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5:01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1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

教育计划中。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24-02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Vocational Competency Training

PAN Geng-yun

(Puer College,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 and the garden specialty,based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graduates from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enterprises or public institutions,the professional skill of the positions for the garden industry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need and ta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garden technique was explored,a mode for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that c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positions in garden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garden technology specialty;professional capacity;curriculum system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交流讨论等方法,对园林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推动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为园林行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1]。在当前园林职业岗位要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特点,对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当代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通用能力,是所有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可分为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品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2];由于这种能力关系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所以称为关键能力[3],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迷惘、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因素,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压力下自我缓解与自我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的共同结果,也是学生心理成熟健康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速,而高职教育由于学生基础底子薄,学制短,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有限,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体系设计中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工作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当前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评指标。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方面,而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会做人成为当前高职学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专业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适应某个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1],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现代园林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根据园林行业工作流程、职业岗位调查分析,园林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园林植物识别与栽培养护能力,因此把这三大能力确定为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再围绕三大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园林技术专业基础能力为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手绘表现、绘图效果表现能力;园林工程读图识图、材料识别、测量能力;园林植物认知、病虫害识别与综合防治能力。园林技术专业拓展能力为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植物造景、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投标能力;园林工程管理、项目监理、预算决算、成本控制能力、园林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繁育、常见园林机具的使用与日常维护、园林植物的造型与应用、园林植物产品营销能力。

2 根据园林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2.1 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云南省几所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都表述为“培养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在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4]。因此,高职农林院校培养目标的专业定位,应有一个侧重点,形成一专多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根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的职业能力,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以下模块构成。

模块1:岗位熟悉及见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园林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开设时间为开学第1、2周,安排相应的学分,采用点名、检查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核。在开学的第1周,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有效学习等,使学生迅速实现学习角色的转变,对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有比较合理的安排,对自己融入的新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聘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园林行业的情况。专业负责人介绍本校本专业的情况,让学生初步识别校内部分挂牌园林植物,初步了解园林工程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到相关建材市场了解园林硬质景观工程材料,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第2周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园林企业见习,让学生直接进入未来职业岗位,使学生对园林职业有个充分的认识,在未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更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掌握及认识一些重点知识。

模块 2: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开设时间为第1、2学期,内容注重基础性,强调通识性,是基本能力,关键能力的基础部分,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课程有应用文的写作、计算机基础、公共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体育、心理健康等。

模块3:旨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其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是职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的深化和补充,以选修课、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成绩计算学分。选修课设置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中外文学与语言、文化历史与哲学、演讲与口才、语言应用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等;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数据库、FLASH动画制作、SPSS统计软件等;外语应用能力: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其他能力:公共关系、现代礼仪、信息处理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风景园林设计协会、插花协会等)活动、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传授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等。

模块 4: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1、2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第1学期园林设计基础:园林绘画技法、设计初步、园林美学;园林工程基础:园林测量;园林植物基础:植物形态特征及解剖、植物生长与环境。第2学期设计基础: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基础:工程材料;植物基础:园林树木、园林花卉。

模块5:旨在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核心课程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模块6、7、8:旨在围绕核心能力强化专业能力与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结合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实训。学生可以通过1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拓展课程;同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就业岗位自行选择某一岗位,在真实的生产或仿真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 6 :旨在强化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建筑设计、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景观效果图手绘技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硬质景观设计等课程。结合课程进行单项小型绿地设计,进行园林绿地综合设计实训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编制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设计项目,强化园林设计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7:旨在强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课程开设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进行园林工程综合实训,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的清单编制园林工程预决算,再由相应企业进行对照比较,检验工程成本控制情况;利用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中标工程编制商务标和技术标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参与校内外紧密型实习企业主持的工程项目,强化工程施工方向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8:旨在强化园林植物认知、生产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开设园林苗圃、插花与盆景制作、花卉生产技术、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遗传育种、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机具使用与维护、市场营销等。以校园绿地、在校内基地和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为平台,进行植物生产、养护管理的生产实践,综合训练树木、花卉、草坪的栽培与植物保护技能,强化种植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

模块9:为专业选修深化课程,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其目标不是为了了解知识,扩大知识面,而是对学生感兴趣学科的进一步加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3、4学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进一步深化学习,为其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开设的课程如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园林植物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绘画、美学、力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园林设计领域高端人才的专业基础课;课题研究(课题的申请,实验试验方法,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等方面的知识)等课程[5-6]。

模块10:为自主学习模块,旨在培养自学能力,课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在教师指导下课余时间有选择的进行自修。开设课程如园林设计方案鉴赏、园林法规、植物文化、园林摄影、园林产品营销等。

模块11:顶岗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邀请园林企业专家与管理者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然后分散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行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和以企业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结合顶岗实习,进行国家劳动部认定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模块12: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能力的载体,学生可到校内外园林绿化相关的部门,按学校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顺利通过答辩。

3 结语

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园林企业行业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积极深入基层了解园林行业岗位需求,探讨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据此认真调整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区别于本科“研究型”人才及中职“简单操作型”人才的高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是高职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4 参考文献

[1] 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高振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81-84,88.

[3] 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1(8):86-87.

[4] 铁铮.中国园林专业建设之路如何走?[J].绿色中国,2012(9):36-38.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园林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院校应认真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建设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建立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必须与职业技能活动相吻合,必须营造职业生态环境,因此,根据职业技能活动和职业生态环境的径向过程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就成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成败的关键。先就将园林技术专业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分析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通过市场调查及讨论,我们认为园林技术专业应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园林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职业岗位工作调研

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立足之基。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调研,我们罗列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具体的职业岗位,分别是:设计员(其中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绿化工、办公室文员。通过调研我们将目前社会对以上职业岗位的要求归纳如下:

设计员:能够独立完成单项景观工程设计,熟练掌握CAD、Photoshop、3D等各类设计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吃苦耐劳。

方案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用ps表现方案

施工图设计:熟悉硬质材料及常用做法,懂结构;熟练CAD软件,懂种植设计,能吃苦耐劳。

技术员:熟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程序,具有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CAD及日常办公软件。

资料员:熟悉建设工程资料报送程序、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招投标流程,具有识图能力,熟练使用WORD EXCEL等办公软;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与合作,有资料员证优先。

预算员:掌握广联达软件及招投标流程。具有识图能力,熟练使用WORD EXCEL等办公软,有造价员证者优先

绿化工:懂得本地各种花草树木的养植及生长特性。

办公室文员:熟练掌握CAD、Photoshop等绘图以及各类办公软件,并了解招投标流程以及资料管理工作,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这些基本的岗位包含很多工作任务,例如:熟练掌握CAD、Photoshop、3Dmax等绘图以及各类办公软件,具有识图能力、掌握招投标过程、熟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程序,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管理能力、熟悉建设工程资料报送程序、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市场信息、采购、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与合作,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每个岗位在工作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显得杂乱无章,并且部分工作任务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通过经验或其他方式完成,所以不能将上述工作任务全部放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应加以归类和综合。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之前首先应调研和分析职业工作逻辑,即企业的一个生产任务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分配给不同的从业人员,进而成为这些人员的工作任务的,简言之,也就是要调研和分析工作任务的分解路径。园林技术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一个园林公司首先会通过招投标获取工程,然后进行硬质景观施工、软质景观施工、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其职业工作逻辑是:按照一个园林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分派工作。

典型工作任务就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完整的作业过程,所期望的结果是特定的,这个结果反映了任务的本质意义。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典型工作任务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

四、课程科目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一个个学习领域课程,但典型工作任务并不能直接与学习领域课程划等号,只能说是形成了学习领域课程的雏形。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这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习情境并不与实际工作情境完全一致,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往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传授多方面知识。

综上所述,在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中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构建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些基本要求,设置若干专业基础课。通过讨论,我们将以下课程确定为核心课程,分别是: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结合核心课程,我们经过讨论确定的专业基础课如下: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工程制图、测量技术、美术基础。考虑学生将来职业迁移与职业成长,结合市场的调研,我们讨论还决定开设三门专业拓展课程,分别是:园林电脑制图、草坪建植与养护、插花艺术。通过讨论我们建议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3-5学期;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1-3学期,专业拓展课程安排在第2-4学期;第6学期学生将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专业以外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行精简,具体怎么精简本文暂且不做讨论,

五、小结

本文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以园林技术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探讨了园林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时间仓促,本文没有列出详细的课程开设时间和具体学时,具体的学时安排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高职园林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1KYB07。

[参考文献]

[1]李高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2]张玉昆.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2010(6).

[3]刘庆华,袁雪峰,王学东.试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29).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5篇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这种培养模式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贱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

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绿化——蓝化规划是现代园林学宏观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这一层面上的规划设计比较接近于传统园林的概念,偏重视觉形象的欣赏。农业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局限于微观的植物研究和中、小型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当前迅速扩大的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始创办高职园林专业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的人才。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省内外园林及相关领域,为园林专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9年的发展,园林专业在师资队伍上已趋稳定,教学计划几经修改已趋于合理。但是在新形势下,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滞后于专业的发展,为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基于2009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化、职业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NZYGH-00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园林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所侧重,使学生在3年内既掌握园林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从而适应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要。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针对往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专业培养目标划分为3个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园林植物方向。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

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改革后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深化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基础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基本能力方面得到逐步提高。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有些模块课程是由其他专业比如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

专业知识模块化。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6个模块。

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

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

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

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

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

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其中,前3个模块由园林专业开设、艺术设计模块由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由资源环境专业开设、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由旅游规划管理专业开设。我们在园林专业课程大纲中完全按照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开课时间等设置这些课程,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上课,具有同样的专业效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本学科的改革重点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全过程。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依据地区优势,笔者所在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有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洛阳的龙门石窟、国花园和白云山森林公园;焦作云台山森林公园;郑州郑东新区湿地公园、静泊山庄等。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本专业与河南省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河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鄢陵和潢川苗木繁殖基地等多家园林企业签订合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每年一次的园林专业设计竞赛加强了各年级和相关专业学生的沟通交流。连续几年的全国景观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举行,使学生了解全国园林专业学生的状况,向有实力的院校学生看齐。

4、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先后完成了南阳市新野县城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牟县公安局的景观设计等10多个项目,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牢牢地联系起来,使理论知识得以完善和运用。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字】:教育生态学 园林工程 专业建设

引言

调节学校功能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即是专业建设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点,更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它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适应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社会对教育供给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上,创新和专业设置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其中,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是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都是有机联系着的,这种联系又动态的呈现出平衡与不平衡、一致与矛盾的特征。由于社会、自然和教育系统都遵循着共同的生态学原则,这对于用生态学的理论在教育上的研究,无论在生态学理论移植性的可靠性上还是在方法论上对教育的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从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的几个方面,并以四川区域环境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上的相关问题,并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对四川省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许多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中就包括园林工程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构成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上的外部环境。对于四川省的园林工程类的企业,我们根据2006年到2009年的四川省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区域市场调查,以园林工程设计类、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园林工程施工类和园林工程综合类这4个专业,对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进行了统计。

从统计中的数据中,自2006年以来,园林工程施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说明了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的发展在这4年中逐渐增加;园林工程类企业按照企业的属性所形成的结构上,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明显减少,也许是园林工程企业分工有明显细化的趋势;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是与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在这4年的发展上呈正相关,但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在数量的变化上不是很明显;园林工程设计类公司逐渐减少,说明了在园林工程的设计企业的集中度在逐渐增加。

2、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生态位

一个专业或者专业群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条件的集合是专业生态位,它是专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一种定位。但自然生物生态位与自然生物生态位不同,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而言一经形成后比较稳定;专业生态位大部分都是人为选择决定的,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专业生态位只有在人为作用下才能使专业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变化协同。这一过程表现为专业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即专业在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所能占有的资源空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专业的共生性除了指某一个教育主体在环境变化与专业建设上或产业结构变化相协同之外,还指不同教育主体由于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禀赋和支撑专业在相同的专业建设上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资源上的差异,在所建设的相同专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特色。由于园林工程在专业属性上覆盖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这三个在知识结构上几乎完全不同的3个模块。

从生态位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课程模块知识结构的设计和分布是一种宽生态位设计。由于专业生态位宽度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能利用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这表示专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如果选择这样宽的生态位设计,可能是基于四川地区的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数量比较多的情况和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尽可能大的增加学生的就业面。从专业生态位宽度的内涵来看,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窄,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大;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宽,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小。从近4年来四川省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的变化趋势上看,在分工上更加细化的情况下园林工程类企业建议对园林工程专业在专业生态位上进行调整,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资源做为基础,采用专业生态位的扩展、压缩和位移等来避免不同教育主体在园林工程专业生态位上的重叠,使之能在主动的毕业生、招生竞争就业市场的培养质量和竞争的竞争中。

3、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知识要求的“遗传”和“变异”

通常是以三种价值取向来进行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第一种是以知识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内适性质量,根据知识学习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满足下阶段的学习有更高充分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二种是以社会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外适性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三种是学生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学生的个适性质量,通过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它的本质。由于在专业属性上园林工程包括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在知识结构上这三个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以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建议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把三个学科的构成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变异,传承这三个学科自身固有的知识内核,并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支撑专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资源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的有效融合。另外,应积极参照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的环境分析所揭示的园林工程行业中各细分行业的变化特点、趋势,适当的对专业建设上的知识要求进行“变异”,使专业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知识结构等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动态要求。

4、结论和建议

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和教育之间的依靠和服务所形成的镶嵌多维关系,教育生态学为这种镶嵌多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支撑。根据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以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为对象,从这个专业建设上的专业生态位、环境分析、遗传和变异的三个维度上,分别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四川省的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此建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特征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跟踪来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预判和调整,是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其他专业的建设上应积极关注的。另外,可以通过专业生态位的视角,避免在专业生态位上出现重叠的趋势;通过遗传和变异的分析视角,从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相应形成有效信息教育区的教育模式的课程结构,使不同的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建设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吴桂昌,黄德斌,何衍平,论园林工程技术管理与境外设计落地,中国园林,2010年7期。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7篇

自主招生生源主要是职业高中、中职学校和部分普高生,其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学生综合素质、基础知识掌握、个性培养、生活习惯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园林专业素质、岗位能力、职业教育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两级园林高职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前的基本信息调查,自主招生学生有以下特征。1.知识结构差异性大普招生系统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而自主招生学生经过小学、初中教育后,进入职业高中或中职学校学习,缺乏对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尤其是缺少高中阶段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体上文化基础差异明显,知识结构差异性较大。在中职阶段初步完成了农学、林学、计算机、电焊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尤其中职阶段学习园林、园艺或类似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其他专业与园林专业差距与跨度较大,使得进入高职阶段园林专业学习的起点不同,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2.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招生的大部分学生中,初中毕业时,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无法选择理想的高中或者根本无高中可上,无奈选择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即使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是由于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高中阶段学校眼中的“后进生”,参加高考很难考取理想大学,因此这些学生大都在“分数为王”的中学教育阶段,或多或少受到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自信心受到打击,加之基础知识本身不牢固,在学习中存在知难而退、动力不足的现象。3.思想活跃,动手能力、认识和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强自主招生学生在职高和中职阶段,对我国现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岗位能力培养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思想活跃,这为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思想保证。同时,在中职或职高教育阶段加大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4.职业潜质好,技能学习兴趣高,专业技能基本功较为扎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2013年自主招生学生中,在职高或中职阶段学习林业、园林、园艺、林学、植保等与高职园林相近专业的学生为240人,占自主招生总人数的70.5%,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较为扎实,职业教育潜质较好。5.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门槛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缺乏同学、家长、学校的理解与教育,从而致使他们纪律性不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园林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自主招生生源中,部分学生参加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的原因,是经过中职、职高阶段学习之后,在市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被迫选择高职阶段继续学习,因此这部分学生对社会就业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社会就业竞争环境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专业知识能力对就业、创业、择业的决定作用不明显等原因,造成学生对园林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园林制图课程在园林专业课程中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吃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园林制图的基本技能掌握不牢,缺乏钻研精神,专业知识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农业中职学校与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生源的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已经学习了园林制图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在高职学习园林制图起始阶段,容易造成“这没什么,我已掌握,无须再学”的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对高职阶段园林制图课程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认识,对园林制图的基本技能和制图的有关规范停留在中职阶段的水平上,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严重制约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团队,大多数是国内开设园林研究生或本科层次院校的毕业生,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只是从学生变成了教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对园林专业社会岗位能力的需求缺乏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会走向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宗旨背道而驰,难以实现教学与园林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零对接,很难真正培养出从事园林行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性人才。

(四)使用的教材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园林制图专业现使用的教材,总体上仍然是遵循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原理、断面图、剖面图、轴测图、透视图绘制的规律编著的,其特点是理论性强,但与园林专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更难以开发学生对园林专业学习的潜力。

(五)园林制图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往往重视本门课程的教学,而与园林规划、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等专业骨干课程相脱离,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不能理解和掌握园林制图课程在园林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缺乏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三、针对自主招生学生的特征,进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自主招生学生的特征,以及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锻炼与提高,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现理论与实践零对接的桥梁与纽带,而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入园林生产、管理、施工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实现。教学单位应该鼓励和选派从事园林制图、园林建筑等园林骨干课程教学的教师,利用寒暑假、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深入园林施工现场学习累计在一年以上,并直接参与完成3—5项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掌握园林施工程序,以及各施工阶段的技术环节,为教学积累充分的教学素材,实现单一的理论教学团队向复合型、“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转变。

(二)改革教学班级编班方式,分类制订园林制图教学计划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自主招生学生与普招生混合编班,在一个教学班级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职高学校生源各占一定的比例,使其知识结构差异性特点表现得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教学的实施。因此,改革教学班级编班方式势在必行。根据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生源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教学班级。1.以普通高中生源编班这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为扎实,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对投影原理的理论学习,相对接受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差,针对这部分学生,授课计划的制订要以突出园林设计图、施工图的抄绘练习为主,以使他们加快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2.以中职阶段园林专业及类似专业生源编班这部分学生对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学重点在于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升华,制订教学计划时,以完整的园林设计方案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园林种植设计图、地形设计图、建筑设计详图、园林工程施工图等园林设计图套图的绘制,重点解决绘制过程中的难点和疑问,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完成套图绘制后的成就感,逐步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复合型、技能型园林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中职、职高阶段其他专业的生源编班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专业跨度较大、自卑感比较严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以园林建设中的分项工程图纸的绘制为重点,理论教学融入在绘图过程教学中,例如为了实现花架施工图的绘制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绘制花架梁、檩、柱的立面图、结构图、施工图时,将点、线、面的投影原理、剖面图、断面图的绘制要点和技能融入绘图过程之中,完成花架设计图的绘制后,既利用了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又弥补了文化基础,掌握园林制图理论,完成作品后,容易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对园林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园林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探索园林制图教材的改革,更加体现教材的实用性教材的改革应该符合培养高技能型、复合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完善专业素养,培养岗位基本技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解决问题的同时,对理论的阐述以够用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与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等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逐步引导深入学习,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以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实现项目教学为原则。大量选用已实施的园林建设方案、施工图纸,与真实园林建设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实现教材与园林建设工作环境的零对接。

(四)精讲多练,提高绘图技能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高职院校园林专业采用“2+1”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只有两年的时间,园林制图课的时数极度不足。这就要求制图课能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加强技能训练三者的关系、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只能对理论部分进行精讲,通过这样大量的练习,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管线设计图,亭、廊、花架、喷水池等工程实例为题材,严格要求学生徒手抄绘,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绘图质量。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花文化 风景园林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00-02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园林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恢宏的社会背景,园林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园林教育空前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2年,我国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本科达190多所,高职高专267余所[1]。要实现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的蓝图,高素质的园林人才是国家发展急需的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园林人才是园林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1 中国花文化浅析

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2]。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属性并使二者完美结合。中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古人为了身心的修养,在有限的空间里建立了我们今人引以为荣的东方园林,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园林文化财富。“花文化”中的“花”是广义的花,包括所有的园林植物,花文化是所有园林植物所承载的文化。众所周知,园林植物是园林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中国的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园林所承载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园林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3]。

2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入一种新的思想或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更新的组合[4]。园林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在城乡规划、城市园林、林业、旅游等部门和花卉苗木生产与经营企业从事风景旅游区、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才”,这类人才在以后的岗位上需要“引入新的思想或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更新的组合”,即成为创新型人才。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要在充分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同时,还应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5]。

3 我国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园林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直到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造园组”,才开始系统的园林方面的教育工作[1]。现阶段,虽然我国在农业类、林业类、工科类、艺术类和人文类高校均开设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类院校和工科类高校,或者是在这些学校园林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

农林类和工科类高校以自身对园林学科的理解,建立了不同知识结构模式的园林学科体系。园艺学是农业类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的骨干专业,主要讲授农艺类植物栽培与生态环境知识,它与建筑学融合形成的园林学惯性得继承了园艺学的大部分知识,而建筑学知识只有总体的1/3~1/4。林业类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的园林专业虽然强化了乔灌木、花卉、草坪的知识,但这两类园林专业普遍具有“强植物,弱建筑”的特征,统称为“农林类园林学”。工民建筑是工科类高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骨干专业,以建筑对象不同分为不同的方向,园林建筑是其专业方向之一。这类高校的园林专业主要讲授园林方面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知识,虽然也包含有园林植物,但它在植物类知识方面较弱,具有“强建筑,弱植物”的知识结构特征,称为“工科类园林学”[6]。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宗教、艺术、生物、生态、工程、材料、管理、法规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论是偏向“植物”还是“建筑”,“农林类园林学”和“工科类园林学”在人才培养中都表现出一些问题。

(1)“重理工,轻人文”公共基础课方面,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数学、化学、物理方面的课程,而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7]。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学生接触更多的是机械性地绘图训练或者工整思维模式的训练,缺乏社会经济、城市历史文化、现代园林发展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熏陶。加上这两类高校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后的理科生,学生入校后,无法建立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哲学,也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针对农林理工类高校园林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注重学生文化底蕴培养。除开设中国历史文化、大学语文、中国通史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风景摄影、社会学、心理学、音乐基础、舞蹈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与园林专业相关的美学基础、行为学、诗词鉴赏、花文化、茶文化、建筑艺术与世界名园欣赏等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增加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表明,这类课程也是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受到欢迎的课程。

(2)“重理论,轻实践”,这些高校,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的新办高校的园林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不足,课程体系实践性不强,实践类课程比重偏低,无论是园林植物类课程还是规划设计类课程都多偏重于理论传授。同时,实践课的创新性不高,虽然每门课程都有实践教学大纲,但内容上每年基本上变化很少,不能达到教育部“每年更新1/3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实习,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习”[8]的要求。这导致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步入社会后,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针对实践性教学偏少的问题,在培养方案编排上可增大实践类教学在整体课程体系的权重,并通过加大师资与教学力量的方式为实践类教学的开设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原园林植物学、园林建筑学、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块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不同模块的交叉和综合,设计园林专业大综合性实验,突出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创新性、交叉性和连贯性。同时,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结合学生户外的写生、优秀园林景观作品的实地参观调查,加入学生对作品的点评、讨论环节,使其在学习前人的园林规划设计、建造经验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4 花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促进作用

4.1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直接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更重要。中国的花文化知识丰富,包括食花、饮花、花疗知识,花卉相关的诗歌、音乐、绘画、典籍,花卉旅游、花卉节日等。在课堂上穿插一些食花、花疗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当今花卉业的发展方向;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花文化诗词,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其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 [10]。根据笔者多年先后在园林专业高职与本科阶段教育的经验,在《园林史》、《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插花艺术》等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花文化知识,可以明显提高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抬头率和前排就座率。同时,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举办各类花卉活动,如插花、植物造景等,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花卉旅游在各地兴盛,如桃花节、梅花节、郁金香节、茉莉花节等花卉节日,山东济南平阴玫瑰园、云南罗平油菜花田、广州的百万葵园等花卉主题公园等,这些花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也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11]。

4.2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园林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家园,园林学科是一门协调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自然环境诸多关系的科学和艺术。中国的花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与园林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园林所承载的文化。理工类高校园林专业课的教学中,花文化知识的介绍可以唤起学生的美好联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文化底蕴,也可以改变原来课程体系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造成的问题[12]。

4.3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园林人才的意义

据调查,在我国拥有四级或者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大约15000家,其中具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达127家,具有二级资质的超过2000家;全国范围内地市级的园林管理局有68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以及相关设计公司的数量达到1200家[13]。但目前不少高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仍然反应就业难度大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园林行业的设计理念开始向着文化设计方面发展,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而原来的培养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园林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许多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都以园林景观的方式得以流传千古,同时这也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工作者,他们需要在观念上重视景观所传达的文化,在实践中将它与生态的、经济、工程的标准进行融合,才能最终建造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经典园林。而以中国花文化为代表的古典园林所积累的人居文化与智慧可以给我们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无数的灵感。

5 结语

总之,中国的花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花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农林理工类院校园林专业人文教育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现阶段,虽然有不少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局限于在全校公选课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大学语文”等的基础文化教育,尚未明确提到花文化教育这类专业文化教育的概念。在培养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花文化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 李炜民.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2(10):50-52.

[2] 张启翔.论中国花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44-46.

[3] 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87-89.

[4] 柳李旺,章镇,侯喜林.新形势下园艺创新创业人才特征及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36-38.

[5] 毛燕.高职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7-28.

[6] 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20-7022.

[7] 王云,张凯旋.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272-275.

[8] 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14-16.

[9] 赵燕,李文祥.李东徽,等.云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农业教育研究,2010(4):29-31.

[10] 宋丽莉,赵华强.花文化教育在.花卉学.教学中的功能[J].生物学杂志,2009,26(5):86-88.

[11] 李丽,王彩云.高校中的桃花文化初探[J].科技信息,2012(8):185-186.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第9篇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