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6:28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1篇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防火

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公安消防的重要职责,对于我国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从消防防火的前期预防到火灾的救援,以及事后的处理等,都应该有一整套健全的机制,从而切实保障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运行。

1.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特点

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建筑材料为木材,根据我国消防的耐火等级划分属于三或四级耐火等级,所以发生火灾的系数较高。文物古建筑在布局上也不利于消防防火,因为受到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且消防理念较弱,所以布局比较紧凑,没有预留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将为消防救援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一般都建造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依山而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在时间上会有所延迟,会耽误消防救援的最佳时机。

2.文物古建筑容易引起火灾的原因

2.1建筑材料和建筑布局

文物古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由于其结构形式主要是木构架,在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其木材中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木材干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火灾。而在文物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大多为松、柏、杉、楠等材质,尤其是松树和柏树,其中含有大量的松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蔓延,为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难度。古建筑大多数通风条件都较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炎热蔓延较快,而且燃烧十分迅速,再加之屋顶较为严实,发生火灾时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从而形成立体燃烧。当前我国古建筑多以单位建筑为主,各单体建筑共同组成各种庭院,一旦有一体起火,则毗连的建筑都会大面积燃烧,从而导致火势很难控制。

2.2管理不力

当前文物古建筑在管理方面存在分工不明及责任不清的问题,部分主管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较为忽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再加之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在火源及电源管理方面不严格,缺乏责任主体意识。部分文物古建筑中消防设施数量不足,缺乏消防水源。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火灾,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相关部门职能

要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明确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健全管理机制,普及消防知识,努力预防火灾发生。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难点问题。依法解决古建筑文物保护维修经费问题。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防火宣传

在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中,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防火局面,以此来确保古建筑消防自救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依据,坚持保护与整改相结合,在利用的基础上重视管理工作,以此来有保障古建筑的安全,有效的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实现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为了做好消防防火安全防范工作,对于文物古建筑需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消防安全自查,重视古建筑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努力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发动群众的力量,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来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自觉参与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来,有效地保障古建筑的安全。

3.3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很大一部分古建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部分位于高山之颠,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的诸多限制,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完全依赖于消防力量来扑救无法及时消除隐患,因此需要对自身消防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使火灾在初期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位于城市中的古建筑,需要充分地利用市政供水管网来安装消火栓,并将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保证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对于处于山区及郊区的古建筑,需要修建消防水塔及消防水缸,确保消防应急用水需求。

3.4加强电源和货源管理

在古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格进行用电管理。对有雷击危险的古建筑,要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和维修。在古建筑内严禁堆放柴草、木料及汽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燃放和焚烧,要指定远离古建筑的焚烧点,并定人定岗负责管理,确保消防安全。结语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防火安全工作要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有效地保证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确保这些民族瑰宝能够传承下去。

作者:王强 单位: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吴波.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做法及预防对策[J].科教文汇,2008(29):20-22.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2篇

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还会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加强消防防火管理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兴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带来极大便利。所以本篇文章就对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促进消防防火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关键词:

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原来陈旧的消防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形势,而且原来消防管理模式中存在众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严重影响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所以消防管理部门不断研究推出网格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但能够跟进当前发展形势,还能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良管理模式。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及原则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是新兴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城市消防区域分成若干个单元格,对每个单元格进行高效管理。划分成若干单元格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格之间的控制管理,每个单元格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保证管理工作能够系统进行,最大程度提升管理效果[1]。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复杂的信息处理进行分解,使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促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

(2)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也要遵循相应管理原则,主要有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性原则、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网格单元间资源协调性原则。单元格划分标准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对单元格划分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原则,保证单元格划分的合理,为以后管理打下基础。由于单元格管理模式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一定要保证各个单元格之间信息的连通性,这样才能准确控制整个单元格,提升管理效率。保证网格单元间资源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只有将各个单元格之间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2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1)优化管理消防执法效率。网格化管理将整个防火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之后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材料收集工作,做好准确记录之后再汇报给总负责人。进行区域化信息收集时,可以优先选用本区域人作为收集人员,因为本区域人员对本区域的环境相对了解,能够准确对隐患区域进行排查,有效提高资料收集效率。这样就能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进行及时排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大大降低该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切实有效的优化消防执法效率。

(2)有效提高消防监控能力。因为采用的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模式,所以在每个独立的网格之中都要设置与之需求相对应的消防分队。消防分队成立之后,应该派分队成员对管辖区域内的所以场所进行排查,确保消防防火工作顺利进行[2]。如果消防分队中的消防人员是当地居民的话,这样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更加细致的了解,进而大大增大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督能力。因为监督能力的提高,能够更早的发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3)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之后,使用计算机对消防信息进行管理,并且还和公安部门进行联合,这样就加大对消防数据的检测准确性,因为还有公安部门的加入,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区域检测由动态变为静态,方便全面对消防数据进行监测。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消防人员在得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将火灾隐患消除,不断提高消防能力。

(4)推动管理发展进程。因为采用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官管理模式,所以区域内相关工作划分的更加细致,消防负责人能够更加及时发现自己管理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检查的准确性。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进行整改,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能够将整改质量落实到个人,保证整改工程顺利进行。因为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区域管理范围缩小,区域内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时间对该区域进行巡逻检查,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该区域内消防工作落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隐患进行更加系统的整治。督促整改计划的落实,保证辖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欠缺。由于网格化消防管理模式是新兴模式,很多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模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领导对网格化模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导致网格化进程缓慢,不能跟上时代进步。

(2)资金投入不到位。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极为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重视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限制,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网格化管理建设当中[3]。只能试点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导致网格化管理发展缓慢。

(3)工作进度不平衡。由于各地人员配备和经济问题,导致工作进度不平衡。有些地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消防任务,整体进度不平衡,导致消防工作进步缓慢。

(4)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网格化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影响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些消防人员就是当地居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过关,再加上相关培训不到位,致使消防人员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这也是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改善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各地政府要增强网格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建立齐全的管理措施,将消防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相结合,设置明确的奖惩方案,使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

(2)加大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网格化消防工作发展的基础,所以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以拓宽集资渠道,增加收入,保障消防工作顺利进行。

(3)平衡工作进度。想要平衡工作进度就要及时做好推广工作[4]。合理的推广能够切实保证网格化消防工作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消防工作发展。

(4)提高人员素质。消防人员的培训也能加快网络化消防工作的进行。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教育宣传,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各地公安部门还要加强保安部门人员培训,充分利用保安优势,建立完善的网格化消防管理系统。

5结束语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消防执法效率,还能提高对火灾监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网格化在实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能促进消防工程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王惟昊 单位:武警江景德镇市消防支队昌江大队

参考文献

[1]胡佳.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风,2016(06):71-72.

[2]杨洋,顾常源.网格化在社会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5(03):33-34.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3篇

【关键词】油田矿区消防安全;安全现状;管理措施

矿区防火管理措施的讨论与制定是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加,所需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油田矿区的施工规模和施工效率也随之不断进步。但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放大了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的隐患,油田矿区重大安全事故也频有发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重视。

1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现状

当前国内的油田矿区消防安全与防火措施管理相对落后,方案与机制不成熟,在施工人员素质,消防器材,矿区监督与管理上都有明显问题。

1.1矿区人员消防知识不足

在当前国内的一些油田矿区中,相关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当薄弱,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内技术标准,相对落后;现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没有接受过相关措施训练等等,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中小型油田矿区等实施矿区消防管理措施有难度的矿区。

1.2消防器材和设备落后

当前多数油田矿区的消防管理措施相对落后,设备设施和安全意识不符合安全标准,对新产生的消防安全隐患没有正确应对方案。在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中,主要针对的是普通防火灭火的宣传,没有对油田消防管理特殊性进行针对。对油田矿区安全措施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应对能力没有系统考核,无法做到标准化员工消防素质。

1.3矿区消防监督管理不到位

除了上述问题,油田矿区消防安全还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应当将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监督机制放在油田矿区消防管理的基础位置,矿区内的消防管理负责人不明确,对后续的事故责任追究以及矿区施工的继续开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2油田矿区消防安全措施创新的重要意义

矿区内消防安全措施在油田生产安全、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油田矿区安全性的支持和保障。但目前国内油田矿区的相关管理机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并对管理措施进行创新是油田矿区消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油田施工过程中,经常为接触易燃物品,施工现场也存在比易燃物品更危险的易燃气体,相关应对措施就应该更加科学有效。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几起矿区消防事故中,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后是一个很严重的影响因素,国内目前的相关安全方案没有跟上时代脚步,对一些新产生的矿区消防隐患没有应对方法,这些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显然已经不适用与目前的矿区安全管理与应对,因此油田矿区消防安全措施的创新有必要提上章程,响应政府部门对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的重视,响应消防部门号召,进行消防安全措施的主动创新与实践。

3关于矿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方案

3.1加强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在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中,相关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强度和实践能力是构成的基础,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在普遍应用的消防安全培训课程因为缺乏强制性的原因,使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无法传播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考核机制的引入,能很大程度上加强施工人员对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在培训结束后或是培训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涵盖多个方面,比如基础的书面知识。但消防安全的培训,最注重的不是熟记书面安全知识,是为了培养施工人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施工人员的日常工程中,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但是实际行动却没有符合相应的标准,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应该是书面上的文字,而应该化为实际操作的习惯,在施工过程中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操作习惯,是最有效的防止油田矿区消防安全隐患的方法。

3.2建立矿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在矿区消防安全管理中,没有责任制度一直是比较明显的问题,消防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没有负责的部门或是负责人,在重大矿区安全事故中,没有负责人承担事故后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田矿区内部人员对消防安全意识的不重视。矿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对提高矿区内部人员消防责任心和各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在一起重大矿区消防安全事故发生了,能够最快速度的找到负责人,那么对矿区事故的控制速度,和事故后正常展开工作的速度有着显著的提高,是一项能够保障油田矿区的生产安全,和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

4结论

油田矿区应为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容易产生易燃物品和易燃气体,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所关注的焦点,而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区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矿区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不断更新是必要的措施。不断完善制度,建立责任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保障油田矿区生产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使相关行业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军.矿区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煤炭技术,2005,09:77-78.

[2]黄莺.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孟冬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应用技术[D].郑州大学,2012.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4篇

关键词:火灾;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城市建设虽然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的生活服务,但是也同样增加了各类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类原有城市服务设施的老化,火灾隐患成为威胁城市居民最大的安全问题。并且随着城市设施越来越复杂多变,增加了公共场所的消防难度,并且火灾的危险程度以及整改难度也随之增加。如何提高城市火灾高危区域的消防安全,成为当前消防监督部门必须予以重视的工作内容。

一、火灾高危区域的基本情况

通过排查统计,毕节市共有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人员密集的商(市)场等火灾高危区域30处,其中七星关区6处,大方县两处,黔西县9处,金沙县4处,织金县两处,纳雍县两处,威宁县1处,赫章县3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1处。

二、火灾高危区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火灾高危区域形成的时间较早,无消防规划,对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未作合理设置。由于建设初期没有充分考虑消防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问题,区域内的建筑大多数为居民自建建筑,未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没有经过规划设计、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把关程序,因而在消防隐患的排查、消防安全的保证上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在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安全疏散、耐火等级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有的甚至无市政消火栓,进入区域内的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等,一旦这些区域发生火灾,那么消防人员以及设备无法及时奔赴火灾现场,火灾扑救难度极大。

(二)建筑耐火等级差。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老式居民住宅和危棚简屋,这些建筑多以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为主,有的甚至采用彩钢夹芯板等可燃或易燃材料搭建,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极快,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三)违章搭建现象普遍。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等火灾高危区域内的居民用彩钢板等可燃材料搭建简易棚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老式居民住宅及简易棚比邻建造,这些建筑的电线排布、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等都极易引发火灾,并且由于建筑板材也为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向四周蔓延,造成火烧连营。

(四)电气线路设置不符合要求。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大多数房屋电气线路老化严重、私自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现象普遍,有的甚至直接从室外配电箱拉接电线。室内到处是私自拉接的电线,电气线路敷设达不到要求,布线不规范,极易发生电气线路短路火灾事故。

(五)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部分建筑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有的商(市)场建筑本身就是多产权,有的是产权单位通过租赁将商(市)场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出租给其他单位,导致多产权或多使用权相互交织。这类场所由于涉及多家单位,而且属于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分离,在管理上互相推诿,在经费投入上相互扯皮,导致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维护不到位。市场内的小商铺、小门面等“九小场所”密集,流动人口多,电源线路乱拉乱接,消防车通道被临时摊位占用,消防车无法通行,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六)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中居住人员密集,大多是老年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自防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加强火灾高危区域消防安全监管

(一)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等火灾高危区域火灾隐患总量大,涉及单位和住户众多,消防水源、消防车道路、建筑结构等根源性火灾隐患的整改周期长,需投入的整改资金量大,彻底整改的难度大。因此,城乡接合部等火灾高危区域的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建议由政府牵头,按照一个区域“一套整改方案、一名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应急处置预案、一套日常监管措施”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治理。一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完善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的消防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结合危房改造、旧城区改造等惠民工程,开展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的老旧建筑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三是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建设市政消火栓,拓宽消防车通道,确保消防车能顺利通行,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接合部、棚户区、老旧城区、城中村等的消防安全条件。四是在市政消火栓不足的区域或在取水困难的地方,建消防蓄水池,为灭火提供充足水源;在消防车道宽度不足,或不能正常通行的地方,购置手抬机动泵、水带等消防器材,落实专人维修保养,遇有灾情时,迅速展开扑救,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五是加强电气线路改造。供电部门对老化电气线路进行改造,对老旧的变压器、漏电保护器等电器设备进行更新,从根本上减少电气线路因过载、短路或断路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六是对占用消防车通道作为菜市场等老、大、难火灾隐患,政府应组织工商、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整治小组彻底整治。

(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乡镇(办事处)、安监站等基层组织要将城乡接合部、棚户区、城中村等火灾高危区域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管。按照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明确政府、街道、社区三级消防安全网格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和责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同时,要充分发挥派出所监管作用,将火灾高危区域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加大检查力度,及时火灾预警信息,推广“两分钟防火法”、“五户联勤、十户联管”、“老弱病残酒疯”六类重点人员登记造册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城乡接合部等火灾高危区域内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

(三)明确管理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职责。一是有物业管理公司的,把物业管理公司确立为消防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消防安全工作负责;没有物业管理且有多个单位的建筑,由各单位协商,推选出一个单位具体负责该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其他单位要投入消防安全管理费用。二是督促建筑使用单位与物业管理公司签定消防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由物业管理公司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加强固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督促各单位与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由维保企业定期对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四是督促单位组织员工开展消防常识教育,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灭火疏散演练,提升员工“四个能力”。

(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针对火灾高危区域内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排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差、消防逃生自救能力弱等情况。要按照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积极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火灾高危区域内每一个门面、每一栋楼院、每一个村组都张贴消防安全温馨提示,通过发放消防手册、播放火灾警示光碟、摆设消防咨询服务台等,将消防知识最大限度地普及到每个火灾高危区域内的每一名群众,全面提升火灾防控和逃生自救能力。在重大节假日和火灾多发季节,免费向群众发送消防公益短信,提醒群众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形成浓厚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提高在住人员防范火灾的能力。

(五)组建志愿消防队。依托乡镇、街道办、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在火灾高危区域内挑选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志愿消防队,根据需要修建水池,配齐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器材,定期开展业务训练,使之能扑救初起火灾。在火灾高危区域内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存放点,建立门面与门面、楼院与楼院、住户与住户之间的联防联灭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处置。

结语

城市消防安全的保证关系到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虽然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在消防安全体系的建立上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管佳林,况凯骞,俞祚福.火灾高危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10):3-6.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5篇

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充分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正在加快,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也愈来愈高。加强消防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是保障火灾事故救援有序安全进行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消防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以及安全管理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优化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对实际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安全管理;消防救援;原因

从近些年我国的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在发生的频率上愈来愈高,对火灾处理及时有效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在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的各方面建设上没有完善化,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低等因素,造成了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消防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研究,就能为实际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1.消防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以及安全管理问题

1.1消防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分析

消防灭火救援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造成了消防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避免消防员伤亡问题的发生。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原因当中,主要有救援对象的复杂化。救援工作自身的危险性就比较大,尤其是处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时候,城市建筑的高度在不断升高,居住人员愈发密集,各种危险品以及易燃物大量存放等,这些都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以及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在消防灭火救援中,处置的对象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这就必然会对消防灭火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性有着很大威胁。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开展次数越来越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消防人员的事故概率,每次出警消防人员都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以及伤亡概率。加上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比较缺乏,对消防人员自身的安全保障力度就相对比较薄弱。还有是消防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场安全意识不足,以及对自身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没有准确的掌握现场的情况,对火情的侦查工作没有细致化进行,对辖区的情况没有熟悉等等。这些因素都对消防人员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1.2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就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随着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层建筑也愈来愈高,建筑的结构也比较多样化。城市的大型活动也比较频繁,这样就加大了人流量,一旦发生火灾安全事故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实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在安全认识上没有加强,认为灭火救援是消防部门职责,没有重视社会各层联动,这样就造成了消防部门独立工作的局面,在安全工作的全面优化方面没有得到加强。消防人员没有注重灭火救援的安全技能熟练掌握。在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没有深入进行,对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办法没有科学化地实施。指挥员以及战斗员的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在对灭火救援战评的工作上没有细化,不注重经验的积累等。各级指挥人员以及战斗员的专业化素质不足,消防队伍的人员结构没有合理化,基层岗位的更替相对比较快,灭火救援业务培训工作没有科学化地开展。另外,消防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实战演练的相关工作比较弱化,消防人员的消防心理训练不强,专业化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就是在消防救援的通信保障工作方面没有得到加强实施,当前的消防通信装备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化,单兵通信装备的建设发展相对比较慢等。这些层面的问题对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就形成了很大阻碍。

2.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加强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保障安全管理的完善化。笔者结合实际对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第一,注重安全管理思想观念的及时性转变。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和时展的要求相结合,注重安全管理思想观念的及时性转变,从思想认识层面加以提升,对组织领导不断地强化。各级要站在保障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地区的火灾以及各类灾害事故救援任务和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将火灾救援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创新开展,树立良好的安全发展的理念,做好消防人员的伤亡事故预防工作等,将其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只有转变了安全管理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加强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保障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就要从管理制度层面完善建立。在安全管理制度当中就有调查伤亡事故制度、消防员专职安全体制以及风险管理等制度内容。要加强消防部队应对事故的成因的深入调查,进行全面地总结经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能定期对安全伤亡事故履行通报制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在风险管理方面也要加强,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和控制监督体制,从制度上将安全得以有效保障。第三,加强安全管理的战术应用。在对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充分重视合理的战术加以应用。首先在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方面妥善实施,消防人员在参加灭火救援的时候,就要佩戴空气呼吸器以及消防头盔和安全服等等。在遇到了特殊火灾救援现场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际提高安全防护的等级,佩戴专业防护服。在救援现场对消防人员的安全意识要不断加强,自觉做好个人防护的工作。另外,在现场的侦查工作方面要加强,及时掌握现场火灾的情况,预先做好火灾救援的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安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第四,强化消防人员的实战训练,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消防人员在实际的灭火救援中,会遇到诸多的安全威胁,为能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日常的实战训练,本着从严出发的原则,在安全管理的观念上及时转变,并能从科学角度出发指导实践。将操场的训练以及实战演练紧密结合,对基地化的训练加以突出,对消防人员的技能以及体能训练要不断强化。在训练过程中应当立足现有的装备,注重装备的更新,利用新的消防设备和技术应对实际的火灾问题[5]。在实训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并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以应用,通过多种场地灵活组织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消防人员的实践能力,在安全方面也能有效保障。除此之外,对消防灭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要充分注重从理论上进行学习,加强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消防灭火救援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上要加强综合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安全管理的理念上以及技术上,都要及时转变,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炳泉.用飞机实施消防灭火的历史与现状[J].山东消防,2003(8):38-39.

[2]张世军.我国消防灭火基层指挥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4):91.

[3]吕利军.浅谈我国消防灭火基层指挥体系[J].中国西部科技,2014(10):92.

[4]贺宏涛,王伟峰,程勇.油库应大力加强消防灭火指挥员队伍建设[J].甘肃科技,2014(17):127-128.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6篇

关键词 地下建筑;火灾;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19-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1 地下建筑工程分类

地下工程是指,建筑在自然岩层或土层中和构筑在地面建筑下,由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统称为地下建筑。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5类:军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共服务性建筑。

军用建筑:包括各类野战工程,指挥通讯、物资仓储、火炸药库等。

工业建筑:包括各类地下工厂、车间。

民用建筑:包括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体育场、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等。

交通建筑: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道等。

仓库建筑:包括各种地下贮库、油库、粮库、车库、物资库、冷库、资料档案库等。

共用建筑:包括通讯机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

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

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如:地下建筑中一间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以达1 300 000m3。以建筑物净高3.5m计算,1 300 000m3烟量可使37万m2的工程全部被烟充满,而地下建筑由于无窗无自然排烟条件,发生火灾时不能象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由破碎的门窗散到大气中区,而是大量的滞留在建筑物中,而且燃烧中还产生各种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是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散速度一般为0.5m/s~1.5m/s,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如人员在此情况下安全疏散决定于3个极限值:(1)疏散视距的极限值;(2)人能承受烟浓度极限值;(3)在疏散视距离内,人能承受烟浓度下,人员疏散视觉光强度的最低极限值。超出上述3个极限值人员将难以正常疏散。

3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4.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由于地下建筑具有特殊性,发生火灾后不易扑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因此,地下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认真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2严格建筑防火管理

4.2.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

4.2.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耀明,郝震.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03(6).

[2周竹虚.地下空间的火灾特点[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9(9).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7篇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

灾害事故现场的状况是瞬息万变的,如果在指挥、保护措施和处置方法等方面稍有失误,就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车辆器材损失。因此,明确造成消防员伤亡这一问题的原因,并能够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加强灭火救援中消防员自身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就显得异常重要。

1.救援中出现伤亡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没有真正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

1.1.1.工作粗心,没有细致、全面的进行火情侦察。

在救援中,部分指挥员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救援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没有充分的考虑,完全凭主观进行判断、开展救援行动;对火情侦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把消防队员到场先出水为第一准则;极易受现场紧张气氛的感染,救援心切,在没有进行火情侦察情况下就展开救援行动。

1.1.2.没有针对性强的灭火救援预案。

针对性比较强的救援预案的制定是以对现场状况的深入了解为基础的,只有深入的了解了现场,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预案,采取有效的行动。部分中队指挥员没有对重要场所的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现场时,走过场,应付差事。而失火单位的内部布局、建筑结构和火灾危险性等情况却知道的很少,平时实地演不认真,实效性差。一旦有灾害事故发生,往往受灾害迫于灾害形势,盲目、无目的性的进行灭火救援,这样,不必要的伤亡事故就不可避免。

1.2 没有到位的落实自我防护措施。

1.2.1.防护装备的种类和数量缺乏。

部分领导对消防员防护装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只讲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将部分使用效率低的装备闲置不用,打“球”现象严重,不按照规定标准配置,防护装备的配备滞后于实际需要,使消防人员的火场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1.2.2.不合理的使用装备

在有的地方,消防员防护装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对高空救援的缓降器、上升器等器材未履行使用登记、日常维护等程序,在灭火救援时使用盲目;部分单位唯恐训练损坏装备,真正救援时却手忙脚乱,不熟练、不合理的操作装备必然导致消防人员伤亡的发生。

1.3.不到位的组织指挥

1.3.1指挥员未正确预见现场的危险。

高度的工作热情,处置胆大,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是大多年轻指挥员的通病,因此,当面对气氛紧张的火场,他们往往没有充足的判断和临机决策能力。以致于发生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1.3.2.指挥员专业知识的缺乏

有的指挥员在面对高层、地下等火灾,处置气体泄漏等复杂的灾害时,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往往易发生两种错误:第一,消极的防御,由于对自身战斗力量不能正确的估算,对火势发展不能作出正确的预测,导致战机的贻误。第二,指挥员对现场情况判断失误,对潜在危险观察的少、考虑过少,进攻盲目,特别是在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时,由于对可能出现的爆炸、中毒等征兆掌握不准,也就不能针对性的调整部署,以致于当意外事故突发时仍毫无准备。

1.3.3.消防通信保障能力不足

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是保证各级指挥员战术意图落实的根本。通信不畅会造成消防队员的各自为战,如果是在大型的灭火救援现场,各参战单位间信息的不畅,不仅影响救援的成败,对消防队员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2.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2.1加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倒致救援人员伤亡的事件经常发生。如在有易燃液体或气体的现场,在没有关阀门的情况下就扑灭明火,这极易引起二次爆燃的发生;所以,加强消防官兵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十分必要。

2.2.增加实战性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2.2.1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进行训练,以装备为基础制定训练操法,使人和装备相互结合,生成最有效的战斗力。最近几年,新装备、新技术在消防部队中广泛推广,这正是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重要时机。要认真研究新配备的装备,编成操法,进行训练,使消防人员熟练掌握其性能及使用,让新装备尽快形成强大战斗力。

2.2.2从实战的需要出发进行训练,训练要以救援需要为依据。树立科学的训练观,突出基地训练、组合训练和实战应用性训练。例如,在灭火救援中,如何进行破拆、如何制定救人方案、、如何避免爆炸等,经训练使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2.2.3进行创新性的训练,丰富形式,利用各种场地。要根据参训人员的不同,开展不同的训练。以此使官兵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2.3.科学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

2.3.1.指挥员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安全

一是要明确目的,火场指挥员要善于捕捉火势发展的信息和可能会出现的险情预兆。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行动,采取有目的应对措施。二是要明确重点,合理把握时机,随时做好行动准备。三是要合理部署兵力,要把主要兵力投放到火场最需要的地方,因人定岗,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四是要灵活运用战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五是要正确使用灭火剂,要在充分考虑火场多方面因素情况下合理选用。

2.3.2.选择正确的进攻阵地

选择阵地要注意以下两点:是否依靠承重墙,要对墙的承重、有无变形等进行科学推断,在非承重墙、屋顶等下面严禁站立;是否有水泥等材料因受热掉落的现象。

2.3.3.消防员的常规防护装备一件也不可缺少

规防护装备在日常的救援行动中运用的最普遍,它能够保证消防人员在大部分的救援中免受伤害。同时,基本装备的保养对于灭火抢险成败和自身安全也有直接影响。所以,要充分重视常规装备的配备和保养,以充分确保安全。

2.4.强化专业知识,增强救援能力

这个时代,是各种高科技、新知识不断产生并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如今,高层建筑林立,石化企业密布,地下建筑增多,致使火灾发生的频率大增,处理难度不断增大。面对新情况,各级指挥员要认识清楚,更新观念,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救援指挥能力,以满足形势变化的要求。

3结语

面对严峻形势,在明确了救援中出现伤亡的主要原因之后,为了促进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采取,希望这一目的能够达到。

参考文献: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8篇

[关键词]防火 高层宾馆 消防监督管理

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流动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促使建筑向高层发展。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我国高层宾馆建筑在各中、小城市拔地而起,发展迅速,一方面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消防问题,由于高层宾馆建筑装修富丽豪华,是一种集住宿、就餐、购物、娱乐、商务、开会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火灾荷载增大,一旦发生火灾,难于扑救及人员疏散,会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高层宾馆建筑火灾一直是国内外火灾研究防治的重点,对于掌握高层宾馆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及提出必要的防火监督管理措施,避免和减少火灾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高层宾馆的火灾危险性

高层宾馆在我国按投资和经营的不同情况分为豪华级、舒适级和经济级三种,其既讲究建筑的整体美观实用性,又讲究外观雄伟、内部装饰豪华,特别是现代高层宾馆,由于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及其使用功能和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促使高层宾馆火灾特点有别于其他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L,1结构、功能复杂,火灾荷载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大型宾馆抛弃了以往以客房为主单一经营方式,将客房、公寓、餐饮、夜总会、会议中心等集于一体,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并追求豪华、舒适,以满足旅客的需要,以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对建筑和其它附属设施的要求很高,在设备、设施、装修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必然增加了可燃和易燃物品等火灾荷载,如大量的内部装饰材料和陈设用具采用木材、塑料和棉、麻、丝、毛以及其它纤维制品。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毒气体,给疏散和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危险。

1,2火势蔓延陕,途径多,且易发生烟囱效应

由于高层宾馆建筑的功能多,内部比较复杂。追求美观往往设有中庭和玻璃幕墙,内部均设有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风道等很多竖向管井。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机易发生烟囱效应。 l 3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高层宾馆发生火灾,要使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的安全区域,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 1,3,1疏散距离长 高层宾馆层数多,垂直距离长。高层宾馆发生火灾时,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和受逃生本能的促使,大量人员挤入楼梯,常常发生拥挤、堵塞现象,致使疏散速度相当缓慢。 1,3,2人员集中 大型宾馆是人员较集中的地方,而多数又是暂住的旅客,流动性很大。他们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安全疏散设施不熟悉,当发生火灾时,人们都有强烈的逃生欲望,往往会出现慌不择路的现象,加之烟雾弥漫且高温有毒,极易使入迷失方向,拥塞在通道上,造成秩序混乱。给疏散工作带来困难,并易造成重大伤亡。 2,高层宾馆的防火设计要求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高层宾馆,应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作好防火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针对高层宾馆发生火灾的特点,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消除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以确保城市高层宾馆的安全运营。 2,1设计总平面布局要合理 2,1 1高层宾馆选址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场地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布局应满足高层宾馆性质的要求,并与城市消防站保持便捷联系,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报警,城市消防站能迅速出动并有效地组织扑救。

2,1 2高层宾馆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与城市主次干道有机相连,使消防车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火场。合理布置消防扑救面。

2,1,3要保证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是为了保证消防车灭火操作的要求:二是为了防止火势飞扬蔓延,殃及相邻建筑物。

2,2设计防排烟系统要合理

防排烟设施与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关系密切,它能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因此在高层宾馆设计时必须设计有效的防排烟设施。首先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z,而后选择防排烟方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自然排烟、加压送风排烟和机械排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从确保安全疏散角度,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间(区)应采用正压送风,在疏散走道采取机械排烟方式。对消防电梯井及其前室应采取正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

2,3设计消防楼梯间及竖向井道要合理

高层宾馆的楼梯间必须设计成防烟楼梯或封闭式楼梯。这样既能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又能阻止火势蔓延。竖向井道如管道井、电缆井等必须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每隔2或3层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材料密封堵塞。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即超高层宾馆的管道间应每层进行防火分隔。

3,加强高层宾馆的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职责。单靠某一部门管理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协调组织,共同依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3,1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对于新建高层宾馆,各职能部门应联合实行消防一票否决制,把好建筑审核关,对未办理消防审批手续的,建委系统不予办理建设手续和核发施工证;对未领取消防安全许可证的高层宾馆工商部门不准核发营业执照。从根本上杜绝失控漏管、违章设计和违章装修等现象发生。 3,2依法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以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负责人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根据高层宾馆的情况设防火安全委员会或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组负责人为安委会或小组成员,全面领导并推动消防安全工作,制定高层宾馆逐级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责任明确的管理制度。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监管部门应对高层宾馆按照安全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四不放过”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以督导高层宾馆按规章实施管理,避免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第9篇

关键词:网格化 社会消防 安全管理 防火

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经济的加速发展推进我国社会消防工作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以及国家五部委的积极指导和监督下,实现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细则制定是消防部门的工作重点。加强基层消防,提高防火安全整体系数,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向。基层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加注重火灾预防及防火安全管理,为有效增强管理效率,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网格化管理,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能够进一步细化消防防火管理区域,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效率,对社会消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1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新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城市管理区分为一定数量的单元网格,以实现更高效的区域管理。该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标准下进行的,将管理对象为若干网格单元后,结合信息化手段以及数字化技术,并利用Internet为资源平台,进行网格单元之间的控制管理[1]。各单元网格间能够进行信息的沟通,以保证整体网络具有完整性,实现资源的共享性,最终达到管理效率提升的效果。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将原本较为复杂的信息实现条理划分,在单元划分完成后使管理过程更趋向规范和完善,使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2网格化管理基本原则

网格化管理是在一定标准原则下进行的,主要原则包括的管理原则有:

1)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性原则。划分标准,是网格管理的首要原则,在网格单元划分过程中,要参照其相关标准,保证网格化管理基础准确有序,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

2)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网格化管理本身就是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的控制管理,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保证网格单元之间的信息畅通至关重要。要使网格信息交流通常,信息及时精准,保证网格化管理具有整体性,便于更加高效控制整体网络,提高管理效率。

3)网格单元间资源协调性原则。资源协调性原则使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性原则。该管理模式应用的最终目的在于在一定范围内,对单元网格进行资源管理,信息共享,达到资源协调运用的目的,以更好服务于整体管理,提升管理效果。因此遵循单元网格之间的资源协调性原则十分重要。

3网格化管理在社会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社会消防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某城区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防火安全管理系数,增强管理主动性,更加准确判断火灾情况,大大提高消防效果。

3.1增强消防安全管理主动性

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中,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即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向以及具体流程流动性较大,使安全管理处于被动位置,以至于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能够从主动角度出发,在问题发生前进行全面覆盖式管理,将隐患有效预防。

3.2增强管理速度及准确性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具有现代管理特征,即管理速度快,准确性高。对网格单元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采取数字化管理方法,即对管理对象、过程进行数字化评估分析,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实现数字化控制[2]。

3.3实现信息完整管理

网格化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实行规范的流程化管理,参照消防基本管理标准,对火灾发生、火灾情况、消防出警以及完成救援形成一个封闭环路,保证管理全面、完整。同时,网格化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采集和传递,避免出现信息流失[3]。在信息收集完成后进行快速传递,到达相关管理中心后进行分析处理,这些消防安全信息的及时、精准传递保证网格信息流通顺畅,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3.4强化街道消防安全管理

网格化应用的直接作用在于增强城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使街道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发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以下图1 为例,是网格化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1 网格化管理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流程示意图

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革新手段,将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下的部门分割、各自为阵、资源零散等问题综合起来,实现街道消防安全的综合管理[4]。

2.5增强综合管理能力

网格化管理的应用使消防安全管理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各部分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现实时把握。在动态管理影响下消防安全情况具有阶段性监测特征,能够为长远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全面的信息管理及绩效评价能够使管理效果更具实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凭借自身优势发挥巨大作用。在今后的消防工作中,应不断扩大消防网格化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创新管理技术,以全面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