充足的流动贷款作为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到部分新业务的开拓。有些银行的综合授信中虽然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但受制于国内信贷资金规模紧张,在使用时出现“有指标、难提款”的状况,更有以提高贷款利率或抬高融资条件变相拒绝企业提款要求的情况发生。

此外,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协助企业开展国际进出口业务时,由于国际银行间排名顺序问题,出现过国外客户不接受该行信用证的情况,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资金配比,延误了业务进度。

(四)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大多数银行的授信品种属于打包提供给资金需求者,就存在缺乏对企业个性需求的尊重,贸易融资产品的开发缺少创新,与客户需求不对接,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在有资金使用需求时找不到配比的融资产品,从而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自身层面

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降低可预测成本费用,监控资金流向,逐步建立起资金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是进一步与银行沟通,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多样化融资方式。目前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方式是通过介绍需要资金支持的贸易品种的业务情况,由银行决定套用哪些融资产品。但是各家银行开发的融资产品差异性很小,通常是打包销售,缺少对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更缺少服务升级和创新。四是借助母公司实力,逐步建立起自身信用。鉴于在开拓业务前期,交易双方信用度不公开的情况下,需要必要的流动贷款作为资金支持,母公司可以将获得的授信额度切分给子公司使用,待子公司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建立起自身的信用之后再逐步退出。此外,以母公司直接投资、资产股权划拨的方式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实收资本,改善资本结构,以此来提高子公司的银行信用等级。

(二)政府应加强贸易融资的立法建设和法律法规环境的完善

当前中国贸易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从开始正面鼓励中国的贸易企业调结构走转型之路,更应该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融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门槛高和切实帮助企业达到有效解决资金需求不足的难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

同时,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歧视,特别是防范、解决政策性贸易融资工具引发的贸易争端。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必须建立政府的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商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付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为中国的贸易企业搭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三)银行应该抓紧解决融资客户差异性选择问题和融资产品创新问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贸易转型的快速发展,银行必须重视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的培育,不能局限的把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大型国营外贸公司上,对于规模小、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中小型外贸公司或民营企业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应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他们在风险评估、担保措施、操作流程方面的区别,帮助他们建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各种类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应该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方式,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业务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四)银行应该解决贸易融资人才培养问题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力量,使国际贸易融资部门管理人员具备整合国际贸易融资授信管理、单证审核、客户尽职调查等综合型技能;信贷审查、出账审核、单证项下物流管理等重要岗位应配备国际贸易融资专业人员;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全流程各环节的岗位设置、职责落实要定期评估,加强检查监督;加强对从业人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特点、贸易习惯、全过程物流控制的日常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

(五)银行和企业共同解决融资风险控制问题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点有三方面,即融资主体、担保条件和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发生过对客户及其关联企业通过过度授信拉动业务超常规的经营模式,在把握风险尺度上不够严格合理,可能出现对银行的冲击。

贸易过程中,银行掌握货权凭证,企业有着清晰的贸易背景,利用贸易本身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融资,银行贷出的资金并不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对于实质关联客户的实际经营和贸易状况变化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及时反映,对客户的整体授信额度、授信资金用途增加控制手段,以此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对于部分企业没有真实的货物进口利用国际贸易融资套取资金的不良行为,诸如:采用先由进口信用证境内申请人通过低保证金,以信用证项下对应货物质押(通常没有其他担保条件)在银行申请开立远期信用证,而信用证的受益人实质为申请人的海外关联公司(通常位于亚洲主要贸易城市或中东地区国家)。境外受益人(即境内申请人的海外关联公司)在收到信用证后,通过各种途径提供虚假的开证所需要的各种单据,在国内银行信用证承兑后,在境外金融机构进行出口融资,再将融资获得的款项通过地下钱庄或转口贸易方式汇入境内公司。境内公司套取资金后将大部分资金进行房地产开发、股权投资等。此外,还有境内公司通过在银行滚动开出远期信用证,来支持其中长期的项目资金需求。在出口融资业务中也存在通过虚构产品价格,增大授信资金需求从而套取贷款的问题,也急需银行提高警惕,抓紧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六)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

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随(下转49页)(上接41页)着各家银行纷纷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日趋激烈。在实践中,中国中小商业缺乏贸易融资专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业务主线不明确,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不能满足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要求。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有必要先从学习借鉴国际银行的机构设置做起,成立自己的贸易融资的专业化机构,充分发挥其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中心、专业审查中心、产品定价中心、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开发中心的职能,制定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目标、营销计划、产品创新和推广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打造自身的软实力,提升国际银行排名,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戴魁早.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2] 金哲松、李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