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资源经济与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8 09:16:31

资源经济与管理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1篇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达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通过规划、组织、控制、指挥以及协调等多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来获取、开发、利用以及保持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了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人才招聘及选拔、开发与培训、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管理、员工流动管理等方面内容。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管理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人才招聘标准与计划的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奖惩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的订立,均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通过制定周详的人才培养计划来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二)人力资源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是指为了获取与其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也自然有自力资源管理的部分结果。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以企业总体目标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来制定与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以及活动等内容,通过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是现代化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即对企业员工视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引导与培养,始终将员工放在第一位。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措施来挖掘企业员工的最大潜力,让每位企业员工能够在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促使其努力实现单位预定的目标,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是为了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实现平衡发展。首先,应挑选适合企业发展且能够为企业创作价值的人才;其次,应依据人才各自的特点将其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应将企业员工的质量与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最小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此外,应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应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切实符合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要求。

(三)制定科学的薪酬标准。薪酬是员工提供劳动,而企业为其提供的报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不但能够有效吸引优秀人才,而且还能让企业在于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薪酬标准时不能一味最求高薪酬,还应考虑到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间的问题。首先,应全面调查竞争对手以及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从而为本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次,在符合成本控制以及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标准,让企业获得更大的人才竞争优势。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但能够稳定企业人才队伍,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2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 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管理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其核心本质。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使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在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后,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企业由很多部门组成,但是究其根本还是由不同的人组成,人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也是企业生产的执行者,人尽其用方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环境间的内在原理,进而充分认识人性,然后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就是为了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生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经济学中,人们经常把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效益的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品牌力以及资金等元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形象地表示为技术设备加上资金再加上品牌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管理、员工培训等因素的综合体。

人力资源效益就是指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好处,而这种效益具有模糊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效益不是直接的经济价值,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为了更形象地描述人力资源效益,学者们将人力资源效益形象地概述为影子效益。影子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够直接地体现在经济价值上,而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促进其他部门的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通常来说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技术设备、品牌力、企业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人力资源效益就是通过促进这些因素的合理利用而体现出来,即增加企业的收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其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人力成本和劳动资料费,而人力成本又包括薪资福利、员工培训耗费等;企业的收益主要是来源于产品的利润。因此怎样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是整个管理理念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1.尊重人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认真地分析人性的特点,尊重人性,合理引导,开发其特长,进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是企业的生产者,员工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因此怎样在实际生产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企业在激励员工的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奖惩有制,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

4.合理配置,人尽其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指的是将不同的员工分配到不同的位置,进而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特长。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量力而定。根据员工的能力配以相应的岗位,这能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情,使得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能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企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是根据岗位分配人,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根据人的能力来确定岗位、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进而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以团体为主合理配置,适时调配。在人才的配置上,要考虑员工的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团体因素。要保证整个团体的综合素质,实现资源互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体的力量。定期地调配员工的岗位,在调配过程中要遵循智力流动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调动,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一种资源,也是创造效益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这种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工具,也是决定企业经济效应的最大因素。了解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探讨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葛荣萍.浅述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61-61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3篇

人事管理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劳动经济,人事管理经济学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或者新经济学派,更多的是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于一个交叉的学科范畴。当前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劳动力的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以及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劳动力就业(就业宏观经济目标、就业与生产率、就业的培训)、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管理(宏观的劳务市场体制以及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管理;微观层面主要是劳动分工协作管理以及劳动环境和人体保护)、劳动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等等)。人事管理经济学当前研究的范围涉及了劳动力有关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整体经济的宏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国际上相比,我国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所以导致研究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国内专门从事人事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机构和个人不多,所以目前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对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投入,不断地促进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发展。这对于我国劳动经济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由六个模块组成,分别是人力资源的招聘、人力资源统筹规划、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人力资源培训及开发、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事业组织或者其他组织通过科学手段管理人力资源,促进其发挥最大潜能的管理,也是当前企、事业组织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事业组织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当中成熟,目前已经被广大企、事业组织认同和接受,并且慢慢脱离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更是成为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企、事业组织内部的各项资源,以保证使得员工人力资本最大化,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力。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其实就是源自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员工权益,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劳动环境,激发员工创造更多价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需要满足企、事业组织整体的战略需要,并且保证组织整体以及员工个人目标都可以得到实现。

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当中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运用

现代企、事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作用不断提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事业组织的核心,企、事业组织想要取得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但是目前我国企、事业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和缺陷,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人力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企、事业组织不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以及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广大中小企、事业组织依旧处在产业链的低端。

1.人力资源雇佣当中的人事管理经济学运用

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当中,每增加一个劳动力产生的费用(也就是该工人的工资以及福利的综合值)称作劳动力的边际费用,将投入一个劳动力得到的收益称之为边际收益。企、事业组织生产周期当中,资本的投入一般相对固定,但是对于劳动力的投入就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企、事业组织需要获得高的投资收益,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工人的雇佣数量。如果劳动力的边际费用超过了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那么企、事业组织就应该缩减劳动力规模,反之如果劳动力的边际收益超过了劳动力的边际费用,那么企、事业组织就应该扩大自身的劳动力规模。如果一个企、事业组织可以在一定的时期控制好自身的边际成本以及收益的比例,不断实现资本和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资本的不足,并且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当中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运用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对于新入职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熟悉掌握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对于企、事业组织文化的认同和对企、事业组织的忠诚。因此,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环节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点之一。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视角下,人力资源的培训可以量化。人力资源培训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培训以及特殊的培训,一般的培训只能等量的增加一个员工对于多家企、事业组织的产出,特殊培训内容比较深入专业,仅仅是针对唯一一家企、事业组织员工业务的培训,对于提高员工生产率有作用。所以企、事业组织为员工选择培训的方式也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如果企、事业组织给员工提供一般的培训,培训费用假设为300元一个人,培训前员工边际收益是1000元,培训后边际收益是1400元,培训前假设员工工资等于边际收益1000元,那么培训之后员工工资应该达到1400元,但是由于企、事业组织花费了时间和费用,所以希望支付的工资仅仅是1300元,稍低于边际收益。这个时候员工和企、事业组织会存在一个博弈关系,员工可能完成培训之后,去其他企、事业组织寻找工资更高的工作。如果企、事业组织提供的是自身企、事业组织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那么无论是何种支付方式,企、事业组织最后都可以获得利益。但是目前我们国内的劳动力流动性一直很强,主要原因就是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缺乏自身特色。我们国内企、事业组织需要根据自身企、事业组织的文化以及特色打造一套独一无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员工培训开发制度体系,同时利用人事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员工的流失,增强企、事业组织内部的人员结构稳定性。

3.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人事管理经济学的运用

薪酬管理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一套有效的薪酬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热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忠诚度。薪酬管理主要和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的替代效应以及收入效应有关。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提到的替代效应,员工收入不变,员工工资的上涨就会导致闲暇价格上升,这样一来员工就会尽量减少自己的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一个是收入效应,收入增加,工资保持不变,那么理想的工时数就会减少。所以企、事业组织在制定具体的薪酬管理方案时,需要强化替代效应,弱化收入效应,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主动性。

四、基于人事管理经济学理念改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运用人事管理经济学理论进行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拔

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环节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需要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给予充分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方式缺少足够的科学性,尤其是中小企、事业组织体现得更加显著。企、事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没有问题,但是具体的方案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为理想的就是降低成本,而工人的工资一般占据很多企、事业组织的成本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企、事业组织要想减少成本支出,就需要合理的进行员工招聘。按照人事管理经济学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替代效应来分析,对于新兴企、事业组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中小企、事业组织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点。

2.运用人事管理经济学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是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包括新入职员工以及老员工。在一定程度上面都有助于提高新老员工对于企、事业组织文化和企、事业组织价值认同,并且不断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企、事业组织在选择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时,需要参考人事管理经济学当中有关于培训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的分析,并且通过分析员工和企、事业组织的博弈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的流失。

3.运用人事管理经济学进行薪酬福利制度的设计

薪酬福利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六个模块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开始的人事管理经济学对于人力资本投入研究基本上就简化为研究劳动力的工资支付效率问题,但是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薪酬福利内容的设计。企、事业组织在进行工资制定时,人事管理经济学考虑的主要就是工资支付的效率,需要考虑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以及替代效应,这关系到企、事业组织的员工积极性。前文已经分析工资收入效应以及替代效应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因此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事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设计员工薪酬福利时需要考虑企、事业组织的现状,效率与平等是一种取舍关系。企、事业组织要想员工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员工薪酬福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企、事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作用;影响;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55-01

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对人力资源及作用的不断认识和深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加大开发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缩短区域经济差距及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时代的到来,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的重要尤为突出。作为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拥有无限智慧与创造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力度,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及社会持续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取决于社会活动主体――人,也就是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解读,由此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人素质的提升。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均资源匮乏、资源短缺等状况,选用节约型是开发与利用资源的首选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对资源利用率进行有效提升,实现资源节约,还可以转变资源利用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式向集约式进行转变,进而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提升的目的。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存在严重破坏与浪费资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开发、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之间不符合,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对劳动者的素质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升,这对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二)在国际竞争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做到人才数量及质量的提升,还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建立与完善人才选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增加竞争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我国国际竞争的优势,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较少、结构不科学等方面,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中严重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向现实人才优势进行转变。怎样有效转变人力资源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人才流动是产业结构产生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出的需求与解决方式。在国内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市场环境下,向工资率高区域流动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

据相关检验表明,人力资源和国内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关联性较强,如表所示,从表内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投资形式,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为-0.267,但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对国内投资和消费、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三大指标都具有积极作用,早区域经济增长总效应中人力资源投资为1.163,其贡献率已经达到47.24%,相比其他贡献率要高出许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力资源相比,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降低。站在产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我国产业结构从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到劳动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不断转变与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中农业经济为90%,工业经济为60%,知识经济为20%。由此可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作用将越来越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知识、制度、文化等无形资源将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提升及产业结构改善的重要基础条件。作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过:“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的,而是要由人类的智识发展来决定的。”可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是否具有合理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为此,在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明确其发展目标,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深藏在人体内的一种潜在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可以进行现实劳动生产力的转换,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科技革命以信息生物技术为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将人力资源向更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进行转换。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及知识、技术创新的基础,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力本身特性对人力资源构成成分起到决定性作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其内部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中部分静态资源如资金、土地等,如人力资源无法发挥其作用,这些静态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只是一种离散的简单叠加,则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本的转化,在增加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多种技术水平。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率竞争是经济竞争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马克思认为人力尤其是智力型人力资源和科技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从原有的物质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在相关部门已经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了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从普通人向人才进行转变,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如图所示。

(三)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数量规模、速度及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物质、劳力投入来实现,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中预期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如资源人均占有率较低,持续下去,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主要为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为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加大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力度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通过人力资本的转化,对各种生产力要素进行有效组合,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四)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种发展方式,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要为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利条件。人力资源开发在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要对人均收入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还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提高,这是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及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增长,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为实现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缩短区域经济差,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

[2] 俞荣建.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系统耦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

[3] 张向前.中国大陆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5).

[4] 王维平,刘书明.扩大对内开放与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构建――以陕甘“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11(4).

[5]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8).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人力资源;创新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经济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狭义新经济指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能够实现低通胀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本产品。以对无形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本过程,以创造力为基本动力,弘扬人性、面向未来的经济,是以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持续化为基本特征的经济。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一个重要模式,并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式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定要适应企业环境的改变,以发挥最大的功效。

员工的转变――新时代的员工的价值观不同,有所谓的“Y时代”或“z时代”的特征,流动性高、强调个人价值。

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传统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转变为更强调团队合作的扁平结构。

管理模式的改变――由从上而下的集中式规划和控制为主,改变为强调授权、责任、绩效为主。

工作设计的改变――从分工清楚、专项负责的工作,改变为比较复杂的、多样化的工作。

员工训练的改变――从过去的“训练”模式,改变为“学习”、“教育”的模式,强调个人学习能力和责任心,也更注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的教育。

绩效评估的改变――从目标管理为主,改变为更强调效果的管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也纳入绩效评估范围。

薪酬体系的改变――从固定薪金,以职位、年龄为主要考虑因素,改变为以绩效奖金为主。强调企业的绩效成果和个人的绩效贡献。

升迁的改变――从过去强调绩效结果。改变成强调其能力和工作、个性和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升迁后能否胜任。

中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督导”的角色改变成“辅导”的角色。

高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领导”的角色改变成“规划”的角色。

三、企业认清人力资源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一是机制问题。由于机制不灵活,尤其是某种机制下决策者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影响,较难有突破性的举措。如现在尽管是市场经济。但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还不够开放,甚至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二是理念问题。知识的更新、社会的变迁,使企业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其实对有业绩的员工采取的奖励方式远没有兑现方式的好。因为兑现体现的是一种合理性、原则性和契约式的严肃性;而奖励的方式体现的是政策性、不对等性、额外性和没有保障性,作为员工会感到假如他再有类似贡献的报酬还得取决于主管(领导)的“研究”。

三是认识问题。欧美企业一般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普遍要比国内企业强得多,不论是从战略的角度、工作的内容还是对人才的能力发挥方面。而很多国内企业得了“短视病”,看得较近,缺乏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依赖以往规划的一劳永逸的思想,造成静态观念与动态市场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企业内的真正民主应从人性方面考虑。营造员工创业、创造价值的氛围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四、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本文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进行概要简述。

(一)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即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个性化人才

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即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不用说创造,在新经济社会就是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的培养这种资源。

(四)合作型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信息社会本身就

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即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五、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展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除了强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应该强化以下方面:

(一)按市场要求建立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发展、更新是快速的、绝非静态的,因而注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也要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关注顾客的需求与市场变化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变多元化为一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使得员工具有广泛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企业所用,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能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面对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需求,企业应当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多元的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现价值观,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一致的努力方向。要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可以采用整合和同化的方法。整合是指组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多元的价值观融合成一元的价值观。同化就是指组织确认一个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达到把多元转为一元的目的。

(三)企业要努力成为“学、教、练”相结合的学习型组织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学习型组织”。但“学习型组织”只是一个概念,一个题材。而这种概念、题材又不是完整的。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学、教、练”相结合的组织,这样才能构成系统循环。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在学习,其合成并不等于是学习型组织。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可能就是为了离开公司。员工的学习从短、中、长期都要围绕着公司共同发展的目标,教与练也同样要围绕着这一目标,企业组织才是健康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在管理创新中开发人力资源

在学习的同时,当今企业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作业性的内容。如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工作。更加重视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提供人才支持等等。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6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因而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者联系紧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资源就是在人们在生产中,为了创造经济效益而投入的所有要素,资源是经济学上的专业名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不仅指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劳动者的能力,还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体质条件、专业技能以及情商、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特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使用价值发挥出来,进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工作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预见性的激励、组织等措施,实现员工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员工管理这一个内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让人才开发和员工管理的手段更加丰富,为了实现岗位和员工之间的匹配性,不仅要进行工作设计、流程规划等,还要进行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强调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认为员工是有待开发的重要资源,通过发挥员工潜能来实现员工价值的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工作设计和职业规划,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业务培训,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

1.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职能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包含如下内容:员工职位分析、员工职位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管理工作等。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掘员工潜能,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职能:获取人才、整合统一、适时调控、人才激励和开发潜能,这几个职能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1.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分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开发员工潜能并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包括能够提供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所有个体。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人力资源并进行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个体之间的矛盾,协调个体之间的关系,将个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实现组织或者团队的目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或者团体中的人员作为可以开发的资源,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人才和职能的最佳配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将岗位和员工协调后,才能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实现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只有提高了组织的综合实力,才能让成员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进一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给组织带来更大的贡献,并由此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出现了诸多新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不断发展和革新,并且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和其他领域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都非常重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时刻关注着政策方针的变化。从宏观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的组织和规划,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能够将科学技术最大化地转化为生产力,尽量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平稳运行。

2人力资源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催生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完善,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因此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这两个方面,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2.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产业结构优化、高产出低投入、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尽量防止出现生产过剩或者供给不足的局面,将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平衡性,切忌用环境质量的降低和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传统产业也得到了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经济结构趋向健康合理,这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分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变,可以看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各类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源有很多种,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这其中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够调配其他所有资源,并进行资源的转化和再生产,实际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对经济资源转化效率和财富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维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就是能够满足对人力资源的最佳匹配和需求量,对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能够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自市场化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之后,人力资源的重心也由包就业包分配转化为自由求职和自由招聘,人才流动性很大,而人才市场也更加开放,人力资源更加丰富。在新形势下,要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随之变革。

3.1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只有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流动人才都会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也是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必须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部门通过合理调控,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均衡性,现阶段需要重视培养新兴领域人力资源,但也不能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

3.2重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调控,实现可再生人力资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出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采取经济手段等宏观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受到相关方针政策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浅层次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还包括更加细化的对各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和研究,经过不断研究开发更加有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而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才具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权限,例如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人力资源的稳定性,而政府才拥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福利保障,就必须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同步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趋向这个区域的意向会更强,显然经济发达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也较高。因此,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人才可持续再生,而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4结语

综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化利用,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素芳.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

[2]陶红斌.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4(9).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7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因而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者联系紧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资源就是在人们在生产中,为了创造经济效益而投入的所有要素,资源是经济学上的专业名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不仅指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劳动者的能力,还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体质条件、专业技能以及情商、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特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使用价值发挥出来,进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工作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预见性的激励、组织等措施,实现员工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员工管理这一个内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让人才开发和员工管理的手段更加丰富,为了实现岗位和员工之间的匹配性,不仅要进行工作设计、流程规划等,还要进行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强调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认为员工是有待开发的重要资源,通过发挥员工潜能来实现员工价值的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工作设计和职业规划,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业务培训,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

1.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职能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包含如下内容:员工职位分析、员工职位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管理工作等。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掘员工潜能,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职能:获取人才、整合统一、适时调控、人才激励和开发潜能,这几个职能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1.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分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开发员工潜能并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包括能够提供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所有个体。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人力资源并进行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个体之间的矛盾,协调个体之间的关系,将个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实现组织或者团队的目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或者团体中的人员作为可以开发的资源,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人才和职能的最佳配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将岗位和员工协调后,才能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实现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只有提高了组织的综合实力,才能让成员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进一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给组织带来更大的贡献,并由此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出现了诸多新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正在不断发展和革新,并且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和其他领域的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都非常重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时刻关注着政策方针的变化。从宏观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的组织和规划,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能够将科学技术最大化地转化为生产力,尽量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平稳运行。

2人力资源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催生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完善,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因此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这两个方面,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2.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产业结构优化、高产出低投入、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尽量防止出现生产过剩或者供给不足的局面,将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平衡性,切忌用环境质量的降低和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传统产业也得到了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经济结构趋向健康合理,这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分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变,可以看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各类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源有很多种,如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这其中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够调配其他所有资源,并进行资源的转化和再生产,实际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对经济资源转化效率和财富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维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就是能够满足对人力资源的最佳匹配和需求量,对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能够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自市场化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之后,人力资源的重心也由包就业包分配转化为自由求职和自由招聘,人才流动性很大,而人才市场也更加开放,人力资源更加丰富。在新形势下,要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随之变革。

3.1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只有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流动人才都会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也是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必须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部门通过合理调控,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均衡性,现阶段需要重视培养新兴领域人力资源,但也不能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

3.2重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调控,实现可再生人力资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出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采取经济手段等宏观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受到相关方针政策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浅层次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还包括更加细化的对各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和研究,经过不断研究开发更加有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而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才具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权限,例如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维持人力资源的稳定性,而政府才拥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福利保障,就必须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同步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趋向这个区域的意向会更强,显然经济发达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也较高。因此,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人才可持续再生,而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4结语

综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化利用,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素芳.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

[2]陶红斌.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4(9).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8篇

知识经济,主要是指一些经由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中产生价值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实现知识的价值,一定的人力素养和技能是根本,这种根本来自于人才。(2)知识经济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收益与对人力资本知识投入呈现正比。人力资本知识投入的边际收益呈递增规律。(4)对于资源的形态进行分析,知识经济的根本资源存在于具有这些资源的人的思想和大脑中,这些资源中包含知识、技能与智慧,这些资源是无形无限的,没有国家和地域之分。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概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定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实际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在贯彻人本思想的条件下,在企业进行人员的招聘、挑选、开发、培训和报酬等形式对人力资源予以有效的管理,并结合企业需要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予以运用,以满足企业当前以及将来的发展对人力这一资源的需求,进而对企业实现一定的目标从人才上进行保证,而且要使企业的成员发展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水平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社会的根本属性使得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有效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每个企业都应重视而且必须做好的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体现,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在知识经济时代,采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式,显然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不应再作为单纯型的事务进行对待,而需要将其提升至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高度,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法,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做支撑。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被认为是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作,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已经将其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员工的人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制度和培训开发等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投资,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而且影响着员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与产品方面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提升员工的技能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雇佣与培训的成本,可以提升企业的知识经济水平,加强企业的整体实力。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相应提升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但是,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就应重点做好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为企业留住有效人才,如何使企业的每位人才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效用就是重点研究的问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种:第一,灵活运用人才原则。在当今个性化发展明显的时代,对于企业中人才的管理,也必须采用灵活性原则,在人才的运用过程中,依据企业需求和人才自身的意愿,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第二,激励原则。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人,企业的每一位人才都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与鼓励,企业应重视人才对这方面鼓励的渴望,采取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鼓励方式,将员工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三,科学合理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物质管理不一样,因为物质是一个没有思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要做到人性化,要考虑企业人才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中,每一个基本原则都在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三个原则应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这三个原则,能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人才的认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

在知识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必须要紧跟时代背景,采取有效的策略,使相关工作方法等能符合时代背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向前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知识经济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将人作为资本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也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发展仍然还处于上升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一段距离。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够实现一定的增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对于物力资本的投资远远超过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人力资源的素质远远达不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尤其是企业,首先重视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人才的知识水平。

(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

人才招聘活动是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壮大企业力量的重要途径,因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体系,提高招聘人才的质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完善人才招聘过程,可以从企业的招聘计划、招聘渠道和招聘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完善招聘方式,使招聘手段呈现出多样化,进而使企业能够多渠道招聘人才,在更多数量的人才中选择适合企业的人才。

(三)优化人才培训机制

优化企业的人才培训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问题。当前,在科技型企业,由于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员工的素质、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要求均较高。为此,企业内部需要优化人才培训机制,使企业的培训能够落到实处,进而促进员工对新东西的学习,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四)重视薪酬设计

薪酬的合理化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企业能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否留住人才,能否使人才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与薪酬结构的设计有关。企业的薪酬设计主要是指薪酬支付相关问题以及绩效评估问题。在薪酬设计中需要考虑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同时还要兼顾如何激励员工。企业的运营过程主要顾忌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不能吝音于员工的报酬,但是薪酬应当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

四、总结

资源经济与管理第9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最珍贵、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管理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人力资源管理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提升到战略高度,也就是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使其与企业的战略吻合,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持。在过去的普遍认识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认为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现在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证明了它的自身价值。绩效管理、人员配置、薪酬制度、培训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实际上都是投资,它们不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而且影响着员工在向顾客提供认为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能力。通过对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与积极性以及雇用与培训的成本所起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人力资源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不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而且是持续可发展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总体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从最近几年的就业需求来看,企业需求最多的专业人才有销售、计算机、财会、管理、文秘、建筑、广告、新闻等方面人才,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最为迫切需要的。这一现象说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与开发正成为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富将更多的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即智力资本的积累,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是由那些掌握并应用知识的员工创造的。第二,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人力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资本,是一种资本化的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它体现为人的技能、知识、经验、资历与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素质和能力。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获得的,所以,也可以说人力资本是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第三,薪金报酬可以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产生的绩效和组织创造的实际价值作为报酬的标准,相比以往,这种薪酬方式中基本工资占总收入的比例减少,各种奖励性报酬占总收入的比例增大,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把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业绩相关联,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第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正以极高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的形态和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促成了操作的创新,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好的应用,如网上招聘管理、考勤管理、在线评估、在线培训、绩效考核、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应用。人力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使得企业,特别是有许多分支机构企业的数据信息收集变得简单而有序。通过在线统计分析,企业能及时掌握所有员工的各项信息,如人员构成、人员数量、员工个人情况、福利成本、工资成本、教育支出、员工离职率、职位需求等等。第五,高新科技人才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未来国际竞争的本质将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领先的知识和高端的人才,是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

目前,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看,其整体水平与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框架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产业和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一产业需要的是高新技术人才,而中国人口尽管占世界人口的22%,人力资源丰富,但总体素质不高。当前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竞争,是人素质的较量,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委托与模糊不清。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劳动表现为组织和个人的契约关系;组织和个人的风险、责任完全各自承担。然而在很多企业中,总裁或总经理既是委托人又是人,比如,母公司的副总经理或副总裁同时担任子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这时就必须对相关人员的权限予以合理、有效的设定。否则,企业的董事会职能将失效,委托与的关系模糊不清。

3.人才问题突出。所谓人才,就是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决定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需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去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去赢得人才的满意和忠诚。而我国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充满着人情管理和情绪管理,职业经理人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企业在招聘职业经理人时,往往将被录用的经理人看作自己人,而当职业经理人跳槽、离职时则被看作敌人;另一方面,许多职业经理人跳槽时往往也不遵循“竞业禁止”原则,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跳槽后如果泄露原雇主企业10%的核心机密,原雇主企业可能就会倒闭。

4.大部分企业仍然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企业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运行的不到百分之十,九成以上的企业仍实行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我国企业现状来看,百分九十的企业仍没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问题。

四、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