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临床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8 11:46:07

中医临床论文

中医临床论文第1篇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方式,而这种区别于西医的特殊诊断方式也体现出辩证的哲学思想并被运用到中医护理当中。进一步讲,医生借助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将上述种种状况综合考量来辨识症候,查出患病的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质,总结患病的原因,这种独特诊断方式乃是中医护理中辩证思想的外在体现。所谓施护,就是指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依据辩证结论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由此可见,辩证乃是中医护理的基础与前提,其决定着施护能否达到最佳效果。依照正确的辩证结论进行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等合理施护对于维护被护理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中医护理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治愈疾病我国自古便提倡“三分治、七分养”,这也与中医护理的辩证施护理念相契合,当然,优化生活环境,舒畅情志,进行合理的膳食和相应功能的锻炼也是中医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之,整体观乃是使得被护理人得到科学护理的保证。而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分析症候,查出患病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质、总结患病的原因乃是对因人制宜得出科学护理方案的手段。实际上,中医护理的科学之处便在于其能够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一步讲,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采用不用的护理方法,反之亦然。就以发热作为例子,外感发热邪气在卫分,所以,在治疗时采取解表并通过保暖、避风、药后多穿衣物、多盖被子、取微汗降温等方式进行护理最佳;但中暑所造成的发热则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为此时邪气已经入气营,最突出的症状便是高热和口渴,因此在护理时最好采用降温的方式来祛病,比如,注意通风、多让患者引用西瓜汁等清凉食物进行解暑最佳。综上所述,整体辩证施护不啻为带动护理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中医护理的非常重要的特色所在。

2.2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众所周知,人类疾病存在着病因繁多,种类繁多的特点,而这也恰恰使得中医护理单单依靠整体性还不能达成最佳效果,故此,在临床中应用辩证施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中辩证观的价值尤为突出,比方说,对于惯性胃痛患者,中医护理在临床中会因病制宜采用不用的护理措施。进一步讲,倘若胃痛是因寒性刺激而引起,则采用局部温热的措施进行护理,进而达到驱寒与止痛的效果;倘若胃痛是因情绪不稳和情志不舒而引起,则采用心理干预的疗法来缓解患者的压力,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3结语

中医临床论文第2篇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是悬壶济世,是施仁爱于他人。医学被称为“仁术”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地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1]在非典危机中、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些宝贵的医学人文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仍闪耀着骄人的光芒。当代中国医务工作者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奏响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时代最强音。他们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永远为人民所铭记,为历史所铭记。

 

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駐张机体的整体髓复。中国传统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整体观念,更是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一是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二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獻体的各个誠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會吐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m这里当然也包含着人体与情志、人体脏器与情志之间的关系。情志,即“七情’、“五志”古人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喜、怒、悲、忧、恐,叫作五志。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的改变可能使人发病,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详细记载。情志的变化也和脏腑密切关联,中医认为一定的脏腑由一定的情志所主。它们的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则伤肺;过恐则伤肾。人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且五脏六腑相互縣、相互影响,故某1情志对某一脏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或者可以这样说,以本脏为主,同时也可能伤及他脏。因此,如果病人躯本上有不适,往往会导致精神上的问题,而精神上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或加重,从而使人遭受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环境统一性的思想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治病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而且也应当关注整体上的反映,包括情志对脏腑,乃至对整个人体的影响,并注意对整体上的(包括对情志上的)调节。因为医生通过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和对其精神情志上的调节,将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疾病措施的同时,更注重X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人文关怀,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和疾病的治疗。

 

2医学人文精神是临床医学发展至今的应有之义医学的目的是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持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要实现这一点,就不仅要在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上,而且要从家庭、社会、生物界、地球等宏观环境上,去揭示和把握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基本现象的本质和相互联系。临床医学的目的和对象具有人文取向性,因此,临床医学将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哲学的精神思维、文学的心灵情感、经济学的利益权衡、法学的权利维护和伦理学的道德培养等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医学的对象是人,是社会的人。因此,这就决定了医生不但要了解疾病,了解健康,了解患病的人,了解和认识社会,而且要做到正确了解疾病(医学知识)、人(人文知识)、社会(社会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医学社会性、艺术性、知识性的体现,更是完整地把握疾病的必然要求。因此,重技术轻人文既不利于整体把握病情,也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所谓“见病不见人”是医之大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西方医学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医学界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日益严重。此种现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化,把病人只看作疾病的载体、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医患之间很少交流,对病人的体验毫不关心。二是商业化,把病人只看作消费的主体,导致医学边界无限扩张,医疗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在医疗卫生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否则付出的代价将是沉重的。

 

目前,医学的发展己使医学人文精神的传统在临床医学中由迷失到被急切地呼唤到回归。一是医学发展使医学人文精神的传统在临床医学中产生迷失和断裂。20世纪,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医院里装备了各种诊断仪器和设备:从X射线、心电图、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到自动生化分析仪、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凭借这些仪器设备,医生们能准确、动态、自动地诊断、分析疾病原因和机体的功能变化。肾透析机、心肺机、起搏器、人工脏器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药物、器官移植、生殖技术、介入性治疗等提供了多种有效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的现代化诊断、治疗技术,将医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寻找致病原因、分析数据、发现细胞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上。而为了更准确、有效地诊治疾病,按疾病的不同位置或类型分类的临床专科和亚专科也纷纷建立,使病人越来越被简化为因机体的某一部位损伤或功能失常需要修理和更换零件的生命机器。医学专业化的发展同样也导致了医疗保健程序的分解,病人被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的词素,病人受疾病的痛苦也纷纷被转化为检验单上的数值和各类影像图片。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作为一个病人为病所代替,作为一个病人的整体,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被逐渐消解了。医学中传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洪流的冲刷下发生了迷失和断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技术上出现的至善主义,使医学发生了异化现象。这就是诊断治疗的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使医生远离病人的非技术接触,导致医疗程序的非人格化、装配线化、超市化。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技术、追逐结果,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増加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愿意关注的是躯体问题而不是病人的情感。疾病被看作是细胞或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死亡被看作是分子的瓦解。在提高效率的名义下,给予个体病人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少。面对候诊室外排满的病人,医务人员精疲力竭,即使主观上有强烈愿望也没有多少时间给患者以人文关怀。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的“技术至善论”又将人们锁定在医学的幻想中:即人类可以消除一切病痛、人的所有器官都象机器的零件一样损坏后可以更换。但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却出现了医学发展本身未料到的后果:出现了以药物保障健康的现代迷信;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増加;临床医学昂贵的治疗挽救了某些危重病人的生命,但并不能根本解决其健康问题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医学的异化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专科化消解了整体性的人,技术化忽略了人的心理,市场化漠视人的情感,,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

中医临床论文第3篇

因为循证医学既重视个人经验又强调现有的研究证据,这就使得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巧、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是循证医学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我校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之前都会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选修,其中就有循证医方面的内容。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会挑选一名对文献检索比较熟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负责对其他检索技能不熟练的学生进行辅导。在文献的选择运用方面,我们鼓励学生们使用英文文献,为了降低难度,一般采用Pubmed数据库即可,中文文献则我们鼓励选用核心期刊的文章。此外,文献检索也是使医学生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但有研究发现,医学生掌握的新知识情况和从医院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学生时期养成良好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

2通过典型病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病例教学是临床实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循证医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典型的病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查阅文献,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提出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比如因颈椎病就诊的患者,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患者查体,阅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由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的颈椎病分型是什么?适宜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如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积极,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钻研的深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有学生竟然将“k-line”理论引入颈椎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的讨论中。循证医学教学极大提高了实习生对手术的兴趣,本批学生上手术的积极性及出科后自愿报考骨科的比例都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医临床论文第4篇

数据采用Excel2003录入计算机,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过程的比较典型案例:在“肺栓塞”病例教授过程中,第一堂课试验组得到了一个病例的描述:患者青年男性,急性病程,以“咳嗽,咳痰、咯血5d”为主诉入院。患者5d前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时有盗汗、无发热、乏力、消瘦等症状。自觉时有胸背部疼痛,咳嗽后加重,无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予头孢、阿奇霉素抗炎治疗2d,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来院,病来时有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精神尚可,饮食及夜眠可,大便稀,色黑,非板油样便,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提出相关问题:(1)可能的诊断;(2)需要做的相关检查;(3)还需要进一步追问的病史。第二阶段试验组学生通过互联网强大搜索引擎(ogle,baidu,yahoo)在搜索词条中输入相关词条进行检索: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对病例及相关问题进行搜索。通过专业数据库(CNKI,维普,pubmed)查找专业文献。第二堂课试验组反馈其查找文献的结果:做出的可能性诊断为:(1)肺炎;(2)支气管扩张;(3)肺结核;(4)肺癌;(5)肺栓塞。互连网将会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并对上述可能性诊断进行反复对比,各个疾病之间有何异同,并针对该病例提出了可选择的检查,学生提出追问的病史:患者有无外伤史,有无手术史,患者的工作,教师展示该病例实际进行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结果,并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最终揭示确定诊断:肺栓塞。而在大课教学中首先告知对照组学生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是肺栓塞,教师再逐步介绍了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

2.2网络PBL满意度评价本研究设计15个问题,让学生对网络PBL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见表1。

2.3学生们的综合评价问卷调查显示51.91%的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30.48%的学生保持中立,只有17.61%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如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学生认为网络PBL能使同学对所学习的这门课程有更好的了解。能提高同学的参与性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了传统学习方法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网络操作的技能也有所提高。持中立态度的学生认为网络PBL这种教学方法可有可无。持否定态度的学生认为网络PBL还是比较陌生的事物,它对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知识要求较高,因此限制了一部分人的使用。而且,网络PBL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4教师们的评价对这次带课的老师的调查,90%以上带教老师对网络PBL持肯定态度。网络PBL节省了教师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使得比传统的PBL节省1个教师。网络资源的丰富,查询的方便,选择的多元化,交流沟通的快捷是教师认同网络PBL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因。教师们认为网络PBL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PBL讨论执行起来也更加方便,也节省了教学的时间。但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也是一次挑战。教师必须对计算机及网络有扎实的基础,而且面临教学环境的改变完成教师身份的转换。

2.5标准化病人考核在前面所做学生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中,网络PBL这种教学方法基本得到了肯定,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对网络PBL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使得评价结果可能偏离实际情况。因此本研究采取了标准化病人考核的方法对网络PBL进行评价。首先根据学生近期学习内容选取了5个病例,两组学生随机抽取,对相应的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为标准设计35道题,分别对医德医风,医学知识,交流沟通,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5个方面进行考核,由标准化病人及助手进行打分。通过标准化病人考试,试验组问诊部分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查体部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网络PBL教学更多地应用于医学基础教学中,在李稻等的研究发现,网络PBL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并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研究提到的案例中,从两种教学模式中不难看出,网络PBL教学更贴近临床诊断思维模式,且网络PBL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及探究为主,最终得到正确的诊断,而传统大课教学模式学生以听教师为主,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缺乏对疾病的探究过程,并且随着动态网页技术逐渐趋向成熟,网络信息的交互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学习者不仅在网络上可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生动、感性,学生在获取这一类信息时,不仅学习兴趣巨增,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为牢固。教学的第三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讨论系统,包括电子公告板(BBS),即时通讯工具(QQ、MSN),E-mail,视频会议等实现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本研究将网络PBL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中,结果表明,学生对“网络使资料来源更丰富”的赞同性评价高达85.71%,并且在“我学到的技能和知识非常有用、我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了传统教学方式学不到的知识、网络很容易操作和使用、网络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以及我熟悉常用的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方面的赞同性评价均超过半数,说明网络PBL教学使学生更贴近现实临床实践,更接近实际临床医生的思维模式及学习过程,本研究与杨辉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利用标准化病人对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试的结果中,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在交流沟通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中,医患的沟通尤为重要,因此,网络PBL教学在此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将来真正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医生素养基础。

中医临床论文第5篇

[关键词] 论文撰写 中医临床

健康网讯: 七、结果 是论文关键内容,创新点和结论的依据,也是评价论文水平的根据。 (一)内容 1、临床和实验结果 2、经统计处理过的数据,导出的公式,效果比较的图表 3、影象资料、病理照片、模式图。 (二)数据和单位 1、用阿拉伯数字。 2、小数点后面保留位数:标准差÷3=X ,保留X的最高位数。例如:5.786±0.636g , 0.636÷3=0.212,写作:5.7±0.6g 。 3、计量单位应参照法定计量单位。 4、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后面加括号注明正常参考值。血糖9.6mmol/L(正常参考值3.9-5.8mmol/l)。 5、列表时在表头标题后面可注明表中数据的法定计量单位。 6、时间符号:s、min、h、d等,在文中用中文,在表、图中使用符号。 (三)表和图 1、简明、清晰、易懂,一般一个表(图)只设计一个(或一类)内容。 2、内容为:药物、途径、对象、指标与单位、结果。 3、图、表内容不要重迭,两者各有所长,根据需要采用。表可显示确切数据,而图可反映变化趋势,对比强烈、直观。 4、表为三线表,两侧开口,尽量不同纵线,必要时可加用横线。 标题 ------------------------------------ 顶线 栏头 观察指标 ------------------------------------ 栏目线 表身 数据 ------------------------------------ 底线 脚注 5、图有柱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图的标题在图的下边,注释放在图的附近,应有纵横坐标单位和标志数据。 (四)全面、真实报告结果 1、与研究预想结果有矛盾的现象、结果及数据应客观反映,如无效、恶化、毒副效应、不良反应。 2、失访情况真实反应。 3、真实报告阴性或相反结果。可能就是真实结果或包涵着真理,或提示设计缺陷,都是以珍惜和利用。 (五)注意事项 1、按研究程序或相关内容,分段报告。 2、结果部分文字叙述和图表要合理配合,不要重复,以清楚表述为原则。 3、突出主要内容,创新性结果,不要堆积数据,为内容丰富所累。 4、只论述本项研究结果,除用于比较以外,不能引用其它研究资料掺挟到结果中来。 5、一般不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论述。八、讨论 (一)讨论的内容 讨论是实验结果的升华部分,也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高低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讨论中通过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 1、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2、着重阐明本文与前人和别人工作相比的创新点何在,以及本项实验结果从哪些方面强烈支持这一创新点与结论。 3、实验结果可能的其它解释,以及排除这些可能性的理由和根据。 4、创新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应特别强调对医学发展与临床实践的意义。5、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展望。(二)注意事项 1、讨论部分不等于自由论坛园地,不能泛泛而谈。讨论内容必须从本文的实验结果出发,紧紧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 2、结论与结果要分开 结果是客观事实,结论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理性概括,这种理性概括与客观事实符合程度如何,不应说得过于绝对化。每篇论文的实验结果都是在著者限定条件下得到的事实,所做的结论可能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与条件,所以夸大自己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应当留有余地。 3、切忌推理过分外延 由于生物科学与医学许多问题并未阐明,所以推理应当持严谨的态度,通常冠以“可能”为要。一般就来,从实验结果出发的一级推理,大体是可靠的,但二级以上的推断大多数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 4、必须大量查阅有关文献 讨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业务能力。因为讨论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5、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任何研究在时间、空间与条件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有不完备之处。诸如体外试验结论有待体内试验证明;体内效应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实验的发现有待别的实验室验证;本试验尚存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等等。别人报道不同之处,应当客观地分析可能原因。九、小结 将研究结果和讨论分析后的认识,以简明的结论形式表达出来、并归纳成几条,指明理论和实际意义,它是整个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十、致谢 实验性科研离不开他人帮助,在正文结尾后,应当对曾为文稿作了帮助的人,如指导、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同事、部分操作者、标本提供者以及其它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发挥过助手作用的同仁,以简词表示谢意。十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论文起点的高低,而且说明作者跟踪国内外该领域前沿的程度。读者通过参考文献,除进一步了解该文的来龙去脉外,同时还为自己评估该文的水平与意义提供了文献依据。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应列出作者姓名、文题、杂志名称、年份、卷(期)、起(止)页。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称、版次、页数。例如: 吕秀凤,谢蜀生,朱洪荫,等. 桂枝汤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5):283-285. 邓铁涛,郭振球. 中医诊断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56.

中医临床论文第6篇

摘要: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睡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睡眠理论的内容,相关论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症分类以及症状描述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阴阳睡眠理论、营卫睡眠理论和五脏睡眠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睡眠之机枢,《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痞矣。”《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卫气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冈五脏主气化。睡眠的各种神志信息由营卫气血载负运转,而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只有五脏气化和调,营卫气血充实、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气顺神灵,睡眠以时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发气机、心脾之化营生血、肺之主气行营卫、肾之主水蒸腾津液,以及肝脾调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肾藏泄适宜、心肾水火相交、脾肾先后天互养等,对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脏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动,也是睡眠活动的基础根底。先天之精化为五脏躯体,五脏主躯体又生化后天之精,以为气化活动基础。五脏之精充盛,其气化活动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为根基,精盛体壮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如《营卫生会》述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眼”、老人“昼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说,《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有三,即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和五脏理论,而五脏理论当为核心。中医学睡眠理论体现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视整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时间的周期变化,又强调睡眠(寐)与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痞。心神是五脏神之一,心神能否发挥主宰作用有赖于五脏神之间的协调与各司其职,这一认识确立了以五脏精气神论睡眠的基本原则。后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祖国医学睡眠理论,为养生及临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睡眠障碍

2.1睡眠障碍的主要病症睡眠的正常机制遭到破坏即导致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梦寐不宁、睡行症。

失眠,或称不寐、不得眠:表现为夜间难以人睡、或难以持续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来时有疲劳感。从神的层面看,心神受扰,动摇不定,可致不寐;从气的层面看,卫气留于阳,不人于阴则不寐;从精的层面看,五脏不足,心神的活动、气的运行失去原动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总属心神不能应时外张,魂魄沉溺于内,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证。究其原因总以阴、寒、湿、痰为患。而嗜睡见于大病后者,多气虚懒卧;见于病证危重者,是精气衰竭,神败难振,当另论。

梦寐不宁:表现为多梦,常伴梦魔、梦惊、梦吃、梦交等,因梦不能安卧。一般以不快梦境反复出现,醒后身心不适为要点。从五脏神的层面看,梦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内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扰,魂魄分离,魄静而魂动也。内刺激与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也可因情思经历之痕记有所忆起而使魂不安宁而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播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云:“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播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云:“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将以上三段经文的内容归纳起来可见:梦境的不同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有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睡眠中梦的现象已经有高度的认识,并引导人们通过了解病人的梦境,测知病人的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气之强弱,病变之部位,从而正确诊断,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症,或称梦游,表现为睡中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往往步伐缓慢但能避开障碍物,有时只限于睡房内活动,有时会走出去,严重者有离开住处很远的情况。通常能自行返回继续人睡,醒来对此毫无记忆。其原因是人寐后虽然心神内敛,意识潜而不张,但魂魄不宁,相为颠倒,魄激而形动,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忆;并非意识下的魂魄活动,故无“形开”(觉醒),多无感知,或仅有表浅感知。常见于少儿神志发育不全者,亦可发生在成人。

2.2睡眠障碍的辨治思路睡眠障碍的病机之本在于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地说不外饮食劳倦、情志刺激伤及人体脏腑气血,导致脏气不平,气机逆乱,阴阳所主失序,出现少寐,或梦寐不宁、或嗜睡、或睡行等症。从睡眠由心神主宰这一观点出发认识睡眠障碍,启发了从脏腑精、气、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思路,从而历代医家在临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以脏腑为核心论治睡眠障碍的基本原则。由于阴阳、营卫、五脏精气神之间彼此联系,故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允许多视角、全方位,对不同体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所发生的同类疾病,均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重要特色。wWw.gWyoO

中医临床论文第7篇

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枣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枣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二)要求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三)注意事项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和单位

(一)作者资格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二)要求

1、真名、全名。

2、按贡献排序。

中医临床论文第8篇

作者:钟嘉熙,朱敏,吴智兵,孙华锋,林宁,左俊岭,刘南,叶志中,陈银环

【关键词】 SARS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1例入院时以卫气分证为主的SARS患者,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拟定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随证加减,配合中成药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及小柴胡片进行治疗,按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分析,并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作对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61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肺部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为(905±491)d;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比较,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时间均较短,治愈率较高。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仅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仅5例(占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SARS患者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的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由卫气分传入营血分,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中药疗法;疏风清热;利湿;卫气营血辨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以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病变基础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流行已严重危害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建设。据各国医学专家预计,在今冬明春,SARS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寻找有效的规范的SARS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各国在SARS防治和研究中的主要成就包括: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非典的病原体为非典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简称非典病毒[1];高效的诊断方法取得快速进展;疫苗的研制正在加紧进行中;目前对于SARS的基本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试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及时应用面罩持续正压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对症和支持疗法等[2]。但是抗病毒药的确切疗效未能得到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巨大问题。中医药对于SARS取得的疗效已得到包括WHO专家在内的广泛重视。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专家制定了“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该方案根据广东经验,提出中药的治疗原则为按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强调发挥中医药在SARS疫情控制中的特色优势,提出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方案中指出本病属中医“温病”的范畴[3]。因此探索应用中医温病学的理、法、方、药辨治SARS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SARS的有效方案,本研究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3年1月20日至2003年6月9日收治的61例SAR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药治疗的50例[4]作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观察对象和方法

11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并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临床确认。

111 流行病学史

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112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1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11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d后应予复查。

115 抗生素的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11①+112+114条及以上,或111②+112+114+115条,或111②+112+113+114条。临床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12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标准和挟湿标准

参考《温病学》[5],具体内容如下:温病发热、恶寒、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为卫分证;但发热、不恶寒、汗多、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属气分证;若兼见卫、气分证特点者为卫气同病;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质红绛属营分证;身热、躁扰不宁、或神昏谵语、出血、舌质深绛属血分证。挟湿则证见发热或身热不扬、脘腹痞满、苔腻。

13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61例病人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8岁,平均年龄(3843±1897)岁。所有患者就诊时均以发热为主症,发热时间最短05d,最长15d,平均(370±346)d,体温最低为373℃,最高为42℃,平均(3857±102)℃;恶寒35例(5738%),咳嗽49例(8033%),精神疲倦41例(6721%),纳呆、脘痞36例(5902%),头身重痛或肌肉酸痛53例(8689%),苔腻38例(623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13例(21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者17例(2833%),二者均升高者11例(1833%);外周血分析各指标大多在正常范围内,淋巴细胞(LYM)偏低者占1404%、偏高者占175%,中间细胞(MID)偏高者2281%、偏低者351%,血小板(PLT)偏低者1579%、偏高者未发现。

61例患者入院时属卫分证16例(2623%),卫气同病证23例(3770%),气分证21例(3443%),营分证1例(164%),挟湿表现者38例(6230%),总属卫气分证候者60例(9836%)。

胸部X线表现:全部胸片经广东省非典防治专家组鉴定确认。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从起病到出院时止),所有患者肺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呈多叶或双侧改变,亦有单侧病变者。

14 治疗方案

141 中医治疗方案

采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基础方:僵蚕10g、蝉蜕6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蒲公英20g、芦根20g、甘草6g。毒热壅盛加玄参15g、重楼15g,邪伏少阳或膜原加柴胡10g、黄芩15g,咽痛加岗梅根20g、马勃10g,湿盛加厚朴10g、法夏10g、竹叶10g,咳嗽加枇杷叶15g、前胡10g、杏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以清气泄热之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常规加用小柴胡片(4片口服,3次/d)。

142 西医治疗方案

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条件下常规使用抗生素,我们选用了新大环内酯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2联用药(阿齐霉素05g静脉滴注,1次/d;头孢三嗪1g静脉注射,每12h1次。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只在高热持续3d以上不退,胸片示肺部阴影迅速增多,或阴影密度较快增高有实变趋势时(肺泡、肺间质出现水肿时)才使用;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每天复查胸片,肺部阴影吸收后即减量或停用。

2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7d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3)X线胸片炎症病灶有明显吸收。

22 治疗结果

至2003年6月16日,本院所收治的6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为(403±394)d,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34±276)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为(693±402)d。平均住院天数(905±491)d。

按中医辨证60例卫气分证患者经治疗均未传入营血分;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未使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有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

61例患者中,仅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23 与纯西药治疗的50例比较结果

深圳东湖医院(以下简称东湖医院)2003年2月9日至2003年4月15日共收治50例SARS患者,均采用纯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早期使用抗病毒药,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细菌感染,机械通气等[4]。大致与本组处在同一时期,两组的可比性及疗效比较详见表1~表4。表1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病例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略)表3 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略)表4 两组治愈率比较(略)

表1提示两组病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我院SARS患者平均年龄大于东湖医院组。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发热、恶寒、头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咳嗽与疲倦两症状东湖医院组较本组为多。两组间基本具有可比性。表3显示,两组入院后退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我院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肺部病灶吸收好转时间均较东湖医院组为短。表4结果则表明,我院的治愈率较东湖医院高。

3 讨论

31本病的发病特点及药理作用机制

本次发生于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急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初起多见发热、恶寒、咳嗽、舌红等肺卫风热证的临床表现,我院收治的61例SARS患者中有60例(9836%)入院时病变处于卫、气分阶段,仅1例(164%)辨证属营分证;且6230%的患者兼有肢体困倦、关节酸痛、纳呆、便溏、舌苔腻等挟湿的表现。故认为本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是风热挟湿疫疠之邪。按温病的分类方法,SARS属新感温病范畴,其病变基本按卫、气、营、血的顺序传变发展[5-7]。

清・叶天士《温热论》曰:“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明确指出:卫、气分病变失治则病情恶化,传入营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强调力争将病情控制在卫、气分阶段,早期使用中药,治法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基础方剂以僵蚕、蝉蜕为君,主疏风清热透邪;以银花、连翘、公英、桔梗为臣,加强清热解毒,解除疫疠浊气,桔梗尚能宣肺利咽,扼守肺卫之门户;以芦根为佐,一方面辅助疏散风热,另一方面取其利湿之效,正如叶天士语“……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甘草作为使药除能调和药效外尚能利咽解毒、和胃顾中,起三方面作用,桔梗亦作为使药载药上行以达病所[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银花、连翘、僵蚕、桔梗、甘草、芦根、蒲公英对病原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是本方抗病毒作用的基础;银花、桔梗、芦根、蒲公英均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8],直接针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进行治疗;银花、连翘、芦根、蝉蜕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僵蚕、蝉蜕有良好的镇静抗惊厥作用[8],对于SARS患者能起到良好的对症治疗作用;甘草、桔梗、银花对胃的保护作用[8]有助于消化功能的调节,能减轻SARS引起的消化道不适。鱼腥草、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中成药,鱼腥草尚有利湿作用,切合SARS中医证候的治疗。清开灵主要由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解热镇痛、抗病毒作用[8]。因春季为阳气生发之时,少阳当令,疏利少阳枢机可使邪有出路,故常规服用小柴胡片。

32 与东湖医院纯西药治疗的比较

关于与东湖医院组的可比性问题:卫生部2003年5月3日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中提到年龄大于50岁为重症SARS的参考指标之一,我院与东湖医院两组间年龄构成比较,本组平均年龄稍大,显示有统计学差异,但不能确定认为有病情偏重趋势,故暂不考虑这一因素的临床意义。统计结果还显示,入院时临床症状除咳嗽与疲倦东湖医院比我院多外,其余均未显示显著性差异。因咳嗽与疲倦这两种症状并非SARS的首要症状,不能作为衡量SARS病情的主要指标。故可认为两组病例基本具有可比性。当然这仅限于与文献报道出来的资料进行比较。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61例患者中,60例卫、气分证患者的病情全部得到控制,未传变入营血分。1例营分证患者经清营透热及上述综合方案治疗后亦痊愈。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疗效比较,除在退热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外,本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好转时间等均短于东湖医院组,治愈率亦较东湖医院组为高,提示中医为主的治疗措施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33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本组61例患者中,仅有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无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

SARS主要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metapneumonia,MP)及免疫器官如淋巴结及脾坏死。SARS对机体的攻击,使肺血管充血、渗出、纤维化以及免疫器官出血性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对死亡病例的肺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部分SARS有急进性肺炎机化早期的表现[9]。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快使病毒血症减轻,体温降至正常,同时阻止MP的发展,并逐渐吸收,抑制肺炎纤维化形成[10]。然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研究发现,重症SARS患者T淋巴细胞中,CD4+和CD8+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计数甚至低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可见到SARS患者的二重感染,而治愈的SARS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说明本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减弱趋势[11],提示激素的使用应慎重。因此,对于SARS我们应当从临床个案角度分析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产生了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谨慎合理地应用激素,平衡抗炎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期肺组织纤维化等的关系,这对于阻抑疾病传变、逆转病势非常重要。据最近报道:北京已出现了SARS痊愈后骨坏死多例,以股骨头坏死多见。粗略统计,在北京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有1/3~1/2已出现骨坏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何伟教授指出:激素的大剂量使用已成为骨坏死特别是股骨头坏死的最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应用激素控制SARS病情的同时必须警惕其副作用及后遗症。同时提示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其副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在SARS治疗中我们采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尽可能在卫气分阶段,及早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法,遏制疾病向营血分传变,同时配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原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中药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②中药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提高效应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又拮抗炎性介质,调节免疫功能,使之趋于平衡,阻断病情向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展;③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状况,使机体度过病毒的感染自限期。今后我们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ara M A,Jones S T,Astell C R,et al.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J].Science,2003,300(5624):1399.

[2]中华医学会.海峡两岸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08.

[3]钟嘉熙.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与防治[J].广东医学,2003,24(1):117.

[4]杨桂林,胡毅文,杨大国,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50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3):184.

[5]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王融冰,王宝恩,陈士奎,等.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484.

[7]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等.中医药治疗非典型肺炎1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3,44(7):506.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9]尹炽标.9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C].见:2003防治“非典”(广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57-258.

中医临床论文第9篇

1.1中医临床诊断方法与理论分析:中医对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是建立在将患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疾病症状的发生则是病因对于人体造成的一种整体反应,中医理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系统整体的生命观,动态把握人的整体生理状态和病理过程。中医理论通过四诊八纲对疾病进行辩证分析,实现患者病症的确认和诊断。从中医诊断的理论与方式看,对于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视宏观、把握整体以及以辩证方式实现病症诊断的特点。这种临床诊断方式和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上述突出特征优势的同时,也由于在进行患者病症诊断确认过程中将辩证所取得的“证”作为其临床诊断的所有信息凭据,导致在患者病症诊断确定中缺乏对于微观细节的分析,因此,其在实际的临床病症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1.2西医临床诊断方法理论分析:与中医诊断理论不同,西医在进行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中,其病症的诊断是通过对于现代科学理论以及物理、生物、化学、各种仪器设备的应用,在对于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实现患者病症原因与具体情况的确认诊断,同时对于患者病症发生与变化、病理特征等实现诊断确认,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理论的发展成熟,在临床诊断中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也越来越成熟。但是,根据西医诊断的理论方式,其在实际诊断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西医诊治中过于重视微观和局部,在人体的整体性上考虑相对欠缺,因此,在实际诊断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不足。

1.3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断新思路:结合上述中医、西医在临床诊治中各自的思路方法及诊断理论,明显可以看出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诊治体系,一种以辨病诊治为主,一种以辩证诊治为主,在实际的诊治应用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优势和不足,有学者根据中西医诊治的不同体系特征,将中医诊治归结为感应综合性科学,西医诊治归结为因果分析性的科学,在临床诊治应用中二者从不同的方法理论出发,但是都能够获得同样的真实有意义的资料。根据各自的特征,又有学者提出在临床病症的诊治中,以现代西医的诊断方式进行疾病的诊断,同时通过中医的辩证理论实现病症诊断的分型,将两种诊治方式在临床诊断中相互结合,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病症诊断分型方法,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提高临床病症诊断的科学性与全面性、综合性,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进步。

2中西医结合进行综合治疗的新思路分析

临床中,在对于患者的病症原因以及病理变化、特征进行诊断确认后,就是针对患者病症开展的治疗。根据上述对于中西医进行临床诊断的特征分析,在患者病症诊断确认过程中,结合两种不同诊治方式各自的特征优势。那么,在对患者病症治疗中,可以选择中医、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结合患者需要,以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方式实现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进行两种或者是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来实现患者病症的治疗控制。其中,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分为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及中西医药物的综合应用,它们都属于中西医结合实现患者病症综合治疗的范围。其中,中西医治疗方法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对患者病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同时,还强调“以人为本”、“治末病”、“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治疗思想,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按摩、针灸、推拿、穴位等治疗方式为主,而西医则是以药物和激光、理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为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患者病症情况,选择两种或者是多种治疗方式。以中晚期食管癌为例,除了手术治疗外,局部的放疗、化疗也是治疗手段之一,而作为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药,在手术前后的应用,能加快术后康复,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机能,清除潜在的残存的癌细胞,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可见,中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其次,以中西医药物的应用实现患者病症的综合治疗中,其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种是使用中西医药物联合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进行患者病症的治疗,比如,在对胃病患者的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中,可以使用胃仙U进行治疗,维C银翘片也是中西医药物结合制成的复方制剂。第二种中西医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则是指不固定联合使用治疗形式,比如,在进行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治疗中,可以使用金银花和青霉素药物联合应用。中西药物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