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5 10:42:17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加强总结,善于积累,坚持好的做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动摇课堂教学的地位,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现行教学质量,肯定中国学生潜在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大力度改革体育课。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半个世纪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在校学生廖廖无几。到199年,全国已有1942所高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成人高等学校871所。在校学生数达到742.3万,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413.4万,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为305.5万,研究生23,4万。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步晚,并受到等运动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据统计,1995年我国每10万人口中的高校在校学生为461人,仅略高于发展中国家(824人)的半数,不足世界平均数(1434人)的三分之一,与美国和加拿大(5544人)相比,则还不到十分之一。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观念等方面还值得探索与改革,本文就高等教育领域带有普遍性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总结、积累与坚持

建国初期,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较多地沿用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专业划分比较细,专业知识占的比重较大,人才培养以“专才型”为主。近些年来,我国基本放弃了“苏式”人才培养模式,而又较多地借鉴了欧美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专业趋于淡化,专业知识占的比重较小,人才培养以“通才型”为特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经验,洋为中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强调不够。半个世纪来,我国自身成功的方面是很多的,是值得总结的。我们应该结合国情,遵重中国与外国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善于积累,,明白哪些方面必须改,哪些东西应该留,而不是一味追求发达国家的东西。一位叫崔润民的作者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当我们正在自我否定时,美国人却在悄悄地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当我们砍掉补习班时,克林顿政府则欲加强对暑期班和校外班的投资。我们要避免盲目否定自己,更要避免盲目学习别人。不要等到国外肯定了我们的成绩自己才能认识到。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我国成功的例子均很多。象北京四中的张驰(学生),复旦大学的杨福家(教师),都是震动英国的中国奇才,张驰在英国爱塞克斯(Essex)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直升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边攻读博士学位,边指导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做论文。英国广播公司(BBC)将张驰誉为“中国人的骄傲,北京人的光荣”。张驰为中国学生叩开了爱塞克斯大学的门,1997年在该大学留学的中国人仅张驰rl人。1998年该大学专门委派一名代表到北京四中考察,并表示只要像张驰这样的学生,出自北京四中这样的学校,愿意去爱塞克斯大学的,他们全部免试接收。到1999年,在爱塞克斯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已近百人。杨福家原是复旦大学的校长,如今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第5任校长,成为英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华人校长。诺丁汉大学宣布此项决定的新闻稿标题为:“诺丁汉推举出一位国际校长”。陈至立部长在祝贺杨福家教授出任英国校长的信中说:“英国著名的诺丁汉大学聘请我国教育家担任校长,这在历史上是首次,这一荣誉是我们教育界同行的骄傲。”对于此事,杨福家校长本人认为:“它说明了20年来,我们中国在科学、教育等领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发展被人所了解,所理解。”确实,中国的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不断为世人所了解和肯定,如荷兰最古老的莱顿(Leiden)大学校长今年2月访华时说,中国学生的英语好得令他吃惊。在今年2月20日北京的新闻会上,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卢克·赫尔曼斯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我们自己也需要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坚持成功和成熟的东西,不断积累,办出特色,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之路。

二、论课堂教学的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正在逐渐加强。然而,加强实践教学并不说明理论教学不重要,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走向极端。当前,在部分师生中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的苗头,这是十分危险的。理论与实践必须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谈理论。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重要的,两者不可偏废。目前,我国高校4年制本科学生通常课堂教学为2500学时左右,从时间分配而言,大量的时间仍然花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仍是教学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人才培养影响是非常大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马虎,而且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社会发展至今,不仅知识越来越多,而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高等教育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效益、选择好学习内容、在直接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选择和汲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课堂和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堂是教师的重要舞台,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教师在课堂上浪费1分钟,那么如有60个学生听课,就相当于浪费了1个小时。当前,多数学校都制定有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作为系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三、怎样看待现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全社会都关心的大事,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内外似乎都有些消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教学质量下降了。对现行高校的教学质量,应该客观地分析和全面地认识。笔者认为,抛开历史背景、脱离时代要求,简单地说“提高”或“下降”是不够科学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愈来愈重视;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教育投人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加强;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比以往有了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学费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正在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然,高等教育仍存在不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投入不充足,教学硬件总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刻苦程度不够,不善于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够;扩招后使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更加紧张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改善。

少数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一直在下滑,这是一种缺乏质量观和时代感的极端说法。局部局时教学质量下降是可能的,但凡事都有度,不可能永久朝一个方向发展,世界上没有永远下坡的路。出于对教育的关心,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表现出忧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一定要客观看待,正确认识,全面比较,综合评价,克服消极情绪和负面效应,积极在实践中去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四、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刍议

长期以来,人们将中西方学生作对比时,普遍印象是中国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比西方学生差。其实,这一印象仅对了一半。从表面上看,中国学生总体动手能力是要比西方学生差一些;但认真分析,中国学生的潜在动手能力并不比西方学生差,甚至比西方学生更强。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期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观念,中国传统的观念比较固封,不鼓励学生多动。二是条件,我国中小学和高校的实验条件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据说西南边疆有所学校开设计算机班,却没有计算机,很多学生连鼠标都没摸过。试想,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强吗?然而,中国学生知识比较系统,基础较好,只要转变观念,改善条件,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快就会发挥出来。这一点可在许多中国留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去美国时打算学理论物理,但后来改学了实验物理,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少中国学生到西方不久,很快就展现出较强的动手优势。

杨振宁博士也认为中国人不会动手是一个错觉,认为很多的中国人非常会动手。对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持乐观态度。

五、对体育教学的思考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2篇

1.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涵。所谓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其实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监控组织需要定时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其他教学方面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信息收集或整理,运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使有关人员及时发现和修正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2.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特征。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体制性的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这样,质量监控工作才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及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仅依靠授课教师,也不是只靠学校的管理人员。它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协作努力才可以实现。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配合和努力来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③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要坚持全程性原则。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与标准相偏离的情况,这就需要质量监控工作人员及时地找出问题,做出分析,判断产生该问题的具体原因。这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找准方法和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监控工作具体过程中需要坚持监控的全程性。即工作人员需要对教学工作的所有教学阶段进行监督和控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修正,确保教学工作不偏离教学重心,达到教学目标。如果缺乏全程性则导致监控结果分析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从而影响对事件的正确判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具体地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相对来说层次比较高,较为繁杂,教育对象的专业素质相差也比较大,相对而言,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担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和专家,很多时候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办法,从而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结合成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成人教育的真正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究其根源是没有一只专门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教学和研究的专业队伍。

2.教学管理工作跟不上时展的节奏。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则明显落后。它往往是简单地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模式,不能切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工作,与时代脱节。现在当务之急是对管理与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工作。

三、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督

1.完善质量监督体系,重视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对师资队伍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作为管理人员,要创造机会,让所有工作人员接触、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育技术。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要优先选聘那些对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熟悉,专业素质比较高的老师。要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不断满足成人高等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学习的根本目的。

2.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成人教育特征。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要树立为成人教育服务的思想,要针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个体差异很大的事实,掌握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科学的监控方式和方法。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以及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以及差异,不能照搬照用。这就需要负责教学的领导层和管理人员,正视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采取有效的实施监控的方法。

3.完善改进质量监控工作,需要提升师资力量。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有着一定程度的限制,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大多数教师由从事普通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兼任。应该说其业务素质较好,但队伍稳定性较差,轮岗教学情况严重,敷衍教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要从观念上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来稳定成人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具体来说,一是学校支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对成人教育进行研究,鼓励教学成绩和业务素质优秀的担任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教师加入到队伍中来。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以及科学合理性,从根本上促进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稳步提升。二是要挑选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补充到队伍中来。要针对成人教育特点从各行各业选聘优秀人才加入到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产学研结合。教师的选聘范围可以是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从一些党政机关单位或者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是个人。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3篇

(一)高等教育生态过程研究

1.教育资源的生态学研究由于高等教育出现严重的不公平问题,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难点问题。这些学者大多借鉴生态位的概念,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在外部环境中区域分布不均,中观环境中出现教育层次、教学类型高度重叠和空场,内部环境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重构政府、社会、高校之间的关系。学者邢运凯通过对高等教育生态位的研究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当下出现生态位高度重叠的情况,出现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区域覆盖等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并探索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办学自主性较差,政府的权力过大等诸多矛盾是高等教育生态位高度重叠的根本原因。朱振林不仅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生态位重叠,辩证地分析高等教育中存在大量的生态位空场。一是区域空场,大量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在东中部发达地区;二是层次空场,高职院校较少且覆盖区域狭窄,三是行业空场,高校大规模的合并和综合化,缺乏行业特色的高校。认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首先是要调整政府管理高校在资源配置、评价方式、权力分配的模式。其次就是对高校在专业、区域、层次上进行合理布局。赵书山则是从资源配置失衡来解读高等教育生态学现象。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主客体失衡,资源配置过程、资源配置方式失衡等现象。

2.人才培养的生态学研究通过国内学者对人才培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1)关于创业教育的生态学研究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部分,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创业教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在创业教育生态学研究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创业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国内的研究成果很多。综合而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其一,有部分学者借鉴国外的创业教育经验,以比较的视角展开研究。刘振亚通过对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中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中存在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少,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课程少、社会和政府对创业资金资助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科技含量低和时间短、创业积极性弱。并结合美国创业教育经验提出培养合格师资、构建良性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整合资金和资源、制定创业鼓励政策等建议。其二,以实证视角进行研究。如,陈少雄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创业教育主体中内部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创业教育主体与各环节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培育策略。

(2)关于学科发展的研究胡春蕾、黄文龙以生态学视角对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进行解读,认为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学科生态承载力,主要包括学科自我引导能力、学科资源、学科竞争力三要素。这三要素的能力越强,学科生态承载力就越强。并对三要素的发展走向提出建议,分享决策与包容共治是学科自我引导能力有效提升的途径;结构优化和质量先行是学科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多科综合与均衡发展是长期形成学科竞争力的方法。

(3)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教师教育作为教育生态发展的主体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研究的内容之一。于海洪以生态哲学的视角阐述了当下教师教育的困境———教育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学术性与师范性对立等问题。强调应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打破学术与教学的樊篱,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途径。马瑞娟认为影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的主要有外部环境中的自然生存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以及内部生态环境中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知识限度、教学方法等生态因子。

3.学术生态的研究随着我国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关于如何治理学术生态环境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对高校学术生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关于“学术生态”这一概念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

(1)环境观。李中赋认为学术生态环境是一个由思想、知识和信息的交换,还有评价体系、学术制度、科研条件与其他因素组成的整体环境。

(2)现象观。栗明伟把当下大学学术界存在的“学术腐败、学术失范”等学术现象称作“学术生态”。通过对于大学学术生态文献的分析归纳,目前对于学术生态的研究就是关于大学学术生态危机的研究,王全林、程东峰认为一是高校追求学术数量而放弃质量,存在学术评价量化;二是由于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过于强势,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所左右;三是学术过于功利化。宋燕、张应强认为我国大学教学学术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面临诸多制度障碍。强调既要构建支持教学学术的外在制度,也要确立教学学术的使命和理念。

(二)高等教育生态策略研究

关于如何促进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国内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第一,大多数学者强调,首先从宏观上构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杨彩玲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态化趋向的策略分析》中提到,强化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生态理念,突破生态理论与生态实践相结合,倡导高等教育生态化经营、确保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生态体系。第二,由于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错位发展,部分学者强调高等教育资源应该合理配置。彭福扬、邱跃华《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中指出,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分布上、类别层次上、学科结构上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作用进行优化调整。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学者邢运凯。黄志勇《生态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发展的新境界》一文中在宏观配置上,强调有关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社会、高校等职能分布、权责明晰等问题。而陈雯兰、邢运凯《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路径分析与设计》则从微观上解读高校内部权力结构配置,认为应该将高校权力下放,尊重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第三,针对如何缓解目前高校存在的学术生态危机现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制度层面改善学术生态。以促进大学学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健全的大学保障制度。杨蕊提到重构尊重教师学术权力的保障制度、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建立大学的流动机制(即大学师生与学校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自主选择的流动机制)。

二、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中的问题

综合以上国内对高等教育生态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有关高等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采用不同的视角研究高等教育生态学,探讨了当下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分析了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现象;比较了不同视角下高等教育生态学发展方向和路径,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但总体来看,现有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综合研究不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结构交错、内容复杂的生态系统,因子之间相互关系不可忽视。现有文献大多是以高校内部某一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因子之间建构有效联系和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再者,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属于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当前过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环境的研究,缺乏内外部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有限除个别学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高等教育生态学发展中创业教育发展开展研究之外,其他学者都基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缺乏数据支撑,更难以找到质化研究的踪影。例如,在论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过程研究中,对教师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术生态研究仅限于对当下现象描述分析,教师教育发展的主体诉求并未通过量化与质化研究进行深入剖析。

(三)研究对象单一在有关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数集中于国内高校内部生态环境中部分生态因子的研究,全面性还不够。例如,仅有的文本中,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研究主体对象,大多数是以国内高校本科教育为中心所展开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新月异地发展趋势下,忽视了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的研究。

三、高等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展望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4篇

1.1美国的临床药学教育

美国临床药学教育是由以化学模式为主的传统药学教育逐渐过渡到以临床药学为主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1]。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历经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化学模式为主的传统药学教育阶段;20世纪50至60年代,临床药学的起步阶段,Purdue大学名誉校长Elliott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设立6年制药学博士(Pharm.D)学位的建议,并于20世纪50年代率先将入门课程转为Pharm.D,要求同时有临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20世纪70至80年代,争论声中不断发展的时期,从提出建立Pharm.D学位开始,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1989年美国药学教育部(ACPE)建议在2000年前将Pharm.D作为唯一的入门专业学位;现阶段的临床药学教育已经全面实施6年制的Pharm.D教育模式。拥有Pharm.D学位的学者可有以下3种出路:第一,直接参加工作或做临床药师,在药学院校从事教学或研究;第二,进入一般医学教育(post-graduateyear,PGY)继续教育体系跟随带教老师在临床做1~2年的住院药师;第三,继续攻读Pharm.D[2]。

1.2英国的药学教育

英国的医学与药学之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其招生、教育、就业都各不相同。医师负责诊断、开处方,药剂师负责审核,并确认患者是否适用、是否需要调整。在教育方面,英国所有的药学院都采用统一的学制,即4年制本硕连读。大一的学习基本上是学生启蒙教育,接受的课程教育几乎都是各类基础学科,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等。大二的教育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如临床药学、细胞治疗、药剂学等,不仅要求学生对药学原理的理解,也要接触一些药物临床应用的案例。大三的课程在大二的基础上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并设立了药物设计及选修课程,选修的内容与大四的研究项目息息相关。大四上半年,学生会跟随导师做课题,在学期末完成长达15000字的学术论文;下半年继续大四的课程,包括癌症治疗、工业制药、干细胞治疗等。在英国,每个药学院毕业想成为药剂师的人都必须在英国皇家药剂师协会规定培训地点工作1年,才能参加药剂师职业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被冠以药剂师的称号,且有资格负责各种药物零售及监管[3]。

1.3日本的药学教育

2004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分别就高等药学教育和国家药剂师考试提交的法律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全国国立、公立大学药学院从2006年4月1日起,改革原药学4年制本科教育,设置6年制及新4年制两种独立的本科药学教育学制。6年制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医疗领域担任负责药物治疗的药剂师,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药学工作。6年制毕业生为本科学历,有参加国家药剂师考试的资格,也可以直接报考博士研究生。新4年制以培养活跃于药物研发及生命科学领域,能起带头作用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医药情报人员等多种多样的人才为目标,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药学基础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这种学制的学生被要求能一直攻读博士学位,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期待其能够在世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领域内大显身手[4]。

1.4法国的药学教育

法国目前有24所大学提供学制为6年的药学教育,其中规模较大、建院历史较长的药学院有7所。1937年的法令规定,药学教育的学制为5年,其中最后1年为药房实习。自1962年开始,法国对药学教育相继进行了3次较大的改革,不但确定了学习后期的专业化,而且规定了以药学博士国家文凭取代药剂师文凭,学制也由5年改为6~8年。法国的药学教育通常分为3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年。第1、第2周期包括总共4年的理论教育,第3周期为实践阶段,其持续时间根据培养的专业方向而有所差异,并且非常注重药学教育在医院药房和工业界的实践,以及重视药学专业学生在药学领域的长期学习[5]。

2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药学院校数量增加迅速,专业设置及扩招存在盲目性

据统计,1950年全国招收高等药学专业的8所院校共有在校生1013人,1965年全国共有药学类专业在校生3807人[6]。到2000年底,有统计数据的高等药学院校(系)共47所,其中招收本科专业的院校(系)44所,共招收各专业本科生6895名,在校本科生20194名,毕业生3895名[7];2006年毕业的药学类本专科学生共计11104名,招收药学类各专业函授生7747名,招收药学、中药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生2944名,在校在读研究生8022名,毕业研究生1743名[8]。可以看出,我国现代高等药学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由于具有市场需求量大、毕业生容易就业等特点,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药学类专业。在高校扩招和自主设置专业的政策影响下,生存需求和趋同心理使得很多院校的扩招具有一定盲目性。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很多新开设专业存在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不成熟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2.2高学历药学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药学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增加[9],每年各高校半数以上的药学本科毕业生追求考研。“考研热”导致研究生培养规模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跟上,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滞后;培养目标未体现出层次的差异性,考核制度陈旧,“严进宽出”的现象很普遍。许多研究生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但缺乏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差,偏离了我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目标[10]。

2.3地区差异性大,各地办学质量良莠不齐

当前,我国存在不同地区药学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药学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基本集中在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及中、东部省、市,西部省、市的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青海、等西部地区教学设施、设备及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药学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4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药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药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不能纸上谈兵。目前,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还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无法进入关键岗位,难以获得真正的锻炼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先经过岗位培训才能开展工作。

3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对策

3.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应该组织力量对我国现有高等药学院校药学人才的数量、规格,以及各校药学教育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作系统的调查研究。对于市场已趋于饱和的专业,在招生人数上采取适当的限制;对于某些新办专业办学条件不足的院校,政府应对其作出适当控制。同时,教育部应组织教育研究部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全国已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院校进行评估,以评促建,使全国各药学院校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3.2加强高学历药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招生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的第一关,抓好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学校应该从提高生源质量,严把入学关做起。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进行研究生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案。再次,学校应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学历药学人才。

3.3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高等药学院校的发展

我国西部、边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短缺,药学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应制定相关的特殊政策,把支持西部地区发展药学教育列入国家基础设施工程之中,专项拨款,重点扶持。也可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等药学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送到中东部地区的学校实行定向培养,欠发达地区的院校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办自己的优势学科,走适合本地区需要和反映本地区实情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3.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保证足够数量的药学理论课的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让学生到药房与临床各科参加不同形式的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流程,增加对药学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为下一步找准职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5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将声音、文字、图表、影像结合成教学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享受,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寓学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里。提出问题可来源于专业需求方面、生产实际当中、知识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历史故事。例如,以积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积分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知识点难点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概念、图形通过动画展示,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运动,可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例如:通过对极限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讲授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教育

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能出现的关键点,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变连续点为间断点,观察面积变化,引导学生将可积条件由连续变为有限间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冲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目标的自主积极的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1)猜想式。教师对某一问题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证明。教师提出的猜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提出“定积分的值只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有关,而与积分变量用何字母表示无关”的猜想,让学生去研究。2)引导式。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隐含着怎样巧妙地处理对称区间积分的问题。学生在作这些题目时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提问式,教师根据教授的内容,明确地提出问题,并提供资料资源,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教师在讲授完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后,明确提出凑微分法有哪些常用的凑微分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

(二)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按照自己设想的探索途径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它当然涵盖教材的学习,一些优秀的教辅书籍,再有网上资料的查询等。例如,对前面提到的专题,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或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继而完成自己的专题研究。

(三)交流合作,信息重构

给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页,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学校“QQ群”上建立“学生论坛”栏目,让学生把自己的专题研究报告出来,让大家评议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解答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

本文的“做”是指学生在数学实验室做数学实验。

(一)第一层次数学实验课

第一层次的数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例如在讲授完定积分的计算之后,安排学生做“求定积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掌握Matlab及GeoCebra求定积分的方法。做完例题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个人独立操作,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讨论。

(二)第二层次数学实验课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6篇

随着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生源萎缩、教学质量下降、考风考纪严重滑坡及管理不力等诸多新问题[3],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认真研究、深刻反省并妥善解决。其中教学质量下降是核心问题之一,这一难题如果不解决好将使社会对成人医学教育的不信任感加深加重,甚至会导致医学成人教育生源进一步萎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下降与教学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有重要关联。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依托其母体学校,基本教育资源与普通本科教育共享,但由于近十余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即使应对全日制本科教育已捉襟见肘,更别说“支援”排在其后的成人高等教育了;(2)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沿用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且面授学时数大打折扣;(3)师资力量薄弱,有些高校在扩招后师资力量原本薄弱,引进和培训人才力度不够,对于成人教育更是采取应付措施,甚至聘请一些资质不够的人员充斥成人教师队伍;(4)教材通常选用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也未充分考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似度极高,以致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有“炒剩饭”和“吃剩饭”的感觉,教与学的积极性均不高。此外,考风考纪滑坡、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是造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作为地处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也受这样大环境的影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2采取的应对措施

吉首大学是位于湘、鄂、渝、黔边区内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且为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该区域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但医学院又肩负着提升该区域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的历史使命。因此特提出了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基于成人医学教育特点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知识巩固、知识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强化的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突破“唯学历为本”的功利性办学思维,拓展培养渠道,理顺培养需求,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创新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内容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摸索出一套适应西部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方案,以满足地方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并供广大兄弟院校参考与借鉴。

2.1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医学教育,在教务处特设了专门的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简称“医管办”),主要负责医学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协调等相关工作。由“医管办”牵头,联合本校继续教育学院(其前身为成人教育学院)、医学院和临床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专家成员进行探讨,由医学院执笔,为学校招收的临床医学成人教育学生量身订制了《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教育———全科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在制订前曾多次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同时融合了吉首大学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秉承“抓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的宗旨,提出了面向西部民族地区的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对医学先进教育理念的吸收,也凸显了学校“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和内在的发展需要,既彰显了时代特征,又符合了地方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课程设置体现了医学成人教育的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如下。

2.1.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将课程设置调整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4个课程平台,平台下面再分成若干模块;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医学、卫生管理、全科医学等学科的教育,调整集中讲授与自学的内容和时间,将人文教育和临床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给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使成教学员成为能为广大基层提供治疗、健康咨询、预防及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2.1.2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时数和比例考虑到医学成人教育学员大多有一定医学基础和自学能力,且多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充电。同时结合其自身特点即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工学矛盾突出、出勤率低等并受社会、家庭、婚姻、工作、生活、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5],因此适当降低了必修课学时数同时增加了选修课学时数并增加自学内容,令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相关学业。

2.1.3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学校全日制医学教育开始相对较早,目前也将其纳入成人医学教育中,修满规定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实现弹性学制,将以前的3年制改成3~5年,以便缓解学生们的工学矛盾和压力。

2.1.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大多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于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比例,由原来的15%增加到22.7%,规定了学生必须在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及社区从事临床实践至少3个月,通过实践技能考核才能过关。

2.1.5改革考核方式,严把考核关成人教育学生大多年纪偏大,基础较差而理解能力又相对占优势[6],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以通过传统以死记为主体的考试,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的考核环节作了相应调整,通过降低死记硬背考点的比例、增加理解应用题型如病案分析和实践操作比例,对于选修课或增设的人文学科尝试小论文或以Sandwich、Micro-teaching的方式讨论、汇报学习心得作为该门课程成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欲蒙混过关的心理又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2.2有效借鉴全科医学和卓越医师培训平台,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吉首大学继2009年开设湖南省全科医师免费定向培养试点班(专科层次)后又于2011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全科医师免费定向培养点之一(本科层次,从高中应届生录取并签订合同,毕业后在基层至少服务6年),同时临床学院又是湖南省卫生厅指定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每期必须完成50个指定计划,目前已进行到第2期)。此外,该校于2012年获得了卫生部卓越医师“5+3”培训计划———武陵山片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对于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搭建了相对成熟的平台。医学成人教育的主体也是服务于基层的医务人员,其可充分享用现有资源,利用业余时间如寒、暑假等进行集中培训,因此,在资源享用上可与全日制学生错开从而避免使用冲突,从而保证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最大化。

2.3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特地遴选了一批热爱医学教育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目前担任医学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均为各教研室或临床科室技术职称在讲师或主治医师以上的骨干力量,均承担过全日制临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教学/临床经验丰富。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讲师/主治医师16人。虽然这些教师平时临床和教学任务繁重,但经过学校和学院协调,教师们均能理解并积极配合,确保了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组织人员编写了适应成人特点的教学大纲和部分科目的教材;鼓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倡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借助学校网络课堂的平台进行实时在线答疑、指导,部分内容要求学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学;同时部分课程的某些内容采取Sandwich教学法,加大学生们的参与性。通过采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临床技能中心于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与建设为医学成人教育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保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们必须在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及社区从事临床实践至少3个月,现已按要求遴选了5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作为临床培训基地以进行重点临床专科和社区服务轮转教学。确保了医学成人教育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7篇

为深入了解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的方式,主要对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上王各庄村和于古庄村中青年农民,就关于农村自学考试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对自学考试是否了解及怎样看待,学习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平时怎样参与助学辅导,对自学考试的意见及建议。调查发现,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参加自学考试人数很少;二是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三是助学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四是社会总体对农村自学考试不够重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参加人数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学考试在农村的知名度不高

调查了400人,其中上王各庄村260人,于古庄村140人,调查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和少部分小学毕业的中青年。统计显示,只有3.5%的农民了解或者知道自学考试。

2.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问卷调查显示,自学考试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实际农业生产有差距,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其他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湖南省,在理论教学方面,多为短线式的应试辅导,学生机械式学习,深度广度都不够。大多数课程内容未及时更新,忽视实践教学,忽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必要的实验、实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实验能力和职业技能不高。

3.助学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农村考生只能到市里参加助学辅导,距离远、交通不便,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有农民表示,当初想参加自学考试时,不知道向哪里咨询,经多方打听才得知,但又需要到市里,还有后期参加助学辅导、考试等,因为太麻烦就取消了参加自学考试的打算。还有农民表示,前段时间给区自考办打电话询问报名事项,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上网报名,结果自己在网上尝试了好长时间也没能报名成功,现在都是信息化、网络化,这些东西以前没怎么接触过,一时半会儿还真弄不懂。农村大多助学辅导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考生咨询、参加辅导、毕业等环节的困难,加上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考试通过率极低,致使一些考生失去学习的热情。

4.大学生就业难、农民个人自信心、厌学心理、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报名热情

近几年,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参加自学考试的积极性。400名中青年农民中,有农民表示对于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感到自己基础薄弱,担心学不好,不能毕业。有农民结合自己以前的上学经历,觉得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自己很不擅长学习,成绩也不好,因此,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农民根本就不想继续学习,认为没有时间、学费等。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自学考试在农村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渠道全方位宣传,使农民了解自学考试的性质、助学服务、考核方式、毕业条件、政策、专业及课程设置等。同时,对于参加自学考试人数比较少的地区,干部可主动上门动员,耐心讲解,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规模。可聘用当地有威望的能人,经过岗前培训后作为村级联络员,专门负责宣传、咨询、动员等工作,联络员所需工资费用由政府负责协调解决。每村聘用一名,由乡镇自考办负责管理。大力宣传因自学考试而获得成功的先进人物事迹,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使农民明白要持续地学习才能更有能力建设新农村、推动城镇化建设,以跟上正在不断变革的社会。

2.更新专业及课程设置

专业及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模式,考虑到实用性,因地制宜,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有些地区的农民大多以进城或村庄附近工业园区务工为生计,主考学校可以开设建筑、室内设计以及与园区产品生产相关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专业;在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地区,可以开设食品加工、水产养殖、鱼虾病防治等专业;在乡镇企业较多的地区,就可以开设一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可开设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教学上应借鉴职业院校的经验,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手脑并用,让考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建立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助学体系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指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关键措施是助学到农村,最好到乡镇。否则,面向农村将是一句空话。”1999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农村乡镇自学考试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建立农村自学考试服务体系纳入大教育的管理范畴。同时,明确了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因此,就目前助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来看,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对于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来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经调查一些地区发现,有乡镇没有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如果需要助学辅导,必需到城里。农村相对城市,信息、交通、经济等较不发达,对农村考生很不利。因此,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务必提高认识,将自学考试服务机构建到乡镇上,有条件的可建到村上,做好协助报名、宣传、咨询服务、助学等,将上级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特殊情况下,没能建立乡镇自学考试服务机构的地区,可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如开办民办学校等,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

(2)采用分层教学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学。农村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城市较低且参差不齐,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考生主体性作用,这样一方面缓解部分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提高助学辅导的效率。同时还能培养考生的自学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对于师资建设,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要联手打造一支农村自学考试的专业队伍,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种植或养殖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农民为专兼职教师,认真研究自学考试的教学规律,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应牵头搭建专兼职教师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研讨教学、考核等的长效机制。

4.改进考核方式

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适度减少理论课考试或者将考核改为考查,增加实践课课程、过程性考核课程所占比重,降低考试难度。可以将考场设置在田间地头,特别是对果树修剪、拉枝整形等技术的考试,这样在现实的环境里考核,一方面更能检测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引导考生平时学习时,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有些理论课考试,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考核,由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这样学生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考核,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

5.完善激励机制

对于自学考试取得好成绩并顺利毕业的考生,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同时,自学考试主管部门、主考学校开表彰会,利用宣传栏、网络、电视、农村大喇叭广播等媒体宣传优秀考生先进事迹,以形成学习先进、崇尚自学的良好氛围。对于取得自学考试毕业证、学位证的考生,由地方政府协调,在自主创业、就业、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

6.把自学考试作为一项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8篇

俗话说“药皆有三分毒”,治病的药品和致命的差异只在毫厘之间,作为治疗疾病、维护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药品在研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否保证科学、安全、合理、经济、高效,与药学从业者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均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学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有关。如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起因就是药厂采购员购入假冒的“丙二醇”(实为甘二醇)充当药用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而同年发生的“欣弗”事件,则是药品生产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灭菌效果所致。又如“华联甲氨蝶呤”事件中,由于生产人员将硫酸长春新碱尾液混于注射用甲氨蝶呤及盐酸阿糖胞苷等批号药品中,导致多个批次药品污染。要避免此类药品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疗效安全,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就要对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使用药品的从业人员实行道德约束,通过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药品安全落到实处。而药学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非一日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因此从药学生踏入专业大门的一刻起,就需要将责任观念和奉献精神纳入教育目标。比如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课程中,有意识地穿插古今医药学家的求知典故,从神农尝百草、辨药性,李时珍采访四方、考证本草到彭司勋、安静娴等药学泰斗心无旁骛、研创新药,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情感,也可激发学生的奉献热情和学习动力。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即使0.1%的“不合格率”也可能付出难以挽回的生命代价,药学生对药品的认识,不仅包含知识技术层面,还应向社会责任意识层面深化,因此,严谨求实的态度、敬业奉献的精神,应是药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创造性和仁爱精神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所谓“完整”,则不仅要培养出术业专攻的技艺之才,还要激励出勤学善思的进取之心,训诫出“仁、义、理、信”的精神信条。具体到高等药学教育领域,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以开阔药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药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倡导药学生树立“药者仁心”的职业观。目前,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是我国制药工业的最大缺陷,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根源,医药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药学复合人才。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药学生创新能力诞生的土壤,博大的仁爱精神是滋养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若一心只读专业书而缺乏对文学、历史、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了解和掌握,只追求技能技艺进步而缺乏“尝百草、济苍生”的悲悯情怀,则难以实现多学科知识对接,建构起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也无从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更谈不上活跃和拓展思维空间了。试想,若只从实验室科研层面探讨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不考虑药物的规模化投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患者服用的依从性等社会、环境因素,这样的药物,又如何能真正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呢?药学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为拯救生命而不断创新的历史,古今中外的药学研究者们,无一不是心怀仁爱,为发现、发明克制疾病的药物而奋斗。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引述实例说明药学创新的巨大能量:如对比青霉素发现前人类面对细菌感染的束手无策和抗生素家族诞生后对生命的挽救;又如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之时,大批药学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夜以继日研发非典疫苗,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决断力与协作精神

“独生子女”一代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特有现象,有研究者认为: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一代相比,独生子女们的竞争力与信任感均显不足,他们存在较明显的消极处事倾向,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并且更加谨小慎微,交流与协商能力较差。基于此种现状,如何引导药学生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决断、分工协作、相信团队的能力,是专业教学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先进行小组实验分工:让眼手协调能力较好的同学主刀手术,让细心谨慎的同学负责器械准备、消毒,让观察能力较强的同学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将实验课作为一次团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做出判断、进行处理,比如大鼠手术尚未完成而出现苏醒迹象时,请学生在“补充注射戊巴比妥钠”和“补充吸入乙醚”的操作中做出选择,并在实验结束后,请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陈述理由,并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广纳良方、运用所学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逆商教育与探索精神

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在其著作《逆商:变挫折为机会》中提出了“逆境商数(AdversityQuotient)”这一概念,近年来,AQ与IQ、EQ合称3Q,被看做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AQ的可培养性决定了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通过逆商的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前辈们兢兢业业、点滴积累的成果,药学研究并非易事,在新药开发的漫漫长路上,遭遇失败、陷入逆境是常有之事,专业教学中可穿插讲述中外药学研究者的故事,如获得拉斯克奖的女药学家屠呦呦,从1969年接受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重任后,与科研团队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试验,在历经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最后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一成果是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世卫组织和世界医药界的肯定和高度赞赏。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青蒿素的药理药效学知识,还引入了逆商教育的人文内涵,有意识地培养药学生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5结语

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第9篇

多年来,高等教育一直延续着上课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学课堂基本上是合班上课,课件讲授,学生我行我素,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教师课件讲授,知识复杂深奥,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课堂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听课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求知欲望不浓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教师没有从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更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难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的兴趣,过多深奥的理论知识与行业的需求完全脱钩。如今,这种教学理念变成了高校的一种“常态”,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变成了一种奢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沿用过去的教学理念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迫在眉睫。

2、转型期教学理念探索

2.1高等教育转型理念分析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如此一来,高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实际培养方案上来看,其实各本科院校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只不过是本科的职业教育。自从高校扩招之后,学校的经费和师资有限,实验实习等设备落后以及短缺,教师只从事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缺乏,很难实现真正的双师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达不到学术研究的能力,又没有实践操作技能,所以社会不认可。求学网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普通高校转高职的整体战略是对的,现在要把部分高等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劳动者,是一线工人,而不是研究高科技白领。培养技能型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正在探索,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应用型高校就必须在教学理念上发生革命性变化,真正脱离学术型的教学模式。

2.2转型期教学模式研究

对于培养目标为技术型人才的高校,教学重点是对知识的深度、广度的理论研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教学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转型期高校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只是深度和广度有所变化,但对学生专业实践教学却变化不大。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来源、能力的拓展与兴趣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应实行少理论、多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需求转变。现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分析。

1)基础课程。转型期高校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浅显易懂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所学专业,按照行业技术需求,以够用为主,技术应用能力强,为企业一线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用2年时间,占大学学习时间一半,对于转型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校,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较长,专业实践时间较短,甚至学生实践只是走马观花,导致偏离了培养目标。在基础课程学时分配上要把社会产业结构和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基础课时依据。按照专业行业对知识需求重组基础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删减整合。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不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复杂数理与外语知识和严谨的学科理论,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要掌握实际工作中必需的知识。其次,所学知识能满足职业一线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强调教学内容为三实,即实用、实际、实践。

2)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课堂深入一线与实际生产并行。机械专业在讲授专业课程可以将课堂转移到车间,让学生知道学的知识用在哪,边教学边实践。例如讲授机械制图课程,在实习车间利用工厂加工零件图纸来进行讲解,图纸与实物对比,使学生兴趣更浓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动各种机床现场加工来讲解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零件的加工过程、编排工艺等;数控编程课程中,学生每学完G代码后,直接就可以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操作演示,这样学生不觉得乏味,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学生才能知道所学知识用在何处,怎么用,让学生主动问为什么,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内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