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5:24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o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o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的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十八、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十九、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二十、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篇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3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册的运用策略

第一,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如下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图文对照,将地图与文字结合起来;由历史地图中的信息分析历史地域的特点,让学生树立历史时空观;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体会历史的生动与鲜活等。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读图常识。要注意图的名称和内容,注意图例与标注(即历史地图语言,包含了各种符号及文字说明、数字、名称、地名的沿革等),分析图中细节,构建图与史实的联系。

第三,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在解读历史图册时,观察是首要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册内容,由表面信息切入,注意细节,并联系所学知识,发掘历史图册中隐含的信息。其次是叙述,即准确地表述历史图册蕴含的信息,并做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是解读,即让学生结合问题去思考、分析、概括,更深入地解读历史图片,构建知识联系,从而完整地认识历史,培养对历史图册的解读能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册的运用实践

1 利用历史图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知识讲授通常是静态的,易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视觉效果要远远高于听觉效果。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历史图册,来增强教学的动态性与直观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际上,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历史图片与地图资料,为历史地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历史地图,让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更具动态性。如教学红军长征、分析战争形势等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利用箭头在已处理好的空白图上通过动态手法将地图上的那些线条按照历史进程加以延伸。另外,教师还可将所经过的地点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弹跳或闪烁等手法来呈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打出字幕,让学生了解与地点相关的重要史实。如教学“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在已处理好的历史地图上画出相关航路,以展现路线延伸过程与延伸方向;将重点地名标记出,以引起学生重视,然后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以讲解与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2 利用历史图册,引导学生构建记忆框架。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快捷、更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而利用历史图册则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形象记忆,引导他们学会利用历史地图联系已学知识,构建记忆框架,也就是在头脑中形成记忆图画,从而加深记忆。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4篇

【关键词】《历史地图册》 高中历史教学 辅助功能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图片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教材本身附带的插图外,还专门搭配一本《历史地图册》,这些图片资源以其精美的设计,图文并茂的历史知识,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充分利用好《历史地图册》对历史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历史地图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一、辅助开展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是现今主流的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在史料搜寻方面可谓煞费苦心,查书、上网、编资料、做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便利、可靠、易读的史料资源库――《历史地图册》,我们应该多多加以运用。

例1:宋朝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突破时期,我们结合《历史地图册》三则史料(如图1、图2、图3所示)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宋代城市商业比前朝的突破表现:

图1 唐长安城

图2 北宋东京城

图3 北宋东京城商业概况

(1)根据图1,指出唐朝长安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2、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城市商业较前朝有何突破之处。

从上述史料和课本信息分析,唐长安城布局严格规整,交易场所只有东西两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按时开闭市,闭市后不准交易。北宋东京城布局与唐长安城不同,坊市界限打破,大街上店铺林立,还有瓦肆等娱乐场所,晓市夜市昼夜相接,通宵营业。总的来说,宋朝城市商业的突破之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商业更加自由繁荣。上述三则史料反映的信息和课本叙述互相印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

二、辅助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因此,我们注重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历史地图册》中的许多素材可以用于探究学习的辅助资料。

例2:开展“军事指挥智慧和艺术”研究性课程学习时,我们指导学生对经典战例“四渡赤水”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历史地图册》中配有一幅“指挥四渡赤水”示意图(如图4所示),是开展这一探究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料。学生结合此图和其他资料,对指挥四渡赤水开展探究,了解并归纳出其中所包含高超的军事指挥智慧和艺术:

图4 指挥四渡赤水

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最突出反映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四渡赤水的作战方式:先是声西击东,佯攻遵义,再是虚北实南,突破乌江,然后声东击西,兵临贵阳,接着调虎离山,威逼昆明,最后虚南实北,巧渡金沙。实施了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走,一切以掌握战场主动权,保存和发展红军实力为目的的运动战,充分体现了军事指挥艺术的风格和精髓。四渡赤水的精髓所在是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以“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通路,突出反映军事思想。四渡赤水使红军一反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被迫转移变为主动调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突出反映的指挥才能。

三、辅助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一直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学生,如时间记不住、线索理不清、关系不理解等。实际上,历史学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背诵,掌握科学归纳方法才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所在。历史归纳就是将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历史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具有归纳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新,能更好接受历史的启示,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地图册》在辅助学生开展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有重要作用。

例3:结合《历史地图册》图表,对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提出问题,归纳孙中山晚年伟大的革命进步,学习孙中山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1)根据图表,指出与旧三民主义对比,新三民主义有什么新发展。

(2)根据上一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归纳孙中山晚年革命的伟大转变。

学生结合图表和课本展开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进一步肯定 民权的广泛性,提出节制资本,强调大众能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并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广泛团结各界进步人士争取民主富强,体现时代的进步性。

图5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四、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历史地图册》中有不少素材有助于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例4: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我们结合歌曲《春天的故事》和《历史地图册》中“邓小平光辉足迹”示意图(如图6所示),展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富强道路的贡献。两则材料反映邓小平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已经接近90岁高龄,仍不辞劳苦地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并集中全党集体智慧,做出了创造性的伟大贡献。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5篇

【关键词】合理历史地图册;重要性;策略

从目前高考看,对于图片、图表的考查较为重视,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学生对图片、图表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就以图促教、以图促学,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来谈谈一些浅薄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要加强历史地图册的使用效果,首先要认识到历史地图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或缺的地位。宋代史学家郑樵曾经说过,“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强调“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这实际上强调了图册在学习中重要作用,地图的使用会增强学习的效果。

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地图册而言,内容十分丰富,有展示历代疆域、历代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生产工具等;既有图片,也有图表;既有图片,也有文字,图文并茂。与此相比较而言,我们目前高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主要以文字为主,不可能插入大量的历史图片,这就需要历史地图册作为必要的补充。

历史地图册所展示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简单明了。在地图册中,有中国或世界上重要国家重要时期的地图,有重要历史人物的肖像图……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课本文字表述而言,更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以图促教,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加强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那么怎样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对于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专家、老师提出了不少意见和方法。就这一问题,结合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认识。

要重视对高中历史地图册的使用,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对地图册的重视和引导。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往往在主观围绕着老师的要求在学习。老师重视了,使用起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去使用和学习。

那么怎样以图促学,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地图册把握提高学习效果呢?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使用和学习历史地图册上的内容呢?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地图反映的内容,结合教材问题化。

比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可以结合配套的高中历史必修一地图册一起学习。

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地图册思考几个问题:

1.秦完成国家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即“远交近攻”,通过历史地图册“秦灭六国示意图”能否发现秦这一统一策略?

2.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从图片中找出六国的地理位置。

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通过“秦灭六国示意图”和“秦朝疆域图”能否说明秦时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时,带着问题将教材内容与地图册结合起来去看,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他们去思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对地图的兴趣。学生在历史地图中可以找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补充了课本不足,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图促教,合理利用高中历史地图册,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和理解地图册中图片、图表等所反映的信息。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学会识图和解图能力?有这么几点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看一看,认清图片所处时代,展示的是哪一地区,图片中的信息和教材对应内容是什么等。

我们还以《秦朝疆域图》为例。在这幅图片中,学生首先把握的是秦朝,认识到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从图中阴影部分,认识到当时秦朝完成统一,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也奠定了我们国家疆域的基础;从图片中太原郡、琅琊郡、颍川郡等,说明当时秦王朝当时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南海郡、闽中郡等设置,说明当时南方地区处于开发当中,中央政府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和管辖;九原郡、辽西郡和长城标明,说明当时秦王朝当时加强对北方地区的匈奴民族防卫等。在通过对图片内容解读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加深了理解。

除此以外,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也可以合理历史地图册。要求学生根据考试说明标明的考点,据图叙史,回顾教材内容。这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册图片、图表等信息,回顾教材中考点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册直观的解读,对历史地图册中的信息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如在考试中碰到图片题,而图片源自历史地图册,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6篇

一、通过历史地图册变抽象为具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已有一定发展,但是通过生动的直观材料来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历史地图册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源,能够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变成有形的、具体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图册呈现了《缕悬法指南针》、《宋代火箭》、《铜火铳》等图片,学生读图后就可以形成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直观印象,加强对历史的体验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再如专题一第2课《汉代的儒学》,地图册呈现了《创立太学的汉武帝》等图片和相关说明,学生看完后感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形象立即丰满生动起来。

二、恰当运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地图册中的大量地图和图片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地图册上的《唐代诗人分布图》和《宋代词人分布图》,看看这两个朝代文人的分布有何变化。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来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规律的理解。如果在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把类似地图进行对比,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学生的比较能力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三、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历史地图册中穿插有不少精美清晰、色彩鲜艳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增强了地图在视觉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专题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艺术》,地图册呈现了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及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等精美的书法艺术,学生读图后不但能够加深对书法各种字体特点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7篇

但是,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毕竟有限,要想配合教学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

历史地图册图文并茂,就图而言,它包括:地图、图片、图表三大方面。其中图片是历史照片、图画、历史类漫画的总称;图标又包括比较表、统计表、图解、符号示意图等;地图又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地图等。在各种“图”外还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用好一本历史地图册就等于给历史教学增添一个得力的助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中学历史地图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感,且密切结合课本重点、难点知识。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地图册将近现代中国百姓物质生活的变迁过程用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在学生阅读教材后翻开地图册看到《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清代宫廷的木制自行车》等便立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再加上教师稍作点拨小结,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且效果良好。

第二,历史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工具,它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以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具体形象的。如把一些人们无法想象或者理解时常出现偏差的事物多用复原图展示。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地图册呈现了《秦始皇》(想象复原图)、《秦长城》(复原图)等图片,学生阅后即觉得“秦始皇”、“万里长城”(秦)这些形象和概念立时丰满、生动起来。

第三,利用地图册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实用性更强的知识体系。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图册应“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其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用。”地图册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和世界焦点问题的剖析渗透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图册内容的选择也适应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涉及公众和社会生活的知识作为取材的范围,发挥历史地理教育的社会功能。如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图册编制,本单元结尾处地图册展示了《世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退化》、《世界环境的污染》等图片,通过照片、卫星地图、统计图等呈现了人类活动对整个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学生通过读图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中“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目的内容,更可以藉此渗透国际主义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第四,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地图册中穿插有不少图片,包括人物、文物与遗址、历史场景、现实生活等。图片绘制精美清晰、色彩鲜艳,展示了图片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和欣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历史人物的风貌,增强了地图在视觉上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本单元地图册展示了《四羊方尊》、《鎏金铜面具人头像》、《掐死团花金杯》、《元代青花瓷》等等精美的古代中国手工业制品,学生读图后油然而生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崇敬钦羡和身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读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第五,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于学生来说识记这么多相近的概念(如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并且将这么多地名一一对号入座确实有困难,笔者引导学生读《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一图,并将该图形象地比喻为“满弓之箭”,其中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构成了一张紧张的弓,而上海浦东的开发就是满弓之箭,隐喻中国对外开放在90年代以来向更快、更稳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配合示意图和课文正文的介绍,学生不但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特点一目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六,对教科书中内在联系复杂的内容,可以利用地图册中图示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如必修一第七单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单凭课本介绍和教师讲授,很难说明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者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关系,而通过读地图册中《美国政治制度基本架构示意图》一图则可使学生对“分权与制衡”这一原则一目了然,实现了化繁为简的、事半功倍的目的。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8篇

历史知识具有广延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零散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梳理出历史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掌握,是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之一。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和建构,才能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主要针对现行(旧)人教版高一历史课本下册,探索出教会学生自己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研究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资料源自于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及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方面的各类文章。

(三)课题研究时间:2008年2月~10月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内容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形成阶段2008年1月3日~2008年2月18日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步骤:(2008年2月18日~2008年4月20日)

通过学生梳理一节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一些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新学期开始,高一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我给学生布置梳理本节知识结构的作业,通过学生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以高一(6)班,梳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为例:

发现问题:

1.学生普遍缺乏把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件历史事件,并把不同历史事件分辨开来的能力,及对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

2.学生缺乏对时间顺序的把握。

3.梳理的太过详细。

4.梳理成大事年表了。

5.认识不到梳理历史知识结构有什么意义,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知识方面的,二是能力方面的,三是思想方面的,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知识方面的

上课时老师讲解的透彻些,给学生一些历史书编排体例的认识,培养学会读历史课本,教学生做好笔记。总之,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读透课本。

二、能力方面的

能力是在知识基础上的,是在知识认知基础上,归纳、概括、分析的结果。

首先,教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件历史事件,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用了六个自然段讲解长征,学生很容易把它分成很多的事,特别是把长征和遵义会议当成两件历史事件。要教会学生把一个个小事归成一件大的历史事件。

第二,教学生把不同历史事件分辨开来的能力,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目〈的战略反攻〉,讲解了解放战争第二年,外线作战、内线作战、外线作战的作用、内线作战的作用,以及外线作战、内线作战的整体作用。

第三,对历史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历史事件之间主要有这样几类逻辑关系:因果、包括、并列等。如:因果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目〈政策转向反动〉是第二目〈皖南事变〉和第三目〈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的原因。包括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第四个子目〈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前三个子目。并列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中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的四项措施〈大陆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之间就属于并列关系。

这些问题教师看起可能已很简单,但学生不是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来,要经常引导学生归纳,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思想方面的

在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有这么一个过程,开始时大家是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都跟着做了,过一阵,学生的思想就分化了:有些学生就自觉地把它当自己学习的必须做的事做了,有些学生还是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都跟着做了,有些学生的思想就出现了惰性,不想做了,敷衍了。针对学生思想的波动,不论哪种情况的学生,老师都得时常做思想教育工作,给他们鼓劲,得给他们讲清这样训练的好处。还得给学生点压力,告诉学生这是我本学期的一项课题任务,是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把我的任务压在学生身上,学生就不觉得是梳理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分担老师的事,他们倒是愿意做了许多。

解决问题时教与学的方法:

教的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例法、个别辅导法、说服教育法

学的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相互评价法

第二步骤:(2008年4月20日~2008年5月20日)

通过学生梳理一章的历史知识结构的作业发现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一些教会学生梳理一章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在梳理一节历史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学生梳理一章的历史知识结构出现这样的问题:

1.梳理的太细,小的一件件事梳理的好,对一段历史时期的宏观把握不够。

2.把一节一节的知识梳理合在一起就当作一章的知识梳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一节知识的梳理大致相同,只是在这个环节要教学生宏观的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时期的不断训练的过程。六月份各类考试纷至沓来,我这学期的小课题的研究进入总结阶段。

(五)小课题研究总结:

1.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独立学习,对历史的语言、名词等都有了一个熟悉与巩固的过程,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2.通过大半个学期的教与学,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梳理有了一定的感悟,会梳理的同学多了,班级的梳理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了。

以高一(六)班,《政策转向反动》一课的梳理为例: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较好与好合起来有27人,占作业总数比例48%,反映出全班有近一半的人基本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一般与差的人在减少。

3.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的进步。教师怎样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更多学生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时,学生梳理时会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对老师从新的角度思考有一定的帮助。

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9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地图册;作用

图文结合是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宋代学者郑樵有云:“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这就是说,学习历史应该图文并茂,互相佐证,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与课本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就是一个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源库。这些历史图片与课本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是最便利、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学资源。下面笔者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并结合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正如梁启超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历史时序感,同样也要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历史空间感仅靠文字和语言是很难构筑起来的,《历史地图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充分运用它则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从而更直观地认识历史。

例1:课本对北伐战争的经过有以下文字描述

“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国民政府确定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以上文字包含两个历史空间信息。第一,革命势力范围扩大了。北伐前革命势力范围在广东,随着北伐的开始,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第二,革命中心转移了。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但是课本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匹配相应的历史地图,学生对以上历史空间信息的变化并未产生直观、具体的感受,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更会感到费解。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读图得出北伐前后的革命势力范围和革命中心产生了什么变化,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结合这一历史地图的应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北伐战争的历史空间感,更直观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

课本教材由于篇幅所限,编写原则以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为首要,用语简洁精炼,重点突出历史主干。因此,对历史的展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历史细节也没有提及。但是历史本身是复杂和多样的,不从多个方面细致研究就不能全面展现历史面貌,也就谈不上深入理解历史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在课本教材基础上做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历史地图册》在这方面也有显著的用武之地。

例2:课本对汉字的演变有以下文字描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但它是抽象的,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汉字演变趋势的直观感知,不容易理解其中所指。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化抽象为形象,化一般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历史地图册》配套的“汉字的演变发展”示意图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此图通过五个同一汉字不同字体的渐变对比,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汉字从图画化向符号化、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以及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四种字体的各自结构形态特征。学生在这幅图的辅助下,理解课本汉字演变趋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

《历史地图册》中的各种历史图片都是重要的史料资源,并且运用《历史地图册》开展史料教学有三大优势。第一,便利性。地图册师生人手一本,史料现成,与课本配套,可随时随地参阅。第二,可靠性。地图册中的史料经过严谨编选,不断修改完善,史料价值有保证。第三,易读性。地图册主要是地图、图表、照片、绘画等直观史料,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善用《历史地图册》进行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

学生运用图片史料展开探究活动,得出结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沉重打击和有效牵制了日本侵略势力,极好地配合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结论基于学生对史料分析得出,这正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综上所述,教师善用《历史地图册》开展教学,能帮助学生增强历史空间感,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本教材,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依托史料学习的史学意识,从而更直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