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2:57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品牌建设;等级评定

据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的中小城市存在很多作坊式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建立在城乡结合部或乡下,满足了附近家庭中的幼儿就近入学的需要,但它们大多没有获得办园许可证,存在不少问题。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重要的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建设规范化的品牌幼儿园是当前所需。

浙江省临海市狮力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是一个成立10余年的幼儿园,尽管办园年头已久,但管理观念陈旧,设施各方面都非常缺失,一直维持较小的办学规模,未得到突破。2012年我园加盟某幼儿园连锁品牌管理,按照 “质量为本、服务为宗、环境为先、价值为魂”的服务理念,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幼儿园硬件设施改造和服务观念的提升,将良好的物质环境作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引进幼儿园连锁品牌管理提升了我园的硬件设施。我园租下市中心10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作为教学活动场地,用该幼儿园连锁品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阶段对全园进行全面装修,扩大幼儿活动场地,配备大型游乐设施;同时室内根据需要铺设安全环保的PVC地板或木地板,为每个班级配备了钢琴、液晶电视等设备,增设大型舞蹈室、多媒体教学室,购置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用具、体育器械等,使幼儿园在设施配置上达到了“规模化、现代化、趣味化”。

(2)引进幼儿园连锁品牌管理提升了我园的常规管理水平。在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我园全面实施了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制度,并注重管理层班子的建设。园长作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带头人,多次参与学习培训,非常注重自身修养,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园长的带领下,我园的每个管理人员也非常注重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培训,每个管理人员提高了自己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等能力。

(3)幼儿园形象提升后,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幼儿园连锁品牌管理的指导下,我园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特色主题活动,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充分满足幼儿兴趣和个性需要,充分挖掘幼儿潜能,启迪幼儿智慧,积极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我园每年定期让孩子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定期举办幼儿运动会、各种节日的主题活动,每学期还组织户外亲子游,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功。既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情操,又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架起了一道家园共育的金桥。我园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社会了解、让家长了解,不断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树立了品牌形象。

(4)参加幼儿园等级评定活动,提升幼儿园实力。幼儿园等级评定是学前教育评价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育部门行使其学前教育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浙江省打破了原有的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制度框架,从2008年3月起开始在全省实施统一的幼儿园等级评定制度,探索新的学前教育管理方式。以我园为例,根据申报省二级幼儿园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迎评”工作,协调各方面力量,力求实现申报目标的实现。①园长积极带领全园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评定标准》,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全面发展观,引导大家在依据标准全面自评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影响幼儿园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指标,认清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加强整改。②为了把我园办成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师资、现代化的新型幼儿园,我园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统筹兼顾,全面协调。③全面规范幼儿园的管理、保教、后勤等工作,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奖励激励考核办法以及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园课程建设;园本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发现我园的园本课程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在学习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0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我园决定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原有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一、措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园制定了综合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建构了一套幼儿发展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案,并创建了课程资源中心。下面主要就区域活动和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一)提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1 区域活动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设立了展示区、语言区、运动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和角色区,并创设多元、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2 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坚持适合、丰富、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投放区域材料,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材料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孩子提供不同水平的材料,以促进孩子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3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通过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幼儿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我们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方案,从多方面考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儿童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

2 评价视角的全面性。每个主题活动都制定了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评价量表。在主题活动结束时逐个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主题活动中教师就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幼儿各方面的表现。也为学期结束时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3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

4 评价者的广泛性。评价除了关注教师描述幼儿在园表现外。还将家长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吸纳进来,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请家长在集中培训后一对一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

二、成效与思考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构建园本课程实现了幼儿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幼儿多项智能得到和谐发展。关注幼儿个性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幼儿的成长——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身体素质、审美情趣、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各级各类才艺展示、竞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2004年以来,课题组成员近百篇论文和活动方案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研究成果《幼儿成长记录册》在市教研室协助下出版,并在吴江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名教师在市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奖,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

三是幼儿园的办园内涵不断丰富。与研究进展同步,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办园水平、保教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年年获得市幼儿园年度考核一等奖。并获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等光荣称号。幼儿园通过幼儿发展、教师发展提升声誉和品位。

通过研究。我们形成如下思考: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应把幼儿的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 课程目标应注重全面性。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扬长补短。全面发展”是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基本追求。其次,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在认识和关注不同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原有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要在保证全体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 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经验化和多元化。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注重对生活中课程内容的挖掘、选择和利用,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学习主题必须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渐进地贯通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经验化是指课程内容必须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的认知经验。多元化是指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还来源于家庭和社区,且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性的,都可作为课程内容。

(二)创设多元、开放、丰富的环境是促进幼儿智能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1 让环境成为引发幼儿探究的天地。首先,应优化有利于幼儿智能发展的整体环境。我们根据园内建筑的分布,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各景点,园内水池、沙地、草坪、绿树一应俱全。使幼儿园的一墙一角、一草一木,均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其二,开辟不同教育功能的专用活动室,发挥各专用室特有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其三,充分利用场地设置活动区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班班设立区域,且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丰富区域内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以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探索学习,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3篇

关键词:管理 解决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崇尚快速化的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状况,正在逐步走向“小学化”,这种利用小学教育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做法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仅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产生持久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倾向,本人初步探讨了解决方案以及适合幼儿教育的游戏化学习方式,期望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新教育理念,秉承先进的幼儿园教育思想,避免“小学化”

思想理念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保障,只有转变思想理念,树立新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

首先,幼儿园园长转变理念。幼儿园园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是幼儿园办学方向的决策者,因此幼儿园园长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时刻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机会和优质的环境。幼儿园园长应该大胆地放弃办学的功利性,以远见的目光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学中,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挖掘幼儿的潜力,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用心呵护幼儿的成长,为祖国培养栋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整合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要深刻地研究幼儿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幼儿的成长方法,使幼儿快乐地度过幼儿时光,为幼儿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全面地更新教学模式,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教学培训活动,为教师创设平台,使教师能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共同研讨幼儿园“小学化”的成因,尤其是“小学化”给幼儿造成的危害等,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为幼儿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健全幼儿园科学管理方案,治理“小学化”

管理模式的落后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健康成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关键环节。要健全管理体系,完全管理机构,幼儿园的领导层需要积极地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治理小组,明确小组分工,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实施的力度,使管理者能够依据一定的制度来管理。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教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在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幼儿的习惯养成与思维开发,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在遵循上述基础性制度的前提下,幼儿园还特意制定并实施专项工作制度,如培训制度:立足于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每月对教师、家长进行专题培训;教师反思制度。

每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存在“小学化”现象,并及时从语言、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成果展示制度:每学期末,教师以教育笔记、论文、活动案例等形式展示自己在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方面的收获与成果;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教师每月自评、每学期教师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纵向发展跟踪评价指导,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到教师评优、评先中。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较好地保证了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工作的效果,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丰富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构建快乐式教学,扭转“小学化”

丰富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增添趣味性,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途径。幼儿的学习目的是对事物产生兴趣,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我们应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太多小学的模式。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很难对“小学化”的学习方式感兴趣,他们的求知欲也有可能在一些比较枯燥的写写算算中受到抑制。因此,我们应该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作为幼教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健康、科学的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还给孩子一个游戏的童年。为此,我们将以规范、严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坚决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

参考文献:

[1] 韩晓梅.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学园,2011(4).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4篇

一、正确的办园理念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是幼儿园生存之本

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社会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端正办园的指导思想,确定“教育好孩子,服务于家长、社会”的办园宗旨。结合具体办学实践,我认为树立民办幼儿园办园理念,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市场定位,提升幼儿园的市场竞争力。2.提高教师待遇,按国家规定要求配置两教一保工作人员。善于吸纳、留住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3.努力实施优质服务,在服务中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4.善于开源节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办园效益。5.注重内涵发展,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效果与服务质量铸造品牌效益,实现幼儿园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优秀幼儿教育的保证,是幼儿园发展之本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园效益的提升,教师队伍是关键。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般是直接从社会上招聘,由于幼儿园师资匮乏,加之她们大都选择了公办幼儿园。因此,招聘的教师素质、能力良莠不齐,这给民办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高教师素质关系着教育质量与办园效益,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为此我认为塑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门槛,规定学历要求

在招聘教师时要对教师的学历做出最低规定,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必须是幼师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或师范类毕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不予聘用。这样从源头抓起,保证民办园教师基本的专业水平。同时,新来的教师要经过一至三个月的试用期,然后其根据其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家长的反馈意见等,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二)提供学习机会,加强在职培训

幼儿园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深造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加强在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素质。具体应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第一、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请专家来园指导,如请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组织幼教专家带优质课来园送教,开展听课、评课或个别交谈的形式指导教师的工作。

第二、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幼儿园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对本园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如选派骨干教师赴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优质幼儿园观摩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园内其他教师分享。教师也可去其它示范幼儿园听课学习等。

第三、加强园际交流。即进行园与园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和互助。如民办幼儿园可选派教师到公办幼儿园学习。同时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把好的带班经验手把手的教给教师。

第四、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大家即是教师又是评委,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五、在园内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如教案比赛活动、上课比赛活动、说课比赛活动、评课比赛活动。这样即激发了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思想,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做好评价工作,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评价教师的工作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对教师所付出劳动的肯定,要及时准确。因此,在平时的工作检查中,无论教师做得对与错,好与坏,要给予教师及时地评价和剖析,让教师知道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有待改进,在剖析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评价最终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评价结果,而为了改进。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以肯定教师工作开展得好的一面为主,从而让教师乐意以评价标准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愿意通过评价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而且通过正面肯定的评价,更能激发教师的反思行为。

三、园长“用人艺术”是幼儿园提升之本

幼儿园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将招聘教师作为日常性的工作,以吸纳优秀人才。这不仅能确保园所的师资队伍力量,还能起到储备人才的作用。那么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园长究竟该如何把握好用人关呢?

1.建立适宜的用人机制。

在幼儿园里,工作成绩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爱心与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作为主要内容,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会无形中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孩子发展第一,幼儿园发展第一,个人发展第一”的意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在构建竞争淘汰制的方面,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以员工进行综合考评,形成新的人才管理理念。

(1)每月考核反馈制。幼儿园可建立工资档案、合同制、奖金弹性嘉奖制、每月目标考核奖励制。通过每月考核反馈制度,对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表现做综合评价,针对员工的平日业绩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采用反馈表的形式对员工进行考核意见反馈,针对员工的不足,做友情提醒。

(2)年度综合考评制。幼儿园可大胆采用综合提名制、综合考评制等形式构建“四大奖项”,即“年度优秀教师奖”、“年度最佳创意奖”、“年度最佳敬业奖”、“年度最佳团队奖”,营造“敬业、守业、乐业”的良好团队氛围。为高质量人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并为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2.建立优质人才资源库。

民办幼儿园应实行常年招聘制度,为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拥有人才使用的主动权,同时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吸纳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士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引进“教师资格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机制。比如引进一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人才(如音乐、舞蹈、英语、美术和计算机专业等),不仅可以壮大师资队伍,而且逐步形成师资结构多元化的格局。

3.不断提高用人水平。

一个好的幼儿园园长应最大限度地把握好用人水平。自己可以不必样样精通,但不可以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和气度。在用人管理艺术上,园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用其所长,人事相宜。园长在选择人才时,应着眼于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使之有用武之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贵在扬长避短,方能获得最大功效。

(2)职能相称,能级相应。园长在任用人才时,即不可大材小用,也不可小材大用,更不可无才乱用,要合理地安排每个员工的工作,做到因材施用。

(3)用人惟贤,破石拔玉。对确有能力才干的人,园长应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但不能姑息迁就其错误和缺点,谨记“好鼓也得重锤敲”,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园课程建设;园本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发现我园的园本课程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在学习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0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我园决定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原有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一、措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园制定了综合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建构了一套幼儿发展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案,并创建了课程资源中心。下面主要就区域活动和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一)提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1 区域活动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设立了展示区、语言区、运动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和角色区,并创设多元、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2 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坚持适合、丰富、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投放区域材料,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材料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孩子提供不同水平的材料,以促进孩子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3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通过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幼儿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我们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方案,从多方面考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儿童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

2 评价视角的全面性。每个主题活动都制定了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评价量表。在主题活动结束时逐个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主题活动中教师就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幼儿各方面的表现。也为学期结束时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3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

4 评价者的广泛性。评价除了关注教师描述幼儿在园表现外。还将家长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吸纳进来,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请家长在集中培训后一对一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

二、成效与思考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构建园本课程实现了幼儿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幼儿多项智能得到和谐发展。关注幼儿个性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幼儿的成长——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身体素质、审美情趣、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各级各类才艺展示、竞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2004年以来,课题组成员近百篇论文和活动方案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研究成果《幼儿成长记录册》在市教研室协助下出版,并在吴江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名教师在市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奖,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

三是幼儿园的办园内涵不断丰富。与研究进展同步,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办园水平、保教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年年获得市幼儿园年度考核一等奖。并获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等光荣称号。幼儿园通过幼儿发展、教师发展提升声誉和品位。

通过研究。我们形成如下思考: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应把幼儿的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 课程目标应注重全面性。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扬长补短。全面发展”是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基本追求。其次,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在认识和关注不同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原有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要在保证全体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 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经验化和多元化。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注重对生活中课程内容的挖掘、选择和利用,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学习主题必须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渐进地贯通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经验化是指课程内容必须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的认知经验。多元化是指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还来源于家庭和社区,且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性的,都可作为课程内容。

(二)创设多元、开放、丰富的环境是促进幼儿智能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1 让环境成为引发幼儿探究的天地。首先,应优化有利于幼儿智能发展的整体环境。我们根据园内建筑的分布,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各景点,园内水池、沙地、草坪、绿树一应俱全。使幼儿园的一墙一角、一草一木,均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其二,开辟不同教育功能的专用活动室,发挥各专用室特有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其三,充分利用场地设置活动区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班班设立八大区域,且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丰富区域内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以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探索学习,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6篇

一、措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园制定了综合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建构了一套幼儿发展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案,并创建了课程资源中心。下面主要就区域活动和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一)提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设立了展示区、语言区、运动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和角色区,并创设多元、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2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坚持适合、丰富、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投放区域材料,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材料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孩子提供不同水平的材料,以促进孩子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通过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幼儿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我们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方案,从多方面考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儿童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

2评价视角的全面性。每个主题活动都制定了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评价量表。在主题活动结束时逐个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主题活动中教师就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幼儿各方面的表现。也为学期结束时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

4评价者的广泛性。评价除了关注教师描述幼儿在园表现外。还将家长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吸纳进来,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请家长在集中培训后一对一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

二、成效与思考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构建园本课程实现了幼儿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幼儿多项智能得到和谐发展。关注幼儿个性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幼儿的成长——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身体素质、审美情趣、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各级各类才艺展示、竞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2004年以来,课题组成员近百篇论文和活动方案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研究成果《幼儿成长记录册》在市教研室协助下出版,并在吴江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名教师在市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奖,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

三是幼儿园的办园内涵不断丰富。与研究进展同步,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办园水平、保教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年年获得市幼儿园年度考核一等奖。并获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等光荣称号。幼儿园通过幼儿发展、教师发展提升声誉和品位。

通过研究。我们形成如下思考: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应把幼儿的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课程目标应注重全面性。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扬长补短。全面发展”是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基本追求。其次,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在认识和关注不同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原有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要在保证全体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经验化和多元化。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注重对生活中课程内容的挖掘、选择和利用,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学习主题必须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渐进地贯通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经验化是指课程内容必须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的认知经验。多元化是指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还来源于家庭和社区,且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性的,都可作为课程内容。

(二)创设多元、开放、丰富的环境是促进幼儿智能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1让环境成为引发幼儿探究的天地。首先,应优化有利于幼儿智能发展的整体环境。我们根据园内建筑的分布,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各景点,园内水池、沙地、草坪、绿树一应俱全。使幼儿园的一墙一角、一草一木,均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其二,开辟不同教育功能的专用活动室,发挥各专用室特有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其三,充分利用场地设置活动区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班班设立区域,且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丰富区域内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以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探索学习,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7篇

学前教育迈向现代化这一目标已确定,关键要抓落实,从何入手?问题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什么的现代化?我们选择了“园长、教师”这两支队!伍。有一个好园长,就必定有一个好幼儿园;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因此,我们从培训园长、教师入手。

(一)外出培训、提高教育理念与技能。

为了学习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我市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了解教育的新信息、新观念、新方法。我们多次组织园长、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组织的学习培训。

在05年三月底省教育厅组织的“业务园长、骨干教师研讨班”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和实地跟班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五所“省一级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四月份省教育厅组织到湖南参观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再次组织“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们参加。

在05年里我们还先后大规模的组织了全市的园长与骨干教师们到省里参加讲座学习及参观。其中一次是去听取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多元智能整合课程》的学习讲座和上海、北京的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活动与她们园长对活动的点评。另一次是到琼台师范学校去听取全省七所示范园实施《纲要》三年来的成果展示,以及到各示范园去实地参观学习。

这些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的园长与老师们在每次的参观学习中都非常认真,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意,能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务实的学习态度受到了省领导与专家的好评。并且,在学习后能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在园里展开实施,使自己的幼儿园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深入学习,领会精神。

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教师们参加省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参加省里组织的教学活动评比、撰写论文评比、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以及各园领导的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批积极、骨干、努力好学的幼儿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纲要》,领会新理念,我们在05年五月份组织了我市的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我们充分结合了全市幼儿园的需求来选择。主讲者我们也选择了自己幼教群体的骨干教师,由市教育幼儿园的黄霞、何英、李前远老师和市机关幼儿园的冯静放老师分别对“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立足本园实际开展教研工作”、“新《纲要》下的活动设计”、“说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这四个内容做了相关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她们精心准备材料、充分运用多媒体讲稿展示,以及印发了学习资料。相信园长与教师们在学习中都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与经验。

(三)发挥示范作用,开展共享活动。

05年11月省教育厅对全省的“省一级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评估定级为了迎接这个检查我市的各个省一级园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改造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各类档案的归档等工作。她们充分的准备获得了省幼教专家组的好评,也使我市的幼教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十二月份里我们组织全市幼儿园园长、部分教师到市教育幼儿园、市豪华幼儿园两个《纲要》试点园参观学习,在这一天的现场会中,我们参观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观摩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活动和活动点评,还听取了两位有经验的园长介绍该园多年来的具体情况与做法。这两所幼儿园结合本园的特点与实际,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开放,为全市幼儿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我市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

(四)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是新《纲要》的实施者,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各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关心爱护教师,理解和尊重教师。

为了总结交流,我市幼师学习《纲要》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技能,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今天早上我们举行了主题为“做个幸福的幼教工作者”的全市幼师演讲比赛。在演讲中,教师们均能倾入自己所有的感情,用诗一般的言语,向大家讲述自己对新《纲要》的所感所悟,或讲述自己对幼教职业的新理解,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或抒发自己对孩子的一片挚爱之心。她们用爱拨响了孩子们的心弦,用真诚与智慧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相信在座的园长与老师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做个幼教工作者

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幼教事业,不悔自己的选择。二、通过评估,分析我市幼儿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我市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根据《琼海市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全面开展了20__年幼儿园年检工作。在年检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各幼儿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准则,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改进的过程中,引领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

(一)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师们均能努力地为幼儿布置儿童化、情趣化、艺术化、美化的生活环境。能够根据《纲要》的理念在活动室内精心、合理的布置了语言角、美工区、娃娃家、表演区、操作区等活动区域,让幼儿的日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开展得较好的幼儿园有:群星园、中英文实验园、群星了泉园、智星园、长坡新教育园、金童园等,她们在环境创设中能够充分利用废用材料;能够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注重创设情境化、生活化的活动区域。如中英文实验园的中班活动室里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创设了“肯德基快餐店”与“美发厅”两个生活化的活动区,群星园能够根据自己园舍、活动室的空间布局,合理的为幼儿创设了公共区域,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小天地里自由活动,极大的发展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部分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中,渗透《纲要》理念,教师授课能力得以提高。

在本次年检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听取了能够申报市一级园与市二级园的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活动。在观摩活动中从教师们活动的选材、活动目标的预设、活动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师们的角色地位的体现中,不难看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幼儿园都在努力学习《纲要》并把《纲要》精神转变为教育行径。如加积一小幼儿园组织的语言活动《会想办法的鱼》,教师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帮助小鱼想个巧妙的办法吃到鱼饵又不被钩到,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丰富了想象力。中英文实验园组织的科学活动《人身上哪些部位会动》与群星园组织的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师们的选材注重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能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去探索,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蒙发幼儿初步的探索欲望。

(三)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进入规范化。

在年检中,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许多幼儿园能够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能够制定出园务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班务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来规范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方面与解决对策及加强的方面。

1、课程内容的安排与《纲要》的要求有超越或缺失现象,且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幼儿园教育指导性文件,我们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以《纲要》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为依据。但有的幼儿园制定的学习目标过高,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运算,用汉字书面组词造句等,有的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各领域教学的平衡性,过于注重识字、计算的教学,有关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得就相对少一些。然而,幼儿园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必须根据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要求选择内容,使课程内容做到基本平衡,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年检中,发现有的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够系统、规范,教师的随意性很大。如在计算的教学只是一味的注重教分解组成、加减运算,忽略了一些有关方位、对称、归类等的教学,又如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的读音教法不够规范,汉字的书写也不够规范。在大班、学前班,为了做好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适当的组织计算、拼音、识字的教学,但我们的教学必须规范、正确、全面、且游戏化。如有不解之处可以请教当地的小学教师,但我们更多的要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可惯的培养。

2、在集体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在年检中,有的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物质材料的准备与知识经验的准备不充分;活动的导入环节过于冗长;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等待现象严重;教学活动中幼儿存在“吃不饱”等这些现象造成了时间的隐性浪费,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为了解决次一现象,首先教师们的观念要先行,要有“避免时间隐性浪费”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它对幼儿发展的危害性,从而从思想上重视幼儿的活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预设活动中多方面思考问题,巧妙设计过渡环节,创设丰富多样、多层次、具有选择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们也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再次,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园的教玩具、教师的图书、资料相对匮乏。

在年检中,许多幼儿园的教玩具较少,幼儿在课间活动时无所事从。教师的图书,资料相对匮乏,无法丰富教师的知识,无法让教师获得最新的课改信息、拓宽教师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因此幼儿园应逐步为幼儿添加必要的教玩具,或有计划的组织幼儿进行室内外的游戏。教师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为幼儿制作教玩具,丰富幼儿的生活。幼儿园也应多为教师订阅必要的教育书刊,方便教师们的自我充电。

4、环境的创设应成为幼儿成长的足迹。

在评估中,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力求儿童化、美化,但缺乏科学化,由于这些美丽的装饰布置得过高,超越了幼儿的视线,或者都是由老师全全包办制作的,我们教师的观念应转变,在环境创设中应注重幼儿的参与意识,应与幼儿共同布置活动室,让环境成为幼儿的主人,让环境记录着幼儿成长的足迹。

5、各种计划的可操作性不强。

在评估中,有的幼儿园的各种计划的制定过大与实际不符,有的幼儿园虽然制定了各种计划表格,但教师的填写与表格设置的内容不符,或者填写不详与没有填写,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计划,我们的表格的作用何在,因此各幼儿园应该设立检查机构,对教师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加强检查力度,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加快规范化。

6、加强区域教学的理论指导。

在评估中,许多幼儿园都建立起区域的教学模式,这是值得提倡与肯定的。但在区域的材料投放上,呈现年龄目标不强、阶段性目标不强、可操作性不强、领域目标不强、投放较零乱,进区常规培养不够、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够等现象。各幼儿园应组织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研讨,把区域活动做好。

基于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对于偏远的、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对区域空间的要求可以多样化,比如空间小的教[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室可以在架子上放材料,不一定将桌子围成区域,孩子拿取后在自由位置操作;又如乡镇、农村里广阔的环境都可以成为区域,如用泥巴做建构游戏,利用树叶作美术活动等;都可以利用户外一角成为天然的区域,要打破区域活动僵化“区域”界线,紧紧抓住区域活动的本质——注孩子自主选择、自主建构,才能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7、加强家园、社会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鼓乐课程;项目研究

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是近年来幼教改革的重要抓手。2011年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区域幼儿园园长联盟小组,学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参加了一系列研训活动,并带领全园教师开展园本研修,开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项目――鼓乐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园鼓乐课程特色项目的提出

(一)对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理解

关于幼儿园课程,《教育大辞典》从两方面分别作了阐述。广义的解释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而狭义的解释为:“幼儿园分科教育的科目总称”。

幼儿园课程,根据性质的差异,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就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形成的适合本园儿童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它具有鲜明的本园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以本园幼儿、教师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通过促进本园儿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本园的发展,他们是园本课程的主体;二是以本园的实际情况为本。园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据本园的办园宗旨、教师的人力资源状况、幼儿的实际以及家长、社区的要求;三是应遵循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

可见,园本课程是一种结果;课程园本化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鼓乐就是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园本课程的一个特色项目。

(二)鼓乐课程的提出

当前幼儿园尚无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模式,每个幼儿园在遵循幼儿园教育宗旨与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而后组织实施与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载体,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于是,我园将鼓乐课程作为课程园本化实践的特色项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实施鼓乐课程项目有利于弘扬我国鼓文化及民族特色。

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打击乐演奏活动与歌唱等其他活动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国的“鼓”乐器历史非常悠久,鼓品种繁多,音源十分丰富。我国鼓乐的表现力丰富、各民族各地区的蕴藏丰富,在世界范围来说是数一数二的;从北方的山西大锣鼓到南方的潮州大锣鼓、从京剧伴奏的锣鼓到川剧、粤剧伴奏的锣鼓,真可谓蔚为大观,鼓乐课程特色项目对弘扬我国鼓文化及中国民族特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一项目将会在幼儿心灵中播下鼓乐文化的种子。

2、实施鼓乐课程项目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 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对人文素养的日趋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些音乐作品往往是学前儿童无法用歌唱的方法来表现的,而鼓节奏乐却能让孩子大胆表现。学龄前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而鼓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

幼儿园鼓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鼓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鼓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艺术素养、合作意识、陶冶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我园的实际情况符合鼓乐课程项目的实施。

从幼儿实际来看,本园的幼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进园前学习乐器的孩子甚少,他们对学习打击乐器有较为强烈好奇心和欲望。从课程设置来说,鼓乐课程项目是根据我园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对幼儿园课程指南与幼儿园课程现实状态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既具延伸性、又具开拓性的课程项目。是我园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结构性补偿。目标定位比较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教师情况来分析,我园刚进入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阶段,对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缺乏全面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处于课程实施初级阶段。通过教师访谈、调查问卷,现场观摩,发现教师们喜欢开展音乐活动,但是,教师音乐教学能力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职初教师回避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成为其它活动的拼盘和附属品,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寻找到课程园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确立了我园鼓乐课程实施项目。

除此之外,本园具备了支撑鼓乐课程开展的硬件设施(配有鼓乐专用教室和乐器)软件条件(聘请鼓乐演奏专家指导、打击乐骨干教师引领等),这是鼓乐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幼儿园鼓乐课程的编制

(一)鼓乐课程的目标

幼儿鼓乐课程的总目标:

第一,让幼儿享受鼓乐活动的快乐,体验打击乐器演奏音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变化的乐趣,同时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发展幼儿感受鼓乐的能力和奏乐活动的兴趣,提升整体素质。

第二,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体验中国鼓文化的魅力。

各个年龄阶段具体目标,主要是:

小班:

1、在敲敲玩玩的过程中,能独立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喜欢鼓乐、喜欢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2、了解鼓乐演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体验鼓乐带来的快乐。

中班:

1、能独立使用某一种固定节奏型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演奏,能在集体的齐奏或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和节奏。

2、认识简单的图谱,探索鼓乐的不同演奏方法,在演奏时学习控制鼓乐的倾向和快慢。

3、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乐曲,能对集体讨论演奏方案感兴趣,喜欢中国鼓文化。

大班:

1、初步体会鼓乐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和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能有意识地努力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形成默契。

2、初步形成积极追求和维护有秩序的集体演奏鼓乐活动的意识,喜欢随音乐按指挥的手势比较迅速、正确的做出反应,并能从中活动愉快的体验。

3、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鼓文化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设计的鼓乐演奏方案活动。

(二)鼓乐课程的内容选择

鼓乐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中国鼓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所以鼓乐内容的选择必须适合这一目的。在学前阶段,鼓乐器演奏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鼓乐乐曲、鼓乐器演奏的知识技能和鼓乐器演奏的常规等。对于乐曲的选择,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主要是围绕幼儿在园生活或平时接触大自然所能亲眼见到和感知到的人、事、物作为主轴的鼓乐作品。3―6岁的幼儿正处于日常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感知、接触懵懂、敏感和好奇阶段,因此,选择的内容应着眼于日常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各种人、事、物。另外,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要引导幼儿听过音乐学习感受到对大自然和周围人、事、物的热爱。一部分是某个特定的现成歌曲或器乐曲;另一部分是依据这个特定音乐专门创作出来的配器方案,有的是请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有的是幼儿园教师创作的,也有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己创作的。

不同年龄段选择的乐曲注意可接受性、渐进性,具体来说,小班选择的乐曲主要有《我是小兵》、《咚咚锵》、《玩具进行曲》、《好朋友》、《欢乐进行曲》等;中班的乐曲有《大鼓小鼓》、《恭喜歌》、《快乐舞》、《小鼓咚咚》、《军民大生产》、《工农兵联合起来》等;大班的乐曲有《抬花轿》、《扭起秧歌跳起舞》、《我爱天安门》、《中国功夫》、《大中国》、《瑶族舞蹈》、《金蛇狂舞》等。

(三)鼓乐课程的实施方式

1、感受式。从感受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鼓乐感受能力包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和内容的能力(情绪方面),感知鼓乐音响结构本身的能力(听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幼儿对鼓乐作品的主题音响形象产生有理解的情绪反应,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幼儿认识鼓乐中采取的各种主要表现手段,并使他们知道这些手段与鼓乐的形象、情绪之间的关系。节奏感的培养可以运用身体动作、运用视觉听觉等方法进行。

2、探索发现式。听音乐进行双手配合的节奏练习。鼓励幼儿提出疑问、开展合作,不断让他们去说、去问、去试、去演奏。例如,我们尝试运用看图卡让幼儿自主学习,提升经验。看动作图卡学习敲击鼓乐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孩子们看图卡自主探索尝试学习不同的击鼓动作,它给予孩子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

3、互动互助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助,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学奏鼓乐的过程中,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一部分幼儿已能熟练的掌握了击鼓的手势和基本鼓点,而另一部分幼儿只完成了右手的动作,这时,我们一面让那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学打花样鼓点,同时让他们承担了教另一部分幼儿的责任。

4、游戏式、即兴创作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鼓乐课程的评价

在鼓乐课程园本化实践中的评价,力求体现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制度,主要特点是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提高和促进幼儿园鼓乐课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评价目的力求体现导向性:即评价要体现“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观”、要有利于促进幼儿纪律观念的强化、促进幼儿音乐兴趣的提高和特长的培养。评价包含对鼓乐课程、教师发展、幼儿发展三个部分,评价后的反馈反思和调整相结合。

1、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评价目的:发现、诊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促进课程园本化与有效实施。

评价内容:参考《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

评价者:园长、教师、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管理层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鼓乐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鼓乐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鼓乐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使幼儿园鼓乐课程日趋完善。(见图1)

图1 构建课程管理评价的流程

2、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目的: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提高鼓乐教学与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鼓乐教学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与幼儿的互动三个方面。

评价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专家

评价方法:教师自评(自评表、案例反思);他评(观摩活动、教学研讨、微格分析、专业化考核等)

3、对幼儿的评价

评价目的:关注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原有经验、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发展幼儿运用鼓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评价内容:幼儿的考勤、学习态度、演奏水平的发展情况等。

评价者:教师、家长、其他保教人员、专家

评价方法: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主要观察幼儿在鼓乐演奏或鼓操活动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访谈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建立成长档案:根据每个幼儿参加鼓乐学习的态度和实际演奏情况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鼓乐选手的评比条件。等级认定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竞赛或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幼儿评价手册。

三、幼儿园鼓乐课程的实施

在鼓乐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培训、边建构边探索,再总结反思,将鼓乐课程项目有机地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鼓乐专用活动室,定时定点开展鼓乐教学,并将幼儿的鼓乐学习渗透于音乐活动、自主性游戏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操节律动之中。下面结合本园日常鼓乐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鼓乐课程在本园的实践。

(一)案例简析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学会控制。例如常用的有节奏“对话”。可以先规定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创作,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声势,再用乐器,中间不能有停顿。如:一幼儿先拍X ―|X ―|XX XX|X ―||下一位幼儿可以拍X X|X ―|X X |X ―||就这样往下接着拍,争取不重复。又如在节奏接龙的练习。开火车:只是重复前一位幼儿的后两节。

第一位幼儿:X XX|X XX|X X|X ―||

第二位幼儿:X X|X ―|XX XX|X ―||

第三位幼儿:XX XX|X ―|0 X|X ―||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在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我们就会形成专题学习,例如中班的《鼓娃娃》。

教学名称:鼓娃娃(中班)

教学目的:

(1)在反复感受节奏,初步学会用鼓演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演奏要领。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节奏感。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小鼓

教学重点:在幼儿掌握节奏型及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比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1、游戏《看谁做得对》

(1)根据节奏型,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表现出来。(2)幼儿在鼓上分别敲出个节奏型。

2、请幼儿完整示范“欢庆锣鼓”:启发幼儿认真观察、积极用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每一种节奏的不同演奏方法。

(1)第一遍示范,幼儿讨论

问:除了有XXX XX XX X的节奏型外,还有哪些节奏型?

(2)第二遍示范,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边尝试,问:这些节奏型的演奏方法一样吗?

(3)幼儿尝试敲出个节奏型后,老实出示节奏卡,幼儿逐项练习。

分析点评: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一段完整曲子的演奏方法:

(1)出示鼓谱,请幼儿尝试探索用鼓来表现。(2)老师示范演奏,启发引导幼儿用发现、探索法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示范的要领。(3)出示主要节奏型,启发幼儿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感。

上述案例,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演奏中感受节奏,有示范有讨论,互动互助,激发了对鼓乐的兴趣,逐步掌握演奏方法。

(二)鼓乐课程实施的策略

1、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例如:在游戏或午休时,随时可看到孩子们拿小棒、小鼓自由的在探索,在玩耍,孩子与孩子间在交流。有的孩子敲错了音,另外的孩子听到了便会及时地指出。又如:在听辨音活动中,有的小朋友鼓声敲得很好听,有的小朋友敲出来的鼓声很“硬”,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议论开了,在观察中,他们发现,鼓棒要拿的远些,手腕放松,鼓声才敲得好听。在探索中操作、在观察中学习,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耐挫力增强了,从而改变以往教师发现幼儿挫折后,不知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向幼儿抛出不同的球,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及引导方法。如:我还没有介绍过前八后十六这个音乐朋友,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新朋友,惊喜地问:“它是谁呀?”我没有马上回答,又把球抛给他:“你自己去敲一敲、听一听,他的音和其他两个音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倾听、敲击知道这个音和其他的音符的不同。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我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有时,我也会耐心等待寻找契机。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幼儿得到的远比教师传授给他的要多的多。

3、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节奏到曲谱、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欢庆锣鼓》原来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XX|X―|,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增加了四分、前十六分、后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敲鼓,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注意整合各种音乐元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鼓乐教学活动是个整合性的音乐活动,它整合诸多音乐元素(如:歌唱、舞蹈、节奏乐),它是各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我们在教打击乐《大中国》时,既有歌曲又有节奏,还有打击乐和舞蹈的成分,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和旋律,再让幼儿探索给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将不同的节奏型分组让幼儿练习,再进行合奏为歌曲伴奏,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合起来进行表演。将各个音乐元素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丰富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

鼓乐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在小班吸引幼儿的兴趣;在中班丰富幼儿的节奏练习;在大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且与节日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多地得到了节奏、舞蹈等方面的锻炼,增加了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发展的内容,提升了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2、发展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幼儿鼓乐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灵魂。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已有的听音乐拍手的技能,在一拍一下敲打乐器的同时,巩固了对均匀节奏的掌握及其他时值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了幼儿的类比思维,完整地认识了乐曲结构,音乐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不仅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促使每一位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鼓乐活动大多适合于喜庆的主题活动和节日开展。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地表现真挚、自然、率真的情感。每一首美好的音乐、每一次生动有趣的节奏活动,都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有助于幼儿形成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

幼儿刚开始学鼓乐时很新鲜,可是新鲜感过后,就表现出不耐烦,鼓乐击打不整齐。在鼓乐集体活动中,为达到统一,幼儿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行动,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想办法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品质。

(3)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鼓乐教学中有时候幼儿很难将一首曲子演奏整齐,我们就请幼儿自己感受、比较怎样才能演奏整齐,幼儿通过感受、比较心中就产生了要和集体演奏的一致性。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产生。同时在鼓乐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共同创编鼓乐的队形、鼓点子、或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组合动作,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鼓乐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主动探索音乐教学活动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师不仅对鼓这一乐器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相关的音乐原理和打击乐教学法,接受了一些与鼓乐相关的知识。通过这项研究我园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得以增强,逐步实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

四、分析与反思

(一)鼓乐课程目前只是作为我园一个项目,进行课程园本化实践,或者说正处于鼓乐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如何更好地精心设计,从局部项目的开发逐渐成为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还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地加强研究和思考。例如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学鼓乐的兴趣;让学鼓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开发毕竟是一项需要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的复杂活动,不是仅凭教师的热情就能实现的,因此参与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素养,进一步加强更新教学观念。

(三)在鼓乐课程实践过程中,如何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课程文本,及时反思课程方案,及时调整实施中的问题,促进鼓乐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评价标准的科学设置有待进一步探索,力争编写《鼓乐课程评价手册》。

(四)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鼓乐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这正是鼓乐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总之,实施这个特色项目以来,我园通过实施鼓乐课程和鼓操展示活动后,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较以前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家长纷纷表示,在幼儿的铿锵鼓声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力,这对于幼儿成长将会带来积极的正能量。鼓乐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也对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无止境,创造无限,面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大课题,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幼儿园鼓乐园本课程,编写园本教材,逐步形成我园鼓乐特色课程,完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卓娅.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幼儿园实习中自我评定第9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74-03

当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农村家长对孩子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孩子的能力欠缺,不能对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施加积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普遍较差,没有养成初步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遵守公共卫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幼儿园这一关键期开始,家庭给予儿童的影响更多、更大,“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本研究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研究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家园合作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实施策略。

一、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内容与目标的确立

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与内容的确立,主要围绕《纲要》健康领域总目标,以本园幼儿健康行为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制订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年龄班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以及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确定各年龄班的培养工作侧重点:小班重点教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卫生常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生活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生活卫生常识水平,重点抓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中班阶段初步形成;大班重点要坚持抓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巩固工作,防止认知和行为的脱节,避免出现生活卫生常识水平高而习惯差的现象,使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基本定型,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框架的构建以及养成教育课题活动内容系列的形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展开研究,幼儿园着重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教育模式的探究,家庭则是在幼儿园的指导下着重于以练习、巩固、优化、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合作模式的探究。

1.基于园本养成:搭建开放的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平台,培育健康的幼苗。

(1)明确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成人的观念及教育方式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更关系到幼儿的幸福感,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避免训斥、斥责、威吓等消极的教育方式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前提和基本原则。

(2)构筑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将习惯培养分解为三个步骤和顺序,即学习知识技能――复习巩固强化――逐步形成习惯,从不同途径让幼儿感知体验、加深理解、反复练习,把整个培养过程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促使幼儿主动发展。

第一,集体教学――学习生活技能、汲取健康知识。集体教学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集体教学包括专门设计的健康教学活动,也包括综合渗透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活动以及主题中的教学活动。

第二,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技能、促进习惯养成。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比其他形式更加有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益于幼儿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对幼儿健康态度、行为习惯的改善和养成。我们充分利用各类游戏,寓教于乐,以达到复习巩固、促进习惯养成的目的。

第三,日常生活――练习动作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来园、盥洗、喝水、进餐、睡眠、离园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实施渗透的教育策略。具体做法是:①常规训练。制订园本《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将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用“常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幼儿每天从来园到离园的一天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练习的机会。通过日复一日,经常性的重复行为练习,不断刺激幼儿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促使幼儿以正确的行为方式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轻松自如、活泼愉快地生活在集体之中。②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隐含着许多的教育时机,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敏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善于抓住、捕捉教育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促其积极练习,提高技能。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在与孩子交往中做个有心人,随时捕捉教育的良机。

第四,环境创设――增强多元互动、巩固健康行为,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给幼儿正面积极地暗示,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起到支持和教育的作用,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直接说教更有效、更持久。通过创设温馨、有趣的墙饰,无声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教育幼儿使其增强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幼儿改善健康态度、逐渐养成健康行为。此外,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重视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能动作用,让幼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环境中物化教育目标,创设有趣的墙饰、标志和操作环境,使幼儿始终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在与环境、同伴、老师的相互作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少不了成人的检查、督促,也避免不了严格要求或适度的批评教育。但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始终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过程中,保教人员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营造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快乐地生活。在培养过程中,要求教师牢记:幼儿是一个有情感的整体的人,其情感直接影响认知的发展。

(3)探索多样化、科学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评价,尝试评价标准的多维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不断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以凸显评价的发展,有效引导幼儿发展。

在一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现状。在一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观察所获得的幼儿的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更加有效地收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发展的信息。我们的做法是:观察所有幼儿和个案观察相结合;以文字记录和图表记录相结合;分类记录典型的和非典型的行为;汇总多种观察资料来提高观察报告的可靠性;结合不同情况下的证据提高观察报告的效度。在这样多元、动态的评价中,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持续地观察和评估他们的发展潜能,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调整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并给予适宜的支持,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

通过阶段性评价了解幼儿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根据各年龄班的培养侧重点和各阶段的培养内容,建立相对应的阶段性幼儿发展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和家长能清晰的了解幼儿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并依据评价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制定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中班近期培养重点是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设计了《进餐行为记录表》,并引导幼儿自我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记录表记录着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良好习惯养成的成效。它既可以让大年龄幼儿运用自我记录的方法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自己的行为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使教师不断审视自己对幼儿的关注重点和评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

(4)在总结性评价中检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是对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考核,而是通过评价了解幼儿是否在课题研究中有所获得、有所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审视自己的研究行为、管理者思考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我们用多种方式获取幼儿的发展信息,以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除了相对集中的测评外,各年龄班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反馈问卷表还综合运用了以上所述的各类评价方法以及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评估法等,获取真实、有效的幼儿发展信息进行评价,从而验证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有效性,最终检验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达成度。

2.夯实家庭根基:优化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家庭环境,家园合力夯实健康的基础。首先,为保证家园同步教育,围绕研究目标制定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各年龄段家长工作计划,分阶段系统地指导家长在家庭里开展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提高了针对性、有效性,同时确保了家园教育的整合性、同步性和交融性,提升了家园健康教育的效能。其次,为帮助家长优化育子环境,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拓展家庭教育辅导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家长活动。

(1)完善家长会类型,强化辅导功能。完善家长会类型,充实家长会内涵。在原有的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基础上补充增加了围绕课题实施而召开的不同类型、不同内涵的家长会,包括:以转变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丰富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辅导型全体实验班家长会;以宣传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意义、内容和要求为主的辅导型分年龄班家长会;以了解孩子阶段性习惯养成情况为主的信息反馈型沙龙式家长座谈会;以交流家、园教育策略、教育经验教训为主的多元互动交融型经验交流会等。

(2)充实家园联系栏,提升辅导效能。基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健康教育知识贫乏,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的知识,把每阶段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等粘贴在联系栏里,让家长了解,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例如培养小班幼儿保护牙齿的习惯,我们在联系栏里粘贴了《让孩子正确刷牙、习惯刷牙》的文字资料,从“从小刷牙,终身受益”到“牙刷、牙膏的选择”,“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习惯培养要点”以及“孩子刷牙周记卡”全方位地指导家长在家庭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配以正确刷牙方法的图示。

(3)开展示范性观摩活动,提高感性认识,学习教育技巧。为了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孩子的表现以及幼儿园开展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其感性认识,并从中领悟到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技巧,每学期分段开展各类示范性观摩活动,包括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让家长观摩幼儿在园的生活流程和常规要求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观摩活动前,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划,并指导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事后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参与精神,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家长提出下阶段家庭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延续和巩固养成教育,以达到示范的目的。在幼儿园多渠道、多策略的帮助和指导下,家长们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对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与幼儿园渐趋一致。具体的做法有:

第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有些家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把孩子的房间设计的美观、合理、舒适宜人,还仿照幼儿园的区角,为孩子创设了娃娃家、美工角,有的家长更新观念,为孩子提供了单独的小牙杯、小毛巾、洗手液等,还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专门添置了小床,让孩子学习独立就寝,从而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认真填写评价记录表,督促孩子反复练习。教师根据每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庭记录表,指导家长们反复督促、训练孩子的行为。家长们主动认真地填写各类记录表,并检查督促孩子自我评价,及时反馈教育信息,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养成教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