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6:08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1篇

我市已进入机构改革组织实施阶段,各涉改部门严格按照机构改革总体计划安排,按部就班、稳妥有序推动改革方案落实。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组织合力。市委及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机构改革协调小组。严格按照市委动员部署要求,严把关键环节及时间节点,研究部署改革任务,明确机构改革期间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运行机制及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报告制度,每周汇报工作进展,每月汇报工作落实情况,市委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及要求。

(二)摸清改革底数,做好预案统筹。建立机构职责、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调整三本台账,形成改革路线图、机构设置图表、改革前后对照表、设置预案情况分析及建议意见等10余项专项支撑材料。按照市县机构改革整体时间节点,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形成《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方案》,详实制定具体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严格照图施工。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实际,统筹考虑领导职数核定与编制分配,并逐一拟订出各涉改部门职数编制框架,作为涉改部门班子配备、转隶组建和制定“三定”规定的基本遵循。

(三)抓好动员部署,启动组织实施。根据批复方案,在2019年1月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机构改革各项组织实施任务,安排部署各涉改部门开展转隶组建、“三定”制定等重点工作,印发《党政机构职数编制框架建议方案》《市级部门机构和人员转隶的实施意见》《事业单位调整工作方案》等10个机构改革一揽子配套文件,确保机构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工作。组织开展各涉改部门开展机构组建、人员转隶、“三定”制定等培训工作,成立3个联络组,分别负责指导联系各涉改部门,收集涉改部门在组织实施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研究、及时反馈。

二、工作成效

(一)机构设置更加高效。一是严格刚性约束,严格对标对表市级统筹全市机构设置,未在限额外设立机构。全面清理自设机构,撤销自设机构10个,整合调整职能职责30余项,并纳入台账统一管理;规范管理挂牌机构和派出机构,从严从紧加挂机构牌子数量,较改革前减少挂牌机构8个,根除挂牌机构实体化和“事业局”,精简整合政府派出机构3个,职责分别由部分政府工作部门承担。加大内设机构综合设置力度,统一规范内设机构规格和名称,整合归并的党政机构综合性内设机构合并为一套,综合性内设机构不超过内设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业务机构根据工作内在联系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进一步调整规范事业单位,逐步调整涉及“委、办、局”名称的事业单位和撤销无公益职责事业单位。二是突出因地制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凸显全市经济社会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设置党政机构15个,并完善职能职责配置,切实满足推动我市重点工作的机构设置需求。比如:在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统筹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及加强城市建设工作,设立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工作机关。

(二)权责划分更加清晰。一是理顺部门事权关系,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要求,严格对应市级部门,明确市级部门职责划转,明晰权责边界,并作为“三定”规定制定的基本遵循,切实防止部门间推诿扯皮、互相打架。同步开展事业单位职能清理,为下一步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准备。二是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镇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送审稿),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镇街,强化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满足镇街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

(三)职数框架更加合理。一是优化编制结构布局,科学制定编制核定原则,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打破编制分配之后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模式,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前提下,紧随改革后部门职能变化、保障新设机构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编制需求相应调整部门编制50余名。二是合理核定领导职数,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精神,从严从紧核定党政群机关部门领导职数,明确党政群机关领导职数总量控制基数,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制定出台部门职数编制框架,作为部门机构人员转隶、“三定”规定制定的重要遵循。加强领导职数统筹动态调整,在控制基数范围内,动态调整领导职数16名至职责任务重、管理幅度宽的党政部门,确保全市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2篇

一、2019年3月以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增长6.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7%;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19.5%;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01万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8亿元,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2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99元,增长10.1%;接待海内外游客144.3万人次,增长8%,实现旅游总收入10.59亿元,增长8%。

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全县经济明显下滑,工业、商贸业、服务业、道路运输业、旅游业等受损严重,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容乐观,全县经济平稳增长压力加大。202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增长2.1%;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9%;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00万元,同比下降5.4%;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417万元,增长5.0%;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70元,增长8.1%;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6元,增长10.1%;预计旅游人次181.74万人

次,同比增长15.0%;预计旅游总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5.1%。

二、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

1.班子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民主决策,分工协作,层次管理。以党组建设带动支部建设,认真研究制定《县发展和改革局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用好“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不断提升工作效能。责任到人,权责清晰,大力支持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使其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能动性。

2.始终把抓党风廉政作为首要职责,制定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抓党建的主责主业意识,坚持以上率下,有效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带头学习“两条例一准则”,在党组、局班子会上带头学习纪律法规,带头学党规、学系列讲话,以身作则带领全体班子成员把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每年年初与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签订《个人风险防控表》份,建立落实月汇报、季督查、半年约谈、年终考评制度,换届以来先后约谈支部书记和局党组成员、党员干部120余人次。

3.明确党组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组成员落实好“一岗双责”,认真梳理当前学习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情况,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要求全局职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同时紧密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要求全局成员深入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重点项目开展情况。2019年县纳入省单独考核的省重点项目3项(S450线理县至(理小路)公路工程、S217线卓克基至段(卓小路)公路改造工程、G350线四姑娘山镇双桥沟口至县城红色旅游道路改建工程),项目总投资46亿元,2019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95亿元,其中:理小路总投资2.3亿元、卓小路总投资1.75亿元、G350线四姑娘山镇双桥沟口至县城红色旅游道路改建工程完成投资0.46亿元。州重点项目:2019年县纳入州政府单独考核的州级重大项目4项:县斯古拉文化城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G350线至丹巴段公路改建工程、新四姑娘山庄和金林宾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04.7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县重大项目:28项续建项目,总投资8.7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42亿元。41项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4.4亿元,全年计划投资5.3亿元。

2020年根据州委、州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下达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19.54亿,增幅10%,目前已完成19.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为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我县狠抓重点项目推进工作,2020年拟计划重点项目(包括续建、新开工、力争开工)共86项,总投资280.6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0.7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项,总投资68.3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4.18亿元;新开工项目34项,总投资212.0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6.60亿元;力争开工项目20项,总投资10.23亿元。

2.对口援建项目建设情况。2019年共对口援建实施项目15个,援助项目资金4000万元。2020年度实施帮扶项目12个,到位资金5000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完工,资金拨付率达100%。

3.省内对口帮扶工作。2019年省对口帮扶计划投入援建资金782万元(财政帮扶资金7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40万元,其它财政资金42万元);2020年度实施帮扶项目19个,到位资金1083万元,其中,教育保障类项目4个、医疗保障类项目2个、产业发展类项目4个、就业帮扶类项目3个、干部人才帮扶类项目4个、社会力量帮扶类项目1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目前,19个项目已全面完工,资金拨付率达100%。

4.以工代赈项目推进情况。2019年下达5项,安排以工代赈预算内资金665万元;下达木坡乡木龙村以工代赈示范项目1项,安排中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550万元,项目涉及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乡村公路、桥梁建设等内容。2020年下达7项,安排以工代赈预算内资金872万元;下达日尔乡四大安村以工代赈示范项目1项,安排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660万元。截止目前项目已完工7个,1个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在今年提前开展“十四五”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工作,通过发文收集,县发改局汇总,目前储备项目共计55个,总投资2.09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45个,总投资1.438亿元;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项目10个,总投资6588万元。

5.粮食工作。2019年加强对涉粮企业依法开展粮食市场专项检查及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度,拨付大骨节病区更换粮食运费5.6万元,支付比例达100%,结余1.7万元已退回财政;切实做好军粮供应,纳入中心重要工作,加强与驻县官兵的沟通协调,确保军粮按时、按量、按质完成。

2020年为应对全县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我县疫情期间粮油市场供应、粮油价格基本稳定和粮食安全,制定《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县粮油保供稳价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严密部署安排、细化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做好粮食应急和物资保障工作、价格监测、疫情防控以及疫情期间粮食储备库的安生产工作。在汛期期间,按照职能分工应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并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上报有关信息,向丹巴县、县级部门、受灾乡镇调拨衣服310件、棉被760件、帐篷221顶、米5900斤、面1300斤、清油2980斤等救灾物资,确保了全县应急物资的供应。完善轮换管理和库存监管机制。按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等规定,及时对储备粮进行轮换。轮出州县级储备粮油894吨,轮入州县级储备粮油662吨。今年对轮换的政策性粮食抽查3次,送检1次,抓好县粮油购销公司储备粮油管理、仓库安全、储备粮油轮换工作。

6.物价工作。2019年初步拟定我县建立阶梯水价的工作方案,2020年正在分步骤、分阶段,做好此项工作;疫情期间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按照州监测中心电话工作安排的要求(每日监测),落实专人负责对农贸市场、超市和药店进行价格巡查监测,并于每日10:30之前上报日报及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累计上报日报和信息369期。并将监测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分管领导,予以协调解决;从严把关价费审批,做好行政事业及经营性收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各项价费政策,完成了两河口镇景区、县人民医院停车场的政府定价工作,同时对金果果幼儿园、长征干部学院结训收费、长征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机动车检测收费进行收费备案,完成了福利院的调价工作。2019年至今,完成9起金额为4.14万余元的民事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为公安机关办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充分发挥了价格部门促进司法公正的职能职责。

四、存在的困难

一是在项目推进中因我县土地储备不足,大部分项目在资金到位后才能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征地拆迁环节较多,耗时较长,极大的制约了项目落地实施;部分项目在用地、规划选址及落实配套资金等前期手续审批过程中缺乏科学研判,项目论证不充分,导致部分项目资金下达后,项目因选址变更而延迟开工的情况。

二是经机构改革,内设机构调整和人员转隶后,发展改革局股室和人员编制大幅缩减,一个股室对接多项工作,导致部分工作滞后,为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做好人员保障,急需扩充股室和充实骨干力量。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切实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带头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好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坚持民主决策,分工协作,层次管理。以党组建设带动支部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用好“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不断提升工作效能。责任到人,权责清晰,要求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各项工作,使其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并且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理念。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规划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我局将在继续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加强领导,树立楷模,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住建系统干部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

(二)进一步做好宏观指导。科学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潜力,找准经济认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性对策与措施,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

(三)继续抓实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由县目督办和发改局联合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责任部门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推进不力,工作滞后、严格实行“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管理机制,扣减目标考核分。对已经下达资金计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倒排前期工作时间节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列入支撑的其项目,加快推进力度,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二是列出项目入库清单,全力抓好入库工作。面临当前投资压力大的困难,县委、政府将组织县发改、统计部门协调各项目业主准确研判投资形势,每月召开项目入库入统工作会议,梳理次月入库项目清单,拟定项目入库台账,明确项目入库时间节点,按照项目推进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入库。三是紧盯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度考核目标,以更高立场、更严标准、更快速度、更好质量,倒排日期、任务到人,争取尽早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狠抓项目推进,县受援办会同县目督办加大项目督查,坚持每周一通报。实行县级领导包联项目负责制,每一个项目确定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倒排工期,加快推进。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3篇

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机构改革精神,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实施,XX区区委区政府根据《XX市机构改革方案》《XX市县(市、区)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凝心聚力谋划卫东区机构改革。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宣传工作。区委区政府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机构改革。区委编办把党政机构改革工作作为全办中心工作来抓,及时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XX省级机构改革方案》、《XX省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等上级改革文件汇集成册,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营造讲改革、抓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凝聚改革共识,筑牢改革基础。《XX省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区委区政府积极进行机构改革前期调研工作,先后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等问题进行调研,把各项改革的“联络图”和“关系网”理清楚,形成多份调研报告,为全区党政机构改革准备第一手材料。成立党政机构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抓改革工作,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督促改革有序推进。区深改办、区委编办主要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开展调查研究,起草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对外协调联络等工作,保障改革工作有序开展。认真梳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实有人员等情况,形成了《XX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统计表》、《XX区机构减少统计表》、《XX区机构改革部门拟分配编制领导职数》等,建立起了基础工作台账。按照改革前后时间跨度制定了《XX区机构改革时间节点、任务清单》,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

三、明确改革重点,稳妥推进改革

在区委的领导下,区委深改组、改革办、协调小组、专项小组、区编办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听取市委改革办、市编办的指导意见,并和三区广泛沟通讨论,形成《XX区机构改革方案(草稿)》。区领导多次召开改革办会议,审定机构改革方案有关事项,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XX区机构改革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了《XX区机构改革方案》(〔2019〕8号),如期召开区委八届五次全会,印发《XX区机构改革实施方案》(〔2019〕1号),细化区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区政府机构改革专项小组责任分工,建立区领导分口推动机构改革工作机制。

区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会,统一研究办公用房调整、机构牌子制作、车辆调配等具体工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摸清全区办公用房、车辆底数,提出拟调整方案,政府办统一制作各单位牌子,完成机构改革单位挂牌、印章刻制、收缴工作,新组建部门领导班子按时间节点配备到位。

同步拟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同市委批复的行政机关改革同步推进,同步进行。先后形成了《关于部分科级事业单位调整的请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涉及事业单位调整意见》、《XX区机构改革部门拟分配编制领导职数统计表》等,计算改革前后机构数、领导职数减少情况,拟定新组建事业单位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意见。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4篇

200F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中央编办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建设,努力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 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__]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5篇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6篇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地方税务局基层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市局党组决定,今天召开由市局领导和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及人事部门同志参加的基层单位机构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工作。现在,我代表市局党组就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视系统机构改革的意义,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地税分局机构改革是在深人贯彻同志''''*”重要思想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的时刻进行的。各级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地税部门的机构改革,是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人wTO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进行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对于我们实践’‘*”重要思想,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工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税收征管体系,保障和促进我市地税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政机关,都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新一轮机构改革,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年,市局机关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通过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精减,市局机关的组织结构更趋合理,职能更加明确,人员更为精干,效率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对财政地税系统进一步进行机构改革,有利于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基层。搞好区县地税部门的机构改革,关系到组织收入和各项税收任务的落实,关系到税收事业的兴衰。市地税局成立8年来,在推进征管改革、机构配置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从近几年的总体情况看,我局基层单位的机构设置,按照地税部门职能转换的要求进行了部分调整变动;各单位的干部配备,按照优化公务员队伍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充实,基本适应了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地税部门在分设之初建立的一套机构,在职能划分、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当前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巫待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近几年市局对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基层单位的领导力量普遍得到了加强,为做好区县地税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今年9月,市地税系统成功地召开了第三次税务所长会议,为搞好区县地税分局的机构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进人10月份,市编委批准了我局区县分局机构改革方案,为这次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搞好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市局党组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上下一心,扎实工作,我们就一定能确保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

二、突出重点,严格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区县地视机构改革

市局党组高度重视这次区县地税机构改革工作。为了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市局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两次专门组织人员到各区县地税分局进行调研,局党组和局领导在多次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区县地税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简机构编制,建立科学严密,廉洁高效的地方税收征管体系。机构改革中应遵循的总体原则是:内设机构科学、合理,职能配置统一、规范,人员编制实效、合规;注重税收征管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分解上收税收执法权;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执法水平,保持干部队伍稳定,确保税收任务完成。各地税分局要按照市局党组的部署,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掌握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实施。

(一)区县地权分局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1.精简行政人员编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区县地税分局行政人员编制与区县党政机关一样,按20%的比例精简,并且以*年底行政编制加上调整编制、扣除上划的编制作为编制精简的基数。全市地税系统现在行政编制4689名,按20%的比例精简后,全系统总的行政人员编制为3751名,比现有行政编制减少938名。

根据我市地税工作的特点和人员状况,局党组按照“全面落实*市机构改革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确保工作需要,减轻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压力”的原则,从*年10月起,多次专门开会研究改革方案,主动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陈述意见,并积极与市编委反复协商和沟通,最终市编委同意在各区县地税分局行政编制按20%的比例精简的同时,允许调整部分机动编制分配给各区县地税分局使用。因此,全市地税系统精简的938名行政人员编制,实际上是从现有的机动编制中减少的,各分局没有因编制减少而分流人员的任务,对我们搞好区县机构改革十分有利。

2.精简机构。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区县地税分局内设机构原则上按20%的比例精简。经征得编委同意,精简后,各区县地税分局内设机构为:分局机关科室为7个,即: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监察科(纪检组),计会科,税管科,稽查科,信息技术科。基层税务所按照市局关于调整综合(个体)税务所的意见进行撤并,由原来的217个,撤并为187个,减少了30个。18个区县地税分局基层税务所机构设置分为三种模式市内六区均设置n个税务所;新四区,塘沽、汉沽、大港地税分局,设置8个税务所;蓟县、宝低、武清、静海、宁河地税分局,设置13个税务所。其他地税分局的机构设置,暂时不动。对于税务所未能达到相应模式规定数量的,不再增加。但对个别分局根据地域范围、税源大小、历史延革等实际情况,在精简时给予了充分考虑,数量上略有放宽。既保证了队伍的稳定,又满足了工作的需要。

3.调整职能。这次机构改革,按照“理顺工作职能,发挥专业化管理作用”的原则要求,对18个区县地税分局同类型科所的职能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不同模式的征收、管理、稽查及综合税务所的职能进行了统一,特别是对设置两个以上管理所的分局,其几个管理所的职能划分比较明确,各有关分局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些调整工作才能达到要求。此外,这次机构改革中,对原有征收、管理、稽查及综合税务所职能配置上存在交叉的问题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为实现税收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做好准备。

4.分流人员。为搞好这次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津党〔*〕47号和津党办发(*〕77号两个文件,对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和人员分流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人员分流工作中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提前退休,是指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工作年限在30年以上,或者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公务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办理退休手续。丧失工作能力或因病长期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经鉴定后办理退休手续(鉴定工作由市人事局组织实施)。上述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可按提前退休的年限(最多为5年)提前兑现按国家规定应晋升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并以调整后的工资为基数计发退休费。提前离岗,是指凡*年12月31日前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列人行政编制,正式退休前享受国家、本市和本单位规定的在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待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等等。

在这次区县地税机构改革中,局党组要求地税系统所有直属单位都要认真领会文件的主要精神,掌握本单位干部的基本情况,严格落实*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市局不再另行出台特殊规定。有关政策规定市局都以文件的形式发到了各单位。那些不搞机构、职能调整的直属单位,也要落实相关人事政策。系统内已经参加了*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参加此次基层机构改革,本人自愿申请提前离岗、提前退休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实施区县地板分局机构改革的时间妥排

这次机构改革要按照“机构改革与征管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的原则进行。9月初,市地税系统第三次所长会议之后,各区县地税分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和市局的部署,按照“机构设置相对集中,区域管理形成规模,适度撤并确需保留”的原则,对基层税务所进行撤并,就已经拉开了机构改革的序幕,从今天开始,机构改革工作进人正式实施阶段。计划到n月底完成,整个过程划分三个阶段:

一是动员、部署阶段。今天会后,各分局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进行深人的思想发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从11月8日开始,各单位按照市局批复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局统一部署,进行组织实施。在这一阶段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规定,并及时发现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总结验收阶段。这次机构改革,到11月15日前,所有参加改革的分局在机构、职能和人员的配备调整要全部到位,进人总结验收阶段。总结,要充分反映出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取得的成功经验,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办法,为今后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积累宝贵经验。1115日至29日,市局机关将对参加机构改革单位的机构调整、人员到位、财产处置等晴况进行检查验收。11月29日以前.市局对这次机构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有关材料。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确保区县地税分局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单位要作为一项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切实按照市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紧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为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地税分局要落实党组领导下的分级分工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安排,深人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稳妥。各分局党组书记(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对机构改革工作负总责。在机构改革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人员安置、干部任免、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市局人教、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分局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认真做好是想政治工作,为机构改革提供是想保证

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机构改革的全过程。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同志“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做好工作。要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机构精简、撤并和人员调整,积极参与和支持机构改革,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去留。要认真了解、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是简单地开个会,传达一下文件了事。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工作变动、职务变化比较大的干部的实际困难,使每个同志都能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爱护。不能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而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影响机构改革进程。

(三)严肃纪律

各单位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方针政策,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机构改革方案,防止违法违纪和各种不正之风的出现。要维护机构改革方案的严肃性,严格执行批准下达的“三定”方案。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掌握用人标准,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准封官许愿,不得打击报复,严禁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出现打招呼、临时动议、搞平衡、跑风漏气等问题。要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加强房产、经费和物资设备的管理,认真执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严禁以任何名义违章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私分钱物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人员调整期间,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工作的衔接和过渡,妥善保管办公用品、资料、文件、档案,确保不流失、不泄密。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借机构改革之机、营私舞弊、违法违纪的,要严肃查处。未经请假批准擅自离岗或干扰定编定岗,违反纪律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拒不服从工作分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机构改革中,涉及变动较大的单位或部门在新任领导未到任前,发生事故或工作上出现问题,仍由原任领导承担责任。

(四)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机构改革与杭收收入和当前工作两不误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7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省委全会精神

1、深刻领会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真正领会报告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

2、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重点学习贯彻提出的各项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坚持从全局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做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工作

3、按照中央编办的部署,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过去改革经验,摸清当前我省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我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和意见。

4、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总结各地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经验和创新性做法,加强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

5、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完成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适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市(地)、县(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研究探索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办法。

6、研究和推进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和解决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问题。

7、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对照国家最新清理减少的186项行政审批事项,对我省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以市(地)为单位,开展辖区内各县区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数量、名称、依据、类别、时限五统一试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8、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和《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适时下发具体贯彻意见。

9、研究修订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办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针对公务员法实施和事业单位重新设置岗位,进一步完善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落编减员、领导职数核定和工勤人员调入办法,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0、建立机构编制奖励评估机制。商有关部门建立全省机构编制管理专项奖励资金,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奖励。

11、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机构编制信息联网。完善省直电子文档数据库,指导各地建立电子文档查询系统。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研究探索网上办理落编减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逐步实现无纸化管理,取消纸介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建立电子版《机构编制管理证》。

12、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水平。继续全面深入推广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通十三个市(地)和农垦、森工的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登记。组织开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软件,并在部分市(地)试运行。

1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围绕中央关于机构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对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坚决守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乡镇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两条底线”。加强“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实用。

四、不断完善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14、加强对市县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指导市县编办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改革部署,研究解决市县编办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提供业务咨询。利用《机构编制动态》总结各市县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做法,做好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8篇

这里召开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广泛动员,深入研究、精心安排,扎实推进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确保2011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刚才,市编办晏锡林主任对这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讲得很好,完全赞同,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就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意识

早在2002年,依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已经启动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从2005年开始,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深化了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主要表示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职能转变。以乡镇机构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理顺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及时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意见,具体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定编规范并核定了编制,合理调整了中小学教学的总体布局,综合设置了为农服务的各类站所,逐步完善了乡镇计生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了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有的地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养事不养人”改革目标。二是创新了工作机制。去年以来,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布置和具体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为止,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普遍推行了统一受理、集中操持、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健全了工作机制,方便了群众办事。不少乡镇还有的放矢,大胆探索,不时创新了为农服务新机制,比方说,万载的鹅峰乡创建了一办、三中心、六个队”服务体系,铜鼓的永宁镇设立了七大类、五十六个服务岗位,靖安的香田乡创立了三卡、四制”联动服务机制等等,得到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严控了机构编制。依照“5个综合性机关办公室、7个以内的事业站所”机构设置规范与要求,市对乡镇机构编制严格实行了总量控制,全市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目前整体不超编。据初步统计,2009年底,全市乡镇行政机关共有空编700多个,事业站所空编600多个,与税费改革之前相比,分别减少财政供养人员500多名和800多名,确保了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总的来说,通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前一阶段,市乡镇机构改革亮点不少、效果不小、进展不错。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市乡镇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机构编制再度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乡镇机构设置依然不够规范,条块关系亟待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急需通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调整和完善。

2011年1月底前必需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从现在算起,依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只有不到80天的时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非常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迎来了关键之时、攻坚之刻。尽管如此,必需充溢必胜信心,这是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来,市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条件十分有利。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谢亦森书记、市长对此多次过问,并要求严格依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安排,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坚决不拖全省的工作后腿。这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较为幼稚。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基本完成了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目前全市乡镇整体未超编制,基本不存在人员精简分流的问题,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之前,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市也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良好,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面对新形势、面临新任务、面向新挑战,各地务必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周密安排、全力推进,确保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不可逆转的形势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上,要善于找重点、抓关键、强举措,全力抓牢一个重点、创新两套机制、做好三项工作。

要抓牢一个重点。即: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市委、市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乡镇主要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根据上述职能定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市乡镇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城关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小城市管理,发挥城关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以农业、林业为主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三农”服务,加快健全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上来。各级党委、政府要依照这个目标要求,准确定位乡镇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引导乡镇转换工作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集中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变到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先进典型、实行示范引导上来,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二要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要为乡镇转变职能发明良好的体制环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乡镇的领导,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切实保证乡镇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

要创新两套机制。即: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其次。着力创新乡镇工作机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乡镇机构的改革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乡镇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各地要不断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平台,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挖掘内部潜力、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等办法,不时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乡镇运行效能。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借鉴胜利改革经验,进一步探索建立窗口服务向窗外服务延伸的服务机制。特别需要强调的各地都要设立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突发事件,以及重大服务任务的统一指挥和处置工作。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必需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总责,各小组分别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以便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整合乡镇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人员资源,凝神聚力及时处置。同时,要设置应急服务专线电话,建立快速反应和问题处置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各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协同配合的联动工作网络。另一方面,逐步健全管理考核机制。要围绕便民服务中心和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广“统一管理、集中操持、限时办结”服务模式,完善直接操持、许诺操持、联合操持、统一收费、跟踪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切实把群众需求与提供服务情况、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及考评方式,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年终奖励紧密挂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和考评激励机制。

要做好三项工作。即:科学设置乡镇机构,第三。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不时提升站所效能。一是科学设置乡镇机构。要严格依照限额要求,坚决控制机构数量,对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的设置,一律按乡镇机关设5个综合性办公室、事业站所控制在7个以内的规定,限额设置,不得突破。各个乡镇具体设置哪些机构,市里提供了统一的参照模式,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合理整合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由于这次对乡镇机构的调整,目的为乡镇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所以在设置机构时,一定要以转变乡镇职能为总原则,决不能随心所欲、因己所好。从当前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总体符合实际,只需对现有机构进行微调和规范,尽量坚持机构设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各地务必守住机构编制“底线”坚决确保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大家要知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高度重视乡镇机构设置的同时。目前我市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站所之所以整体不超编,全市上下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效果来之不易。当前,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的压力很大,特别是有的上级业务部门一再要求乡镇设置对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并通过给项目、拨资金、评比达标等方式设卡,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希望各地特别是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站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效果的高度,顶住压力,严把关口,坚决守住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这条“红线”和“底线”真正做到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必需在规定限额内设置机构,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不得突破。各县(市、区)根据外地实际情况,确因工作需要的可在编制总量内相应进行调整。二要强化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实有人员要与编制相对应,并进行年检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进人核编制度,确保关口前移,把好进人关。三要堵塞县乡编制管理漏洞。有的地方,县(市、区)直机关超编不能进人,就采取迂回战术,先从乡镇进人,再调往县(市、区)直部门,规避相关政策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不只如此,今后,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必需要在外乡镇有空编且所在县(市、区)乡镇整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干新增人员;县(市、区)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需要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全县(市、区)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干申报录用计划。总之,要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临时以来。这是由深层次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各地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力解决那些当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与乡镇职能定位相符合的考评体系,对各种考评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那些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对于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今后一律不能列入考核范围。要重点理顺县直部门与乡镇的关系,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县直部门的权责,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给乡镇,更不能只将权力留在县直部门,而将责任推给乡镇承担。统一规范从事社会服务和为农服务的事业站所,实行以块管理为主的体制,对以块管理为主的事业站所,必需落实乡镇的人权、财权、事权,强化乡镇统一管理外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部门派驻和设在乡镇机构的统一指导与协调,派驻机构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领导干部提名必需事先书面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再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一些乡镇事业站所功能还不健全,三是不时提升站所效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业务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各地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完善乡镇事业站所为农服务的公益,加大投入,积极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形成紧贴“三农”服务的工作机制,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努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的新形式,大力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财政投入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条件幼稚的可积极探索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变原来的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花钱买服务”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支出,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三、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努力确保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坚决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既要全面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马上就到年底收关了当前我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又要坚决完成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形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筹兼顾,精心布置,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改革实施主体的职责。对此,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尽快成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扎实做好改革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责尽职,当好党委、政府的顾问助手,负责抓好改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具体负责落实好改革的各项任务。

抽调工作人员,二是严密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改革要求。落实办事经费,集中时间做好改革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在11月底前报市编委备案后组织实施。各乡镇要负责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县(市、区)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改革中,要重新制定各乡镇的三定”规定,并严格执行,确保改革要求落到实处。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第9篇

同志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是在全县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牧区多项改革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省、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县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传达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委都作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负责人,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在去年6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是乡镇机构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乡镇机关直接面对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在整个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位置。乡镇是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超编严重、机构庞杂、效率低下等现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机关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还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行的现实选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单此一项,就减少财政收入万元。收入减少了,如果机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精简,财政支出得不到减少,那么乡镇还要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的负担还会出现反掸。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农业税费取消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保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乡镇基层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二)要充分认识我县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任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月份确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改革内容多、难度大。对我县来说,改革的任务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撤并乡镇。按照省的要求,本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撤并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我县由过去的个乡镇(含胜利农场)减少到个镇,撤并比例为。二是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特别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按照这次改革要求,乡镇党政机构只设置三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三个中心,即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1年,我们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虽然也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改的并不彻底,在三个中心外,还有其他事业单位,这次我们都要进行精简撤并。三是乡镇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乡镇行政事业机构个,涉及行政事业人员人。从现编制看,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超编人,事业单位编制超编人,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超编。按照这次改革要求,对超编人员要进行分流。四是清退非正式人员。全县苏木乡镇聘用、临时雇用人员,在这次改革中,都要一律清退。五是减少领导职数,我县乡镇原有领导职数为个,实际配备人,按规定减少到个,需要分流安置的领导大约人。从上述的五项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月初,市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切实转变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要按照这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机构职能摆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位置,使乡镇党委、政府适应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通过职能的调整与重新定位,使乡镇政府从催粮催收等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研究制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好中央对农村牧区的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律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高效率地为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要切实规范乡镇机构编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根据职能需要,对我县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调整、精简和规范,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要坚持原定三个机构数额不变;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坚持原核定的数额不变。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减少,原则上按每个乡镇名配备。

(三)要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难点。要按照这次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逐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职能要坚决推向市场。

(四)要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精兵简政、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各乡镇要坚持“先竞岗、后分流”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所有乡镇无论是否存在超编,都要通过竞争上岗,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重新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对此,各乡镇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方案,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限额内进行人员定岗,严禁超编制、超职数配备人员。要千方百计拓宽分流渠道,不断探索、创新分流方式,把乡镇分流人员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把精兵强将派到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切实做到减事、减人、减财政支出。要吃透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无情分流,有情安置”,维护大局稳定。

(五)要大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进一步配强配优领导班子,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在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调整中,要坚持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等做法,逐步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彻底解决部分机关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法律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切实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按时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事关全局,工作难度大,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总要求,严守“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道“底线”,妥善化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按照省、市×××委、县政府的要求,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督促、检查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认真搞好组织实施。改革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及人员定岗分流等工作。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规定各乡镇×××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责任制;要制定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密切掌握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协调好工作环节的衔接;要加强工作督查,抽调一批懂政策、精业务的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导,切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妥善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推进有序,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月底前完成。

(三)要处理好改革与工作的关系。目前正值年初时节,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时间紧、头绪多。而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乡镇工作人员都面临着竞争上岗,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将要被清退,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包袱沉重、压力巨大,势必对当前我们的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要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机构改革和各项日常工作两不误,真正达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停、发展不慢”的目标。要通过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铲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理顺各种关系,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激活乡镇活力,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