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际市场外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5 15:09:20

国际市场外汇

国际市场外汇第1篇

全球外汇市场日益成为最大的贸易平台之一,也是总体管制最少的市场之一,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要管理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五天、全时区运转的市场,且交易方处于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有其内在的困难。过去10年间,外汇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随着新的衍生品的出现和对冲基金的更多参与使外汇交易更为复杂。另外,欧元的出现也大大减少了可交易货币的数量,进一步减小了市场机遇。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货币都被欧元所替代,自然也导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主要国际银行的数量缩减。

可以看到,房地产住房贷款业务的一些关联产品,本是基于相对简单的商业决策(房产价值、贷款者收入、贷款者偿债能力)而形成的相对直接的业务,后来演变成纷繁复杂的一套计算,由此诞生的“新产品”将房贷打包,最终震撼了世界金融机构,以至于它们现在还在恢复元气。杠杆借贷的对冲基金,以及外汇期权市场的规模也加剧了外汇的波动,影响其走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出现更大的波动。

市场波动性加剧、为造市者提供流动性的大型西方国家银行机构利润降低、杠杆借贷的对冲基金和期权交易者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加大,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外汇市场处境较为敏感。

关于中国在全球外汇市场的角色,有几个独立的问题。中国外汇储备庞大,其最微小的态度变化(无论是揣测的还是实际的)都会在瞬间导致很大的波动。中国领导者就外汇储备配置所持有的总体政治看法,显然对外汇市场汇率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日益增大,无论是并购资产还是持有国外企业的股份,都意味着,如果并购目标不在美元区(绝大多数外汇储备集中在美元)的话,那么便会产生大量外汇交易。

中国出于各种需要所做出的大量不成比例的外汇操作,使得中国金融机构(无论是中国各银行、中司还是外管局)在全球外汇市场的整体形象像谚语中所说的“大象”。中国显然是国际外汇市场主要的市场驱动者之一,中国今日的实际经济实力或许比任何中央银行的作用都大。然而,这样强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国际外汇市场管理松散、市场走势瞬息万变、银行造市者之间的竞争激烈,使今天电子时代外汇市场盈利空间非常窄。这个市场中服务于大型西方国家机构中的大多数交易者的丰富交易经验,使他们容易做到扭曲中国交易的价值。

信息至上,这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如此,外汇市场也不例外。并购的消息,或者仅仅是中国主要机构自然的市场交易,都会立刻让所有市场闻风而动。因此,中国各机构之间先进行内部协调,代表整体外汇需求而行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中国向市场下订单时将随之产生的市场反应降至最低。

国际市场外汇第2篇

国际外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连续向上突破。自1995年开始,国际清算银行每隔三年对外汇及衍生市场业务进行调查,并于调查年的九月份公布初步结果,12月份公布最终结果。参与调查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来自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为经济与合作组织成员,其外汇交易占全球的90%以上,因此调查结果非常权威,常被广泛引用。以2013年4月的平均汇率计算,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的外汇市场规模分别为1.7万亿、1.5万亿、2万亿、3.4万亿、4万亿和5.4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69%、35.73%、65.82%、17.57%、34.67%;按名义汇率计算,外汇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18.86%、56.09%、71.87%、19.46%、34.06%。跟1998年相比,2001年4月传统外汇市场交易额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欧元启动后,取消了欧洲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货币之间的交易,降低了外汇交易总量。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起点低,但发展速度快。人民银行没有参与2001年之前的调查,有关数据无从得知,但自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先后达到10亿美元、90亿美元、200亿美元和44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外汇市场规模还是偏小。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也是除美国之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外汇市场规模仅与韩国、瑞典并列第十四;在亚太地区,尚不及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市场规模,而且差距还相当大。英国和美国继续巩固了它们在外汇市场的领先优势,削弱了欧洲其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如法国、德国和瑞士。

二、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区域分布特点

人民币外汇成交量在不断提升。我国外汇市场规模小于人民币外汇市场规模,因为人民币外汇市场既包括国内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也包括境外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外汇交易。2001年4月,在国际清算银行调查统计的30多种货币中,人民币外汇成交量排名很靠后,仅居第35名;2004年4月(汇改前夕),人民币外汇成交量排名上升至第29名;2007年4月升至第20名,其市场份额达到0.9%,排名向前进了3位。2013年4月,外汇市场最活跃的九种货币依次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墨西哥比索和人民币,居前三的货币外汇成交量分别为4.7万亿美元、1.8万亿美元、1.2万亿美元,排名居后的货币成交量从英镑起分别为6312亿美元、4617亿美元、2755亿美元、2441亿美元、1353亿美元、1196亿美元。不难看出,人民币外汇成交量的真正突破点在于2013年4月,其市场份额达到2.2%,也首次从“其他货币归类”中脱颖出来。就交易的货币对而言,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日趋活跃。在剔除本地经纪商间的重复计算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成为全球第最活跃的货币对(2.1%),仅次于美元对欧元(24.1%)、美元对日元(18.3%)、美元对英镑(8.8%)、美元对澳元(6.8%)、美元对加元(3.7%)、美元对瑞士法郎(3.4%)、美元对墨西哥比索(2.4%)。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国际外汇市场越来越多地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汇率风险,1996年香港和新加坡先后推出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同的交易(Non-deliverableForwards);2006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产品。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地理区域比较分散。其中,我国境内的交易只占22.71%,境外人民币交易还没有形成一个主要中心,香港、英国和新加坡成鼎足之势。跟人民币交易相比,其他主要货币的交易量集中在境外市场,英国和美国占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利优势,而其他金融中心至多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难以挑战伦敦和纽约的竞争地位。这也是中英两国在金融方面合作的主要目标,即伦敦打造成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香港也有其竞争优势:其离岸人民币存款由2004年2月的不足9亿元飙升至2013年10月的7816亿人民币;其人民币实时清算体系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等其他机构提供服务。外汇市场是个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而非完全的本土化市场,因此跨境交易是外汇市场的根本特点。换言之,一国或地区发生的外汇交易必然包括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两部分,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跨境交易占比较高。全球主要外汇交易中心(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澳大利亚)的跨境交易占比很高,几乎占五成以上,而离岸中心的占比尤其高。相比之下,2013年4月,我国外汇市场的跨境交易占比仅为16.17%,居表中所列国家或地区之末。我国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缺乏来自境外的市场参与者。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或者境外机构没有积极参与市场的交易活动。

三、外汇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外汇市场的最初发展动力源于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业务往来,但资本项目交易后来者居上,成为现代汇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般而言,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可用五个指标测算: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计价货币、国际借贷业务中的标价货币(国际银行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的标价货币、官方储备货币中的标价货币、外汇市场的成交量。由于国际贸易中的计价货币数据难以获取,并且也没有国际机构进行过权威的统计,各种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地位仅限于推测。相反,主要银行的跨境业务、国际债券市场规模和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均有系统、连贯的统计资料,因此可信度很高。国际主要货币在外汇市场的成交量跟该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高度相关。除了国际债券市场外,主要货币在国际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以及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跟在外汇市场的排名完全一致。我国银行的国际业务不活跃,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表现也比较沉闷。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强大的金融市场做后盾。这里所指的金融市场包括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如果我国在岸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高度开放,离岸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池子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国际资本流动会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才会实现质变过程。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起步较早,但离岸人民币借贷业务并不活跃,人民币资产品稀少,人民币利率低于在岸的利率水平,许多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目的不在于投资,而是等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关国际银行和外汇储备的统计数据没有提供详细的货币分类数据,本研究仅选取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外汇市场与国际债券市场的长期关系。文章的外汇成交量数据取自国际清算银行的《央行每三年一度调查:全球外汇市场活动》,时间跨度为1998-2013年。国际债券市场数据取自国际清算银行出版的《季度评论》(QuarterlyReview)各期。另外,国际清算银行只公布季度末数据,但三月份的数据跟四月份的债券市值(存量)差别不大,所以本研究选取三月份的数据以替代无法获取的四月份数据。文章选取了澳元、加元、欧元、港元、墨西哥比索、新西兰元、挪威克朗、英镑、新加坡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的外汇成交量及其标价的国际债券存量。文章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这些国家货币与国际债券市场的关系,首先依照通用的计量技术先对原始数据对数,然后建立合并数据表。为了排除伪回归,本文先对合并后的外汇交易量和国际债券市值数据作单位根检验,结果详见表6。检验结果表明,这些面板数据的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均存在单位根,p概率值等于1,即我们只能接收原序列存在单位根这个事实。但一阶差分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其概率值为零,我们否认一阶差分序列存在单位根,这些时间序列服从I(1)如果仅考虑以标价货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市值,相同系数、加权模型表明,以一国或地区货币标价的国际债券市值每增长1%就会引起该货币外汇成交量增长0.12%,且各项统计量均显著。这充分说明,一个国货或地区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外汇市场规模的决定因素之一。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用该货币标价的国际资产就越多,货币兑换就越活跃,外汇交易量自然就大幅度提高。

四、我国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外汇市场

综合上述分析,发展和壮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关键是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而后者发展的关键是必须有序开放我国资本项目。我国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其实,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就是逐步实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其必然结果便是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人民币跨境使用所指的领域主要是国际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银行信贷,次要领域则是衍生品交易。《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际上勾画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建设的蓝图。自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以来,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结算占比大幅度提高,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结算货币。2011年,我国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商品贸易占总比的6.6%;2012年占比提高至16.7%。香港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发展尤为迅速,仅2012年就达到了2.6万亿人民币。我国自贸区的离岸中心建设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趋势,因为在岸企业以人民币支付的海外进口是非居民的人民币资金来源。除了用于进口贸易外,非居民的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人民币资产,也就是说,我国的相关政策必须扩大境外人民币资产池子,并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问题。如何扩大境内外人民币资产池子?这是新一轮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放松了管制,从某种程度上方便资金的流动。人民银行的《意见》规定,上海自贸区采取了分离式账户管理模式,放宽了区内资金向境外流动限制,还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债券,也允许区内企业从境外市场进行本外币融资,但政策趋于谨慎,依然保留了已有的一些管理限制。资金流动仅限于区内居民贸易账户、非居民贸易账户、境内非居民账户和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可以自由划转;账户内本外币不得自由兑换,自贸区内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功能被限制。区内居民贸易账户因经常项下业务、还贷、实业投资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业务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发生的资金流动被纳入跨境业务管理。就直接投资而言,有关规定有审批制度改为向银行直接办理,简化了办理手续,从某种程度上方便跨境人民币投资。其实,我国对外商直接来华投资的政策比较宽松,因此新规定实际上促进国内企业自己用人民币或外币对外直接投资。自我国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资金一直为正数,特别是1993年以来,年流入净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自贸区设立能否扭转这一趋势?跟直接投资相比,证券投资规模更大,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影响力更强。然而,《意见》对跨境证券投资的政策规定不多。截止2012年底,国外对中国的证券投资规模为6442亿美元(约合2.3万亿人民币),其中股票投资为5066亿美元,占我国股票总市值13.7%。这表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开放水平不高,法律建设还有待完善。境外资金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依然较多,《意见》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基本沿袭了2011年12月公布的人民币合格国外境外投资者做法。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这显然是指区内的境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因为本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无需绕道进入这些市场。“按规定”是指什么规定?这应该指现有规定。《意见》允许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可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展开拆借或回购交易,也沿袭了人民银行2010年8月公布的办法。事实上,市场开放度依然受到额度限制。在对外方面,《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衍生品投资业务。显然,这是针对国内企业,因为境外企业无需绕道中国再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按规定”又是指什么规定?换言之,国内资金在境外进行证券投资依然受到限制。在融资方面,《意见》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国家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的困境时除了少数国际金融机构外,尚无境外企业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意见》原则上允许试验区的中外合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可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但严格限制本币的使用范围,即不得用于有价证券和衍生品投资,也不得用于委托贷款。《意见》没有涉及国际银行信贷业务。资本自由流动是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必须条件,也是本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在这些大量频繁的金融交易活动中,本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无需刻意去为之,因为它有着强大的现实基础。作为大额、高频金融交易的后盾,自贸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必须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必须构建多币种、多层面的平台,实时处理涉及主要本币和外币交易,覆盖了包括银行、股票和债券的多种金融中介渠道,并与周边国家的有关系统无缝联接。我国现有境内外币支付体系,而跨境支付体系尚在研究和规划中。2012年,境内外币支付体系处理业务111.05万笔,金额为5327.37亿美元。相比之下,香港美元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USDCHATS)同期处理业务381.7万笔,金额为40256亿美元;香港人民币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RMBCHATS)同期处理业务108.7万笔,金额为62万亿港元。可见,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远达不到国际水准,依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五、结论

国际市场外汇第3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国际市场外汇第4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 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 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 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 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 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国际市场外汇第5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外汇市场;汇率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1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国外汇衍生品交易最早于1982年开始试点。后来伴随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和企业法人经监管部门批准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规定条件,开展特定的衍生交易。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更为缓慢。对于外汇衍生品,我国监管部门始终保持谨慎监管的政策取向。

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滞后,并且由于我国外汇市场有限的开放性和汇率制度的原因,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不久的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交易品种较少。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种主要包括: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衍生品即远期结售汇交易、外汇间衍生品交易、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银行间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目前仍以远期结售汇交易为主,这一品种的交易量也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较小。2011年4月,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展期权交易。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外汇期货至今未推出。(2)交易规模较小。由于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品种的交易量都不大。2011年,银行间远期外汇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2146亿美元、日均成交8.8亿美元,不足全球交易额的2‰。(3)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4)商业银行职能受到抑制。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只能定位在保障政府结售汇制度顺利实施、协助官方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上。就外汇衍生品交易者来说,我国交易主体均是在银行与企业或个人之间进行的,商业银行扮演属于零售、的角色,这与国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相去甚远。

三、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特点

目前,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而且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从国际清算银行对外汇与衍生品的调查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有以下特点:(1)外汇衍生品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2010年4月的统计数据表明跨境交易占外汇衍生品市场份额的65%,而35%的本地区交易量是历史水平最低的。(2)场外市场交易占绝大比重。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分别占全部外汇衍生品交易量的99%、98%、97%、93%。(3)在外汇交易的主体构成上,“其他金融机构”交易量增长迅速①,根据2007和2010年的统计数据,“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额从2007年4月的1.3万亿发展到2010年4月的1.9万亿,增长率为42%。

四、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现状,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应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促成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具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完善“传统”外汇衍生产品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是遵循着远期、掉期、期货和期权这样的步骤向前推进的。其中,外汇远期和掉期是市场的主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进行统计2010年外汇远期和外汇掉期交易量在OTC市场的比重为91%。完善人民币远期市场对于其他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完善、协调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场内和场外交易

从国际经验来看,与商品衍生品等市场主要采取场内交易不同,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采取场外交易方式,因该交易方式更灵活,可以满足更多企业客户非标准化的需求。我国处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币远期和掉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汇率衍生品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场外交易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必然的现实选择。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外汇管制以及外汇市场全球化程度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当前的任务依然是完善场内市场。

(三)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商业银行职能

在欧美成熟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平衡市场供求,有利于均衡价格的形成。我国目前银行间远期市场施行会员制度,市场参与主体仅为中外资商业银行,参与主体需求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应鼓励各种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培育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大型财务公司等多元化的交易主体,提高市场活跃性。

注释:

①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中央银行。

参考文献:

[1]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report on global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ctivity in 2010. BIS 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2010,12.

[2]高扬,何帆.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次序[M].财贸经济,2005(10).

[3]外汇管理局.美国、墨西哥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借鉴价值[J].当代金融家,2005(03).

[4]邢莹莹,生洁,等.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0(05).

[5]张琳.中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6]马千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4).

国际市场外汇第6篇

一、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现状

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被提出并逐渐引起学术界各方的密切关注。尤其在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随着对当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也进而备受关注。目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学术研究情况主要为以下几类:

第一,从成本—收益角度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曹甬(2002)假设储备货币发行过的国际收支最终是平衡的,当前的国际收支逆差额最终会由顺差所抵消,并从限制发的角度,对储备货币发行国历年国际收支逆差的净收益进行计算,进而得出货币国际化可得到的铸币税收益。陈雨露、王芳、杨明(2005)认为货币国际化利益可分成可计量的经济利益和难以计量的利益两部分。其中可计量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国际铸币税收和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业收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美元国际化李毅中可计量的部分至2002年底已累计高达9530亿美元。如果我国在2010年能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则在2020年可获得累计近7500亿元的国际化利益。(2007)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货币体系下的铸币税的含义进行了讨论,指出铸币税收入与通货膨胀税是不同的。同时在对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2003年我国政府获得的铸币税收入,并讨论了铸币税对宏观经济的意义。

第二,按国际货币体系历史演变路径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姜波克(2003)从国际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货币演变成国际货币的基本规律。他指出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伴随着我国的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和汇率政策由稳定走向浮动,需要经历从初步国际化到完全国际化的国际货币再到国际中心货币的漫长演进过程。徐明琪(2005)通过对货币国际化界定的考察,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比较了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区别。并结合日元国际化的教训对人民币国际化做出了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应当谨慎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尤其是在条件不成熟的现阶段,应该有步骤、阶段性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将难逃日元国际化的命运。何帆(2009)指出汇率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应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没有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引起的资本流入和流出可能会更加频繁的波动,升值的压力不仅不能减弱,反而可能会加剧。金融体制改革不推进,无法从根本上创造人民币回流机制。没有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使用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从人民币区域化合作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途径。李晓,丁一兵(2003)通过对现存国际货币制度的考察分析东亚地区货币合作体制的发展现状以及缺陷,指出在构建东亚地区区域货币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存在极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有在现阶段东亚各国与各地区应当循序渐进的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采取区域层次的货币金融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稳定的金融环境的结论。陈雨露(2005)通过对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状况进行考察后认为,人民币在附近区域的自发流通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一种国际性货币。我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等各种方式多层次多方面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胡晓炼(2006)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是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目标,当前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周元元(2008)通过对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分析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民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条件已经成熟,货币区域化将有利于整个区域的金融稳定和供应,并以国际一般经验为借鉴阐述了在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中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策略。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员陈全庚指出: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做法与教训,采取逐步转变的方式,分步实施。陈莉(2008)总结了诸多学者的观点和结论并加以创新型整合后得出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进路径一览表(如表1所示)。高海红、余永定(2010)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因素:利率、汇率和财富效应出发,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规模十分有限,仅处于起始阶段,但为了改革当前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我国需要积极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一个平衡因素,而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不可逾越的第一步。

表1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阶段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国际化方向 人民币自由化 人民币区域化获亚洲化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化进程 成为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次区域货币 成为亚洲主导货币 成为世界货币

经济总量 GDP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 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GDP与美国相当

主导力量 市场力量主导 市场和政府力量主导 政府力量主导

国际化渠道 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 区域经济合作 跨区域贸易和投资

货币职能 贸易中计价、支付、结算手段 国际投资和市场交易工具 国际储备和市场干预手段

区域金融合作目标 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发展亚洲资本市场 建立亚洲货币汇率合作机制 建立以人民币主导的亚洲共同货币

国际市场外汇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4-0040-07

为了适应经济较快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正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能否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投资及储备货币,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和经济利益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要素的协调配合,其中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是否合理完善,将一定程度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虽然目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并没有到位,存在许多问题,离真正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不完全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加快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速度,如何妥善解决汇率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汇率环境,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 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分析

1.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际经验,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该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该国选择与本币国际化相适宜的市场化汇率制度,则可以有效地推进本币国际化。反之,则不利于推进本币国际化。目前我国汇率制度并不合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汇率,对汇率的管理还比较严格,汇率不能完全自由浮动,不能有效成为反映国内外资源配置变动以及外汇市场供求变动的变量,容易出现汇率偏离经济基本面的失衡现象。很显然,这些缺陷是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只有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使汇率能够真实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维持购买力平价水平,人民币才容易在国际上被认可和接受。总之,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汇率制度乃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将决定着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及其被接受的程度。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与其相关的诸要素如经济、国际贸易、汇率、利率、金融结构、金融服务等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势必要求对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和改革,以便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作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无疑可以跟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改革速度,向纵深推进,最终实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终极改革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加快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是破解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难题的根本出路。

3.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可以有效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但它受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管理,并不能真正反映外汇市场货币的交易价格,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如果加快汇率制度改革速度,按照市场化目标改革汇率制度,就可以消除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各种弊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汇率环境。因为,市场化的汇率制度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外汇供求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更真实地表达本币与外币之间的价值,本币被国际上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市场化汇率制度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势,更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速度较为缓慢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固定汇率制度;第二阶段,1978~1993年,其特点是实行汇率“双轨制”(官方牌价和调剂价);第三阶段,1994~2004年,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以上事实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成就十分显著,汇率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不过,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速度明显缓慢,处于落后地位。以韩国为例,1980年以前,韩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韩元紧盯美元,从1980年开始韩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引入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韩元开始根据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趋势浮动;1990年韩国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平均汇率制度(一种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12月,韩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开放资本市场,韩元汇率自由浮动。曲同凤:《从管理浮动到自由浮动:韩国汇率制度转型的经验及启示》,《新金融》2007年第8期。韩国经过大约19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市场化汇率。反观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35年时间,至今仍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徘徊,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且目前世界上经济规模大的国家大多选择自由浮动、部分管理浮动,个别选择固定或其他汇率制度。在2011年世界前22大经济体中,实行自由浮动制的国家11个,占50%;欧元区6个(属于自由浮动制),占27%;有管理浮动制国家4个,占18.18%;固定汇率制1个,即土耳其(参见表1)。

2.人民币汇率离市场化汇率存在较大的差距

市场化汇率是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将汇率浮动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汇率的一种汇率制度。我国汇率制度虽经多年改革,但目前离市场化汇率制度仍有较大的差距。自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最大特点和好处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但不足之处是汇率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货币当局会硬性规定本币汇率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供求情况自由浮动。一旦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强行维持汇率稳定。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故存在行政干预,人民币汇率受到一定波动幅度的控制,我国外汇市场并不能完全自行决定汇率过程。所以,我国现今的人民币汇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内外汇率市场的供求状况。据国内有关专家用萨缪尔森-巴拉萨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校验和预测,得出的结果是:目前我国真正的市场化汇率水平应该是在1美元兑换7.2元人民币左右,而不是在1美元兑换6.2元左右。也就是说,目前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的幅度应当超过15%以上。佚名:《人民币实际汇率将中长期贬值》,《中国证券网》2012年9月26日。

3.人民币汇率存在迫于外力因素单边升值的特点

在近十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存在着迫于外力因素单边升值的特点。从2003年起,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和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中美贸易逆差有所扩大为借口,不断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曾以348票赞成79票反对压倒性通过《2010年货币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法案要求,如果人民币汇率连续18个月被低估,美国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额反补贴税。美国人认为:人民币被低估至少20%~50%,从而直接造成美国145万人失业和1.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杨帆:《汇率战:中美大国博弈的新阶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实际上我国与美国出现贸易逆差,根本的原因是在美方,一是统计口径的不同,二是美国没有向我国完全开放市场,严格限制我国从美国进口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商品,导致两国贸易出现逆差。总之,美日等国认为我国通过人为地将人民币维持在弱势水平上来增强自己的出口竞争力,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日益加大。因此,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便进入了迫于外力作用单边升值的通道。统计数据显示,与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8.27相比,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18(2013年7月21日),8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幅达33.82%(参见表2)。

4.人民币汇率行政管理色彩较重

我国人民币汇率行政管理色彩较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汇率形成规则不透明。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货币当局始终没有正式公布一篮子货币涉及的币种及权重设置的具体内容,也未明确提出何为“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致使这一汇率形成机制饱受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猜测和争议。这一不透明的制度同时也授美日等国以口实,集体围攻中国“操纵汇率”。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当局又采取了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以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和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实在当今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处于非稳定状态下,美元并不能作为一个理想的“名义锚”,在这种情况下,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反而可能加剧我国的物价波动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二是汇率变化缺乏弹性。虽然货币当局目前将规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天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浮动由原来的0.3%增加到0.5%,又扩大到现在的1%,人民银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0.5%扩至1%》,《网易财经》2012年4月14日。但实际上仍属于窄幅波动的格局。这种现象说明,货币当局不仅是汇率机制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其公开的市场交易,直接购买外汇市场上溢出的美元,从而直接影响汇率生成。货币当局与市场博奕的格局造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管理”,但“浮动”不足的缺陷。

5.外汇市场不符合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并不完善,不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不能有效形成合理的人民币汇率。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间市场主体结构单一,交易相对集中。目前外汇市场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导致结构简单,市场竞争程度和流动性不高,限制着外汇市场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的选择。二是缺乏外汇经纪人。外汇经纪人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最新的市场行情,从而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专业外汇经纪人的缺乏,致使市场信息不灵,不利于交易的顺利进行。三是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过多干预,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真。货币当局为了稳定汇率,经常入市购买外汇市场多余的外汇,结果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唯一的买主;同时投放大量人民币收购外汇,也给国内造成了一定的通胀压力。四是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少,只有美元、日元和港元,交易品种单一,无法形成象纽约、伦敦等国际外汇市场在交易品种上显示出主次分明的格局。五是外汇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法规对跨地区交易、市场交易管理、从业人员违纪、银行柜台交易等缺乏相应约束力,外汇市场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6.资本项目管制限制了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

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是采取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对资本的跨境流动进行严格的审批。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等经常项目以及部分外资项目资金往来收支或运用情况。我国之所以对资本流出入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或升值,避免境外资本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同时亦为追求国内宏观政策目标的自由。目前我国还有40项核心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兑换,如货币市场交易、债券市场交易、股票市场交易、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衍生工具等。张莫:《中央要求“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经济参考报》2012年5月17日。国际经验表明,资本项目没有开放的国家是不可能形成市场化汇率制度的。因为,如果一国过度地限制资本流出入,其汇率制度仅局限于维持本国汇率稳定,其实就等同于固定汇率,无法真实反映本外币资金往来和供求状况,将阻碍该国金融开放的深入和本币的国际化,不利于该国同国际经济金融的接轨与融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最终能否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将完全取决于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和取消。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利弊前瞻

1.符合国际规范和国际经济发展要求

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给予了特别关注,一直在督促我国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如:(1)逐渐增加汇率弹性,以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以及推进结构性改革;(2)欢迎更多地使用汇率波动区间,逐渐放宽波动空间;(3)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总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希望我国进行市场化汇率改革,以跟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应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大力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将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接轨,使我国汇率制度更加符合国际规范要求和国际经济发展要求。

2.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共同发展

当前我国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汇率,一定程度影响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发展。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对国际金融体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我国积极调整结构,也有利于国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往有客观真实的价值标准,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合理波动,有升有降,而不是目前的单边升值,将使本外币计价结算和投资结算有真实依据,有利于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开展贸易、投资和其他各种交流活动,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大有益处。

3.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汇率具有杠杆作用,对经济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适应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对我国汇率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将使汇率弹性增加,汇率波动区间扩大,从而使国内外贸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以及波动的幅度增大,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低效率企业以及“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将无法适应汇率频繁变化,企业继续靠出口廉价商品赚取外汇将无法生存。所以,在市场化的汇率进程中,国内外贸易企业必须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才能适应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这对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和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加大

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推进汇率市场化,对国内外向型企业有着较大的冲击。由于市场化汇率是根据市场供需状况生成,基本取消汇率管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肯定频繁,波动的区间将会扩大,且呈双向波动。这将使国内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加大,将因汇率变动面临许多风险,如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等。如果所选择的计价货币不当或结算交割时汇率反向变动以及变动幅度较大,就有可能造成损失,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效益。因此,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汇率不规则的波动和波动辐度较大,国内外向型企业将面对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企业将不得不承担换算、交易和营运等风险,习惯于基本固定汇率下做生意的企业不得不需要更加考虑汇率风险问题,做好规避汇率频繁波动风险的防范。

5.国际“热钱”投机风险增大

国际“热钱”是短期性投机资本,它追逐国际间的货币利率差或者是汇价差。其投资方式是以高回报低风险为最高守则。大量国际“热钱”短期内在一国的流出入必然会给一国金融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金融秩序的紊乱,从而直接危害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大量国际“热钱”对泰国金融市场进行攻击造成泰铢急剧贬值所引起的。我国进行市场化汇率改革,汇率波动频繁、波动的区间扩大以及双向波动,无疑将会增加国际“热钱”逐利的空间,它们会更加伺机寻找套汇套利机会,不排除其集中大幅加速对我国的流入和流出,攻击我国的股市、房市和其他有利可图的行业,制造虚假繁荣和资产泡沫。如果其一旦得手迅速出逃,就有可能造成我国经济震荡,甚至引发严重的货币危机。所以,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须更加提防国际“热钱”的偷袭。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有关策略建议

1.加快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速度

汇率问题是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汇率制度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持续均衡地发展。汇率制度也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延伸的路径。汇率制度对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汇率制度能不能够“与时俱进”,跟随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而转换,已成为是否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更大发展,也是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金融的重大战略举措,适应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加快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推进速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与否。因此,应向韩国(1980~1998年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巴西(1990~1999年实现自由浮动汇率)、波兰(1990~2000年实现自由浮动汇率)等国家学习,借鉴经验及教训,抓住机遇,尽量缩短汇率制度改革进程,减少汇率改革成本,实现汇率制度改革的实质性跨越,使我国汇率制度早日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汇率制度,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辅佐。

2.按照市场化目标推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综观世界经济强国或经济大国,其汇率制度安排基本上都是选择市场化汇率制度,本币汇率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自由浮动,货币当局很少进行干预和进行宏观调控管理。市场化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真正起作用的是按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波动的市场汇率,同自由市场上其他任何商品或资产的价格相同,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汇率。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实行市场化汇率的有利之处是,可以通过汇率的波动来调节经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内外资本的合理流动。另外,市场化汇率还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本币的国际地位,而一国的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选择的汇率制度。否则,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就会失去基础。一个不能真实反映本外币供求状况和两种货币真正比值的汇率制度,其本币国际化将无从谈起。目前我国所采取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极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是一种僵化的汇率制度,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民币与外币的价值,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极不相符。因此,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应按照市场化目标推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让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入市场化的改革路径,放弃为了所谓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固守落后汇率制度的短视行为,实现我国汇率制度向市场化汇率制度的转变――充分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以便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必要的基础。

3.客观、灵活地化解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问题

目前人民币汇率迫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外因素单边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好事。因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带有虚假成份的一种汇率,并没有客观真实的反映人民币和外币的比值与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不是说,一国货币坚挺或强势就有利于该国货币国际化,实际上,真实的货币价值和汇率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保证,才是一国货币被国际上所接受并使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美国和日本等国压迫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应要客观、灵活地化解和处理。一是继续要求美国对我国开放市场,取消各种进口限制;二是积极应诉,充分利用IMF和WTO相关规定中对我国有利的条文,通过法律的途径,对美国的指责予以有力回应;三是我国通过国内立法,对美国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推动美元贬值等问题设立调查程序,对自美国进口的货物征收同样的惩罚性关税;四是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交给市场彻底解决,大力推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实现市场化汇率。如果人民币汇率真正市场化,人民币将实现内外价值均衡,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人民币与外币币值会趋于统一,合理波动,将不再存在单边升值、授人以柄的奇怪现象,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会在合理汇率的配合下得到顺利推进。

4.逐步消除货币当局对汇率的行政管理

一是尽快与当前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脱钩,货币当局不应再以行政手段强行将美元视作“名义锚”,因为不断贬值的美元已不能作为理想的参照物。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围绕中心汇率波动的区间,不要人为地控制汇率走向,充分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趋势。三是增加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透明度,将一篮子货币涉及的币种及权重公布于众,用清晰的参数说明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以消除外界的猜测和争议。四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消除货币当局对汇率的行政管理,让外汇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培养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然,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以保证汇率改革的平稳推进,因为只有汇率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协调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将会随着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快。

5.完善外汇市场建设以适应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需要

一是扩大外汇交易主体,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允许更多的商业银行及其分行进入外汇市场交易,允许外资银行在市场自营买卖外汇,扩大银行自主买卖外汇的权利,增加资信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入市买卖外汇,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外汇市场的主体和造市者,让汇率更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二是建设一支经纪人队伍。通过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作用,为银行或其他参与者进行外汇买卖,破除市场垄断,活跃市场交易。三是货币当局退出外汇市场主体地位,减少对市场干预,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上,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满足外汇市场自身稳健运行的内在需要,让外汇市场形成客观真实的市场化汇率。四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丰富交易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品种,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形成更合理的市场化汇率,也可以为入市者提供多种获利和避险机会。在交易方式上,发展远期、期货、期权交易,使交易活动多样化,增加避险工具,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和发展。五是建立健全外汇市场法规。尽快制定和颁布《外汇市场交易法》、《外汇市场从业人员守则》等法规,以加速外汇清算交割,杜绝从业人员犯罪,使外汇市场稳步发展。

6.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以促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自由浮动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不能向市场化汇率方向转换,最重要的阻碍因素就是我国资本项目仍处于较为严格的管制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速度,以促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同时向外资尽快开放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允许外资包括境外人民币投资者购买我国的各种金融产品和股票,进行风险性投资,以扩大人民币影响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通过资本项目开放,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加速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弹性、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最终形成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汇率。总之,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的有弹性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是人民币国际化持续、稳定、发展性推广的重要保证。当然,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将会面临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短期资本冲击的风险,因此应大力提高监管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切实加强对违法资金跨境流动的打击,以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促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7.注意防范汇率风险和打击国际“热钱”投机活动

国际市场外汇第8篇

关键词:外汇期货外汇期货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功能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主张和反对在中国进行外汇期货业务的人都有。在1995年以前,曾经部分开放过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但由于当时管理粗放,技术条件有限,在实际经营中,经济商欺诈客户,不将客户的开仓和平仓报给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等现象时有所见,因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这些业务都被取消和禁止。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节节攀高,特别是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以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问题再度凸显,相应地,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但是目前反对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人也很多,其主要理由是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其实无论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当是需求。其次是外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能否有效发挥其避险以及降低资金成本的功能。有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才有开放的必要,开放后的外汇期货市场能够发挥作用才可以继续发展。

我国企业和银行是否有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82亿美元,增长39.9%。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增长较快(见表1)。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额在迅速增加且增速超过了美国。同时,美元的强势地位在相对衰落。这样一来,外贸结算中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比例相对下降,而以欧元等为计价单位的比例会上升。现在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近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消除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但却不能消除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目前的进出口状况表明我国进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在增大。

我国外汇储备与存贷状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显示,截止2004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4706.39亿美元。其中美元占据一半多。截止2003年报11月,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存款余额为1505亿美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外汇存款余额达538亿美元,而储蓄存款余额则为861亿美元。同时,至11月末,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贷款余额为1306亿美元。从2002年初起,美元大幅贬值对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存贷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与存贷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和银行有归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外汇期货在我国是否有需求

我国外汇现货交易的情况

我国外汇交易在市场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户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二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和外汇指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后者占据主导地位。

据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交易统计表的统计数据,2004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共123个交易日,四种交易货币总成交量为793.19亿美元,比2003年上半年(590.75)增长34%。(见表2)

从表2不难看出,我国外汇交易量涨幅明显,尤其是对港币与日元。但是交易量最大的美元,其汇率变化幅度却是微小的。

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目前国内市场惟一的保值工具。所谓“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办理结汇或售汇。通过办理这项业务,境内机构可以在涉及外汇资金的投资、融资以及国际结算等经营活动中达到“避险保值”的目的。

但由于对国际汇市变动的方向可预见性差和美元对人民币汇价的相对稳定的原因,我国的远期结汇业务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保值作用。

我国目前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外汇现货市场和远期结售汇业务来看,我国的外汇市场至今发展仍不成熟,缺点包括:第一,外汇市场组织体系不健全。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完整的外汇市场组织体系应包括央行、外汇银行、客户(企业、个人)和外汇经纪人,而我国目前外汇市场上实际只有两个主体:央行和外汇银行,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经纪人。第二,在交易性质上,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仅是一个与现行外汇制度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市场,不具有现代外汇市场所具有的金融性。第三,从市场公平上看,由于实行银行结售汇业务,企业贸易和非贸易项下的外汇需卖给银行,因此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第四,从对外联系上看,我国的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上是隔离的,因而对国际汇市的变动预见性较差。

外汇期货的意义与特征

外汇期货是指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ClearingHouse)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ClearingFirm)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市场价格购买与出卖远期外汇的一种业务。

外汇期货的特点在于:

外汇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货币必须为特定的国际性货币,例如英磅、美元等硬通货。

买卖双方须通过指定交易所以公开喊价的方式进行交易。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不同,买卖双方必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如IMM)进行交易;交易所为保障每位参与者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采用公开喊价的方式进行期货交易。同时,买卖双方必须委托经济人才能在交易所内买卖,因此这种交易方式具有匿名保密的效果。

成交合约标准化是期货市场与远期市场的另一种重要区分。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交易数量标准化——每一份外汇合约都由交易所规定标准交易单位。例如,英磅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每份25,000英磅交易时,参与者只需告诉经纪人需要买入或卖出多少份即可;交割日期标准化——国际货币市场所有外汇期货合约的交割日期都是以3月,6月,9月,12月作循环,且交割月的第三个星期三为该月的交割日。

最小价格波动幅度。国际货币市场对每一种外汇期货报价的最小幅度都作了规定。在交易场内,经纪人所作的出价或叫价值只能是最小波动幅度的倍数。

清算中心与保证金制度。到期交割需通过清算中心进行,且清算中心有保证买卖双方履行契约的义务。保证金是指在进行期货交易时,期货交易者为了确保合约如期、正常履行而在交易所指定的账户中存入的款项,作为履行合约的财力保证。

标准化的合约减少了因对合约内容的疑义而产生的贸易争端。对交易者匿名保密,可以保护进出口商的商业机密。同时,清算中心与保证金制度,可以确保双方履约的能力,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

从外汇期货市场的意义与特征来看,在我国设立外汇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外汇风险与信用风险,同时可以完善我国外汇市场的组织体系、加强我国外汇市场同国际外汇市场的联系,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但是人民币不是国际性货币,因而不能直接进行人民币对外币的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市场一旦建立,能否发挥作用

外汇期货的功能

外汇期货作为期货的一种,主要有两种功能:价格发现与避险。

价格发现

价格发现的意思是透过期货市场去了解未来现货的价格。买卖期货合约是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个时点以目前决定的价格进行交易,因此期货价格和人们预期在交割时的现货价格必定有关,而且精确性往往比其他预测方法要高。若人们可以预期未来的价格,那么在作消费或投资时可以考虑更周到,决策结果可以更有效益。

利用期货价格估计未来现货价格是否有效,则取决于估计的精确性。由于期货交易是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的,而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规范化的统一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买者和卖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形成价格,它基本反映了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变化趋势。

避险

避险的基本概念是将风险转移出去,规避价格变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外汇期货市场可以规避各种因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一般而言,有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两种。交易风险是指涉及实际交易将一货币转换成另一货币时发生的外汇风险。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一种货币转换之另一种货币因汇率变动造成资产或负债值改变的风险,此时没有实际的外汇交易,称之为换算风险。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通货膨胀率、利率差异、经济增长率差异、预期因素、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差异、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的汇率政策及特点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汇率并轨,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的特点是: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天的汇价,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并通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国际市场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套算出人民币对其他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该汇率是当日各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外汇与人民币买卖的交易基准汇率。

但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一直稳定在1:8.27左右,同时我国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衡,因此人民币汇率实际上采取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政策。

调节汇率的方法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法律和行政手段。汇率并轨后,国家成立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室,及时吞吐外汇和人民币,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我国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各种法规制度,调节和监控外汇市场,使其有序地、规范地运行、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确保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实行限额比例管理。央行规定,各外汇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超过其高限比例部分,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而在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降低到其低限比例以下时,则应及时从银行间外汇市场购入补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与国际货币市场的联系,才能对未来价格做出精确的估计。而我国目前远期外汇市场的汇率走势预测都存在很大误差。

避险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的国际性货币。我国居民经常进行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但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得我国居民的避险意识不强。

结论

我国目前企业与银行有利用外汇期货市场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的缺陷,虽然可以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却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方案来建立我国的外汇期货市场:

一种是像当年台湾建立股指期货市场一样,先开放国内投资者从事国外的外汇期货交易,然后再建立国内的外汇期货市场。可以在国内设立外汇期货经纪商,国内的居民可以通过国内外汇期货经纪商的交易通道在国外外汇期货市场从事外币对外币的外汇期货交易。等到我国完全开始实行浮动汇率政策,人民币具有国际性货币性质后,再开放国内外汇期货市场。那时,我国的外汇期货经纪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同时居民的避险意识也增强了,这样外汇期货市场的功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种方案是现在经常被讨论的:先进行国内企业、居民、机构外币对外币的期货交易,来套期保值。在操作上,与国际主要期货市场进行合作和联网,做国际外汇期货市场的一部分,以获得经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后,再放开人民币与其他外币的期货交易。

参考资料:

1.RobertW.Kolb原著,张竣杰编译,《期货与选择权——概念及应用》,学富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2.李玲,《外汇远期交易中行5年起落外管局促配套改革》,《财经时报》记者专栏

3.石成,《我国外汇期货市场开发可行性之市场面分析》

4.简淑绮,《从台湾外汇管理制度之演进看中国外汇制度之未来可能发展》,台湾经济研究月刊,2003.11

5.刘玉操,《国际金融实务》,东北财大出版社,2001

6.卓骏,《国际金融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国际市场外汇第9篇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FEM)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市场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融通至少涉及到两种货币,而不同的货币对不同的国家形成购买力,这就要求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使购买行为得以实现,而这种兑换就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

(二)提供资金融通

外汇市场向国际间的交易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外汇的存贷款业务集中了各国的社会闲置资金,从而能够调剂余缺,加快资本周转。(三)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市场机制在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平稳的,因而就不会形成外汇保值和投机的需要及可能。而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汇市场的存在既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规避外汇风险的场所,又为投机者提供了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机会。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市场不稳定

目前外汇指定银行的交易员必须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外汇买卖,银行间市场具有集中、有形的特征。这种市场形态常见中央银行居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竞价交易的外汇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集中交易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交易场所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容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易主体的需要等。与集中交易相对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本外币的集中清算,承担清算风险。随着未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走向浮动汇率制以后交易主体及其外汇头寸都将迅速增多,一些实力较弱的交易主体可能因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陷入危机。此外,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银行的一个事业单位,由该中心承担清算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风险,这导致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风险约束,可能进行大量的高风险交易。其结果,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整个市场的稳定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外汇市场风险大

从现行市场运作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运作体制不健全,使企业和银行都丧失了防范市场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的意识的能力,同时外汇市场也没有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防范汇率风险的手段。这使得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诱发汇率系境性风险。二是集中清算方式可能引起的资金清算风险。随着市场容量扩大特别是我国经济容量及经济复杂程度的增加,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由于市场自律机构不完善,参与者仍没有完全自行承担资金清算风险。

(三)市场监管不完善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初期,确立了市场运作体系、调控体系与管理体系三权分立的格局,这种分工原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导致诸多不便。动作系统的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并对分中心实行业务领导,监管当局因此无法监测到整体市场的运作,也不能监测到交易中心为其自身利益对分中心及交易系统而采取的不合规行为,监管显得鞭长。而外管局目前的监管手段仅凭事后报告制度,而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同样,央行的操作也游离于制度政策目标的管理部门以外,操作部门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分析与把握,缺乏管理部门具体指标要求与判断,操作易带盲目性,而管理部门的意图可能也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外汇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 5‰扩大至 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 1%的幅度内浮动,这是增强汇率弹性的重要制度改进。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2008 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