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3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1篇

方法:对比分析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92例脑卒中患者,将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6例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实验组9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的急性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以后,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之前和护理干预进行到1个月的时候对神经功能的缺损给予评分,并评定功能独立性。

结果: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96例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功能独立性评测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9-02

脑卒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多发于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它的致残率相当高(70%-80%)。脑卒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语言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达到43.2%,这无疑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也给社会造成了影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发现,从长远出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极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2]。本文对1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统计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92例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在192例患者中,男性122例,女性70例,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岁。体重为43-79kg,患者平均体重为56.7kg。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大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6例,高中及高中以上62例,初中及初中以上87例,初中以下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体重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6例,两组患者不存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的较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96例患者实施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实验组9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的急性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以后,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之前和护理干预进行到1个月的时候对神经功能的缺损给予评分,并评定功能独立性。

1.2.1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经常会因为身体功能的障碍而出现一些恐惧、孤独和焦虑的现象,为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开导患者,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感受到关爱,主动接受护理和治疗。

1.2.2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应组织相应的健康宣传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病发机理和预防措施,使其明白康复治疗的步骤和方法,并告诉患者一些常用的家庭护理措施[3]。

1.2.3 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护理。让患者保持功能,保证上肢弯曲、下肢展开、足下垂内翻,翻身时要保持功能,尽可能予以帮助及指导;患者肌力超过Ⅲ级时,要鼓励其进行按摩和握手以及抬脚等动作,逐步加强行走训练,鼓励患者在家人协助日常生活的同时尽量自理,语言方面,利用录音机帮助患者从对口型开始练习发音,家人协助,适当对患者进行鼓励,出院后对患者随访,指导其肢体和语言的训练[4]。

1.3 评价方法。

1.3.1 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45分。0-15分是轻度功能的缺损;16-30分是中度的功能缺损;31-45分是重度的功能缺损。

1.3.2 功能的独立性测评。主要有自我照顾、移动能力、括约肌控制、交流、运动能力和社会认知,一共6类18项,每项满分7分,共126分。最高126分,最低18分。126是完全独立,108-125分是基本依赖,90-107分是条件依赖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是轻度依赖,54-71是中度依赖,36-54是重度依赖,19-35是极重度依赖,18分是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需要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方法,掌握正确的护理时机,循序渐进,达到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丽华,何春娇,黄钻荣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4):52-53

[2] 高爱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7-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2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Berg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余进行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两组患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Berg评定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因素,我科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发病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受损的功能,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同时电针、生物反馈刺激等促醒护理促进患者神经轴突突触的早期建立,也有利于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传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往往错过最初的一段最佳干预时间,即使后期采取运动康复训练。从我科本次研究来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虽然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早期干预护理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Berg及BI评分,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排放[M].康复护理学,2012,6:1576-157.

[2]韩芳.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会议论文,2010,60.

[3]王津.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01):34-34.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3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妊娠期病症,若患者病情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抽搐、先兆子痫、昏迷或者母婴死亡等)[1]。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给予必要的临床对照治疗以外,还需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将随机选取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临床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四川省郫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入选产妇年龄平均为(26.1±1.8)岁,孕周平均为(37.4±2.2)周。在临床研究中采用数字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3例),组间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符合对照研究条件。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产妇入院后除了接受常规药物对照治疗以外,按照传统护理模式给予基础护理。

1.2.2 干预组 本组产妇入院后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而言,心理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紧张、恐惧、忧郁等等),不利于有效控制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进行情感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为产妇排忧解难,并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产妇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轻松、自信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治疗。

②密切观察病情。产妇入院后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凝、血尿常规、尿蛋白值、肝肾功能等);邀请眼科医生进行会诊,观察产妇眼底是否存在异常,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可早期发现先兆子痫等并发症[2];给予胎心监护,观察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症状;密切观察产妇24h尿量,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③预见性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尽量保持轻柔,增加床挡预防产妇坠床,床头随时准备急救物品;为了增加产妇动脉的血氧含量,必要时可给予吸氧,30min/次,2次/d,以此来改善脏器官的血氧供应,提升胎儿的氧分压;临床用药时需根据病情合理调整使用种类、剂量,尤其是在使用镇静药、扩容药以及硫酸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准确控制进药速度、程序,并定时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呼吸、血压以及24h出入量),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产妇肾功能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对于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必须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胎盘早剥、DIC、宫内窘迫、急性肾衰竭、脑出血等,并协助医师做好胎儿常规评估,必要时可配合医师终止妊娠。

④产后护理。帮助产妇调整状态,根据产妇恢复情况指导进食;鼓励产妇的表现行为并告之婴儿健康状况,利于增加产妇的自信心;根据产妇恢复情况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盆腔、下肢血液循环,促使恶露排出;采取母婴同室管理,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早接触,利于尽早进行母乳喂养;给予产妇按摩宫底、测量血压、观察子宫恢复情况,尤其是重症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预防出现产后子痫。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agar评分(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对产妇、胎儿的生命健康容易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给予对症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可保障母婴安全。在本文研究中,干预组产妇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讲,增加产妇对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利于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先兆症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降低母婴生命安全风险;另外,给予常规饮食指导、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及产后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母婴的生命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4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给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人数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早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9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42-02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一旦患病后轻者残留后遗症,重者危及生命[1]。目前,仅仅依靠单纯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早期给予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本研究为全面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急性脑血栓早期治疗的技术水平。故笔者特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6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2.36±8.74岁。全部入选患者均经急性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通过影像资料结果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痴呆患者,并经入院后的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而彻底排除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并且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其两组患者均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给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①心理康复护理:通过讲解使患者认识功能锻炼对自身基本康复的重要意义,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等心理康复措施,全面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属在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语言功能康复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唇、鼓腮、伸缩舌等一系列口面部动作,从而使口面部的肌肉得以充分的运动。此外还应进行发音训练,首先从单音开始,到短词、短句,再逐步过渡到较长甚至较复杂的句子。

1.3 评价指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临床治疗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即基本痊愈:改善达80%以上;明显好转:改善达60%~80%;好转:改善达20%~60%;无效:改善为20%以下或无改善。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明显好转、好转之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即基本自理为60分以上;生活需要帮助为40~60分;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为40分以下。运动功能采用Fegl-Mevyer积分评定:即I级50分以下;Ⅱ级为50~84分;Ⅲ级为85~95分;IV级为96~99分。

1.4 统计学处理。临床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人数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转,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栓塞主要是指人体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其血管,而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则会进一步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现象[3]。而急性脑血栓则更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危重的特点,故应重视疾病早期的系统性治疗,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同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转,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58-15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肛肠外科术后;术后排尿排便

肛肠外科中痔疮,肛瘘为常见疾病,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缓解,但一旦病情加重,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1]。肛肠外科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术后患者的排尿排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由于有些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时,情绪较为浮躁,这种状态制约着整个术后治疗质量,故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实施观察患者的机体和精神的变化情况,在精心的护理干预下,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肛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41.2±4.51)岁。统计分析患者的相关检查指标,其中肛瘘患者39例,痔疮患者73例,将两者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均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干预组56例患者采用中早期护理方法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而对照组56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护理结果。

1.2.1常规护理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步骤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辅助患者做好清洁等准备,并在术前尽量开导患者,使得患者心态处于平静状态,在术后对患者做好护理,观察患者机体变化情况,尤其是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并对患者情况进行记录,做为本次研究临床数据。

1.2.2早期护理 干预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对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

1.2.2.1心理护理 本文认为通常肛肠外科患者受到肛肠术后的作用,排尿排便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身体上的干预将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肛肠外科术后早期护理中应着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实时开导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缓解患者的心情。在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中,相关医护人员应经常开导患者,尽量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减少不良情绪产生机率,通过语言技巧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

1.2.2.2清洁护理 肛肠外科患者的早期护理要求其家属积极进行配合,尤其要注重患者的个人清洁问题。并在肛肠外科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告知并辅助患者对私部进行清洁,有些术后患者还需插入导管,故相关医护人员应时常检查患者导管的运行情况。

1.2.2.3药物护理 护士在进行药物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进行,及时对患者用药,由于肛肠外科术后患者伤口会影响排便排尿,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物,患者患者疼痛,帮助患者解决排尿排便困难的问题。

1.2.2.4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其中包括,肛肠外科疾病的患病原因,讲授肛肠外科疾病的危害,在护理结束后,告诫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禁忌辛辣,酒精等物质对术后伤口的刺激。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并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分,其中分数越低证明护理效果越好,患者疼痛效果越轻。分数越高则代表护理效果不好,患者疼痛感并未消失或者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字2卡方检验,检验结果用P表示,P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排便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VAS评分为(3.3±2.1)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5.7±1.8)分。且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较为顺畅,排尿排便顺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低于干预组,干预组中满意患者为51例,一般满意为3例,不满意为2例,总满意度为96.42%。对照组满意患者为37例,一般满意为10例,不满意为9例,总满意度为83.92%。因此,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运用早期护理的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可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排尿排便,且促进患者排尿排便顺畅,使得患者机体处于稳定恢复状态,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故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肛肠外科术后患者排尿排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现代人群痔疮等肛肠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不断提升。肛肠外科中痔疮,肛瘘为常见疾病,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缓解,但一旦病情加重,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为患者减除病痛。而在围肛肠手术期间,肛肠外科护理作为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对术前术后患者排尿排便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由于有些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时,情绪较为烦躁,这种状态制约着整个术后治疗质量,故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健康教育,实施观察患者的机体和精神的变化情况,在精心的护理干预下,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在肛肠外科手术中,患者通常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状况,有时将会对伤口造成撕裂等影响,造成伤口感染,影响患者恢复[3]。因此,在肛肠外科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帮助患者解决排尿排便困难的问题[4]。本文研究以本院肛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同期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观察两者患者的VAS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其中,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患者的排尿排便较为顺畅,排尿排便顺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护理满意度上来看,对照组低于干预组。

综上所述,术后患者的排尿排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一旦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的现象,将会影响患者整个机体的运转方式,故应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排尿排便,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淑明,朱明新.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12:148-149.

[2]吕兵.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12:156-158.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118-03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ural,motor,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patients

YANG Jinxia ZHANG Lingzhi SU Yan ZHENG Jinhui ZHENG Aizhen WANG Guanfu

Surgical Department,Zhejiang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Group) Luqiao Hospital, Taizhou 318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ural, motor,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cas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like airway patency maintenance,oxygen uptake,lower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ti-infection,Intravenous nutrition nerve and etc,and necessary operation was given to patients with surgical indication in time.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BI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time for the patients in above two groups was 8 weeks. Results After 12 week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general recovery satisfactory rate of neural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χ2=4.94,P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odily movement; Neural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疾病,许多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等,这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人们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以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以常规护理抢救生命为主,忽视了早期功能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早期功能康复护理,增加了后遗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予以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3]。本研究观察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就诊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伴有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②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疾病类型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基线资料相匹配,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内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有利于患者身心功能康复;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的反复过程,争取使患者早期主动投身于康复训练中。②认知干预:早期主要通过与患者交谈、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提高其觉醒力和环境辨认力。中期主要进行图片、记事本和各种辅助工具训练患者的记忆、理解、听力、阅读、书写的各方面能力。后期主要通过加深患者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中期训练的效果;③康复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干预锻炼,根椐患者的肢体肌力等级,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协助、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标准[4] 完全恢复:干预后患者能够完全独立生活,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完全或部分恢复治疗前的劳动能力;基本恢复:干预后患者基本能够独立生活,部分生活能够自理;不全恢复:干预后患者只有小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生活需别人照顾;不能恢复:干预后患者不能独立生活,完全依赖别人照顾。神经功能恢复总满意率包括完全恢复率和基本恢复率之和。

1.3.2 肢体运动功能[5] 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1.3.3 认知功能恢复评估标准[6]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MMSE评分较前增加≥4分;改善:MMSE评分较前增加1~3分;无效:MMSE评分较前无明显增加或减分。总改善率为显著改善率和改善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干预12周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总恢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4.94,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n(%)]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MA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2.33、3.10,P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MA评分的变化(x±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比较

治疗12周后,康复护理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4.50,P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比较[n(%)]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存在着重视抢救生命、忽视患者功能康复的倾向,使许多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未得到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锻炼,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7,8]。研究已证实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恢复得快慢,与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密切相关[9,10]。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部分神经元再生,实现中枢神经功能代偿和功能组合,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11,12]。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不能够完整复原的,但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通过残留的部分神经功能重新代偿,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强脊神经后角感觉神经传导输入,可刺激大脑皮层代偿的重建;同时可改善患者损伤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态,加速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避免或逆转某些脑损伤的继发性加重,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代偿,充分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13,14]。李水清等[15]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降低颅脑损伤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12周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总恢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FMA评分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认知功能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核心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激发患者潜在的心理资源,结合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重要性的认知,根椐患者的肢体肌力等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减少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镛连. 脑损伤康复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12):721-722.

[2] Irdesel J,Aydiner SB,Akgoz S. Rehabilitation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Neurocirugia(Astur),2007,18(1):5-15.

[3] 李玉,赵甲山.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84-285.

[4] 梦霞,陈路.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803.

[5] 张小年,张皓,山磊,等.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02-904 .

[6] 贾建平. 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26..

[7] Balaban B,Tok F,Yavuz F,et al. Early rehabilitati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J]. Neurosci Lett,2011,498(3):204-207.

[8] Zhavoronkova LA,Zharikova AV,Maksakova OA. Integrating role of volun tary postural control recovery dur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Zh Vyssh Nerv Deiat Im I P Pavlova,2011,61(1):24-34.

[9] Sandhaug M,Andelic N,Vatne A,et al. Functional level during sub-acute rehabilita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course and predictors of outcome[J]. Brain Inj,2010,24(5):740-747.

[10] 张小年,张皓,山磊,等.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02-904.

[11] Gironda RJ,Clark ME,Ruff RL,et 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olytrauma,and pain: challeng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the polytrauma rehabilitation[J]. Rehabil Psychol,2009,54(3):247-258.

[12] 贾敬俊,孙建,韩建兰. 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22-24.

[13] High WM,Roebuck-Spencer T,Sander AM,et al. Early versus later admission to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impact on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87(3):334-342.

[14] Blais MC,Boisvert JM.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following head injury. Which critica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oth partners develop[J]. Brain Inj,2007,21(4):357-372.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脑梗死;恩必普;高敏C反应蛋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2-01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高度的危害性。近年来,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我们对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全部经过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且满足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在7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②受试者按照NIHSS量表评分8分-25分;③经头颅CT或MRI排除出血性脑病;④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和吞咽无困难者;⑤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持续恶化,出现新的梗死或出血;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③完全性失语及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四肢瘫痪患者;④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恶性肿瘤;⑤既往有痴呆病史、精神病史、聋、哑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64例,对照组62例。康复护理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60.56±9.36)岁;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61.81±9.9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护理康复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全部患者均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分别在康复护理干预前、康复治疗的第14天和一个月各评分1次。

1.3 观察指标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4天、一个月各评价患者的NIHSS评分[1]、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及治疗7d、28d时抽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质量浓度(CRP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用F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血清hs-CRP变化比较 干预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为人类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脑梗塞所致肢体瘫痪的恢复,除了药物和自然恢复因素外,重要是通过运动再学习到再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2]。急性脑梗塞早期物理康复治疗往往是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急性期康复护理是在进行适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早期、全方位、24h不间断的护理,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静态、被动的护理,无论对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是安全的。尽早进行改善功能的训练,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3]。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评分,同时可以降低CRP的上升速度及浓度。本研究中早期护理康复组NIHSS评分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早期护理康复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CRP的上升速度及浓度,早期护理的实施可能加速了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重组代偿,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导致的CRP下降。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29(6):381.

[2] 陈秀琼,阳初玉,庞国防,等.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l):8-H.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8篇

彭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彭山县 620800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2 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 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5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患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游离胆红素水平升高,并聚集增多,进而使患者皮肤和黏膜等出现黄染现象。一般出现在分娩后2—3 天,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影响患者健康发育[1]。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黄疸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 年3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的72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6例, 男19 例, 女17 例; 患者平均年龄(35.27±2.76) 周; 患者平均Apgar 评分(8.56±1.27)分;对照组36 例,男20 例,女16 例;患者平均年龄(36.21±2.01)周;患者平均Apgar 评分(90.1±1.05)分。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给以患者早吸吮、早接触、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和保暖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2 治疗组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游泳、抚触等护理措施。

(1)游泳: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游泳护理,每日让患者在室温为26—28℃之间、水温在37—39℃之间的条件下进行1 次游泳,所用水为清洁水。在对患者进行游泳前,应用防水护脐贴对其脐部进行保护,并为患者佩戴专用游泳圈,每次游10—20 分钟。

(2)抚触护理: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游泳或是沐浴后对其全身进行抚触治疗,每日进行2 次,每次15 分钟,持续抚触治疗5 天。抚触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在对患者腹部进行抚触时可是当延长其时间,促使患者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10.03±9.86)μmol/L, 出生后3 天体重为(3.71±0.51)kg, 胎便转黄时间为(28.31±2.16)h;对照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为(157.61±10.67)μmol/L,出生后3 天体重为(2.94±0.35)kg,胎便转黄时间为(60.84±2.24)h。对两组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和胎便转黄时间展开对比分析,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

2.2 对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为

(6.91±1.01)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

(7.68±1.63)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

(9.72±2.13)mg/ml;对照组患者护理后

第1 天黄疸指数为(6.94±1.07)mg/ml,

第3 天黄疸指数为(8.93±1.12)mg/ml,

第5 天黄疸指数为(14.26±2.81)mg/ml。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1 天黄疸指数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第3 天和第5 天黄疸指数展开对比分析,有一定差异性,P<0.05。

3 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伤残,不利于患者健康成长。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种护理促使中的游泳措施,可促使患者肠蠕动,水波和水压对患者皮肤的拍打具有一定按摩作用,增加患者胃肠道激素和胰岛素分泌消耗的能力,进而增加患者食欲。同时游泳给患者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让患者得到安全感,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抚触措施可刺激患者体表神经,兴奋患者脊髓的排便中枢,减少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3]。因此,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护理5 天后血清胆红素、出生后3 天体重、胎便转黄时间和护理后第3 天、第5 天黄疸指数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唐妮娜. 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1-682.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第9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可高达5%,其对母婴的影响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血糖高能够导致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而必须引起重视。研究表明[1~3],如果GDM得到较好的管理, 围生期母婴并发症会得到明显改善,而早期筛查和护理干预可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的顺利。本文以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61例GDM孕产妇以及同期40例非GDM 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早期护理干预措施GDM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妇产科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于24~28w经系统产前筛查确诊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65例GDM孕产妇作为干预组;同期于妊娠34w以后筛查出、未进行早期干预的46例GDM孕产妇作为对照组A;随机抽取同期80例非GDM 孕产妇作为对照组B。干预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6±3.5)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24例,平均孕次(1.6±0.5)次;平均体重(67.1±6.3)kg。对照组A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7.9±4.1)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5例,平均孕次(1.5±0.7)次;平均体重(68.3±7.4)kg。对照组B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7±4.5)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24例,平均孕次(1.4±0.3)次;平均体重(67.9±5.8)kg。GDM孕产妇的诊断均符合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以及《妇产科学》第6版的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三组孕妇在年龄、孕次、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妇,患有妊娠合并症、肝肾功能不正常的产妇。

1.2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孕妇一旦确诊为GDM,立即对其实行建卡登记、统一管理,并且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对妊娠结局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GDM饮食治疗意义;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血糖自我检测等。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如组织参加产前教育课程、观看宣教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等,向孕妇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解答孕妇和家属的各种疑问,并且指导孕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并且指导其注意会的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1.2.2心理指导 GDM孕产妇由于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受到威胁,会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慌,严重的导致抑郁,使病情加重,因此孕妇产检或住院时,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态度热情,使孕妇熟悉和适应治疗环境,并且用亲切的语言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家属共同合作,帮助孕妇减轻心理负担,鼓励孕妇宣泄自己的情感及诉说自己的感受,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影响;帮助孕妇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向患者讲明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认识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很好地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对待疾病。

1.2.3 饮食控制 GDM营养治疗的目的是使母亲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而饮食干预是GDM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措施,其既能避免血糖继续升高,又能提供妊娠期的热量和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建议按孕前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能量分配为糖类占40%~50%,蛋白质占25%~30%,脂肪占25%~30%,同时,每日补充钙剂、叶酸、铁及维生素,并且多食豆类、粗谷类、低糖水果及绿叶蔬菜等,而且需低盐饮食。

1.2.4 运动治疗 妊娠期运动疗法是配合饮食疗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另一种措施,GDM 孕妇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拮抗,控制血糖水平,又能使患者血糖、血压及胆固醇降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引起子宫收缩为宜,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做孕妇操及瑜珈等,但是有早产、流产先兆及其他需严格卧床休息的孕妇应避免运动。

1.2.5 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至少1次/w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对于经过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血糖仍控制不理想者,应遵医嘱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做到用药剂量、时间准确,应监测3餐后2h血糖,并记录,对于血糖异常者,遵医嘱重新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及围产结局,包括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 出生后24 h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A在早产、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干预组与对照组A在早产、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早期干预能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一旦确诊为GDM,应该加强对产妇的早期护理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控制血糖、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等,降低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的几率,保证母婴安全。

另外,有文献报道认为孕中期GDM 发生率高,本文选择24~28w做糖耐量筛查,有利于 GDM 的早期诊断、确诊后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早期干预,并且避免了太早出现漏诊、误诊等。另外,在孕前找到GDM 高危人群,尽早进行干预,是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应加强重视,对其进行孕前教育和饮食指导,尽量避免孕期发生GDM。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对GDM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杏琴.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