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地管理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8:21

土地管理法论文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1篇

土地具备两种功能,一种是农村社会保障,还有一种是具备生产资料的功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主要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阶段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为止。土地制度建设发展缓慢,不过明确了土地制度的所有权问题,也就是集体和国家所有权并存,且此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跨度的起始点为1979年和1990年,全国上下地方性政府规章和法规相继诞生,内容涉及到经营、保护和开发土地等。从此,开启了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新局面。第三阶段的时间跨度的起始点为1990年和1997年,改革开放也在中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起来,土地制度也由此更加完善。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再次强调务必要展现市场的配置作用,而且应进一步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这两项基本国策要坚定不移的执行,环境、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务必要合理处置、协调发展。第四阶段从1997年到现在为止,《土地管理法》于1998年开始实行,此法律详细、全面的对土地进行了规划,也成为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新的举措,在土地管理立法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出于对维护农民的利益的考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修正了《土地管理法》,重点关注的对象为失地农民,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偿或重新安置。作为一项纲领性质的文件,这次修订有效的指引了未来土地管理制度的改进方向。

2、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法律中有关土地的权利残缺不全

土地法律制度的关键就是土地权利,在如今的《民法通则》、《宪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里面,都没有明确的确立土地权利。这也导致了土地权利的种类不全面,内容不具体,设置更是不严谨,毫无规则可言。如此设定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管理土地困难重重,不能满足保护、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无法匹配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更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以说,对于健全土地权利已经迫在眉睫。

2.2公民参与土地法律法规制定过程的程度较低

中国一直强调民主,公民对于设立土地法律法规尤为关注,因为它和我们的自身利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公民理应参与进来。可是,依据现在的情形来讲,公民的参与度并不高。以征地为例,公民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更何况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民的参与度定为很低。同时,我国土地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监督,监督法律机制也不完善,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2.3土地执法监察软弱无力

在中国,司法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执法手段更是软弱。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统一的法律,这就造成了土地管理秩序的混乱,造成执法时无法可依,无据可循。

2.4缺乏农地产权流转及市场管理规定

土地市场法律制度并不健全,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易和流转,那些想转让土地的农民、想承包土地的农民都寻觅不到相应的人,自然会给国家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粗放经营、耕地抛荒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农业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自然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生产力,规模经营更是也无法实现。

2.5征地立法较为薄弱

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法中针对征地的法律、法规较为薄弱,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我国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征地制度进行了改革和修正,并确立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用途管理为基础的农用地转用以及土地征用的审批制度,集中管理征地的审批权,对征地审批程序和文件进行管理和规范,制定更加科学的补偿和安置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效果不明显,依然体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具有一定的缺陷。

3、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完善措施

3.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制度

中国的土地管理相关法律中规定,有偿取得、无偿划拨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此方面极为重要。建设单位获得土地的方式必须是有偿取得,那些军事用地等公益工地均为无偿划拨获得。可是,营利用地、公益用地两者的划分并不非常明确,这就会引起土地规划失策,致使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土地无效使用,或者利用率低,甚者出现土地腐败等。所以说,本文出于合理利用土地的考虑认为,只有废止无偿划拨制度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而对于那些公益性用地可以辅助于财政补助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综合考虑、全盘决定,务必要实现公平、公正、合理,增加规划法律意识,注意方式方法。

3.2完善征地法律制度

健全征地法律制度务必要确保立法理念符合农民的利益,让农村土地可以随意的变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逐步改变土地的用途。而且,本文希望废除土地补偿最高限额的做法,对于补偿标准来讲,可以让买卖者自己商定价格。若出现矛盾,可以让资产评估公司来帮忙,而政府应给予参考价,这样就显示了公平性。综上所述,征收土地一定公平、民主,确保公民能够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法律的保护下得到公正。

3.3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2篇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是一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资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应,实现优地优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调控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公众参与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公众建议和意见反馈影响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场失灵,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调控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实现垄断,无法有力地调控市场供需,同时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既无法保障政府政策、规划等的贯彻与落实,又无法有效地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并且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参与既没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确和保障,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因此,我国土地资源调控的优化还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调控,又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创造平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三种机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能概括出来的,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并且,一个成熟的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还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是其补充,并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政策的变动只是对市场的微调,不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

目前,周口新区实行的是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二级土地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级市场调控乏力,二级市场存量过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优化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识有限,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的具体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对各种调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土地市场的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讨论。而且由于数据有限,周口新区还没有建立地价指数等原因,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还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随着对实践的了解和知识的深化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基础

本人自1990年开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担周口市淮阳县的镇长和党委书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农业区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了解透彻,因而有能力完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论题前期准备30天。

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查阅、国家和地方政府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分析,制订出论题研究方案。

论题调研实施150天。

社会调研展开,调研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卡片制作、确立本论阐述内容构架构思。 论题写作形成150天。

调研报告―――提炼形成论题初稿―――立论观点、内容座谈考证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是作者三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总结与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就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在广义上来说,自1997年国家教育专业目录将原属于工学门类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和属于经济学门类的土地管理专业合并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来,土地资源管理涵盖了土地科学研究的几乎全部问题。本文以广义理解的土地资源管理含义为准,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研究、管理应用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三方面。

1 基础理论综述

1.1 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研究

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热点,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研究:(1)土地利用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安全;(2)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区域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空间格局;(4)土地资源生态利用模式与高效安全生产模式;(5)土地资源质量变化时空规律、形成机理与调控对策。

1.2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上适当增大投入,使得单位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利用方式。主要开展的研究有:(1)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理论,包括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的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等。(2)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的设计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3)在研究尺度上,开展包括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研究。(4)基于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

1.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目前,主要开展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研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土地利用分区及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2)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其阈值研究;(3)典型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引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它是土地资源研究的一个重大领域。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四方面:(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2)我国重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机制与模拟研究;(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资源、生态安全研究;(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宏观土地利用决策研究。

2 管理应用研究

2.1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中国的土地规划集中在土地的利用规划上,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有三个:(1)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总体理论研究(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3)主体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理论、城市空间形态理论等)。二是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用地规模预测的规划模型、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评价三个方面。三是在系统总结第二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修编研究工作。

2.2 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

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内容包括:(1)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的理论研究;(2)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研究;(3)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2.3 土地整理研究

土地整理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它既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土地规划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理论研究包括土地整理意义、土地整理分类、土地整理模式等内容。

2.4 土地复垦研究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目前在土地复垦方面主要开展的研究包括:(1)对土地复垦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扩展,将“生态重建”的理念引入到土地复垦中来;(2)引入更加全面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比如地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一级学科;(3)土地复垦研究的另一大进展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空间技术、3S技术、数学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等。

2.5 房地产经济相关研究

房地产经济是与土地息息相关的课题,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中一块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为:(1)对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等;(2)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有关政策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政策指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3)对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和预警评价指标研究等。

3 管理方法研究

3.1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计算机、数学模型和“3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包括:(1)计算机技术辅助制图研究;(2)高光谱遥感在土地质量监测和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立中的应用研究;(4)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2 法律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土地立法研究方向包括:(1)借鉴国外土地法律制度和国内规范制度实践,完善土地法律体系,出台全面而有效的法律法规;(2)跟随时代的发展,分析政府调控经济的需要,对目前的土地法律进行修订,补充法规条例;(3)研究探讨制定合理的规范措施,使得土地资源的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参考文献:

[1]叶艳妹,吴次芳.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J].中国土地科学,2002,(4).

[2]戴尔阜,吴绍洪.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1).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措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在现化化建设中,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垢可持续利用。”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作为总量一定的土地资源,要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我认为,主要应从搞好土地整理来实现。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整理是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界提出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论文大全。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鉴于当前的社会对土地整理观念淡薄,特别是县乡一级党政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的现状。当前应主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的宣传。不但土地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并且农业、水利、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使之造就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二是对领导的宣传,特别是对县乡一级领导的宣传。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座谈会,或讲座等,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对土地整理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从而认真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2、周密规划,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编制规划时,必须围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工程设施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先进地区的经验,在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时,应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山地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对田、水、路、林、村全面衡量,合理布局。②村镇土地整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原制定的村镇规划进行修订,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镇界线,绘制材庄和乡镇驻地规划图。逐步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③改造中低产田。改善耕作层,移土回填,使瘦田变良田,低产变高产。④旧城改造。清查“荒”、“废”、“闲”,挖掘城镇存量潜力,控制城镇外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整理,使农村成为规模经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城市成为容积率适中的现代化城市。

3.科学组织

土地整理是政府行为,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机构。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解。目前国家已成立土地整理中心。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专管土地整理事宜。二是搞好协调。土地整理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论文大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理的合力。论文大全。三是抓好示范。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抓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类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防止一哄而起。四是实行目标管理。将土地整理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完成土地整理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黄牌警告。评选先进时要实行“一票否决”。

4.开拓筹资渠道

土地整理是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资金的落实是土地整理能否在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起从上而下的土地整理资金保障体系,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目前筹稳集资金的渠道可从四个方面解决:一是建立土地整理专项资金。按照“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则,建立土地整理专项资金。这些基金应包括:①新《土地管理法》关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规定,作为中央和地方土地管理专项基金。②新《土地管理法》规定,用地单位没有条件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应缴纳的开垦费,以及占用基本农田缴纳的造地费和耕地占用税,都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二是组织农民投资、投劳,以及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方方面面的投入。三是利用国内金融部门贷款,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可根据土地抵押债权较具可靠性,偿还周期长的特点,申请土地抵押货款。四是积极引用外资、如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性投资。

5.完善法制体系

土地整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法规外,还应尽快出台《土地整理条例》或《土地整理办法》、《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同时各地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发,制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限制城镇外延扩张,耕地“占补”平衡等具体的,易于操佬的规定和政策,使土地整理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6.搞好优质服务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必然产物,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必由之路。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必须竭尽全力搞好服务。这些服务包括:①技术服务。为土地整理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措施;为乡、村培训土地整理技术骨干,自始至终做好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保障土地整理的高质量。②法规咨询服务。为土地整理制定和提供配套性的政策、法规,使土地整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③信息服务。经常通报本地土地整理的情况和外地土地整理的先进经验,使土地整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④权属服务。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前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变更登记,防止引发权属纠纷。当出现权属纠纷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调处,切实保护土地经营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伟;土地整理管理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D];天津大学;2004

[2]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3]刘春燕;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陈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土地有偿使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租赁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88年,七届人大常委第五次会次通过的有关修改原《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一改过去多年所形成的无偿使用土地的模式。现行新《土地管理法》亦沿用了上述决定,即在第2条第5款明确决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可见,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然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如何准确地理解此制度的涵义,特别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中的土地租赁,尤为重要。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一些地方往往将农村集体土地直接通过出租,转移其土地使用权,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仍屡禁不上。城镇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国家一方面坚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方式,维护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又灵活地采用租赁的方式将国有土地租给公司,定期收取租金,使以前久已存在的土地租赁方式又重新复活起来,从而引起了学者与立法部门的重视。从1994年12月3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经济体改委联合的《股份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管理暂时规定》第9条的规定到1999年7月27日系统化的《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下发,土地租赁已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理论与实务已经意识到了土地租赁作为一项独立法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但无论学者们在做理论阐述,或者立法者在详细的规定时,都不可避免地将土地租赁制度与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相混淆,易让别人以为土地租赁就是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基于此,笔者从学理和现行的立法两方面,对土地租赁加以详述,以使今后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避免上述弊端的产生。

一、土地租赁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最初对土地的转移使用方式,主要采用租赁形式。建国初期,国家曾对城市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无论使用者是全民所有制单位,还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只要使用城市国有土地,都必须向国家交纳租金。54年以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营企业在财政体制上实行了统收统支,各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学校使用经国家批准占用的土地,不再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费或租金。此时,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已经从有偿的租赁使用方式向无偿地行政制拨方式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原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30日公布了《法》,该法第27条规定:国有所有的土地,由私人经营者,经营人不得以之出租,出卖或者荒废。原经营人如不需用该土地时,须交还国家。此规定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土地使用权”,但其“经营”的含义是足以表明,当时的立法者已经意识到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机可以分离。随后,东北人民政府的《东北土地暂行条例》第二章则首先明确提出了“土地使用权”的概念。但是,概念的出现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土地使用权理论。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制度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即仅适用于国有的耕地。1953年11月5日政务院通过的《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又将其适用范围扩及“兴建国防工程、厂矿、铁路、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建设及其他经济,文化建设等所需用之土地”。不过,农村之后,土地所有权已经私有化,所以土地使用权制度在当时仅限于国有土地。另一方面,基于公有制观念的影响,当时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从使用所交纳的租金来看,是采用出租的形式,以后,随着所交纳的“租金”由“农业税”或“出让费”的替代,甚至取消,土地出租的形式已经荡然无存。表面上看,当时取得土地使用权是采用土地出租的形式,但此制度双方主体的地位并不平等,用地者首先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请示,经同意之后,才可以领取。该程序的行政管理成份相当大。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逐步采取行政制拨的方式,尤其是法律、法规的明确的规定,土地不得出租,无偿的使用国有土地逐步地成为土地使用的主导方式。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吸引外资,搞活内地经济建设,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5条规定: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如果场地使用权未作为中国合营者投资的一部分,合营企业应向中国政府交纳使用费。随后又制定的《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暂行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亦作了“交纳使用费,取得使用权”的规定。同时,沿海的一些经济特区又意识到了国有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在参照香港地区的土地批租制度下,为了规避《宪法》的相关规定,创设性提出了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理论。1987年,在国务院的批准下,深圳,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首先试行了城市土地所有权出让的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纷纷总结经验,先后制定了关于此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文件。如:1987年1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年12月29日广东省七届人大常委第二十次会次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1988年1月6日珠海市人民政府的《珠海市城市土地管理暂行办法》。1988年4月第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88年12月29日全国七届人大常委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明确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至此,土地使用权制度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尤其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更为明确、具体。

二、从土地使用权出让理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村中掀起了发展经济的热潮,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农村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伴随着相关农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农村中的土地问题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各种矛盾,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的土地整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整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农村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在各种建筑施工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建设用地问题,既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困难,也造成了很多土地资源的浪费,分析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整理措施。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1.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整理机制

(一)土地的规划整理,要首先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原始的状况,并结合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编制相关的整理规划,如此可以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规划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需要一定的奖惩机制,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因此相对于一些农地的整理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在农村各种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对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不能够强制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必须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而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农民和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健全

我国的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一套符合多方利益,符合土地资源利用规律的制度和法规尚未正式形成,各种法规规定尚不够成熟,上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要坚持各种措施都有法可依,如此,可以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3.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位,只是简单的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应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4.规划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巨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数据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各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同地貌条件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不同水平。

三、加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分析

1. 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依据只有《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共14条的1600多字,且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部调整或修改、指导或协调相关规划、规划实施评价或评估等非常多的内容,没办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定。

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探索和经验积累,出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如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2.建立并完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在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要对各种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加以合理科学的处理,比如对产权归属等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对收益作出公正客观的分配,如果有受到损失的农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这样有助于推进各种土地整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3.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把其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

4.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必须按法律法规进行,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5.编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和规划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为编制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专项规划提供依据。一个好的规划是有效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依据和前提,要在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好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专项规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所作的战略性、宏观性规划。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7.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共同责任包括规划计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共同责任,其核心是理顺土地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土地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共同责任,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唱各调。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整理关系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整理,既有助于农村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布局混乱的状况,又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和谐,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本着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利益,统筹整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靳鹏钰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10年3期

[2]李秋月 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

[3]袁弘 汤敏 刘琰 李迪华 地震灾害挑战我国农村土地政策 [期刊论文] 《新建筑》 ISTIC -2008年4期

[4]贾少华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学位论文]2008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法学

[5]张波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8篇

21世纪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及战略措施潘文灿

贵州西部石漠化与土地保护张竹如,梁风,钟琼,李燕

西部沙漠化与沙尘风暴问题的探讨彭珂珊

江苏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刘小航,彭慧芳

关于我国大洋矿产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莫杰

地质测绘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吴景勤

西北地区矿业发展的地位与策略方敏,马静

分布式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构件化体系结构设计李向阳,吴冲龙,汪新庆

实现我国地质资料工作现代化的几点建议茹湘兰

试谈外文地学期刊的开发与利用堵海燕

关于西部开发的几个问题王爱军

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石慧,徐长乐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矿企业品牌资产评价中的应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杨芳

地质学和土地学相结合利用土地童潜明,胡东风,蔡悦林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及发展规划思路罗元华

论去俄罗斯远东地区作矿产勘查开发的前景姜宝龙,陈竞捷,李长珠,刘铁军,徐龙,韩凤喜

黑龙江省土地开发保护与整治对策尹喜霖,张烽龙

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协同发展探讨穆东,戴仁竹,任一鑫

论国土资源管理的社会预警系统研究江林茜

张天渠油藏经营管理模式探讨谢丛姣,吴东平,王利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油气藏管理工程何春蕾,匡建超

论当代大地质产业战略姚公一

物质能量循环与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姜建军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朱晓华,杨秀春

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崔政军

网络公司的经济源泉及资产价值评估彭莉

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马兆生,王迎川,傅顺

世界金刚石和金伯利岩产地概览(连载Ⅴ)兴江然

国际承包工程经营之忌袁相国

重视和加强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姜建军

走资源节约之路--由美国石油资源利用引发的思考孙坦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珍惜国土节约工业用地--电解铝厂节约用地的探讨张伟仁

浙江省土地退化及防治对策丁枫华,吕书年

试论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张银辉,赵庚星

有关水资源问题若干博弈分析张向前,金式容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初探武锁庆,鄢和琳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回顾与展望--从国际减灾十年到国际减灾战略殷跃平

面响21世纪地质环境管理及地质灾害评价的信息技术(连载Ⅰ)黄润秋

岩心分析资料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朱凯

跨越式建设高科技现代企业--探矿工艺研究所体制改革方案的形成与思考李国荣

基于模糊方法的企业活力综合评价何春蕾,匡建超

走出西部经济开发的六种误区雷国琼

浅谈以西部资源为依托促进资源转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冯延

国际承包工程运作实务探赜(下)--以水文地质打井为例袁相国

国有土地租赁制度建设研究任丽燕,聂宜民,董晓声,张圣武

试论广州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刘小航

物化土地使用权构建农村土地流动的市场机制于代松,朱穆超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任建强,许皞,刘杏认,陈亚恒

新疆矿产富甲天下王金良

21世纪初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刘卿,胡迎春

中国石化集团"十五"油气资源战略分析(下)周荔青,孙兆玉,李剑峰,陈序三

大同市阳高盆地水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吕继峰

论四川省旅游主题公园李铁松,栗顺利

保护五大连池火山群开发五大连池火山群尹喜霖,张烽龙,杨湘奎

科技进步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海洋产业的应用王芳,王文,吴继陆

论地质调查项目合同管理马静,文志岳

沉积盆地有效储集层综合识别技术新进展李琼,李正文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预防赤潮灾害齐平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探索厄尔尼诺之谜莫杰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童潜明

对我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问题的探讨林爱文,黄仁涛,佐藤洋平HtTp://

建立我国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思考张秦伟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几项问题刘胜华

土地规模经营应尊重农民权益于代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利用优化调控胡业翠,方玉东,赵庚星

山东聊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冯海霞,刁迎霞,徐跃通

黄河断流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王爱军

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研究初探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

立足全球保障资源需求刘文周,温春齐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雍自权,刘树根,赵锡奎

矿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在Internet上的应用张春博,王运森

浅谈我国资源采掘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金发

加入WTO对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钱茜,王玉秋

浅论生态环境评价中地质因素的作用陶晓风,罗昌元

《油藏工程》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周红,罗国平,关振良,袁彩萍

美国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比较分析与反思陆凤红,郭东强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王玉秋,钱茜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周纯,舒廷飞,吴仁海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袁春,姚林君

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探讨李黎,史立梅,李剑,庞伟岚

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龚健,刘艳芳,黄中华

共有土地面积的价值量分摊法初探王晓红,谌作林,陈琦

内蒙古乌海市氯碱工程地下水源的开发高海东,郝拴虎

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巩杰生,巩明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陈铁男,张斌,杨文,尹喜霖

中国发展『安康型生态旅游的研究与思考金磊

走出硬件建设和土地运作的误区--对经营城市的思考于代松,任冬宁

开展新一轮国土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蔡玉梅,王静

基于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变更技术方法陈爱斌,张春霞,刘昌梅

基于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刘耀林,汤青慧

土地管理法论文第9篇

关键词:基层国土所;创新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Abstract: Land is the frontier of China's land sector, is also the key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 China, to protect and maintain the order of land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need to have a sound mechanism, since the system reform, land realize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can not be ignored i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f grass-roots land where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ques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Keywords:land of the grass-roots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285.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基层国土所在体制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凝聚力方面不断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为促进我国国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者的贡献,也和创新的管理体制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本文就从问题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保证我国国土资源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问题还是较为突出,如阵地建设较为滞后,改革创新的观念不强等,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缺乏较强的改革创新观念

基层国土所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健全的机制,还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创新理念,但是在现实的管理中,基层国土所的一些干部管理思维和观念较为陈旧,在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的意识,总是习惯于按照之前的管理经验工作,往往忽视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导致工作上没有创新的举措和突破,这样就给国土所的创新机制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

(二)政策体制上的因素阻碍国土所在空间上的发展

经过调查发现,基层土管所普遍缺乏管理者,这样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加上基层国土所的工作量较大,在宅基地登记、地质灾害监测、土地以及违法用地的巡查和土地纠纷的调解等方面都需要管理者的协调管理,严重缺人的现象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创新管理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三)法律层面的不积极因素阻碍了体制的创新

基层国土所创新体制管理需要有法律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能够有效的保护好土地资源,遏制土地管理中违法现象的发生,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经常存在,法律没有赋予基层国土所相关的强制权力,执法难给国土所的执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四)缺乏文化建设,影响了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的运行

近年来我国基层国土所在软硬件建设上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办公的条件大有改善,管理者的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国土所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例如国土所对国土文化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探索、思考、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同时受到基层环境的影响,经费投入的影响,文化建设工作的缺乏制约了创新机制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对于保证国土用地,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作用,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体制要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上文中指出,基层国土所的一些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进管理工作和时展相结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加大力度更新管理者的思维和理念,将现代的管理机制和思维方式进行宣传,使得最新的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者的心中。其次需要强化管理者的责任,落实土地保护责任奖惩机制,使得管理者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在激励的作用下更新思维理念。最后需要管理者加强沟通协作的能力,形成工作合力,相互之间学习各自的长处,为促进机制创新,带动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且保证最新管理理念的存在。

(二)采取措施避免政策体制因素的制约

为了防止政策体制因素的制约阻碍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加大个相关部门垂直管理的力度,进一步的明确基层国土所的地位和职能,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实好国土所的职能,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基层国土所的权威和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土所的标准化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好基层国土所的组织结构和人事问题,解决好体制层面上的问题,避免体制问题影响创新体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起相关法律机制,以法律强制力保证管理工作

法律的强制力能够保证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需要完善执法体制,夯实我国基层国土队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完善体制,增强管理者素质,按照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原则,开展管理者的法律业务培训,强化队伍的建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夯实基层的国土监察队伍,健全网络法律监督平台。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出国土法律上执法较难的关键制约因素,从根本上确立出国土部门执法的地位和执法要求。

(四)借鉴其他地区基层国土创新体制管理的经验

创新体制管理,除了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基层国土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结合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基层国土所设立中心所的问题上就需要注意。虽然说这种方式能够便于内部的管理,但是对整个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就需要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进行变革,建立起最为恰当的管理模式。基层国土所的工作范围较广,涉及到各个基层角落,为此需要避免盲目的管理造成创新体制管理失控的局面。通过调查研究并借鉴其他经验的情况下,当前情况下最适合的基层国土所管理体制,应该是在没有经济负担和任务的压力下,给与管理者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管理职能,更新管理理念,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好国土资源。

(五)适当的强化国土所文化建设

为了保证基层国土所的创新机制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适当的加强文化建设十分必要,首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土文化的认识,广泛深入的宣传国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需要落实相关的制度规范,从体制模式上强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再次需要根据国土所实际环境,量力而行的加强文化建设;最后需要合理的调配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结束语: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层国土所就是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的关键部门。基层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阵地,关系到各项关于土地资源政策的执行,在其创新体制管理方面需要格外重视。本文就是从这一方面出发,从创新体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帮助,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大鹏 解析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6期

[2] 邱铁军 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1期

[3] 谢振峰 王春虎 王荔等 基层国土所如何创新管理模式——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中国土地,2011年第9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