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1 15:13:39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问题 建议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设计问题。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3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1.4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1.5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6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 建议

2.1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2.1.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1.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工程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2.1.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

2.1.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1.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成一套真实完整的资料备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要严厉打击。

2.2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2.2.1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2.2.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2.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2.2.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政府;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业的关注度明显增加,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不断的加大,然而由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较为复杂,同时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等特征,导致项目建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管理却比较薄弱,导致由于风险管理不善所导致的损失巨大,政府“公信力”降低,并且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1忽视风险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政府在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时,往往投入较大的资金与人力,然而却经常忽视项目的风险管理。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对风险管理毫无概念,更不用说去真正的实施管理。部分水利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也缺乏项目风险控制与分析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大部分的项目建设与管理者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放在风险管理上,以至于水利建设出现各种问题。同时较多的农田水利管理者根本就不了解风险管理的后期效应,如通过风险管理能够规避多少经济损失、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等。

1.2风险管理能力差,风险管理内容了解空白

人们普遍认为农田是水利建设尤其是近年来较大型水利建设的实施,具有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等特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政府管理者虽然知晓需要风险管理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并不了解如何去辨别风险、评估风险与控制管理风险,部分管理者甚至在风险管理内容方面属于空白,在具体的工作个过程中,仅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导致无法找到风险源,更好的规避和控制风险。

1.3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目标,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更加重视水利建设的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以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1]。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者无法控制、预防风险的发生,一旦出现风险事件,项目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完成。

2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

2.1治理信息不对成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引起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步骤较多,从建设前的立项审批、工程预算、勘察设计、企业招标、签订合同到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最后的竣工验收与工程决算,其中任何任何一个环节,每个牵涉单位与人员都可能会对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就成为了政府项目管理的风险点[2]。因此政府部门要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准确掌握所有风险点上的信息,并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信息对称。依照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其中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劣货代替好货等问题,部分腐败者在这层“隐身衣”的保护下贪污受贿,严重影响政府信用。时候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申报主体事后违约、水利投资效率低、行政监督难度大、评估难度大等问题。政府部门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预防其危害,就需要对农田水利项目的评审制度进行完善,并建立完善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决策信息公示与听证制度、项目的激励、约束制度以及改进支持方式,提高公众参与与监督,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减少政府损失。

2.2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然而对于一些主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则是有原因与条件可追溯的。依照风险的特性,大部分风险可以识别、评估与衡量。即使是少数客观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从而减少预防和应对风险的盲目性,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常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等,通过识别风险时间的来源,来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次数与可能带来的损失、严重程度,从而根据主次顺序,从整体出发,弄清风险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风险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基础。

2.3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核心

信息论、行为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为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网络计划、信息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现代管理办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能够促使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失败的原因、发展规律等进行性分析,并及时的矫正,建立完善的预警流程、构建风险预警评价系统与模型,规避风险诱因因子,从而遏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遏制项目风险的发展。除了建立风险预警外,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监控残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通过定期评估、审核检查等方法,监视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起因、前兆和现象等,对水利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进行监视,从而不断优化决策,动态平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3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3.1加强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体系要实现成功运作,在管理过程中就必须要完善风险的管理流程,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对项目管理初期的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分析与制定。

3.1.1项目评审。通过项目评审,相关部门要重视项目风险预测和应对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风险过大、与投资标准不符的项目进行筛选并淘汰。对经过筛选并合格的投资项目,则需要识别项目风险,掌握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从而尽可能的分散或规避风险。为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反馈,使项目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采取预防风险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为项目施工、运营制定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提供依据。项目风险管理部门与人员可对风险的相关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未来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

3.1.2若没有完善、健全和稳定的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活动就无法高效运行。因此,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项目施工单位都应该成立专门用于风险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并由专人来负责项目风险管理的权责。3.1.3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存储和共享更加方便。因此次政府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运用网络技术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社会资源,从而及时、准确的获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风险的相关信息、知识等[3]。

3.1.4建立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预防风险发生是前提,然而当风险发生后,相关部门必须要依据风险的性质、危害等来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人民利益,减少人民损失,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3.2构建农田水利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与机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政出多门,业务职能重叠,因此要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的有序展开。为了保证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完成,预防农田水利项目管理部门和执行者出现违背道德、规范行为的出现,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同时针对监督主体多、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纪检监察部门可建立财政、水利、农业、审计、建设主管、稽查各司其职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时,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质,从而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有效的调整。

3.3推进项目管理代建制

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引进中,政府部门是主体,容易导致部门垄断与腐败现象的出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进项目代建制度,通过招标、委托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管理与建设的外派。在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项风险管理机构、社会化风险管理机构的项目主体风险管理机构等,共同实现风险管理。政府风险管理机构只对建设单位提供服务而无资金联系,从而保证农田水利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4结语

水利建设是保证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提高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评估系统和防范系统,从而保证农民基本利益的保障,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正向 单位:靖远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肖俊奇.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公开机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1,2(1):15-20.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3篇

一、项目管理

1.建设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实行“四项制度”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凡项目资金在5万(含5万)元以上的工程,由项目单位负责在县以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投标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2.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有关规范、规程执行,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乡镇水利站要严把质量关。

3.监督管理

严格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审批、施工图审查与开工审批程序。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负总责,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4.工程验收

项目完工后,2万(含2万)元以下的工程由各乡(镇)负责验收;2万元以上的工程,由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5.运行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所在地乡镇为工程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明确职责,保证项目正常安全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6.凡项目工程涉及征田、征地、征山的,由各乡(镇)负担并做好相关工作。

二、资金管理

1.资金筹集

(1)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要求,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扶贫及移民后续发展资金、以工代振资金、防洪保安资金等,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

(2)县、乡两级配套资金的筹集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凡是列入县以上水利建设计划的项目投入需县、乡两级配套的,按照以下比例实行配套出资:

①县乡项目配套资金总额2万(不含2万)—50万(含50万)元的,乡(镇)配套30%;

②县乡项目配套资金总额50万-500万元的,乡(镇)配套25%。

③县乡项目配套资金总额500万(含500万)元以上的,乡(镇)配套15%。

乡级配套资金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先将配套资金总额缴入乡(镇)财政所涉农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督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乡级配套资金视同项目资金管理,不得空配、假配、挪用、截留。

2.资金使用管理

为切实规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确保“专款专用”。

(1)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2)项目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资金拨付一律转账结算,杜绝现金支付。

(3)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及按项目的实施进度拨付资金,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

(4)项目资金的报账程序

根据县水利局提出项目资金拨付计划,县财政局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涉农资金专户,施工单位凭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向财政所提出报账申请,报账时需提供项目负责人、监理人员、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乡(镇)政府负责人签署的项目实施进度报账单,项目招投标资料、协议、工程预决算资料、验收合格资料等向财政所申请报账,财政所和乡(镇)水利站进行初审,然后报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审核同意后报账。

(5)大宗物资及设备的采购,按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

(6)中型以上规模(500万元)项目工程生产的税收收入,县、乡两级各得50%。

3.资金监督检查

(1)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县财政、纪检、监察、审计、水利部门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应公开透明、实行公示制。各乡(镇)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当地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4篇

长治县财政局:

长治县银河湾农业专业种植园位于我乡长井头、北仙泉村,项目规划占地1.47平方公里。该种植园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项目,项目围绕绿化苗木基地、优质干鲜果品种植示范、特色养殖示范、设施农业、农业度假休闲观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城乡一体化建设,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陆续建成,项目的建设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产业项目为目标。项目的建设还将链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化链条,从而为打造和谐的农业生态体系,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在今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中,该专业种植园已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长井头、北仙泉和水泉庄村土地 2200 亩,新建 2 座蓄水池,铺设引水管道 4000 米,建成日光温室大棚 100 座,配套管网 8000 余米,新打机井深度已达到 380 米,截至目前,工程总投资达 500 余万元,公司已自筹资金 300 余万元,尚有 200 万元的资金缺口,恳请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扶持为盼。

特此请示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配套工程;内容及规模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50-01

1 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地跨内陆、黄河两大流域。

全县现有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人口2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2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口10.4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71.50万hm2,总耕地面积达到2.12万hm2,其中山地1.78万hm2,川地0.6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63万hm2。2007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hm2,油料播种面积0.39万hm2。全县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 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10 702万元,第二产业为19 730万元,第三产业18 219万元。农村纯收入21 97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 180元。

2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没有骨干型调蓄工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致使灌溉高峰期缺水时有发生,农田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而丰水期余水大量下泄。灌区缺少排洪工程,且汛期洪水时常冲毁农田和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干、支渠老化、损毁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造成灌区效益衰减。缺乏渠系末端田间配套工程,灌水困难。渠首多为无坝引水,因河道主流的变迁,河床下切,渠首进水困难。以上基础性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天祝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网络系统的灌溉保证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等。在挖掘现有水利骨干工程潜力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灌区新改建工程的实施,搞好渠系配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 项目建设的任务

通过截、引、提、蓄灌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和相对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牧业灌溉特别是特色农业的用水要求,使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可对干旱、二阴山区的区域性气候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水利工程改造建设、渠系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0.47万hm2农田和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问题,还可新增灌溉面积0.07万hm2,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客观,因此该工程的配套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4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全县未衬砌土渠有126条380 km。该项目支斗农渠配套工程98处、引水管道工程28处、机电井工程38眼、小提灌工程25座、涝池工程13座、其他综合工程22处等6种类型,配套农田灌溉面积5 667 hm2。其中金强河灌区48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27 km、机电井工程6眼、小提灌工程5座、涝池工程5座、其他综合工程6处等,配套农田灌溉面积2 058 hm2。松山灌区24条支斗农渠,土质渠道115 km。

5 工程管理

本项目为天祝县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计划、财政、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按各自具体分工负责工程建设及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扶持资金应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切实做到工程建设管理有序,严把工程质量大关。项目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本工程为以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工程,工程实施完成后,交付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水源及渠首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干、支渠道及建筑物采取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保证渠道畅通,延长工程寿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6 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5436万元,各级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1 359万元。

7 效益分析

7.1 农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年净产小麦78.96万kg、油料2.82万kg、秋禾28.20万kg、药材16.92万kg、蔬菜67.68万kg、干草36.66万kg、草籽7.33万kg,年节约水量346万m3,减轻农民水费负担34.60万元。

7.2 牧业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牧区保灌面积0.57万hm2,经计算规划水平年每年可增产牧业产值91.65万元,利益分摊系数按0.5,则分摊效益为45.83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6篇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初探

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以来,全国各地积极组织项目的竞争和实施。山东省聊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作好项目规划,通过竞争,8个县市区全部成为小农水重点县。其项目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值得一些地方借鉴。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取得较好成效。进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之列,一直是聊城市580万人民的一个期望目标,对此全市上下目标一致,信心满怀。

(一)老百姓得到小水利建设的实惠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是赢得民心,促进和谐,树立了和政府形象的工程。今年盛夏,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大棚蔬菜和新鲜瓜果喜获丰收,农民朋友将他们种植的“甜脆”甜瓜送给水利干部职工品尝。这个镇平均海拔38米,属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高亢地区,农民之所以对水利有这样淳朴的感情,在于前两年水利部门在这个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新增农资项目,为农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农民通过种植果蔬致富。这个项目得到省财政厅、水利厅的大力支持,至今农民还念念不忘。2009年,聊城市东昌府区在凤凰办事处倪官屯村实施小型农田水利新增农资项目后,项目区内粮食、蔬菜等普遍增产增收,今年大旱没有受灾。

(二) 小水利建设助推了农村面貌的改善

近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民办公助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聊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无一不是水利建设的先行者。于集镇郭老虎村曾是全市远近闻名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河堤、堰塘等小水利,将大片河滩变为良田沃土,农民利用宝贵的土地发展种植油菜,人平年收入近万元。聊城市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要求,制定“碧水新村”计划,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河塘、渠系的引排功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基本达到家家住楼房、户户吃自来水、天天用太阳能。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中央精神鼓舞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又专门研究水利事业发展大业。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兴水利建设的信心。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将更加增强基层的责任感、紧迫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依,将再掀水利建设热潮,推进农村水利向纵深发展。聊城市超前思考,提前规划,及时完成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重点项目28项、总投资16亿元,有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在尝到小农水带来的好处后,积极性十分高涨,在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中,势必踊跃参加,事半功倍。

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牢靠的工作基础

(一)客观上有合适的地理地貌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点在于一个“小”字。聊城地处黄河下游冲击平原,被称为 “江北水城”。现辖1区、1市、6县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97.5万,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纵贯聊城境内,全市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堰塘1022口,涵闸765座,机电排灌站106处,灌溉主干渠4496公里,田间末级渠215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37万亩。自然的地理地貌适合小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现有的水利设施需要小水利项目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主观上有较好的水利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聊城市按照“依托项目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持续发展求和谐”的科学治水方针,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受到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宣传报道。

一是政府主导走在前。近几年,聊城市年年都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跟踪督办,责任考核。

二是科学规划走在前。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的方针,编制完成了《聊城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聊城市2010-2020年农村水利综合规划》获市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人大全程监督,纪委开展后评价,聊城市的水利项目建设始终处于规划、审议、实施、评价“一条龙”的良好状态。

三是试点工作走在前。聊城市先后荣获了“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县市”、“全国节水灌溉试点县市”、“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市”和“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县市”。2010年被水利部农水司确定为研究基层水利发展的工作联系点。全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并列为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

四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在全国率先实行“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责、权、利的统一,盘活了水利存量资产,拓展了水利投资渠道,调动了民间资本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积极性,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改革产生动力,上级安排到聊城市的每个水利项目都能如鱼得水,顺理实施。

五是质量监管走在前。创建的“监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上级水利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并配发评论,国家水利权威杂志推介,在全国推广。

(三)组织上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聊城市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围绕“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目标,加快水利建设,建立了一整套水利建设和管理制度,从市到乡,逐级逐项强化责任,加强督办,形成了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措施保障

(一)严格规程,精心组织

一是领导重视,协作有力高效。为搞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聊城市早在2010年7月份就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赵庆忠任组长的聊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聊城市水利局农水站和聊城市财局农业科具体负责重点县项目的管理工作,对项目进行跟踪动态管理,搞好督导协调,抓好落实。项目县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分解量化工作任务,各部门搞好配合,保障了聊城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二是超前部署,抓好抓牢前期工作。为做好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县项目争取工作,全市强化创新意识,超前行动,2月下旬召开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局领导对重点县项目争取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要求今年具备竞争资格的4个县必须在3月初成立项目争取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搞好协作,提前高质量做好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编制。并且在项目前期准备期间,局领导多次进行调度,农水站抽出3人全方位做好服务和指导,确保了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三是加强培训,提升业务技术能力。为适应重点县项目面广、量大、专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按照局领导的部署,市里举办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业务技术和建设管理培训班,邀请省水利厅领导和省水科院资深专家来市里进行培训指导,使聊城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建设方案编制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聊城市农水项目争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建设好重点县项目提供了业务技能保障。

四是克服困难,多方筹措配套资金。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快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积极支持申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市财政多方协调、积极筹措,承诺今年安排113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确保重点县项目顺利实施。

(二)多元筹资,全力以赴

一是确保国家项目资金全额、直接投入到项目;二是确保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优先满足项目需要;三是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直接用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奖补;四是整合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五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六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水利建设。

(三)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聊城市连续8年荣获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40.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316.3亿元,财政总收入114.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亿元。聊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等45项部级荣誉,获得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280项省级荣誉。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城乡统筹、饮水安全、便民服务等100多项特色工作纳入全国、全省试点、示范。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聊城市实施,不仅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亮丽景观,而且一定也能办出好成效,办出好经验,办出好样板,办出全国示范点!

作者简介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7篇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经验;做法

1.基本情况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1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境内山区、平原、湖泊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东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7%,耕地总面积90多万亩,是全国粮食、油料生产基地。东平县水资源充沛,是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汇流,22条内河纵横交织,我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库区总面积627k,相应库容27.31亿m。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2.9亿立方米。

东平县现有中型灌区16处,小型水库50座,机井8898万眼,小型机电灌溉泵站41座,排涝泵站61座,小型雨水集蓄工程1200处。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程度在80%以上。这些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保障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东平县的水利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灌排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其他水利设施也初具规模,水利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对抗御自然灾害发挥了一定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是,近几年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也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2.1工程建成运营时间较长,老化失修严重,效益锐减

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大都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渠系特别是末级灌溉渠系配套差、损毁严重,由于运行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损毁严重,造成大部分末级灌溉渠系不能使用,且原建设标准较低,防渗效果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2财政补助比例偏低,增大了农民筹资投劳的难度

以前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补助比例为总投资的20~30%,不分项目大小和类型,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这个补助比例与当前国家实施的其他支农项目比较,补助份额偏低。

2.3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当前利用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已运行四十余年,老化破损严重,加之县、乡、村财力困难,农民管护意识淡薄等因素,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数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三不管”境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问题更加突出。

3.经验做法

2010年以来,东平县紧紧抓住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重要历史机遇,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成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建精品工程、树示范项目、创典型经验为努力方向,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节水改造引湖灌区末级渠系5.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共改造斗农渠121公里,打井483眼,铺设管道240公里,变电房及配套设施35处,铺设电缆线127.74公里,疏挖排水沟34公里,建设桥、涵、闸建筑物836座,自动化测水系统一套。新建项目把原来分散、独立的渠系,连成一个系统,打通干渠与支渠、支渠与斗渠、斗渠与农渠的连接,将水从源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完善水网建设,实现水源共享。灌区内将达到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项目实施后,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有明显提高。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3%,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15万kg,农民年人均增收219.5元。三是生态及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斗农渠的节水改造及自动化测量水设施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溉水渗漏,进一步改善下游河道、渠道内的水环境条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东平县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锐意进取,周密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该工程的建设有很多经验和做法我们总结如下: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工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把该项目列入了县委2012年1号文件,确定为全县实施的重点项目及十一件为民办的实事之一。项目实施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纳入了有关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委书记赵德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骞多次亲临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市、县人大、政协多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3.2严格程序,高标准建设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 “四制”管理。经县政府批准东平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懂规范、精技术的单位来承担施工和监理,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出台了《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细则》。抽调县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业务人员成立了重点县建设施工指挥部,具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协调、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等工作。监理公司及施工单位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 “三检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工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检,未经复检的工程严禁进行下步工序施工。还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建立起政府监督、监理检查监测、社会监督 “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3.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成立了由审计局、财政局、水利局分工领导及业务人员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对该项目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出台了《东平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细则》等资金管理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报账提款的具体操作程序。确保了资金安全,干部优秀,工程优良。

3.4投资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完成总投资332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200万元,省级资金850万元,市级资金410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已全部到位。群众投工7.22万个,折资360.8万元。各级资金足额到位,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涉水项目,2011年实际整合资金3440万元。

3.5坚持新技术支撑,推进文明式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大田暗管输水及喷灌技术、无井房技术、射频卡控制自动付费技术、喷灌自动控制技术、防盗玻璃钢出水口等5项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标准,方便了工程的运行管理。同时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相和谐,把小农水工程建成坚固耐用、美观整齐、与田间风光融为一体的工程。

3.6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用水协会新机制

采用“协会+用水户”的模式,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护责任,在灌区内先后注册成立了九个用水协会,所建工程全部移交给协会,由协会负责建后运行管护,明确产权和落实管护责任到用水户,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8篇

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本项目共一个标段。建设地点位于无为县无城镇境内。涉及无城镇黄雒社区、七广村、黄闸村、周店村、革贪村、仓头社区、圣嘴村和陈闸村8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35073人,国土面积51.5km2,耕地面积3.27万亩。工程等别均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主要施工内容如下:

1.1水源工程: 技改小型灌溉泵站1座,装机1台套11KW(周店王村站)。

1.2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工程:清淤衬砌渠道31条总长度22.26KM,其中:梯形防渗渠道22条16262M、U形防渗渠道9条3679M。

1.3排水工程:清淤疏浚排水沟20条,总长26797M,总土方397759方;扩建排涝泵站1座,总装机1台套∕55KW(马圩排涝站)。

1.4配套建筑物:改造或新建配套建筑物共86处,其中:控制闸32座,机耕桥25座,过路涵4座,倒虹吸1座,放水闸槽24座。

2、工程招投标、参建单位及开工情况

2.1工程招投标情况

项目资金落实后,资金支付由无为县财政局负责,由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作为建设管理单位,按照规范开始进行招、投标活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严格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招标投标管理的各项规定要求。所有招标工作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全部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

①施工招投标情况:工程招标方式为国内公开招标,2016年2月25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3月17日报名结束。2016年3月17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15773670.24元。2监理招投标情况:2016年4月1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了招标公告,截止2016年5月12日报名结束。2016年5月12日在无为县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开标,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合同价269838元。

2.2 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无为县无城镇人民政府

质量监督单位:无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桐城市锦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单位:无城镇仓头、黄雒社区、七广、周店、革贪等行政村

2.3工程开工及项目划分情况

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施工工程开工日期为2016年8月20号,工期180日历天。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71.1-2014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及相关规程的规定,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名称为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其中安徽省无为2016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无城镇)分为9个分部工程,分部为王村排涝站工程、马圩排涝站工程、曹家圩倒虹吸工程、沟渠清淤工程、渠道衬砌工程、控制闸工程、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过路涵工程、机耕桥工程,共计185个单元工程。该项目划分已由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及质量监督单位核定并批准。

3、工程进度

到目前为止,本工程已基本完成马圩排涝站分部工程,机耕桥完成15座,控制闸完成21座,沟渠清淤完成20条,渠道梯形衬砌完成约3000米,U型渠道衬砌完成约1000米,过路涵完成3座,王村排涝站目前已完成底部基础及进水挡土墙浇筑施工,预计2017年3月份完成全部施工。各分部工程具体施工进度如下: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农水工程各分部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分部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预计完工日期

已完工进度占总进度比例

备注

王村排涝站工程

2017.01.05

2017.03.25

70%

马圩排涝站工程

2016.11.10

2017.02.15

87%

曹家圩倒虹吸工程

由于地方矛盾拟丢项处理

沟渠清淤工程

2016.10.1

2017.01.15

100%

渠道衬砌工程

2016.08.22

2017.04.25

30%

控制闸工程

2016.08.22

2017.04.30

65%

仓头社区地下涵工程

2016.09.22

2017.03.25

70%

过路涵工程

2016.08.22

2017.02.20

80%

机耕桥工程

2016.08.22

2017.05.15

75%

4、工程投资完成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至2017年1月20号,施工单位已完成建设投资约1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约80.2%。至2017年1月10号,施工单位已申报工程款约946.9万元,按照建设施工合同约定60%支付,实际支付约575.7万元。具体完成工程量见附表。

5、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情况

5.1 加强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规范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水务局和财政局研究制定出了《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管理办法》。本办法对项目及项目单位的确定、建设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5.2 规范建设管理情况 

由于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政策处理难度大、前期雨季气多等主客观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建设单位在11、12月初召开项目进度推进会,邀请工程参建单位到场参加,共同讨论加快工程主体施工进度的方案和措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要求。县水务局及无城镇人民政府要求每15天汇报一次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发现现场问题并及时跟进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工程施工。

5.3 资金拨付及管理情况

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核准制。工程进度款支付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要求,首先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施工监理单位审核后签发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证书,再由乡镇建设管理人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组人员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领导签字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拨付。群众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安全。 

5.4  监督检查情况

2016年无为无城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委托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另外,县水务局成立了县水务局局领导带队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督查组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按期并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完成。

6、下一步工作打算 

6.1切实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为了确保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我县将对各个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年度总目标倒排计划,并严格按照其实施。另外,我县将继续执行项目督查制度,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县级验收。针对无城镇2016年小农水项目,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渠道衬砌及机耕桥施工。因前期受阴雨天气及地方矛盾的影响如施工排水、回填取土,渠道衬砌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较其他分部工程进度较慢。针对此情况,建设单位将针对现场存在的地方矛盾将派业主代表驻场解决协调出现的地方矛盾。

6.2 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因此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工程质量高度重视,我县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同时保证工程进度;定期至施工现场检查现场施工和人员在岗情况;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汇总现场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监督现场落实情况;及时跟进现场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并分析原因,针对性地解决。

7、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第9篇

关键词: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目标导向;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492-05

The Goal-directed and Life Cycle Integrated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Government

WANG Jiao,ZHENG Jia-xi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ystematic, complexity and dynamic of the project for government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Goal-directed and Life Cycle Integrated method of risk edification for the project was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implementing path of the assay was emphatically explores. The system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goal was constructed. Taking smal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s conducted.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s: government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rojects; goal orientation; life cycle; risk identification

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不仅使得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具有了相对的特殊性,同时也增加了风险识别工作的难度。因此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只有针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遵循系统而精细、持续而动态的识别原则,选取兼顾效率与成本、全面与精确的识别方法,并特别注重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的阶段性、传导性、动态性,树立系统的分析观念,才能进行有效风险因素的辨识和归类。针对上述特点和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导向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动态的识别方法。

1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的内涵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初始环节,是项目风险评估、项目风险监控、项目风险防范等工作的前提,项目风险识别是否全面、完整,直接影响到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成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是涉及管理部门多、建设环节多、管理过程复杂的项目,其风险往往隐藏在各个环节之中,被种种假象所掩盖,因此有效的风险因素的识别成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所谓目标导向的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和预测是指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利用风险调查分析、信息甄别筛选、专家咨询建议以及试验论证等诸多手段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多方位的分解、预测,并进行判断和归类,并最终筛选出影响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风险因素,形成风险指标体系的活动。

在风险管理目标和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导向下,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过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1)目标导向性。目标导向性是指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为导向,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其风险的评价标准也各有不同,因此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可以引导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信息甄别的过程中能够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全面识别风险,并将关键风险都纳入到风险评价体系中,从而能够保证风险识别的有效性。

2)系统性。项目风险时时处处存在,决定了任何项目的风险识别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即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风险都属于风险识别的范围。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而言,生命周期中的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等五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存在传导性,因此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项目周期的整体性,从而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3)动态性。风险识别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在项目运行的周期中,必须进行动态的风险识别。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五个阶段的风险识别工作必须是连续性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实施的阶段、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风险数据的共享和更新。

2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的实施路径

全生命期的风险识别活动是一个循环动态的过程,需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路径。结合已有研究,依据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动态识别模型和风险识别活动的重点,本研究把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识别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风险识别人员―监测风险信息―制定项目周期风险管理目标―筛选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的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筛选―风险因素分类―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1)。

2.1 确定风险识别人员

风险识别人员的确定是进行风险识别活动的首要,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不同,因此项目参与的各方(项目申请方、审批方、承包方、监理方、验收方、审计方、运营方等)应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风险管理的重点,确定风险识别的人员和目标。对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而言,应以政府管理人员或者政府委托的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组织为主,项目参与的其他各方为辅,来共同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工作。

2.2 风险信息的监测

监测风险信息是进行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条件,其资料及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对后续的工作质量影响重大。因此在风险识别的初期,应尽可能全面地进行风险信息的监测、项目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并在项目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注重风险信息的更新。一般而言,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信息来源包括:风险调研资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行业的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2.3 风险管理目标制定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不同,每一个阶段所追求的风险管理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是进行全面风险识别的一个有效路径。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而言,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可以提升风险因素识别的效率,拓宽风险因素识别的广度,是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工作的前提,同时也为下阶段的风险度量、评级和监测工作特别是项目后评价指标的建立奠定基础。在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之前,应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对项目实施各阶段进行WBS分解。

2.4 风险识别方法筛选

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很多,怎样去从中筛选出适合项目特点的方法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重点。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的特征,这就意味着项目各阶段的风险识别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应针对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分别采用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

2.5 风险因素动态识别

所谓风险因素的动态识别,指的是按照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识别,并在识别的过程中不断更新风险识别信息。每一个阶段结束后,应在下一阶段开始之前进行项目风险因素的再识别。

2.6 关键风险因素筛选

风险因素进行初步的识别后,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因素的量化评估,还应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对一些次要的风险因素进行剔除。

2.7 风险因素分类

筛选出关键风险因素之后,还应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对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分类方式,将风险的承担者和风险的影响范围两种分类方式相结合进行划分。

2.8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确定好风险因素的分类方式后,应最终构建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做准备。出于度量的需要,风险指标体系一般会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指的是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总体目标;准则层则确定了风险评价的角度;指标层是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层次,也是进行风险度量的对象,包含了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所有具体指标。

3 全生命周期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动态的风险管理活动,监控和防范风险,以规避和减少损失,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农田水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保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完整、全面、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在构建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借鉴了霍尔三维结构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三维架构(图2),尝试从时间维、逻辑维、主体维三个维度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逐层的细化和分解,继而建立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为下一步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奠定基础。

在风险管理目标特征域三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逻辑维为主线,对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照观,全面构建了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表1)。

4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方法筛选

目前风险识别的方法较多,从识别的手段来看,可分为定性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其中,定性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检查表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化访谈法、预先风险分析法、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结构化假设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人因可靠性分析、故障树分析法、Bow-tie法、层次分析法、在险值法、马尔可夫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贝叶斯分析法等。每一种风险识别的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越性,因此,应根据项目特点和运行的阶段,筛选适合的风险识别方法。

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周期长,跨越的阶段较多,每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同。因此在动态的风险识别原则下,应根据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灵活地选取风险识别的方法。表2中给出了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特点和风险识别方法。

5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实例研究

以湖北省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例,按照全生命周期的识别思想,根据表1的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利用表2的各阶段适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对该项目外部环境风险以及项目内部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表3)。根据表3的风险因素识别的结果,为了能够进行风险的度量,还需构建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图3为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

6 结语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各地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国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而风险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在这样的情势下,从政府的角度,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势在必行。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尚不多见,关于风险识别的探讨更是空白。本研究以风险目标为导向,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想,结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其核心思维是针对项目的集成目标和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注重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在识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风险信息的更新和共享,真正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活动,形成合理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度量、风险预警监测、风险应对防范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留群.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的识别[J].项目管理技术,2008(8):37-41.

[2] 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费 朵,邹家继.项目风险识别方法探讨[J].物流科技,2008(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