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1 17:30:08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1篇

整体性思维又被称为系统性思维,它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整体性思维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部分都反映整体。整体性思维属于辩证逻辑中一种独立而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立体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和规律。连续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必须从诸多纵向的方面去反映和把握客观整体,把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立体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必须从横向的方面,也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属性整体地去考察和反映它,把整体性事物内在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系统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从纵横两方面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并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组成认识之网,逻辑再现客观事物的全貌。对任何复杂的科学,我们越是从整体角度对各个部分做出精确理解和掌握,就越能正确地进行研究。科学要想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培养绝不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综合素质的整体全面的教育。因而,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整体性思维还要求声乐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求声乐教师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整体思维对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整体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它渗透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方面面。由于高师音乐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因而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断培养和增强整体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声乐整体性思维就是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和全面的观点来思考和认识高师声乐教学。首先,整体性思维是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整体性思维要求高师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而且还必须以整体性思维对声乐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对声乐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必须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和传授哪些文化知识,以及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第二,声乐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提高高师学生的歌唱水平与歌唱能力。高师声乐整体思维教学方法,不仅针对声乐的发声技能技巧,还包括声乐演唱的整体结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等全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思维教学法,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对歌唱气息和共鸣的控制、字正腔圆的把握、音色的锤炼以及艺术表现能力等,同时训练和强化学生对声乐演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方面的心理能力。第三,高师声乐整体性思维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培养一个声乐表演者和音乐教育者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对音乐有良好的心理感受,才能表达出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在美,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声乐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仅要对音色、音准、音质等音乐基础和思维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对学生不断接受外界文化和环境的熏陶,在声乐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整体思维以审美教育为根本

整体性思维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目的。总的来说,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与训练是整个高师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无法顺利完成各种声乐艺术作品的歌唱活动,当然更无法感受和表现声乐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各种丰富的思想情感,无法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而,高师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声音的驾驭能力。在高师声乐教学当中,声乐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声乐教学不能进行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和机械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该将教学的重点由枯燥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转变成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需求。因而,声乐教学必须将每个知识的概念和技能要点与它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结合起来,通过内涵不断吸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在对美的感受和追求的同时,也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首先,高师声乐教学必须以美育为其根本,在进行发声基础训练过程当中,要将抽象、枯燥的声乐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声音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声乐的乐趣和美好,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学习声乐。因为,形象性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声乐教学必须借助于音乐的声态、情态、形态和动态这些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来启发和感染学生;第二,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以及生理条件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声乐教学中,对技能技巧的训练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第三,声乐的学习应该是愉悦的,对声乐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美育的基本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切实体会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从中获得声乐艺术美的享受和愉悦。声乐教学中,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歌交流。师生之间必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将情感的纽带抛向学生,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创造最佳的审美情境。

四、整体思维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型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培养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处理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才能真正体现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特性。首先,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这是高师音乐专业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最重要的区别。高师声乐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能力,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相互听课、相互观摩教学,逐渐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在掌握一定声乐演唱和表演技能,形成科学的声乐概念之后,可以开设声乐教学理论实践课程。在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轮流扮演教师为其他同学上课,最后由声乐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师生共同讨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二,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高师音乐专业所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并且具备较高的理解、分析和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当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还比较欠缺这方面的能力。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形式。中小学声乐课、音乐欣赏以及课外辅导都要求音乐教师具备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作品的文化内涵、时代背景、曲式结构、歌词内容、音乐风格、人物性格、演唱的音色、力度速度、情感要求、和弦配置、音乐伴奏等方面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最后,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艺术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学校和声乐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师和学生演唱会,可以独唱、对唱,还可以组织编排重唱、合唱等。学校内部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声乐比赛,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增加学生的表演机会。

五、整体思维必须注重技法训练中的辩证性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2篇

对于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牢记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指法要求,触键盘、手指下键的要求等等。要坚持长期训练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提升兴趣、培养意志力、提升音乐素养,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弹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练习项目,通过加强技术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更纯熟的演奏技法,学习表演技巧,逐步认识旋律、和声、织体三者的关系。以提升乐感为基础,积累演奏经验,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性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更好的跟进每堂课程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渗透课程要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维,挖掘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其次,教师应将自己的演奏经验有条理化的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增加音乐作品鉴赏课程,钢琴文化介绍,组织参加音乐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学生应该熟知更多的钢琴艺术,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钢琴文献,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科学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从而更有信心的学习。尽可能的多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减少心理负担,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将每次的评价和测试成绩有效的保留,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走向,及时发现进步并予以肯定,而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锻炼也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定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的遗漏,完善教学方式,明晰每个学生现阶段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设施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存在着教师无教材,没有内容规划,无大纲指引,较为松散随意。教师应该制作教学教案,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安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课程记录,避免个别课程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整个教学进程的打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学教材,加强与艺术团、歌舞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技术纯熟的,优秀的表演者,邀请演奏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会,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其他乐器,为了使学生熟悉伴奏,学会乐曲的融合要开始其他介绍伴奏乐器的课程等等,帮助学生丰富创作灵感,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

五.创新教学理论学习国外经验

学习借鉴域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成果的一种途径,在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推动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途径。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涉猎和尝试国外的教育方式,定期让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六.结语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3篇

民族音乐文化能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还是看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等文件颁布后,有些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重新编写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科教材。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把戏曲、曲艺纳入教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方面浙江省和上海、苏州市都先行了一步。早在1994年,当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小学《音乐——京剧唱段选编》和中学《京、昆剧唱腔选编》,“使全市近二百万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人每学期学唱一个唱段,积累起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每人可学唱16个京(昆)剧唱段,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落到实处。”①浙江省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第一版)中,从第一到第三册集中介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等戏曲、曲艺形式。以上种种举措的目的就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体系,并力图使其产生辐射效应,希冀着未来的戏曲听众(观众)能从中小学生这个群体中不断产生。

新的时代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3年4月)在“课程目标”中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又在“内容标准”部分中就“音乐鉴赏”明确规定:“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②由此看来,无论时展到什么阶段,都应该坚持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戏曲音乐进入中学课堂,同时也向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戏曲和曲艺纳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中。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的音乐师范生都能唱几段京剧,那么,长此以往,就能使我国的在校生都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祖国音乐文化熏陶,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③

戏曲、曲艺等内容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中国戏曲、曲艺的文化定位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结构,任何一种社会的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个层次。戏曲、曲艺既有主文化色彩,又有亚文化的成分,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加以保护和正确地引导。将戏曲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方式。由于弘扬主旋律和坚持主文化的需要以及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戏曲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体系便是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的。

2.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戏曲音乐(包括演唱方法)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份文化遗产接收过来。现在声乐界所说的民族声乐唱法是专指在民歌、戏曲和曲艺的歌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风格。这种演唱风格既有别于传统的中国戏曲唱法,也有别于传统的欧洲唱法。它是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声乐教学和实践中,由老一辈的歌唱家和教育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总结和继承中国古代声乐歌唱方法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欧洲传统唱法的优点,逐渐形成的有中国语言特征和旋律风格,具有中国气派,演唱风格多样化的且科学规范的、形成一定理论体系的中国民族歌唱方法。

戏曲和曲艺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对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明代魏良辅所著《曲律》中说:“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④不论古今,在培养声乐人才方面,首先要强调在声音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戏曲、曲艺方面的训练,在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3.对高师的声乐教学有指导意义

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技巧能够给高师的声乐教学带来众多的好处,更能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具体表现在:

咬字、吐字方面 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都是非常注重咬字、吐字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演唱方法都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类艺术形式。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有些学生(尤其我国南方)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影响了词意的表达。如果有针对性地将某些戏曲(特别是京剧)唱段拿来教学,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特别严格一些,或许对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会有所帮助。

润腔方面 中国戏曲中的润腔(如倚音、颤音、滑音等)是非常丰富的,即便是最完备的记谱法系统恐怕也不能准确地记录,只能靠口传心授来领会掌握,这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性选用一些戏曲唱段,并同学生一起研究、揣摩,提高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板式方面 所谓板式,一般是指“在板腔体唱腔中,具有一定节拍、节奏、速度、旋律和句法特点的基本腔调结构。如慢板、原板、二六、快板、流水和散板等”。⑤板腔体剧种(如京剧)的主要唱腔都是各种不同的板式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的艺术表现整体。在创作歌曲时汲取中国戏曲和曲艺的某些节奏因素(板式的变化),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从叙事歌曲《晋察冀小姑娘》开此先河,到20世纪60年代的《八月十五月儿明》《革命熔炉火最红》以及近年来的《故乡是北京》《兰花花》和《木兰从军》,都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戏曲板式变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戏曲中“快板”(垛板)和“摇板”(紧打慢唱)的成功运用。没有戏曲演唱经验的人唱这类歌曲总是感觉到在节拍、节奏以及速度变化方面难以很好地把握;而有戏曲演唱经验的人则可以驾轻就熟。

表演方面 高师声乐教学往往对呼吸、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演唱技巧方面投入的力量较大,而在表演方面则有所欠缺。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可是在艺术实践中却显得手足无措,眼睛不知道该往哪里看,甚至连台步都走不好。而中国戏曲非常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对训练学生的舞台形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适当在高师的声乐课上引进一些戏曲表演技巧的训练,既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跃,也能给学生日后的工作带来裨益。

转贴于

音乐风格方面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具有浓郁戏曲、曲艺音乐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如《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重整河山待后生》《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等曲目中京剧、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的风格,即常说的“京字京韵”;《江姐》选段中川剧、四川清音的风格;《白毛女》选段中河北梆子、秦腔的风格;《洪湖赤卫队》选段中湖北天沔花鼓戏的风格;《采茶舞曲》中浙江越剧的风格;《看见你们格外亲》中的二人台、山西梆子的风格以及《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我们是黄河泰山》中的豫剧风格等等,不胜枚举。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些曲目的音乐风格,是师生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加唱某些戏曲(曲艺)片段,再演唱以上的曲目时,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就可能会更准确些,地方色彩就会更加浓郁。

作品的宏观把握 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实践中,演唱的曲目有朝着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而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驾驭大型曲目的能力不高,每每将一首作品唱得支离破碎,更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学生本来演唱大型曲目的机会就不多,很难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声乐教师在平时能给学生加些戏曲唱段特别是板式变化较多的唱段,情况可能会好些。例如在演唱《兰花花》《木兰从军》和《孟姜女》等曲目时,演唱者若具备少许戏曲演唱的经验和技巧,其艺术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戏曲、曲艺与高师声乐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中西两种“唱法”各有所长

美声唱法的特点是“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有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⑥正是由于上述的特点,才使得美声唱法从17世纪初叶开始,随着西方歌剧的发展而繁荣起来,至今仍盛行不衰。

中国民族唱法的特点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唱表结合、载歌载舞的二度创作原则”⑦。在中国民族唱法方面,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风格、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

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美声唱法脱胎于西方的歌剧;而中国民族唱法同宋元杂剧、明清昆曲、京剧以及近现代众多的地方戏曲一脉相承。这说明:两种唱法都是不应该排斥表演因素的,都应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中西两种“唱法”存在着互通性

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无论是西方的歌剧、艺术歌曲,还是中国的戏曲、曲艺、民歌或其他歌曲,都需要呼吸(气息运用)作为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正确、音质的优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无一不与呼吸有密切关系。美声唱法普遍采用的所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民族唱法中非常重视的“丹田之气”,都是千百年来歌唱者从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从最终结果看,“丹田之气”的运用与“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没有尖锐的矛盾。

过去曾有人误认为美声唱法不太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其实不然。例如意大利语元音发音时,唇形变化非常明显且不能随便改变;辅音的清、浊之区分也非常严格。所以意大利语有清晰、音序均匀而有节奏,每个音都平正而浑厚,世界上从事声乐演唱和研究的人们,都要学习意大利语言和用意大利语来歌唱。中国戏曲尤其讲究“五音四呼”和喷口、归韵及收声等技巧,认为这样才能将语言通过歌声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果不注重字只注重声,观众不知道你在舞台上唱的什么,就是声音再好也没有意义。”⑧

也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唱法大概不像美声唱法那样强调共鸣,其实这也是误解。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及文化背景有差异,因此对待歌唱的声音的观念便有所不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这两种唱法是统一的,如在唱高音时应尽可能合理的使用头腔,因为头腔共鸣适宜于表现高昂激越的感情;唱低音区时要靠胸腔共鸣,因为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宽厚宏大;另外,共鸣与音量、音色、咬字和声区都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民族唱法的共鸣腔管相对比欧洲唱法的要细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并不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结实、明亮,便于咬字行腔。”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唱法(包括戏曲)与欧洲美声唱法虽然有较明显的差异,但在表演性、呼吸、咬字、吐字、共鸣等歌唱技巧方面均有互通性和一致性。因此,将戏曲引入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中国戏曲、曲艺是孕育中国民族唱法的母体,许多声乐艺术的精华充溢其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曾拥有辉煌的历史,它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承认。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毋庸讳言,它曾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正常发展。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戏曲、曲艺等艺术门类代代相传,将它们纳入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很有远见的举措。要达到这个目的,高师音乐教育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必须将戏曲、曲艺纳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之中,这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礼仪、制度、经验、技艺、生产活动等情况,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⑩为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我们要坚定地迈出改革步伐,去迎接祖国艺术教育的繁盛时代。

注释:

①③郁文武著《京剧唱段走进上海中小学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第1期,第1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 第6—8页

④(明)魏良辅著《曲律》[A].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第五卷,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27页

⑤《中国音乐辞典》[Z].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第16页

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438页

⑦《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Z].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857页

⑧ 卢文勤著《京剧声乐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嵌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徽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及与微格教学培训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高师音乐教育是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里的动力源,这里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对于微格教学这一教学技能的推行,瓜根源上是从高师音乐教育起步的,如何能使高师音乐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积极推动微格教学这一技能,主动引领,是一个事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拙音乐教育成效高低的重要问题。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om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观教学’或.微型教学”等。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的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戴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是一种分解简化了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1)时间短,这样可减经师范生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厦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佑教学;(2)教学内容单一,便于练习者掌握,能在较疙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怠一种技能,使钊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档;(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可青任教炳控制,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对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必须将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技能列入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谁微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便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尽早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倍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应该把微格教学的技能高低作为衡量一位音乐师范生是否能胜任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标准。

三、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应该与高师的音乐教育体制相吻合,教育队伍也要不断提高水平。从长远来看,音乐师范教育走向开放,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使师范类音乐院校暴留在日益厂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迫使高师音乐院校加大改革和教育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微格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一项必要的技能培训,也应该与高师音乐教育体制相统一。

2.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实施微格教学,截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电教媒体、系统训练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者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所采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科而言,应在本学科教学灭纲的指引下,各种技能分别进行微格训练.组织音乐师范学生进行教材分析、书写教案、多次试讲、录像、反馈等。微格课堂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探究性、研究性以及热点、疑点阅题被拿到微格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演示技能、组织技能、变化技能等综合创新能力。

3.音乐微格教学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律于形式。邀强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结合音乐基砒教育实际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举措。高师音乐教育应与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密切联系,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确定自己的授课题目。做到为基砒音乐教育服务,真切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由过去师范音乐教育被动实习场所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音乐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高师音乐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际催况并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实际课程设置鱿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使米来的音乐教师质量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狈在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从而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以点影响到面增强课掌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加深认知能力。

4.微格教学与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密切相关。首先要注慧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技能的倍训与新型鲍音乐教学模式步调一致,才能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和声学 教学手段 数字化 音序器 软件 硬件 MIDI 多媒体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开始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运用,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冲击和替代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时、节资、实时、便捷等特点,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部分课程改“一对一”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大大缓解了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人们的欢迎。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和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以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平八、平五、声部交错、四部同向等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没有对音响的听觉感性认识,没有音响的优劣比较,思想上很难形成良好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下面分别从前提条件、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延续课堂等视角,介绍在《和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数字化”教学,以期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一、前提条件

1.MIDI协议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电缆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1981年,Sequential Circuit公司的Dave Smith首先提出通用乐器数字化接口的设想,1983年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大的电子乐器生产厂家共同制订了MIDI明细规格,即MIDI 1.0 Detailed Specification,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MIDI协议。此协议的提出,使得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之间能保持一定的硬件兼容性。

MIDI音乐,则是在MIDI协议下,给一个或多个音源(电子乐器)传输一组指令性的数字信号,指挥这些音源发出的音响序列。MIDI音乐的创作,即是这些指令性信号的书写。所以MIDI音乐就象一些文本文件(TXT)一样,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的小。以前20张CD的音乐(WAV),现在用一张软盘就能装得下。《和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谱例,MIDI的出现使谱例——音响的转换,变得轻松自如。

2.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的构建

组建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a硬件

电脑

CPU(中央处理器)主频越来越高,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越来越快,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电脑普及率大为提升,使数字化音乐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了保障。

MIDI接口

MIDI设备中,有一到三个端口,它们分别是MIDI In、MIDI Out和MIDI Thru。MIDI In接收其它设备发来的信息,MIDI Out发送本设备生成的MIDI信息,MIDI Thru将从MIDI In接收来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台MIDI设备上。MIDI接口有专用的也有集成的。根据资金与设备的多少,可选择一进两出、两进两出……八进八出等型号,也可用MIDI电缆,直接连接到多媒体电脑中的声卡上。

MIDI键盘

MIDI键盘是用于输入MIDI信息的设备。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在编曲软件里用鼠标输入各种MIDI信息,但实际上比MIDI键盘要烦琐得多。假如资金允许,最好还是要配备MIDI键盘。有MIDI接口的普通电子琴,也可以作MIDI键盘使用。新加坡Creative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MIDI键盘非常适合于高师《和声学》课堂教学。

音源

音源是MIDI音乐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资金条件,配置音源可以有如下方案:

经济型:普通声卡 + 软音源(GigaSampler、Reality等)

普通型:中高档声卡(附带有音源)(Creative公司LIVE系列声卡、YAMAHA724、744等)

专业型:专业外置音源(Roland公司的SC系列、YAMAHA公司的MU系列价格适宜,功能强大,在国内广泛使用;更专业化的顶级音源有Roland JV-2080、Akai EWI3020等;广州凯诺公司推出的DY系列民乐音源是民乐MIDI音乐实现的保障)

调音台、音箱、投影仪

调音台、音箱主要用于示范演奏,投影仪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教具。在一个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中,调音台、投影仪各一,音箱一对就行了。此外,每生配备耳机一副用于个人作业试听。

b.软件

乐谱编辑:Encore4.X、Finale、MW3等。

MIDI制作:Cakewalk9.X、Cakewalk SONAR v1.31等。

音频编辑:Cool Edit、Sound forge等。

课件制作:Power Po

int等。

批改作业:Tonica等。

二、课件制作

1.文字录入

录入相应章节内容。注意标题、要点、重点、难点的字体、字号、颜色等的选择与编辑。

2.乐谱制作

把乐谱制作软件生成的文件另存为MIDI,用MIDI制作软件重新读出,作精细编辑。

4.文、谱、音、像多媒体混编

把乐谱制作软件制成的乐谱,用抓图软件(如SNAP等)实现乐谱——图片的转换(FINALE本身具有乐谱——图片转换功能)。把乐谱图片插入课件。

把MIDI制作软件生成的MIDI文件,以MIDI(或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成WAV,或转换为MP3)的形式插入到课件中。

把相关视频文件插入到课件中。

5.添加动画

为课件中各种事件,添加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作最后综合编辑。

三、课堂教学

1.用Power Point播放课件

采用数字化的课件教学时,老师的粉笔变成了鼠标,烦琐的板书在这里也变成鼠标的轻轻点击。老师的教案不用再做第二次的抄写,学生就能轻松阅览教学内容。十年前的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今天变成了现实:老师带一张光盘来到教室,打开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本章节的标题经过渲染处理,象电影一样非常醒目地映入眼帘,许许多多的参考书被集成到一张光盘上,有内容的文字说明与语音讲解,有每个例子的影音实况,预先设计的播放效果,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按动课桌上的按扭,进行电子举手提问题。老师随意检查着学生的课堂作业,批改后轻触键盘发送给学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组织课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大的信息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又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有序而默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的活跃。

2.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3.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5.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延续课堂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最大优点体现在实时便捷性和可延续性这两点上。在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学生下课后,也就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结束,学生在课后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延续学习,这种延续的学习过程很难保证学生不走“弯路”;而数字化教学手段则不同,有着优越的延续性特点。具体实施的手段为:

1.课件复制

课件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基本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要点、难点等。老师可以把教学课件轻松复制给每一位学生(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很难达到这一点),也可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意下载使用,方便学生查阅、视听。

2.建立《和声学》教学网站

建立《和声学》教学网站也是延续课堂的一个绝佳的途径。在《和声学》教学网站中,老师可以远距离、多方位地随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作业以及作业批改信息。这样,教师的课堂授课可以延续到课后的任一时间,学生课后的练习可完全建立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不致于在课后练习中走过多的“弯路”,使得学生的学习效力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

数字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6篇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文化多元主义浪潮。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冲击着教育观念,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即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是当今全球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源于多元文化教育观,认为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既不是全球普世性的,也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样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不仅批判强势文化国家音乐教育政策、结构和理论的中心性、霸权性和宰制性,强调各民族国家特别是文化弱势国家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还积极倡导“文化间主义”和“跨文化主义”的音乐教育,主张在不同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念之间建立起理解和宽容的精神,尊重并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哲学、音乐语言、音乐文化和音乐思维方式。认为“音乐本来就以多元的方式存在于不同文化中,音乐教育理应使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学习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通过对‘他人的理解’增强自我概念和自我理解。”①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21世纪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首先出现在美、德等发达国家并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国。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也开始影响到中国。在与美、德等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中国音乐教育的学科发展亦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已开始提到多元文化音乐。高师音乐教育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母机”,而音乐理论课则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分类过细、各自为战,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缺乏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观念的解决是建立理论认识的基础,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笔者以为,应本着“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的原则,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 关于“课程”的定义,教育学家早已给予了诸多不同阐释,而人类学家则认为“课程”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音乐理论课程作为人类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精华,担负着人类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设置是不同思维模式的体现,它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接受效果的优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每一部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有某种联系。③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与其中各部分课程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目前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仍各自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其整体性。如何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下进行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是目前中国高师音乐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把整个音乐理论课程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使之通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互相联系趋向统一,使总体在各部分相互协调中求得发展。”④ 1.强化课程,淡化学科,重构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分科。课程设置作为中国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仍比较缺乏弹性,具体表现在有些课程划分过细、重叠过多。我们应本着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与体系,将原有的趋于分散、科目繁多的课程结构加以整合。强化课程,淡化学科,同时对特别需要扶持的传统音乐理论仍需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其不断付诸于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为利于学生对整体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学科相互协调中求得总体效果,笔者以为,应将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中一些较分散的学科进行重构,以板块的形式囊括可以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在“音乐基础理论”板块中可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等学科,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外国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外国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史》《外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作曲技术理论”板块中可包括《歌曲作法》《配器》《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学科。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多元化需要各板块内部课程之间、各理论板块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渗透,而不是简单地将各个理论课程叠加在一起。只有强化板块式课程体系,淡化分散式学科课程,才能在整体习得的理论中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2.重视音乐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其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从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对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精通音乐教育领域的学科内容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随时随地解决与音乐学科领域有关或无关的问题。⑤因此,重视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文化科学知识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是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 现存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是传统高师音乐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教材的理论体系较陈旧,已不能适应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如目前高师的和声教学仍局限在给学生灌输传统和声的狭小范围内,“对近现代和声了解很少,对创作中出现之新的和声现象困惑不解,对和声学的历史沿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⑥对于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单轨制,即是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增删取舍,教学体系基本不变;其二是双轨并行,即主张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两种教学体系并用,实行“双轨教学”;其三是多元化道路,即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下,将东西方的音乐理论融会贯通,在各文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网络。笔者以为,以基础音乐教育为培养目标的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求学生掌握广博的音乐知识,才能够适应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够符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下,在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多元化的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p#分页标题#e# 1.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 自20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对西方古典时期音乐文化的阐释,而忽视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指向,其结果必然造成教学内容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⑦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不是往“专”、“精”方向发展,而应朝“博”、“大”方向努力,它既应体现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又应兼具时代性、知识性与艺术性。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组建一个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体系:纵向方面是西洋音乐理论的延伸,其中应包括20世纪的现代音乐理论等内容;横向方面是世界音乐理论的综合,包括各国音乐理论体系,如印度、阿拉伯等。 2.双层融合的深厚底蕴 (1)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潮流中,保持本国的音乐文化个性是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的唯一出路。因此,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也是进行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⑧,特别要注重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多种语言、多种文字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并且“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的内涵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就不仅要传授中国汉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也应传授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在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用“汉族音乐形态的理论”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传统及其音乐文化要尊重,不能用汉族音乐取代中国音乐,应着重解决以往教学内容中少数民族音乐所占比重较小的问题,⑩体现多元一体、相互融合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特色。 (2)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维度融合 当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从进化论发展到相对论的进步,如何处理好人类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并将其综合运用于音乐理论的教学当中,是当前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更应注意多维度教学内容的综合与整体教学内容的分配。 总之,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适应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拓展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音乐理论结构,同时增进学生对于各个音乐文化形态的理解,建立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出新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没有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的最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开放的、并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方法上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出新,导致教学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无论教学内容如何改革,如果仍采用旧教法,忽视相关观念的转变,也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因此,要达到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侧面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撰供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同时,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将其与高师音乐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法。 结语 人类社会愈来愈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势态,任何民族国家放弃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难以面向未来。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也首先需要考虑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势态背景,考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影响。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环节的音乐理论课程亦要顺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高高师音乐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音乐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正确审美观和创新精神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美育教学,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对新时期音乐教育质量和音乐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加强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谈谈个人看法。

1 加强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推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当前,信息社化会的到来导致了知识爆炸,知识折旧率日益加快。据西德学者哈根?拜因豪尔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正如《庄子》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由于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广大音乐教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过程强调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因此,对音乐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育改革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师资力量的差距。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该区中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由2000年的3.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9.06万人。2007年秋季突破10万人。然而,在学生猛增的同时,各个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普遍没有及时跟上,音乐教师增加得更少,现有教师素质不能完全胜任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高的实践能力要求。据笔者调查,万州区职业学校师资中有80%以上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学科结构上,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在学历结构上,专科和中专学历多,本科学历少;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的多,30岁以下的少;亟待加强继续教育。

2 加强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继续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有的学校,音乐教师工作负荷较重,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在继续教育的机会、时间和精力方面非常有限。因此,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从内容、形式和保障三方面着手,搞好音乐教师继续教育。

2.1 丰富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注重针对性

音乐教师不同于一般的音乐表演工作者或者音乐理论工作者,他必须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与音乐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因此,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首先,提高思想修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工作中,有的音乐教师往往把业务能力看得比较重,而忽视师德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提高文化修养。有的音乐教师认为,只要有了音乐专业知识就能够做好一个好老师,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仅仅有单一的、狭隘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师应该在“大艺术观”的指导下培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除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美学、文学、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科学方法论以及历史、地理、外语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与音乐教学有关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戏剧、曲艺、舞蹈、影视、美术、书法等与音乐艺术有密切关系的姐妹艺术,以形成自己合理的、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第二,全面综合的音乐学科专业修养。首先,夯实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音乐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综合的音乐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在掌握音乐学科的主体性知识和技能,比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器乐演奏技巧、声乐演唱技巧、舞蹈、律动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其次,兼顾“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 在音乐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中,“一专多能”要在单一的基础上求全,而“多能一专”则是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体现了新世纪对音乐教师的高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技能方面应该提倡某种特长,但是这个特长是音乐教育专业范围内的特长,也就是说这个特长要更加有利于音乐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具备某一较高水平的专业特长,对音乐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首先,掌握音乐教育理论。当前,部分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不高,对于学习研究这门理论也不够重视。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必须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教育教学等基本音乐教学理论,并将它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培养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多种形式辅导能力。音乐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和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表现为教师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备课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能力等,再次,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能力。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既有教学的能力,又有进行科研的能力。音乐教师要不断增强科研的意识,把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和音乐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学习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开展教学试验,以科研带动教学工作。

2.2 创新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增强实效性

第一,建立多元、开放、互动的培训体系。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面授培训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工作格局,采取脱产学习、攻读学位、科研教改、编写教材、学术交流、示范教学、网络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自主学习等形式灵活、途径多样的形式,切实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第二,完善课程设置。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当体现鲜明的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改革目标和未来发展对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帮助音乐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具备教育改革的使命感和开拓创新意识,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音乐教育动态和前言信息,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策略、方法和手段。具体来讲,可以开设8门课程:中外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音乐教育心理学基础、国外音乐教学法研究、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现代科技与音乐教学、音乐鉴赏与音乐文化、音乐专题系列讲座。这8门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涉及到以下与音乐教育相关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意义、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大框架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评价、音乐审美心理与生理基础、音乐学习心理基本理论;国外著名音乐教学体系及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评价;教育及心理统计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技巧;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音乐软件与音乐教学及音乐作品分析;合唱指挥;乐队排练;学校文艺演出的创意与设计等。

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校要转变以前只重学历的培训模式,将理论培训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在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强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要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音乐教师的视野和素养,增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吻合度,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促进校企合作,开展人、财、物的合作与对接,生产与教学要素的有效互动,实现职业学校与工厂企业的九个融合,即学校与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与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与学徒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

2.3 完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突出全面性

第一,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摈弃短视意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情操养成的重要性,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转变“音乐教师接不接受继续教育无所谓”的思想观念,把音乐教师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制定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的详细合理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列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定期进行专题调研。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接受解决师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教育部制订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逐年增加教师数量,力争使全国专任教师平均生师比从24:1降至20:1,专兼职教师平均生师比从21:1降至18: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5%,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量的比例达到25%。学校领导要有长远的眼光,出台激励政策,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既要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安排的培训指标,又要针对学校实际,制定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教师培养规划,满足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不同的培训需求,给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一定的培训时间并且减轻其教学任务,切实保障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第三,加强监控,规范管理。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除了通过培训、研讨、会议或者外部顾问帮助等手段外,学校工作环境也是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的一个潜在的丰富资源。有的学校并不缺乏教师培养管理的政策,但遗憾的是在落实过程中大量存在只有表面文件传达而没有跟踪管理的现象。学校要实行教师继续教育责任制、督查制、证书制和档案袋制,对教师研修的目的、安排、过程、效果进行监控,避免随意性,推进规范化和制度化,规范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完善继续教育档案,作为聘用、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同时,政府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师继续教育投入,改变过去继续教育费用由政府和学校包揽的做法,实行政府、学校、个人共同负担的方式,推动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又有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教学任务。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只有适应音乐学科的特殊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对评价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师是音乐院系的主体,其文化素养表现出来的学识水平、教学艺术、创新能力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普遍需求。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学评价工作非常必要。一个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师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与进步,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引导教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又有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教学任务,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只有适应音乐学科的特殊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一、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599万人。在这种形势下,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成为很多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

1.音乐教师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从理论上讲,作为同一系室的音乐教师,互相了解较为深厚,是最能真实的对同行教师进行评价的,比如同行教师的演唱演奏水平、音乐理论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认真负责程度等。但是,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互评时,会存在打人情分的现象,同时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只要掌握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理论,不必给学生示范,诸多因素影响了教师之间不能客观公正地打分,从而使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2.学生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够重视

学生是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的评价主体,因为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师的教学,对音乐授课教师的课堂影响力、知识能力、教学手段和水平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一个群体。但学生的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毕竟有限,部分高校在教师教学评价这一环节的宣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关心,这就造成了很多在被动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音乐教师进行评价,甚至连自己所评价的教师是谁都不知道,存在应付现象,个别学生还存在怕教师报复心理。

3.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片面性

音乐教师评价体系是从教师的音乐理论及技能技巧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构建的,这几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许多高校都存在单纯注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学历和教学水平的现象,如高音唱得怎么样,弹奏曲目难度有多大,有没有发表大部头的音乐作品等。对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价值观和师德水平关注较少。一些高校在对音乐教师评价中,过分注重他们比赛演出获奖,科研成果等,把这些作为音乐教师升职、评职称的依据,使评价功利性过重。这些片面的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利于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影响较小

音乐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评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评估的结果应对教师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这是教师用来衡量自身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对评估体系的运用,仅仅局限在部分音乐教师的评先评优方面,难以调动全体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够全面。

二、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教学评价角度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若十评价标准。有效性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一与建构主义教学评价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性学习,从而对知识真正的产生理解和获取学习的积极性是存在相同之处的,这为我们反思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满足教育的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非常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满足教育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音乐教育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具备理解世界多元化的修养和能力。

2.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培养自我发展意识

培养高校音乐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既是促进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要求,也是提高音乐教师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自我意识越强烈,其在自我完善中的自觉性越强,越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我的审视,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揣测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高校音乐教师要全面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充分研读音乐作品,更新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音乐教学的技能,不断发现音乐教学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关注教师全面素养

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本专业的演奏、演唱、舞蹈或指挥等技能技巧外,还要具各全面的音乐理论水平,要熟练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熟悉不同时代的中外音乐作品,同时对于文学、哲学、地理、历史、美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要有所涉猎。一名出色的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博学多才,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知识修养的因素。

三、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

1.音乐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接近成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音乐对人的健康成长又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全面的道德修养。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良好言行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对作品的理解要体现出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寓教于乐。教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教学中多鼓励和支持学生,为他们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2.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如视唱和视奏能力,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创编能力等。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穿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体现出音乐中的文化以及文化中的音乐等因素,使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意境,全面掌握音乐知识,熟练掌握弹、唱、跳方面的技能技巧。

3.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音乐是一门直观艺术,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和联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教学竞赛活动,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在活动中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技巧课音乐教师应具备举办师生音乐会和个人专场音乐会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演出的能力。据河南省人事厅2009年8月新出台的高校职称评审文件中,把音乐教师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列入评审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技巧课教师举办音乐会的能力也代表着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4.音乐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水平,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水平,有些教师只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而忽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教而不学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 音乐教师 素质 教育 修养

音乐教师是音乐的传播者,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课的开设目的,不单纯在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而在于音乐的传播和普及,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教育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陶冶和思想教育。这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首先,音乐教师应当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为此而奋斗,同时高尚的人格和人生境界都是作为优秀教师的首要前提,具备全面的素质和修养是从事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同时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首要前提。

事实证明,从事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和修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自然应当以全面的素质作为基础,同时,还应当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全面的音乐修养,教师应在以上的基础上再具体有所侧重。具体的说,音乐教师基础知识结构可分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1 文化知识结构和基本素养

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普遍比其他学科教师略弱一些,音乐教师应当理性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广泛的文化知识修养对音乐专业的教学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中尤其显得重要的是英语学科和计算机运用知识。

在21世纪的时代现代化程度非常高,若不懂的英语,可能成为时代的聋哑人,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及提高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多思考,思考是人们获得智慧的源泉。做一名音乐教师仅仅思考音乐本身的知识性、技术性问题是不够的,还应常思考与音乐和音乐教育相关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音乐文化。因为音乐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学生。他们往往会站在自身构建的文化视角而非音乐视角上来欣赏和理解音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做好音乐教师的工作,我们应该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思考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思考使我们有了提高自身的动力,思考使我们变得睿智。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还要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去体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那就是作品后的大文化背景。对音乐作品文化的体验是我们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却也恰恰是被很多音乐教师所忽视的。

文化知识与音乐教学是息息相通的,例如:音乐的历史发展与历史的车轮同时前进的,音乐的风格流派与历史的年代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这充分的说明了文化知识修养与音乐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革命的理想。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要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虚心好学,独立思考,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具有培养人才贡献毕生精神。如果我们培养的音乐教师不具备这样的思想素质,即使专业素质好,也很难胜任音乐教育工作,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的出的结论。

2 专业知识结构

音乐专业知识有音乐史、音乐欣赏、民族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理论等学科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能娴熟的掌握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及丰富课堂教学又能大大的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例如:所学知识不巩固,大部分知识很快淡忘,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不能紧密相连,缺乏相互联系的学习,最终并不能有效的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这就好比“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含金量并不高。总体来看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1 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又称专业情意、专业道德等。它包括:“专业理想,即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等;专业情操,即对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与自豪感,以及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业性向,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合作的、有责任心等;专业自我,即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满意感等。”只有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才对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才能,积极投身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

2.2 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等方面,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应该是融会贯通的。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具备:

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包括艺术概论,音乐美学理论,美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音乐教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和音乐专业理论。

其次,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只有专业技能缺乏文化修养,对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打好知识基础。如总结工作、写论文、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语言规范等,没有语文基础和文学修养是难以胜任的。

再次,应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初步作曲技术,视唱练耳功能,歌唱的技巧,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的能力,键盘乐器应有一定的技巧,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的能力,键盘乐器应有一定的技巧,还应掌握一种选修乐器,中外音乐作品分析和以音乐史,具有开展课外辅导活动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后,具备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师范院校和在职培训培养的师资,不懂得音乐教学发,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它只是完成了培养师资的部分任务,作为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应了解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懂得初步教学方法,教案的设计,制定教学计划的一般原则。懂得评价课的标准,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结构,教学的组织方法,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方法体系,懂得教学的基本原则。所以,教师应用真实情感启迪陶冶学生,使他们感到真,善,美,成为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