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7:31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1篇

一、全面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反腐倡廉、税收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以促进税收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为主线,加强分级分类指导,确保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抓好领导干部培训

以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视野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税务总局将继续举办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司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地市局主要领导干部及其他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市、区)税务局局长进修班、国税系统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国税系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司处级领导干部专门业务培训班,以调训等方式加大对全国税务系统司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所属处级、科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科长、分局长、所长等基层一把手的培训和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突出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税收管理能力和带好队伍的能力。

(二)扎实推进基层一线干部培训

税务总局将陆续出台规范初任培训的相关制度,举办初任培训规范化研讨班,强化初任培训的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建设。税务总局将配合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新政策法规的实施,举办一定规模的基层培训教师和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将继续实施"智力援西"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省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推动和支持力度。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按照"三统一"的要求组织好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并认真做好执法资格考试与初任培训相结合工作。要按照基层税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岗位要求,指导地(市、州)和县(市、区)税务机关制定详细的基层一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税收政策法规培训和从事纳税评估、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税收信息化等岗位人员的集中培训,扎实推动基层干部按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区分的分类培训,完成基层一线干部每人每年参加脱产培训不少于12天的任务。

(三)抓紧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训

遵循“紧缺人才抓紧培训,重点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统筹利用系统内外培训资源,以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财产评估、税收政策研究、税收经济分析等为重点,加强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训。税务总局将制定并实施中长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训计划,继续在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会计学院等高校举办各类高级研修班。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一些学科交叉、起点较高、专业性强的培训项目,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训。

(四)创新培训者培训

税务总局将举办省(区、市)和地市税务机关主管教育培训工作局长专题培训班,省局、地市局教育部门负责人培训班,教育培训项目主管人员培训班,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培训班,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建设一流师资和科研队伍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师资人才培养规划,组织8期师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师资业务素质和培训技能。完善税务总局师资人才库建设,指导省局师资人才库建设。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根据本地实际,选拔一批优秀的税务干部进入师资人才库,重点培养,提高其适应税收业务培训需要的能力。

(五)认真做好有关考试工作

为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做好税务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税务总局决定于2009年3月底在全国税务系统对稽查岗位人员进行统一考试,为今后稽查岗位人员确定职位等级提供依据。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按照税务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充分认识稽查岗位人员考试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组织稽查岗位人员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严密组织,切实做好相关考务工作。要根据机构改革以后教育培训工作调整新情况,认真做好注册税务师考试相关工作,并积极鼓励协助税务干部参加注册会计师、综合司法等资格考试。

(六)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

加强对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指导,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核心,不断提炼税务组织的愿景。税务总局将研究制定税务系统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指南和评估体系,以行动学习和观摩的方式组织学习型组织建设研讨班,总结各地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税收业务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

二、加强教育培训保障体系建设

(七)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国税发〔*〕81号),加大资源整合,规范税务总局直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省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名称。要配齐配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税务总局将筹建反避税、纳税服务等10个教学研究中心,努力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要按照"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的要求,制定本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发展规划。

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和各省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制定完成各自教学工作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推动自治区、海南省、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干部学校的新建工作,推动广东省、贵州省税务干部学校的改建工作,推动山东省、四川省税务干部学校教学场所改造等项目论证立项工作。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等在建(改)培训机构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加快进程,强化管理,保证质量,尽快形成新的干部教育培训功能和保障能力。各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重视数字化网络校园建设,完善对本地区实施远程培训的基本功能。

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干部培训机构在大规模培训干部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可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各类高校以及境外培训资源,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

(八)加强课程开发和教材体系建设

税务总局将继续组织开发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三大系列,包括反避税、税收专项检查、纳税服务、税务审计、企业纳税评估、税收统计分析、电子税务稽查、所得税管理、房地产评税等9个专业32门特色培训课程。修订、完善X+Y+Z系列教材中的相关教材,包括《国税征管实务》、《地税征管实务》、《纳税评估》、《税收分析》、《反避税理论与实践》、《增值税实务》、《消费税实务》、《营业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会计基础知识。税务版》、《财务会计。税务版》、《小企业会计。税务版》、《成本会计。税务版》、《税务教育培训实务》、《税务英语》等纸质教材,进一步开发案例式教材、配套读物和电子化教材。结合教材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适应税务岗位素质能力体系的培训试题库。有条件的省(区、市)税务机关及其培训机构可结合实际编写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补充教材和案例教材。

(九)加强远程培训平台建设

税务总局将积极推进税务远程培训工作,筹建税务总局网络学院,为广大税务干部在岗自学提供充分的课件资源和互相交流的平台。各地已经开发应用的网上学习系统,应及时更新学习内容,丰富网络学习资源。要借助远程培训平台实现教育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推广完善电子化学习档案,加强培训项目管理和学籍管理。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教育培训管理

(十)加强规划指导

各级税务机关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作用,推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务总局教育中心要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职能,重点把握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制定各类培训规范,加强对税务总局机关各司局培训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加强对各地税务机关及其培训机构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检查。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作用,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

(十一)健全制度体系

以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为基本依据,进一步完善税务系统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各类培训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全国税务系统培训工作考评办法》,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和基层培训教师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的权益保障、竞争择优、考核评估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形成完备的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各省(区、市)税务机关及其培训机构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充实和完善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和落实措施。

(十二)强化考核评估

加强对各级税务机关干部培训工作的检查和考评。对领导班子重点考评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建设、中心组学习、干部脱产培训、在职自学等干部教育培训总体情况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工作、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等综合情况。对教育主管部门重点考评是否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和本级税务机关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是否尽职尽责地保障干部接受培训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分级分类选派培训对象,是否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是否对干部培训过程进行督查,是否评估干部培训成果,是否建立干部培训档案等。对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要围绕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核。税务总局将继续于年底对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重点检查各省(区、市)税务机关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和培训项目质量,各省(区、市)税务机关重点检查本系统基层一线干部的脱产培训实施情况。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2篇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2009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主要任务: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网络,召开启动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工作任务,制作调查表等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人员培训(200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主要任务:抽调人员,组建调查摸底工作队和监督检查工作队;开展“五病”普查前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诊断技术和调查表填写、资料分析等能力的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病情普查(2009年6月1日至7月30日)。主要任务:深入乡镇、村、居民点开展地方病病情普查摸底工作,填写调查表、汇总统计有关资料并总结上报,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第四阶段:展室建设(2009年8月1日至8月15日)。主要任务:筛选县、乡、村展示材料,收集整理图片资料并安排布置展室,制定治疗计划,落实各项预防治疗措施。

第五阶段:自查初评(2009年8月16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通过自查,确认达到建设标准后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于8月下旬进行初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规范完善,确保9月底前各项建设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第六阶段:督促检查(2009年9月1日至9月30日)。县上将组织四大班子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限期进行整改,及时上报工作总结。

第七阶段:省市验收(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部门职责:

(一)卫生部门职责

1、县卫生局

(1)加强对卫生系统各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及时抽调人力,备足物力开展创建活动。(2)按照地方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对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3)定期对全系统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为其它部门提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卫生技术支持。(5)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2、县疾控中心

(1)提出地方病防治计划,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提交地方病防治阶段总结;按创评标准提出评估意见。(2)为全县防治工作提供卫生技术支持。(3)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防疫专干,乡、村医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五种地方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麻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防控制、防治效果评价等基本知识。(4)开展业务指导。指导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开展地方病现况调查,摸清全县地方病发病状况,指导乡村完成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归档,及时完成图表上墙。(5)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各级健康教育人员,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宣教能力,指导健康教育工作实施,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单、板报、挂图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家庭主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6)协调和督导全县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示范县建设资料全部进行微机分类管理,对资料进行汇编,并装订成册,建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工作展室,充实、完善地方病防治资料,加强归档管理工作。(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各级医疗机构

(1)成立相关组织,落实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负责辖区地方病防治工作。(2)完成辖区内地方病病情调查,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登记、上报病情。(3)发现地方病患者及时进行诊治。(4)在服务区域内开展面向病人和群众的健康教育。(5)制订本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6)全面收集本单位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完成图表上墙,按时上报工作总结。(7)各级医疗单位区域划分:村级:负责本村常住人口、小学、托幼机构。乡级:乡镇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初中、高中由辖区卫生院负责;红化厂的职工、居民、学生由姚家沟卫生院负责。县医院负责本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西街中学、竞存中学、逸夫小学及辖区托幼机构;县中医院负责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凤翔中学、儒林小学、城关中学及辖区托幼机构;妇保院负责辖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居民社区、托幼机构。城关卫生院负责辖区农业人口、西街小学。关中、西凤厂内的职工、居民、学生由本厂医院负责。

4、卫生监督所

(1)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参加地方病防治工作机构和人员资质的检查。(2)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序进行。(3)加大对碘(硒)盐市场和含盐食品的依法管理,严禁地方病危害食品流入市场。(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乡(镇)政府职责

1、建立和完善乡(镇)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督导检查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组建乡村地方病防治网络。2、在本辖区开展病情调普查,摸清病情本底,对现症患者造册登记,并将病情及动态变化等防治资料制成图表,及时上墙,并及时上报工作总结。3、参加并完成病区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合格碘(硒)盐供应。协助完成本辖区现症患者治疗,协助创建办开展病情及碘(硒)盐监测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1)宣教形式: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刷写固定墙体标语、张贴标语、制作板报、举办村民夜校等形式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2)宣教目标:a、通过宣教,使群众了解“一盐防三病”知识,以及预防大骨节病“三防四改”(防寒、防湿、防阴,改善营养、改善环境、改良饮水、改善居住条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了解缺碘缺硒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食用碘(硒)盐的好处。群众(以家庭主妇为主)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b、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城区学校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80%以上。c、家庭主妇卫生行为形成率:城区60%以上,农村40%以上。5、督促村委会落实以下职责:(1)成立本村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确保本村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2)组织本村病情普查,摸清本村病情本底。(3)制定本村综合防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4)在本村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达到宣教目标要求。(5)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改水、搬迁、换粮等工作任务。(6)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按时上报工作总结。(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发展计划局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3、完成与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有关项目的立项、报批、验收等工作。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水利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将病区改水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病区改水项目选项、建设、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地方病防治卫生技术标准,并及时联系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3、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五)财政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足额预算人均0.2元地方病防治经费,及时拨付示范县建设配套经费3万元,加大对地方病防治专项事业费和设备的财政支持力度。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六)商务(盐务)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加强盐政管理,严厉打击制售私盐行为,依法规范盐业市场。3、加强对食盐加工企业的规范管理,生产、贮存、分装、运输各个环节必须符合碘盐相关技术标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合格资质。4、合格碘盐覆盖率必须稳定保持在90%以上。5、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七)教育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按要求配备和加强各级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相关教学设备,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认真完成健康教育授课课时任务,并纳入教学考核。3、城镇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80%,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80%。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八)广电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栏目,每周1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3、宣传地方病防治管理、法规政策、科普知识,及时报道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在上级评审期间形成宣传热潮。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九)林业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退耕还林(草)政策和计划、任务,及时兑现有关优惠政策。3、制定退耕还林(草)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病危害因素,加大向病区倾斜力度。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粮食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换粮政策和计划、任务,及时兑现有关优惠政策。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一)农业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加强对布病疫情的监测管理,严防畜间疫情向人传播。3、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十二)扶贫部门职责

1、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机构,做到专人负责。2、严格执行地方病病区移民搬迁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3、凡属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病危害因素,项目立项、选址、验收,要充分听取卫生部门地方病危害综合评估意见。4、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时提交工作总结。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发动机装配;开发与实践

一、项目课程的内涵

项目课程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对于彻底改变传统课程体系,建立职业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高职教育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开发,课程体系的安排以项目为单元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项目活动为主线进行学习的课程模式。可以简单地把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

一方面,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开发的课程,保证课程在开发、设计、实施中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单元;保证为学生构建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与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无缝衔接。另一方面,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综合性的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习,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因此,项目课程能够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综合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及对问题处理方式,通过完成项目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课程开发原则

(1)以工作产品(或服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项目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其要点是立足工作任务,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的开发中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为总项目设计课程,以“子项目”或“模块”为单元的教学内容,尽可能与职业岗位“接轨”,紧紧地围绕行动化学习任务来完成,力求情境模拟、现场教学。

(2)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的原则。项目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课程内容要求实用、够用。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3)实现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原则。综合职业能力即完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过程的知识、技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意向等)的综合。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当中突破知识体系结构,以工作体系为依据构建学习内容及实训项目,体现工作的顺序性与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三、“汽车发动机装配”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

1.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阶段,一方面由本院课程专家组预先设计课程框架,由企业专家提供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意见。而这个环节企业专家作用的发挥均需要有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框架为条件。另一方面,课程组通过与汽车制造企业专家、本院课程专家一起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为汽车装配制造企业生产一线的装配技术人员,从事发动机装配、车身装配、内饰装配等典型工作。

课程培养的总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基本胜任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一线的(汽车发动机)装配技术工作。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装配的基本流程及查阅识读装配工艺文件的技能;能够合理应用装配工作中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事业进取心、职业发展潜质;有团结协作精神、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2.调整课程结构,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

在课程结构整体设计时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课程结构,将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等理论知识融入到行动化项目当中。项目课程开发中依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设计项目任务,运用企业的装配工序及检验标准,以真实的装配线操作为流程开发行动化项目,包括:活塞预装、连杆预装、缸盖预装、曲轴预装、发动机缸体装配、曲轴正时装配、机油泵-油底壳装配、缸盖总成装配、正时机构装配、火花塞点火线圈装配、进排气管总成装配等十二个主项目。

行动化学习项目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考核标准,且可操作、可达成和检测。第二,项目设计要注意难度梯度。掌握技术知识和技能是需要逐步积累的。第三,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

3.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项目课程的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进程设计是以学习项目为主载体,将学习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进程设计包括要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教学课时的设计,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设计,师生的课堂互动的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

(2)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单元设计。在设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时,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法,只有在决策与评估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3)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设计。项目课程的教学中从课程结构到教学设计都抛弃了原有的学科系统,因此,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及学习材料就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其他教材中选用或编写。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这门课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主要依据“课堂任务—相关资料—理论知识—拓展材料”这样一个模式来编写,既有教学实操任务、完成任务的学习材料,又有补充知识及拓展材料。将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教学中,保证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四、总结

(1)项目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有利于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开发的课程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有效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将来在企业的工作内容的距离,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2)项目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先理论授课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项目课程注重能力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实现了原有“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3)本着以学生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本课程设计了多种教学案例和研讨课题,使得学生在课间和课下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以提高其实操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4篇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阳谷县现有各种职业教育机构7家,其中公办5家,分别是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阳谷县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二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三职业高中、阳谷县劳动技校,民办有2家,分别是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全县职业培训机构共有教师524人,年培训规模5000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1500人以上。分别开设了种植、畜牧、机电、电气焊、缝纫等16个专业。

1.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为农业部门主办,是全国育才兴农百强示范校,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为主。现有培训教师20人,年办学经费18万元,教学设备价值23万元,校舍面积300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0万平方米。

2. 三所职业中专、高中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工业类职业教育,升入对口高职的占20%左右,同时开展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89人。年办学经费46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890万元,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5.7万平方米:第二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23人。年办学经费31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630万元,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6万平方米;第三职业高中现有教师86人,年办学经费22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20万元,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万平方米。

3. 县劳动技校为劳动部门主办,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为主。侧重于工业及服务业类技能的培训。现有培训教师50人,年办学经费19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470万元,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4.3万平方米。

4. 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短、中、长相结合,转移就业率比较高。其中,兴华技校现有教师26人,年办学经费18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10万元,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万平方米:魁星技校现有教师30人,年办学经费21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60万元,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万平方米。

(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情况可以看出:

1. 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县农广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主要培训年龄在16~65岁之间的从事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专业示范户、一般农户等,其他6所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对象以22岁以下未就业和准备进城务工的青年为主。

2. 在培训专业确定上县农广校主要侧重于农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在开设的8个教育培训专业中有5个农业类专业、1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农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62.5%,工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12.5%,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25%。其他6所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工业类和服务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开设的10个专业中有2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县第二职业中专9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1.3%、66.3%、22.4%;第三职业高中8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4个工业类专业、3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5%、50%、37.5%:县劳动技校7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5个工业类专业占71.5%、2个服务业类专业占28.5%:兴华技校开设的5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4个工业类专业占80%、1个服务业类专业20%:魁星技校3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2个工业类专业占66.6%、1个服务业类专业占33.4%。

3. 在培训规模上(表1)

4. 在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师资等力量上(表2)

5. 培训就业情况(表3)

以上五部分数据显示:一是县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主要从事着全县农业类专业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较大,掌握着充分的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教育培训人员的年龄段跨度大,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真正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问题,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职业中专、劳动部门的技术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着工业类以及服务业类的教育培训,针对当地22岁以下的青年进城务工和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培训规模上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占到培训规模的60%以上,与其他5所政府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相比,民办 学校更能形成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和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扩大招生的数额。相反,缺乏竞争力的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人数相对较少。三是在教育培训条件方面,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软硬件都相对充足和稳定,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总值、校舍面积、办学经费等教学硬件条件上看,还是从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上看。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各项培训保障能力都相对薄弱,制约了培训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延伸和下沉。四是在培训的就业率上,真正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针对性比较强,多为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相对到位,保证了就业率的稳定。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机构由于培训对象多为进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在校培训结束后很难做到跟踪服务和后续指导。造成了就业率不够稳定。

四、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任务艰巨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大,阳谷县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1.86万人,这部分人都需要参加教育和培训。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人数只占24%。二是整体素质低,调查显示:约1/3的农民仍处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文化水平(3l%),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三是教育培训过程长,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搞好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都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好的政策措施多向其他教育领域倾斜,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致使职业教育难以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三)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有近40%的农户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不重要,缺乏主动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的动机。一些单位用人标准重学历、轻技能,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调查情况看,有89%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并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身份、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了近几年来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招生规模缺乏基本的稳定性。

(四)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培训条件相对较差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又是弱势教育,两个阴影的叠加使得农民教育历史欠账太大。条件手段落后。尤其是县以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甚至无钱养兵、难以为继。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全年办学经费只有18万元,而农广校真正发挥着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作用,经费的困乏、设备的陈旧、教学条件的简陋致使农广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五)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农田耕种。以阳谷县被调查的3个乡镇为例,蔬菜大棚、专业化的养殖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当地居民收入的很大比重。在阿城镇这一比例超过50%。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情况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很大。真正可以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数量不足、力量薄弱,缺乏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

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受招生规模影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设班不全、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的现象。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优秀的教师脱离岗位。二是教师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呈现“三多三少”,即传统型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继承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三是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

五、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引起领导重视。加强社会关注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目标任务上,首次明确要保证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重大原则上,首次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措施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拥有最主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办学能力

政府应对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切实重视起来,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切实承担起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重任。

(三)找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居住分散,加上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流动性大,增加了组织难度。另外,农民兼业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村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或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46~65岁的劳动力约占85%,然而这部分劳动力多数不能长时间脱产参加教育培训。数据显示,真正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中,最需要的教育培训方式是进村入户和现场指导,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市场营销手段和如何开展创业的技能,在教育培训中存在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后续指导和跟踪服务。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熟知本地的产业布局、发展状况、农民素质、种养习惯,掌握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建立一支真正能够服务于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队伍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突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第三,要深入探索研究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第四,要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和从事农村公益型岗位人员队伍,能够把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服务信息等更方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传授给广大农业从业者。第五。要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带动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效益。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55-01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创新能力的能力。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控制、咨询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驱动任务的有效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且与计算机硬件结合紧密特点的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其思维技能得到锻炼。

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判断和运用;掌握指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法去解决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在本课程中,初步学会指能理解基本的硬件工作原理;学会指能进行硬件分析并且能完成实验;比较熟练指能够按要求设计硬件电路并且在做实验时能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因此,笔者设计如下任务:

第一个任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组成计算机的五大基本部件是什么?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确定整个课程的教学主线索)。2.总结:符合五大部分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计算机称作: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也是研究对象。

第二个任务: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及原理

1.中央处理器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明确定义)。2.中央处理器能完成哪些运算?如何完成?(引导出结构: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时序信号的控制下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3.为了完成运算,数据格式如何规定?(引导出数据的二进制表示方法)。4.运算的具体实现过程及软硬件的支持是怎样的?

第三个任务:计算机存储器的功能及原理

1.为什么需要存储器?2.动态随机存储器如何能保存和输出数据?3.ROM如何保存数据?它克服了RAM的哪些不足?4.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存储器?如何提高存储器的访问速度?

第四个任务:计算机总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什么是总线?为什么需要总线?2.总线的结构是怎样的?衡量的参数有哪些?3.PCI总线有什么特点?

第五个任务:计算机输入/输出(I/O)系统组成

1.为什么需要I/O系统?I/O设备如何与总线连接?2.I/O设备有哪些?衡量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三、根据任务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在课程的任务提出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上述设计的问题全部提出。这种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或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分析任务。提出任务之后,笔者并不急于讲解,而让学生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对于已经学习过的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时,笔者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一些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解决。

(三)探索研究。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然后,围绕主题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最后,进行课堂讲解和进一步讨论以及课程实验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评价检查。根据《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笔者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硬件工作原理和硬件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计算机硬件工作和处理信息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工作机制,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从硬件结构到硬件对软件运行支持,进而改良硬件和设计硬件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毅,《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Vol.17,No.7,P.27-28.

[2]邓家宏,《试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21,No.z1,P.170-171.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课程现状;教学思路;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

一、课程现状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两周实训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达不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项目教学思路

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制定发动机大修方案;能完成发动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机冷却系、系的拆装与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总装与调试。

(2)知识目标: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系统与冷却系统功用、要求、组成及结构特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功用、结构型式和主要组成部件工作情况、配气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机理及产生原因。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经济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工作认真负责、重视细节、吃苦耐劳精神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课程项目设计

本课程不是从发动机工作原理到各系统组成、结构功用为线索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而是整合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典型发动机大修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典型发动机大修具体工作过程包括发动机大修方案的制订,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清洗与检修,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调试三个部分。本课程在此基础上配置了6个子项目:(1)汽车大修发动机的检验;(2)曲柄连杆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3)配气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4)冷却系的检修;(5)系的检修;(6)发动机总成的总装与调试。21个工作任务:(1)发动机信息采集;(2)送修发动机检查;(3)填写发动机大修进厂检验单;(4)汽车发动机吊卸;(5)发动机附件拆检;(6)机体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7)活塞连杆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8)曲轴飞轮组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9)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10)气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1)气门传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2)配气机构的装配;(13)正时皮带的更换;(14)冷却系循环路线检查;(15)节温器的检修;(16)冷却系装配;(17)系分解与清洗;(18)机油泵的检修;(19)系装配;(20)发动机总装调试;(21)填写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

三、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敞开思维,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 “学中做,做中学”。再次,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发动机机械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操作规范、操作能力与装复后的质量相结合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而且要考核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和企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教师提出任务。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构造与作用,突出载体的典型性、通俗性。第二,分组。学生分组(每组4~6人),组长承接分析本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中的具体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第三,计划决策。各小组自行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优化项目方案、选择设备、工具、量具。第四,实施。学生实施操作,包括拆解、装配、调试等,操作要正确规范,并完整地完成本组的项目任务。第五,检查。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纠正其违规性动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第六,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考核评价表》,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的实施情况。

从本课程实施项目教学以后,教学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学习的能力。从已毕业学生的教学评议和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回访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很满意。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7篇

2011年:开局精彩

2011年是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职业教育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加快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改革创新。鲁昕指出,2011年职成教战线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为做好2012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动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到2020年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鲁昕副部长在多个场合强调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2011年职成教战线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全面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会上,鲁昕从三方面总结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是启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提出了体系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组织力量启动了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统筹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调整教育部部内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由一个司局统筹管理中高职的格局;印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中高职科学定位、有效衔接、办出特色、协调发展。三是推进56个职业教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10个重大专题理论研究、18个重大政策专题调研,为推进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案例、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

促进质量提高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从鲁昕副部长的讲话中,我们注意到,教育部在去年职成教工作会上强调的包括管理制度、办学机制、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在内的多方面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一年间都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管理制度方面,2011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修订;组织起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研究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国家重点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配合有关方面拟定和公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通过一系列举措,健全了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政策体系,职业教育法制建设、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办学标准化建设、督导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得到了加强。

在办学机制方面,教育部通过制定行业指导政策、完善产教对话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等项工作,加强了职业教育国家办学机制建设;以德育工作、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创新、顶岗实习保障机制、技能大赛内容形式创新、职业教育科研教研等为标志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完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在保障体系方面, 2011年职业教育的支持保障政策不断得到完善。鲁昕指出,去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国家助学金135.9亿元,资助了906万名中职学生;投入免学费资金79亿元,覆盖了395万名中职学生。同时,中央财政在2011年全年的投入达到“十一五”时期总水平,一大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骨干高职校和实训基地得到大力建设,形成了一批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优质资源。辽宁、上海等7个省市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和实施了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职教事业科学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正在构建。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育部在2011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多部文件,对“十二五”时期职教师资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以上,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其投入水平超过“十一五”时期5倍。

保证办学规模

没有规模就难言发展,对于肩负着调整教育结构重任的职业教育来说,“努力保证办学规模”一直以来都是工作重点之一。

鲁昕在会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对2011年职业教育“保规模”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肯定。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08.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310万人。中职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100万人,占招生总数的12%;高职积极进行分类入学考试试点,采取单独招生、对口招生、五年一贯制、注册入学等方式录取学生规模超过招生总数的17%。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规模达到30万人。东部19个对口支援省份共面向、新疆两地招生6300人。

鲁昕同时指出,在这一年中,教育部在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全面部署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她表示,2011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亮点纷呈。

2012年:着眼于提高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使这种高投入、高增长、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2011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把全年经济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更是以“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题,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报告中,总理进一步提出2012年要切实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二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在这一进程中,没有技术不行,没有人才更不行。“转方式、调结构”的国家战略对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提出了新任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鲁昕指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重点在八个方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这八方面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鲁昕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应对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急需人才支撑。《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都对下一阶段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以体系建设带动内涵发展,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

——提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鲁昕指出,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变革的大趋势。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既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倒逼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的战略选择。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和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能否顺应产业发展指向,紧跟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检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适应,并据此建设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现代产业理念和技术贯穿职业教育各个方面。

——提高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

鲁昕指出,从总体看,我国三次产业目前还存在发展粗放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并正在抓紧编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核心就是全面推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次产业的优化升级。职业教育必须尽快把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部署,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以支撑国家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的实施。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鲁昕指出,近几年,发达国家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国在规划“十二五”工作时也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素质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水平。职业教育要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为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鲁昕表示,在实施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进程中,2010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和细化了国家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作为支撑,国家还先后制定了十几个省或跨省域的专项规划和意见,推动各区域进一步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认真研究分析所在区域的需求,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使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提高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

鲁昕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强民生保障建设,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保障民生方面责任重大。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增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特别是提高新生代产业工人城镇生活和就业能力,使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使命。为此,必须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使职业教育切实成为城乡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强大助推器。

——提高服务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的能力。

鲁昕强调,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不小,但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渐明显。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加快,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式,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密切与产业的对接,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新职业、新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性人才,既要为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又要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作出贡献。

——提高服务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能力。

鲁昕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社会要和谐,都需要一个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来支撑,这个人力资源结构又是需要合理的教育结构帮助实现的。而教育结构取决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和需求。现阶段,我国最大量需要的是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重大战略,使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更加合理,进而打造我国现阶段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国家战略作出贡献。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

对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鲁昕副部长在会上进行了部署。她指出,2012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服务全局、回应社会、推进改革、体现创新的思路,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以体系建设为引领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鲁昕表示,所谓整体推进,就是要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机结合。要用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全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她强调, 2012年要重点做好编制实施《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做好《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的研究起草和贯彻落实工作,明确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政策着力点;并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鲁昕同时指出,按照“三步走”战略,今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中高职衔接。她要求,2012年要推动中高职衔接取得实质成果,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定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要以此为立足点,加强中高职在10个方面的衔接,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提高质量是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在多个方面共同推进。鲁昕副部长围绕制度建设、德育工作、师资建设、农村职教、投入保障、科研工作等方面,对2012年职业教育实现质量全面提升提出了要求。

鲁昕指出,2012年要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标准建设,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体系。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审议工作,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立法进程。二是完善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资助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扩大资助覆盖面。三是健全职业教育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四是健全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

鲁昕强调,德育工作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通过主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支撑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为重点的人文素养教育,构成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在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方面,2012年要做四件事:一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制度;二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育人;三是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是加强德育课教学。

鲁昕提出,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工作,在2012年要坚持建设、改革两手抓,实施重大项目,健全管理制度。除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等重大项目外,2012年将制订职教教师职业标准、健全教师培养国家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平台等项工作。

鲁昕强调,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2012年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她指出,要贯彻有关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意见》,整体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研究制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国家制度和政策,面向未升学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启动创建部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市、区),健全农村职成教育网络。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夯实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扶持力度。

鲁昕表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按照4%进行了安排。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4%”,要把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倾斜领域之一。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好经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一是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以强化内涵为导向,继续实施好现有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二是提升职业教育实训装备水平。要使职业教育的装备与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保持同步。三是整体设计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四是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鲁昕在会上对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工作予以重点强调,明确要求,已出台政策的地方要抓紧落实;还未出台政策的地方,2012年底前一定要完成政策的出台工作。

鲁昕还强调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制订“十二五”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科研规划,加强科研机构和资源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近年来,教育部在推动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启动于2010年的职业教育与行业的产教高端对话活动,已成功举办17次,促成合作资金达7亿元,形成了校企合作多方统筹与搭台的局面。一些地方还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条例,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对于2012年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一工作。鲁昕从两方面提出了要求。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8篇

(一)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应明确设计题目、设计条件、设计内容、设计范围和深度。如不需做抗震抗风等设计须加以说明。为了更好地控制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指导老师应配套设计任务书编写毕业设计指导书。设计指导书可在设计依据、结构受力体系、结构选型、主要技术参数、抗震设防标准、计算原则、计算方法、电算程序选择、电算结果分析、设计进度、图纸编排及计算书的编排格式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毕业设计在本环节的问题:设计任务书是不明确的,不完整的:例如,有的毕业设计位于地震区,却没有考虑地震作用,设计任务书也未明确是否可以免做抗震设计;是否做基础和楼梯设计,做的深度是什么?有的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内容广,深度深,但由于时间限制,学生最后的成果里并没有达到要求,致使设计不满足任务书要求,导致扣分。所以教师在编写设计任务书时,考虑学生能否完成,工作量一定规定在学生能够完成的范围内。

(二)以当前规范为设计依据结构设计的依据是国家、行业、地方和单位现行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和措施,毕业设计的依据也是现行规范,不是参考书或教科书。规范是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结合。对于设计师而言:规范就是法律,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和理解规范,适应规范的更新和修订,其次要在结构设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两点:一是规范的规定是结构或构件的最低要求,实际工程设计时并非一定要采用最低要求。二是规范的强制条文必须遵守,必须严格执行,是不得超越和突破的红线。毕业设计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设计依据中的规范采用的是废止版本而非现行规范。特别是最近两年规范更新中,很多同学的设计依据新旧规范都有。另外,设计依据中含大量教科书和参考书,教科书,参考书只能是设计参考资料,而非设计依据。

(三)重视抗震设计⒈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内容。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0.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2]。如果毕业设计任务书地点为抗震地区,任务书就应明确是否可以不进行抗震设计,指导教师也应在设计指导书中帮助学生确定与抗震设防有关的标准(设防烈度)及技术参数(场地类别等),特别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根据有关规范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二、三或四级)。毕业设计中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随意提高或降低抗震设防烈度。有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是7度,学生的计算书却为8度,或降为6度,都是不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没有按分类标准划分。容易混淆的是: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一般的三甲医院的病房楼定为特殊设防类(甲类)。在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有的毕业设计不验算框架柱的轴压比,而截面轴压比验算对抗震是非常重要的,轴压比超限是抗震规范不允许的。抗震设计截面相对受压高度的要求与非抗震不同。抗震时构件的各项构造要求不同于非抗震设计,应严格遵守。

(四)关于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总说明通常是结构施工图的首页。要保持设计说明与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及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性。结构设计总说明是对外提供给建设单位,为施工图审查及施工单位施工使用的设计产品。毕业设计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很多同学不重视编写结构设计总说明,有的毕业设计漏掉了结构设计总说明这一项而被扣分;有的毕业设计虽然有结构设计总说明,但其内容与本工程根本无关。同学之间相互借鉴,拷贝,忽略了设计说明条款是否都符合自己的设计内容。比如,明明做的框架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却出现了剪力墙的构造要求……等等。

注重结构教育的总体方法重视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构专业学生是通过学习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来学习工程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让他们擅长解决明确交给他们的确定的的问题,而常常不能分析整体结构形式。这与我们在工程设计时的模式是相反的,在结构设计开始时,希望形成和处理总体方案,着眼于主要结构体系,而不是构件和细部构造。毕业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强调结构的概念设计,基本思路集中在对抗震有利的结构主体系,而不是细节。但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专门化的学习,很难有总体的思考,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建筑力学,建筑结构设计等知识对自己的结构方案进行内力分析,并进行组内讨论,每个学生都应说出自己方案在内力分布上的优点,[3]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并达到更高的层次,形成明确的结构概念,培养学生将专门化的知识用于总体设计思路的能力。本环节问题:在布置柱网时要结合力学分析,使结构各构件受力均匀合理,各构件材料强度均能充分利用,学生往往在设计时忽略这点。如下图例,同样的办公楼建筑设计,因为不同的结构柱网布置,得到不同的内力分布图。

关于手算与电算

毕业设计以手算为主要目的。计算机只是辅助设计。通过对主体结构和构件的计算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如结构力学)和专业知识(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的掌握程度。手算可以积累设计计算的感性认识,积累数据,练好手算将受益一生.。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PKPM,广厦等),不同的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充分的了解。任何一种软件的计算结果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到的,与实际工程都有一定误差,不能够完全依赖软件计算结果。因此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慎重校核、认真分析,做出合理判断。优秀设计成果要求应该有“主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结果(如总信息、侧移等),同时附有主体结构电算结果的抗震分析报告”,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结果的分析能力毕业设计中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采用的电算软件,未注明程序的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指导老师应告诉学生总信息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如何调整。总信息中的参数普遍存在填写错误,建议指导老师将程序的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中填写说明复印给学生。

关于图纸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毕业设计应明确要求“结构设计部分以手绘为主。手工制图是对优秀毕业生基本技能的要求,毕业设计手绘图纸让学生在就业前有一个基本训练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图能力,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完善的构造要求,以及为施工服务的意识,所以结构设计应以手绘为主。本环节的问题是学生要熟悉制图规范和构造要求。

结语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9篇

一、内容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