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立体化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4:31

立体化管理论文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1篇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中,企业如何从战略管理的高度重新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培育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财力资源是生产的一大要素,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何谓理财,简言之就是应用财务机制,实施财务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做到开源导流,搞活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中我们曾历经过计划经济时代,如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可以这样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依附政府的行政职能而生存,企业的生产经营几乎完全由国家确定,用钱的多少由国家财政部门核定拨给,一切赔赚由国家财政担当,企业的任务就是按国家的指令安排生产经营,无论谁经营好坏都有饭吃,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企业无财可理,唯一的财务观念就是,按国家财政的指令性要求使用自有资金。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职能也将向高层次和科学化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被完全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彻底分离,政府职能从企业脱出,企业职能将完全回归。在国家“保大放小”宏观调控格局之下,为数众多的企业都将面临自择生存之路的严峻考验,不可谓不触及企业的灵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的界限完全淡化。资本金制度在企业的建立,形成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资本结构多元化。企业资金筹措、收进、付出,不再定格于国家财政规定的极限之内,而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控。这对于企业内部理财的“内功”无疑将是最大的考验。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是一帆风顺,企业往往遭遇不测的概率增大,诸如资产的总量失衡、营运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滑坡,有的甚至走入资不抵债的绝境等等。能者生存,败者亡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产物。严峻的现实迫使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去面向市场的变化,盘活存量资产,确保资本有效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不言而喻,经济环境越是复杂纷纭,企业理财活动越是备受关注的重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将日趋突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完全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长期形成的单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必须转向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同时并重的经营方式上来。由此,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以营运资本为核心,投资决策为重点上来,重新构建企业的成本、质量、效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机制。这将延伸财务管理的活动环境,大大丰富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过兼并,改组后的企业集团,规模日趋庞大,内部机构复杂,经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既要各司其职,但又要始终保持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统一目标的实现。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管理机制,而这一纽带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的理财活动来实现的。总之,定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总结长期财务管理实践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迫使国有企业“移髓换血”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经营方式都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变化,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当好企业经营拓展的先行官和坚强后盾,已成为客观要求。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经济核算思想,完善财务管理运作的手段,使企业真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要求健康发展。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的目标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置和资本的有效运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近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都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的大胆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失败者,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资金投向“主配角”关系错位,至少是决策障碍,形成事与愿违,出多入少或有去无回。现实就是如此,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已呈多元化格局,单一的经济活动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活得下去,或比别人活得更好,管理者们的眼光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把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向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业(产品)开发方面。显然,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剥去商品、资产的外壳,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本化运动的质的含量更显得重要。资金运动表现出其不间断性的特征,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段上,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从物质载体上表现为资产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度,并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才能盘活资金(资产)达到保值增值,这是财务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高战略决策,其作业点应摆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国家产业政策,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衔接。

二是进行经营项目的科学论证。充分估算投资项目的总成本,资本回收期限,目标效益等,以确定资金需求量和筹资渠道,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三是资本投资运行的风险分析。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拉动,单个企业资本营运又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这些都是制约企业投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客观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的理财部门必须跳出闭门算帐的土围子,面向市场调查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四是制定投资规划。投资规划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纲领,投资规划包括企业的投资目标、投资总量、投资成本、投资效益、配套措施等。企业投资规划的作用就在于指导、调控投资行为按正确的轨道运作,确保投资目标实现。

总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将作为彻底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意图安排资金的被动行为,企业投资也成为决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份额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占有市场的份额越大,企业从社会平均利润中获取的利润额就越多,企业就越有活力。因此,它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可以这样说,投资行为导向着企业的命运,现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为投资目标而奋斗。注重科学投资行为内在的巨大能量,摒弃以投机取巧,甚至钻国家产业政策的空子来谋求一时之利的心态,是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投资决策体现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

3建立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对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的管理。

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管理的显著区别之一。资本投入决策与资本营运管理的内涵是以市场为背景,以资本投入决策为中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调控为手段,对企业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活动实施价值管理。显然,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轨变形,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新型机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应以价值数据信息为网络,连接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考核各个内部管理分系统,发挥既服务又监督两重职能作用,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但又相互有机联系地运转,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包括收集企业内部资本运行及资产存量信息;组织资金效益分析;制定存量、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进行财务决策方案论证;内部财务反馈等。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总目标及构成项目,收集归类各种财务信息为财务决策和分层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其次,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组合,通过可行性论证,制定财务决策预选方案。

再次,制定与决策方案相配套的管理调控措施。调控措施要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要符合统一和协调的要求。财务决策包括企业筹资、融资、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等,其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须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审定后付诸实施。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2篇

专 业

2011年10月22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2日下午

14:00-16:30

2011年10月23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6:30

02010600金融(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678金融法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4011银行管理学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630专业综合课考试  02011500经济学(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143经济思想史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2计量经济学  0048财政与金融

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14700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  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076国际金融

5161区域经济政策  5162区域可持续发展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5164现代策划学  02020200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400会计(独立本科段)  0162会计制度设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2900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00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3010600法律(本科)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29证据法学

5680婚姻家庭法  0015英语(二)

0169房地产法

0228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00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0320领导科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19行政组织理论  0316西方政治制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2中国行政史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00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401学前比较教育

0409美育基础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00教育管理(独立本科段)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51教育经济学

0457学前教育管理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0800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69教育学原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2500义务教育(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15英语(二)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20200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T312政治学  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321中国文化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8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04030200体育教育(独立本科段)  0495体育保健学

4555体育场地与设施  0497运动训练学

0499体育游戏  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0501体育史  0503体育教育学

T503体育教学设计  05010500汉语言文学(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5西方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541语言学概论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5020100英语(本科段)  0600高级英语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30现代语言学

0837旅游英语选读  0833外语教学法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3英语写作  05030200广告学(独立本科段)  0639报纸广告学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676公益广告

0037美学

0641中外广告史  0637广告媒体分析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640平面广告设计

7680广告文化学  05040800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6114和声学  6413教师能力学  0727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05041000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  0746美育概论  0747美术教育学  6413教师能力学  7097云南民族美术概论  06010200历史教育(独立本科段)  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083东南亚史  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084云南历史  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6413教师能力学  0766史学概论

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00数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18数学教育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4微分几何

6413教师能力学  2015偏微分方程  07020200物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7086当代物理学发展  2037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6413教师能力学  2039物理教育学  07030200化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49物理化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53结构化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59化学教育学

6850分析化学  07040200生物教育(独立本科段)  2078生物统计学

2079生态学概论  2081进化生物学

7087植物资源学  2084组织胚胎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87分子生物学  07070200地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6449地理信息系统  2105地理教育学

6516区域经济学  2102遥感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90计量地理学  08030700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15英语(二)

0420物理(工)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220800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  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2142数据结构导论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2384计算机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737C++程序设计  2382管理信息系统

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011年十月,我省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有: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体育教育、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独立本科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独立本科段)、建筑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数字媒体艺术(独立本科段)、商务管理(独立本科段)、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农学(独立本科段)、园林(独立本科段)、义务教育、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师类本科: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课程,也是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以及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珠江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应用、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按照保证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实践教学,把毕业论文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努力保障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本文基于广东17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调查数据,以珠江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二、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

1 指导教师因素。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主导因素。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师资队伍数量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据调查,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即主要由从公办高校退休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和刚从大学毕业参加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组成,而中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少;教师职称结构总体呈现“高职称教师少、低职称教师多”的现状,教师的职称层次有待提高。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教师需承担大量教学工作,而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却很少,使得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另外,由于诸多原因,致使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阻碍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从总体上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基本能够满足毕业论文教学的需要,但不少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不足,指导方法有待改进,指导质量有待提高,指导责任心也有待增强,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2 学生因素。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主体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使得学生必须更加主动学习,切实强化主体意识,方可保证学习质量。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学生除高考成绩与母体高校学生存在差距外,其能力、素质与母体高校学生相比却各有特点和优势,甚至有不少学生在个性和特长等方面还比母体高校学生表现突出,优于母体高校学生。独立学院的绝大多数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是端正的,认为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毕业论文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在时间上存在冲突,也有极个别学生受急功近利、虚假浮躁风气影响,对毕业论文课程学习认识不足,疲于应付,甚至直接从网上抄袭或请“”代劳,违反学术道德,对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影响了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及育人效果。

3 教学条件因素。教学条件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基础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以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基础。然而,大多数独立学院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等还不能完全满足毕业论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许多独立学院对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战略转型期,在不断增加教学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改善实习、实验条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这必将推动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为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学管理因素。教学管理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核心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只有强化其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可得到有效保障。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充分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把规范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办学特色和创建品牌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形成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指导、评阅、成绩评定、答辩、质量监控、诚信质量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标准等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加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经验还不足。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核心因素。

三、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管理模式

1 坚持分类管理。坚持分类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前提。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应当严格标准,统筹管理模式,以维护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应当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分类管理,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珠江学院实行以分类管理为前提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分类管理模式。一是同绕系、专业、指导教师、教学条件等因素,在学院统筹管理模式下。规范职能部门、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系、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施专业差别化管理模式。珠江学院鼓励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和鼓励各专业师生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行制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标准,自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管理,自行规范质量评价的约束机制,以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保障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三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各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就业方向开展毕业论文实践,以增强毕业论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加强规范管理。加强规范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抓手。珠江学院按照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逐步构建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试行)》《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与奖励工作细则》和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计划以及中期检查等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和质量标准,为系、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提供制度平台。二是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水平。三是加强指导教师管理。珠江学院明确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标准与工作职责,并坚持选拔有一定学术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同时,建立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培训制度。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开始之前,由各系分别对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质量。四是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各系针对各年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及教学管理实际,围绕学风和安全等主题,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毕业论文教学的正常秩序。

3 强化过程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关键。珠江学院针对毕业论文教学时间长的特点,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并围绕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强化全过程管理。在前期阶段,主要是做好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师选拔与培训、选题与开题等工作。在中期阶段,主要是做好中期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教学进度完成情况、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以及毕业论文教学及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在后期阶段,主要是做好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优秀论文评选、诚信评估、总结、归档等工作。珠江学院通过强化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毕业论文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教学各环节工作均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 实施问责管理。实施问责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手段。珠江学院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施问责管理制度。第一,实行责任人制度。珠江学院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分别由主管教学院长、教务处处长、系主任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管理任务,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认真落实责任人制度,强调责任人必须切实承担起落实毕业论文教学的责任,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对不认真履行责任人责任,甚至违反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对毕业论文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均按学院规定给予处理。第二,实行诚信承诺制度。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应当签具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指导教师应当对学生毕业论文诚信质量负责。学生必须恪守学术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凡学生毕业论文被发现为抄袭或剽窃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确认属实的,均按照《学生考试作弊及违纪处分实施细则》给予学生适当处分。第三,实行督管制度。学院教学督导员按照“严督、善导”的工作方针,以问责的形式积极参与毕业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并通过及时发现和参与解决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职能部门、系、指导教师以及学生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4篇

专业名称

2016-10-22[上午(09:00-11:30)]

2016-10-22[下午(14:30-17:00)]

2016-10-23[上午(09:00-11:30)]

2016-10-23[下午(14:30-17:00)]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20203 会计(专科) 00157管理会计(一)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5劳动就业概论 00164劳动经济学 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20209 旅游管理(专科)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1525导游实务 020228 物流管理(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英语(一) 020245 酒店管理(专科) 03961宾馆前厅与客房操作 03958饭店服务心理学 03963酒店管理实务   020313 销售管理(专科)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30112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2民法学

00247国际法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9宪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5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60刑事诉讼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244经济法概论

05677法理学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292市政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 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430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3学前教育学

06411现代教育原理 050114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心理学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5现代汉语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29教育学(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古代汉语 00506写作(一)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232电工技术基础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59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专科) 03950网络管理与维护 03952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3944网络技术基础

03948网络设计与组网 03946网络设计与制作 08076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80828 建筑工程(专科) 09064建筑材料及检测技术 05394建筑物理 09062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检测技术   082236 工程造价(专科)(路桥方向) 03828建筑构造(一) 03940工程造价原理与编制 0394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090622 农村经济与管理(专科) 01442乡镇行政管理 03971经济学基础 02557乡镇规划与管理 02541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05220市场营销学(乡镇) 100701 护理学(专科) 00488健康教育学

02997护理学基础 02903药理学(一)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2899生理学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100801 药学(专科) 03031药物分析 03029药剂学 02068人体解剖生理学   本科段

中学教育类 90087英语翻译

90230合同法

90501体育史

90503体育教育学

90540外国文学史

9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92011复变函数

92055中级有机化学

92081进化生物学

92103计量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96425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

96518微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90227公司法

9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90495体育保健学

92056仪器分析

92085细胞生物学

92088生物教育学

92105地理教育学

92326操作系统

96414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96421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96855微分方程

97976音乐欣赏(二) 90167劳动法

90499体育游戏

9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9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9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0735音乐教育学

90832英语词汇学

92014微分几何

92054中级无机化学

92084组织胚胎学

92101区域科学原理

9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9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90321中国文化概论

90441多媒体教学系统

90502体育管理学

9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90541语言学概论

90604英美文学选读

90732简明配器法

92013初等数论

92059化学教育学

92079生态学概论

92094人文地理学概论

93144环境科学基础

94336教育法规概论 020106 金融(独立本科段)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79保险学原理 00077金融市场学 020114 农业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27农学概论 00130作物栽培学(一)

00134农业统计学 00128农业技术经济学(一) 00129农业政策学(一) 020157 财务会计与审计(独立本科段) 08119管理会计 06072企业财务审计

08130现代公司理财 00103证券投资学

08131财务分析与案例研究 06194内部审计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152组织行为学 020204 会计(独立本科段)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0审计学 00158资产评估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消费经济学 020210 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   00200客源国概况

01868民族文化概论 06011旅游学概论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 06088管理思想史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1薪酬管理

06092工作分析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18公共政策 03335公共管理学

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 03331公共事业管理 05722公共经济学 020261 工程财务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5292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05293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 05294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6214西方财务管理 020279 工程管理(独立本科段) 0826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06087工程项目管理

06289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01850建筑施工技术

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08263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020302 酒店管理(独立本科段) 04929旅游市场营销

04932酒店客房管理 06124旅游文化学 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8424酒店管理 04934现代酒店礼貌礼仪 020314 销售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30106 法律(本科段) 00230合同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167劳动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16 民商法(本科段) 05559海商法 05558侵权行为法     030302 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261行政法学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1848公务员制度   040102 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399学前游戏论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 040108 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9教育学原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8德育原理

00472比较教育 00453教育法学 040120 基础教育(独立本科段) 0568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06420中文工具书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   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00540外国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50134 英语翻译(独立本科段)   05349英汉语言文化比较     050201 英语(本科段) 00600高级英语   00832英语词汇学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50309 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 00318公共政策

00320领导科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091薪酬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0015英语(二)

00152组织行为学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2 室内设计(独立本科段)   05340室内空间组合与理论     080109 采矿工程(独立本科段) 08149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08146矿井提升运输

08147矿井通风与安全(二) 08139采掘机械

11939采矿学(二) 08144计算机绘图(一)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独立本科段) 02331数据结构 02326操作系统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33软件工程 080705 电子工程(独立本科段) 08315控制工程基础 11165通信原理与系统 11162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   080709 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段) 02331数据结构

02335网络操作系统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80720 软件工程(独立本科段) 07165软件工程概论 07026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07167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080806 建筑工程(独立本科段)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2446建筑设备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0807 道路与桥梁工程(独立本科段) 06078交通工程(二) 06079城市道路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80高速公路 06081隧道工程 081204 制药科学与工程(独立本科段) 03031药物分析 03029药剂学

07780化学制药工艺学     081209 应用化学(独立本科段) 02066有机化学(二) 02483工业分析     081724 铁路运输管理(独立本科段) 04453铁路旅客运输

04454高速铁路概论 07106铁路运输经济学 05204铁路财务管理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7113国际货物运输 08221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独立本科段) 02115信息管理基础

02117信息组织 06385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06627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 02124信息分析方法

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082232 汽车服务工程(独立本科段) 06895汽车节能技术 06906汽车运行材料     090102 农学(独立本科段) 02676作物栽培生理

02679种子学 02678农业推广学 06172耕作学 05226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 090403 畜牧兽医(独立本科段)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02678农业推广学

11431动物卫生检疫学 06773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 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 100702 护理学(独立本科段)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4435老年护理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100805 药学(独立本科段)   06831药理学(四) 01761药剂学(二)   030401 公安管理(本科段)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2公安信息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35犯罪学(一)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大学语文 00015英语(二)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5篇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是有区别的对其分别进行研究是目前档案工作改革的两条思路同时二者又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将文件中心简单地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法模式。

一 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角度来分析文档一体化是将文件生命运动阶段中相对分离的第二、三阶段统一起来将以前分离的两个工作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有序地结合起来使文件在生命运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连续的、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文档一体化要求在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在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内有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统一的控制中心。把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具体环节互相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揉合在一起加强文件的超前控制走信息开发一体化的道路不仅适合于纸质等载体形式的实体档案也适应电子时代信息化的需要。就现在而言机关档案室的职能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研利用等8个环节来说都有其实际工作内容实行文档一体化以后档案工作独立的职能将渗入到文件的第一、二阶段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对文件整体宏观的控制它的功能将更侧重于信息的开发利用而非保管。

而文件中心的建立是坚持将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三个阶段作为独立环节对多个单位处于暂时保存阶段的文件进行集中管理从文件生命运动的整体性来说它使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更加分散独立。近年来我国在永靖等地进行了建立文件中心的具体实践探索取得不少成绩但有些作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中有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一是文件中心人员没有深入各机关工作独立于各机关之外在对各机关文件形成不太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组卷势必影响案卷质量。本来由于一个机关文书与档案成为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而致使文档一体化迫在眉睫而今将一个机关内部的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这势必对文档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研究工作者不能把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作为两条平行的思路来研究在研究文件中心管理方式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到应适应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其次可能增加更多的账外文件。一个机关内部就已出现很多档案部门收集不到的账外文件当档案集中到文件中心后由于交通、距离、通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机关归档时会将使用频繁、价值较高的文件留待自用而拒不归档。由于文档的分散文件中心又对各机关具体工作办理不了解,因而会出现机关不交文件而中心又不知的情况会形成更多的账外文件造成重要价值档案的流失造成国家档案财富的损失。

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一些文章中将建立文件中心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文档一体化强调的是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二、三阶段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实现统一有序强调文件在其生命运动各阶段应保持连续统一将相对独立的、环节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交融起来关注档案工作的提前介入。而文件中心只是文件生命运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文件的存放与管理方式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当文档一体化的研究涉及到文件保管与存放的时候文件中心才能作为除机关档案室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出现。文件中心的研究始终是研究文件生命运动的一个阶段与强调研究文件整个生命运动过程整体统一协调的文档一体化相比较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总棋师手下的一枚棋子。文件中心只能是按照文档一体化思路进行改革时选择半现行文件管理地点和管理方式时的一种选择它不能取代文档一体化也不是其一种模式简单建立文件中心并不能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模式中的一个环节。而文件中心的建立也应在文档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进行不能简单地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建立文件中心要注意联系文件的第一、二阶段研究文件中心如何与机关文书工作相结合避免一个机关内的文档分离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

二 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

对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如何衔接文件中心如何成为文档一体化的有益补充的问题笔者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总趋势是全方位无范围限制的是任何单位都应该推行的,而文件中心适合在档案工作薄弱的基层和特定的范围内实行具体为

现行大中型机关具有健全的档案管理机构当务之急是进行文档一体化。内部档案机构健全规模较大人员和管理条件、管理设施等配备齐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大中型企事业机关单位机关档案室工作稳定成熟日趋完善没有必要撤销重建文件中心当务之急是在机关内推行文档一体化以克服文档分离的现状。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行政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工作环节原则程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同时研究使用成熟的文档一体化软件使档案工作及时介入文件形成之始并且在网络化电子文件方面深入研究文件档案的连续性和一体化管理以迎接非传统载体形式虚拟档案对文件管理的挑战。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6篇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是有区别的对其分别进行研究是目前档案工作改革的两条思路同时二者又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将文件中心简单地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法模式。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角度来分析文档一体化是将文件生命运动阶段中相对分离的第二、三阶段统一起来将以前分离的两个工作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有序地结合起来使文件在生命运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连续的、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文档一体化要求在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在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内有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统一的控制中心。把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具体环节互相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揉合在一起加强文件的超前控制走信息开发一体化的道路不仅适合于纸质等载体形式的实体档案也适应电子时代信息化的需要。就现在而言机关档案室的职能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研利用等8个环节来说都有其实际工作内容实行文档一体化以后档案工作独立的职能将渗入到文件的第一、二阶段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对文件整体宏观的控制它的功能将更侧重于信息的开发利用而非保管。

而文件中心的建立是坚持将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三个阶段作为独立环节对多个单位处于暂时保存阶段的文件进行集中管理从文件生命运动的整体性来说它使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更加分散独立。近年来我国在永靖等地进行了建立文件中心的具体实践探索取得不少成绩但有些作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中有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一是文件中心人员没有深入各机关工作独立于各机关之外在对各机关文件形成不太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组卷势必影响案卷质量。本来由于一个机关文书与档案成为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而致使文档一体化迫在眉睫而今将一个机关内部的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这势必对文档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研究工作者不能把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作为两条平行的思路来研究在研究文件中心管理方式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到应适应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其次可能增加更多的账外文件。一个机关内部就已出现很多档案部门收集不到的账外文件当档案集中到文件中心后由于交通、距离、通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机关归档时会将使用频繁、价值较高的文件留待自用而拒不归档。由于文档的分散文件中心又对各机关具体工作办理不了解,因而会出现机关不交文件而中心又不知的情况会形成更多的账外文件造成重要价值档案的流失造成国家档案财富的损失。

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一些文章中将建立文件中心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文档一体化强调的是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二、三阶段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实现统一有序强调文件在其生命运动各阶段应保持连续统一将相对独立的、环节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交融起来关注档案工作的提前介入。而文件中心只是文件生命运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文件的存放与管理方式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当文档一体化的研究涉及到文件保管与存放的时候文件中心才能作为除机关档案室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出现。文件中心的研究始终是研究文件生命运动的一个阶段与强调研究文件整个生命运动过程整体统一协调的文档一体化相比较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总棋师手下的一枚棋子。文件中心只能是按照文档一体化思路进行改革时选择半现行文件管理地点和管理方式时的一种选择它不能取代文档一体化也不是其一种模式简单建立文件中心并不能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模式中的一个环节。而文件中心的建立也应在文档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进行不能简单地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建立文件中心要注意联系文件的第一、二阶段研究文件中心如何与机关文书工作相结合避免一个机关内的文档分离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

对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如何衔接文件中心如何成为文档一体化的有益补充的问题笔者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总趋势是全方位无范围限制的是任何单位都应该推行的,而文件中心适合在档案工作薄弱的基层和特定的范围内实行具体为

现行大中型机关具有健全的档案管理机构当务之急是进行文档一体化。内部档案机构健全规模较大人员和管理条件、管理设施等配备齐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大中型企事业机关单位机关档案室工作稳定成熟日趋完善没有必要撤销重建文件中心当务之急是在机关内推行文档一体化以克服文档分离的现状。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行政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工作环节原则程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同时研究使用成熟的文档一体化软件使档案工作及时介入文件形成之始并且在网络化电子文件方面深入研究文件档案的连续性和一体化管理以迎接非传统载体形式虚拟档案对文件管理的挑战。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7篇

自本期始开设“现代管理学新论”栏目,选发了二篇关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原创性文章,以期引致学者们的关注、讨论与深入研究。“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尚待有志于此的研究者们奋力开拓。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武汉大学、三亚学院现代管理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捷足先登,率先探索这一新领域的尝试,令人振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都是人类文明的灿烂瑰宝!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以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国化,既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蕴含着顽强与宝贵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以及中国力量。我们期望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早日诞生!

摘要:任何新学科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该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必要的研究任务和适当的研究方法。确立和阐释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并对其依据进行论证是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对象;任务;方法;管理绩效;内在规律;现代化建设;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43-05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正在创建过程中的崭新学科,是研究与阐释关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管理理论形成、发展、创新、完善的过程、条件、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国化,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管理经验与理论的系统化,也是现代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依其性质而言,既是管理学科,又是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既然是一门学科,确定并把握其学科“三要素”,即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是新学科创立的首要条件。

任何新学科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该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确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依据进行阐述和论证,是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科学的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是对实践的概括与总结,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活动及其经验、认识、理论以及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则是研究与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中国的管理理论形成、发展、创新、完善的条件、过程、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其研究对象自然是中国现代管理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发展,即对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实践以及管理思想、学说及其规律性的概括与总结。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不仅了延续260多年的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而且宣告了长达2 000余年封建帝制的灭亡。此后,不论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还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具有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在管理理念以及操作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以往性质的不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及其以后的“新三民主义”,根本内容是“创立民国”,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关于国家制度及其管理模式与方式的大事件、大变革、大创新。正因为如此,一种全新的理论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理论必然为中国原来的管理思想开创了洗心革面的新局面。虽然辛亥革命未能全面、彻底完成自身的历史任务,但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时期毕竟从此发端!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依其目的、性质、特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新民主主义管理理论及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气派、特色与精神的管理经验、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表现为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管理思想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治国新方略等方面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这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部分;其二,是辛亥革命后主要是中国所主张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包括香港、澳门以及1949年后台湾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其三,是辛亥革命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既非社会主义性质、也非中国主流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这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观念、思想、理论的概括与总结。其早期形态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产生,可以说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开始的,是其一般原则与理论与中国具体的管理实际与管理活动相结合的必然。也就是说,当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般理论、原则和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并着手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也就开始萌发了。更确切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组织、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有组织,更具目的,更加广泛,更趋深入,而且直接与中国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有了自己的坚实载体与实质内容。由于中国共产党在28年的长期斗争中集中全力于获取政权,因而此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比较集中于军事、政治与获取政权的路线、政策与战略、战术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从总的趋势而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新阶段的开始。1949—1956年,应当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现形式。随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管理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与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也不断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的伟大管理实践直接推动着中国活生生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的发展、完善与创新;与此同时,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又必然赋予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实践活动以时代活力与崭新内容。例如,在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方面,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又如,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国有企业管理的系统理论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在这一时期的成就,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创新。经过“”和“”的挫折与洗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实现重大转折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升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长期“左”的主体性错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之后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与内容,阐释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方针与政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的新阶段。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走向世界的理论通道被打开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交流与融合出现新局面。

历史和事实都证明,管理实践是管理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检验管理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是由中国特殊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的社会关系的实质性转变所决定的。一般而言,特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相应的社会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体现为规范特定生产关系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必要设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是管理活动的承担者,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管理主体(管理者)和管理客体(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现,实质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的观念、思想、理论、学说要研究和阐释管理活动和过程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都不能脱离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必须依托一定生产关系的实现与过程。从现代管理的实质内容看,管理既是对于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也是对于生产关系各方面的协调,同时还是对于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校正与调适。因而从社会存在与理论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其主体的确定,必然是由中国的国情基础和历史特点所决定。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与历史意义看,帝制,建立共和是为了追求现代、富民强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是,因辛亥革命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使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但这并不能否定当时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也就是说,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帝制结束,共和开始,上层建筑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不容忽视;尤其是前后两个阶段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出现变化:前一阶段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后一阶段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却是无产阶级。虽然两个阶段民主革命的性质仍然是同一的,但是由于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则发展成为中国式新型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既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辛亥革命为界划分为两个不同时代,管理思想的性质和内容当然也就有了重大变化;既然又把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分为旧、新两个阶段,在现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中也就应该而且必须加以相应的区分。因而从历史的实际和管理思想的性质和特点考虑,把辛亥革命以来的管理思想均纳入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考虑是合理的。

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说明,这就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管理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能不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对象的逻辑范围。因为,“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以中国的实际为依托广泛地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以无比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主革命当然也不例外。新民主主义管理思想与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管理思想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仍属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这就说明,从辛亥革命发端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不仅包括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管理理论,而且以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管理理论为主体。同样,从总的过程看,也不能认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不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因此,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管理思想也应当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认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管理理论,是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客观实际的。

进一步考虑,管理和管理理论是不同的范畴,管理和管理理论的对象也是不同的。不能把管理的对象与管理理论的对象混为一谈。任何社会或组织都有管理,但是,不同的社会或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虽然人们对自己所经历或观察到的管理实践、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会表示自己相应的看法和主张,从而归纳、概括或总结出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观念、范畴和原理,但是这些构成管理思想的基本材料却因为人们所处环境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或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而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说,管理面对的是管理实践活动的实在,而管理理论面对的是管理方面的观念与思想。研究管理理论无论如何不能脱离管理实践,但区别管理与管理理论的对象又是必要的。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不能用管理史的分期替代管理理论史的分期。也就是说,中国现代管理史的发端可以设定在新中国成立,但不能认定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端。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应当是一个具有系统内容和完整体系的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项开创性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前沿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有不同的划分。从历史时期看,既包括作为主体的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管理实践与理论,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前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与理论。从地域上看,既包括大陆的管理实践,也包括港澳台的管理活动;从研究领域看,既包括经济方面的管理实践与理论,也包括政治、教育、文化、军事、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实践与理论;从管理层次看,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管理,也包括中观层面的地方与行业管理,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等。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必要的研究任务可简单概括为:总结规律、提高效率、科学发展、服务社会。

(一)探索和把握管理科学的内在规律,推进现代管理理论中国化

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随着学习《论十大关系》及其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国内掀起持续学习国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热潮。发轫于欧美的现代管理理论产生自其本国的管理实践,是对其自身管理实践一般规律的提炼和总结。毫无疑问,其中科学合理的经验和知识值得我们学习、汲取和借鉴。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他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并不完全适应有着浓厚文化底蕴和本土特色的中国情境,西方管理理论在应用到中国的管理实践时会不断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与问题,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状况,这表明管理领域中已有的研究并不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没有最好,只有适合。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对自身的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在探索和把握管理科学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关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尝试建立一个既有普适性又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努力实现管理理论的中国化。

现代管理理论的中国化主要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移植痕迹明显及对于西方管理理论亦步亦趋的趋势而提出的。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中国的客观、具体情境进行。在学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的同时,必须重视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的自主创新,逐步创立根植于本国文化、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中国风格和特色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特定的国情与文化情境出发,认真学习并借鉴国外现代管理理论,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的实践中概括、提炼、总结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就是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立到理论的架构、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选择所形成的研究系统能够充分、全面、适合、准确地发掘、描述、解释、分析及解决中国这个特定文化情境中所产生的管理实践问题,特别是要客观、准确、科学概括与总结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在逻辑性。管理理论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国化既包括管理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即针对现代中国管理实践这个特定时空范围的研究,也包括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即为了能够客观、真实、适合、有效反映以及分析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工具和手段。

当然,强调中国化也要反对排斥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倾向。实际上,一部近现代的中国管理思想史也是中西方管理思想观念相互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何况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要想将中国的问题和西方的问题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中国化研究的范畴除了包括为解释或解决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实践问题,构建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架构外,还要针对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特定问题,设计适用的研究方法,开发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研究工具,包括借鉴、应用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总之,用恰当的方式将中国的管理实践与理论图景真实地勾勒出来,并努力融入世界知识体系,即用真实的自我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接纳理应成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任务。

(二)提高管理绩效,实现科学发展

一般情况下,生产力诸要素只是自在性资源,只有通过现实的劳动过程与实在的管理行为,才可能转化为利益与财富、进步与文明。同样,没有现实而又科学的管理,科技成果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今时代,科学管理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普适与必然要求。从中国的实际看,管理的科学化更具战略意义,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富民强国的基本路径和总抓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实现集约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性内容。集约化就是在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基础上,集中、合理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最大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与放大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形式。可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科学发展。

(三)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

应当说,新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毕竟时间短,很多必要的制度、运行的机制等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一些关键问题,如国有企业的产权、治理机制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尚需突破;在市场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阻碍;社会诚信机制的缺乏导致唯利是图的极端利己行为泛滥,经济伦理缺失,损害社会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触目惊心。这表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尚任重而道远。因此,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一方面,要从宏观方面努力探索经济管理、市场管理的规律,从而促使市场经济机制进一步完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从微观方面努力探索各类企业的管理规律,提升中国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管理理论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现代管理理论中国化的要求。

(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崭新内容与重要方面,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实现社会系统的稳定、协调、健康运行与发展所实施的引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行为与过程。广义社会管理是由有代表性的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狭义社会管理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必要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等一系列内容与方面。

社会管理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与扩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富民强国任重道远,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矛盾和其它不确定因素;同时,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的理论、制度、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因此,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可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任务还包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合理配置各方面的社会发展资源,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此外,如果从更抽象、无功利的层面与角度考虑,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任务还可以概括为追求与实现管理的节约化、简约化、集约化、公约化,是指组织成员自主、自觉、自我、自为的管理愿景,亦即是一种默契、顺畅、无为、中和的理想管理状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与辩证的方法,但由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特定研究对象的规定性与基本研究任务的规范性,在具体的理论研究过程中运用根本方法时,又演绎与派生出一些具体方法。

(一)系统法

系统法是指把事务或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与过程,对系统诸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研究方法。系统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新科学,它以实际、整体、全面、根本为出发点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事物,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方法标志着人类的思维由主要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划时代突破。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运用系统方法从事研究,要求我们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核心问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必须指出,系统法不是简单的信息搜集、归纳和整理,而是一个创造性的深入认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生的条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要方面的过程。因此,在研究时,既要从纵向方面深入研究中国现代管理实践的背景、条件、发展的历程、阶段性与特点、标志、影响、作用、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等,又要从横向方面对环境(政治、法律、经济、金融、科技、社会文化等)、关联方、外部因素之间、国内国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局的研究和分析,避免单一性、片面性、孤立性与僵化性。

(二)抽象法

抽象法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以形成理念的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考察研究对象及其多种关系,在认识表征并深入实质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本质以及本质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深层内容的研究方法。抽象法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感性事物,而且包括对感性事物进行初步认识的思想对象,如各种属性概念和各种判断。在运用抽象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辩证思维方法,即把关于研究对象的各种单独的、有差别的乃至相互对立的概念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注意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运用抽象法进行研究,既要在已有理论的指导下,联系客观对象的实际内容,对表征性概念按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抽象和综合;同时也要以突破已有理论框架的假说为指导,联系客观事物的实际内容,对表征性概念按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抽象和综合。这里,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这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在大量占有具体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归纳、概括出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提示出规律性。二是由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这是叙述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把研究成果叙述出来时,又必须从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出发,一步一步上升到复杂的具体的规定。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这是逻辑的说明方法。

(三)过程法

过程法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历史过程的回顾与考察,说明研究内容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演变过程和基本特点,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旧事物灭亡的同时,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过程与发展密切相关。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个有限的过程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2]换言之,世界也可以看作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与“过程”的综合体。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之所以主张过程法,关键在于“必须客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的历史过程,充分体现这一历史的时间性、客观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运用过程法仅仅是一般地描述某种现代管理理念或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过程,而是要通过其历史过程的回顾与考察,说明这种管理理念或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基本内容以及发展和变化的特点,揭示其内在逻辑性。因为,任何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或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对于某一具体管理理念或思想的研究,都必须首先将其‘归位’,即放到当时的具体环境之中,并切实纳入‘历史流’,即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坚持辩证的、发展的观点,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对特定管理理念或思想进行历史的分析和考察。与此同时,要切实把握研究对象的逻辑性与客观性,避免杂乱无章或主观随意。这样,才能正确阐明它们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条件、特点及规律。”[2]

(四)评论法

评论法就是对于所研究的内容在客观概括、总结与综合的基础上加以阐释,明确判断、分清是非、给出正误、表明态度。评论应当是理论研究特别是相关史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实的管理理念、思想与理论,在实际的具体研究中,不仅要对其进行认真、客观、科学的概括、总结与综合,而且对其进行客观、适当、公允的评论是很必要和很重要的。“科学的研究不能只是单纯地描述或简单地再现已经存在的若干管理观点或思想,机械地按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而应当对于这些观点或思想的背景、条件、内容、特点、意义等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分析与比较,同时要从实际出发给以科学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反思比反映更深刻,评论比叙述更重要,没有评论的理论研究是暗淡无光和毫无生气的。”[2]

此外,归纳法、比较法、案例法、文献法、图表模型法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总之,关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奋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管理理论研究者们协力开拓。任何学科的建设,首先都必须明确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特定的研究任务与适当的研究方法,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现实而生动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形式和中国风格’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管理理论教科书。”[3]正确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对象,明确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任务,在研究中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既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要求,也对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5).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以来;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历史基础

中图分类号:J120.0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在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开始了全面的文化建设,以及与之相随的新中国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活动。这一全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新的历史实践。而这一实践,是具有重要历史基础的。特别是以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社会各阶层、文化领域各团体的进步人士广泛参与的文化艺术管理活动的经验,成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而在该时期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与偏颇,也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部分失误和挫折埋下了伏笔。

人类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虽然在世界各国均早已出现,但由于管理科学的系统性研究尚属于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兴学科,而对于文化艺术管理则更缺乏全面与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因此,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是在缺乏全面与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开始的。

尽管如此,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仍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一方面,中国有着长达近三千年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各个时代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形成丰富的积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社会文化领域广大团体和人士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文化艺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和经验。1949年之前执政的国民政府也在各时期对文化艺术活动予以一定的管理。研究这一进程中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状况,对于认识新中国以来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践是十分有益的。

以来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同时包括全国各阶层各社团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实践,也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一定程度的管理活动。基于历史衍变的因素,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分为1917-1927、1927-1937、1937-1949三个阶段予以研究。

中国进入20世纪以后,开始了一个动荡的时代。清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相继失败,但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全面进入,思想文化领域中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间的争论相当激烈。终于在1911年,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领导发动的辛亥革命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关于辛亥革命之前漫长历史中的文化艺术管理,笔者曾经在《文化管理学概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领域自然也就在漫长的岁月里较缓慢地发生着衍变,滞留在一种低水准、小规模的层面上。只要整个社会还没有从以个体经济、小农生产为突出特征的结构形态上升到大工业生产的、以商品经济为主导模式的结构形态,其文化方面的活动及其管理,就必然呈现出局部的、缺乏宏观调控的状态,以一种无序的、近于自然形态的模式缓缓前行。”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大进步知识分子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从此,一场猛烈冲击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迅速兴起,在思想、文化及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民国前期的北洋政府是一个处于动荡和内外交困中的政府,内政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致使其不可能对文化艺术给予较多的关注,以及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有较大的作为。同时,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管理基本形态的延续,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管理在总体上仍呈现为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促使,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进入,激励和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及其管理活动使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作为当时执政的北洋政府,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管理显然缺乏基本的意识和进步的思想,但是仍旧做出了一些积极的举措。特别是由于西方民主观念和自由意识的影响,该时期在思想形态上呈现出相对的自由,在文化艺术方针政策上也具有一定开放的表现。

在艺术教育方面,政府通过具体条例的颁布与实施,表现出对于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新一代文化艺术的管理者和倡导者,为艺术的普及以及新兴艺术的出现做出巨大的努力。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将美育与人的世界观教育相联系,认为这是实现世界观转变最重要的途径和桥梁。民国元年制定学制时,他就有意识地提高中小学美育的地位。在北大他亲自开设《美学》课,并一直注意推动公共美育设施和专业美术院校的发展。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宗派之见,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观点,开创了艺术在中国走向普及的先河。

1921年前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同时也进行着积极的和富有成效的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社团的成立,在文学艺术实践及其管理活动中融入了“科学”“民主”的内涵,反映了西方先进思潮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充分体现出中国社会20世纪以来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的积极尝试。可以说,正是这些充盈了科学与民主意识的进步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一方面掀起一次次文化与艺术的改革热潮,一方面在文化艺术活动中进行着积极的管理尝试,各种文化艺术社团的建立、组织与运行,均是这种探索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影响,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人在其初创之时,虽然不具备现代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和思想,但面对进步的革命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管理意识。《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致力于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该杂志的成功运作,意味着人们在文化建设及其管理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文学研究会以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等人为代表,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从“为人生”出发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他们宣称,文学研究会“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希望“著作同业的联合”,以“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他们后来的活动未能完全按计划进行。创造社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为旗帜,他们探索文学与社会变革的结合,陆续发表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成仿吾)、《艺术与社会生活》(冯乃超)、《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李初梨)、《英雄树》(郭沫若)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新月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积极创办刊物,推动创作与评论,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民国前期,许多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参与和尝试过文化艺术管理工作。在美术方面,20年代,陈独秀、吕徵等提出“美术革命”,高剑父等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倡导“新国画运动”,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激励促进中西绘画的结合,对于推进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自世纪之初,先后有许多人赴欧美以及日本学习和考察,引进和传播西方艺术,回国后又积极从事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美术运动”。一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曾成立了有关美术方面的研究团体,如北京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后继者的“湖社画会”,以及“广东中国画研究会”等,成为十分重要的民间艺术管理的范式,体现出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为中国美术的继承传统与革新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另一方面,创办了各种新式美术教育学校,如刘海粟创立的上海艺专等,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为艺术管理开创了有效的路径。刘海粟在1913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学宗旨》中提出“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美术的蕴奥;二、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③,表现出进步知识分子渴望变革的迫切愿望。

在音乐方面,从2003年始,清朝政府便颁布文件,逐渐将音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民国成立以后,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了音乐在各级学校的地位,为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其成员主要由爱好音乐的教师和学生组成。他们举办音乐讲座和短期训练班,组织演出活动,翻译西方音乐论著,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从事音乐创作,活动相当频繁。接着,全国各地均设立了一些专业性的音乐教育机构、演出机构和研究机构,一些大学的音乐系和专业音乐学院也相继成立,民国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也成立了一些音乐团体。刘天华及其同仁们创立的“国乐改进社”,在改进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黎锦晖1927年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致力于新音乐运动,使之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以及由萧友梅担任指挥的北京大学管弦乐队,均是该时期重要的音乐表演团体。④

在戏剧戏曲方面,辛亥革命前后曾出现戏曲改良的热潮,各地也成立了一些戏曲界的社团组织。陕西的易俗社、四川的改良会、三庆会,上海的伶界联合会,北京的德奎社,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等,均参与了这一运动。至二、三十年代,京剧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获得“国剧”之称。全国各戏曲剧种飞速发展,达300多个,戏曲艺术教育得到一些改革,戏曲论著、刊物的出版及理论研究也有了发展。20世纪初,西方文明戏传入中国,并在上海出现了最早的文明戏教育机构,如由李叔同、欧阳予倩等成立于东京的春柳社,到辛亥革命前后回国之后成立的新剧同志会,由王钟声在上海发起成立的春阳社,到相继创办的通鉴学校,以及1910年创办的进化团、1914年创办的南开新剧团等,均是该时期重要的新剧演出团体。值得提出的是,同志曾是南开新剧团的主要成员,这对于后来从事文化艺术建设及其管理活动,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五四”以后,话剧艺术成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主流。1922年成立了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8年成立了由熊佛西任主任的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27年成立的由田汉任院长的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这些戏剧团体及其重要成员都在戏剧队伍的组成与管理、戏剧创作、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的研究与宣传等方面做出了贡献。⑤

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及其操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生产及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特别是在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管理思想,既具有外来文化管理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具有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意识。自本世纪初中国出现电影以来,其制片机构就具有企业的性质,开始以企业化生产的方式制作影片。1918年,商务印书馆正式成立“活动影戏部”,开始大规模的电影拍摄活动。1919年5月,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成为又一家由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电影企业。1922年3月,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在上海组建了早期最重要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仅上海就有141家,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它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管理思想上的相对开放,明确了民族资本投入及其运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926年春天,张石川、张长福等在上海投资开办了中央影戏公司,成为中国最早的影院联营机构。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⑥对于民族电影业的发展而言,电影发行体系的建立与影院经营管理同时成为电影管理的基本模式。大部分电影厂家均由电影企业家和艺术家结合组成,属于私营或联营性质,各电影厂家在筹集资金、增置设备、筹划创作、组织演职员、实施拍摄、销售宣传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电影制作成为我国最早实行企业化管理、并进入现代市场领域的艺术形式。他们的经验使新中国的电影制片管理获益不少。

该时期对于民间出版机构及其活动的管理,也体现出较突出的现代管理意识。由于民族资本的注入以及新闻出版政策的相对宽松,中国民间出版机构得到较大发展,出版活动日益活跃,显示了1919-1927年间中国文化管理的积极探索,加之方针政策上呈现出的开放态势,为之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以及舆论准备。

处在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未能直接在文化艺术活动的建设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在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思想中做出积极的探索。其一,积极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二,参与和兴办具有进步意识的出版社、文学或艺术研究会。在不少这样的团体中,均有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参与,有的正是在参与进步文艺活动中成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陈独秀、沈雁冰在文学研究会,郭沫若、成仿吾、田汉在创造社,均是重要的成员,发挥着传播与介绍革命理论、推进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于社会与民间形式的文化艺术管理机制的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曾于1920年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考察,真实系统地向国内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他在探索革命文化的基本宗旨、服务对象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尝试。

进入现代中国的1927-1937年,整个社会处在空前浓郁的政治文化氛围之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交汇,文艺思潮与政治思潮相互影响,成为该时期社会进展的重要特征。南京政府在血雨腥风中成立,当然难以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有较大的作为。但由于社会进步潮流的驱动,该政府也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一定的建树。

作为各种文化新思潮多元发展的10年,伴随着激烈的论争与不断的扬弃,该阶段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思想更为自由活跃。“左翼”运动及其大批进步文化团体的形成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化管理思想的特殊景观,而与此相映衬的大众文艺运动更是显示了文化管理思想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时代特色。

在这一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化管理活动及其思想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为建设进步的大众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引导人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意义的管理实践;民间社团的蓬勃发展丰富了该10年间的文化艺术管理,使管理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面临民族战争的逼近,使得民族利益的维护与实现成为此阶段文化艺术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的基点;而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活跃的艺术生产及其所带动的文化市场的繁荣,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管理发展进程中新的特色。

此阶段文化艺术管理方面的成就,更多地体现在众多文艺社团及其社会性文化机构对于文化的管理和推进上。“五四”运动以后,许多进步的文学社、艺术团体相继问世,它们对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等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的组织、管理与活动的开展都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共产党人直接参加和指导下在上海等地兴起的左翼文艺运动,更是对以部分大城市为主体的全国进步文艺运动进行了全面组织和推进,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届时,不仅在文学,而且在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领域都成立了进步的艺术家组织。他们团结在一起,创办刊物,创作作品,组织演出、展出、拍摄影片等活动,并与政府的破坏和镇压进行了坚决的、持久的斗争。左翼文艺运动的开展,不仅形成了一次全国性的文艺发展的高潮,同时也是一次大规模、全国性的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尝试。

在左翼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并实施了一定的指导,这对于后来延安时期的文艺活动以及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左联成立初始,一批共产党人便投身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1931年夏,瞿秋白来到上海,很快介入左翼文化运动。他准确、系统地译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家作品,为思想混乱的文坛输入了清新的科学理论空气。鲁迅在“左联”中发挥了导师的作用,但他很难克服“左联”工作中滋生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等不良倾向。瞿秋白充分利用与鲁迅之间的深厚友谊,为改善“左联”的工作做出了努力。由于参与时间不长,瞿秋白也未能对左联产生根本的影响。

“左联”与五四以来的其他文学团体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指导下的革命文艺家的统一组织,它以发展无产阶级的、工农大众的文学艺术成为革命斗争的一翼为宗旨,在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尝试。

其一,实施中国共产党予以指导的管理机制。从左翼文艺运动的起始与工作进展中,一直有中共党组织的参与。在左翼运动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及其文艺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等方面,均得到党组织的指导。但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难以实施真正的领导,中共高层党组织也未能予以全面的指导,主要体现为党的一定组织和部分党员干部的参与,因而更多属于思想与组织的指导。此外,直接参与左联活动的共产党人多是一些思想与理论上均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在工作中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同时失误和偏颇也是难免的。其幼稚与偏颇主要表现为思想与理论上的简单化与偏激,特别是政治与阶级斗争的泛化与绝对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组织上宗派主义。

可以说,自此时开始,中共关于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在总体上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一方面开始孕育与出现“左”的倾向,这是在革命文艺初创时期理论建设不够成熟与实践探索偏于幼稚的表现。“左联”的经验对于党在今后特别是新中国以后文化艺术的管理既具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干扰,其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后果都是不可忽视的。

其二,确立文艺为人民大众的基本宗旨和管理原则。这是该时期革命文艺建设的重要成果,表现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遵循。但这一思想确立的同时也受到了泛化的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斗争的强调,在一定历史时期无疑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阶级斗争的强调也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将阶级斗争绝对化和泛化,认为阶级斗争是普遍适用的和永恒的真理,同时缺乏对于阶级的历史性以及阶级之间的可交叉性、互融性的认知,则会将阶级与阶级斗争强调到至高无上、取代一切的地步。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艺术管理上,就会出现排除异己的宗派主义和否定一切的倾向,从而导致对于社会各阶层众多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怀疑和排斥。这种教训在左联的工作中是严重的,它同时也对于中国40年代解放区文化艺术建设以及新中国以来文化艺术建设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其三,探索具有新时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及其管理体制。为了适应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发展进程,“左联”继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左翼美术家联盟、左翼戏剧家联盟,同时开展了左翼音乐运动、左翼电影运动,波及到文艺的各个领域。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成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和“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以及文学大众化的推广。同时建立自己的文学阵地,扩大自己的文学队伍,陆续创办了联盟机关杂志《世界文化》及《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十字街头》、《巴尔底山》等多种公开或秘密的刊物。

其四,团结各阶层进步文化人士,注重培养年轻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左翼文艺运动的初始与进展中,均注重团结大量各阶层进步的文化人士,他们在全国各地乃至东京成立小组或设立分盟,广泛吸收和团结追求革命的文学青年,一批具有民主和进步思想的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艺术家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左联”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左”的倾向,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滋生宗派主义,不少进步作家和艺术家遭受排斥和批判。这对于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建设与管理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其五,积极推行富有革命精神的新的现实主义,在创作导向上逐渐形成特色。他们强调作家在创作中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到无产阶级立场的转变,同时要求尽快摆脱革命文学初期普遍存在的幼稚病。一些革命作家从罗曼蒂克走向现实主义,众多民主主义文艺家也表现出倾向于民主、进步的立场,一大批代表着民主革命时期文艺创作最高成就的艺术作品相继问世。但是,由于“左联”有的成员在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中坚持“左”的思想指导,自以为正确,排斥不同意见,将一些过激的、偏执的观点强加于人,不仅伤害了部分作家的情感,同时导致一些人在创作中勉强加进理解肤浅的革命说教,形成一些概念化浓郁的作品。

以“左联”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团体在主体上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积极传播者,为建立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的文艺理论做出了贡献。民间社团的蓬勃发展,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管理活动的多元呈现。虽然国民政府出于维护自我政治立场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多方压制,但仍然无法抑制革命与进步文化发展的势头。左翼文化社团的组织管理成为1927-1937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理论建设的重要构成,显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以及革命性意义。

作为执政的政府,在文化艺术管理上表现出矛盾的状态。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剥夺进步文化的出版自由,并查禁一切宣传共产主义、批评国民政府、要求民主和抗日的书报杂志。此外,国民政府还以武力强行解散许多进步文化团体,捕杀进步文化工作者。随着政治局势的转变,民族利益的实现成为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最主要目标。国民政府着眼于时局,为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而做出了文化管理思想上的相应调整,虽然对于当时中国文化整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本质目的仍然是维护其政治统治。

在艺术院团管理方面,国民政府先后制定、颁布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院团执业登记、戏剧审查和捐税征管三个方面。

着眼于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政权巩固的重大意义,国民政府以教育为文化管理的重点,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在新闻出版管理方面,国民政府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显示出相对自由宽松的管理态度,促进了新闻出版文化的发展。1927年,国民政府在全国建立了包括通讯社网、广播网和报刊网在内的新闻事业网,其中包括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等的新闻中心机构。从1927年起,政府一方面依靠官方新闻网络,垄断新闻的权和评论权,控制全国的舆论,另一方面还制定了许多新闻法规,钳制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1927-1937是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相对开放自由的语境之下,国外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及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得到沟通与促进,国民政府的管理思想也表现出了对民族电影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而进步电影人的努力更是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联盟通过《最近行动纲领》,提出了开展左翼电影运动的具体策略。1932年秋,夏衍、阿英等受党的派遣,接受明星公司聘请担任该公司编剧顾问。1933年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阿英)等,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政府在电影产业的管理上强调了对于“民族性”的重视,并通过其自身的机构,力图使电影制作纳入到国家建设计划之中。1928年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1929年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1932年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1933年5月,中央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9月,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政府一方面不断加大文艺审查的强度,一方面极力镇压具有革命倾向、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文艺家,其本质上仍是维护其独裁统治,压制不同声音,民主只是一层遮羞布。1931年2月,政府杀害了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1934年,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⑦,充分表明其文艺管理的独裁和专制的反动性。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立红色政权的同时,一方面坚持政治与军事斗争,一方面从事与政治斗争理论和宗旨相一致的红色文化建设,开始了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20世纪30年代,李伯钊、沙可夫、成仿吾等先后来到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根据地,从事对苏区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在苏区文艺运动中,戏剧和歌谣取得的成绩最大。在李伯钊的倡导和组织下,苏区成立了第一个戏剧团体――八一剧团。此后不久,工农剧社、火线剧社也相继成立。这些戏剧团体成立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自编自演了大量的剧目。1933年,组建了工农剧社总社,创办了蓝衫训练班,组成了蓝衫剧团,并建立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瞿秋白来到瑞金,直接领导了苏区的文艺活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戏剧运动的文件,像《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苏维埃剧团组织法》、《俱乐部纲要》等。1936年11月,已在陕北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红军,联络在陕北的文艺界人士,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开始了全面的以革命政权的形式对于文艺的管理。

在1937-1949年间,中国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呈现为多元发展的形态。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文化艺术管理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为推动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适应战争需要所制定的战时管理政策的形成与拓展,体现了既矛盾又统一的政治目的;而在全民抗战的主题下,社会与民间组织的文化艺术管理活动,成为该时期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一翼。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出发,指明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确立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文艺方向。

1936年11月22日在陕北保安的《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文化管理思想。在讲话中不仅把文化摆到了特殊的位置,强调要从单搞“武”的一面转到“文武双全”,而且标示出“文”的方面的新的先进性内涵――“团结抗日”,体现了从苏区文化到抗日文化的转折。为了推动这一文化转变,他还希望此前被分割在中心城市和农村的两股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汇聚成一股合力,提出两个“发扬”:“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⑧

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对民族解放时展广大的艺术运动提出了要求。28日,又在鲁艺向文艺家提出“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 ⑨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发表讲演,后来发表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在这篇重要著述中,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为此,他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纲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将中国文化的复兴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指明了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同时,不仅在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经济,而且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艺术管理的思想和经验。

从根据地文化建设来看,提出,由于当时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故“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⑩努力扩大抗日文化建设的人才资源和群众基础。

1938年2月,和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使之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专门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大批来自上海、北平、南京等地的文艺工作者,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延安抗日文化社团的建立,是延安抗日文化勃兴的标志,体现了统一战线下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管理思想的进步意义。最早成立的是中国文艺协会。它由命名,党中央全体负责人出席成立大会,丁玲任主任,统一领导陕北初期的文艺活动。抗战期间延安的文艺团体还有边区文化协会、边区音协、文联、剧协、文抗等,多达70多个,文学方面的社团有18个,戏剧演出团体有18个,音乐社团先后有11个,美术方面的社团有7个,还有4个电影团体,它们是边区抗敌电影社、总政电影团、延安电影制片厂、西北电影工学队。延安时期对文艺刊物十分重视,先后创办了21种文艺刊物。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十分普及。当年,延安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工团、歌咏队或俱乐部。专业文艺活动是延安文艺的主力,其创作演出活动,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B11

许多抗战文艺团体建立后,立即开赴第一线。1937年8月12日成立于延安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由30余名作家文艺家组成,他们9月下旬出发,辗转3000余里,途经16县60多个村庄,演出了20多个节目。B12

在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的同时,广大专业文艺工作者纷纷走向社会,深入工农兵,学习民间艺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崭新的人民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和过去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文化的大众化品格追求,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管理思想的最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

首先,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体现在它的内容上面,即深入地去反映边区群众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劳动、生活和精神风貌,通过文化活动、精神产品去展示他们的愿望,代表他们的利益。

其次,随着新的主题的出现,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对于文艺作品中劳动人民是否作为主人公来加以表现这一问题十分重视。1944年,他在《看了〈逼上梁山〉以后给延安平剧院的信》中,把这一问题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他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颠倒”,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把它“再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面目”。B13特别是《讲话》以后,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以劳动人民作为主人公。

再次,涌现出一些新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这些新的形式和语言,既与自己民族、民间的文艺传统保持了密切的血肉关系,同时显示出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特点。

在出版管理方面,抗日战争初创阶段的《延安》报刊、《解放》周刊、《新中华报》、《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共产党人》、《边区群众报》,都为抗日文化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华报》抗战开始时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为其撰写发刊词的报刊有《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工人》。

延安文化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并走向相对成熟的标志,就是延安的文艺整风。伴随整风运动向文化领域的延伸,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态的思考也具体深入了许多。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紧密结合文艺的规律和特点,从作家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源泉等方面深入地阐释了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关键问题,包括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党的文艺工作与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要使文艺很好地为政治服务,应该充分尊重文艺的特点,以及转变文化人的小资产阶级立场,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为工农兵服务;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服从于政治;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等等,表明了今后中国文化艺术活动及其管理的主导思想与发展方向。

《讲话》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文化艺术建设基本思想的重要文件,是对我们党成立20余年来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包括左翼文艺运动经验的总结,是党的领导人对于文化艺术建设与管理的全面思考和探索,是对于新形势下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开拓,还是对于建设新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论准备。

《讲话》不仅涉及到文化艺术建设基本指导思想及其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对于文化艺术管理基本思想与方式的探讨,其中许多方面,既涉及管理的宏观理论,也包括诸如管理模式、人才建设等比较具体的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所定位的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思想,成为中国几十年来文化艺术管理活动及其理论的重要指南。

应当看到,在延安文艺整风中,由于一些人开始习惯性地强调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加之思想方法的简单化与形而上学倾向,致使在整风中也曾出现对于从国统区、敌占区来到延安的知识分子的不信任、过分强调其思想改造等现象。对于王实味的批判即为一件典型的案例。这是文学史上第一次发生在共产党领导的区域内的较大规模的斗争。由于思想方法受“左”的倾向的影响,加上抗战时期的复杂情况等种种主客观原因,人们在批判中出现过简单化、严酷斗争的倾向,最终在战场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刻采取了非常态的措施,将其处决。这一行动对于后来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在期间开展的思想斗争,使延安文艺界澄清了不少糊涂观念,增强了人们对于文艺和抗战时期政治斗争关系的认识,以及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和统治区文艺工作者环境和任务的区别,排除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某些影响,这对于在当时教育知识分子以及促进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之,解放区文化艺术建设及其管理活动的进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战线开展积极斗争的同时,广泛开展文化战线的斗争,探索新型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国民政府方面,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也进入了战时文化状态。抗日战争爆发,全国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同仇敌忾,投身于抗战文化活动之中,国民政府在文化管理的策略上也在寻求一种“合作”的道路,试图共同解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了国民政府的文化管理工作。

1937年初国共合作创办《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初为国共合作创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第三厅在抗日战争前期的文化活动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等共产党人对该厅工作直接参与领导,邀请郭沫若担任厅长,团结了大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积极领导抗战初期的抗日救亡的文艺活动。以后第三厅又转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仍由郭沫若担任主任,中共南方局仍参与其间的领导工作,引导该机构在抗战时期坚持不懈地从事抗战文化活动。

国民政府管理的一些文艺部门和团体,或由社会文化社团组建的文艺团体,在抗战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电影摄制机构与话剧演出团体,均在抗战危急时刻挺进抗战前线,鼓动抗战军民的士气,表现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英勇气慨。隶属于国民政府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与中央电影摄影场的电影工作者,冒着危险,拍摄了较多表现抗战题材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1938年,由中国剧作者协会组织的救亡演剧队,转战南北后会师武汉,改编为政治部第三厅直接领导下的“抗敌演剧队”。抗战开始以来,他们接连推出了《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著名话剧与街头剧。随着抗战烽火的蔓延,在重庆等地,以宣传抗战、鼓舞群众为主旨的抗战戏剧运动一直持续不衰,活跃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1938年5月4日,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办的《抗战文艺》,创刊于汉口,编委会云集了当时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作家。1938年10月,该刊迁往重庆,坚持出版,直至1946年5月终刊,共计出版72期,成为抗战时期贯穿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B14该刊克服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艰难,坚持宣传与动员全民抗战,紧密团结各阶层爱国的文艺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文艺家和文艺团体坚持走“文艺大众化”的道路,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文艺的主张比较贴近。其实,关于“文艺大众化”在时期已被提出,“九一八”事变后,左联更是把它作为新的工作路线。不过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真正理解与付诸实践还是在抗战爆发以后。抗战初期,文艺大众化的特征主要是提倡创作通俗文艺,亦即利用传统的文艺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街头剧、活报剧、朗诵诗、战地通讯、报告文学等文艺形式在全国的广泛兴起,正是适应了抗战的需要。

抗战时期文化艺术的管理,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文艺工作者的目标比较一致,管理体制比较简约,一切服从战争的需要;其二,在国民政府对于文化艺术活动实施的管理中,有着较多共产党人的参与,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其三,官方与社会团体在文化艺术管理活动中相互交叉,国民政府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而真正推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往往是社会与民间团体。战争初期,采取较为积极的抗战措施,许多人对前途也比较乐观。然而,腐朽政治不可能轻而易举得到改变,国民政府在战时的文化管理也日趋被动和不作为,于是文艺家们依靠自己的能力投身于抗战文艺活动之中,同时对现实制度进行一定的揭露与鞭挞。

而到了抗战胜利、国内战争开始之际,政府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基本成为其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同时也在具体管理方面显得更为混乱和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对统治失去信心,以至彻底决裂,向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新兴力量,把共产党看作中华民族的希望。在此期间,国统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多以社会团体或文化企业的形式出现,积极参与自身的管理,同时利用文艺市场,从事民主与进步的文艺活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在这一时期,苏联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通过对苏联的介绍传播苏联革命的经验及其文学艺术作品。在左翼文艺运动时期,苏联的文艺思想以及文化艺术管理的方式就被人们所接受。及至20世纪40年代后期,苏联的文学艺术活动的体制以及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均进入中国,成为人们效仿的模式。

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第三个10年里,文化建设与战争相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文化艺术建设得到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人们也在相关的文化艺术管理实践中获得了较多启示与经验,无论是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还是管理的体制、形式与管理方法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积累。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管理思想,呈现出极强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倾向。当战争的硝烟正待退去,中国现代文化的车轮已然碾过战乱的国土,为驶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了准备。

认真考察自“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进程,可以使我们得到诸多的启示,同时有助于认识新中国建立之后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的成败得失。

综观新中国成立之前30年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多元性。亦即30年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基点与管理实践,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实践,也包括以北洋政府、政府为代表的执政者们的文化艺术管理思想和模式。其间,既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也包括执政者对于西方社会民主自由等进步思想的借鉴,以及对于反动的文化专制乃至法西斯主义的吸纳,还包括大量体现于社会团体探索和实践的民间文化艺术管理的模式和经验,杂糅了大量中外传统与当代各种文化思潮和管理思想的成分。正是在多元思想与理念的不断碰撞与斗争中,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现代形态开始出现与趋于形成。

现代性。中国自五四以来的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冲击和打破中国两千年来闭关锁国的状貌,翻译介绍西方现代文化,引进和吸纳西方以及日本等国家具有浓郁现代意识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创作、传播、组织形式,以及艺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的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重视引进和建设新的文化理念,冲击旧的和僵滞的文化思想,滋养和孕育中国自身的新型的文化艺术,逐渐形成自觉的管理理念。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显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幼稚、不稳定等弊端,但是,这一基本倾向也同时表现出现代文化与现代意识对于中国这块土地的渗透与冲击。

革命性。中国以来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更充分表现出革命性的特征。进步的民主主义者以及更具革命性的共产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满足于保守与改良,不恪守现状,以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在从事政治革命与武装斗争的同时,进行着前人所从未进行过的文化与艺术的创新和革命。从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到结合国内战争、抗日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实际,使文化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翼。中国共产党人以及进步的民主主义者,不仅为中国革命与民族前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建设呕心沥血,努力探索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以及现代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与模式。中国文化艺术管理从理论根源到实践模式,时时受制于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和氛围,无不打上政治文化或意识形态的烙印。从文学革命论到革命文学论再到抗战文化论直至的《讲话》,从20世纪20年代“为人生”的文学思潮以及层出不穷的文艺社团,到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以及40年代的解放区文艺对于新型的革命文艺活动的全面实践,中国现代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每一次演进,都表现出与政治革命紧密联系,与政治思潮融为一体的特征。这些,均对新中国文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以上特点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在近30年的以政治斗争、武装斗争为主体的革命实践中,同时进行了长期的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正是在多元理论的影响与自身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艺术管理思想与理论。历史实践表明,这一思想与理论既经历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与理论价值,同时也在多个层面上表明,这一思想与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其探索与实践一直在战争环境中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既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文化艺术管理基本思想的形成,主要与几个方面的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文艺思想也就成为影响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及其管理实践的影响。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化管理思想与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现代文化管理理论的探索,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再次,社会与民间文化艺术管理的实践与影响。特别是20年代以来社会进步的文化艺术团体对于文化艺术的推进与管理活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第四,苏联文化艺术管理的体制和模式,也对中国共产党人有着一定的影响。正是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予以结合并融入管理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但是,这种探索与实践又有着诸多局限。其一,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储备虽然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居于非执政党的地位,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难以以充足的精力研究文化管理问题;其二,中国共产党人从最基础的阶段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面对西方进步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缺乏较多具备较高理论素质的研究人才;其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构成以工农为基础,面对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尚缺乏大批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干部储备;其四,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文化艺术管理实践,但是,面对大批来自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以及对于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尚缺乏基本的经验。正如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面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深感管理经验与人才等方面的严重不足一样,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十分丰富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文化艺术建设以及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建树与实践成效是巨大的,但是也存在教条主义的影响和“左”的思潮的干扰。从第一个阶段的理论积累到参与一定的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于文化建设与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及其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到了第二个阶段,业已开始明确文化建设的具体主张和举措,并能够付诸于实践,特别是对于革命文学的提出,以及对于左翼文艺运动的指导和参与,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初步的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基本宗旨。但同时,由于一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以及“左”的思潮的干扰,使得该时期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建设的举措,均受到一定影响。到了第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一边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一边重视和加强根据地、解放区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其间,也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体制,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但也出现了对于阶级斗争的过分强化和泛化,以及对于文艺活动中政治因素的过分强调,使得这一“左”的思想渊源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二,社会团体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和指导下所取得的十分宝贵的理论与精神财富。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进步文学艺术团体的建立、各种艺术门类院团组织的出现,以及他们对于进步的大众的社会题材的表现,对于西方文化艺术样式的借鉴与移植,均属于文化艺术管理领域十分可贵的探索。及至30年代以左翼文艺运动为代表的全国性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的出现,既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指导直接相关,同样也是社会各阶层进步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奋斗的结晶,其中大量的理论与实践为新中国文化艺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而从抗日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之时,无论是解放区,还是国统区、沦陷区,均活跃着大量的社会与民间文化社团,这些具有民间性质的文化活动及其管理实践,也为我国现代文化艺术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近30年间中国政府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某些管理模式和举措,也能够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是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执政集团,他们在充满战乱和民族危难的年代里,难以顾及文化艺术的全面建设,即使进行了一定的文化建设和艺术活动,也常常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文化需求不尽一致,甚至相悖,更难以进行科学的管理。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也分别做出了一些建树,奠定了一些国家文化艺术建设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对此,我们也应当予以重视和研究。事实上,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在体制建设方面正是对于旧中国管理体制的扬弃,从而创建了具有新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体制;而在队伍建设方面,也曾大量接受和吸纳了旧中国不同体制下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使之经过改造,转变成为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第四,旧中国文化产业与市场机制从萌芽到一步步成长,为新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这同样是一份难得的文化财富。20世纪20年代以电影产业和市场建设为主体的文化艺术产业和市场雏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的开端。而在30年代以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为主要表现样式的艺术市场在一些大中城市得到进一步滋养,以民营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和市场样态,在文化经营和市场运作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战争的原因,这种产业与市场遭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许多文化艺术实体仍能以各种形式得以延续和生存。由于更为复杂的原因,这种文化产业与艺术市场建设的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未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但在电影与其他一些艺术活动中仍能获得一定的借鉴。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上述经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正是基于以上诸多因素,20世纪初期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关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的深入与拓展奠定了厚重的历史基础,新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艺术建设及其管理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田川流、何群《文化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② 《文学研究会宣言》,《小说月报》12卷1号,1921年1月10日。

③ 刘海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学宗旨》(1913),转引自张永《百岁老人 赤子情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4年第3期。

④ 蒋菁、王铁柱、吴朋《中国民国艺术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04页。

⑤ 同上,第201-229页。

⑥ 参见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⑦ 参见上海《民报》,1934年1月23日。

⑧ 《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引自《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⑨ 《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引自《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⑩ 《论政策》,引自《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8页。

B11参见孙国林《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文艺》,《文史春秋》,2006第2期。

B12参见闻黎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艺术》,引自《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近代史研究杂志社,1995年版。

B13《看了〈逼上梁山〉以后给延安平剧院的信》,《人民日报》,1967年5月25日。

B14参见彭玉斌《〈抗战文艺〉的版本问题》,《新文学史料》,2006年第2期。

The Historical Base of Art Management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IAN Chuan-liu

(School of Art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Jinan, Shandong 250014)

立体化管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98-02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设计(论文)是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在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和答辩四个环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题方面,学生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与专业不吻合,论文选题不恰当,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指导方面,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导致在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胜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撰写方面,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指导教师不能确切把握学生的设计与写作进度;论文评阅和答辩方面,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存在评价标准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院从学院、系部2个层面狠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历经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 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组标准,其建立在当今国际流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其中ISO 9001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集成了现代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也是企业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学院先后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学院、系部及校外三级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院层面,教务处负责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查、验收和反馈,利用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中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从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查评价。在系部层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答辩的组织工作,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由3-4位教师组成,负责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同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指导。在校外层面,成立外聘专家团队,每年随机按5%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网上公示,送外校专家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所有过程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协调解决,有效地强化管理的及时到位,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四个环节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1 研发创建论文选题库,多重举措对学生选题进行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应尽量选择真实的课题,课题应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课题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论文选题时,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做到三管齐下: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其次,结合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可以就目前教学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三,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的课题,这些题目是企业迫切需求解决的,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来撰写论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2 引入课题查新的手段,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学生选题往往新意不够,可通过课题查新的手段,了解所选课题立项的意义及结果分析,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同时进行选题论证工作,要求每个学生进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进行论文题目检索,严禁论文选题重名,避免重复低水平的课题研究。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修改稿、定稿,要经过指导教师至少三次的论文审核,指导教师可以借鉴刊物出版前的论文防抄袭系统进行识别。同时,通过学院图书馆论文系统数据库,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有效防止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4.3开发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全程管理

学院组织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将论文选题的申请、提交和公布,全部在系统中完成,论文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电子化管理,老师利用该系统,录入对学生的指导记录,有效解决了以往QQ等指导途径的缺点。该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学生论文由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过程,有效防止了论文写作过程中前期过于放松,后期赶进度的现象。

开发的论文管理系统,将学生历年的论文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方便学生对历年论文的检索,能快速检索历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排名,能查看到指导老师全程的指导建议,能查看到答辩老师的评语,最终能有效帮助自动完成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系统能保存历年的优秀论文进入数据库,作为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4.4 成立答辩委员会,引入公开答辩制度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由系部教学主任任答辩委员会主任,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价的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答辩,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产生优秀设计(论文)的候选对象,参加第二轮公开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论文的答辩和推荐工作。公开答辩的整个过程,允许师生旁听,邀请相关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论文答辩会。这个公开答辩制度,鞭策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公平竞争。

5 结束语

今后,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飞.高职“四层四段”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124.

[2] 杨敏.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6.

[3] 胡燕萍.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