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7:29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新生儿;疼痛;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00-02

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一种疾病。继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之后疼痛被确认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一直以来人们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缺少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新生儿对疼痛有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这种感知更加强烈、持久,新生儿对疼痛存在记忆,且因疼痛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1]。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中男27例,女26例,其中足月儿34例,早产儿19例,平均胎龄(37.6±3.5)周,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平均体重(3095±556)g;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其中足月儿32例,早产儿21例,平均胎龄(36.8±3.9)周,平均体重(3125±574)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等具有可比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进行严密监控生命体征变化(每隔3 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严格隔离,护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动作宜温柔,态度和缓,给新生儿给予足够的体贴和关爱。

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①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床单改用暖色调,可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适宜的光线强度和室温。尽量为新生儿营造较为舒适的环境以利于休息。②护理:协助新生儿保持舒适的,如侧位、卧位为佳,屈曲为佳,新生儿保持屈曲可以放松机体。同时,给予新生儿襁褓进行包裹,营造温暖的生存环境。③抚触:将新生儿抱在怀中轻柔的摇晃,或者通过肌肤接触给予新生儿温和的按摩。④非营养性吸吮:致痛操作前先于新生儿口中放置无孔安慰进行非营养性吸吮,然后再进行操作,直至操作完成后,安慰始终保持在新生儿口中[2]。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新生儿接受致痛操作后尽快停止哭泣,恢复平静。⑤口服蔗糖水:疼痛刺激后喂食2 mL30%葡萄糖液,一方面增加了吸吮动作,有利于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可以通过刺激甜味味觉达到激活体内内源性阿片的作用,产生镇痛效果。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接受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的面部表情、肢体活动以及声音表现,填写急性疼痛评分量表[3],总分为10分,0~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

观察两组疼痛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5.781 8,P < 0.05;重度疼痛病例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970 3,P < 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执行护理干预前、后执行疼痛操作的生命体征

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针对实验组新生儿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操作后再行疼痛性操作,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疼痛刺激前两组新生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更快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是最为脆弱的个体,机体神经系统及其他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处于内环境发育不稳定且还未完全适应外环境的时期。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疼痛刺激均会对新生儿造成近期或远期的影响。建立客观的新生儿疼痛评估系统,采取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改善新生儿特护病室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等护理干预后,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较平稳,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给予襁褓包裹,使新生儿感觉到温暖、安全,可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缓解疼痛。有研究显示,襁褓包裹可以显著减轻新生儿足采血时产生的疼痛,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保持侧位、卧位,四肢屈曲是新生儿最舒适、最放松的睡眠姿势,保持适宜,可增加新生儿疼痛承受力。轻柔抚摸,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与新生儿的感情,使新生儿消除孤独、恐惧的不良情绪,产生安全感,以减少哭闹、促进睡眠。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减少新生儿疼痛操作时的激惹状态,而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减缓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口服蔗糖,不仅可以预防性控制疼痛,还可缩短啼哭时间。

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时,血氧饱和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心率、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具有明显的近期影响[4]。我院在新生儿救治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且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更快恢复正常。可见在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新生儿的各种应激反应,有助于患儿生命体征尽快恢复正常[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生儿的康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因此,临床应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普及,树立正确的护理态度,加强人文关怀。在执行疼痛性操作时,选择新生儿最佳状态,或提前执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将避免或减轻操作性疼痛。此外,将所采取的日常干预措施纳入到临床工作指南当中,是新生儿监护室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内容[6]。

[参考文献]

[1] 陈颖,楼建华,章雅青. 对新生儿疼痛护理的探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2080-2082.

[2] 唐晓燕,甄宏,韦玉华,等. 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医疗操作性疼痛的干预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6):574-576.

[3] Merboth M K,Barnason S. Managing pain: the fifth vital sign[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4] 陈梦莹. 新生儿疼痛对机体的近期和远期影响[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2):112-115.

[5] Gray L,Watt L,Blass E. Skin-to-skin contact is an algesic in healthy newborns[J]. Pediatrics,2000,10(5):14-24.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2篇

急腹症是指腹腔、盆腔、腹膜及其后组织和脏器突发性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腹部发生异常病症,并伴有全身综合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该症病情急、病情重、发病快、疼痛剧烈,容易引发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腹部外伤等。本文探讨了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18~54岁不等,平均(38.5±3.5)岁。②病情分布:全98例对象均符合急腹症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急腹症。其中,急性阑尾炎46例,急性胆囊炎3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8例,腹部外伤6例,肠梗阻5例。③分组情况:随机纳为常规组(49例)与干预组(49例)。常规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8~49岁,平均(37.5±4.5)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0~54岁,平均(39.5±2.5)岁。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衡(P>0.05),具有观察和研究价值。

1.2观察与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外科观察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予以系统的临床体征及病理现象观察,并予以系统的生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①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临床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腹部体征。②系统的心理、生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对象的护理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已经并发症例数等资料皆客观核实,护理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报告 经观察与护理2 w后,我院对患者进行复查。将临床效果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患者急腹症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无缓解或病情加重。⑤护理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报告,见表2。

3 讨论

3.1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急腹症病情急、重、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特征:①生命体征观察,安排医护人员不间断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包括: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等,并做全程详细动态记录,综合确定患者病情程度。一旦发现患者任何一项生命特征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②临床症状观察,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的观察、腹部体征的观察[2]。其中,腹痛是急腹症的的主要临床症状,观察腹痛部位、时长、规律性等;皮肤、巩膜的变化是某些内脏疾病的折射,如果患者皮肤、巩膜有黄疸情况,则提示有肠道梗阻,一般情况下,黄疸情况越明显,梗阻程度越重。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0例,其中有3例为女性患者,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27岁-63岁之间,平均为45.0岁。10例患者汇总,有4例患者为左下胸部外伤,6例患者为腹部外伤;9例患者为脾包膜下破裂,1例为中央性脾破裂;对10例患者分别行以CT检查和B超检查,有7例得到B超证实,3例得到CT证实,对患者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有3例患者血液不凝固。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行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动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基础护理以及术前准备等,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10例迟发性脾破裂患者中,不存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且病死率为0%,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示满意,有8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不存在不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迟发性脾破裂患者行以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1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以及病死情况,护理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护理满意度较好,与张红宇[2]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

急诊观察护理过程中,首先,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由于留观室患者在腹部外伤的基础上,多伴有其它损伤情况,例如,不明显错位四肢骨折、肋骨骨折、皮肤裂伤以及皮肤擦伤等,患者极易因这些损伤造成的不适,或是疼痛转移自身注意力,而且迟发性脾破裂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或是腹部症状,极易漏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损伤原因、损伤地点、损伤时间、外力方向、外力大小、外力性质以及身体着力部位、检查与治疗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如果患者为高处坠落损伤,要对患者的着地姿势、坠落高度进行准确把握[3]。

其次,动态观察患者的特征以及腹部症状:一般情况下,留观室患者均接受了详细检查,但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便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部位、性质、疼痛是否存突变、疼痛范围、是否存在腹膜刺激症状、刺激程度、刺激范围以及头晕、皮肤湿冷、心慌、心悸与口渴等早期伴随休克症状。

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病情无法确诊,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测主要有:间隔20min,测量并对比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指标;对患者的心率、脉压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迟发性脾破裂并不存在失血量过大的情况,相对于血压而言,脉压、心率指标更具敏感性,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心率加快,极易出现早期休克;间隔30min,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检查,观察腹膜刺激症程度与范围;定期检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空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出入液量以及尿量变化情况。

又次,患者观察阶段,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出现不必要活动,并告知患者观察阶段不能使用镇痛药,避免患者实际病情被掩盖,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如果患者的腹痛情况逐渐加重,或是突然减缓;血压不稳或下降;腹腔穿刺血液不凝固;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逐渐减少;脉压缩小;心率增快;病况恶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胀;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准本急诊手术。

最后,急诊手术准备:如果患者属于高度怀疑性,或是明确性迟发性脾破裂,护理人员要尽快对其进行急诊手术准备工作,例如,皮肤准备、配血等,并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急诊手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向患者讲解基础内容;一般来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在手术前会存在一系列不良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以及慌乱等,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拥有平稳的心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样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与治愈率,对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4篇

5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99-0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症,其死亡率非常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受到各种基础疾病的困扰,其预后情况较差。采取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进出急诊室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现将我院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70.15±2.35)岁。发病时间1.5-3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79±0.72)h。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70.54±4.53)岁。发病时间2-3.5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12±0.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在急救中,首先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合理评估,给予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护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悲观、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采取心理疏导方式,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信心。

1.2.2氧疗、建立静脉通路、止痛治疗护理在急救中给予患者采取给氧持续吸氧,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适当的氧流量,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面积等。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确保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将抢救药品迅速输注患者体内,并且留意静脉通畅情况,增强治疗效果等。在止痛护理中,在患者胸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给予其哌替啶80mg肌肉注射,或者采取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心肌血流量等。

1.2.3急救溶栓治疗与并发症护理在患者起病12h内,可采取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剂、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在急救溶栓治疗中,观察与记录胸痛消失时间、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等。在护理中,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反馈于医生,采取综合抢救措施,配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等。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7.50±5.21)min,住院时间为(12.35±4.56)d;对照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48.23±6.35)min,住院时间为(15.36±5.57)d;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2例(7.14%)、病死1例(3.57%);对照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5例(17.86%)、病死4例(14.29%);观察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5篇

【中国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04-0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急救与护理后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显性误吸;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护理

误吸在临床中是指液体、食物以及唾液等经声带裂隙而进入到气管当中的情况[1]。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两种,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称之为显性误吸,未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被称为隐性误吸。误吸可导致引入性肺炎、窒息以及呼吸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次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救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从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回顾性分析涉及资料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72~89岁,平均79.56±3.27岁;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3~88岁。全部患者均有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史,脑卒中病情稳定后遗留有吞咽反射障碍、进食饮水咳呛等症状;脑卒中后并发意识模糊者5例。

1.2 方法

1.2.1 急救与护理 急救时应及时去除误吸诱因[3],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法清除气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清除误吸的异物后给予吸氧治疗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并对症处理,给予脏器功能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对于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给予利尿、强心以及扩张血管的综合治疗[4]。

急救过程中配合医生行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持续高热、呛咳及生命体征指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给予相应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注意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1.2.2 统计学处理 对比误吸后1h时与给予急救护理后即误吸后48h及误吸后5d时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及SPO2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48h与5d时的数据分别与1h数据进行对比,采取t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误吸后不同时段患者生命体征统计对比表(x±s)

3. 讨论

急救时应尽快将吸入物吸出,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尽早吸出吸入的异物以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可有效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具体操作时可使患者取侧卧位,采取震荡法与叩击法将肺叶当中的异物吸引出来。本组中急救患者于急救6分钟后苏醒。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监护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吸引成功后注意对吸出物的性质与量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显性误吸后主要临床特征有体温升高,咳脓性痰或者咳痰量显著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呼吸窘迫,低氧合分数,出现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显示为急性的I型呼吸衰竭,肺部可见新湿音,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者中性粒细胞数增加,胸部X片可见肺部的新浸润性阴影,阴影部位与发生误吸时的有关。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相关化验、检查的结果,以正确判断是否出现误吸。喂食过程当中发生误吸的比较容易判定,但应注意对留置胃管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鼻饲的时间、量、及、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是否有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等情况作出基本判断。

急救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体温、心率、痰、咳嗽情况、意识状况、循环状态及血氧饱和度。定时测量患者体温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发热症状有无缓解。本组病例于显性误吸发生后的6h内发生肺炎合并细菌性感染,进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于1内发生,于24h内可达峰值。经过急救与护理后大部分的患者病情于48h内出现好转,生命体征显著改善,5d左右病情趋于稳定。于病情稳定后给予重点监护,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雪英.11例误吸致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1):126-127.

[2] 吴克琴.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困难误吸的临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42-44.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6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护理途径

任高征是在妊娠期孕妇有的一种症候群,大部分主要发生于妊娠20 w至产后48 h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等,在孕产妇死亡的病因中,任高征的排位是第三位,也是孕妇与围生儿重要的死亡原因[1]。而任高征是致使胎盘早剥的常见诱因,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晚期并发症,有着起病急和发展快特点,若任高征孕妇合并胎盘早剥就会给母婴的生命带来重大威胁,所以加强对任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对改善母婴预后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综合护理对任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任高征孕妇60例,年龄为21~39岁,平均(29.8±1.4)岁;孕周为25~40 w,平均(31.5±2.8)w;初产妇共35例,经产妇共35例;有23例为轻度高血压,26例为中度高血压,11例为重度高血压;入院时孕妇皆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腹痛、贫血、阴道流血等症状,B超检查发现有胎盘增厚、胎盘后形成血肿等症状;按其有无合并胎盘早剥分成胎盘早剥组与无胎盘早剥组各30例,其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①急救护理:一般收治的任高征与胎盘早剥合并症者都会因失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出现体液不足、气体交换损伤、心输出量下降及潜在并发症等问题[2]。因此,对孕妇要采取适当的休克,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至少两条,及时给予吸痰和清除分泌物处理,实施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②观察与记录:主要观察记录孕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情况、病情变化、并发症情况、肾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及休克情况等;③用药护理:因对孕妇所使用药物比较多,因此除三查七对,还要注意用药要求,进行规范护理;④产前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妊娠手术终止的术前准备,进行术前宣教,以稳定孕妇的情绪,并完善各种检查,执行必要的插管与皮试;⑤产后护理:?K是产后的生命体征与意识形态的护理,严密观察孕妇产后的生命体征与意识形态情况,观察引流情况、尿量情况、肺部情况、呼吸情况、产褥期的恶露情况及休克情况等,特别要注意孕妇产后失血情况的观察与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L是对产后的其他并发症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孕妇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则适当的使用镇静剂;?M是通过心理诱导与传播相关知识来实施疼痛护理,缓解孕妇的疼痛感,若疼痛较严重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N是营养支持,鼓励孕妇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预防褥疮,加强口腔与皮肤、泌乳护理等,加强新生儿护理,准备充分抢救药物,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缓解孕妇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用SPSS 13.0软件施加统计分析,组件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对两组孕妇实施相同的护理手段,观察两组孕妇护理后的对比情况,胎盘早剥组的胎儿窘迫、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比无胎盘早剥组高(P

3 讨论

任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0周至产后48小时内所出现的一种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甚至发生抽搐、昏迷及母婴死亡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发病率大约是9.4%,是造成孕妇和围生儿死亡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任高征的病因还没有明确,通常认为其大致为全身小学管发生痉挛改变,各器官组织由于缺氧缺血而遭受损伤,从而致使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引发管壁的破裂与出血,进而最终致使胎盘早剥的出现,严重危害孕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健康[4]。

综合护理是一种针对任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护理手段,本研究结果发现,无胎盘早剥的孕妇在胎儿窘迫、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比胎盘早剥组低(P

综上,任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给母婴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一旦血液浸入到子宫肌层,引发子宫胎盘卒中,就会使胎儿在宫内发生窘迫而致使新生儿窒息等,严重者甚至危害母婴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检查,尽早诊断和尽早处理,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胎盘早剥比较严重的孕妇,要正确的评估其是否可以继续妊娠,以免危害自身性命。

参考文献:

[1]孟利,孙婷婷.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6):138-140.

[2]陈秀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50例临床特征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76-77.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7篇

1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首先一定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有口腔分泌物者及时吸干净,对于佩戴假牙的患者应立即为其取出假牙,之后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并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以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为4L/min左右为宜。对于存在严重缺氧或昏迷所致呼吸道梗阻者及时请麻醉科医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迅速的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次数,并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一侧肺脏的塌陷,同时排除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皮肤以及肢端颜色,排除缺氧和缺血症状,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密切观察伤口位置及出血情况。在进行生命体征观察的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并有利于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紧急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及家属应进行安慰,解释病情,疏导不良情绪,告知患者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随时把病情好转的信息传递给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救治工作。对于存在手术指征者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备皮、采血、交叉配血、药物敏感试验等术前准备,急查大生化、小生化以及出凝血时间、血常规,根据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胃管。还要针对患者其他重要部位,如腹部内脏的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排除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等体征,对于血气胸患者及时协助医师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2]。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以排除肾脏损伤,并通过尿量的变化了解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或休克的程度。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备皮、交叉配血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往往病情十分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意识清醒的患者能够意识到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时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忧伤甚至极度的抑郁状态;而患者家属则十分焦急或惊慌失措,很难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在无意中妨碍了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因此在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最易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对此对患者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尤为重要,其能充分显示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护理时要注意各个导联、联线、指套的正确摆放与联接。胸部创伤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其中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气道通畅性受阻,或者合并有剧烈的胸痛而限制呼吸动度,或者存在气胸、血气胸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少部分是由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或)肺功能不全所致。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及时解除其呼吸功能受阻,避免发生严重的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机体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更好地维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病情十分凶猛、发展迅速,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的抢救工作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和预见性,而且要求急而有序、行之有效[3],同时要做好抢救秩序的维持,不相关人员如患者家属、肇事方以及记者等不能随意进入抢救室,保持抢救有足够的空间。对于与胸部创伤抢救无关的器械和物品要及时撤离,抢救时的污物、污衣等及时进行清理,在保证抢救器械和材料药品完备的同时还要保障抢救室内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并时刻做好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对于胸部创伤,排除心脏损伤以及肺脏的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该考虑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有无减弱或消失;如有腹膜刺激征,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当反复腹腔穿刺,如腹腔穿刺出不凝血液,立即行开腹手术进行止血,以防止腹腔内大出血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必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液体滴速符合医嘱和病情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建立和恢复血液循环[4]。本组结果表明,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迅速、准确、预见性的护理配合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极为重要。应迅速开通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此外,严密、全面的病情观察,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主动、预见性的抢救准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红梅 单位: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8篇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失血性休克;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60-01

病情观察与护理是临床创伤救治的关键环节,在外伤性肝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与失血性休克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密切观察病情,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17-63岁,平均(43.7±3.5)岁。均为开放性损伤,有小肠损伤、肋骨骨折、肾损伤、脾破裂等合并,致伤原因:人为伤8例,交通意外伤41例,挤压伤12例,高处坠地伤19例。创伤至到院就诊时间为20min-9h。肝破裂或腹内积血均经CT和B超检查证实,均有腹膜刺激症和外伤史。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比较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手术方式包括不规则肝切除术、肝修补术、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大网膜填塞肝修补术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密切病情观察,行整体护理干预。

1.2.1术前干预:①休克评估:通常依据患者皮肤黏膜温度、色泽,血压水平,神经,脉搏,尿量,外周循环状态等变化对失血性休克程度行综合估计,依据相关指标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2]。②病情观察:协助患者取休克,下肢呈15-20度抬高,躯干和头呈20-30度抬高,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且及时将口腔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依据病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操作。个别患者应用升压药。注意腹部情况、四肢、面色、神志变化的观察。导尿并记录尿量,以对休克改善情况及补液情况加以了解,对伤口有无出血加以观察,给予抗生素合理应用。③抢救护理:急救中,快速补充血容量是首要方案,迅速行至少2条的静脉通道建立,对血容量行快速有效的补充。在对休克积极纠正的同时,完善术前准备,如扩容、配血等,依据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血压水平等检测的指标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呼吸道需保持通畅,积极吸氧,对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紧急开展手术止血才可对休克快速纠正,故需缩短进入手术时的时间,以为成功抢救提供保障。

1.2.2术后干预:①生命体征监护:对生命体征变化加大观察力度,行心电监护,记录24h出入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行缓慢扩容操作至四肢转暖,脉率在100次/分以下,尿量每小时500ml以上等。仍维持原有的输液速度,以获得良好的纠正休克的效果。②干预:术后协助患者行6-8h平卧,积极测血压,呈平稳状态后改为半卧位,以为腹腔积液引流和有效呼吸提供条件,将口腔积液及时吸出,低流量持续吸氧,以使呼吸道通畅度得以保持,就咳嗽的正确方法向患者指导,以免痰液积聚导致肺部并发症发生,依据病情需要行雾化吸入干预。③引流管干预:加强各种引流管通畅度的干预,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受压、扭曲状况,并对引流量、速度、色泽进行观察,若有腹膜炎体征、胆瘘或活动性出血状况,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④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胆漏、感染、术后再次出血为常见并发症,需针对病因加强预防,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心理疏导,以提高配合依从性,缓解紧张情绪。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再出血1例,死亡1例,治愈出院39例,占97.5%;对照组术后感染2例,再出血2例,胆漏3例,死亡3例,治愈出院37例,占92.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肝破裂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在腹部损伤中有一定的发生几率,易并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病情行密切观察,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术前休克程度评估、病情观察、抢救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护、及引流管干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加强外伤性肝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观察与护理,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9篇

【关键词】 阑尾炎;护理干预;体会

【中图分类号】6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5-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和护理至关重要。我们于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对我院外科治愈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为医师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0例,女48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致病原因:梗阻60例,感染15例,其他3例。

1.2 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对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包括基础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康复出院78例,有效率达 100%。

2 护理干预体会

2.1 建立规范化的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做好协调工作,配合默契,边治疗边通知,缩短辅助检查时间。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及脉象的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2.3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正确连接各导管并固定妥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4 心理护理干预 向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术式和预后效果,解除家属心中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饮食有节,饭后勿剧烈运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时及时就医。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多由梗阻造成,护理人员应忙而不乱,技术熟练,采取有效措施,以整体护理为指导,熟练的护理技能为基础,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精心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