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课堂亮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1 15:13:40

体育课堂亮点

体育课堂亮点第1篇

【关键词】亮点;课堂;质量

一节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课堂是由众多的教学亮点有机地组合起来的,教学亮点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让听课者有回味无穷的教学“亮点”,这些亮点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双边互动产生出来的。

生物新课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理念,并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更深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意识和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寻找教学亮点入手,才能真正地抓到新课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新课标课程改革将基本点放在提高课堂效益上面,特别强调课堂“亮点工程”(创设亮点、发现亮点、发展亮点、与学生兴奋对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两者有机融洽结合而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的亮点融进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现了“课程改革纲要”和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基本精神,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这些闪光的亮点又融进了学生掌握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从教师亮点方面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是掌握激发亮点的核心因素,最具动力的引导发源点。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培养声调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明白流畅的口才表达能力,并能深入浅出,讲解有声有色,描述有层次有血肉,形象生动的叙述能力。最后,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情绪,把握每一节课的情绪影响,保持饱满的良好的教学情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这一半的启始是从良好的情绪出发的。

从教材方面而言,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要线索脉络。教师要将这些重点难点中蕴含的“亮点”事前进行精心的选择和挖掘组织,就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选择上而言,首先应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的教学“亮点”。其次,注意发现挖掘和放大这些亮点,帮助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学习。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生物情境,也是发现挖掘教学亮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效果就更好。

从学生因素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目的的终结点,具有无穷的探究力,具有用之不尽的激发点,也是在双边教学中最容易出现偶发亮点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意间的一句口无遮拦的话,一句脱口而出的话,都可能成为激发教学亮点的原生因素。

但由于学生各个个体的特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异点;这些异点很有可能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要注意把握和利用这些因素。因为学生的各种异点在课堂教学中集聚交流,互动撞击,会生成碰撞的火花,从而产生教学亮点。不同的学生认识思维的不同,对不同的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学生各抒己见时,各种异点的撞击所生成课堂的亮点就特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体育课堂亮点第2篇

为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台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朝读经典q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通知》,大力推进全市中小学"朝读经典q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按照教育局安排,9月9日上午龙台小学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同上一堂课》。

此次《同上一堂课》的教学主题为"诵读经典 照亮人生",在课堂上,主持人孙汀娟宣读了省委书记李鸿忠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寄语,并进行了"朝读经典q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随后,各中小学进行了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展演。课堂上,一首首传承千年、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经典的韵律和美好,感知到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一句句经典古文告诉同学们怎样从传统经典中吸取精髓,让自己成为有才华、有品德的人。

通过观看本次课堂,龙台小学的全体师生在诵读经典中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从今天起,就让经典辞章伴随着我校全体师生一起生活、学习和成长吧!

观看《同上一堂课:诵读经典 照亮人生》有感(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月7日下午3:00,伴随着唱读唐诗《登黄鹤楼》的悠扬乐曲,宜昌三中体学生整齐地坐在教室里,观看《同上一堂课-诵读经典 照亮人生》的网络直播。

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滋润人生!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经典魅力;《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告诉了学生怎样学习经典;浓浓的母慈子孝之情,教育学生知人伦而尽孝道,知感恩而尽责任。《少年中国说》的诵读将这堂课推向了高潮,同学们情不自禁随之诵读,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

当天同一时间,该校按照西陵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多媒体和班班通设备,组织师生通过湖北电视教育频道或网络频道,同上这一堂"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电视教育课,学习省委书记李鸿忠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寄语,观看"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展演等。

《同上一堂课·颂读经典 照亮人生》再现了中华经典美文的传神风韵,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一首首传承千年、耳熟能详的经典诗

观看《同上一堂课:诵读经典 照亮人生》有感(三)

为大力推进"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9月7号下午3点,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以各班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学生在各自班级内通过同步收看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方式,同上了一堂主题为"诵读经典 照亮人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

体育课堂亮点第3篇

一、感染学生思想才是有意义的

这堂课围绕一个主问题“街亭失守,谁之过?”而展开,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思想的启迪与感染达到高潮。主问题切入后,引出“马谡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纸上谈兵和诸葛亮用人失察”这一普适性结论。接着,老师用“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历史评价和刘备白帝托孤“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之言提出质疑:“诸葛亮真的用人不察吗?”继而,引导学生对诸葛亮“三个不放心”进行文本梳理,提出“既然不放心,为何仍用马谡?”这个问题。再通过对魏延、赵云、姜维的安排及意图的解说,以及用王夫之“察于名法,勤于耕战,但于长养人才,涵育熏陶之道未之讲也”之评论,转入诸葛亮用人“捉襟见肘”与他事必躬亲的理政风格有关,从而导致属下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独立锻炼以致蜀汉后备人才匮乏的义理之上。课堂本可到此结束,但老师又推向更深一层的探究——“诸葛亮式的法治”,把课堂的思想感染推向了高潮。

1.诸葛亮式的法治

师:以诸子百家来归类,诸葛亮应该属于儒家、道家,还是法家?

生:法家、儒家……

师:哪一家占主导地位?

生:儒家

师:说他是儒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在治理蜀国的时候,刑罚非常的严厉,所以一般把他看作是法家——诸葛亮式的法治(板书)。首先,他具有一般法治的哪些共同特点?

韩非子所主张的整个法令:法令严明,赏罚分明。(板书)你们从“失街亭”的结果处置来看,很能看出这个特点吗?

生:赵云,“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

师:第二,对王平的处置:他先把王平唤进帐来,听了王平讲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王平已经尽职尽责了,一点过错都没有。他对王平根本没处罚。“孔明喝退”,接下来又唤马谡进帐,对马谡说:“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最后是挥泪斩马谡。对于法治这一点,实际上在《出师表》中也有体现,大家回忆一下,哪些是讲法治的?

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师:还有一段是……

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师:里边有几个关键词体现了法治的特点,即“不宜偏私”(板书),也就是再亲近的人违了法也要处置。追求的结果是什么?“平明之治”(板书),平,公平;明,严明。公平、严明地治理。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上也作过类似的评价。

师:除此之外,他在挥泪斩马谡之前,已经对马谡的后事做了交代:“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予禄粮,汝不必挂心。”这是非常仁爱的,想得很周到。

文本写诸葛斩马谡,三次挥泪,三次哭。三次哭含有什么意思?

生:第一次,“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不必多嘱”。情同手足,舍不得杀他。

师:第二次,“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不得不杀。为什么不得不杀?

生:为国家社稷考虑,一片公心。

师:第一次挥泪,是表明一种情深义重,不忍杀;第二次“流涕而答”,表明他是为蜀汉事业考虑的;第三次杀了之后“大哭不已”,这时他解释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表达一种愧对先帝的深深的自责,是一片忠心。因此,第二个特点,“本与仁爱”(板书)。

师:诸葛亮的法治虽严,但他是“本与仁爱”。什么叫作仁爱?孟子说:“仁者,恻隐之心也。”“本与仁爱”,同时又“允公允忠”(板书)。

我这个词是仿造的。“允公允忠”,既为国家考虑一片公心,又对先帝一片忠心。马谡受刑被杀了,他愿不愿意?

生:不愿意。

师:十分不愿意。你看这对其他人的感动效果是什么?课文最后一句交代。

生: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师:大家不怪他劳师动众,反而是被他感动得痛哭流涕。实际上他本人在“伐魏”的大方略上是有严重错误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势力最强的是哪一国?

生:魏国。

师:魏国应该处于攻势,蜀吴两个国家应该处于守势。诸葛亮偏偏要出攻势,“六出祁山”都失败了,不仅断送了蜀国许多将士性命,同时也劳民伤财。但是蜀中百姓不仅没有怨恨他,反而很爱戴他,后代留下的是他不朽的芳名,这是为什么呢?他虽然方略错误,但是人格力量太强大了,也就是说“本与仁爱,允公允忠”诸葛亮式的法治,也是中国传统法治中最好的法治。与这种法治区别的是哪一种法治?

2.商韩式法治

师:传统的法治,商鞅、韩非是法家法治集大成者。跟诸葛亮对立的就是商韩式法治(板书)。诸葛亮式的法治“本与仁爱”,一片恻隐之心,温润泽爱。商韩式法治,第一,《史记》司马迁在写商鞅、韩非的时候,一开头就对这两个人做了评价:天生刻薄之人,对下属是“刻薄寡恩”(板书)。第二,诸葛亮“允公允忠”,他在实施法治的时候让人感到是光明正大。而商韩式法治讲的是“玩弄权术”(板书),非常阴险狡诈。这就是商韩式法治的两个特点。

3.曹操式法治

师:与诸葛亮同时代的两个法治,一个是诸葛亮式的法治,另外一个是谁的法治?

生:曹操。

师:曹操秉承商韩式的法治。《杨修之死》里面就讲了曹操玩弄权术——“眠中杀人”。曹操对身边的人说,我睡觉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靠近我,我会“眠中杀人”。他希望这句话震慑住刺客。事实上,他设了个局,玩弄权术。他把一个亲近的侍卫给杀了,又假惺惺地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恰被偏偏不识时务的杨修识破了。也正因这一点,曹操权术玩不下去了,把杨修也给杀了。

4.现代社会的法治

师:这样看来,诸葛亮的法治是最好的,当然还是不及我们现代的法治。现代的法治主要指的是欧美的法治。

二、课堂的生成不在于讨论

叶澜指出,好课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2]

新旧课堂观一个争论的焦点:课堂教学意义的生成,是否一定要师生互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高屋建瓴的问题启发,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探究,旁征博引的精准人物评点,基于文本文献的知人论世的背景建构,难道这些都需要与学生互动生成吗?没有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学养和文本认知力的基础上的互动与生成,是仅据于文本的肤浅的生成。倾听与吸纳,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学识生成方式。

按照我们所持的新课堂观,课堂一定要生成、互动、合作、讨论。张老师这一堂课显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至少它是一堂“不合时宜”“不规范”的课。然而,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获得了什么,学生喜不喜欢。这堂课,随着老师广博的、有针对性的、有故事趣味性的背景的穿插引入,问题层层深入,学生自始至终非常投入,虽然没有单个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只有认真专注的倾听、附议、热议、点头赞可。下课结束时,学生们自发站起来鼓掌,衷心地表达了对老师精彩授课的认可。这个班是文科实验班,没有水平的课,学生是不会“来电”的。

三、课堂简洁有序、变化出新

这堂课整体简洁有序。首先,教学目标简单明确。全课围绕“街亭失守,谁之过?”和“诸葛亮的理政风格”两大主问题展开,目标看似简单实则丰厚;其次,整个课堂言语干净、清洁,不杂糅,不像有些现代性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绚丽多彩,实则量多而杂、干扰视听,影响学生对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再次,课堂流程有序、一波三折。由于课堂目标简单明确,致使课堂结构及课堂流程有序,并在起承转合中一波三折、富于变化,学生兴味不尽。

(1)街亭战略地位及双方兵力布置(40万与6.5万;街亭对蜀魏双方的重要性)。

(2)街亭失守,谁之过?(马谡之过,诸葛用人失察)

(3)诸葛亮真的用人失察?(诸葛一生唯谨慎,白帝托孤之言,“三个不放心”漏洞补丁,赵云、姜维、魏延三位大将人事安排及意图——用人“捉襟见肘”,不得而为之)

(4)诸葛亮用人为何“捉襟见肘”?(王夫之评价)

(5)诸葛亮的理政风格(事必躬亲致使不擅长养人才,但都出于公心与忠心)。

(6)诸葛亮式的法治:①诸葛亮式的法治(本与仁爱、允公允忠)(诸葛亮的“三泪”与“三哭”);②商韩式法治(刻薄寡思、玩弄权术)(《史记》);③曹操法治(曹操梦中杀人与杨修之死)⑤现代法治。

中学语文教学为何精彩课堂不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语文课堂太局限于“语言工具论”。裴娣娜指出,语文教育应该在“发展论的语言观”指导下,将语言视为一种“构形”符号,“学习语言,不是‘掌握’,而是‘生长’,语言不是‘外在物’,而是思维与精神的展现与显现”[3];二是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多,势必平均用力,重难点不突出。

该课堂另一大亮点就是课堂设计角度新、观点新、史评人物用料与方法新。

1.角度新。一是文本背景介绍新,不从泛泛介绍三国演义作品出发,而是对街亭对蜀魏双方重要军事战略意图及意义做有针对性的介绍。二是从“街亭失守,诸葛用人失察”这一普适性结论出发,全面分析诸葛亮用马谡实为一险招,这与他用人“捉襟见肘”、与诸葛亮的理政风格与诸葛亮式的法治有着内在之必然。

2.观点新。课堂结合文本对诸葛亮用人失察的历史隐情的历史还原与论说,以及对中国传统法治精神梳理与总结,观点新颖,又实在精辟!

具体而言,从蜀军6万兵马和司马懿40万大军的来看,蜀军守街亭肯定是守不住的,诸葛亮的真实意图是想派一得力将领镇守街亭,自己亲率大军直逼长安,从而赢得时间。这一险招“押”马谡身上,即马谡若能按计行事,大事可成!同时,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故做了“三个不放心”的漏洞补丁,理应无懈可击。诸葛亮用马谡背后的历史隐情,却是用人的“捉襟见肘”。小将张苞、关兴等沙场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赵云,作为蜀中第一名将,出箕谷,作疑兵,吸引长安守军。魏延,“牧竖小子”,对蜀不够忠心,且与诸葛政见不和,不可大用。姜维,足智多谋,老成持重,被诸葛亮视为蜀汉事业的接班人。由于新降,无大公难以服众,故诸葛亲自带姜维直奔长安就是树立他的威信,这既是私心,也是一片公心。诸葛为何用人“捉襟见肘”,这又与诸葛的理政风格有关。诸葛亮对事后将领的处置体现了诸葛的法治精神。

3.史评人物用料与方法新。课堂对人物的评价,基于《三国演义》的小说的文学性特征,结合《史记》《三国志》等历史文献,王夫之、鲁迅、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以及自己的学术观点,做到人物评价的文学性与学术性、文学笔法与史家评述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没有缺陷的课,是不充分和缺乏个性的课。张老师这堂课同样存在着因学习方式和授课形式的局限,以及时间的限制而产生的问题,“专题学术性讲授”势必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言语表达相对不足,如果增加一个课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就会多一些机会。

参考文献

[1]程翔.谈谈语文课的感染力[J].河南教育.2001(2).

体育课堂亮点第4篇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下面我仅从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通过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哪怕教学过程的脉络再清晰,课堂教学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学生是一头雾水。很显然:教学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教学设置的情境若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如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强调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其实,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的成功就在于老师能否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二)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三)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体育课堂亮点第5篇

关键词:意外情况;以人为本;随机应变;宽严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同其他课程一样,即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认真备课,都在备课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情,课堂仍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然事件。大体说来,语文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内容上出现意外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分析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她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学生有的说诸葛亮笑曹操,有的说诸葛亮笑鲁肃,还有的说诸葛亮笑周瑜。学生的以上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偏偏有一位学生说诸葛亮是笑自己的运气好,碰上这么一个天气,真乃天助我也,是得意的笑。面对学生的横来一笔,这位老师当时不置可否,结果课堂教学出现混乱。

二、教学设施出现意外

一位教师做公开课,提前做好了课件。上课时,前半节课顺利进行,后半节课突然停电,她一时慌了手脚,导致教学程序大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老师,做好的课件在教室里的电脑上打不开……也影响了教学。

三、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正给学生讲《春眠》,她刚刚念到:“春眠不觉晓――”突然一位学生大声接着说:“处处蚊子咬。”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老师火冒三丈,狠狠批评了这位学生,其他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还有的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打架或者学生生病影响教学的情形。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老师要勤动脑子,遇乱不慌,妥善处置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变意外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在处理课堂意外时,要遵循“以人为本、随机应变、宽严结合、服务课堂”的原则。

课堂出现意外,有些可能是学生故意捣乱,但也有一些情况学生并不是要捣乱,而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一着急不由脱口而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理解,多一些宽容。类似第一种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大家分析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或许学生一讨论就会明白,课文中诸葛亮是一位正面人物,作者主要是要刻画他的“神机妙算”,所以说,认为诸葛亮的笑是自信的笑,符合作者的意图,而得意的笑这种说法就或多或少贬低诸葛亮了,因此,谁更合适,通过讨论答案揭晓,课程资源也拓宽了。

面对第二种情况,教师要在备课时做好两手准备,以备意外发生。用自己的智慧掌控课堂,用自己的幽默稳定课堂。

对于第三种情况,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面对当前出现的“恶搞古诗”、恶搞名人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尊重名人,尊重文化,自觉抵制破坏先进文化的行为。学生出现的意外,教师应及时让意外刹车,更要把它往积极的方向引导,化消极行为为积极的探究活动。

体育课堂亮点第6篇

1.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1.1 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1.2 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

(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1.3 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进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必将提升课堂效率。

(2)失误反思。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①预设目标是否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②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③教学重点是否突出?④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⑤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⑥学生是否积极思维?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2.反思效果

2.1 教师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提升了教学高度,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理念反思,让我们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了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非仅仅掌握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反思,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课堂反思,让我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课后反思,积累了教学经验,增强了后续发展潜力。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2.2 学生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密切了师生关系。由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改观,是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牵着学生走,老师只是在学生快要跌倒时的搀扶者,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通过评价反思,改进了评价策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评价策略,每个学生都觉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不论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在这反思性的学习氛围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因而学生的学习更带劲了。

(3)通过教学反思,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亮点第7篇

今春开学以来,我校根据__县教育局精神,紧紧围绕“为每一个孩子积蓄成长的力量”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阳光儿童教育实践,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使新学期教育工作迈出新步伐,呈现新气象,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亮点一:结合“阳光儿童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我校围绕“阳光儿童教育”理念,从“以阳光教育为指导,确立阳光天宁的办学思想”、“以四板块(阳光环境、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家庭和社区)为重点,构建 “阳光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课堂和课程”、“以一品三特为载体,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探索和确立学校阳光儿童教育思想和具体的实践体系。学期初,根据学校新一轮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以“学生发展有特长,教师教学有特色”为特色工作创建思路,围绕阳光儿童教育,加强特色学校顶层设计,形成特色文化创建。

亮点二:完善阳光制度,管理工作创新局面。学校把握阳光天宁的办学思想,坚持构建和谐、人文的校园,让多彩的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学校构建了校长负责制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努力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效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教师学习法规、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保持学校严谨、细致的管理常态,提高学校各部门管理效能。突出人本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融情于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亮点三:实施阳光德育,培养有品性的阳光学子。学校德育从阳光儿童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阳光德育,培养健康智慧的阳光儿童;使“阳光德育”逐步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新学期,学校加强八品性和习惯教育的整合研究,以八品性教育为载体,并整合细化习惯教育内容,逐步形成我校阳光德育系列,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讲文明有品位的阳光学子。

亮点四:落实“教(科)研润教”,构建阳光课堂和课程。本学期,我校以抓常规教学为基本,以抓教(科)研为依托,以品牌教研组建设为载体,以学科备课研讨为纽带,以研究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从细从实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向研究要人才的目标。从期初开始,我校加强管理,精心规划,进一步提高主题校本研训有效性,并能做到遵循教育规律,精细管理,科学提质,努力抓规范,上品位,创特色。

体育课堂亮点第8篇

近期,聆听了管晓丽老师关于《探寻品德常态课堂的亮点》的讲座,受益匪浅。从讲座中,我了解了所谓教学课堂的亮点,是指一堂课中最出彩、最引人深思或最大吸引学生目光之处。在亮点之处,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沉浸于课堂之中,神游于师生的互动之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所谓常态课,就是“精致的常态课”、“返璞归真的课”、“保持原有的师生交流的自由空间的课”、“体现即时性、自主性、原生性的课”、“一堂扎实有效的课”。

下面联系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品德常态课的亮点:

一、营造生活课堂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道德知识,就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我记得在之前的区品德赛课中,我执教了《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我与小动物》。开课就是以课前的一首《郊游》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投入课堂之中,带着饱满的热情去欣赏奇妙的动物世界。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听音辩动物、猜一猜、模仿动物叫声这些环节,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动物引入课堂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又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生活的体验。在引导孩子们要去保护小动物环节时,我把我们生活中人类伤害小动物的一些图片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去谈感受,动物是多么的可怜,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从而激发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去保护小动物。

二、活动化的教学策略

活动化的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在执教《 我与小动物》时,我设计了以下活动,活动一:以一个卡通形象-----有礼貌的懒羊羊引入活动,然后由老师带头介绍动物明星,后由学生小组交流,个别上台展示交流动物明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平等性和互动性。通过动物明星卡的展示,旨在让学生找到动物的特征,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能了解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及享受到的无穷乐趣。活动二:动物小百科知识是以学生喜欢的“AB猜”的形式进行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也是对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一次检验。学生在感受比赛激烈性的同时,享受着比赛过程的快乐。活动三:学动物走路这个游戏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富有童趣。活动四:动物受到伤害的图片的播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动物的情感,并且适当渗透了如何去保护动物,以唤醒学生的爱心。

“学动物叫声”、 “动物百科竞技场”和“学动物走路”这些环节中,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这些环节中得到了满足,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有的孩子因模仿能力强,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得意,有的孩子因成为竞猜知识冠军而自豪,所以可以想象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是多么浓厚!教学目标不仅轻松解决,还恰到好处的渗透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善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体育课堂亮点第9篇

【关 键 词】 传统教学;微课的制作;微课的运用

微课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生事物,推动着我们对传统教学不断突破,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教师而言,微课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听评课模式,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为可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既可以提高兴趣又可以巩固知识。那如何去制作一段成功的微课,并且合理的运用微课,有效促进教学成了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1]它要求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是“微课堂”。

(一)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既然上的是一种微型课,那就不可能像45分钟课堂那样大容量地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看懂学会,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必须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课本中《我么的风采》一节课,课本上呈现的知识点不是很多,重点难点是学生怎样动手操作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装设计方法中的材料拼贴法为重点,制作了一段微视频。对于学生来说,涂色不再新鲜,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而材料拼贴法学生大多没有尝试过,大家常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格外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视频中我将自己制作的过程与步骤拍摄成图片,用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内容精简之后的效果,既节约了时间,又简单明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入题简洁,结构完整

微课教学设计不仅要合理,还要从内容到方法都尽量具体,展现出教师的机智。微课不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且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2]“微课”即使时间短,但也要讲究课堂结构。“微课要三言两语就能直接步入正题,不能起步太远,导致重点不突出。总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后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使课堂结构完整。

(三)亮点独特,板书清晰

“微课”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有独特的亮点。我们要的这个亮点要么是深入浅出的讲授,要么是细致入微的剖析,也或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我们的风采》微课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我自己整理的几个明确的步骤:一是单线起稿,二是定稿拓印,三是裁剪粘贴,四是点缀修饰。其二是我教给学生的两个方法:一是拓印用到复写纸,二是点缀的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微课”教学有了独特的亮点,就提升了它的水准。另外要讲究板书,精心设计,做到精练、美观。好的板书,能看出整个课堂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程序,能给听课者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我的板书是把几个关键知识点概括成几个词,设计成一个运动的人体形状,不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用到的模特吗?既新颖又美观,着实又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四)避免形式,注重实效

目前,多数教师对微课设计理念缺乏认识,对制作环节和流程不够熟悉,所以微课的实效性很难实现,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微课不是录制一段好看的视频做做样子,而是要用心剪辑,这要依据教学中的重难点去设计,突破难点,让学生清晰明了而又有所得的视频才是好视频。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方法恰当,以学生为主体

微课虽短,但它集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特点及授课技巧、策略,为了使微课尽量符合不同师生实际需要,设计制作时,最好考虑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地将传统教学出现的突发事件也纳入其中,使微课更加智能化,为二次开发留有余地,具有更大的教学空间。[3]

美术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和审美情感的课堂,所以教学中还要特别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与交流。《我们的风采》微视频中,每一张图片都是按步骤所做,配以音乐,让学生静心、用心欣赏然后总结步骤,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如果同样一段视频,配上我的解说,虽然易懂,却忽略了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所以,微视频的运用还要方法得当,突出学生。

(二)示范教学要有说服力

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品一定要用心做,这不仅代表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可以起到震慑学生,做一个好榜样的作用。大家想想,如果教师的作品可以换得学生一句“哇!太棒了”,这时的你更像是英雄一般充满了魅力,学生对你的拥护和尊敬将会更多,我们的美术课会更加生龙活虎。

三、微课促进教师业务的成长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进步

《中国教师报》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刘静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微课程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给了教师一种动力、一个抓手、一个途径,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习,将学习娱乐化,科研草根化。

微课程的使用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它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沉浸在色彩艳丽的画面、欢快的音乐视频氛围当中,使美术课更亲近学生,让学生更亲近地走进生活,可以说是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更加五彩缤纷,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