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03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1篇

[关键词] 井冈山;红色文化;物化表现

[作者简介] 林道喜(1964―),男,江西省莲花县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高级政工师、作家,井 冈山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井冈山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党史党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

[中图分类号] G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1-0072-04 [收稿日期] 2015-12-02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斗争中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1](P13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逐步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主要涉及红色文化的内涵、生成、特征、表现形式、价值、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等问题和领域。本文试图以井冈山斗争历史形成的红色文化为例,探讨红色文化物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即红色文化的物化表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哺育了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井冈山安营扎寨,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上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耀眼、是熠熠生辉的红色狂飙,培育了影响深远的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因此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主阵地,奠定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坚实基础。

井冈山是中国道路之起点。井冈山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沿着井冈山道路一路走来,阔步迈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富强起来了,中华儿女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之源。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伟大的井冈山斗争中凝心聚力,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凝聚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源头。信念坚定、开拓创新、依靠群众、与时俱进,是富国之灵、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力量之基。革命的力量在群众,建设的力量在群众,改革开放的力量在群众。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在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力量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革命摇篮地,井冈山著名。”[2](P38)1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独具特色。当年,领导党和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在如火如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歌曲、民谣、诗词、楹联等红色文化,脍炙人口,常年相传,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红色文化,既涵盖井冈山斗争时期产生的革命文化,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专家名人创作的新作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讴歌了英雄的井冈儿女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它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写照,又是光耀千秋的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物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圣地诗词、革命歌谣、名人语录、红色楹联、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标语遗存、艺术奇葩、墨宝碑刻、纪念建筑、红色歌曲、历史文献等物化表现。红色文化的每一种物化表现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形式、特殊的作用和特别的意义。

圣地诗词

诗词艺术向来就是火热生活的写真,井冈山斗争凝结出了大量的诗词佳作。先后为井冈山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诗词,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展现了的井冈情结。先后为井冈山留下了17首诗词,讴歌了井冈山的光辉历程、历史地位和发展成就,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何挺颖、黄公略、粟裕、萧克、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在井冈山留下了精彩的诗词作品。井冈山的红色诗词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光辉写照,同时又是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诗人浩荡襟怀的真实表达,更是一代英雄豪杰思想、工作和战斗生活的智慧结晶。他们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诗战斗,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澎湃的心潮、翻腾的思绪和款款的深情,凝结成了一行行启迪思想、激荡胸怀、教化人生的文字。这些文字,已然成为一份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和一批批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2篇

1.实施背景

红色资源的开发对于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市民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内涵的物质基础。为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市民群众的教育作用,保税区(金港镇)以整合红色资源为基础,以红色景点修缮为切入点,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以史为鉴,资政育民,让广大市民群众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锤炼思想,坚定信念;让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新的实践中传承和发展,打造具有金港特色的活动品牌,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2.主要做法

作为张家港市爱国主义教育的轴心地和主讲堂,区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境内共有香山烈士陵园等15处革命遗址,2010年又着手成立了金港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集聚了一批熟知金港革命历史的文学创作者。近年来,区镇不断加大对红色革命史料的收集和挖掘,进一步挖掘和包装香山红色文化,初步建立了“红色教育资料库”,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成为了全市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的大讲堂和主阵地,构建了区镇市民素质教育的新平台、新亮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基地,筑红色阵地之“基”。

近年来,区镇对全镇境内的红色基地进行了普查。据统计,区镇境内红色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东山村文化遗址、香山烈士陵园、双山渡江战役登陆纪念碑、茅学勤烈士故居旧址所在地、孙逊群烈士故居旧址所在地、后塍农民暴动纪念地等十多处。为了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作用,区镇进一步加大了对硬件设施的改造力度。如在南沙,对东山村文化遗址进行了开发和保护;在后塍,建设以革命烈士茅学勤名字命名的学勤广场;在双山,重建了双山渡江战役登陆纪念碑。与此同时,区镇还进一步加大对香山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将香山建设为集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既有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又能寓教于游,成为金港对外展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区镇还加大对红色革命史料的收集和挖掘,安排专人进行深入走访调研,不断丰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软件信息。经多方努力,凝聚了各方心血和智慧结晶,2011年区镇精心出版了以传诵金港名人、深挖人文底蕴的人文传记——香山文化丛书,一经推出就广受热捧,为进一步传诵金港历史、提升金港影响创设了载体。

二是设课堂,固红色思想之“本”。

近年来,区镇通过开设“红色教育”课堂进一步提高区镇市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东山村文化遗址被评为“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众多大型墓葬的揭露和大量玉器的出土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南沙办事处成立了文物展示馆,充分发掘其蕴含的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打造广大群众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党员群众,区镇在全镇各分党校开设了“红色讲坛”、利用党支部会议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邀请老党员为广大党员讲党史、上党课。目前,区镇已开设“红色讲坛”40余场, 2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进一步锤炼了党性。另外,依托香山烈士陵园广泛开展了红色祭扫活动。针对广大青少年,区镇先后举办了茅学勤革命事迹宣讲会、纪念张国珍牺牲七十周年专题报告会等,向广大青少年介绍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区镇还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组织青少年走进香山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游览香山风景区,在游玩中加强对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广泛动员区镇各中小学校组织了看“红色书籍”、观“红”、唱“红色歌曲”、上“红色课堂”、诵“红色经典”等系列主题教育内容,开展了“读红色书籍,访红色历程”征文比赛,发动未成年人用手中的笔抒发爱党爱国情怀,歌颂幸福和谐生活。各村、社区也紧扣红色主题,举办了红周、“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未成年人党史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2011年清明期间,区镇宣传文明办专程整理出版了“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献给全镇青少年的一本读物,书中精选了孙逊群、茅学勤等保税区(金港镇)的22位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收录了35张珍贵的历史图片,让广大青少年从书中了解家乡历史,寻访红色历程,激发和培育以爱家乡爱祖国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针对新市民,区镇的香山风景区、香山烈士陵园、东山村文化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均采取免费开放的形式,让区镇的新市民也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

三是抓载体,铸红色活动之“魂”。

近年来,区镇以“我们的节日”、“七彩假日”等活动为契机,以“红色教育”为主题,举办了形式创新、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力地彰显了区镇的传统文化。同时,区镇还每年都举办一届香山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开幕式、“相约金港、唱响未来”新市民歌手大奖赛、“古韵今风”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等特色文化系列活动,以多种表演方式生动展示了金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区镇上下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此外,2010年区镇还编辑出版了《江南水乡 人文金港》文化丛书并向市民免费发放了500册。丛书设《香山故事》、《香山游记》、《香山墨影》三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市民介绍了香山景点,讲述了香山传说、展示了香山文化,充分挖掘梳理了香山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了金港文化精粹。2011年,区镇重点策划了以“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由区镇党委、区镇文联主办一场“以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清明”大型红色诗歌朗诵会,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征集经典红诗共计13首,其中市镇两级自创4首,多方举荐以市电视台、市电台、江科大学子和南沙中学学生为代表的30余名优秀诗歌朗诵选手,活动设在人流集聚的香山公园,紧倚香山烈士陵园,一首首红色诗歌经过朗诵者极富感染力的现场演绎,引得市民群众争相围观、博得阵阵掌声,除了诗朗诵,会上还有革命歌曲联唱、舞蹈等节目,并将朗诵诗集编印成册免费发放,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为清明节系列活动营造了声势。2011年区镇举行的“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一举荣获苏州市“我们的节日”创新奖,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2012年4月1日,作为向“保税区建区20周年 张家港建县50周年”献礼的重要活动之一,区镇再次举办了第二届红色诗歌朗诵会,2012年红诗会在诗歌选编上有了新的创意,在节目编排上有了新的突破,通过当日全市诸位优秀朗诵者的精彩诠释,再一次给全体参与者带来了一次全新的红色精神洗礼,让广大市民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传统教育。

四是树典型,争红色传人之“先”。

依托区镇红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创先争优活动的形式和载体,近年来区镇广泛开展以“举红旗、树榜样、扬红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助推了区镇创先争优活动再掀高潮。一是树榜样,评选表彰先进典型。每年都开展双十佳评比、优秀共产党员评比,其中“五心五助”道德标兵评比已开展了第三届,2012年有四名推荐者一举荣膺张家港市十佳好人称号,“五心五助”关爱品牌更是在近百个候选文明品牌中脱颖而出夺得张家港市第二批文明服务品牌提名奖,掀起一股“感动金港”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道德旋风,同时也积极引导了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先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扬红色,切实加大典型宣传。区镇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区镇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利用《保税区(金港镇)新闻》开辟“张家港精神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先锋颂”等专栏、专题和专版,在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广大干群之间逐步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主要成效

区镇通过加大对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并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让市民体验了红色生活,感受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优化了人文环境,培育了民族精神、陶冶了群众情操,提高了居民素质,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区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巧借天时,系列活动受重视。

将红色教育作为提升市民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区镇作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独特优势,同时活动设计巧妙与“我们的节日——清明、端午”、建党90周年等大型主题相互融合,历年来都得到了区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2011年重点策划的以“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一经推出就获得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纳入了市级“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议程,上级部门亲自审核修订活动方案,亲自落实相关部门职能,市文联等相关上级部门出面,各部门群策群力,举全市之力为朗诵会搭建了优质平台,为确保清明节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档次做高、品牌做大、影响做深打下了最为关键的基础。

二是深挖地利,红色资源创活力。

区镇将红色教育作为市民教育的主旋律,一方面基于全镇红色资源全市领先、红色底蕴得天独厚的优先考虑,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更大影响更新创意更具活力的载体形式,进一步用足用活红色阵地,做优做亮红色文化。经过近年来红色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推进,区镇在塑造红色资源品牌、释放红色教育活力、提升区镇人文品位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受到了多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3篇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著名革命老区。在厚重的中国革命史册上,镌刻着山西的辉煌篇章。1936年率领红军渡河东征,转战山西,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是我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华北抗战,谱写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创造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业绩,铸造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作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是全国解放战争的前进阵地、兵源补充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党在山西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为推进中国革命事业和实现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将帅中,10大元帅的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57位上将中的42位、177位中将中的103位、1360位少将中的838位,共1002名开国将帅曾在山西工作战斗过。、、、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杨尚昆、彭真、、、关向应、、聂荣臻、、薄一波、左权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三晋大地留下了光辉足迹。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诗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运筹帷幄中,在血火战场上,在戎马倥偬间,写下许多珍贵诗作,生动记录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热情讴歌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礼赞咏叹山西红色的热土和英雄的人民,构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壮美画卷,成为独具魅力的“战地黄花”“红色诗韵”。

省委党史办征集整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资源,编辑出版《老一辈革命家咏晋诗抄》,收集了82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化战士的192题221首(篇)作品,集结成册,异彩纷呈,蔚为壮观,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红色山西因这些诗作更加熠熠生辉,革命历史因这些诗作更加绽放异彩。咏读这些不朽诗作,回眸浴血奋战的战争场面、英勇拼搏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伟大情怀、战斗风采和人格魅力,给人以极大的感染、激励、启迪、教益。这本革命的“风雅颂”,是红色文化经典,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瑰宝”,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主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着力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们的使命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咏读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诗作,深刻领悟其中蕴藏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特别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信念,矢志不移追求奋斗的伟大精神;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打敢拼、战胜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博襟和赤子情怀;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具有高度理论素养、丰厚历史文化知识,勤于读书学习的人生风范,切实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凝聚转型跨越的强大合力,创造无愧于革命先辈、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本文为《老一辈革命家咏晋诗抄》之序。该书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4篇

[关键词]红色文学 苏区 政治化 革命化

在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苏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发展起来的。苏区文学的实践范式对以后的革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一些特征不仅体现了文学本身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中华苏维埃革命文学所拥有的独特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加强对苏区红色文学的特征研究对研究当代中国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功能上的政治化和革命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文学的主题主要侧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经国之大业”、“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说法,一方面固然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也不恰当地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说教的倾向一直被当作一种无可厚非的倾向。苏区文学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精华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在苏区根据地的红土地上生根发芽。

为了避免出现概念上的歧义,本文所讲的苏区是指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四年红军北上长征以前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学是指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们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因此,本文所指苏区文学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四年红色苏维埃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创作出的红色作品。苏区文学功能上的政治化和革命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体现在苏维埃政府关于文艺问题的决议、决定及有关的章程中。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论述了红军宣传工作中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对加强宣传工作和建设作了详细的指示。“根据教育士兵和发动群众斗争的需要,争取敌占区群众的需要,要重视运用文艺的形式,要把各级政治部的艺术股充实起来,开展演剧、打花鼓、出壁报、收集和编写革命歌谣等活动。”①在苏区,文艺工作确实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宣传土地革命和扩大红军影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文学创作主要是通过苏维埃革命政权的文化机关组织开展的。为有效地开展工作,苏维埃政府明令各个文艺社团制定组织和工作章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以及对文化为政治服务这一原则的高度重视。所有章程的主题只有一个,即强调文学工作的宣传教育功能和为工农兵服务的大方向。比如说《苏维埃剧团组织法》规定中央苏维埃剧团的任务是:“(1)研究并发展苏维埃的革命的戏剧运动,争取无产阶级意识在戏剧运动之中的领导权。(2)用表演戏剧等的艺术宣传,参加一般的革命斗争,帮助工农红军的革命战争。(3)发扬革命和斗争的精神,并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肃清封建思想、宗教迷信以及帝国主义及资产阶级的文艺意识的坚决斗争。”②这样的章程和规定处处都弥漫着阶级斗争的政治气味以及把文学作为整个政治理想有机组成部分的革命化、政治化认识。

(二)植根于红色根据地的特殊文学体系中。正如同志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③苏区文学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战火硝烟的氛围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处处保留着政治斗争的印记,比如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诗歌方面有很多脍炙人口、幽默诙谐的诗篇人们至今仍在传诵。未然的《战斗的夏天》,大冶的《月夜行军》以及没有署名的《红军又打了胜仗》、《乌龟战术》、《滚开,法西斯》、《铁拳等待着》……这些新诗,以饱含热情的诗句歌颂中国革命者的心声和苏区革命的残酷斗争现实,把五四以来中国的新诗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不仅将反帝反封建作为主要内容,而且把农民翻身闹革命等斗争过程写入诗歌。在诗歌的创作中也大胆借鉴民歌艺术中积极向上的东西,对革命红色文化进行充实。

、等老一辈革命家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旧体革命诗词。从一九二七年第一次来江西,到一九三四年离开,期间创作了大量的革命诗篇,诸如《大柏地(菩萨蛮)》、《会昌(清平乐)》、《重阳(采桑子)》、《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反第一、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等。这些诗词从当时的革命政治斗争实践出发,抒发了广大革命群众投身土地革命洪流的豪情壮志。“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同山下红旗乱”,慷慨激昂的文字把残酷的军事斗争和苏区群众的革命热情描述得气壮山河,用夸张的语言把当时的斗争形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梅岭三章》为我们所熟知,它是反映苏区时期军事斗争的著名的革命正气歌。他们的诗句字字珠玑、句句铿锵,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苏区文学较之当时的“左联”文学其政治化、革命化特征更加鲜明。左联是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一九三零年创建于上海,是一个政治化、革命化色彩浓厚的文学团体。背叛革命后,全中国处于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左联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毅然高举革命文学的大旗,英勇地反抗的专制统治,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鲁迅的杂感和历史小说《故事新编》,茅盾的《子夜》和一些短篇,就是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但是“左联”成立后,原先那种“左”的宗派情绪并未肃清,不少作品内容上有相当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有些作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陷,在政治上属于“左”的盲动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左联居然能够将“武装保卫苏联”这样的口号用来发动人民,既脱离了实际,又为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提供了借口,这表明左联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与“左联”同一时期的苏区文学虽然在文学成就上的确不如它,但是在革命实践工作的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绩明显胜于它。由于苏区文学的创作依托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其作品完全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能够体现劳苦大众特别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苏区文学与白区革命文学在创作路径和思路上是不同的,虽然二者都继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成果,但此后苏区文学很快深入群众进行文学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时,一方面面临军队的军事围剿,另一方面还需抵制反动御用文人的文化围剿。在这样的斗争环境下,苏区文学所彰显出来的政治化、革命化特征尤其鲜明,在这一点上“左联”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二、内容上的通俗化

苏区文学的通俗化是指内容、文字的通俗易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强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力求通俗易懂,倡导大众化、通俗化的文风,让艰深晦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和劳苦大众溶为一体。加之当时苏维埃政权所在地的瑞金地处赣南,经济非常落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事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极低。当时的最大任务是解决占人口80%以上的工农群众的受教育问题,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总体水平要求不是很高,主要目的在于宣传鼓动群众参加革命。在这样的形势下,苏区革命文学的特点逐步地走向通俗化。

内容上的通俗化这个特征主要表现在苏区文学对当地客家文化尤其是客家山歌的借鉴,从中央和地方的大部分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一点。客家山歌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子、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是以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这首山歌把姑娘思念情哥的急切心情形象地唱了出来。又如兴国的《生死缠》:“入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用一种比兴的艺术手法把至死不渝的爱情用树和藤形象地描绘出来。歌随人走,这些表现爱情的山歌,不仅广泛流传于赣南,且在粤东、闽西、广西和台湾等客家地区都有传唱。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注意。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再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 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不同的词用同样的旋律演唱,预示着歌曲将要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十送红军》中的旋律和歌词基本照搬兴国客家山歌《送郎调》,反映出苏区的文学创作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经过改编后的客家民歌终于走出客家村落,在中国国内革命时期跟随着红军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风靡华夏的脍炙人口的美妙旋律。

当时中央和地方出版的刊物有《青年实话》、《红星报》等,发表的散文、通讯、特写居多,小说、杂文较少,内容多是反映战争的。这也是由于当时紧张的战斗环境所决定的,如《打开泉上土围子的经过》、《东方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洵口战役纪实》、《三溪圩战斗片断》、《新桥战斗中的英勇事迹》等。这些战地通讯,大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采用粗线条的描述,记叙了当时的战斗情形。其中亦不乏颇具文艺性的篇章,如罗瑞卿的《大雄关的战斗》,舒同的《矮子岭的战斗》,彭加仑的《三甲嶂上的英雄》等,都是描写战士们以少胜多,轻伤不下火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压倒敌人的英勇事迹。也有记述军民关系的,如《帮助红军家属秋收记》;有反映青年生活的,如《水边的青年》;有表彰英雄模范的,如《一个青年妇女的故事》;还有记述军民联欢文娱活动的等等,内容广泛而且丰富多彩。由于这些作者都是来自战斗、生产第一线的,取材真实、通俗,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很受读者欢迎。

苏区时期小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内容庞杂,篇幅太过冗长,不利于红色苏维埃文化的传播,更不利于当时革命工作现实的开展与普及。同时,由于时间较短(1927年-1934年),人才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使苏区当时的文学门类不够齐全,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革命口号或宣传标语的形式存在,以通俗化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来。如部队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讨老婆不要钱”④等。

在各种形式的文学体裁中,苏区文学基本上摒弃了杂文这种写作手法,总体上是以正面叙述为主。简单而直接的创作虽然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是这样通俗化的作品却为普通的劳苦大众所喜闻乐见。比如“墙头诗” 、“街头剧”等文字样式的出现,体现了苏区文学快捷高效的实用主义特征。还把地方方言用到他的文告中去,无形中拉近了党群关系,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在《告绿林弟兄书》中写道:“你们是一个活活泼泼的草泽英雄,千万不要上当受他们狗套的拘束。”“草泽”、“狗套”就是客家方言中常用的词⑤。

通俗化的苏区文学特征直接影响到以后延安文学及解放后革命文学的创作,比如说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更多地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革命的思想武装革命的文化队伍,教育群众。很多简单明了的口号进入了文学的艺术殿堂,如“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更突出的是自然、朴素、通俗、简单的特点,浑然天成。

三、形式上的小型化

苏区文学在篇幅和形式上的小型化集中体现在新闻报道、文艺评论以及言论口号等方面。当时苏区的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时间太短,创作大型文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说篇幅短小的作品对于大多数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来讲更容易接受。出于条件的限制和斗争的需要,创作小型化的文学作品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一)苏维埃政府当时的新闻机构所报道的作品类型主要以通讯、消息为主,很少有长篇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出现。如梦秋的《前线通讯:热烈的祝捷大会》仅千余字,鹤鸣的《苏区文化教育会议以后─瑞金下肖区团对教育工作协助情况报导》才不过三百字。上万字的长篇大作几乎找不到,甚至五千字以上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几百字的通讯和消息,最多的也就一、二千字。

(二)比起新闻报道篇幅稍微长一些的是文艺评论,但丛总体上看还是以小型化为主。如微明的《〈谁的罪恶〉的演出及其脚本》通篇也就两千字,阿伪的《提高戏剧运动到列宁的阶段》不足一千字,还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反对瑞金演封建戏》是二百多字的小评论。正是苏区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学评论为打破的文化压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从当时苏区政府的口号和宣传言论中也可以看出小型化的特征。危拱之的顺口溜“毛委员,好主张,牵着鼻子打老蒋;运动战,反围剿,战果辉煌捷报传”⑥简单明了又形象生动,为革命群众所喜闻乐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长官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⑦既说出了阶级压迫的残酷,又指出了摆脱压迫的方式即参加红军投身革命,简单明了,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明白。“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⑧把国内的阶级斗争与反侵略的民族斗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

四、结语

文学是一种倾向于表现的艺术,这可以从它的创作方法中看出来。不管是抒情还是写意,最终所要取得的结果是作品本身能够说明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关于苏区时期革命文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特殊历史环境进行研究学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苏区,真正的了解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学会用苏区文学的先进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

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⑨民族的文学表现民族的精神,苏区文学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表现形式,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 释:

①中国人民文艺史料编辑部. 中国人民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上)[M] 北京:出版社,1986.

②汪木兰,邓家琪.苏区文艺运动资料[C]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③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④⑤钟恒.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J] 党史文苑(纪实版),2006,(11).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经典文学作品

高校文学课程中蕴含大量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青年学生最感兴趣的教育资源。高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现当代文学课程、校园文化、校园网络等形式传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现代媒体为新平台。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含义及功用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是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都存在内在相同的性质。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成果。其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独具中华民族特色。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用文艺的形式,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模式,这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强大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资源宝库,能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具有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二、文学课程中的红色经典作品

高校文学类课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主,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还是其他文学作品,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产生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是红色经典文学。

(一)诗歌

高校文学教材的红色诗歌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恽代英等的诗作,还有革命诗人、爱国诗人、革命烈士的诗篇。如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占领南京》、《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等,《太行春感》、《梅岭三章》、闻一多《七子之歌》《死水》、瞿秋白《赤潮曲》、殷夫的《我们》、艾青《我爱这土地》、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公牛《五月一日的夜晚》、贺敬之《回延安》、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苏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叶挺《囚歌》等。有的充满革命激情、恢弘奇伟,有的忧国忧民、令人深省。不管哪一类红色经典诗歌,均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二)散文

红色经典散文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篇脍炙人口的篇章。例如郑振铎的《别了,我爱的中国》、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可爱的中国》、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冰心的《小桔灯》、矛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郭沫若的《科学春天》、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峻青的《雄关赋》等。这些红色经典散文,不管是影响历史走向的革命先驱穿越苍穹时空的大思考,还是写景叙事、抒感的篇章,都以华美的词章为载体,有的笔锋雄健、一泻千里、浩浩、至大至美;有的笔触细腻、静谧温馨、涓涓溪流、沁人心脾。

(三)小说

红色经典小说数量众多,诸如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红日》、《红岩》、《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山乡巨变》、《创业史》等。中篇、短篇小说数量更多。这些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动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长篇小说气势恢宏,具有史诗品格。以长篇小说《红旗谱》为例,小说在表现主人公朱老忠革命斗争性的同时,还表现了其为朋友敢于“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在不断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小说成功创造出了一种符合中国传统农民的审美倾向,朱老忠的侠义品格得到升华,上了一个新台阶,“侠义精神”历练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在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中,作者将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转化为真挚朴实的情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从而打破时代的局限性,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红色经典小说逐步脱离单一的主题和单一的艺术倾向,穿插各种矛盾的主题和矛盾的艺术倾向,不论篇幅长短,都在革命的主题中相互交织,凸显独特审美功能,并引领读者通过这些特殊的文学现象,品味红色经典小说共同的“经典性”。

(四)戏剧

红色经典戏剧包括革命现代京剧、歌剧、话剧等作品。京剧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精品;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色娘子军》、《江姐》等经典之作;话剧有《茶馆》、《战斗里成长》、《龙须沟》、《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红色经典戏剧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价值,强烈的时代精神,激情昂扬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峥嵘岁月的革命意志,奋斗故事具有荡涤世俗、令人激情燃烧的特殊魅力。红色经典戏剧表演自然真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重温红色经典戏剧,能够起到传承红色文化的作用。

(五)其他

鲁迅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呐喊》、《彷徨》、《野草》等是红色经典杂文。评价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读鲁迅杂文,无论如何晴空万里,读者都会紧锁双眉,脸色铁青,沉重、愤怒、痛苦、绝望,青年的热血沸腾起来,又冷下去,最后凝结成稠状的东西。阳光是有的,只是通向太阳的路很长。青年不能得到凭借一腔激情便指点江山的,有的只是重负与壮志结合起来的、难以名状的悲哀。于是,悲哀产生力量。

三、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利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现代媒体为新平台,形成阅读欣赏、传承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氛围。凡涉及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作品的文学特色和文本特质,更要考虑接受群体的时代特征和阅读期待,最大限度地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思想性、艺术性分析讲解过程中,突出作品的思想性,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揭示出来,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搭建红色文学教育新平台,借助现代传媒方式,创建具有时代性、思想性、服务性的红色文学网站、微博等,构建积极向上的红色网络文化,用符合青年学生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传播、弘扬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大学生不仅要成为红色经典文学的学习者和继承者,还要成为红色文学中革命精神的发扬者、传播者、创造者。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发掘与阐述并很好地运用红色经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要走向复兴,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综合实力强盛的支撑外,当今社会还需要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并将其意义彰显出来。细化到文学上,即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召唤下,文学的理性作用应该得到凸显。借助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积极纠正、协调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挖掘红色经典文学的高尚美和理想美,关注红色经典文学与时代相结合所蕴含的崭新意义,再现超越时空的信仰的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诗词的艺术境界[N].人民日报,2000.12.26.6.

[2]党秀臣.中国当代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6篇

从僻静的嘉兴南湖上朦朦胧胧的烟云雨雾至南昌城头上对反革命打响的第一枪,自挽救了危耸于生死攸关之际的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而又辗转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还有那歌乐山下不屈的红岩英灵,那彩旗纷扬的天安门城楼“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血雨腥风的年代,硝烟弥漫,战火喧嚣,一颗颗赤诚的爱国心在东方的黎明前冉冉升起,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下一首首振兴中华的壮丽诗篇。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在雪花飘零的夜,疯狂的子弹,振臂的高呼,冲破云霄!罪恶的枪口张着令人憎恶的大嘴夺去了24名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宝贵而无价的生命——直到那28岁的南国姑娘倒下,剩下威武的口号回荡在耳间……“大渡桥横铁索寒。”立身于大渡河畔,那汹涌澎湃的河水似万马奔腾,光溜溜的铁索不停地晃啊晃啊……令人心惊胆颤,何况还要穿过枪林弹雨!一个一个英勇顽强的战士倒下了,后头却又冲上一群怒吼的“龙马”。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决心,毫不犹豫,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以迅雷之势一举歼灭对岸的敌军。敌人那一双双眼睛里的惊恐在瞬间逝去,直到死才感悟到这支势不可挡的革命军拥有多么震慑心魂的威力,恐怕在奄奄之时亦嘲笑着蒋氏的无知与狂妄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十五岁,仿若我们一般的宝贵的豆蔻年华。本应溢满深深的憧憬在那遍野红花的山岭上展望未来,却要面对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更可贵的是那在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摇,毅然选择死亡的一身浩然正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临死的呼喊在血泊中悠悠回荡,给予人们迷茫的心灵一次血色的庄严的洗礼。

歌乐山下的集中营里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始终磨灭不了众多仁人义士爱国的不屈之心。“披麻戴孝”的酷刑触目惊心。“他们用烧红的烙铁对受刑人的脊背烙烫,然后用粗麻袋紧裹在刑人背上,过一些时日后再把长在皮肉里的粗麻布全揭下来。”如此惨无人道的罪恶之刑,却埋没在暗无天日的“魔窟”里。为中华和平,国民幸福,面对残酷的杀戮,顽强的革命志士们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着牢底坐穿!”因为不想让即将诞生的儿女们再承受本不属于他们那应在蜜罐里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所应担负的责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伴随着“红色之旅”,瞻仰着革命先烈用血肉与英魂所筑就的“丰碑”,曼延着一股滔滔的鲜红的热血,引领着后代子孙迈着坚毅的步子,沿着成千上万共产党的奋斗足迹而不断前行!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吧。韶山冲是毛泽东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纪念馆吧。古田会议使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了光辉的里程碑。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7篇

百年前,我们的民族满目疮痍,曾有这样一群年轻鲜活的生命为国奔走,矢志不渝。一百年如行云流水,匆匆而过,但青春的希望永远值得希冀。让我们重新翻阅尘封的历史书卷,回顾那段如白驹过隙却难忘的峥嵘岁月。年轻的心从来不曾停止跋涉远方,数风流人物,还望今朝!根据学院团委2019年五四青年系列活动有关要求,现决定举办“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五四精神”诗会活动。

一、活动意义

为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发挥中华诗词文化特别是红色诗词的育人作用,充分展现广大学生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通过重拾红色记忆,重温红色经典,我校将由文法学院承办“续读名师名篇,铭记五四精神”为主题,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续读名家诗词活动。

二、活动主题

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五四精神

三、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团委宣传部 文法学院团总支

四、活动时间

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6日

五、活动地点

初赛、复赛:

决赛:

六、活动对象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六、活动安排

1.初赛:4月20日

所有的参赛队伍分为4组,通过集中抽签的方式,选中四篇章(《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中国成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之一,各个班级在自己选中篇章的基础上进行排练(形式不限)。在每个篇章里面选出7个共28个节目进入复审。

2.复赛:4月27日

在进入复赛的28个节目中选出20个节目进入决赛。

3.决赛(汇报演出):5月6日

本次决赛共四个篇章,每个篇章五个节目,每个节目时长5至10分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由原先准备好的五个节目开始表演。如《诗经·君子于役》,《满江红·怒发冲冠》,《春望》,《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渔家傲·秋思》。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由原先准备好的五个节目开始表演。如《从军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示儿》,《沁园春·长沙》等诗歌表演,传递出中华传统精神中蕴含的忧国忧民、大义担当、舍生取义等优秀品质,教育引导青年学员自觉砥砺奋斗精神。

③新中国成立阶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由原先准备好的五个节目开始表演。例如《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红色精神传千秋》,《沁园春·雪》,《歌颂伟大领袖毛泽东》。该篇章向大家集中展现了革命先辈坚定信念、坚持信仰忠诚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大家向革命先烈学习。

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

“风风火火干生产,祖国母亲庆万岁”。由原先准备好的五个节目开始表演。例如《女神》,《新华颂》,《相信未来》,《放声歌唱》,《赛马》。30 多年来,对神州大地发生的巨变给予热情的称颂;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常常令人霍然愤起。引导师生们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建设,感受前辈们建设祖国的热情。树立当代大学生为祖国建设出力的高尚情怀。最后活动在歌曲《中国美》的歌声中拉下帷幕。

八、活动要求

1、

1.参赛选手表演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可围绕主题自拟内容。表演可以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内容饱满。

2.赛程中秉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杜绝黑幕,不泄题,不漏题,在题目公开之前,均处于保密状态。

3.表演内容必须积极健康,不得含有暴力,色情,负能量的成分在其中。且必须是原创作品,必须围绕所抽的活动主题展开,严禁抄袭,如有发现,取消比赛资格。

九、注意事项

1.引起重视,大力准备。举办大学生“续读名家诗篇,铭记五四精神”诗会活动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教学院团总支、班级团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比赛广覆盖、有实效。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8篇

红色伟人题材

红色题材邮票的主题很多,首当其冲的是红色伟人系列,像孙中山、、、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宋庆龄等伟人题材,最为著名的是《孙中山诞生120周年》小型张、《诞生100周年》小型张和《邓小平诞生100周年》小型张。这3枚小型张价格分别在50元、22元、10元左右,其中《孙中山》和《》小型张经过20多年的消耗与沉淀,现在的市场存货量已经急剧减少,而《邓小平》小型张面世、消耗和沉淀也已经有了近10年的历史。伟人题材的小型张向来是市场人士追逐的重点,如今这3枚红色伟人小型张市价都在稳步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将要发行《诞生120周年》邮票。与此相关的系列邮票已经在市场上涌起了一波上涨热潮,尤其是《逝世一周年》《诞生90周年》《诞生100周年》《诞生110周年》等邮票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上涨行情。其中《逝世一周年》邮票和《诞生110周年》小版张均在120元以上成交,后者更是上涨到了160元左右,中等价位的《诞生90周年》邮票也在逐渐挺近100元价位。

另外,2013年是为雷锋题词50周年,同名邮票已于3月5日发行,全套4枚的邮票市场价在10元左右,小版张市场价在30元左右成交。“雷锋题词”邮票必将成为市场投资和集藏的热点,此前的《雷锋》系列邮票均已大幅上涨,尤其是1978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邮票,现价已经涨到了180元左右,逼近200元关口,市场票源极少,投资者非常看好这一系列邮票的后市走向。

红色文艺作品题材

红色文艺作品题材邮票同样备受关注,书画艺术和戏剧舞剧都属此范畴,其中较为著名且极为珍贵的当属文字邮票中的《诗词》和《革命文艺》两套邮票。《诗词》邮票是投资市场公认的书画题材邮票精品,此票将的多首诗词搬上邮票,以影调套印方式印刷,立体凹凸感极强,全套邮票以红色为主基调,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占领南京》《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长沙》等诗词名作跃然票上,目前这套票的价格在2.5万元左右。《革命文艺》邮票则将著名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名篇戏剧搬上邮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传承,目前这套票的价格在7500元左右,适合经济实力雄厚的稳健性投资者作为长线投资。

文字邮票由于货源稀少从而使得价格高昂,极具号召力。在《诗词》和《革命文艺》邮票的带领下,红色文艺作品邮票都走出了极为引人注目的行情,随后面世的编号邮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舞剧——白毛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以及2010年面世的《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等,都成为了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热门品种。其中,《智取威虎山》《白毛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在千元左右成交,近年面世的《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市价也稳定于5元左右,其题材优势不可小觑,适合于长线投资。

关于红色革命的诗第9篇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为敬仰、崇尚的颜色,它被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赋予了多种特殊的定义。近代的中国,有红色的革命传奇、红色的战斗故事、红色的经典音乐,这一系列关于红色的记忆,唤起了思想家们的一腔热忱,他们研究并传承着经久不衰的革命精神;也唤起了音乐家们的灵感碰撞,他们谱写并传唱着催人奋进的革命赞歌。传承红色使命,开创辉煌明天,我们应该如何对肩负祖国希望的当代大学生们普及红色经典音乐,如何发挥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是一个实际且实用的问题。

 

一、红色经典音乐的概念及其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1.概念

 

对于红色经典音乐,我们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它进行概括。

 

狭义的红色经典音乐指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并为革命事业专门创作且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当时的领导人们都十分重视红色音乐的宣传教育,甚至纷纷为歌曲填词,为当时革命工作的宏伟蓝图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音乐鼓舞的革命将士和广大群众纷纷加入到红色解放的战斗中来,大家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广义的红色经典音乐可以定义为反映中国近现代各种革命里程碑的代表作品,从“五四”运动爆发时起,中国的爱国主义音乐创作就一直紧密跟随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而进行。《红星照我去战斗》、《义勇军进行曲》、《红梅赞》、《春天的故事》、《阳光路上》等一曲曲健康蓬勃的红色经典音乐伴随着国人的成长。它的共同特点为:歌词内容健康向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所蕴含的精神极富教育性、审美对象大众化等。

 

2.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目前,高校中的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推广形式主要由“大型音乐舞蹈类演出”和“红色经典专场音乐会”组成。如江西井冈山大学创编排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这部作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经典红歌为结构,全景式的给我们展示了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发生的以毛泽东、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斗争时重大事件的同时,艺术的再现了红色江山发生的壮美故事。真实、震撼、感人的舞台表演形式,使当代大学生们得到了一次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

 

再如河北师范大学师生倾情打造的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以歌舞、音诗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共产党人在西柏坡22个月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壮举进行了全方位的演绎,用真实贴切的舞台设计和音乐舞蹈表演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卓越才能和军民一心的民族气魄。向青年学子清晰的传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限的爱国情怀。

 

“音乐舞蹈史诗”等舞台艺术的生动演绎,既是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对爱国主义学习和传承的形式,也是对广大师生在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政治信仰教育以及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此外,全国各高校自主开展的音乐会、歌舞晚会、红色经典音乐欣赏课程都是目前对红色经典的一种宣传普及形式。

 

二、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

 

红色经典音乐具有厚重的历史创作背景,从而也凸显了其重要的育人功能。

 

1.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促进作用

 

如今的中国正以飞速发展的脚步行走在世界潮流中。有不少国外的思想影响着当代青少年,这往往会使部分青年人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使其缺乏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红色经典音乐的普及教育与实践活动就像给青年学子注入了一份强有力的营养剂,让他们珍视流传千年的民族文化。

 

2.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党和国家历来最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相继出台的各项规定中持续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经典歌曲”等教育资源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一幕幕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到了青年学子的心里,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方式使他们更能接受。在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中,曾经有一首红色经典曲目《在太行山上》。气势雄伟的大合唱、舞美灯光的塑造、将学生观众们的思绪瞬间带入了太行山区,革命先烈们保家卫国,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搏斗。舞蹈演员用精湛的表演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形象,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有学生表示,通过观看演出,他对新中国红色的革命历史加深了了解,也激增了内心的爱国情怀。

 

3.改良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红色经典音乐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并肩奋斗的点滴故事娓娓道来。“雷锋助人为乐的身影”、“上甘岭战役饥饿难耐扔坚守阵地的战士”。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广大青年学子深深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多数青年学子都是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长大的,手机用最新潮的、衣服一定要穿品牌的、饭店吃饭出现的浪费现象也比比皆是。通过红色经典音乐给学子们带来的生动教育,让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反思,这也警示了当代青年要珍惜先辈创造的美好生活,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依旧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4.凝聚大学生团结一致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红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唱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法西斯帝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①。短短的歌词中教导青年们要团结向上、锐意进取,敢于向不平等的势力发出挑战,在党的领导下同祖国一起走向繁荣富强。在当代高校中,红色歌曲以合唱的形式走近学生们,合唱的训练及演出比赛过程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有以下特点:

 

(1)红色歌曲在合唱训练中特别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指挥的带领下,各个声部要相互配合、互相包容,队员要收敛自我、整体均衡的进行演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整体协作意识。

 

(2)铿锵有力的节奏、强弱对比的音量、纵横发展的旋律,在学生们训练的时候都要认真精细,无疑是对意志力的一种历练。

 

(3)意气风发的红色歌曲让学生们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塑造自我气质的同时,将歌曲的思想、意义融入到歌唱中,升华了学生的心灵。

 

三、关于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1.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推广方式

 

可以将红色经典音乐相关的内容编入教学课本中,甚至单独辑印成册,活跃学生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教辅工具。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如河北省高校在开展红色经典音乐艺术教育时,可以结合本地特色,以“西柏坡”革命历史作为宣传出发点,将数十年来与河北红色革命历史相关的音乐进行讲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爱国、爱党情怀。此外,在教学之余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使命感,为红色经典音乐传承打下基础。

 

3.大力支持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创作

 

河北师范大学师生编创的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中,剧本、大部分音乐都由师生原创,既展现了河北师大师生对红色革命的崇敬之情又在全国高校的红色经典音乐教育与实践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4.开展红色经典音乐文化研讨会,打造强势的宣传教育氛围

 

河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红色经典教育示范基地,引领河北省大学生红色经典教育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日常教学、师生音乐作品创作、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等方面都进行得如火如荼。

 

四、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是对历史的传承,是对中国革命的见证。它展现了革命先辈血染的风采,抒发了当代国人的爱国情怀,它是我们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强心剂,是对青年学子有着深刻教导意义的心灵鸡汤。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使命,主动的梳理、传承、教授、开展有关于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切身得到教育感化,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注释:

 

①这首歌曲问世于1943年。当时,为了反对日本侵略者到边区抢粮、实行“三光”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县和山西繁峙县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在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牧虹和卢肃一起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排练中,大家觉得剧情结束缺乏终止感。于是,他们又为该剧创作了一个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此诞生。该曲旋律雄壮有力,成为人民大众反对法西斯、鼓舞斗志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心的战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