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绿色建筑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5:14

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第1篇

关键词:合理选择;绿色设计建筑;传统建筑

1前言

与文化、艺术、历史属性完美结合的,是建筑绿色理念、建筑技术,这是存在于当下的建筑作品之中。所以,在绿色建筑之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怎样做到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怎样达到绿色目标,促使技术选择经济性最优,这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健康舒适原则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舒适的居住条件,那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就要让室内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湿度温度,要保证室内畅通。除此之外,为了要让用户生活于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还需要保证采光功能,以及空气流通质量需保持良好性[1]。

2.2整体美化原则

当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时候,人们已经不仅仅的局限于事物的实用性,而更多的方向点转变成了美感的追求。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也自然是包含于其中的。因此,建筑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现代人们的审美取向,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有效的结合起来,还要多关心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整体美感的目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良好的生态平衡。

2.3同步化设计原则

应该从整个的设计过程进行节能,要从环节入手,这就是当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环保功能的时候。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要控制好施工图纸的设计,要对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要争取达到节能、低碳的要求。

3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的项目不同,所使用的材料、能源、人力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的相关人员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

3.1方案的设计

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案例,要仔细分析项目设计需求,这就是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而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其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按照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将设计者的独特想法融进设计方案之中。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确立自身的视角,凭借自身之前的工作经验,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更加的合理化,要将自身所学习到的设计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各个环节之中[2]。

3.2水资源循环

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就要将水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而设计人员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都应该特别的留意,对水资源利用的选择,而水资源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而存在的。

3.3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范畴,而之前所用到的最主要采暖方式是以煤炭的燃烧为主的。只是在进行燃烧取暖的过程之中,会有很多的一氧化碳等产生,这些污染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作用。除此之外,还会有二氧化碳的产生,可以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是会产生温室效应的,因此是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的建筑企业已经渐渐地开始使用太阳能取暖,这样可以避免环境的严重破坏,会降低成本,具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4优化设计的过程之绿色建筑

4.1设计优化的初步阶段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规划的阶段,要结合起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场地中气候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朝向和空间布局上对建筑的声、热、风场、光等进行优化。假设在前期就仓促的定案,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不足,且建筑设计的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较难以再进行修改调整的。对建筑进行通风模拟,是为了优化室内外空间的布局,促使建筑物可以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是确定出最佳的布局方式;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可以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之内,对建筑物的体型和平面布置进行调整,确保最好的日照效果[3]。

4.2气候适应性及建筑设计优化

对不同经典绿色建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发现的地域建筑的发展和创新,都涉及到了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外观是依据人的文化、传统、审美、风俗等要求,顺应地形、气候、地貌等自然的条件,是地域建筑给外界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问题,会导致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的差异,直接的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满足生活和工作这一共性的基础之上,就是建筑的功能,对、文化、生活习惯和工作等个性特征的满足;技术的衡量标准和材料的选取,是经济性所决定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气候的适应性,得出结果是通过对不同建筑的气候、文化、功能等适应性研究。

5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设计团队协同合作的整体设计过程,其出发点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高技术的采用,对优化设计手段完成经济合理技术的措施目的的分析,方便长久的使用及其维护,对提供优良环境的实现,绿色技术之中更加的注重简单技术措施的鼓励,以及对成本的控制。绿色的建筑理念,应该更加的注重起绿色技术和建筑的结合,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简单技术、低成本、高收益的绿色建筑,要采用高技术的手段对绿色建筑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康守和.从建筑设计及运行管理谈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15(4):203~204.

[2]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2):16~20.

绿色建筑技术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技术的产生是人们在经历了能源生态危机之后对其带来的沉痛后果进行的反思而着手研究的一项节能技术。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早在这一理念提出之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例如:赖特提出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因此,国外在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过程中,具有领先优势。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晚,但是,亦是取得了一些重点的科研成果,并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使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舒适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力争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建筑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技术,更加节能、高效、环保,并且,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现状

尽管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较晚,但是,在技术创新上很多方面已经到达了世界领先水平,例如:2004年,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在建设过程中,汇集了国内外的众多科研团体,集成了国内外多种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建筑产品。并且,在投入使用之后,实现了综合耗能仅为传统建筑的25%,而且,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到了总的能源消耗的20%,室内的综合环境明显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无论是通风、还是采光以及资源回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建筑。

由苏州圆融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圆融星座项目,定位为苏州环金鸡湖CBD国际级生态坡地都市综合体,该项目占地超过了三万平方米,总高度接近150米,总投资超过了23个亿。其中的使用范围包括商业零售以及写字楼和公寓等。该项目依照国际生态景观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秉承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力争做到环保、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同类工程处于领先地位。

三、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瓶颈

(一) 本土化技术不足

目前来看,国外的绿色建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国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尽管在很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尚未出现大量的成熟产品,因此,国内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绿色建筑技术。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技术并不适合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因此,要在引进国外技术为我所用时,要适当进行选取,并充分利用国内的建筑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国内大量的推广使用。除了引进适宜本国的建筑技术以及产品之外,国外的绿色建筑扶持政策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都已相对成熟,我国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应密切结合本国国情和体制特色,制定适宜的、本土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章。否则,依然会束缚国内的绿色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 技术成本急需降低

以“绿色地产”为卖点的一系列高端楼盘和部分投资巨大的示范项目将大众引入“绿色”即“生态”、“生态”即“贵族”的误区。绿色建筑因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必然增加初期的投资和成本,以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为例,其建筑面积造价为4 603元/m2,比同类型普通办公楼高出约1400多元,成本增长率接近50%,这些超额投资预计需22.3年才能收回。 高科技含量、高成本投入、长期缓释型回报都使绿色建筑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开发商、消费者难见即时利益,自然不愿意为此买单,成本高昂必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三) 产业化水平偏低

尽管我国对节能、环保材料以及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攀升,但是,国内尚无形成完整、系统的环保经济产业链,很多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行业无论是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还是整体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建筑行业中缺少大量的专业施工人员,以至于很难对绿色建筑材料以及技术进行全面的现场试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全面性。而国外绿色建筑产业化程度较高,以既有建筑改造行业为例,瑞典有1 500多家节能改造公司,他们首先评估待改造房屋,然后向银行贷款进行改造,改造后用节约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偿还贷款,7~10年后,住户即可开始享受改造后的成果。这种由节能改造公司推动改造的方法大大优于由政府出资并组织进行改造的方式,同时对节能改造行业给予减免税务和低息贷款等措施,大大促进了改造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因此,我国应尽快提高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整体水平,依靠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技术更新换代。

四、绿色建筑技术改革

(一) 转变技术理念

科学技术一直是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而服务。“以人为本”被误解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将转向“以自然为本”,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保证自然的生态利益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因此,对技术的理解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多的技术应用将会把生态效益置于首位。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应面对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影响技术发挥效用的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二) 技术路线调整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兼顾城市整体和建筑单体,兼顾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还要从时间维度上兼顾到各个阶段的技术集成。引入“整合设计”思想、注重技术集成与优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功效。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在较小的区域内, 利用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煤层气等新能源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装置,连同其配套装置共同构成的集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势在于根据用户的能量需求特点, 利用一系列满足环保要求、适合就地生产的能源供给方式,按需供能,在用户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三) 拓宽研究方向

1.引进技术本土化。 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是短期内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有效途径,但引进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适应本国国情。绿色建筑技术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 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其本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深入研究如何将引进技术本土化, 有益于采用地方材料来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技术能效,更加有利于在地方迅速推广技术。

2.适宜性技术开发。 适宜性技术是依据地域自身条件地限制,针对地方资源、自然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地域文化传统,将现代技术有选择的与地方传统技术结合起来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适宜性技术既不主张依赖高技术,也不主张只采用低技术,只需符合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建造方式,选取适宜的、有效的、适度的技术。 开发适宜性技术是引进绿色建筑技术本土化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是全球化与现代技术对于地域性的回应。

五、结论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构想。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尽管,国内在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有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已经会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绿色、智能通向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捷径——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在北京召开[J]. 中国住宅设施. 2006(05).

[2] 仇保兴. 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 广西城镇建设. 2011(01).

[3] 林文诗,程志军,任霏霏. 英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J]. 建设科技. 2011(06).

[4] 叶凌,程志军,王清勤,何涛,王选.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现状[J]. 太阳能. 2012(03).

绿色建筑技术第3篇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施工特点,其主要突出建筑的无公害性和绿色环保性。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是字面上的绿颜色的建筑。而是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倡导新能源、新技术的建筑物。其主要目的是凸出建筑设计理念与自然相统一,让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来于自然、融入自然。整个建筑过程中不破坏建筑周边环境,利用公共害的技术进行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大面积花园等等。本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当下常说的生态建筑、节能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常表现在:第一,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建材能源消耗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对于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有着很好的帮助。第二、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没有固定的模板,其是依据地方气候特色、人文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而进行的最大程度适应自然的设计理念。第三、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考虑全方面的影响因素,旨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点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封闭式建筑理念,而是充分尊重自然环境,融于自然环境。第四、绿色建筑在设计和选材方面充分考虑新型技术材料、环保、健康、绿色是其使用材料的重要标准。

1.3绿色建筑工程内涵

1.3.1人本化设计

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要将人类的舒适居住作为重要目标。那么,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从选材、施工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标准。一改传统建筑物在施工和选材上对于人们身体产生危害的弊端。力求最大程度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自由空间。

1.3.2节约环保

当前,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各行各业要节能减排的要求。那么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行业,就必须以身作则,积极革新施工技术,引入新型环保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同时,要充分尊重周围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1.3.3自然和谐

绿色建筑工程的本质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观,而可持续发展观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考虑创新外观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结合周边环境为基础,创新周边建筑外观为目标,最大程度的做到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

2当前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

2.1企业对绿色建筑概念认识程度不够

由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属于新兴产业,也是当前最为热门的建筑名词。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程度不够,却大喊口号:“积极拓展绿色建筑市场”。但是在技术面前,很多企业选择了传统技术的手段,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分开。反倒在实行绿色建筑施工时,大量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等等建材,不考虑地域文化、大肆开发周边环境,力求做到表面的绿色建筑。这就完全违背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忽视了绿色建筑:“尊重自然、节约环保、人本化”的根本。

2.2缺少相应的法律约束

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当前绿色建筑火热的今天,国家相应的法律约束条例却不尽完善。这就导致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为控制成本,减少新型材料研发资金。大肆使用传统材料进行代替。最终不仅没有发挥出绿色建筑的特点,而且还导致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区别模糊,忽视了绿色建筑的本质。最终导致不伦不类的现象。所以,国家应颁布相应的法律约束,对建筑行业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力求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做出最大的帮助。

3针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欲望已不是主流。更多的注重精神文明的享受。那么,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要首当其冲。那么,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开发商进行监督。刺激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加大建筑企业的施工约束。最终保证绿色建筑安全、可靠、环保理念有序进行。

3.2积极拓展新型建材开发

当前我国的建材使用还是多停留在传统的水泥、钢筋、石子等等。严重加快了能源消耗、环境破坏。而国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研发出了一种可以代替金属管材的新型材料。一种由高密度聚乙烯、铝、胶合成的抗腐蚀、耐水管。而目前我国也已经成功研发大量新型建材。犹如: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这些新型建材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的油漆、水泥、大理石等建材。而且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美观等等优点,对于节约环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3保护周边环境、回收建筑垃圾

建筑工程是一个大型工程,其建设过程中动用的设备及人力也很多。那么,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就要积极保护周边环境,遵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同时对于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富有甲醛的油漆、水泥浆等等。如果不及时的回收,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那么,相关部门就要严格监管,对建筑企业进行良好的约束。

4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标准;发展方向;环保材料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体现绿色环保,是顺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环保和保健意识的需要,也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政府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城市环境因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了而逐步恶化,大气、水源等污染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把蓝天绿水还给广大市民、营造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环境,建筑行业必须恪守绿色施工的宗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和研究环保性能好的建材,实现城市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统一,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绿色建筑施工的涵义

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将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尽量保证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具有较高安全、环保和健康的性能,集约化使用资源,把建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到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有限的能源,节约使用建筑材料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即“四节一保”)。

2.绿色建筑施工对材料的要求

绿色施工把造就安全健康的人居环境作为己任,充分考虑人体健康所受的来自建筑的危害,并试图将这种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所选材料健康、环保:

(1)确保建材消耗最少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应千方百计降低建筑材料的损耗,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水、电等能源的保护和节省。比如,采用隔声性能好、质量轻、强度高、保温的新型材料作为墙体,不仅能收到很好的隔热、保温的效果,还能很好的防水,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2)确保建材的性能高、效率高

要达到用量少、效果好的目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性能和效率方面就必须区别于传统的建材。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性能和效率必须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节省材料的前提下,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3)确保环境污染最小化

另外一点,这也是对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最为关键的要求,那就是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最低”的要求,即环境污染最低、环境破坏最低和能源消耗最低。高性能、高效率的新型材料需要,这就为我国制造业和新型材料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绿色建筑施工必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所谓绿色建筑施工的基本要素指的就是为了完成绿色施工,用于施工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和工艺必须满足的施工性能。绿色施工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就所使用的材料而言,绿色建筑施工对其保温、隔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材料在施工工程和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环保、安全、健康,并能长期。

(2)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不是来自自然资源,而是固体的工业废弃物。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很好的规避了传统建筑施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3)建筑施工所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渣、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已达到排放标准。

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能够被循环使用的,以对资源的最小消耗实现经济和环保效益的最大化。如用于污水净化、有害有毒工业废渣固化的水泥材料,或经过处理的高性能和资源化的沸石、硅灰和矿渣等。

4.绿色建筑施工四个方面的意义

(1)绿色施工有助于建筑环境向环保型转型。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往往造成土地、水力、电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对环境破坏和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而绿色建筑施工,很好的对上述缺陷进行了规避,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保护了环境。

(2) 绿色施工有助于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

(3)绿色施工为现代建筑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便利。

(4)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建筑业中具体应用。

5绿色建筑施工的四个标准

和其他施工企业一样,绿色建筑施工企业也必须一定规范,才有壮大的可能,整个行业才能实现高效、有序的发展。

(1)生产的清洁化。

所谓生产的清洁化是指在达到施工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而实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环境效益。

(2)方案的整体优化。

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施工要全面满足施工要求,最大限度的优化绿色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整体性。

(3)生产的减物质化。

所谓减物质化就是在单位经济产出相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物质材料的消耗和废弃物量的产生。绿色建筑施工的减物质化包括再利用、减量化和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利用和施工材料节约的最大化。

(4) 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

绿色建筑施工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计划、材料采购、工程验收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6.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前景

环保、节能是绿色建筑施工区别于其他建筑施工方式的两个最大特点。

绿色建筑施工并非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它只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于传统建筑施工中从而使之具有了环保节能的功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带给建筑企业的不仅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效益,它必将带动和引导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新农村建设也蓄势待发,绿色建筑正好顺应了城镇建设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它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新兴产业,有利我国整个经济模式的转型,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期目标息息相关。

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将拉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握好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向绿色环保转型和升级,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研发投入少、无增量成本的环保节能建筑产品及施工技术和工艺。

【结束语】现代人生活观念越来越健康科学、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建筑的保健功能越发重视,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建筑施工是传统建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健康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它正在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新航标。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绿色施工技术和材料的研发为依托,绿色建筑施工必将引领现代建筑也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更稳、更快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茂军.绿色建筑施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

绿色建筑技术第5篇

随着建筑领域的逐步发展,绿色施工方法广泛应用,并获取了较好的成效。其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对粉尘进行控制在项目施工场地,粉尘是导致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建筑施工期间,应对粉尘进行控制。例如:严格检查来往车辆的密封性,对其进行密闭处理、在施工场地加设特定的洗车范围、拆除建筑项目前适当喷洒水、修筑围墙进行防护等。

1.2减少工程用地在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周密布控,合理规划管线途径,并且严格依照工程用地最小化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确保布局紧密、合理。

1.3对施工场地的土壤进行保护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土壤保护就是利用在土地上种植植被的方法进行土壤覆盖,进而防止出现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对植被造成破坏,应及时进行补救。

1.4对水体污染的防控措施对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来讲,防控水体污染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加设化粪池、设置隔水层、对排水进行监控等。

1.5降低施工垃圾在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进行房屋建筑期间,应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对施工垃圾进行控制,尽可能减少其数量。同时,还需要

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不可以将垃圾随意堆放,或长时间堆放,而需要将其运至指定位置。以下简要列举了几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详见图1、图2。

2现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

2.1观念相对薄弱因为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素养较差,缺少绿色施工观念及环保意识,在施工期间,并没有对环保及节省施工原料相关内容予以重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的思维较为死板,将环境破坏问题认为是施工的普遍情况,管理意识较差,缺乏责任心。

2.2利益观念较重大多数建筑企业为了获取生存及发展,过于重视利益,甚至为了增加资金收入,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并没有开展绿色施工,进而对施工质量及施工管理造成影响。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投入,没有选用价格相对较高的绿色建材,所以,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法仅停滞在表面,管理形式化,并没有落实。

2.3管理力度薄弱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管理工作情况较差,其原因还在于企业的监管力度较为薄弱,管理队伍不够完善。目前,在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管理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管理标准,进而对管理工作的约束力较差。并且很少有建筑企业可以针对绿色施工专门设计管理标准。

3增强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管理力度的方法

想要增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力度,就需要深入对其进行研究,探索管理途径。并且与建筑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改变管理模式。大致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

3.1了解绿色建筑的项目指标及管理时期增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了解绿色建筑的项目指标,明确管理时期,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2创建全面的绿色管理标准创建科学、全面、合理的绿色管理标准是保证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管理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并且也是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其需要给予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层面上,结合环保标准创建自身的绿色管理标准,并予以落实。同时,还需要创建一支技术优良、素养良好的管理团队,并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员工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最终利用考核绩效等方法为员工设定岗位,保证员工能够全面发挥自身才能与潜力,创建奖惩制度,给予表现良好的员工以物质或经济上的鼓励,并严惩违规操作的从业人员。

3.3明确管理重点不管是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紧抓重点内容。同样,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期间,应明确管理的重点及主要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增强员工绿色观念,防止发生违规操作情况。另外,明确管理重点还有助于让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及环保作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4增大技术管理力度增大技术的管理力度同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相吻合,并且同现今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统一,能够满足环保需求。增大技术管理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建材原料及资源应用尽心管理;节省能源损耗;对施工场地进行控制等。在各个施工流程中进行环保管理,能够确保施工整体的绿化、环保化。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使其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从而缩减企业资金投入,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5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模式来讲,其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需要紧跟时展步伐。相关管理人员应不断转变自身思想,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进而保证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管理工作更好发展。

4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第6篇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绿色建筑技术第7篇

全球绿色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LEED截止到2011年3月,已有8618个项目获得认证;日本CASBEE截至2010年11月,有108个项目获得CASBEE认证;澳大利亚 Green Star 截至2011年4月,已经有423个项目获得认证;英国BREEAM目前有11.5万栋建筑获得认证,包括1,300个英国以外建筑;我国截至2011年11月已有25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虽然绿色建筑总量与新建建筑总量相比还很小,但绿色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中国的资源、能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具有独到的特点,要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标准。避免盲目直接采用国外评估体系,评价内容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各种各样建筑节能技术,不是用了就节能,不同气候、不同建筑功能、不同建筑设计,对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的要求差别很大,从而也就需要不同的节能技术与产品。几乎没有哪种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任何地区、任何功能的建筑中都普遍适用。片面追求更多节能技术的应用,其结果不一定节能。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当务之急是不能以建设绿色建筑的名义却走入反绿色的歧途,必须考虑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间的平衡,不能盲目追求高品质室内环境,忽视能源资源的消耗,必须鼓励低成本、高效的适宜节能技术,强调技术适宜、设计合理,反对片面强调高技术的应用。截止到2011年11月初,全国已评出258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一星级项目67项,二星级105项,三星级86项。公共建筑121项,住宅建筑137项。设计标识242项,标识16项。高额增量成本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如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合理选择经济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可大幅度降低增量成本。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型新建建筑项目大量出现,大型建筑初投资巨大,一旦设计或建设不合理,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为建成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建设方往往愿意请最顶级的建筑设计团队、机电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完成设计,但实际建设完成后的建筑性能常常不能令人满意,运行能耗超高而室内环境质量(温湿度、空气品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效果欠佳,其原因是现代建筑功能日趋综合、结构复杂、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设计及管理模式难以达到综合最优。

例如,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为建筑造型考虑,无可开启外窗,无法利用自然通风,导致必须全年空调,运行能耗极高。其实这一建筑造型与建筑性能的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解决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清华大学的咨询建议下,设置了可升起的泡泡单元作为开口,以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实际运行节能效果显著。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建筑设计采用全玻璃幕墙,考虑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节能措施,但未考虑遮阳措施,导致空调运行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极差。建成后无法正常使用,不得不作外立面改造,加装外遮阳百叶。CCTV新大楼舒适性差,咨询公司推荐采用了变风量系统作为节能措施,但空调系统未进行合理分区,400个VAV末端共用一套空调系统,末端舒适性要求无法满足,室内热环境差。

由以上案例,我们发现传统设计和管理模式所存在诸多问题。接力棒式设计及管理模式,导致没有人真正对建筑性能负责。建筑设计师往往更关注建筑造型的新、奇、特,仅定性考虑建筑性能。机电咨询公司主要考虑技术的理论可行性,对其全年运行调节及长期运行的实际效果缺乏经验。设计院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为顺利通过图纸审查。招标采购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和成本,产品性能上往往要打折扣。建设与施工更关注工程进度和建筑成本,往往无暇顾及建筑性能。运行管理往往无法了解和掌握设计方的运行方案,只能简化运行。

我们应采用投入产出比高的技术,而不是盲目采用昂贵的技术,应重视软件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以深入、充分的方案论证,精心仔细测点设计保证已成为必须,否则再昂贵的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软技术比硬技术的成本低得多,但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新奇。“先进”体现在适宜和高效,不是“高新”。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就是因地制宜的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如土窑洞、徽居等。更重要的是传统设计流程必须改变,以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设计方案应进行精细论证,要注重绿色建筑的软技术,实现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全面结合。

绿色建筑技术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背景

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本项目于2012年12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公建)设计标识认证,建筑层数为地上:13层;地下:1层,总用地面积9414.0㎡,总建筑面积25907.0㎡,建筑高度64.05㎡,绿地率42.15%,透水地面面积比50.3%,可再循环利用率10.4%,气候区域为夏热冬暖地区。今年,国家住建部要求广州地区强制实行国家绿色建筑施工,根据现在社会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为鼓励创新,促进施工企业转变理念,强力推行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为集团公司树立建设新榜样。

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具体体现

《绿色施工导则》中明确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定义:绿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保(节地、节材、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

2.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作为办公区、生活区之用。本项目现状主要为荒地,地形较平坦,部分区域有小丘陵,场地内主要有马尾松、荔枝等经济作物林和荒草,无需特殊保护的珍惜植物及动物。场地内无森林、水系、文物、古树等需特殊保护对象。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可绿化面积为1256平米,屋顶绿化面积为933.86平米,主要以华南地区地被类植物为主。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为74.35%。

2.2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对钢材、木材、混凝土等都有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减少废料产生。本项目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会议等,刨去走廊、楼梯、卫生间、设备机房、公共管井外,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的建筑面积为11835.78m2,建筑平面多采用大开间设计形式,采用大开间设计的建筑面积为5736.98m2,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2.3采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脚踏淋浴开关,公共厕所采用自助冲洗装置。大便器采用挂壁坐便器,节水型产品3L/6L两档型;小便器采用感应冲洗阀小便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脸盆采用感应式水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雨污分流设计。其中,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废水收集到蓄水池中作为水源,经过接触氧化、反硝化沉淀、人工湿地、消毒等工艺处理后用于办公冲厕、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等;水系统日处理规模为57m3/d,人工湿地面积为140m2。雨水方面:收集部分屋面和场地雨水,经人工湿地等工艺处理后用于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考虑到雨水利用量较少,处理后雨水共用清水池,清水池总容积为50m3。经计算,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7.72%。

2.4总部办公楼地处夏季制冷、冬季不供暖。项目冷源为两台制冷量为850kW的螺杆式高温水冷冷水机组。COP大于6.4,冷媒为R134a等环保冷媒,进出水温度为15℃/20℃。办公区域荧光灯采用T5荧光灯,配以电子镇流器;筒灯采用LED节能筒灯。公共区域(包括楼梯间、前室、走廊等)采用节能控制开关,实现人走灯熄。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2.5采用全封闭车斗,保证土方不外露。土方作业阶段,对于正在施工的区域采取洒水措施,对于已开挖到位的区域,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水泥仓库采用全封闭库房,装卸前后洒水控制扬尘。建筑物内垃圾清理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通道由上而下、由内至外进行输送。施工区内的地面,采取部分硬化、部分绿化两种方法进行封闭,防止扬尘,硬化的道路每天安排专人打扫。

3.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施应用

3.1基坑边坡采用喷射混凝土和格子梁加喷播植草形式防护,确保施工安全。对大面积的临时裸土进行覆盖,对长期的土地进行绿化,保持场地水土的完好。对原生绿化带上的泥土进行清理,恢复被破坏的绿化带,避免将泥沙排至场地的绿地范围内。

3.2严格控制现场强杂音机械(如混凝土输送泵、搅拌车、电锯、电刨、砂轮机、钢筋加工机械等)封闭处理,工作棚选用吸音隔声效果良好的材料封闭搭设,以减轻噪声扩散的强烈程度。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监测工作,土方施工阶段白天的噪声必须小于85dB,结构施工阶段白天的噪声必须小于70dB,夜间必须小于55dB。当现场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规定,要及时对现场噪声超标给予处理。

3.3严格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对现场积极管理,每星期定期清洗三级沉淀池1-2次。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废水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不允许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现场设置化粪池,厕所、冲凉等污水经排污管排入化粪池,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并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掏。

3.4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提高本地材料使用率还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项目所用材料,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总重量的70%以上,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数明显向好,有效地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

3.5所有进场材料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查,室内使用的材料需要有相关有害物含量的检测合格报告,确保无放射性指标超标的材料进入工程使用。在室内装修施工完毕后,建设单位组织权威机构对室内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综合评定,并出具检测合格报告。

4.绿色施工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和清除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和动物、天然排水系统以及其他自然特征),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另外,尽管一些再生的、重复利用的、重新整修的材料足以满足使用要求,但现在的施工项目大多数仍使用新的原始材料,“绿色施工”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这种施工方法对于在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一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效果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绿色建筑”能够经受其“持续发展”的考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使“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除了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外,最关键的还是把好施工过程控制关,实现“绿色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绿色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建筑”的“绿色通道“。

绿色建筑技术第9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度逐渐加快,建筑业规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建筑业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建筑占人类总耗能的40%,同时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的40%,为了应对这种高耗能带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的挑战,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1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

绿色施工概括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即一是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三是设置废物回收系统,利用回收材料;四是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五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施工也是融合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于一体的建筑。推进“绿色施工”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施工”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是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进行总体方案优化虽然相对增加了资金成本,但也降低了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即降低了寿命周期成本,更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认为: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组织管理角度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2.1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2规划管理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2.3实施管理

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的管理和监督。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2.4评价管理

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2.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长期职业健康。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3绿色施工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3.1施工扬尘的控制

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3.2噪声与振动的控制

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规定。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524.90)。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3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4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3.5建筑垃圾控制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了解了绿色施工的意义及作用,能够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施工,对保护社会环境,减少各项垃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咏梅,从节能建筑走向绿色建筑[J],建筑与文化,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