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效沟通的定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5 15:09:27

高效沟通的定义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1篇

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协调个人努力沿着组织确定的方向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沟通的模式也要相应地改变。作为经营管理环境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因素在企业管理沟通的有效实现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上的不同可表现在思维模式、信念、价值观及共同的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可表现为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在统一的企业文化中,信息处理是直接的、线性的。坚持按进度表行事、准时性等是一维文化的良好指标。如果企业文化是多维不一的,人们同时在不同的前沿思考、工作。它的信息处理通常是迂回的、深度的。对进度计划坚持程度比较松散,也不太按时,这都是多维文化的典型表现。企业文化不统一,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需要深度地了解背景信息后才能行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统一的企业文化,人们对企业各种事物的认知一致,价值判断相同,不必了解深度的背景信息就可以行动,从而可以促进效率提高。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2篇

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协调个人努力沿着组织确定的方向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沟通的模式也要相应地改变。作为经营管理环境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因素在企业管理沟通的有效实现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上的不同可表现在思维模式、信念、价值观及共同的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可表现为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在统一的企业文化中,信息处理是直接的、线性的。坚持按进度表行事、准时性等是一维文化的良好指标。如果企业文化是多维不一的,人们同时在不同的前沿思考、工作。它的信息处理通常是迂回的、深度的。对进度计划坚持程度比较松散,也不太按时,这都是多维文化的典型表现。企业文化不统一,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需要深度地了解背景信息后才能行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统一的企业文化,人们对企业各种事物的认知一致,价值判断相同,不必了解深度的背景信息就可以行动,从而可以促进效率提高。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3篇

[关键词] 义务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权变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113-04

0 引言

学校的组织行为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研究学校中的组织行为,实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是促使学校良性运转的重要途径。由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提出的权变理论,认识到组织的复杂性,强调环境需求的变化的重要性,是一种新型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我国义务教育管理实践,分析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权变理论,提出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

1 学校内部管理的价值诉求

当前,学校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强调管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追求较高的学校管理效能。义务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理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为学生服务”开展。学校管理效能的高低关系到这个终极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能,成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价值取向。

学校内部管理涉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包括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等的全面管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也是围绕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展开。由于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贯彻,管理逐渐关注人本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也主要是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基点和轴心。然而,学校管理存在极端倾向,人们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产生了误读,甚至认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也就是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产生这种误读的根源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以偏概全错误倾向和没有真正领悟学校管理效能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互动关系。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是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手段。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正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基本要求,客观上要求效能理念理应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诉求。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上也应该顺应这种价值选择,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思想武器。学校管理效能既是学校发展的手段又是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革新的目标。学校内部的一切管理措施和管理体制本身的革新都是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服务的。

毋庸置疑,学校发展都希望拥有高效的管理体制,然而,并非所有学校都能全面准确的把握效能理念对学校运行的重要性。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效能令人堪忧。导致学校管理效能低下的最直接因素是其内部管理体制的各种问题。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离不开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正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2 权变理论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产生了以系统权变方法为主的现代组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德勒、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一跃而成为主流的组织理论[1]。权变理论认为,在目标多样且不断变化、技术复杂且在发展、环境不稳定、活动创新性较大等的条件下,权变管理方法更合适分权决策、低度正规化、重视横向协调的有机组织。在目标规定详尽并持久、技术连贯而稳定、环境相对稳定、决策有计划、生产效率是主要目标的条件下,权变管理方法更适用稳定的、集中性强的、等级关系严格的机械组织。该理论将学校视为可以变革的组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也可以从组织学和行为学的视角来分析。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学校不是一个严密控制的组织系统,只是一个松散联合系统,经常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在教育体制转变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组织是不尽相同的,组织内部呈现不同的特性。因此,应采用权变方法予以区别对待。义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适应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和进行组织变革。

3 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构

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现借鉴权变理论,提出重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设想。

3.1 建立高效而合理的学校领导团队

根据权变理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松散联合体,往往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虽然各种人员和活动都会在学校内部流动和运行,从学生、到教职员工、后勤保障人员、再到领导管理层,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但是学校不是完全没有秩序、没有组织性的。学校这种松散联合体的运行必须依托高效的学校管理层。要形成学校的这种组织性,需要从校长和干部的管理着手,塑造高效合理的领导团队。

赋予校长应有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义务教育管理权限由“分级管理”被“以县为主”取代后,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查任命,其任免划归到县级政府部门[2]。校长既是学校的法人,又是一个有着各种欲望的人,有人的各种需求。人的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针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激励手段。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负责制缺乏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导致校长唯上不唯下,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权利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来约束和限制”[3]。同时,校长必须被赋予实实在在的权利。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首先在学校管理中赋予校长真正意义上的人事权,特别是一定的校外人才流动人事权力。

校长要以身作则,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当前,义务教育学校部分校长的素质有待提升,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培训,缺乏管理学习背景,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往往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校长的素质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良性运行。校长要结合校情,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套用教育领域或企业中的先进的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教学理论;将所学理论与自己的现实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形成干部动态管理机制。领导团队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4]: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及专业结构等。在改革干部管理制度上,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定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定期考核制度。把校长的任命和待遇同校长的政绩、办学水平、办学目标挂钩,让校长责权利统一,打破干部用人的终身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学校领导团队结构合理,不仅能使每个领导成员人尽其才,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结构组合,发挥出新的巨大的集体力量。学校领导团队的组建,一方面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在校长任命中的英明决策,教育行政部门要“综合考察校长人选的各项素质,在决定校长的任免和人事调动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结构,力求学校领导团队的结构合理,发挥领导层的最佳作用”[2];另一方面,在校长任职后,要考虑整个学校的发展现状,优化管理层人员配置,组建高效的领导团队。

3.2 重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应积极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和变革。由于内外环境的差异,组织应根据实际变革内部的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往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中,学校多采用系统管理方法,对于学校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权责关系和利益刺激等都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义务教育学校要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做到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总体上保障了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等基本需求。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强度的需求。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人,引导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也是人,需要被尊重和被爱。义务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原则上分配制度由所在县级部门管理。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不同,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教师工资上划后,受经费限制,学校无法运用经济杠杆对教师进行奖惩,教师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5]。

办学条件困难的学校,在短期内无法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物质奖惩措施的背景下,需注重培养和塑造学校内部特有的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功能。这种组织文化要建立在满足教师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刚性化”的管理理念,要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爱。这类学校要塑造自身的组织文化,使所有教师都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塑造学校组织文化的同时,学校应做长远规划,“多方拓宽社会资金来源的渠道,为办学募集资金;实行结构工资制、奖励工资制和建立校长基金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化”[6]。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应逐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把分配工作做精、做细、搞活。这类学校基本上是具备丰厚的办学资金,拥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应该建立科学的教职工考核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教职工岗位负责制、落聘待岗制、结构工资制和职称评聘分开,“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水平考试、敬业精神考核制度、实行学生对教师的教评制度,将这些考核办法与教师的奖励相结合,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7]。

3.3 以组织沟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柔性化和民 主化

以往,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存在“刚性化”管理倾向,往往是规章制度制定后,各部门和教职工严格服从和执行,管理缺乏弹性。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表现为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和部门间的组织沟通。在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体反映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普通教职工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教职工间的沟通和领导班子内部人员的沟通等层面。部门间的组织沟通则反映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代会之间的沟通、学校高层领导部门和中层领导部门的沟通、教务处和总务处的沟通等层面的沟通。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暴露的管理缺乏民主、效率低下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都与有效的组织沟通的缺失有关系。

为确保学校内部组织沟通的顺利开展,需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组织中的沟通渠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结构形式对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决定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金字塔式”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过渡,呈现管理重心下移趋势[7]。权变理论也反复强调环境变化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应主动适应这种趋势。在学校组织内部沟通中,信息沟通和指令传达要经历多层级的传输,降低了学校组织沟通的有效性,带来学校管理的决策、指挥和调控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困境,可以尝试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所谓“主任负责制”,即一个主任直接分管一个年级,全面负责该年级的教学、教育、教改研究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改变原来年级组长只有管学生的单一功能);还可以“对中层职能部门进行合并,综合其各自的基本功能”[8]。

义务教育学校提高组织沟通的途径很多,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改善组织的沟通渠道,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对组织内部门间的沟通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增强管理者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组织沟通过程中的规律,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和建立合理的沟通渠道。目前,一些学校在管理中采用的校务公开制度尤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容易流于形式。校务公开不是组织沟通的唯一途径,要想真正形成畅通有序的组织沟通,使组织的信息沟通迅速、及时、有效,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组织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矛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聘任制、岗位负责制以及分配制度等管理制度在义务教育学校的全面落实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权变理论的思想对于当前教育体制转变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无疑有着重要的启发。作为教育决策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针对我国的实情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针对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案,给予及时、科学的引导。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应深入挖掘学校的发展特色,逐步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的效能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卢宝祥.组织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管理的借鉴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8-220.

[2]吕光杰,李明.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问责制的路径探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37-42.

[3]李明,张茂聪.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19-21.

[4]徐子健.组织行为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95-296.

[5]徐宏升.河南省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35-38.

[6]李明,张茂聪.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19-21.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4篇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沟通管理;过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项目管理的三约束是时间、成本和质量,三者互相制约。在项目中为三者选取一个平衡点,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经验。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软件项目陷入困境,而这其中有很多与沟通分不开。许多开发项目规模宏大,以至于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复杂性高、混乱、难以协调。不确定性是经常存在的,它会引起困扰项目组的一连串的改变,最终导致项目不能按照预期的计划结束。因此,对于项目来说,要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就必须进行有效地沟通。

1当前软件开发项目中沟通存在的问题

沟通是指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的过程。在软件开发的各人员与组织因素中,沟通与协调问题是影响软件生产效率和可用性的重要问题。软件开发项目的信息沟通问题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沟通意识。

沟通首先是意识上的,其次才是技巧上的。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Sumers)给北大师生作了《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演讲时说,全球化浪潮下的学生们将应对五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增强沟通意识”。人与人交往需要沟通,在企业中无论是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上司、员工与客户都需要沟通。只有积极的沟通,才能在企业内保持和谐,使发生的问题得到化解。

(2)项目组内未建立规范化的沟通制度。

由于没有对项目组内的沟通形式做出制度化的规定,因此造成各成员间或项目组内各组织间的沟通形式不统一,以至于信息不能有效地到达接收者,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沟通渠道选择不慎。

沟通渠道的选择对于良好的沟通非常必要,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医脚”的笑话。不畅通、不正式的渠道都会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4)沟通的频率较少。

软件开发的正式沟通最常发生在团队成员之间。同一项目的不同团队之间沟通相对较少,有一定合作关系的群体之间沟通更少,群体与外界的沟通最少,沟通效果自然很差。

2软件开发项目中沟通管理体系的需求

结合软件开发的沟通方式、沟通渠道和沟通信息的类型,软件开发信息沟通管理体系应满足的要求如下:

(1)时效性。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经常会因为项目客户、项目内资源以及开发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变化,促使发生需求的变更、计划的变更以及各种各样的变更。这些变更的信息需要及时传达给项目组内各成员,以便统一行动,避免项目成员重复无效的工作。

(2)沟通面覆盖整个开发组织。

项目组的成员可能属于具备不同功能的组织,甚至不在同一地点的人员也会同时加入到项目中进行协同开发,信息沟通应能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送给每一项目成员,并应保证项目成员所接收的信息是正确的。

(3)支持沟通信息多元化。

因为软件开发目所产生的信息多种样,它们的文件格式也多种多样,所以信息沟通管理体系应能正确处理和传递这些多样信息。

(4)满足多种沟通模式。

从沟通方式来看,传受者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模式:个人———个人、个人———多人、多人———多人、多人———个人。从传播与接收信息的时间上有:同步沟通和异步沟通。由软件开发所采用的沟通模式较多,所以软件开发项目的信息沟通体系应能满足上述要求。

3软件开发项目中沟通管理体系的建设

3.1沟通管理体系的框架

笔者认为,软件开发项目沟通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于企业内软件开发项目沟通管理机制的建立。从组织行为上约束和规范沟通的方式,要求项目成员按照规范沟通,保障沟通的效果。沟通管理机制的框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企业级沟通管理制度的定义,其作用是约定企业级的沟通管理的机制,形成企业级沟通管理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企业内所有项目均应按照统一的过程和模式实现项目正常、顺畅的沟通,及时并适当地创建、收集、发送、储存和处理项目的各类信息,从制度层面上保障项目正常有序的开展以至项目成功。

第二部分是项目级的沟通管理。仅有企业级的沟通管理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每一具体项目沟通顺畅,还需要沟通管理制度在具体项目中实例化。这其中重中之重是沟通计划的制定,每一个软件开发项目都必须有一个明确、详细的沟通计划,其内容应包括沟通内容、沟通对象、沟通渠道、沟通频次、沟通责任人。

3.2实例

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公司在2004年通过了CMM3级评估,笔者参与了从建立软件过程体系到完成评估的全过程。开目公司搭建信息沟通管理体系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1)过程定义。

沟通管理在CMM中不是以一个单独的KPA(关键过程域)提出的,而是涉及多个KPA,它们分别是:RM(需求管理)、SCM(配置管理)、SPP(软件策划)、SPTO(软件跟踪与监控)、PR(同行评审)、IC(组间协调)。开目公司在过程定义时,根据沟通管理的及时性、盖面广、信息多样性、多种沟通模式等要点,分别在上述KPA的过程定义中对沟通要求和沟通方式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2)执行与修订。

过程定义阶段完成后,开目公司组织了开发项目的试运行。在试运行中,SEPG(软件工程过程组)监控所有过程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过程定义。试运行经历了4个项目的考验后,经过与项目内过程执行的磨合,进入正式运行过程。

(3)全面正式运行。试运行的目的是

为了检验过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仅在部分项目中执行。在正式运行后,则严格要求所有项目均按照过程执行。当然,在正式运行中发现的过程定义问题,同样可以被提出与修正。

结语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沟通管理中的人得因素也变得更多,本人只是对其中某一部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设软件开发项目中沟通管理体系的方法,以上是我对项目开发的沟通管理的分析和认知,如有不足,望请指正。

参考文献:

[1]JamesR.Presse.CMM实施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申凡,戚海龙.当代传播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于茜,蒋波.基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平台的有效沟通管理[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5,(03)

[4]MarkLutchen,胡江路.CIO的几种沟通方式[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36)

[5]hugo.基础介绍:魔兽世界里的沟通方式[J].网络与信息,2004,(09)

[6]坚果.高效协作轻松管理——吉林省外宣办实施信息化提升沟通管理效率[J].软件世界,2005,(06)

[7]统一沟通,释放企业活力[J].微电脑世界,2007,(12)

[8]王志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沟通管理问题探讨[J].福建电脑,2009,(06)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作用 问题解决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表现如下:

1 快捷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思想、意见和看法的过程。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来自大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教育者与大学生及时地、经常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大学生所反馈的思想、意见、看法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比如教育者在与大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时,在一次次的平等沟通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这样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由这一问题引起的其它想法。通过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教育者在努力与大学生及时地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意见交换的交流后,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反馈信息。

2 及时消除思想隔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能够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的功能,就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消除彼此思想上存在的隔阂,调解实际利益矛盾的功能。教育者与大学生在思想和思维上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彼此的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不同,沟通时的物理背景对各自的影响不同等,造成双方理解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存在差异,不利于沟通双方对沟通信息的意义理解,容易造成思想上的隔阂。沟通可使双方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就思想上存在的分歧和差异进行交流和沟通,最终消除因思维方式和水平的差异,以及沟通背景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上的隔阂。

3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意见、情感的交流和交换过程。一般情况下,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都是就某一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而展开的。教育者按照思想教育的目标要求主动发起沟通活动,并通过不断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大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何意见和看法,然后根据大学生所反馈出的意见和看法来重新制定或调整沟通的计划,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符合事物本身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观点去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的看法。这实现了教育者发起沟通时的预期目标。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在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信息通道不够通畅、形式运用比较单一和传统、不同程度的意义理解障碍、沟通状况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等问题。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

信息通道不畅通,会影响信息到达对方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分为非组织的情感联系的信息通道和有组织的直传式信息沟通网络。其中非组织的信息通道还比较畅通,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隔阂较小,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完成彼此间意见和看法的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够畅通,主要表现在有组织信息通道上。比如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领导、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时出现障碍,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和学院领导的沟通不及时,院领导与学校领导与大学生之间直接的沟通机会太少,较为普遍地存在院领导和校领导经常缺位,等等,造成在不少高校中,大学生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传达到学校领导层,得不到教育主体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由此引发大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强烈不满,造成校方与大学生的矛盾不断升级。

2 沟通过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

沟通过程中的意义理解障碍,是指“由于地位、能力、过长的交流和易引起分歧、混淆、威胁等意义的信息带来的语言和语义上的偏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沟通双方思想意识的差异造成了理解障碍。教育者与大学生在认知或思维上存在差距,大学生跟不上教育者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或者教育者不能融入大学生的思维氛围,使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意识出现脱节,引起彼此意义理解上的障碍。第二,沟通双方不同的角色心理造成了相互理解认同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平等的沟通,但教育者和大学生固有的角色关系,容易使教育者不经意间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思想信息交流时,不注意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不理解认同教育者的局面。而学生基于这种固定角色关系的影响,会对教育者产生畏惧心理,拒绝与之沟通,从而加剧了彼此间的不认同,造成意义理解障碍。第三,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疏远造成逆反和抵触心理。这主要是由生态距离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现在教育者与大学生交谈时距离过远,双方显得生疏,感情不易沟通。交流的信息自然要少得多,这使得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疏远,引起大学生对沟通活动产生了逆反和抵触心理。

3 大多数学校的沟通状态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期望

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信息通道不畅通、沟通形式偏重传统和单一、沟通过程中存在意义理解的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沟通无法进行或进行得不顺畅,这样的沟通状况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沟通的需要和期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迫切地要求沟通,而教育主体和部门以各种借口推开或推诿。当大学生个人或者群体遇到问题,主动找到教育主体,希望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时,教育主体通常以没有时间、具体问题去找具体部门解决等为借口把事情推开;或由这个教育主体推给另一个教育主体,这个教育部门推给另一个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之间、教育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样推开或推诿的结果就是学生迫切进行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和实现。二是沟通中的双向平等互动不尽人意,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学生的被动地位难以得到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互动,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这样的平等性不能很好地被运用和体现出来。教育主体所处的教育者的角色,决定了教育主体是信息解释的权威。大多数时候是教育主体来解释沟通信息,并带有权威性和不可质疑性,大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取接受,大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得到改变。三是学生传递的信息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领导的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将沟通信息传递给教育部门和领导后,不能及时得到教育部门和 领导对于所发送信息的意见和看法的反馈。比如学生以短信的方式向教育部门和领导发送沟通信息后,不是收不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回复就是回复得很滞后:很多教育者甚至对学生的电子邮件不回复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解决途径

1 坚持及时沟通的时效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时效观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及时进行、快速开展的观点。及时沟通的时效观要求沟通者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沟通。这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信息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并且,一定的信息过了一定的时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这就要求沟通双方能及时地向对方传递信息,以便双方都能做出正确决策。建立及时沟通的时效观就要求教育者认真对待学生的沟通要求,及时组织沟通平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当学生有沟通的需要和期望时,教育者应抓住大学生所发出的沟通信息,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通过合理的沟通渠道,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消除障碍,化解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在沟通重要的价值观指导下,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坚持双方地位和人格平等的观念中,在讲求沟通时效理念作用下。必将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并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6篇

【关键词】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其见效较快,能直接作用在并早上而迅速缓解患者痛苦。但其在操作过程中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这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手术效果[1]。因此,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次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中阑尾切除术11例,骨科内固定手术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甲状腺切除术5例,其他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5±16.2)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4±17.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过程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技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沟通技巧加以强化,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当掌控沟通内容及进程等,选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心态较平和且具有沟通意愿时与其进行交谈。在沟通过程中要向患者不断传递正面信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沟通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情况可暂停交流,待患者情绪较稳定时再进行沟通。

1.3 沟通效果评价 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沟通有效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大于等于85分的为非常满意,60-89分的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0) 18 12 0 100*

对照组(n=20) 10 6 4 80.0

注:* 与对照组比较,X2=4.09,p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沟通仅将沟通作为护理的一种手段及方法,而不重视或未意识到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2]。我院自2013年开始将沟通技巧视为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1)注重言表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要注意举止落落大方,姿态协调优美,谈吐亲切温和,着装得体美观,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2)强化沟通技巧 手术室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的是护理的全方位及全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向患者介绍手术要点、护理举措、预期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资料,了解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系统培训[3],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3)沟通方式 护理人员要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沟通时要注意使用尊称,要保持语气的温和,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尽量简练易懂,避免大量专业术语的使用;在沟通时也要注意非语言交流,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姿态等表现,注意从细节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4)沟通效果的控制 在沟通过程中,对于不能详细解答的专业问题,护理人员不要盲目解答,要邀请医师进行讲解,避免造成医生与护士对同一问题解答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本研究中,强化沟通技巧护理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常规沟通护理组80.0%,充分证实,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萍.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3):332-334.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7篇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模式从传统企业管理逐渐转变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文章对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管理;中国企业;对策

0 引言

所谓企业管理,指的是管理层对企业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有效的指挥、监督等环节进行的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方面进行协调,目的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与国际企业管理相比,我国企业管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存在着资金不足、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偏低、技术力量和竞争力薄弱等问题。

1 企业管理问题

1.1 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战略

首先是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战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战略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企业战略,即便有些企业有企业战略,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要力量,企业战略的选择与构建对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1.2 企业管理意识薄弱

其次是企业的管理意识薄弱。所谓企业的管理意识,指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自觉的利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理解和认识企业的管理原则。企业的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的指导原则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充分的组织和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利润。

1.3 缺乏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是企业创建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之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起着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众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企业内部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分布不均,企业中人才的分布不是过多就是太少;二是企业的薪资不合理,导致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三是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方面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四是企业在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方面不够规范,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

1.4 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

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不足。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企业的基础之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这个企能够以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企业文化还具有约束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进行思想方面的激励等功能。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还有诸多企业没有构建企业文化,或者没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

2 企业沟通方面

除了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企业的管理沟通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沟通相比,我国企业管理沟通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下面对我国企业在管理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2.1 企业管理沟通方面的问题

我国多数企业都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放在了企业工作的第一位置,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沟通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企业管理层对管理沟通也不够重视,我国企业管理中,在沟通方面的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企业的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功能,在各种管理功能中,各项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沟通,同时,企业在业务管理方面等都离不开沟通。另外,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2]。而企业和公司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同样离不开沟通。但是,我国企业普遍忽视了对沟通的重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沟通存在着思想上的偏差。

2.1.2沟通渠道单一

企业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沟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不足,多数管理沟通目标都是针对短期活动所制定的。另外,我国企业的沟通渠道过于单一,在管理沟通中,沟通信息、沟通范围、沟通方式等都对沟通成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在众多沟通因素当中,沟通的范围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沟通的范围有沟通信息决定,而沟通的信息又取决于沟通的渠道。我国企业沟通的渠道主要存在着下多上少、间接多,直接少、纵多横少等问题。我国目前企业的沟通渠道过于单一。

2.1.3缺乏相应的机构和制度

企业没有构建相应的沟通机构和沟通制度,沟通是组织系统中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企业的管理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尤其是企业的管理沟通部门。企业管理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沟通制度。导致企业的沟通普遍缺乏制度上的规范与约束,企业沟通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都比较强烈。沟通,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沟通能力需要培养,与国外健全完善的沟通制度相比,我国沟通制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2 解决措施

2.2.1加强企业管理沟通的认识

要解决上述管理沟通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管理沟通的认识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作用和意义,确立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才能加强管理沟通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不管是从企业管理的职能上看,还是从企业管理的实质上看,企业管理的沟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组织中,沟通是组织系统的中心内容,企业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沟通,因此,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沟通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企业管理沟通的认识。

2.2.2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

其次,要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沟通战略目标。在企业的关咯过程中,企业战略对企业管理的战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制定明确有效的管理战略目标,才能有效推动管理沟通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制定企业管理偷工的战略目标时,首先要根据企业既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方针政策来制定管理沟通的战略目标,改善沟通环境,构建和谐的沟通氛围,才能提高管理沟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固定沟通模式的形成,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2.3对管理者进行沟通培训

管理者的沟通思想、沟通理念和沟通意识直接决定着管理沟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在管理沟通中,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管理沟通的制度和策略。因此,在构建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前,制定管理沟通的战略目标时,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思想和沟通理念,对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管理沟通方面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者的沟通理念,强化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最终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战略目标。

2.2.4创建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沟通制度

要保证管理沟通战略目标能够有效的实施,企业就需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管理沟通部门,由企业管理沟通部门负责一切企业管理沟通事物。并制定完善有效的沟通制度,通过制度配合管理沟通部门实现其职能。作为企业中的职能部门之一,管理沟通部门的职能包括参与企业沟通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管理沟通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在管理沟通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信息沟通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反馈信息,通过信息的反馈,进一步完善管理沟通制度。通过制定专门的管理沟通部门和相应的制度,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沟通的缺位问题,提高企业管理的效果。

3 解决管理问题的对策

从总体上说,企业管理问题还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提出几条综合性的建议,从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缩小我国企业管理与国际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3.1 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要改变现阶段企业管理的现状,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中,要保证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目标战略相适应,就需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改进和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为企业科学、规范的管理提供有据可循的制度,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2 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要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健全和完善企业职员的技能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构建合理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合理有效的利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3.3 促进企业管理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管理文化形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的管理意识等。企业管理文化对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支配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管理文化也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方式形成了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同时,企业的管理文化总结了企业发展的每个过程,因此,企业的管理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促进企业管理文化的建设。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及时更新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陈康敏;李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9.07.7-8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沟通 员工绩效

1 引言

近些年来,不少者对如何提高员工绩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绩效考评方案,加强绩效考核。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大部分的年终绩效考核是流于形式,对提高员工绩效毫无帮助。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沟通不够。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沟通才是整个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统计表明,企业中的管理者在信息沟通方面用掉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0%~90%,而在有些企业还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文探讨了沟通在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中的,旨在为管理者有关信息沟通经验,提高员工绩效提供。

2 沟通的作用

信息被认为是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天天与信息打交道,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人、团体、组织贯通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随着一体化的到来,信息传递加速,跨文化管理愈加复杂,在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管理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需要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目标是使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含义。主管和团队领导传达各项指令,同事之间了解工作进度,无论是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同层之间,都要充分借助沟通的力量来保证工作协作的正常运转,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从而推动组织的。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不利于协同工作,表达感情,就不利于分享信息,甚至就无法知道该做些什么。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曾说:“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就在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竞争”。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

2.1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增强了判断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2.2 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是由许多员工构成的一个完整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企业这一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大家的利益已联成一个共同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保持密切的配合,而要想保持密切配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信息沟通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使他们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形成一种无可比拟的全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2.3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提高员工的士气

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使企业有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2.4 有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减少冲突

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不满情绪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作条件,也不是来源于工资待遇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需求了解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地圆满地完成,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同时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安定团结。

3 问题及措施

在沟通中,一般来讲,绝对达到沟通者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任何沟通中都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影响和妨碍管理人员掌握信息,使他们不能顺利实施各项职能,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沟通中的障碍并加以疏导。常见的沟通障碍有个人障碍、物理障碍、语义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等。

3.1 个人障碍

它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向习惯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程度、种族、性别、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个人障碍常常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关,它很类似于实际的物理距离。例如,张三用盛气凌人的语气与李四讲话,李四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反感,这种反感就导致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感情是无时不在的知觉过滤器,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实际上都是我们的感情所愿意接受的东西,所以沟通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期望所引导的。另外,人们在传递和接受信息时,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态度掺杂进去,例如,接受者可能会根据主观判断去推测别人动机,猜测对方的“弦外之音”。解决个人障碍的办法,从组织来讲,就是信息传递机构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员工心目中树立牢固的威信;就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怀成见。

3.2 物理障碍

它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障碍是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其他物理障碍包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障碍物、或干扰无线电信号的静电。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偿。物理障碍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是通过生态控制改善沟通环境,传递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

3.3 语义障碍

语义学是有关语义含义的,与的语音学相对应。沟通可以说几乎全是符号的沟通,是使用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文字、图画和动作)实现的。这些符号在设立之初和使用时都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能否准确地表达清楚意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又存在着接受者的解码和解释,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接受者的阅历、知识储存和相关的情境有关。所以,在语义传播中,不确定性是难免的,这就需要交谈双方采取广义范围内的合作原则,需要双方的共同靠近,达成一定层次上的共识。

3.4 组织结构障碍

它主要是指组织规模对沟通造成的障碍。一般而言,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次和环节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空间距离,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生疏必然反映到沟通上来。这就需要合理设置沟通途径,减少中间环节。

4 实施有效信息沟通的措施

4.1 构建畅通的沟通

企业在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体系内部就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高层、中层、基层);每个层次中划分出不同的职能,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进行层次与职能的,从而形成了体系的组织架构。但是要使体系内各部分高效运作起来,就需要在组织内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各种会议、媒体、意见信箱、内部沟通、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高效地传递到企业各处,并通过监督、答疑等手段,使企业内的员工都能理解并执行。同时,各层次、各部门的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层次和职能部门,进行解决、修正和统计。

4.2 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人的行为受人的意识支配,只有强烈的意识才会产生直接的行动,这是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首先,领导者要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企业中管理者的决定作用比一般职工要大得多,企业管理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一个企业或部门的领导应有主动的沟通态度,给予部属由衷表达意见的机会,以促使上下意见一致,从而培养上下的整体利益观念。其次,员工亦须树立正确主动的沟通意识。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上尊下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深深扎根。为此,大部分员工不愿主动向领导沟通,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能主动沟通的员工亦大多流于吹牛拍马屁、歪曲事实、虚报数字、蒙敝真相。如此沟通不如不沟通。其实,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听假话,管理者也需要部属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部属讲实话、讲真话,以帮助他们正确决策和管理,部属应明确沟通是双向的,不能总是等待领导来沟通,当需要获知某些消息或有某种需求时,也可以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这也是争取权力和贡献智慧的有效途径。

4.3 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环境是影响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可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理念,这种价值观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以良好沟通为特色。它可通过集体活动如集体、联欢会、俱乐部等加强员工间的联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最上层的管理人员还是服务员,都可以卸下工作的担子,恢复最真实的自我,轻轻松松地平等交流,建立起一种大家庭式的感情氛围,从而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使工作于该企业的员工不但可以获得薪金、职位上的回报,也可获得情感上的归依。

1 [美] R·勒德洛,F·潘顿.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 唐月娥.管理心[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何娟. 人力资源管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高效沟通的定义第9篇

关键词信息沟通员工绩效

1引言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对如何提高员工绩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绩效考评方案,加强绩效考核。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大部分企业的年终绩效考核是流于形式,对提高员工绩效毫无帮助。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沟通不够。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沟通才是整个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统计表明,企业中的管理者在信息沟通方面用掉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0%~90%,而在有些企业还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文探讨了沟通在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管理者总结有关信息沟通经验,提高员工绩效提供参考。

2沟通的作用

信息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天天与信息打交道,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人、团体、组织贯通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信息传递加速,跨文化管理愈加复杂,在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管理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需要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目标是使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含义。主管和团队领导传达各项指令,同事之间了解工作进度,无论是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同层之间,都要充分借助沟通的力量来保证工作协作的正常运转,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不利于协同工作,表达感情,就不利于分享信息,甚至就无法知道该做些什么。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曾说:“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就在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竞争”。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

2.1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增强了判断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2.2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是由许多员工构成的一个完整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企业这一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大家的利益已联成一个共同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保持密切的配合,而要想保持密切配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信息沟通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使他们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形成一种无可比拟的全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2.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提高员工的士气

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使企业有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2.4有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减少冲突

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不满情绪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作条件,也不是来源于工资待遇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需求了解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地圆满地完成,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同时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安定团结。

3问题及措施

在沟通中,一般来讲,绝对达到沟通者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任何沟通网络中都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影响和妨碍管理人员掌握信息,使他们不能顺利实施各项职能,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沟通中的障碍并加以疏导。常见的沟通障碍有个人障碍、物理障碍、语义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等。3.1个人障碍

它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向习惯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个人障碍常常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关,它很类似于实际的物理距离。例如,张三用盛气凌人的语气与李四讲话,李四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反感,这种反感就导致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感情是无时不在的知觉过滤器,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实际上都是我们的感情所愿意接受的东西,所以沟通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期望所引导的。另外,人们在传递和接受信息时,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态度掺杂进去,例如,接受者可能会根据主观判断去推测别人动机,猜测对方的“弦外之音”。解决个人障碍的办法,从组织来讲,就是信息传递机构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员工心目中树立牢固的威信;就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怀成见。

3.2物理障碍

它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障碍是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其他物理障碍包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障碍物、或干扰无线电信号的静电。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偿。物理障碍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方法是通过生态控制改善沟通环境,传递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

3.3语义障碍

语义学是有关语义含义的科学,与研究的语音学相对应。沟通可以说几乎全是符号的沟通,是使用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文字、图画和动作)实现的。这些符号在设立之初和使用时都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能否准确地表达清楚意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又存在着接受者的解码和解释,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接受者的阅历、知识储存和相关的情境有关。所以,在语义传播中,不确定性是难免的,这就需要交谈双方采取广义范围内的合作原则,需要双方的共同靠近,达成一定层次上的共识。

3.4组织结构障碍

它主要是指组织规模对沟通造成的障碍。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次和环节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空间距离,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生疏必然反映到沟通上来。这就需要合理设置沟通途径,减少中间环节。

4实施有效信息沟通的措施

4.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企业在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体系内部就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高层、中层、基层);每个层次中划分出不同的职能,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进行层次与职能的,从而形成了体系的组织架构。但是要使体系内各部分高效运作起来,就需要在组织内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各种会议、电子媒体、意见信箱、内部沟通、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高效地传递到企业各处,并通过监督、答疑等手段,使企业内的员工都能理解并执行。同时,各层次、各部门的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层次和职能部门,进行解决、修正和统计分析。

4.2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人的行为受人的意识支配,只有强烈的意识才会产生直接的行动,这是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领导者要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企业中管理者的决定作用比一般职工要大得多,企业管理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一个企业或部门的领导应有主动的沟通态度,给予部属由衷表达意见的机会,以促使上下意见一致,从而培养上下的整体利益观念。其次,员工亦须树立正确主动的沟通意识。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上尊下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深深扎根。为此,大部分员工不愿主动向领导沟通,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能主动沟通的员工亦大多流于吹牛拍马屁、歪曲事实、虚报数字、蒙敝真相。如此沟通不如不沟通。其实,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听假话,管理者也需要部属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部属讲实话、讲真话,以帮助他们正确决策和管理,部属应明确沟通是双向的,不能总是等待领导来沟通,当需要获知某些消息或有某种需求时,也可以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这也是争取权力和贡献智慧的有效途径。

4.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环境是影响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可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理念,这种价值观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以良好沟通为特色。它可通过集体活动如集体旅游、联欢会、俱乐部等加强员工间的联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最上层的管理人员还是服务员,都可以卸下工作的担子,恢复最真实的自我,轻轻松松地平等交流,建立起一种大家庭式的感情氛围,从而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使工作于该企业的员工不但可以获得薪金、职位上的回报,也可获得情感上的归依。

参考文献

1[美]R·勒德洛,F·潘顿.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唐月娥.管理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

4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