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校园智慧课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5 15:09:42

校园智慧课堂

校园智慧课堂第1篇

一、确立“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思想

哲学家培根在其《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可见,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将“好习惯成就一生”定位为办学理念,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确立为办学目标。

二、创设“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职能应体现合作精神:第一,教师一起谈论教学;第二,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促进思考和讨论;第三,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第四,教师互相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改革,因此,我校创设了“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教师之间互相倾听,认真对待彼此的意见,学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我们的事”。共同管理极大地凝聚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六横六纵十九点”的管理系统,“六横”即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教育技术处、总务处、工会等六个职能科室,负责学校相关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和服务指导;“六纵”即六个科室主任负责1―6年级的全面工作;“十九点”即十九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这样的横、纵、点三维式的“放权”,产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渔网”效应,能帮助教师释放潜在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落实三会

为了做到学校的管理重过程、抓细节、强落实,我校始终强化“三会”制度,即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的教研组长交流会和每月的班主任总结通报会,尤其是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通常是按三步走,即总结工作,反思问题,协调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层干部兼任科室主任,与本学科教师同处一个办公室,能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变形走样,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下畅通和实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构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即突出民主、体现规范、强调实用,在发现问题时寻求解决之道,倡导以人为本,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遵循“调研――修订――反馈――实践――再修订”的原则,通过教师会宣读、学校网站公示及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问计纳谏,力求通过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时,我校改革了“评优评先”制度,以“德”为先,以“能”为重,采取“教师会上宣读相关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荐――全体教师会讨论投票――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园公示栏上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方式,使评选出的教师能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创设智慧课堂,打造书香教师团队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改变“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从而实现以“低耗”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遵照“好习惯成就一生”的理念,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阅读增内涵、以勤练提素养、以团队融智慧,奏响了“学习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师团队成长的三部曲。

1.从读书习惯开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品质的阅读,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筹划了一系列的教师读书活动,举办了“阅读成就魅力课堂”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还主张师生同读一本书,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如课外导读课“那些人,那些事,走进《城南旧事》”分别参加了全区校本课教学竞赛和全省现场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

2.从基本功开始,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师和学校而言至关重要,我校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列为两项教师基本功,把锤炼教师基本功作为“学习型”教师的提升之路。在写好规范字方面,给教师布置练字任务,每周一练,每月一评,每学期进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考核,优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开淡墨痕”为专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说好普通话方面,开展“诵读经典,浸润心灵”的美文诵读活动,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教师们轮流在学校广播室诵读美文,并由学生点评,激励教师说好普通话。

3.从合作教研开始,提升教师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组推行了“团队合作,捆绑评价”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合作,教师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绎新课标的内涵,能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这些无不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例如,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首届教学节”,将团队合作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高潮,助推了全体教师 “合作、学习、创新”的阶梯式成长之路,促进了教师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五、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根据“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习惯塑造,力求打造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1.实施“五净”德育,用好习惯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墙,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卫生、饮食、运动、劳动9大板块共81个习惯,并用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图画悬挂于校园中,以净体、净言、净行、净校、净心的“五净”目标,将81个习惯以儿歌的形式分学段解读,引领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我校还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例如“周周红旗班”的评比,还有“阅读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尚礼之星、劳动之星”等多项评比,让学生“人人都有奖状,人人都有自信”,从而打造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法,培养智慧少年

秉承“读书・明理・启智・成才”的校风,我校倾力打造“书香墨香溢满校园”的系列活动,力求让“读好书,写好字”成为每个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实行了“七色花”阅读考级制度,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证书的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色为第七级即最高等级,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印有七色花的“阅读考级小博士”证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我校把书法教学纳入到课程中,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每学期开展硬笔、软笔书法竞赛,举办书法作品展览,让学生在养成规范书写习惯的同时,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从而达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3.用艺术和运动展现“阳光少年”风采

校园智慧课堂第2篇

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围绕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创建路线图,确立实施时间表,制定了创建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协同共进,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创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题,有记录,有专人负责。教研组活动中心明确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反思沙龙等,研究氛围浓郁,教师纷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用集体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学智慧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1.建设智慧文化

学校围绕学生发展主题,营造书香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队角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园,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灵”的智慧文化氛围。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又通过“市装备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等一大批装备器材,新建录播教室、书法教室、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专业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师

学校制定了“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展示、智慧沙龙、微课制作评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把教师培养成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名家名师的讲座、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开展会前读书交流会、QQ群在线主题研讨、专题书目荐读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4.培养智慧学生

培养智慧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享受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课程《小学经典读本》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经典,厚积文化底蕴。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读后感评比、写字竞赛、数学专项能力竞赛、英语情境剧表演、体育小型竞赛等。

三、春华秋实,尽显魅力,收获智慧校园创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载希望。全校师生在“智慧校园”的创建道路上创新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完善和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教职工、学生、教务、图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触控式一体机进行授课,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回顾既往,勇于开拓的实小人,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金湖实小人将继续脚踏实地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标奋勇前进,为金湖教育事业再谱新的华章!

校园智慧课堂第3篇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校园智慧课堂第4篇

一、文化引领营造智趣校园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要让充满智趣、健康优美的学校文化既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校一直践行校园是墨香校园,是书香校园,是文化校园,更是创造乐园,在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提供一块乐园的基础上,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和放飞生命智慧的乐园。当你踏进中山市实验小学,浓烈的“智趣”气息便扑面而来: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廊、一块碑的精雕细琢,特色鲜明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已初具规模。当师生徜徉其间,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醇厚涵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展视野、启迪智慧、萌动灵感、激发创意。“师生修身长廊”、“生态长廊”、“理想励志长廊”、“科技长廊”等显性文化的创建,昭示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无穷魅力;现代化的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都以实用化、个性化、特色化为原则,为学生量身打造,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浓郁的民族文化、蓬勃的现代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激励着师生静于寻根朔源,勇于挑战未来。

二、文化引领创造智趣课堂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得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智趣教育,追求的是丰富的课堂情趣生活、灵动的课堂智慧生活。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学生智慧与情趣的同生共长,最终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智趣课堂”追求的是充满生命活力、人文关怀、问题探究、知识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紧紧扣住智慧、智能、智略、生趣、情趣、理趣这六个核心目标与理念,采取凸显前置学习,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加强合作探究,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实践体验,真切感受学习情趣;注重深度思维,有效发展学习智能;弥漫文化气息,努力提升学习素养这五大操作策略,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是以智启智,以趣激趣的课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是生成智慧的课堂。在智趣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引领学生认识、辨别、顿悟,不断规整、发现、创新,逐步成长为智慧型的少年。智趣课堂是充盈情趣的课堂。教师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认知、理解、探索的兴趣,进而碰撞情感和思维的火花,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主动的教学效果。智趣课堂是充满理趣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思辨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充溢于教材中的审美之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校园智慧课堂第5篇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 “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 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校园智慧课堂第6篇

关键词:“三落实” “五引领” “六创新” “四品”智慧校园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更好推动我校“自主发展力教育”特色建设,课程开发与信息中心,围绕区高品质课堂和教师专业成长主题年活动,创建市特色高中、省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智慧校园),带领全校教师全面深化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信息化建设改革,做好百师百文、百师百题、微课程制作、多元发展、数字化资源基地建设,三落实五引领六创新 打造自主发展“四品”智慧校园。

一、三落实:落实教育科研量化考核制度、落实校本研修、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

制定《大连市一三中学“十三五”教师教育科研量化考核方案》,将教师的工作业绩、行政职务、业务职务、工作量、继续教育等问题量化考核,作为年度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推荐优质课、评职等工作的重要参数,落实自主发展力教育首席教师、名教师、德育导师、微课制作学科首席教师等20多个工作室的校本研修工作、开发校本课程20余本,近300万字。学校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2013-2105年,先后6批次100余人次到成都、上海、北京进行微课程制作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邀请中国育网总裁助理、省电教馆教研员、中国慕课学院专家到校指导数字化资源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五引领:特色引领、课题引领、专家引领、名师引领、骨干引领

自主发展力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全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长主持《学生自主发展力的养成和培养》省级课题在8月份已经结题验收。

目前,学校围绕自主发展力教育,在研省级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指导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策略研究》1项,关于高品质课堂建设的省级课题1项。关于数字化资源微课制作的大连市微课程专项课题10项,校长主持的关于自主发展力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的国家课题《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正在申报中。通过课题研究,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成长。

外聘中国教科院李铁安博士、马雷军博士,紫光教育李凌己总裁、世纪明德黎明副总裁,中国政法大学赵婧博士、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潘黎博士,省教育培训中心刘天成主任、王艳春主任,大连市教科所梁卫、郑淑清所长,大连教育学院张士国、林学斌、孙让主任,区教科院齐铁清、陈贻龙院长,市发明协会赵庆立秘书长,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孙冬黎校长等为“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特聘专家,指导学校特色工作。

学校成立 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名师、德育导师工作室、微课程制作首席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调动学校全国省市区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三、六创新:创新学生工作、新教师成长机制、新战略合作共谋发展、新校本研修、创新课堂模式、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

一是创新学生工作,发挥学生会、风纪队、班委会的作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规划、自主调节、自主评价。

二是创新教师成长机制,成立慕课中心、微课程制作推广中心、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升学指导中心、智慧传媒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六个中心抓手全面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力教育特色、智慧校园建设。

三是创新战略合作,共谋发展。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和大连方向美术培训学校、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战略合作;学生学业规划方面与北京格伦教育战略合作;在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育网网、国泰安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自主招生、自主发展升学指导方面和清华紫光教育战略合作,微课制制作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和中国慕课学院作战略合作。

四是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智慧简报)。集聚正能量,给力特色建设、智慧建设。

五是新校本研修。学校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大智慧教师评选、“春华杯”“秋实杯”微课程制作大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基础教育参考》《大连教育》《金州教育》《语文报》《半岛晨报》《大连先导区报》等媒体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校园智慧课堂第7篇

“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自智慧校园创建开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筹划,仔细部署,认真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创建工作总结向领导汇报。

一、已经落实的工作

1.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智慧校园创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管理、使用、人员培训等系列制度,从创建之初就从严要求,严格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而教师能力水平决定着智慧校园创建的标准。为此,学校多方面结合:第一,学校邀请区教体局领导专家指导我校的创建工作;第二,校内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媒体的应用专题培训,开展各学科优课展示、师徒听课等活动,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第三,学校安排领导和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国内智慧校园创建的最新理念,学习外单位智慧校园创建的创新做法;第四,进一步落实完善三个课堂工作,以班带班、以校带校,实现优质资源均衡共享,落实在线互动课堂常态化。另外,学校还邀请合作企业派驻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等,通过培训指导,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

3.重视对硬件的投入

目前学校现有教师108人,基本实现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达1:1,学生1356人,学生机222台,生机比6.5:1。学校有28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计算机、交互式白板一体机。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教师办公地点和试点班级安装无线路由,做到无线覆盖。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监控、智能安防、访客系统等。做到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平台人人通。

4.加强平台的管理应用

在校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初步使用云校家系统。包括:电子课程表、移动讲台、课前导学、在线检测、课后练习、设备保修、会议安排、场馆申请、问卷调查、电子备课、网络素质评价。智慧管理系统涵盖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管理层面的日常管理工作,涵盖校务、教务、资产、人事等业务流程,通过全方位数据采集汇聚和智能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5.我校认真落实市级、区级学习培训计划。本学期全校教师于5月18日全员参加了自治区统一安排的中教云数字教材入校培训;6月11日,信息部针对全校功能室人员展开了“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培训。校内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智慧课堂培训、在线互动课堂教学培训等各类信息化培训,为老师更好的使用信息,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

6.学校每月定期更新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及时上报学校的最新数据,为上级部门把握工作进展和部署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7.学校积极推动“个人空间”建设应用。在“宁夏教育云”上共享教学资源,书写教学心得,迸发出教育思想的火花;学生登录“个人空间”,下载教学资源,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8.在线互动课堂常态化教学

“在线互动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出课堂,就可以实现交流和互动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确保教育的公平。

同时,“在线同步互动课堂”的实施也让教学点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教育技能和教学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刚开始我校实施“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时,教师因为不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加上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导致课堂效果不太好。学校领导及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深入“在线互动课堂”听课,对每堂课的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答疑解惑。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运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在线互动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经常通过“在线互动课堂”教学进行教学交流,相互沟通,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9.本学年学校组织了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各类公开课,有骨干教师“教学助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高级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观摩课;“在线互动课堂”数学教师联片教研的同课异构课;青年教师“人工教学助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竞赛。通过各类公开课、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智能教学助手的应用常态化、自觉化。

二、着眼未来,持续发展,总结反思

创建智慧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着眼未来,我校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长远发展之中。

1.进一步加大硬件的投入。我校有28个教学班级,其中9个教学班配备了鸿合一体机,其余19个教学班均为以前的希沃一体机,目前部分电脑已经接近使用年限,故障频发。今后将计划为这些教室更新装配新的交互式一体机,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平台的融合应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派出教师学习培训的力度还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培训,请进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为教学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现有多项教学平台、同时有些学科还开始使用多种APP教学软件服务教学,今后将继续开发这方面的创新使用案例,进一步探索运用免费资源。

校园智慧课堂第8篇

建置智慧教室,创设教学新环境 建置为课堂服务的智慧教室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基础要素。“TEAM Model 智慧教室”包含70寸液晶触摸一体机、实物提示机、IRS即时反馈系统和Hi Teach互动教学系统。目前,全校已建成75间智慧教室。

培育智慧教师,塑造教学新形象 培育智慧教师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关键要素。上杭一中以“ 强师优课”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坚持学教三变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坚守教学三服从——教师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活动服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教学方法服从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行政推进,小组建设、强化教研,技术支撑、教学融合等上下联动、多维推进的措施,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

模式建起来了 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模块、模块中的不同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构建了各学科的“53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2017年1月,以“信息技术、新高考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为主题的龙岩市第十一届“普通高中开放周”活动在上杭一中举行。市教育局对各项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对“533智慧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模式注重素养提升,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了“生本”理念。

校园智慧课堂第9篇

摘 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不再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辅助应用,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其实践层面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W、学习和评价环境。通过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现状和对其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分析与运用,形成真正适合于学校实施的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智慧校园;智慧评价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基于以上分析,智慧校园在应用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四类功能:

1.教学者视角的智慧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渗透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某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展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新技术形势下如何将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智慧教学下,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师―教师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体和学生―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讨论、问卷和查阅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充分了解学情,也可以与共同体内其他教师实现同步教研和同步备课,改“游击战”“独立作战”为“协同作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课后教师通过实时检测和课堂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制定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进度。

2.学习者视角的智慧学习

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下的智慧学习将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并最终促进学习者智慧的提升。

祝智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有记录学习历史数据、感知学习情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拥有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智慧性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智慧学习将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记录、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为所有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答疑解惑,所以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根据学习记录(如课堂录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师笔记、学生笔记、课堂实时评价结果等)的自我学习,还可以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体下的智慧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教与学的提高和进步。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把尺子,没有依据目标进行评价的教与学是盲目的。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评价,评价工具更加多样,评价的维度更加全面。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个性化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交流讨论;课堂中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电子书包、网络学习平台等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进而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论坛交流、教学录像回放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为下节课学习做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总之,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真正实现从单一走向全面,从结果走向过程,是依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型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掌握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核心工作。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云平台,利用同步备课、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电子教材、精准导学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由独立“作战”转为协同“作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精准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保证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在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本身也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利用网上作业、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学习成绩记录等,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进而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上的有的放矢。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通知,具体应该包括课程内容预习建议、学习目标以及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会学什么,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将会怎么学。学生通过平台预习,并可以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中:基于智慧教室的精准教学和高效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行为信息及时地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是确保教学和学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要措施。智慧教育下,以智慧教室为依托,利用电子书包、云录播、答题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确保课堂的高效与目标的达成,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测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以此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总之,智慧教室下,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及时调整全部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调整,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丰富的经验和个别指导。

3.课后: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证据不容易获得与分析。智慧教育下,基于云录播下对课堂的实施记录和分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主动与被动可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实时测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教师运用视频分析技术也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判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再依靠于反思和经验。

五、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智慧环境的全方位创设,也是对“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全方位的支持与变革。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慧教育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智慧环境创设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评价的实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实施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性之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5]祝智庭,R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