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校园信息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3:21

校园信息化论文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1篇

一、当前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

1、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历年来艰苦创业曲折发展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具有文化属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因此,档案部门不仅要整理好、保管好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挖掘,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系统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努力做到学校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能提供什么档案资料。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先进文化的载体,参与和指导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便是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

2、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直观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其是新时期校园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不仅能为本单位服务,还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便于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作用

高校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高雅、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和有力工具。

1、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如果充分拓展档案馆(室)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信息的功能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将档案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就能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繁荣高校文化,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到档案馆(室)接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

2、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档案馆(室)如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根据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清理馆(室)藏档案,对能公开的档案大胆尝试采用像图书馆的开架书库、查阅大厅等类似的公开查阅档案的方式,尽可能简化手续为师生利用提供便利,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并且档案馆员在接待学生利用档案时,应以亲和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查询者提供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档案人员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娴熟的技能和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档案的魅力。

3、高校档案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1)前辈贤圣的示范教育素材。利用高校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以名人的人生经历感染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我校通过举办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的专题展览,为学生学习树立了榜样和楷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爱国、勤奋、敬业的文化教育素材。高校的良好校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同时,高等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带有强烈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学风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对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操行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3)学校成就的激励教育素材。通过展览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传统特色,突出学校的历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大学生了解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史和学科的发展史,激发大学生热爱母校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4)知识创新教育素材。高校档案忠实记录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招生情况、专业设置、教学评估,教师考评、教学改革、教学设备,学生学籍成绩、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等等。这些记录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上升转化为教育理论,成为新的知识信息点和成果。

三、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者要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创新档案文化,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通过网络、媒体、橱窗、宣传板等途径,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宣传特色档案信息,自觉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树立档案文化建设理念,把静态无声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赋有震撼力的宣传材料。

2、进一步充实馆藏档案,丰富档案编研资料。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记录载体,它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较好地反映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高校档案馆(室)利用档案编研的各种资料,如我校编制的财务制度汇编、基础数字汇编、校志、年鉴、优秀教案集、优秀论文集、优秀成果集等具有丰厚底蕴的档案文化作品,充分挖掘了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档案编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师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3、举办校史展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高校档案馆(室)中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浓缩了高校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巧妙组合与设计,举办高规格的校史展览,真实生动地再现高校创业的艰苦历程及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美好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将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措施。校史展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增进爱国、爱校思想,而且展出中名人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突出贡献更能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我校在50周年校庆时,通过举办校史展览,使上万名校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校,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了他们为学校、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斗志。

4、利用档案展现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档案馆(室)通过学校公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把高校档案馆建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很多高校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开发多媒体宣传软件等方式,利用各种图表、照片、录像建立了展厅基地和网上宣传基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了解学校的成就,接受多种知识和美的熏陶。同时,校史馆、博物馆等学校文化场所还有助于社会了解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和过程,通过公众效应促进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增强,展示其良好的对外形象。

5、利用档案中的学术研究成果,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校学术档案记载了高校师生历年来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记录了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总结了他们在科研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科研的进展情况和已有的项目成果,使研究者得到启发,避免重复研究,而且还能提供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

参考文献:

1、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档案与建设》,2003年第6期。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大量的机动车涌入校园,破坏了校园已有的宁静和温馨,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机动车管理成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校园机动车管理办法,对各种办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机动车的全方面智能管理。

关键字:校园、机动车、信息化

一、引言

校园是重要的教学科研场所,是教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一种生态人文享受:宁静、清新、花木繁茂。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机动车涌入学校,破坏了校园已有的温馨和宁静,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目前各类学校都面临着机动车管理的难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校内车流量明显增大,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同时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校内停车位不足,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停车现象严重。校外无关车辆借道穿行或占用校内停车资源,也导致校内停车资源相对不足。

交通管理工作系统性不够,无法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给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大量的机动车驶入校园,增加污染气体的排放,也破坏了校园已有的生态和人文环境。

二、机动车管理办法

机动车管理是项复杂的工程,与各学校自身情况、道路状况、建筑布局等都有关系。目前各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如:校园内限速、设置隔离带、办理车证、预约入校等办法。但是仅凭单一方法很难彻底解决机动车管理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了五种机动车管理办法,对各办法的利弊进行分析。

1、限速。校园内限速,这是目前各学校普通都已经采用了的方法。一般来讲,校园内限速每小时25公里以内,在校门口和机动车的通行道路上均有限速指示牌。限速是对驾驶员文明行驶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驾驶员不自觉执行,很难做到监控和管理。要做到精确监管,就需要架设带有测速功能的摄像头。这个成本比较大,架设一台摄像头的成本大概在7万左右。这对于学校保卫部门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2、隔离桩、减速档、禁行区。设置隔离桩、减速档和禁行区。这也是目前校园内普遍采用的管理措施。教学区和学生生活活动区域设置隔离桩和禁行区,普通道路上均设置了减速档。这种措施可以在物理程度上使机动车车速减慢,限制机动车行驶范围。但是设置太多隔离桩和减速档,一方面会给食堂、银行等机构的车辆通行和自行车的行驶造成障碍,在另一方面也会存在消防隐患。

3、收费制度。目前很多学校采取了收费制度。从校门进校时领计时卡,出校时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计时交费。收费方案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校外无关车辆穿行校园,同时给学校的交通管理带来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收费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因为涉及到钱,管理成本和压力增大,很多学校不得不聘请专业保安公司来操作或者引入卡务收费系统。同时由于学校所处地段,定价低造成进校车辆数减少有限,校外车辆反而能名正言顺的入校。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学校还需要承担责任。

4、车证制度。车证这是目前很多学校采取的措施。严格限定可办理车证人员和车辆范围后,为院系公车、教职工、校内居住人员、来校人员等不同人群核发不同的车证。机动车入校门时,均凭车证。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入校机动车的范围,限制校外人员入校。但是车证申领、发放是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如果采取手工管理方式,管理成本大且信息遗漏多。所以可采用配套的信息系统来支持。申领者可以网上填写申领信息,相关部门审核后,即可办理车证。信息系统的支撑可以方便高效的完成车证违章、处罚以及黑名单管理。同时可以实时统计车证申领信息、及各类违章等信息。

5、预约制度。预约主要针对校外机动车入校使用。根据预约信息,可以掌握来校的外来车辆信息,控制外来车辆随意入校。目前采用比较多的预约手段包括:填写纸质或者电子预约表、电话预约、网络预约。

直接填表模式最简单,成本低,但是手工工作量大,后期的一些分析统计工作实现困难大。

电话预约是一种便捷手段,但是需要有硬件、软件和人力的支持。硬件主要是指工控机和电话线路。软件主要指语音服务系统。人力主要是指服务坐席。其中电话线路的服务费用是长期的。一般需要和运营商有个服务协议,按年缴纳服务费用。工控机和语音系统则是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产品。很多集成商都提供软硬件配套的成套服务,购买时可根据自身选择的电话线路数进行选配。服务坐席需要根据每日预约数确定,在服务坐席忙或者晚上,一般需要配套提供自动语音服务。

网络预约是最高效的手段。申请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入校门的时间、校门,以及记录入校的车辆及个人信息。即方便快捷,也可为后续的车辆或申请人的黑名单管理,预约信息的统计分析提供全面的支持。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车辆预约入校时,可将以上三种预约手段配合使用,申请人可根据实时情况选择最快捷的完成车辆入校信息预约。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以及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信息治理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就是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21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多层次、多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及校园主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完成传播先进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

1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

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在大学,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体现时展要求的校园精神,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创建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校风。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形势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支流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网络正以极快的速度走人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根据资料显示: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这些淫秽、腐朽、消极的信息垃圾严重地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躁动的时期,对异性有着极强的好奇。一些个人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多出于好奇心理,去看色情信息。此外,大学生恋网成瘾,对网上交际,游戏等成癖。恋网成癖的大学生上网时精神兴奋,下网后情绪低落,消极地对待学习,甚至为了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色情信息诱惑、网络毒品、暴力凶杀、恋网成瘾等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1理想信念的悲观倾向

不良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使大学生在道德价值方面产生巨大困惑,有些学生对理想、信仰、社会公德、高尚情操、高雅文化难以认同,大学生们的政治信仰、理想境界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一些大学生悲观、消沉、失落情绪严重,甚至产生了“远离政治”、“放弃崇高”等消极思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1.2道德信念迷失

道德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原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方位变革时期,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日益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呈多维化趋势,网络上各种思潮泛滥,使得不同政治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严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加上学校重道德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轻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力、选择力和创造力,使大学生难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道德价值定位;有些学校德育工作过分拔高了道德标准,使之“神圣化”,选择的模范人物过分夸大宣传,使之太崇高、太伟大,使同学们感到高山难以仰止,学不来,忽视了对学生基本道德标准的确立和塑造。加之当前道德评价标准呈多维化态势,究竟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卑鄙,这些界限都没有完全通过道德评价加以澄清,对大学生校园不良现象没有运用道德评价进行及时、准确的评判,导致大学生对善恶不能完全加以区分,道德信念十分迷茫。

1.3人文氛围的迷离缺失

校园是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新科学的传播和创造的集散地,校园文化与其它亚文化的不同处就在于它应有的高层次性。它本应以清新的风格、高雅的品位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引领时代潮流,但事实却是校园文化在从20世纪80年代的“高、雅、纯”走向今天的生活化、世俗化的过程中,逐步导致“粗俗化”,如“课桌文化”的日趋庸俗。以自我宣泄为主调的课桌文化,蕴涵着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真理、信仰的探索,但更多地折射了出他们追求中的受挫感、无助感,他们或是愤世嫉俗,或是感叹人生,或是诅咒爱情。甚至消极颓废下游、粗俗下流等等。

2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2.1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建设以及它的环境氛围,理所当然是高校一道绚丽的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馆自身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其建筑、设施、布局、绿化、美化等各种物化形态上,以及其馆貌、馆风的氛围中,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广大馆员和读者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和审美取向等。丰富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是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诸如开展赋有特点的读书、评书活动;邀请学者、专家做学术研究及学术报告会,张贴各种宣传画、名人名言、建设文明览室等,因此说,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它对于师生的专业水平、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都具有特定导向作用,对于创造型人才培养具备明显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2图书馆是高校文化活动的重要服务基地

高校图书馆是师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地,教师的备案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开展的。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料,是建设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信息资源,是人们间接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思想、建立观念、取得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场所。在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中,可以促使人潜心治学,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静心思远,与古代先哲们进行对话,使认知上的迷津得以指点。实际上,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注重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好地充当这个重要角色,发挥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3图书馆文献资源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源泉

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同时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因而它能较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与学术性、学科性联系起来,因为学术性和学科性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这一点,图书馆文献资源就是舍本逐末。图书馆要以自身的任务、类型和读者需求为依据,有层次、有重点地组织文献资源,使读者通过阅读涵养自身,培养其创造的欲望和活力,成为校园文化的活跃参与者。文献资源直接影响着各种类型校园文化的有效展开,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总之,它是校园文化的发展源泉。

3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信息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3.1塑造高尚的校园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杰出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他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图书馆对他们来说是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阅读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所说:“历史让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像,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为校园文化提供着丰厚而源源不断的物质与精神滋养,在形成大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特殊而深远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个性养成,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加强环境建设,构造文明有序的学习场所

高校图书馆不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也应该是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其教育职能,不仅是教学辅助职能,也应该包含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职能;不仅提供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也应该提供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的文化信息资源和以自己的设备、场所为师生课外文化活动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将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首先,要严把文献资源的质量关,即无论是纸制载体文字著作,还是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都应严格过滤,确保将那些优秀、先进的文化及时快捷地传播给大学生;其次图书馆应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书评、影视、音乐讨论会,举办讲座、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和书展、摄影、时事政治等展览,例如通过举办各种信息道德讲座,并结合典型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等,来讲解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强化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工作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吸纳文化,在辩论、讨论中对文化进行整合、积累,使大学生熟悉信息法规和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有较高的信息道德的人。

3.3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的过滤机制

网络信息资源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开放格局,其中包括科学文化领域的开放和思想道德领域的开放。然而,全方位多维度的开放决不意味着因需要社会能量和文化创造方式而饥不择食、国固吞枣地咽下境外输人的一切。一种高度自觉的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吸纳社会能量和文化创造方式的过滤机制,它要过滤掉有害于本体文明发展的因素,以保证民族文明机体的健康。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背景下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必定会以网络为渠道,企图占领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争夺我们的下一代。因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他们的知识的同时,做好信息资源在技术、文化、信仰、法制等方面的过滤工作。首先,对图书馆的计算机一律设为图书馆主页,引导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学术信息资源,丰富学术内容。加强学术信息资源检索培训(包括开办各种信息讲座等)和宣传作用。其次,主动向大学生介绍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及一些有助于增长知识及才干的网站,引导大学生掌握和使用学术信息。以此来占领德育空间,将大学生吸引过来,在满足大学生开阔视野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使其向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实现目标发展。

3.4开好信息检索课,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

1992年,道伊尔(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已全面开展,因此“信息检索”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但必须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革,增设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在讲解电子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时,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及道德规范、信息法律法规等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为立足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道德5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做到学而有所用,学而有所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能够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奋斗、进取的精神以带来校园文化的深刻变革,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的接受程度。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一卡通系统,校园

 

1、引言

现如今的校园是一个信息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信息化校园也就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便离成功近了一步。校园信息化建设,便是有力推进校园管理和教学水平发挥的关键一步。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卡通系统已经走入了绝大部分校园,为每一个人带来全新、方便的现代化生活,而院校管理将日趋简化,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

2、一卡通系统的需求分析

从业务上来说,校园一卡通系统利用智能非接触式IC卡的功能强大和能够脱机交易等优点,在校园网的支持下,可在校内一卡通行毕业论文怎么写,具有支付交易、身份识别、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在学校内实现电子钱包的支付交易功能。校园卡可作为电子钱包使用,可在学校各校区内现金交易点进行支付交易,逐渐免去现金流通。为校内使用证件的各种应用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实现校园管理功能。校园卡可记录个人的各类基本档案,校园卡系统可共享身份信息、黑(白)名单库等信息资源。因此,校园卡可验证持卡人的身份,实现图书借阅,门禁考勤、停车场等身份认证,从而代替以前的各种证件,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期刊网。

从功能上来说,校园一卡通主要具有储蓄、取款、消费、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应用覆盖校区综合消费系统,包括收、缴费及各类款项支取,校内各类小额消费;以及信息查询系统,包括身份认证,管理信息查询及统计分析等。

3、一卡通系统的功能

一卡通系统使用端主要功能是利用智能非接触式的IC卡,以卡代币,通过校园卡内电子钱包,持卡人可以在所有校区内任意消费网点以卡结算,实现电子化货币数字化结算。实现各校区内餐厅、医疗、小卖部、超市、商场所有消费场所一卡通用。校园卡可在表面印有持卡人身份标识在校内以卡代证,作为持卡人身份证明,如学生证、教师证、工作证身份证件使用。以及身份识别、图书管理、电脑上机、门禁等领域的贯通使用,数据共享,一卡贯通。

一卡通系统的管理端主要管理以下功能:

(1)系统初始:包括系统的注册、单位名称的初始、人员信息的导入等

(2)发卡、充值:对单位人员进行发卡、充值,并实现补卡、挂失、解挂、修正错误等

(3)补助:补助报表的生成、审核、下发补助等

(4)人员管理:对人员资料的管理、人员结算、人员查询,人员消费设备的管理等

(5)报表管理:实现各种报表毕业论文怎么写,用于财务对帐、入帐等;

(6)结算管理:操作员、收银员结算、业主结算等

(7)查询管理:主要用于用户查询,可以查询消费明细;用于管理者查询可以查询整个系统的消费、管理等状况

(8)权限管理:所有权限都由管理员分配,每个操作员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

(9)水控管理:用于管理公共澡堂、公寓的出水管理

(10)消费管理:用于食堂、小卖部等刷卡消费管理

(11)第三方系统接入:用于教务、图书馆、机房等子系统的接入;如教务子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收集、管理。并可以辅助完成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

4、展望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没有一所学校能够一步到位地实现所有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校园一卡通项目中的各项内容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干扰,学校可以因应自己的需求选择先投入某些项目的建设,几年后再逐步完善其他项目的建设,当学校新增一个项目的时候并无需再为学生办理新卡片,而只需在原有的卡片上写入新的程序即可,既避免了购置新卡片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校后勤高效、方便的管理服务。一卡通系统必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冠星。浅谈基于一卡通系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新西部,2009(6)

[2]史岳鹏,费晓飞。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需求分析研究。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信息化;体系结构;途径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校内实训基地是包含教学、实践及综合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中心,对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等知识,将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实现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本文重点从校园客运站与校园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两个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着手,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实践教学整体水平。

1校内实训基地——校园客运站与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

1.1校园客运站概况

本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建设的沈北地区乃至全省高校唯一一家校企融合实体运营的客运专业教学实践新载体。校园客运站是我院与辽宁省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校企深度合作,2011年12月27日正式运营,目前校园客运站与辽宁省快速汽车客运站同步售票,售票范围涉及100多条线路。校园客运站硬件设施齐全,站内设有售票系统,安检系统等设施。节假日期间在学校有校园直发车,为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便利,解决了我院学生出行买票难的问题,同时锻炼本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与就业机会。

1.2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概况

2014年11月,我院与沈阳铁路局、沈阳铁道国际旅行社集团联合成立建成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火车票营销服务实训中心。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指导,本专业学生负责日常运营工作,主要提供车次查询、火车票销售、网络订票、取票服务,为师生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同时锻炼学生售票技能,票点营销、实训室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以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为基础孵化的(铁国旅)校园客运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在2015年学院举办的创业比赛中荣获金奖、并在辽宁省第三届创业大赛荣获三等奖、最佳人气奖等多重奖项。

1.3实训机构设置

实训基地设置运营部、宣传部、市场部、客服部和技术部五个部门,由学生承担岗位角色。运营部主要负责日常售票工作、票款管理、数据信息记录与统计等工作。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客车票与火车票产品,扩大知名度,促使更多的师生和周边居民前来购票。市场部主要进行市场调研,开拓市场,开发潜在客户群等。客服部主要是对现有客户资源整合,包括电话回访、网络推广、会员办理、解决客户投诉、代办退票业务等。技术部主要负责实训基地的硬件、软件设备维护,宣传片制作,网络推广及技术支持等。五个部门相互协作,保证校园实训基地正常有序运营。

1.4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实训中心的管理方式较落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不能保证全部准时到岗,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制约。在岗人员业务知识不熟练,运营时会出现纰漏,交接班会出现信息核实不清楚现象。实训室日常运营采用手工操作纸质的信息报表,庞大的售票信息手工记录,成本较高,不利于保存归档、查询效率低。需要大量人力,增加劳动成本。会员信息保存不完整。会员信息大部分都是纸质登记直接进行保存,随时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信息容易丢失,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差,携带不方便,不易长时间保存。校园客运站与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同时办理会员,容易出现会员编号重复现象,造成会员管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会员信息的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未有效利用。在宣传活动及售票信息时,只注重海报宣传,广播宣传等方式,宣传具有局限性,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成本预算,忽略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进行宣传,导致信息传播的范围只停留在校园内,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

2信息化建设总体结构

校园客运站与火车票营销服务实训中心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包括票务信息化,会员信息化,账目信息化管理,运营数据信息化管理,值班人员信息化管理,公众平台信息化管理等。票务信息化管理,校园客运站与校园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均采用计算机售票系统。校园客运站实现与省快客同步联网售票,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实现与铁路局全国联网售票。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求。会员信息化管理,为了吸引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消费市场,校园客运站与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共同开发会员管理系统,有效记录会员的消费信息,提高管理效率。账目信息化管理,实训基地建立表格规范式账目纪录与统计管理,建立了日售票统计表、日常费用支出表、差旅费用报销登记表、营销中心银行卡收支管理表、火车票分成款转账记录表,以支撑实训基地诚信运营。运营数据信息化管理,两个实训基地的售票数据,日售票记录都要在计算机上严格统计,每月月底进行汇总整理,保证与计算机售票系统的数据相一致,不出现错票、废票,保证实训基地高效有序运营。值班人员信息化管理,实训室制定了严格考勤制度,主要体现在出勤信息化管理,分别由硬件与软件共同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服务器、数据线、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值班人员出勤信息,并传送至服务器的软件上进行记录和存储数据。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化管理,校园客运站与校园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让更多用户关注和推广,扩大影响力,实时推送最新购票信息与优惠活动,为旅客的购票节约时间和成本。实训基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严格实施考勤制度,监督值班人员按时到岗,按操作规范工作,将日售票信息、会员信息等资料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存储,节省空间,减小运营成本,在宣传最新票务信息及直发车活动时有效应用网络资源推广宣传,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与范围。账目管理方面将使实训基地的日常支出、运营收益等分类清分、统计,保证数据准确性。实训基地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不仅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基地资源有效利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技能水平。

3实现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有效途径

3.1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实训室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售票相关要求和政策来执行,加强学生管理制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服务意识,保证运营质量,每日由运营部长对售票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岗位技能、服务态度、售票信息登记、账目清分、营销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评,每月月末将邀请指导老师当评委,评出每月最佳售票明星,在文化墙上展示风采工作照,并给予奖励。对出现差错较多的学生给予处罚,重新学习,通过考核后再允许上岗。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实训室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3.2加强运营人员信息化水平

实训中心是由学生负责日常售票与管理,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实习和锻炼机会,上岗实行轮班制。每位新入职的售票员学徒到岗都要进行业务知识、售票系统等方面的培训,在学习售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售票系统。岗前的培训至关重要,学生在师傅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售票服务,直至学生独立售票。除了岗前培训,也注重在岗中培训与指导。实训基地拥有信息化监控设备,能够随时监控售票员的工作情况。发现售票员业务上的不足和差错,及时给予纠错。通过一系列实训操练提升运营人员业务信息化水平。

3.3提高师资队伍信息化技能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缺乏信息化技术基础,实训基地的软件环境的信息化建设是依托硬件环境的基础上,若实现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教师需加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采取合理有效的机制,改变教师传统观念,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教师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学习企业最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企业专家进校园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构建,针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给出实际建议,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使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校园客运站与校园火车票营销服务中心的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实训基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推动专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金朦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漆建军.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9-101.

[2]王召鹏.开放式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8):64-66.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6篇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学校档案则是代表学校的文明发展进程,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从学校档案开始研究,详细阐述了学校档案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作用,为促进高档案馆能够更好的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学校档案;校园文化;作用

学校档案包括学校的教学内容、学校建设情况和学校财务管理情况等具体内容资料,具体形式包含了文字、音频、视频、图表等等,通过学校档案的完整记录,能够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完美展现了出来,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瑰宝,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权威性的证明[1]。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主要通过校园建筑建设、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校园绿化情况等物化状态下的呈现出来。学校通过树立校风校纪和校园精神文化等形式,提升校园舆论的积极正面性,让校园生活告别物质性,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并且通过将物质文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师生的行为艺术进行融合[2]。利用学校档案内容引导校园文化的正规化、健康化发挥在那,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快速建设,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学校的未来发展形式,并且完善自身的心态管理,提高服务意识[3]。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下四种问题,需要克服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1.1狭隘的工作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不用关心学校的其他方面,努力做不好学校资料的整理、搜集和汇编工作,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管理工作上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1.2拘束的工作心态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过于固步自封,加重了自己的精神负担,认为档案资料保管责任重大,需要严格保密,所以在工作中无法放开心态,工作意识保守,严格管理档案信息,大大的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使用率。

1.3事不关己的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保证档案的正常收录、整理,不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去关心校园文化建设,将自己隔绝与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范围之外。

1.4愧不如人的心态

在工作中,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单纯是一项服务类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学校所分配的任务,自己没有能力成为校园文化管理的一份子,学校领导也不会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也不会知道自己的默默付出,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问题,学校领导应该积极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信心,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优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阅学校的所有档案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产品,促进校园文化理论依据,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大局观,和校园文化管理的参与性,科学完善了校园管理制度。

2档案管理工作规划到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内

学校通过制定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监管制度,并且将当管理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肯定档案信息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鼓励学校的线管部门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内容,提升学校档案利用率[4]。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定,有效形成档案信息开发的内容,通过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有效拓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完善校园文化的具体规划,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管理中,给予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

3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列入到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范围

为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展,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促进档案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发展项目和信息服务内容,有效促进学校档案发展,需要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档案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通过学校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将优秀校友照片制作成荣誉墙,提升学生的目标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校园文化内容鼓励学生探索学校的档案信息内容,加强学生对于学校历史的了解,并且促进学生对于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课题进行查阅,加强档案信息资料的数据反馈,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档案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完善校园文化思想的传播。

4明确档案信息开发责任

让档案管理工作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寻找到校园文化创建目标,通过创建校园文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目标的设立,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借鉴性学习办法,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内容落实搭配具体部门和具体个人,通过细化目标,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度[5]。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学校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划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细节进行划分,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内容划分到直接负责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内容,促进学校档案资源的科学利用。

5加强学校间的交流

不同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不同的,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于学校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建立共同交流的档案信息资源使用平台,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师之间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发展。学校间的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中能够快速提取到档案资源的深刻理论内涵和实践技能,并且精准的定位了学校文化层次,有效将档案资源有效运用到实际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档案资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学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学校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时间,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不同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和优秀的文化内涵,有效将档案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创建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指导理论。

6结束语

学校档案是校园优良传统的传承,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文化氛围、改善师生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楠,赵清秀.如何发挥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4(3).

[2]李春琦.如何有效发挥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求知导刊,2016(7):31-31.

[3]任蕾润.发挥学校档案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6):261-261.

[4]潘廷将,陈艳宁,黄凤妮.试论档案管理与学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发挥[J].中国科技博览,2013(34):563-563.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校园文化;作用

学校档案包括学校的教学内容、学校建设情况和学校财务管理情况等具体内容资料,具体形式包含了文字、音频、视频、图表等等,通过学校档案的完整记录,能够将学校的发展历程完美展现了出来,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瑰宝,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权威性的证明[1]。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主要通过校园建筑建设、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校园绿化情况等物化状态下的呈现出来。学校通过树立校风校纪和校园精神文化等形式,提升校园舆论的积极正面性,让校园生活告别物质性,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并且通过将物质文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师生的行为艺术进行融合[2]。利用学校档案内容引导校园文化的正规化、健康化发挥在那,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快速建设,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视档案管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学校的未来发展形式,并且完善自身的心态管理,提高服务意识[3]。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一下四种问题,需要克服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1.1狭隘的工作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不用关心学校的其他方面,努力做不好学校资料的整理、搜集和汇编工作,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管理工作上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1.2拘束的工作心态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过于固步自封,加重了自己的精神负担,认为档案资料保管责任重大,需要严格保密,所以在工作中无法放开心态,工作意识保守,严格管理档案信息,大大的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使用率。

1.3事不关己的心态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关系,只要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保证档案的正常收录、整理,不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去关心校园文化建设,将自己隔绝与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范围之外。

1.4愧不如人的心态

在工作中,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单纯是一项服务类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学校所分配的任务,自己没有能力成为校园文化管理的一份子,学校领导也不会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也不会知道自己的默默付出,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问题,学校领导应该积极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信心,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优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阅学校的所有档案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产品,促进校园文化理论依据,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大局观,和校园文化管理的参与性,科学完善了校园管理制度。

2档案管理工作规划到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内

学校通过制定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监管制度,并且将当管理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肯定档案信息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鼓励学校的线管部门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内容,提升学校档案利用率[4]。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定,有效形成档案信息开发的内容,通过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视,有效拓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完善校园文化的具体规划,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管理中,给予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

3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列入到学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范围

为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展,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促进档案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发展项目和信息服务内容,有效促进学校档案发展,需要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档案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通过学校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将优秀校友照片制作成荣誉墙,提升学生的目标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不同的校园文化内容鼓励学生探索学校的档案信息内容,加强学生对于学校历史的了解,并且促进学生对于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课题进行查阅,加强档案信息资料的数据反馈,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档案部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完善校园文化思想的传播。

4明确档案信息开发责任

让档案管理工作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寻找到校园文化创建目标,通过创建校园文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目标的设立,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借鉴性学习办法,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内容落实搭配具体部门和具体个人,通过细化目标,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度[5]。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学校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划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细节进行划分,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内容划分到直接负责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内容,促进学校档案资源的科学利用。

5加强学校间的交流

不同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不同的,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于学校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建立共同交流的档案信息资源使用平台,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师之间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发展。学校间的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中能够快速提取到档案资源的深刻理论内涵和实践技能,并且精准的定位了学校文化层次,有效将档案资源有效运用到实际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档案资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学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学校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时间,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不同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和优秀的文化内涵,有效将档案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创建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指导理论。

6结束语

学校档案是校园优良传统的传承,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文化氛围、改善师生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楠,赵清秀.如何发挥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4(3).

[2]李春琦.如何有效发挥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求知导刊,2016(7):31-31.

[3]任蕾润.发挥学校档案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6):261-261.

[4]潘廷将,陈艳宁,黄凤妮.试论档案管理与学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发挥[J].中国科技博览,2013(34):563-563.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8篇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文化;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管理模式;管理体系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文化的平台和渠道,如何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营造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1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对校园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1.1 校园网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网络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拓宽高校学生学习的渠道,实现时空分离的学习。学生在互联网上自行选择课程、教师和资源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二,网络拓宽了高校学生的交往空间。不仅仅局限于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高校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即时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等。基于网络,他们可以打破国别和种族界限,交流思想切磋观点。近来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微博为热点话题的即时交流和沟通提供渠道,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

其三,网络缓解了高校学生的精神压力。我国高校学生面临众多问题,诸如出国深造、职业发展等压力。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途径,这是网络不可忽视的第三个积极作用。

1.2 同样的,校园网的消极作用也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网络弱化了高校学生的道德意识,造成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一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高校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波。

其二,网络改变了高校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网络监管的缺失或者不到位,会有不顾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观点出现在网络。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

其三,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了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部分意志力薄弱、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整日沉溺于网络,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直接导致成绩直线下降,荒废学业的同学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推进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设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主动权,积极引导、趋利避害,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培养良好学风的平台。同时,切实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上来,在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校园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2 校园网络文化系统工程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是指在虚拟空间中通过信息传递所形成的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校园网络文化的外延包括在校园网络中体现的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在信息交换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特色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开创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2.1 健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在逐步推进系统工程的实践中,我校经过积极探索并不断总结,明晰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格局,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网络宣传为途径,思政工作为目标,形成思政工作、网络宣传、网络技术三位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队伍体系。

2.2 创新管理模式

⑴制度建设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校园网通到哪里,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建到哪里。随着网络技术更新换代,我校健全和完善各项网络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信息平台应用意识,尤其是通过论坛评论及网络新闻报道等方式形成积极正面的网络舆论力量,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文明用网。

⑵技术监控与人工监控相结合。技术手段可以阻挡大量的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但技术不是万能的,人工监控可以弥补技术监控的一些漏洞,技术监控与人工监控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技术管理人员在接到校内的不良邮件举报后,及时对发送邮件的账户、服务器进行屏蔽,以弥补过滤软件系统的不足。

⑶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是校园网络管理的主题,但并不是任何管理都是以校方出面为最佳。校方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是邮件系统、FTP服务器管理的主要方式。校方注重管理、监督和引导;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学生有轻微违规的情况发生时,由学生站务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劝导和疏通。

2.3 建设正面网络主流评论阵地

发展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形成网络舆论的主导力量。

⑴队伍建设。要使校园网络文化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党性强的队伍尤为重要。我校已经建成一支政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教师队伍主要由宣传部、信息化管理处、学工部和院系辅导员组成,进行时政新闻报道和舆论政策引导。学生队伍主要由校园记者团、电视台、学生会、计算机协会、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的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学生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分析及急情疏导。

⑵阵地建设。建设网络舆论主阵地,首先要集中力量形成校园网上的强势媒体,建设新闻网,形成校园网络宣传主导力量。对信息平台、新闻资讯网站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因势利导:信息化管理处牵头成立站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日常站务工作奉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原则。

2.4 信息资源内容建设

校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质量对于高校来说几乎是不可控制,所以建设丰富的、足以吸引学生“眼球”的校内信息资源,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

⑴大型综合校园门户网站已经建成。我校主题网站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页栏目清楚、并以新颖的形式,和文字、图片、视音频结合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传播信息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校园网的实效性。

⑵信息平台建设,极大地满足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经过不懈的更新升级,每天学校通知、公告、新闻、简报平均都在50条以上。学生就业信息每月都在100条以上,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

⑶结合经贸类外语院校的特色,我校免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处面向校内师生提供两套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10余个语种的视音频资料高速下载,数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资料实时提供。FTP、VOD视频系统也广受学生欢迎,利用学生关注视频系统的契机,我校在视频系统内建立“抗战经典”、“先进性教育专题”、“十辅导”等红栏目。在十开幕期间,数千学生通过校园网视频系统收看开幕盛况。

2.5 关注网络虚拟群体,融入网络虚拟群体,建立学生网上归属感

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虚拟校园群体逐渐壮大。对于如何融入这些自发成立的虚拟群体,或者主动建立学生易于接受的虚拟群体,并进行管理和引导,我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在BBS论坛中,分院系、社团组建的版面,选择责任感强、素质高、品行端正的学生管理版面。我校辅导员都主动加入学生QQ群、微信平台,更直接交流,把握学生思想状态。在每年新生入校前,院系会组织老生建立迎新QQ群、微信平台,或者在百度贴吧等公开论坛上,为新生答疑解惑,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6 我校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及时同步跟进网络建设

我校颁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网管理暂行办法》,在系统规范校园网使用管理的同时,包含用户、域名、IP地址、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等多项管理细则。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建立起由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信息化管理处技术支持、各单位分工协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了信息的先期审核、动态监控和快速处理。2011年,信息化管理处根据校园网建设现状,对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2.7 为了在第一时间对网络事件进行处置,我校制定《网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成立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处同时制定了《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技术预案》

2010年5月,信息化管理处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该小组依托于中国教育网,主要为我校提供给快速响应和技术支持服务,着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师生防范意识。该小组的成立对于推动我校网络安全建设、保障我校网络正常运转具有重大意义。

3 相关网络技术支持部门内部文化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管理处作为教学辅助单位,业务涵盖信息技术领域和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方面,其职能是对教学、科研、管理进行技术支持,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信息化管理触注重内部文化建设,使其发挥着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和融合作用。在良好的部门文化氛围中,员工通过工作的开展和各种活动的举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部门文化耳濡目染感同身受,达成部门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融入整个部门,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为充分贯彻学校党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信息化管理处打造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能力强、责任意识强的队伍。这支队伍党性强,技术水平高,并熟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分工明确、协同工作,被誉为“网络园丁”。

校园信息化论文第9篇

1.适应新媒体广泛性的特点,确立校园文化建设法治道德理念。新媒体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载体的广泛性和受众的广泛性上。从载体看,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各种新媒体载体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应用十分广泛。从受众看。有网络和手机的地方就有受众,几乎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覆盖到任何地方。新媒体的广泛性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正是新媒体广泛性的特点,受众越来越张扬个性,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杂陈其中,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喜欢新鲜、刺激的大学生,极易盲目地参与到这种无中心状态的交流之中,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和行为失范。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法治道德观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提高分析判断和信息鉴别能力;应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了解与新媒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定,把握信息转载、、评论的尺度与界限,明确正常信息与违法不良信息的区别及法律界定,引导大学生明确正确运用新媒体的法律和道德约束,明确违法有据可查并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道理,引导大学生自觉做到对违法、不良信息不跟帖、不传播、不炒作,以守法、文明、健康的方式正确使用新媒体等。

2.适应新媒体虚拟性的特点,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客观真实理念。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交往环境和交往主体的虚拟上。这种虚拟性带来的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模糊,容易造成视觉虚幻,认知错位。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无冕之王的记者”。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匿名在网上或手机上主动信息和观点,一个人就是一个信息源,一部手机(或电脑)就是一部“信息机”。一些人出于好奇或某种动机,一些不当或不良信息,其道德水准、法制意识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确立客观、真实、理性的观念,的信息要真实可靠、理性客观,严禁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应加强信息的过滤和审查环节;实行信息实名制;对一些网络谣言、不健康及煽动性信息要加强查处力度,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等。

二、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

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发展,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平台,引发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全面改变,而且客观上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创新发展。

1.把握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加快校园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国际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卫星网等渠道,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体形态。”可以说,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媒体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新媒体作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针对这一现实,加快校园文化数字和网络平台建设。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应加强大学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统筹整合和开发利用,提升广大师生使用新媒体的基础平台条件;应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也可借助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平台,开发校园独立的新媒体专用平台,以提升校园文化网络和数字平台建设的质量。

2.把握新媒体碎片化、泛众化趋势,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形式。碎片化”(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其概念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新媒体时代,数字、网络和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受众作为传播个体,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强,碎片化不但让受众群体细分为碎片现象,也引发受众群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碎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描述。特别微博、微信的兴盛和流行,更是加剧了“碎片化”趋势。新媒体的泛众化是指信息平台的多元化。随着微博、微信等客户端走进千家万户,现实生活中不再受等级、地域等束缚的平等的信息平台使公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谁掌握了第一手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有可能在海量信息中获得关注、引导舆论。新媒体的碎片化和泛众化趋势,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效。首先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内容为王”是大众传媒竞争的不二法门,内容建设是新媒体建设的中心环节。应加强引导,按照新媒体特有的信息采集、制作、存储、传输的方式方法,大力提高内容生产水平,大力提高内容制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传播形式的适应性,用品类丰富、内容清新、格调健康、使用方便的信息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创新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质量。其次,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可通过拓展校园环境文化功能,如提升和拓展学校的建筑、雕塑、学生宿舍等环境文化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及教育功能,生动展现学校建筑组群的风貌,传递厚重历史和人文情怀,激发大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也可通过引领行为文化,以师生员工在从业、为学、休闲娱乐时的具体行为展示,全方位打造契合校园生活的独特品牌。如可通过校园微博直播校园迎新节目、毕业晚会、歌手大赛等,以独具特色的现场感吸引大学生注意;还可以通过“转发有奖”“、公益募捐”、“读万卷书”、“看红”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参与的亲近感等。

3.把握新媒体即时化、个性化趋势,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特色。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的最大优点是能实时即时获取最新信息。如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反馈,信息收发双方可以进行即时交流。同时,由于技术原因,以往媒体面对的大众化的人群,新媒体使用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尽情活动,表现出个性化特色。新媒体环境下,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每个个体的个性价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目前的技术还在将这种个性化不断推向深入。新媒体的即时化、个性化发展,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内涵建设,强调特色和适用性。校园文化建设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感受,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设置独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格,如理工科学校,校园文化应突出“理”味,文科类学校可突出浓重的“文”化氛围,信息技术类学校可突出“信息”特色等,以此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还应根据大学生信息、表达观点诉求等内在心理需要,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

三、发挥新媒体功能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信息网络条件下,新媒体的功能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应发挥新媒体的正向功能,强化校园文化的组织领导,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效益。

1.发挥新媒体舆论宣传作用,强化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培养。新媒体可以融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以及模拟现实环境于一体,凭借技术的先天优势、多元的传媒形态,以及超时空、数字化的虚拟传播方式,超越地域界限,促进全球范围内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相互融合,具有强大的舆论宣传作用,特别新媒体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载体和新工具。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海量信息观点更加繁杂,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接受日益复杂化和多角度化,同时,大量腐朽思想,如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反动信息进入网络,严重影响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人们对知识的正常吸收和选择。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要是弘扬主旋律,通过大量正面、客观、权威的信息进行引导,使新媒体上有正面声音和正向能量;应加强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把校园文化作为建设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应通过开设新闻宣传专栏,强调正面宣传舆论引导,在舆论的多元多样多变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等。

2.发挥新媒体便捷服务功能,强化校园文化功能服务区建设。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服务潜能,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便捷服务。异常便利且廉价的服务,也是人们喜爱新媒体的重要原因。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拓展新媒体服务功能,善于将宣传指导与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宣传指导于便捷贴心的服务之中。一是提供学习求知服务。要努力汇聚、融合、盘活方方面面的学习资源,使新媒体成为创建学习型校园的有效平台。二是娱乐休闲服务。要在“量”和“质”上同时下功夫,既要丰富多彩吸引人,又要健康向上教化人。三是日常生活服务。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新政要务、政策法规,校内生活服务、教室使用、课程公开、研讨信息等等,凡能公开的,应尽可能上网,并及时更新,提供大学生查询,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