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8:58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汇丰集团;IT管理;全过程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1428(2009)08-0084-04

IT支出是商业银行预算的重要方面。加强IT管理能够节约IT项目成本。更重要的是IT项目能够加速业务发展、使业务收入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提高IT绩效。IT项目评估是IT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银行实现增收节支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IT基础设施和架构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普遍建立了适应本行需要的IT管理制度和项目评估机制,目前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如何在保持IT预算投入适度增长的基础上,集中投资于能带来高绩效的项目,增加投入产出回报率。并且通过加强IT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持续降低单个项目的成本、提升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汇丰集团IT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与评估特点

(一)汇丰集团IT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

汇丰集团按照业务条线和区域市场矩阵式分布,采用条线化垂直管理和区域中心协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结构,IT管理也采用条线化和区域中心两个维度。集团总部IT部门(GMOIT)负责集团中所有IT资源的管理职能。GMO IT将向集团的首席信息官(CIO)报告,而集团CIO将向集团CEO和集团IT指导委员会报告。但是,每个客户集团和其他共享IT领域的职能主管必须向集团CIO报告。各区域CIO一般直接向集团CIO报告,在职能上也向区域主席或CEO报告。在低层次。各个实体中的IT主管通常直接向区域CIO报告,在职能上也向实体CEO报告。汇丰的IT项目管理流程大致包括以下重要环节。

1、准备业务案例。

汇丰建立了贯穿项目规划立项、开发、后评估的整个项目周期的业务案例管理流程,评估决策活动都是以业务案例为基础。在项目获批前,业务部门必须准备业务案例并提交给财务部门,IT指导委员会通过业务案例对业务需求和IT投资进行客观的优先排序。评判IT支出能否取得预期的绩效。

2、完成初始需求说明。

针对任何IT职能或服务开发的潜在要求,业务部门安排初始需求,准备正式文档,这是启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一个正式文档。

3、提供明智选择。

明智选择模型要求IT部门描述可用于满足业务需求或解决业务问题的一系列可能开发选择。在汇丰,所有重大投资项目必须使用明智选择模型。IT必须提供至少三种可用选择,第一种选择可以是“什么都不做”方法。

4、组织优先排序。

IT指导委员会对列在开发预算中的候选项目进行比较和优先级评估,根据业务优先权和战略,以一种可重复的程序持续排列项目,优化IT和业务资源的使用,并且增加任何实际启动的项目获取成功结果的最大可能性。其中,旗舰项目(Flagship Projects)是指业务部门实现计划循环内业务目标的关键项目,而不是以规模评判。旗舰项目的好处有:具有高收入影响;确保重大成本减少;满足监管要求;对扩张很关键;是战略性的。

5、规范推进项目进程。

汇丰要求项目的规划和推进必须使用集团标准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采用风险基础项目管理(RBPM)方法。RBPM用于在项目期间有序识别和评估风险,集中资源于消除风险源,或者如果风险事件实际发生,使影响最小化。所有投资项目必须从一开始就使用RBPM。在汇丰,RBPM规定了一些以标准形式提出的关键文档,包括:初始需求、明智选择、R2结构体系批准表格、项目团队的参考目录、影响分析、要求说明书和项目测试策略。同时,汇丰采用Niku作为集团标准项目管理系统,规划和推进项目管理,应用Niku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踪IT资源的开支,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帮助构建最新的成本分配模型;第二阶段引入通用项目管理方法,Niku用作底层工作流软件:在第三阶段项目管理办公室使用Niku管理IT资源的供应和对IT资源的需求,并用它来评估提议的新项目。还采用集团标准工具Cognos,汇总实际支出、提交给总部IT部门及区域之间进行比较。

6、实行全过程项目评估。

汇丰建立了以预期目标为核心的全过程评价体系,最大化IT项目效益,IT项目评价的目的逐渐从“测度项目效益”向“通过评价提高项目效益”转移,亦即对具体项目的管理,由以成本和时间为重点发展为以质量和收益为重点。其中,后评估是关键环节,在项目投产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跟踪评估分析,与预期业务发展目标比较,分析差距原因,为今后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供参考资料,对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二)汇丰IT项目评估的基本特点

1、全过程评估的依据形式是业务案例。

在汇丰,业务案例的使用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从项目开始前的资源规划和分配、直到项目结束后的绩效评估。项目启动前,改善银行对IT投资的优先排序能力和对项目收益的评估能力。项目实施中,只要发生项目范围和其它外部因素的变化,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就需要对业务案例进行相应的修改。项目结束后,运用业务案例作为项目绩效评价的基准,将实际成本和收益与业务案例中估计数进行比较。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近年最受银行关注的应用开发,汇丰通过比较业务案例发现,CRM在多个项目中投资回报率(ROI)最高。

汇丰的业务案例具有多张表单和含有大量信息,确保评估透明和有效,推荐的模板大致包括第一张表(Front Sheet)、介绍、建议的概要、项目边界、提议的计划书和敏感性分析六大部分内容。其中,核心和难点是提供IT项目收益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汇丰业务案例的评估指标较复杂,例如,采用增量配置权益资本所产生的增量经济利润的净现值。

2、评估的治理基础是IT指导委员会。

汇丰运用先进的IT治理结构推进预算审批流程以及项目管理,实现IT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汇丰在四个层面上建立IT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业务和IT的主要管理者,委员会按照基本原则和集团战略对重大项目和投资的IT决策进行指导和控制,确保集团利益最大化。

(1)集团IT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集团CIO(牵头人)、集团COO、CFO、审计主管(无投票权成员)和全球客户集团业务主管。每半年一次会议,批准有关

IT战略、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IT共享服务组织中采取的商业决策的提议计划。为了确保IT开支是否适当、有效且与集团战略一致,也必须评估总支出水平、集团系统支出和旗舰项目。

(2)区域IT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区域CIO、区域CEO、COO、CFO、职能事业主管。至少每季一次会议,基于明智选择流程批准新项目需求,以及评估项目状态、生产的系统可用性、绩效和质量问题。另外,主要职能还包括准备年度预算及其他特殊事件要求,另召开附加的会议,记录和报告必须报送给以下人员,客户集团或区域主管;GMO IT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3)客户集团IT指导委员会。每季一次会议。批准或否决由区域IT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明智选择建议,改进现有集团系统或推出新集团系统。记录和报告须报送给集团CIO、区域CIOs及其他利益相关方。

(4)项目层次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成员因项目不同而不同,一般包括:某个客户集团的高级业务领导、针对客户集团的IT关系经理、项目团队的高级IT管理层及其他相关主体。主要职能有:基于业务案例和明智选择流程批准新项目需求;评估项目等级地位和质量问题;监控投资回报率(Rol)以及其他特殊事件。

3、评估的核心基础是IT成本分摊和服务计价收费。

汇丰集团内部具有一致的成本分配机制。成本分摊的原则为:更高的成本透明度;提倡用户支付原则;强化成本责任制;允许区域业务及后台支持部门在整个区域更好地管理成本。基于条线化管理体制,IT开发、运营成本能够合理分摊至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的预算考核中包含了其IT支出,因而业务部门会在充分评估IT项目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需求,理顺了IT资源配置的“责权利”关系。有助于避免IT项目开发冲动。同时,IT部门采取公司化运作,IT管理引入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一种商业关系环境中,业务部门和客户集团是IT组织的客户,购买其产品和服务;IT部门被作为一个卖主选择,根据服务的单位价格和消费量定期以IT账单形式(billing)向可账单化的客户(Billable customers)收取相应的费用,跨集团执行一种透明、一致而有效的计价收费,促使业务和IT部门就IT服务做好相关决策。IT部门保证业务部门的服务成本呈下降趋势。否则业务部门可能购买集团其他组织的服务,甚至采用外包形式。这种标竿管理使得IT部门专注于质量、客户服务、价格和绩效。

4、评估的制度保障是标准化和规范化。

按照IT项目治理的要求,GMO IT制定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优化和保护整个集团长期使用IT。汇丰有一套大到集团管理手册(GSM)、职能手册(FIM)、业务规范手册(BIM),小到产品指引、业务操作指引的标准统一的制度。集团管理标准定义职能标准,职能管理标准定义业务管理标准,业务管理标准定义产品和操作标准。从而形成了集团内指导全球运营的制度标准体系。而且,所有这些制度规范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制度的有效性负责,及时对制度更新。上述业务案例、初始需求书、进度报告和实施后评估都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表格和文档支持。

二、国内商业银行IT管理体制及评估机制的现状

与汇丰比较。国内商业银行在IT项目评估机制和技术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1、全过程评估机制缺乏。

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评估方法、工具,合理分配资源、提高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IT预算投入基本是按需配置,少有财务指标控制,且在预算编制环节对成本控制关注较多。而对如何确保IT项目取得良好绩效的项目管理关注不多。可描述为“有规范的预算管理程序,缺先进的项目管理流程”,有关量化管理技术及作为支撑的体制机制有所缺乏。

2、立项管理的规范制度建设待加强。

IT项目的立项本身也需要有一个更完整的评估系统和评估程序,国内多数银行在立项时没有要求对项目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在立项时缺乏对市场前景的充分论证和周密的投入产出分析。没有要求项目申请单位提供可行性报告。这直接导致了无法建立IT项目的后评估机制。另外,还缺乏IT项目管理的流转系统和相关数据库。

3、量化评估技术缺乏。

在成本核算方面。精确性和全面性还不够,由于众多管理系统整合性不强,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直接造成成本核算、分摊精细化水平不高。并且行内人员薪酬支出没有包括在内。在效益计量方面,对于IT项目效益的度量,还缺乏基本方法和工具支持。

4 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内银行普遍在IT部门建立了与各条线对接的内部机构,负责与业务部门沟通并整合提升各部门IT需求的工作。但是与汇丰比,存在国内银行IT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细化程度不高,很容易造成对各条线缺乏深入了解,制约IT部门有效参与各业务条线发展规划和实际运营的能力。多数国内银行。往往是业务部门了解市场,但缺少思想;IT部门远离市场,但客观上是IT项目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三、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IT管理的启示

提高IT投资的决策水平,落实决策责任。提高IT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扩大产出率以及提高IT对业务发展的贡献率,是IT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评估机制+IT整体管理体制”双轮驱动策略,在逐步建立IT项目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同步持续完善IT管理体制。也就是说,短期内在技术上实现IT项目的量化评估和管理,而且在相当长时间内通过配套的、深层次的IT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从而大幅提高IT绩效,有效节约成本。具体如下:

1、建立完善IT项目的全过程评估机制。

(1)加强分类管理,控制IT支出。分别对IT项目类可控支出和IT维保类非可控支出进行跟踪,并对全部IT支出的组成比例进行管理。IT项目类可控IT支出是指对于商业价值创造的投资,例如新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改进等,目标是获得业务的增长,应该保证充足的资源投入,杜绝重复和浪费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非可控IT支出是指运营上的支出和其他必须的IT支出,对此,按照“可上可不上的项目不上,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的原则,持续优化IT运营和开发流程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降低成本。

(2)实现IT战略与业务战略一致,促使IT绩效最大化。只有当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匹配,IT能力与业务价值相协调,并严格执行,银行的IT投资才能获得最大成效。从汇丰来看,IT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创造了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对IT成本管理和价值提升都有巨大作用。一是完善业务部门与IT部门畅通的需求论证渠道、有效的谈判协商机制,在客观、公正、平等和规范的轨道内达成共识。二是尝试建立各业务条线的IT发

展规划“虚拟”小组。健全IT与业务部门在IT项目开发上的分工协作机制,减少项目开发等IT投资的盲目性。

(3)建立IT项目的业务案例管理流程,实现全过程评估。高质量和标准格式的业务案例倡导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事前估计的文化。方便横向比较多个项目的投资状况,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IT项目带来的潜在商业价值;也为事中加强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事后全面、客观的检验和衡量提供了评判的依据。首先,对每个业务需求和IT项目,由业务部门填报业务案例,再经过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审批。其次,IT决策机构严格按照业务案例制定IT投资决策,并根据所有批准通过的业务案例对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包括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整体IT投资的财务分析,等等。项目的优先排序完成后,根据优先级组建相应的项目实施团队。项目启动后。项目团队负责在常规的检查点对业务案例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更新,对业务案例的变更需要上报到业务部门和业务条线IT指导委员会。再次,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对业务案例进行持续的跟踪,包括假设条件的变更、实际结果的测量和主要风险估计等,评估结果可为调整、控制项目所用。第四,在完工后,评估项目成果的成本收益水平以及全行的整体效益水平,如比较实际成本和收益与业务案例中的预测数值,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制。促进未来新项目决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持续改进IT管理体制。

(1)完善IT治理,设立业务条线IT指导委员会。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IT管理现状,在主要业务条线建立IT指导委员会很有必要且最具操作性,由IT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审批及其他决策工作,能够有效结合业务条线对IT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落实业务需求管理和解决方案交付的所有权和相关责任,提高业务和IT的协同效应,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2)加强IT成本核算管理,做好IT成本分摊。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基本原则,准确清晰地核算需求提出部门的IT成本,提高IT成本约束意识。一是准确核算出业务部门的IT成本,向业务部门反馈,促使业务部门逐步树立成本意识。自觉做好项目全过程评估工作,严格控制IT支出。二是准确核算出受益单位(分行)的IT成本,更合理地反映分行经营业绩,增强其IT应用管理和产品营销工作的主动性,提高IT资源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确保系统间有关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一致有效,便于合理准确地分摊IT成本。四是将参与IT项目的内部员工的成本支出计入IT总成本中,体现成本核算的全面性。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2篇

资金、团队和IT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可以被比喻为信息化建设的“米”。CIO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米”用好,煮出好“饭”。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很多CIO往往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他们没有摆在面前的资金,没有明确的IT需求,没有现成的IT团队。

在这样“无米”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饭”呢?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党校(以下简称党校)的郭颖洲,就是在“三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党校信息系统的上线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CIO不能等米下锅,而要找米下锅。”

积极找“米”

2005年初,党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始启动,计划三个月完成。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项目直到2007年7月才勉强投入试运行,而在试运行阶段才发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个难题该由谁来解决?由于参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先后离职,到最后就剩郭颖洲一个人是始终参与项目的人员了,所以重担就这样压在了郭颖洲的肩上。

郭颖洲说:“我当时面对的是一个无米之炊的任务:没有需求报告,没有资金支持,没有IT团队。最困难的是项目款项已经支付给软件公司了。怎么办?当时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我可以退身自保,但我还是选择了承担任务。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无疑是最适合继续做这个工作的人选。”

接手项目后,郭颖洲重新整理思路,他知道资金是不可能再申请了,而IT需求、团队这两样必须有,因为光杆司令没有粮草就没法打仗。IT需求的获取属于细活不能急,因此首先解决团队的问题。团队的组建要获得决策层领导的支持。郭颖洲将想法向领导阐述后,领导非常重视,肯定了他承担任务的做法并给予鼓励。很快,领导层牵头,组建了项目组。经过和软件公司的几次沟通后,软件公司也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为这个项目委派了专职的开发工程师。

项目团队成立了,接下来就是要明确IT需求。前期项目开发时软件公司对党校的需求进行了数月的调查分析,出具了需求调查报告,但是开发效果不佳。郭颖洲分析原因后发现,行业差别导致双方对功能模块的认识存在差异。例如在对论坛模块的认识方面,工程师关注的是该模块的具体功能,也就是在这个模块中用户能够干什么,怎么干;而党校科室对于论坛的认识局限在字面意思上,关注的是某些内容能不能使用这个模块,比如科室通知怎么能在论坛上。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工程师不得不把“论坛”拆分或包装起来,使得“论坛”看上去不是“论坛”,这样的工作导致整个系统的效率低下,漏洞百出。

沟通问题浮出水面。显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需求调研方面无法与党校教职工进行同步的沟通,因为他们毕竟不熟悉党校的业务流程,使得需求调研出现较大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颖洲对项目的开发形式作了调整,由完全的委托设计开发调整为自主设计,委托开发。

党校的项目组成员深入各个科室,充分挖掘隐性需求,积极引导教职工主动提出需求,这样就解决了软件公司工程师与党校教职工交流困难的问题。每个功能模块的描述均由党校出具详细的书面资料,项目组成员共同阅读模块说明,充分理解开发意图后再进行开发工作,使工程师的开发效率大大提高,开发成果也令人十分满意,项目组历时两个月就完成了对党校的信息管理系统重新开发的任务。

寻找隐性需求

在非IT行业内很多IT需求是隐性的。由于跨行业的局限性,非IT人士往往想不到具体的针对IT技术的需求,所以CIO要留心挖掘这些潜在的需求。

正是抱着主动“找米”的心态,郭颖洲成功搭建了虚拟专用网。

郭颖洲说:“虚拟专用网的搭建是一个偶然。当时我正在学习Linux系统,发现Linux系统下的VPN搭建非常简单,所以就搭建了一个VPN供自己远程接入使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挺不错,非常方便。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分校区同事聊天,他们说在分校区电脑上无法看到在校园网上的通知,经常要回到总校看通知,非常不方便。我马上意识到需求来了,这就是隐性需求,这种需求对于非IT人很难准确地提出来,因为非IT人员不知道有远程接入技术,更不知道有VPN技术。有需求我们就有“米”了,我马上告诉分校区的同事,可以使用远程接入的方式实现分校区和总校的网络连接,让他们提交一份需要远程接入的需求申请,这样只要领导同意,我就可以实施了。当然,在实施时会申请一些资金改善VPN的接入质量、提高安全级别。”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发现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CIO引导大家主动提出IT需求,效果会更好。

2008年以前,党校的电子文档传递主要靠U盘。虽然那时已经建设了校园网,电子文档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但是由于网速缓慢以及使用习惯的原因,教职工们还是喜欢用U盘传递文档。由于U盘的广泛使用,党校当时计算机病毒盛行,各种木马随U盘在校园内传播。信息技术中心早在2006年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配置了FTP服务,但是多次推广都没有被广泛使用。最终郭颖洲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郭颖洲说:“从安全方面考虑,党校的FTP服务采用了规范的身份验证模式,每个教职工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并严格限制了用户文件夹和上传权限。结果教职工们感到登录步骤太烦琐,而且在培训时信息技术中心还强调要使用专业的FTP工具,对教职工来说应用十分不方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采取了大胆的改革,开放FTP匿名登录,取消所有登录限制,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地进行FTP文档上传与下载,教职工们逐渐熟悉了FTP服务的使用方法。到2008年底,原有的FTP服务器不仅容量趋紧,而且文档混乱,很多教职工主动要求规范FTP的结构。重新设计FTP服务结构、建立完整的FTP服务体系的需求由此产生。”

有了IT需求就好办了。在郭颖洲的带领下,全新的FTP服务系统被建立起来。信息技术中心还编写了页面程序,每个教职工用自己的账号、密码,通过页面程序可以直接登录FTP系统,就算是忘了输入登录信息,用户也可以进行受限的文档下载。修改后的FTP服务系统很快得到了应用。

郭颖洲说:“超前的设计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户自己提出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在他看来,信息化建设不在于CIO使用多么高深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力求少花钱多办事,合理整合以往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充分挖掘IT需求,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

CIO精彩观点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3篇

IT管理模型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十年中,尽管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不断增长,但大型企业CIO的平均任期却下滑到仅2年多一点。一些偏激的人甚至说CIO已经成了“Career Is Over(事业终结)”的代名词,而新任命的CIO都有很大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理顺多种矛盾、力争做出成绩的时候。

CIO面对的传统挑战包括:维护原有系统的费用和风险不断增长、吸收和推广复杂的新技术、提高IT用户的满意度、提高IT部门反应的灵敏度、保留和激励员工、防止员工过劳和降低费用。此外,目前CIO还被要求去加速新的电子商务战略的引入、在公司中担当变革促进者的角色,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并影响公司的未来战略方向。

对IT部门来说,日益增强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也带来了工作压力。随着当今业务模型对科技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运营的卓越性已成为关键。IT系统的开发和部署需要明确的运营模型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稳固性。

电子商务计划涉及多种职能,跨越多个部门。因此越来越需要借助IT部门去协调这些复杂的团队协作力量,他们需要建立紧密的业务同盟、拥有共同的目标、明确不同业务伙伴和IT部门间的角色和职责。

由于需要有效整合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电子商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虽然传统IT系统通常是企业内部应用、并可借助命令保证新系统和流程的实施,但电子商务却包括了外部的组织机构,要使此类机构采用新系统,只能采用劝说而非强制的方式。因此,CIO必须在客户和供应商面前扮演销售人员和传道者的角色。

以往为了适应科技的变革和业务的压力,许多IT部门的机制是随意发展起来的。当企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电子商务上时,IT部门需要开发一个更为正规的、能够清楚说明IT运营愿境的管理框架,明确IT的目标、运营方式、不同合作伙伴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评测方式。

IT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

IT管理机制是一个框架,包括了多种原则和模式,分别描述了IT愿境、目标、投资来源、组织结构、全球化、标准、体系结构、项目生命周期、评测指标和外部采购。明确这些原则的目的是使IT部门更好地与业务部门协作。IT管理机制使IT部门的运营更加透明、能预测的期望、同时确保了IT服务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固性。

一个简洁清晰的愿境是IT管理框架的原动力,它描述了IT部门将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愿境应采用业务评测指标的形式来表达(如获利率,市场份额,竞争力等等)。CIO应当建议和促使CEO要求各业务部门就各自的职责制定电子商务战略,共同支持企业的愿境目标。

愿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目标来量化。某些典型目标包括:

——通过推广多渠道面对客户每年将增加20%的新客户

——在12个月内通过呼叫中心整合降低零售业务15%的成本

——3年内通过互联网接收40%的交易委托

这些目标应落实在各业务部门(而非IT).,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目标完成情况将受到评估。这些目标将成为其业绩评估的一部分,而不是那些即使没有完成也不会受到制裁的“锦上添花”的目标。业务部门将制定计划来完成每个目标。每项计划都将包括多个项目。IT部门需要创建相应的机制,有效配合业务部门实施项目(参见与业务挂钩和项目投资来源)。这样,企业将能够切实开展一系列支持整个IT愿境的行动。

与业务挂钩和项目投资来源

为了高效地协作,IT部门和业务部门需要采用一致的组织模型和投资模型来推动相互的合作和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职责。投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资金来源是行动的动力。

许多组织机构将实施电子商务战略责任交给IT部门或某个单独的业务部门。由于这些业务部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如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的业务流程,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电子商务系统的影响力和效益将大大受到限制。中央投资针对的电子商务计划所面临的挑战包括:

——难以在业务部门间区分计划优先次序(根据什么?)

——造成IT部门(由于预算有限,因此希望将费用降到最低)和其他业务部门(希望获得最大投资来实现部门效益)间的紧张态势。业务部门将中央投资视为“免费午餐”,因此尽量先夸大需求(因为他们知道要想获得他们最所要的将需要做出适当让步)。

——将IT部门视为“管理者”,而非服务提供者或合作伙伴

——无法让业务部门对电子商务实施的成功负有责任

某些联合(业务和IT部门)项目的投资模型使业务部门将部分预算预留于电子商务项目,从而规避了以上挑战。由于此类模型要求业务部门按需求量的大小来预留预算,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在电子商务项目上的膨胀需求(和不切实际的需求)。

在思科的案例中,应用软件、项目管理、IT系统开发和支持费用均由用户部门来负担。我们将它名为”项目投资源于用户”(Client Funded Project)模型。IT部门负担基础设施的费用(如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库等)。这种投资模型将实现ROI(投资利润率)的任务分配给了特定的业务部门,这些业务部门必须在电子商务系统投资和人力、其它计划等投资间进行权衡。

在联合投资模型中,区分预算和控制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组织机构中盛行一条黄金准则:“有黄金就有控制权。”一旦由业务部门来掌握预算它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诱惑就是绕过IT部门,通过外部的咨询专家或建立相同的职能部门(俗称“灰色IT”)来开发电子商务系统。这将增加机构的费用和风险。CIO需要CEO级别的支持来确保将电子商务预算(一旦获得)用于企业IT部门。这样,IT部门将能够利用企业的IT架构,并保证系统得到完善的整合和支持。

设计高效IT管理机制的关键是确保不增加管理层或成本。例如:思科尽量避免使用成本分摊或内部收费,因为这将需要系统进行相应跟踪,从而可能需要增加繁杂的工作。

当项目很大且整体性很强、对业务的增益只能在很长的开发周期完成后才会体现时,可能需要详细的步进式的控制。但是,如果项目被细分为多个可以快速实施的模块、并能在短期内带来效益时,就可以通过效益评测进行有效管理,而不必进行过多的监控项目活动。基于效益评测、减少详细任务控制的管理系统的实施和运营费用较低。

组织结构

确保IT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协作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借助组织结构模型。此类机制可用于实现紧密的工作伙伴关系:

——IT小组职能专门化:应将IT部门划分为与企业组织结构对应的多个应用小组(如建立销售IT、财务IT、人力资源IT等团队),这样可保证IT项目经理和分析师熟悉各自业务部门的语言、问题和实力。

——同处工作:应当将业务部门的IT小组与其用户安排在同一地点办公、并参加业务部门的会议等等。这样他们能够全面地溶入业务部门的运营中,同时有助于确保IT人员了解业务问题和需求,并有助于防止业务部门建立自己的灰色IT小组。

——联合评估:在对各业务部门的IT小组进行评估时,应当部分参考业务部门的意见。这将与面试、年度业绩评估和升职联系起来。因此,业务部门将参与IT员工(分配到该业务部门的)的选择和奖励(或惩罚)过程。这种方式也有助于保证IT部门以客户满意为己任。项目启动后,需要划分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任务。

职责分明是通过将“怎样(how)”与“什么(what)”的分隔来实现的。业务部门将设定为电子商务系统的最终所有者,因此需要确定系统应实现“什么”功能,及采用“什么”顺序。IT要负责确保运营的高度整合性、可靠性和低费用,因此需要规定“怎样”采用技术(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等)实现业务部门的目标。

需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和业务主导者的职责。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高级领导者,他是确保电子商务项目成功的最终负责人,并确保项目的实施(即系统得以应用)业务主导者是业务部门中非常有能力的高级经理,对当前流程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将定义新的流程模型和协助定义成功评测指标。IT项目经理与业务主导者紧密合作共同定义项目业务需求。

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当业务流程电子化后,业务部门需要继续对业务流程负责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感的降低通常是从对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规则缺乏清晰了解开始的。

从数据输入系统开始业务部门就需要对数据质量全权负责,同时要确认应用软件进行了正确的计算。IT部门负责数据保护——即确保实施完善的备份措施。

谈到安全,需要区分权限和访问控制的关系。权限规定了谁被允许看和做什么。这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并设定必要的风险级别——因此这是业务部门的职责(应用软件的业务所有者应确定用户的优先权)。访问控制则是通过多种机制(加密,认证)实现的,以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得到许可。IT部门负责采用相应的技术确保访问权限的控制。

IT管理机制实施

为支持快速增长、积极的并购策略和在电子商务实施方面获取领先地位的目标,思科的IT管理模型已发展到当前的状态。尽管思科的业务环境可能属于特定的行业(高科技),其管理模型仍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公共部门,因为优秀IT管理机制的目标是相同的。

在原有IT部门中启动IT管理框架应当执行以下步骤:

1)为IT管理机制变革的启动建立CEO级的支持(这包括重新定义IT/业务部门的职责、投资模型和活动的优先级)。

2)清晰地说明IT愿境目标和基本规则

3)通过投资模型、共享目标、构建与特定职能部门接轨的IT团队、员工同处和清晰地描述IT项目中IT和业务部门的角色和职责,实现IT和业务部门的接轨。争取采用实际的方式确保新的IT管理框架不会增加IT服务的费用。

4)建立明确和实质的对电子商务系统的业务负责制观念。确保运营部门(销售、人力资源、财务)成为电子商务项目的真正负责人,而非那些没有运营责任的IT部门或单独的电子商务小组。

5)将电子商务计划和现有业务计划周期相结合(评估、预算等),以便电子商务成为现有业务计划的一个完整部分。

6)定义标准评估和拟定过程。宣传企业范围标准的重要性(及对最终客户的好处)。对相关人员已定标准。定期评估和升级标准。

7)开发企业体系结构。当系统陈旧时,通过移植替换部件构建和扩展通用体系结构的组件。

8)对IT系统的项目生命周期进行标准化,建立评估里程碑以确保项目的稳定实施。建立体系结构评估,确保项目遵循既定标准。与业务部门定期评估项目,以确定进度。

9)定期评测和项目评测指标。与行业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并与其他行业的最佳企业进行比较。

10)着重宣传IT管理机制在支持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力和成功之处。

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成为“日常业务”的一部分,为实现企业未来的成功,IT部门需要设定更高级别的职责。IT管理机制是组织原则的框架,它涉及愿境、组织结构以及IT部门在提供卓越运营支持时所应具备的技术能力。优秀的管理模型还会清楚地描述为确保共同成功,业务部门所应担负的职责。发展IT管理机制使IT部门能够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增加对其所服务的业务部门的透明度。缺乏强大IT管理模型的企业将难以跻身互联网经济的前列。 (来源:千龙网)

通知:《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正式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4篇

(一)ITIL简述

1986年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和电信局(C—TA,后来并入英国商务部OGC)实施名为“政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方法论(GITMM)”的研究项目,目标是根据各个行业在IT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套规范化的、可量化的IT资源使用的管理方法,以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项目的最终成果就是ITILv1版。OGC将I-TILv1逐渐扩充成为庞大的ITSM方法论知识体系,并于1999年了ITILv2版。2001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正式基于ITIL的ITSM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2005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以BS15000作为蓝本的第一个ITSM国际标准ISO/IEC20000。OGC在整合了v1和v2版的精华并融入了当前ITSM的最佳实践后,于2007年5月正式了ITILv3版。目前应用最成熟的ITILv2版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和实施、业务管理、应用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管理等六大模块。服务管理模块是ITIL的核心模块,它把IT管理活动梳理归纳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组流程及一些辅助流程。服务支持流程组属于基础性的运营级(或称操作级)管理流程,包括一个服务台职能和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5个流程。服务提供流程组属于提高性的战术级管理流程,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5个流程。

(二)运营级的服务支持流程

服务支持流程主要面向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用于规范IT服务的“前端”,负责日常服务工作中对各种故障和问题的处理,侧重于对客户的技术支持和设施维护,目的是使客户有一个稳定运行的IT环境。运营级管理流程把服务台作为与外部联系的单一入口,以配置管理的核心———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为中心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管理作为节点构成一个管理闭环。在ITILv2中,“服务请求”是指IT服务提供者与客户前期已经协商好、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属于标准操作。“事件”是指在某一服务中不属于标准操作且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该项服务中断或服务质量下降的任何事情,它往往是临时发生的,具有突发性。“问题”是指导致一起或多起事件的潜在原因。事件是表征,问题才是本质。事件的发生并不一定就表明IT系统存在问题,而问题也不一定要等事件发生后才能发现。服务台是IT服务管理的核心功能,所有服务支持流程都要通过服务台为客户提供单点联系,接受客户服务请求和故障报告、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故障报警,为客户提供一线技术支持,回复客户的相关问题和需求,协调客户与二线或三线支持之间关系,全程监控服务请求和事件处理进展状态并向客户报告。事件管理流程目标是采取应急措施或临时修复方案使被中断或受影响IT服务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尽量减少对业务的负面影响。它的特点是以尽快解决突发事件为目的,属于“被动”、“治标”行为。若事件反复出现或属于重大事件,则必须提交给问题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的目标是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实施主动问题管理,在事件发生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它具有“预防”、“主动”、“治本”的特点。配置管理处于服务管理的中心位置,CMDB是实施配置管理的基础,CMDB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配置项,包含了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IT资源所有精确信息。配置管理通过识别和确认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状态、变更情况、版本信息及配置项之间关系信息,控制配置项访问权限,验证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流程的执行提供支持。变更管理流程使用标准化的变更控制过程处理对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所做的变更,目标是以对服务最小的干扰实现有益的变更。变更控制过程使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提出变更请求、评估变更的风险和影响以及业务收益、批准或拒绝变更请求、尽快实施已获批准的变更、验证变更是否已正确实施。管理流程负责对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配置、测试,以便为实际运行环境提供一系列的组件,并将新的或变更的组件迁移部署到运行环境中,目标是保证正确的组件被以及运行环境的完整性。变更管理和管理均需要对CMDB的相关配置项进行更新,它们与配置管理是紧密结合的。

(三)战术级的服务提供流程

服务提供流程,主要用于规范IT服务的“后端”,负责定制IT服务,规范IT服务应达到的工作目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目的是解决IT服务的规划、设计、实现、持续性问题,并优化IT服务的成本绩效。服务级别管理主要负责与客户协商就所要提供的IT服务的类型和质量水平,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并确保协议得以执行。此外,IT服务提供商还需与内部人员签订运营级别协议(OLA),与外部供应商签订支持合同(UC)。OLA与UC用来支持实现SLA中的服务级别。服务级别管理还监控并报告服务级别,定期进行评审以便改进,确保服务级别协议的更新和持续有效。IT服务财务管理负责为IT服务提供者对所提供的IT服务编制预算和核算服务运营成本,并向客户收取相应服务费用,目标是如何经济节约地提供IT服务,合理平衡服务质量、成本、客户需求三方关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和服务计费三个子流程,产生的预算和核算信息可为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能力管理等流程提供决策依据。IT服务持续性管理负责灾难预防、增强IT基础设施的恢复能力和容错能力,它需要在灾难发生后有足够的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来确保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IT基础设施和IT服务在限定时间内得到恢复,保证服务的持续性。能力管理负责在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和运营成本的双重约束下,适时部署相应IT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以确保服务品质满足约定的服务级别目标的要求,同时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并与运营需求相匹配,主要包括业务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管理、资源能力管理三个子流程。可用性管理是通过前瞻性分析客户的可用性需求,使用适当的资源、技术和方法优化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可用性,设计适当措施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降到最低,从而确保以合理的成本达成服务级别协议的可用性目标。(四)ITIL应用的六大要素实施ITIL需要综合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方面因素,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六个要素。1.领导力:主管领导的支持,可在资源投入、组织架构整合、部门间协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责ITIL运作的执行团队主管和核心骨干能够领导和激励整个团队积极推进工作。2.组织文化:全员参与ITIL培训,培养服务意识,逐渐把“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服务”的ITIL理念变成一种组织文化。3.人员组织包括合理设置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及技能要求、人员绩效考核标准等。4.流程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有序活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流程包含目标、范围、输入(处理的对象)、输出(期望的结果)、活动(执行的动作)、角色(流程负责人、流程经理、流程执行人)和职责、关键绩效指标KPI、与其他流程之间接口、激活条件等基本元素。5.工具对于实现ITIL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主要包括IT系统运行监控和诊断优化工具、流程自动化工具两类。监控工具的监控对象是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流程化工具是对各项管理流程的电子化实现。6.信息:对ITIL运作中产生和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基于ITIL的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和角色及职责设置、运维服务管理流程、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运维服务管理对象(IT资源、IT用户、供应商等)、提供的运维服务等五个要件构成了完整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在基于ITIL的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IT运维服务提供者与政府客户的IT运维服务管理部门(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签署服务级别协议,运维服务团队中各司其职的运维人员通过执行符合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流程和使用信息化支撑工具为IT用户提供针对电子政务系统(IT资源,包括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服务,确保电子政务系统正常稳定、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地运行。根据IT运维服务提供者和政府客户之间是否存在组织上隶属关系,运维服务管理模式有自主模式、完全外包模式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混合模式。如果IT运维服务提供者是政府内部IT部门,则属于自主运维;若IT运维服务全部由外部提供商负责,则属于完全外包模式;既有自主也有外包的属于混合模式。我国的政府部门和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都是按照职能进行纵向的部门和岗位划分,而在ITIL应用实践却是按照流程进行横向划分,是彻底按照ITIL规范重组还是按照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这需要根据运维管理模式、领导支持度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衡量。这个问题也是ITIL在我国落地应用的难点之一。从IT运维服务提供者的视角看,运维人员在管理流程的角色设置有流程负责人、流程经理、流程执行人。流程负责人对特定的流程负责,权责涵盖了整个流程的生命周期,在流程设计、确定流程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宏观上监控流程的执行、评估流程实际达到的目标和运行绩效、对流程持续改进优化、与其他流程的协同等方面负起全责,通常由IT运维服务提供者的业务主管担任。流程经理的职责是全程督导、协调和监控流程的执行,确保其正常运转,通常由IT运维服务团队的主管和技术骨干担任。流程执行人的职责是按照既定规范执行预定动作,由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运维人员担任,他们可以是来自IT运维服务提供者内部组织,也可以来自软硬件系统供应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商和集成商等外部组织。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是开放式集成软件平台,一方面,把IT运维服务提供者制定的符合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化处理,可以更高效地向IT用户提供高质量IT运维服务,同时实现对整个IT运维服务的监督、评估和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支撑系统能够对所有IT资源进行管理和实时运行监控。ITIL是IT服务管理的标准框架,它只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What),而没有告诉如何去做(How)。要真正实现ITIL在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落地,首先必须与客户进行现场访谈,分析现状,并与最佳实践进行差距分析,进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人员组织架构、流程、技术支撑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线运行,持续对每个流程和整个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回顾评审,进而优化改进,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三、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服务管理流程的具体实现

笔者长期从事电子政务系统运维工作,所在单位是XX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外包服务商,逐步分阶段初步构建基于ITILv2的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第一阶段首先实现了服务台职能、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知识管理和对部分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分散监控。第二阶段全部实现了完整的服务支持流程以及运行管理、供应商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整合管理流程和工具,对重要IT基础设施和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了集中监控。规划将在第三阶段实现所有的服务提供流程,采用运维服务开放式集成管理平台。笔者曾参与了该外包项目前期规划阶段的客户服务需求捕获、服务管理流程梳理和设计等部分工作,现作为运维团队主管。在不改变原组织架构前提下经单位领导授权,笔者通过角色—职责分配矩阵将原来属于基础设施维护组、应用系统支持组、网络维护组、系统维护组、安全管理支持组等职能部门的人员映射到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角色中,并赋予相应责任,同时一些重要角色设置了A、B角。单位分管领导是所有流程的负责人,笔者负责该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日常运维服务管理工作,担任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的流程经理,同时兼任变更顾问委员会(CAB)副主管,参与重要变更审批工作。XX市政府与作为外包商的单位通过在电子政务运维服务体系中实施ITIL,大大地提高了运维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获得很大提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外包商公司也实现商誉大幅增值,实下面从运维外包商视角论述两个关键的服务支持流程的设计实践。

(一)服务台职能/事件管理流程

所有服务支持流程都通过服务台为客户提供单点联系,服务台设值班经理1名,热线人员2名。服务台人员负责记录并受理客户的服务请求、故障报告、咨询、投诉和技术人员定期巡检发现的系统故障以及运行监控系统报警,回复客户的相关问题,进行初级支持,或派单给合适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一线支持服务,在事件升级后协调客户与二线或三线支持之间联系,全程监控服务请求和事件处理进展状态并向客户报告。服务台职能与事件管理流程集成在一起。事件管理流程目标是尽快恢复被中断或受影响IT服务,主要执行活动包括:事件的检测识别、记录、分类、优先级排序、初步支持、事件的调查和诊断、事件的解决和恢复以及事件的关闭。事件管理流程概略设计样例如图6所示。事件管理流程运行阶段的角色设置分为:事件经理:由笔者本人担任,负责全程监控和协调每个事件的执行,特别是事件升级、重大事件处理等与流程运行绩效密切相关的活动,确保服务质量,满足与客户约定的要求;对执行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主持重大事件的事后回顾评审会议,参与定期的流程回顾会议,把流程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向事件管理流程负责人报告,以便以后改进优化;定期撰写事件管理分析报告。一线支持人员:包括机房值班人员、部分专业维护组成员,负责日常处理大量相对简单、重复出现的事件和服务请求。二线支持人员:由资深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维护团队组成,负责处理复杂度较高或一线支持无法解决的事件。三线支持人员:由来自软硬件系统供应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商和集成商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处理与这些供应商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事件。

(二)问题管理流程

问题管理流程目标是深入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或是在事件发生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执行的主要活动有:问题的识别、记录、分类、优先级排序,问题的调查和诊断、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关闭等活动。问题管理流程概略设计样例如图7所示。问题管理流程运行阶段的角色设置分为:问题经理:由笔者担任,负责协调问题管理活动的日常执行和流程中的工作调度,将提交来的问题进一步识别、审核和分类,根据问题紧迫性和影响程度确定优先级,根据技能和工作负荷把问题分派给合适的问题专家小组处理,并为其调配必要的资源;监控已分派问题队列,特别关注重大问题和需升级问题;监督流程执行确保遵循相应标准和步骤;对执行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主持重大问题的事后回顾评审会议,参与定期的流程回顾会议,把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向问题管理流程负责人报告,以利改进优化;定期撰写问题管理统计分析报告。问题专家:由资深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维护团队组成,负责问题的调查和诊断,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或规避措施并实施。

四、结语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5篇

能够成为一名程序员已经不容易,成为一位it经理更是难上加难,那么一名it经理应该如何编写自己的述职报告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it经理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t经理述职报告1

本人从事IT行业基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实践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管理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形成管理体系的阶段。时光如流水,一晃,从事IT行业已经有12年,回想这些年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感慨万千。借这个机会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也与同仁们进行交流。

记得20__年的时候,我正在学校读研究生,那是IT业正火的时候。当时我的研究生导师跟中国石化合作开发加油站管理系统,我有幸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开发中。当时很兴奋,一是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二是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真正的IT行业中。因此我工作非常努力,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周末也不休息,全心全意地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我的工作是开发项目中两个核心的工作,油品的库存管理和IC卡信息管理,这个项目周期很长,差不多花了两年的时间,期间改版了两次,最后终于成功上线。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基本上没有项目管理的概念,连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集成测试、上线试运行这些概念都不了解,以为项目就是客户提出需求,把功能实现就行了,也没有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以及升级的需要,因此走了很多弯路。通过这个项目,我的收获就是有了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对如何开发一个IT项目有了实际的了解,但是基本上还是个菜鸟,项目管理的理论还没有形成,甚至没有这种意识。

20__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深圳一家IT公司,参与基金公司投资交易系统的开发工作,该项目的特点是需求方比较多,需要跟基金公司的五个核心部门进行需求的收集整理,现在我们知道干系人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当时,我还没有这种概念,就是感觉用户的需求很难整理,因为用户是从使用方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而我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将用户的需求转换为系统实现则非常复杂,甚至一些特殊原因造成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不统一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因为没有项目管理的理论经验,不知道如何进行干系人管理,我常常感觉很苦恼,觉得用户的需求不合理,经常跟用户造成冲突。经过多方努力,该系统终于开发完毕,但因为系统非常复杂,而且对业务影响极大,因此该系统采用并行使用的方式进行试运行,经过试运行发现了系统设计上及功能上的缺陷,经过二次升级,系统终于上线成功。经过这个项目,我意识到了干系人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对项目管理也有了整体的概念,开始形成自己对项目管理的一些经验。

20__年,因公司转型,我进入到一家地产公司,参与地产项目的管理工作。因为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成功开发过项目,我开始独立负责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当时我带领6个新人进行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从需求的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上线试运行到系统上线,对各个阶段进行管理,成功地开发了几个大的项目,对于项目的掌控能力和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也愈加成熟。但随着项目管理经验的丰富,我发现自己进入了瓶颈,因为缺少整体的项目管理理论的支持,项目管理经验无法获得更大的提升,我只是经验越来越丰富,而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

终于,在2009年,我了解到PMP在中国的发展,感觉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即从理论上充实自己。我参加了PMP培训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盏明灯,多年来的困惑终于找到了答案。五大过程组,九大知识领域,这些理论让我感觉耳目一新,PMP从总体上对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了解释,使我的眼界有了大的提高。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项目管理,以前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现在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我觉得学习PMP的收获就是有了完整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只靠经验。须知经验只是基于过去的项目经历得来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以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有了PMP的理论基础才是知其所以然,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PMP的理论基础来解决问题。

对于项目管理,只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学习,一定要有PMP的项目管理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少走弯路,早日成功。回想自己的项目管理经历,几多汗水,几多收获,酸甜苦辣,万般滋味在心头。不管怎样,十多年间,我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成长为今天的项目总监,回想自己走过的路,项目管理理论的确很重要。谨以此文对我走过的项目管理之路作为总结,也希望各位同行早日成功。

it经理述职报告2

这两年,对于我们有线网络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两年,网络体制的改革、网络资源的产业化运作、网络业务经营方式的转变等等,都给我们有线网络注入新的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我作为一名有线网络人员,有幸目睹并经历了这两年有线网络的发展进程。在上级各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我扎实工作,依靠管理,不计个人名利,在网络整合、机制改革、强化管理、优良服务、队伍建设、思想工作等方面作了些创新和探索,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书,带着我逐渐迈入成熟之秋,体味人生丰富的滋味,一路同行,风花雪月,它与我欣赏,喜怒哀乐,它与我分担,共享。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慈祥的老人,与我成为忘年之交,叫我着迷,让我留恋。

一、抓安全传输,保信号畅通

网络的安全传输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网络传输的绝对安全,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本人组织人员每天不间断地对线路进行巡查,实行由网络中心主要人员和各站站长组成的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及时处置各类突出事件,同时还制订了应急处置预案",并二次组织中心应急小分队和各站维护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演练",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出事件的能力。确保了国庆节、__主席访美和党的"__大"召开这三大"重要播出保证期"的传输安全,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安全、畅通地传送到千家万户。

二、抓机制创新,激内部活力

近年来,网络中心在机制创新方面迈出了扎实有效的步伐,我们在原来机构改革和大幅精简的基础上,去年又有新的更大的动作。去年7月份,本胆提出精简方案,将原第一、第二、第三有线电视站合并、精简为维护部和营业部,方案很快被采纳。通过合并精简,使管理环节减少,效率得到提高。

在人事改革方面,我们继续深化并不断推进,三站合并为二部后,我们对新设的管理岗位人员分别实行聘任制和竞聘上岗制度,有效激活了人才资源,使不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管理岗位。

与此同时,为优化人员结构,本人又在二部全体员工中进行"双向选择"的试点工作,经过二轮的双向选择,最终有二位员工因落聘而被下岗解聘。这种敢于碰硬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员工中引起很大震动和反响,也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抓内外管理,促经济效益

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内,规范各项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努力向管理要效益,注重成本核算,正确处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使各项费用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对外,强化网络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收视费收费率。一方面我们大力宣传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提高客户的缴费意识;另一方面对偷接、拒缴收视费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该追缴就追缴,该中止信号就中止信号,使收费率有明显提高。

在抓管理过程中,本人能做到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罚分明,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承担责任,决不手软。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承担责任的就承担责任。如本月12日,营业部热线电话值班人员在接话中,违反《首问责任制》和《优质服务规范》的规定,在从速处罚当事人的同时,本人勇于承担管理责任,主动扣除自己奖金200元。由于管理严格,使正气得到弘扬,取得明显成效。

四、抓优质服务,树行业形象

有线电视网络作为窗口服务行业,其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电的形象。为此,本人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明确和落实首问责任制、维修承诺制。同时在员工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职工立足岗位,敬业爱岗,使服务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五、抓思想工作,鼓各方斗志

应该说,这二年多网络中心的各项改革力度比较大,特别是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实施,加上机构的重新设置,职能的重新划分,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管理人员的重新竞聘等,使改革的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去年9月3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区有线网络划归网络中心管理后,员工思想波动很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显得尤为繁重。为此,作为市广电局机关党委委员、台党总支委员兼党支部书记,本人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协助党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各方斗志,理顺了员工的思想情绪。由于坚持思想,讲道理、摆事实,使员工对各项改革措施,不但理解和支持,而且积极参与,这几年,多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没有出现大的思想波动,确保了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it经理述职报告3

紧张而有序的一年过去了,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部门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夏天高温的天气里,由于公司弱电井散热的问题,交换机频繁死机,导致网络不通。

影响收银系统和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针对此问题,我部门先后申请更换了3台有故障的交换机,并且配合工程部门对弱电井做了散热改造,基本缓解了此问题。

二、在公司实施FO_MAIL软件办公制度,目的是节约纸张,节省公司资源,强化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三、每日的收银系统维护和各个银台的障碍排除,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收银系统安全:

a、软件故障:深入检查出现软件故障计算机的问题原因。对故障现象进行记录,对故障现像进行分析,在找到故障原因后,对故障进行处理。

b、硬件故障:检查出现硬件故障计算机的问题原因。对故障提出处理方法和见意,写出维修报告和配件更换,处理故障完成后,分析故障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种情况。

四、每日对K3维护,定时对K3数据库进行备份,以及将其刻录成为光盘保存,确保公司金融安全。

五、按公司要求,开发公司的形象网站。

对外宣传公司形象,与客户可以在网络上互动,增加公司知名度,方便公司对人才的招聘,为公司以后的网络销售渠道打基础。

六、每天早上晨会前,去监控室检查所有监控头是否正常运转,检查所有楼层网络是否通畅。

如果有任何问题,一定在商场营业前排除,坚决不让商场在营业期间出现任何监控死角,确保公司的安全。

七、办公区电话线路和网络线路的维护与安装,确保公司所有电话和网络线路的畅通。

八、条码会员卡已经完全更换为新式的磁卡会员卡,以后会员积分就可以在收银台上完成,超市的会员系统也并入商场的会员总系统中。建立了完善的会员卡数据库,确保公司的会员制度的公平和完善。

九、公司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痹谑ッ上低衬诘娜ㄏ薇涓繁9鞠低衬诓康母飨钪叭ǚ峙洌⑼晟频南低嘲旃ㄏ弈?椤?/p>十、楼下商户在圣蒙系统里的资料建立,合同签订。商品编码和商户编码的创建,为商户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方便,也为公司对这方面的管理创造了便利。

十一、配合圣蒙系统软件开发商对我公司的圣蒙系统升级,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添加了多项功能,方便了日常工作。

辞旧迎新,在总结本年度工作的同时,针对部门不足之处,对明年工作也提出了初步设想:

一、公司监控系统图像模糊,明年公司对此项目将要进行大改的时候,我部门将配合相关工程人员,将每一根数据线都标记清楚,做到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监控系统施工时,我部门要合理规划弱电井,不要使其线路杂乱无章,出现问题查找根源很麻烦。同时也要保证解决弱电井的散热问题,要从根源上彻底完结,保证公司收银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三、配合相关部门合理开发我们自己的网站,做好网络上的对外宣传和人才储备以及招聘。

四、继续完善公司的网络环境,为公司的再度拓展提供一个好的安全的网络平台。

我部门是一个枢纽级部门,每个部门有关电脑的工作都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寄托着公司发展的重要责任,我们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网络技术,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it经理述职报告4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表

我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开开心心生活”,对自己,我严格要求,工作认真,待人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遵纪守法,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知荣明耻爱报社”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我为报社改革发展献一策”活动中获得过三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并获得过“市属机关优秀团员”称号.

二、负重锻炼,鼓劲挖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__至__年来是报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正朝着规模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报业快速变革时期,记者编辑的数量增加,集团办公区域的扩大,并且在技术人员不足的环境条件下,集团采编流程,经营流程,网络安全,机房建设,信息化成本研究等方面的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计建设与完善。

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较少技术支持下独立研究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很多系统与网络核心维护,以及大量其他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业集团这些日子里,较好的完成了集团领导下达的责任目标。

1.报业集团信息中心机房平台安全运转,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工作有序开展,集团网络与系统总体正常运行,信息机房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空调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得到提高.

2.报业系统集成,管理流程得到提高,报业采编流程系统逐步升级.渊博系统已为报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文检索功能,报社经略广告系统的研究,使的广告管理模式电脑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广告数据更加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报业集团的发行系统实施已大大推动报业自办发行的进程与规模。二次开发报业业绩考核管理系统,统计出记者和编辑业绩情况,以便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办报的热情.

3.实现创建集团的域控制系统,采编数据库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监控系统,也同时协助设计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逐步完善财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4.协助完成集团报业数字化大楼建设,监督与完善3楼发行中心,8楼商报7楼行政经营区域结构化布线子系统,网络系统接入性,扩展性,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让区域需求得以改变,使的网络能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并且完成22个镇区网络接入,系统与报社中心整合运行已向多分支性机构过渡.

5.架设网络版防病毒防御系统,并与硬件防病毒墙进行联动,降低网络的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远程办公系统与报社网关级别防毒墙设计与规划实施为报人提供安全的信息多元化通道,完善的网络存储集中备份,为整个网络中的数据实现统一的存储控制管理,从而防止物理损坏,以及部分逻辑损坏,保护好集团的数据资源。实现核心交换机的双机热备份,维持核心网络层安全、稳定的运行,限度的降低网络的风险。

上网行为监控的研究与设计实现。规范报人上网行为,使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报业集团竞争力。磁盘阵列存储系统,相关的灾难恢复,数据库管理,存储策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强了网络安全,为报人服务,深度研究与准备架构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安全体系: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模块.找出网络,与系统运行规律,进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趋势。

三、加强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

这些年来,集团的技术领域特殊的环境使我能够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这些年来很多时候都在超负荷工作,甚至几天几夜才能睡上几个小时,每一次技术改造与创新,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架设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即要协调维护好集团及报人家庭将近上千万的信息设备,又要进行预测,研究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敢于尝试,把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实施过程中,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又要对集团技术管理进行阶段深入研究。

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潜心研究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展趋势,吸收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并且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并且也加强了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于__年度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接受微软系统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中国微软颁发的MCSE系统工程师证书时。同年也获得北大方正采编高级系统管理证书,在__年在cisco授权培训中心接受cisco网络工程师培训,同年获得美国思科颁发的CCNA网络工程师证书,并自学CCNP网络专家课程.为了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从__年开始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并且在__年底顺利拿到工程硕士文凭。在论文方面,先后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中国地市报人等报刊发表过论文

五、今后努力方向

1.陷于较为严重的事务性工作的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角色技术转变,新时期的现代报业技术人员应是技术组织者,网络,网络安全建设者,新闻信息产品的开发员,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专家,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

2.要创新,技术管理更需要有潜意识加强,技术和管理应该并重。

3.不能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以一街市田亩为乐,这将不利于集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4.加强报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减少建设的整体的维护成本

it经理述职报告5

本人于__年获得计算机工程师技术资格,从__年元月起,被聘为__公司__计算机工程师至今。任现职以来,严格履行计算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个项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度任职考核全部优秀。

一、思想政治表现:

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曾于__年__计算机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于__年度被__评为“___”。现将任职__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二、完成本职工作的质和量

本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任职期间,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责任目标。

1、在__年至__年间,利用三年的时间,进行了__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工程,使__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调度自动化走向现代化的前沿。

2、__至__年,先后为公司以及下属部门独立编制了__等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软件。

3、__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总公司的__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__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参与完成了__项目。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年节约资金__万元。

5、主持完成了总公司__系统,实现__无纸化办公。

6、任职期间,不仅建设了本公司的企业内部与互联网的网站,打开企业的知名度,同时还利用最新的asp等前沿技术协助___建立了“__网站”,使__迅速走向国际化的轨道,受到__的表彰。

7、受__的委托,为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累计授课达___余课时,在授课过程中,自己能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本公司技术人员素质和职工素质,为计算机的普及做了一定的贡献。

8、参加撰写__中的计算机与信息工作计划。

三、工作业绩:

1、__至__年,在“__系统”中,本人进行了部分模块的软件编写工作,该系统经省、市科委鉴定,被__奖。本系统的完成,较好的解决了__问题,取得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__年,为实现__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组织完成了“__系统”,该系统完成之后,不仅加快了我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的建设,还为__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经__鉴定,该项目填补了我国__技术的空白,为此,荣获__奖。

3、__年参加了总公司__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本人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工艺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任务,该课题获得__奖。

4、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工作中,注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本人独立编写的“____”软件,实现了计算机__等功能,使__管理走向了现代化管理的轨道,该软件经__鉴定,达到__先进水平,本人也因此获得__。

(2)参与编写的“__”软件,使用方便,功能满足要求,经鉴定达到__水平。

以上是本人任计算机工程师_年来在技术岗位上所做的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且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6篇

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成果的一种形式,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桥梁,技能竞赛充分发挥了高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调动了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兴趣带动学习,本文论述了技能比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论证。

http://

关键词 技能比赛;高职;人才培养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skills competi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g cui-yu,Jiao feng-liang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s Skills Competition is a form of inspec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is a bridge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kills Competi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nds-on ability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kills competi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demonstration examples interest-driven learning.

【Key words】Skills competitions;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教育部【16号文】指出:高职学校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但是许多学校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考核形式等等也存在种种问题。这些情况赧然告诉我们:目前的高职教育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育形式留下的后遗症——高职教育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重知识轻能力,而是重教轻学。

这两大弊端像两块顽固的巨石,阻碍着目前发展并不成熟的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也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中行业企业的对接。此外,多数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仅要应付形形色色的教学材料检查、评比,还要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加上个人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的限制,使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量,无暇顾及业务钻研,形成教学团队建设后劲不足的怪圈。只是进行常规教学检查与考核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通过举办技能比赛,进行参与更高层次比赛的人才选拔,树立精品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状况。

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能力培养为本,技能训练优先”,融“教、学、做、研、赛”为一体,通过定期举办学生校内技能大赛,学科小组比赛等活动,掀起学生练技能、比技能的高潮,逐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学特色。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信息工程系举办的IT活动月为例,介绍一下举办此类技能比赛的情况。我系此项活动的宗旨是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活动工作,利用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将专业学习与兴趣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7篇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oFR)研究的意义

IT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同时也改变了系统环境,本文借鉴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构建我国IT环境下的ICoFR框架。本文之所以专注于IT环境下的ICoFR,基于以下六点原因:第一,投资者、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者、员工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都不同程度地依赖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大决策,而人们逐渐认识到,要实现财务报告合理可靠的目标,就必须设计和维持“有效的”ICoFR。第二,财务报告可靠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内部控制其它目标的基础。虽然战略层面和经营层面内部控制的缺失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诱因,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报告控制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点,即内部控制主要还是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的报告控制。第三,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第四,虽然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渐超出了会计职业界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单纯追求和对传统内部会计控制的狭窄关注,但美国的SOX法案以及其它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都再一次强调了ICoFR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尽管在现实中,内部控制是嵌入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之中,难以专门提炼出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控制,但若不进行界定,则难以落实和解除注册会计师(CPA)的审核责任,尤其是当CPA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审核成为法定要求时。况且,“ICoFR”概念的运用并不妨碍企业界对广义内部控制的认识,但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在形式上并未对企业ICoFR的建立、评价和审计单独做出具体的规定。第五,相对于其它控制目标来讲,虽然各企业情况不同,但ICoFR的要素却相对固定,在披露ICoFR时可以采取相对固定的格式。第六,IT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改变了传统ICoFR的方式。当前国内虽有对ICoFR的研究,但大都关注ICoFR的评价和披露;如何建立IT环境下的ICoFR(ICoFRinan IT environment,以下简称IT-ICoFR),至今研究尚少。

二、IT环境下ICoFR的主要变化

随着IT的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IT在职责分工、信息系统安全与审计等方面给ICoFR带来了影响,审计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对此给予了应有的探索。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这种影响已超出了原有审计界的关注,IT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而且对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评价与监督等带来了广泛影响。

(一)IT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控制氛围,是所有控制方式和方法赖以存在的运行基础,IT使控制环境发生以下变化: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IT处理技术替代了大量业务层和中间层的人工数据处理工作,数据以磁介质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通过网络迅速传输到企业的每个角落。IT减少了信息在传统组织信道中传输的延迟、失真以及噪音干扰,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扩大了信息范围,增进了组织各层次人员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原先多人分工协作的工作被IT重组后只需一人就可完成,大量的人工控制被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所取代,这种变化导致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其次,IT环境对员工地位和素质提出了要求。随着组织的扁平化和业务的流程化与信息化,企业决策层次向下移动,基层员工获得更多的决策机会,同时也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IT平台下,员工需要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持有实时、积极的控制观点,认识业务发生时IT所能提供预防、检查及纠正错误和识别舞弊的机会,充分应用IT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结合IT的特点制定员工的雇用、培训、提升和奖励政策。内部控制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人-机结合的原则,通过增强员工识别风险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它人员协同配合的能力,利用IT的控制能力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再次,IT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了对“内部人”的监控水平。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起重要作用。IT集成了业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由于数据同源并在信息系统内部连续处理,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而信息使用者经过合适的授权,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随时访问企业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对企业经营者的监控能力,促使企业内部人提高诚信度与道德观。

(二)内部控制活动的变化

1.IT的运用,扩展了内部控制的对象和范围。IT本身的安全问题在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由于会计处理对IT的高度依赖,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IT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对象既包括业务处理本身,也包括信息系统。从范围来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往往是企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也仅是对企业系统控制的一个子集,而且更多的是具体控制,要实现IT对业务的支持,就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总体控制和审计。吴水澎(2005)专门论述了内部控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重构,并指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可以从对象、方法和范围三个维度加以分析、设计和实施。从对象维度,内部控制可分为业务处理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从方法维度,内部控制可分为技术控制和制度控制;技术控制又进一步分为资产、人员、数据三个方面;从范围维度,内部控制可分为总体控制和具体控制。这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有所重叠,方法维度和范围维度的分类主要侧重于信息系统控制。

2.IT的应用提供了手工环境下无法实施或难于实施的控制措施,丰富了控制的类型。ICoFR的对象是生产财务报告的信息加工厂“会计信息系统”,对其中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环境下的控制主要为制度控制,全部由人工完成;IT环境下的控制新增了为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完整、安全、可靠和效率而采取的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为保证会计业务正常运行的一般控制和对具体会计业务的应用控制。传统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而在IT环境下,一些手工环境下难于实施的控制措施可以应用在会计业务流程控制中。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8篇

[关键词]银行外包应用服务提供商

一、银行IT外包服务概述

随着我国银行改制的深化和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银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发展,银行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对这些系统管理也越来越困难。而银行IT外包服务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银行IT外包服务是指银行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务商来为其提供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实践或管理策略,它也引申为雇佣外部组织或个人来发展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的行为,使银行能够以更富有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完成某项信息技术任务。常见的银行IT外包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运作和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等。IT外包在构建银行核心竞争力、节约项目成本费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银行IT系统外包服务的特点

银行系统IT外包运行操作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性与复杂性,银行信息技术融合了目前世界上各种先进的信息理论和技术,信息设备包含多家厂商的高、中、低端产品,IT系统结构设计、技术运用和生产配置均采用IT技术领域先进模式。

2.影响范围,银行IT外包服务范围涉及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机构,影响多种重要业务与应用系统的生产运行。

3.实时性,银行信息系统所承载的许多银行业务与应用系统直接面对客户,提供实时服务与交易功能,因此必须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4.服务不间断性,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必须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项目进行实时运行操作服务。

5.流程管理,银行IT外包服务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日常操作手册、日常监控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系统变更流程等工作流程与规范进行。

6.报告机制,在运行操作服务中要有完善的报告机制,对银行IT系统日常运行状况、投诉与响应、故障处理与分析、系统变更与备份、数据分析与统计、综合评价等相关信息与数据均要按照合理的流程与科学的形式进行报告。

7、安全与保密性,银行IT系统支撑了从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到核心的交易系统,这些系统是银行的命脉,对其数据的安全是非常高的。除此外,涉及到这些系统的相关文档、资料都属于非常机密的内容,需要分级使用。

三、银行IT外包服务的成功保障因素

根据IT服务的理论,结合IT服务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为IT外包服务提供保障:

1.从技术上提供保障

在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有关IT服务的最佳实践理论中,技术是IT服务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无法进行运行维护的正常开展。技术的支持能力包括对技术本身的支持服务能力和服务的技术能力两个层面。前者是对各种IT技术的掌握程度,后者是能多大程度上把IT服务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符合用户实际情况的最佳运行和维护操作。

2.从管理层次上提供保障

未实施银行IT外包服务之前,系统运行维护的风险主要是技术上的风险,管理上的风险较小。实施IT服务外包后,由于维护人员不是银行内部职员,从本质上讲是将技术服务的风险直接转化成服务管理上的风险。因此,在IT服务商和客户之间建立有效的管理界面,是IT外包服务之核心所在。

3.从技术过渡上提供保障

成功的银行IT外包服务需要对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对服务管理流程的明确制定。对服务提供商来说,这些要求的实现均需要一定的时间。(1)接手外包服务的过渡磨合期,服务提供商在接手任何一项外包服务前,需要首先深入项目各个环节,详细调研和理解现有项目的服务内涵,包括服务的内容和指标、人员、流程和系统架构,为后期与用户一起制定服务的接收、整合和管理提供基础。(2)循序渐进的管理过渡,围绕保障服务持续性的要求,服务提供商需要对服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建议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整个服务项目的流程、管理、人员等内容。

4.从对外包项目的可控性上提供保障

银行对外包项目的控制力度是通过管理流程来实现的。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点、工作汇报机制等。服务商必需做到两个方面:服务的透明性和伴随知识(知识库)为用户所有。服务透明是指服务商不能为外包服务项目设置壁垒,银行通过工作汇报、文档记录、服务流程很容易的掌握服务项目。伴随知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知识库。知识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源,服务商在服务过程中建立的知识库产权应该归银行而不是服务商。这样将降低银行更换服务商的风险。

银行的IT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将某个系统包给服务商,需要特别重视保证银行的数据安全。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1)通过法律手段签署用户、公司和个人三方保密协议,运用法律手段约束服务商对用户数据进行保密,在保密协议中需要明确规定对于因泄密而造成损失的赔偿方式;(2)通过管理手段: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3)通过技术手段: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工具,做到对关键配置更改的审计和跟踪。

四、结论

目前,银行IT外包服务的内容和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我国IT外包服务发展较晚,银行IT外包市场还未发展成熟,因而银行IT外包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全面地考察分析有关的复杂因素,做出正确的IT外包决策,提高银行IT服务的水平,降低IT运行维护的成本,达到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是需要我国银行界和IT界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旭: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浅析.WTO经济导刊,2006年10月

[2]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商业时代,2007年5月

it项目经理述职报告第9篇

关键词:银行 外包 应用服务提供商

一、银行IT外包服务概述

随着我国银行改制的深化和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银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发展,银行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对这些系统管理也越来越困难。而银行IT外包服务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银行IT外包服务是指银行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务商来为其提供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实践或管理策略,它也引申为雇佣外部组织或个人来发展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的行为,使银行能够以更富有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完成某项信息技术任务。常见的银行IT外包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运作和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等。IT外包在构建银行核心竞争力、节约项目成本费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银行IT系统外包服务的特点

银行系统IT外包运行操作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性与复杂性,银行信息技术融合了目前世界上各种先进的信息理论和技术,信息设备包含多家厂商的高、中、低端产品,IT系统结构设计、技术运用和生产配置均采用IT技术领域先进模式。

2.影响范围,银行IT外包服务范围涉及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机构,影响多种重要业务与应用系统的生产运行。

3.实时性,银行信息系统所承载的许多银行业务与应用系统直接面对客户,提供实时服务与交易功能,因此必须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4.服务不间断性,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必须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项目进行实时运行操作服务。

5.流程管理,银行IT外包服务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日常操作手册、日常监控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系统变更流程等工作流程与规范进行。

6.报告机制,在运行操作服务中要有完善的报告机制,对银行IT系统日常运行状况、投诉与响应、故障处理与分析、系统变更与备份、数据分析与统计、综合评价等相关信息与数据均要按照合理的流程与科学的形式进行报告。

7、安全与保密性,银行IT系统支撑了从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到核心的交易系统,这些系统是银行的命脉,对其数据的安全是非常高的。除此外,涉及到这些系统的相关文档、资料都属于非常机密的内容,需要分级使用。

三、银行IT外包服务的成功保障因素

根据IT服务的理论,结合IT服务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为IT外包服务提供保障:

1.从技术上提供保障

在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 有关IT服务的最佳实践理论中,技术是IT 服务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无法进行运行维护的正常开展。技术的支持能力包括对技术本身的支持服务能力和服务的技术能力两个层面。前者是对各种IT技术的掌握程度,后者是能多大程度上把IT服务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符合用户实际情况的最佳运行和维护操作。

2.从管理层次上提供保障

未实施银行IT外包服务之前,系统运行维护的风险主要是技术上的风险,管理上的风险较小。实施IT 服务外包后,由于维护人员不是银行内部职员,从本质上讲是将技术服务的风险直接转化成服务管理上的风险。因此,在IT服务商和客户之间建立有效的管理界面,是IT外包服务之核心所在。

3.从技术过渡上提供保障

成功的银行IT外包服务需要对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对服务管理流程的明确制定。对服务提供商来说,这些要求的实现均需要一定的时间。(1)接手外包服务的过渡磨合期,服务提供商在接手任何一项外包服务前,需要首先深入项目各个环节,详细调研和理解现有项目的服务内涵,包括服务的内容和指标、人员、流程和系统架构,为后期与用户一起制定服务的接收、整合和管理提供基础。(2)循序渐进的管理过渡,围绕保障服务持续性的要求,服务提供商需要对服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建议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整个服务项目的流程、管理、人员等内容。

4.从对外包项目的可控性上提供保障

银行对外包项目的控制力度是通过管理流程来实现的。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点、工作汇报机制等。服务商必需做到两个方面:服务的透明性和伴随知识(知识库)为用户所有。服务透明是指服务商不能为外包服务项目设置壁垒,银行通过工作汇报、文档记录、服务流程很容易的掌握服务项目。伴随知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知识库。知识库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源,服务商在服务过程中建立的知识库产权应该归银行而不是服务商。这样将降低银行更换服务商的风险。

银行的IT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将某个系统包给服务商,需要特别重视保证银行的数据安全。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1)通过法律手段签署用户、公司和个人三方保密协议,运用法律手段约束服务商对用户数据进行保密,在保密协议中需要明确规定对于因泄密而造成损失的赔偿方式;(2)通过管理手段: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3)通过技术手段: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工具,做到对关键配置更改的审计和跟踪。

四、结论

目前,银行IT外包服务的内容和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我国IT外包服务发展较晚,银行IT外包市场还未发展成熟,因而银行IT外包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全面地考察分析有关的复杂因素,做出正确的IT 外包决策,提高银行IT服务的水平,降低IT运行维护的成本,达到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是需要我国银行界和IT界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旭: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浅析.WTO经济导刊,2006年10月

[2]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商业时代,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