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49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1篇

1RAMS管理体系

1.1建立公司RAMS管理体系

RAMS管理的涉及面很广,它与公司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采购部(子系统供方管理)发生联系,当前也与公司的培训部门有关。因此,需要成立一个公司级的RAMS领导机构。它是全公司开展RAMS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该领导机构建议以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由设计开发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子系统供方管理)的负责人或骨干组成,日常业务可由质量管理部管理。RAMS管理组织架构如表1所示。

1.2对供应商的RAMS监管

根据列车故障信息统计,约70%以上的列车故障来源于子系统供方。以系统集成为主的公司,应加强子系统供方的监管,并要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工作团队。

1.2.1推荐的分包商

每个公司都有专门的供方管理机构,也有专用的《供方管理程序》,需要在供方选择、评估、确定的流程中增加RAMS和全寿命周期费用(LCC)要求。

1.2.2对供应商的RAMS管理

(1)与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合同(协议)中,应详述RAMS工作要求,将系统的总体RAM(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指标分配给各子系统,保证总体RAM目标理论上满足要求。

(2)要求供应商及时开展RAMS工作,协调、监督并审核供应商的RAMS活动和提交文件。

(3)项目执行过程中,供应商应定期(如每月)参加RAMS工作会议,推进RAMS工作,使RAMS工作与项目同步,保证其与供应商之间的接口有良好的沟通。

(4)对子系统提供的RAM指标进行总体预计和分析,通过预计发现系统薄弱环节,改进有潜力的子系统,以保证总体RAM指标满足要求。最终,总体RAM指标应满足设计最低可接受值。RAM指标通过,设计定型完成。

1.2.3供应商的RAMS工作

鉴于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不建议对子系统RAM指标进行单独的验证。建议子系统RAM指标随整车运营考核,每月月末进行RAM评估,连续12个月达到子系统RAMS指标视为合格;子系统RAMS指标未达到要求的,子系统供方应进行改进,直至达到RAM指标。

1.3内部RAMS审核

内审是在公司内部推行RAMS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适时进行RAMS审核,可发现问题,实施跟踪,纠正不合格项,并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审核内容分为例行审核、动态审核和追加审核。为方便推进RAMS工作和不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此项工作建议与质量内审结合进行。

2列车的安全性

2.1安全风险管理

随着轨道交通安全性标准(GB/T21562—2008,IEC62278:2002,EN50126)的出台,安全风险管理将成为轨道交通提升安全性不可缺少的设计及管理技术。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风险管理的对比见表2。

2.2安全性分析方法

2.2.1隐患识别

收集和汇总公司产品或同类产品在国内外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信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初步的分析,建立主要隐患清单(见表3),供技术人员设计时考虑。在隐患识别方面,应重点考虑单点故障及重要安全电路(如车门控制、车门环路、制动环路等)导致的隐患。

2.2.2隐患登记及减轻措施方案

根据隐患清单建立公司内或同行业的《隐患登记册》。隐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号、部件、隐患类别、隐患说明、可能原因、影响或后果、原有风险等级、建议减轻措施、剩余风险等级、管控单位、减轻措施类别、验证减轻措施方法、状态完成情况等。建议采用表格形式,方便设计师填写和RAMS工程师跟进管理。

2.2.3风险等级评估

风险分析按照GB/T21562—2008及IEC62278:2002方法执行。采用“频率-后果”矩阵的形式,评估风险分析结果、风险分类和风险验收。风险矩阵见表4。表中,R1表示必须消除的风险;R2表示当风险减少不可行时,应经轨道交通主管部门或安全规章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接受;R3表示采用充分控制并经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接受;R4表示有或无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都可接受的风险。

2.2.4隐患的减轻措施

由RAMS工程师组织设计师、工艺师等提出减轻风险的措施,首先考虑设计,其次是制造,最后考虑运营及维修方面。各阶段考虑的主要内容为:(1)设计———冗余,保护设施,材料分析,负载分析计算;(2)制造———工艺标准,检测,验收,试验;(3)运营———危害的处理程序,警告标志,员工训练;(4)维修———定期维修,检查,测试设备,维修程序。

2.2.5验证减轻措施

每一个隐患减轻措施都应有对应的安全验证方法。由RAMS工程师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和落实,并对完成状态进行统计和通报,直到所有减轻措施正式完成。安全验证的主要方法包括:(1)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2)供货商厂内进行的试验;(3)调试试验;(4)型式试验;(5)模拟试验。

2.2.6安全原则及规范要求的符合性评估

首先应列举所采用的设计原则、运营安全原则、工业守则或法例。在设计完成前,应逐条评估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已识别的安全要求或功能,应在试验阶段对其进行安全验证,证明设计符合所需的安全功能或标准要求。安全验证可包括在安全关键设备的型式试验和调试试验中。在车辆试运营前,应完成全部安全验证工作,并确认完全符合所需的安全功能和标准要求。以上内容建议用表格形式完成,形象直观,便于管理。

2.2.7安全分析报告内容

安全分析报告通常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安全原则及规范要求的符合性评估;第二部分,故障树分析(FTA)报告。

2.3安全性小结

产品安全是公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产品存在风险等级不能接受的安全隐患,那就无从谈起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等。产品安全性工作复杂、繁琐,许多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应将安全工作视为公司的“国防、公安”,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如果只是当成“保安”工作来抓,产品安全性工作将很难开展或大打折扣。

3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修性(RAM)

3.1列车系统RAM分析及方法

3.1.1子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对全车各组成子系统进行分类,建立全车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框图。该模型为全串联模型。结合可靠性框图,根据列车的合同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对整车的可靠性指标进行逐级分配,完成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可靠性分配常用公式为:λi=Ki•λs式中:λi———子系统故障率;λs———整车故障率;Ki———子系统故障率百分比。对有产品故障数据库的公司,建议用比例法进行分配;对暂时没有产品故障数据库的公司,建议用评分法计算故障百分比。可靠性分配使各供应商和各开发人员明确设计要求,保证总体RAM目标理论上满足要求。

3.1.2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是在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产品所有组成单元或工序潜在的各种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或工艺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预防性技术,是事先的行为,也是开展故障导向安全设计的基础。FMEA为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建议车辆公司参考汽车行业的FMEA表格建立适合本公司的FMEA表。FMEA分析过程注意事项如下:(1)应建立产品分层架构表或工序表(这样不会造成漏件或漏工序);(2)应建立产品的故障模式库(有助于设计师分析时考虑全面);(3)必须由设计师、工艺师填写FMEA表(有助于FMEA技术在设计、工艺中应用);(4)对FMEA表中提出的设计、工艺改进措施,应进行审查和验证。

3.1.3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预计是针对产品成熟期的可靠性水平进行的,设计完成时,应完成产品的可靠性预计。预计时应考虑设计、工艺改进的潜力和整个研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增长。

3.2列车系统RAM预计实例

轨道交通车辆系统极为复杂,元器件数量过多,任务可靠性框图也较复杂。本文介绍一种实用预计方法。(1)建立产品RAM预计表:建立表5所示的产品RAM预计表,按子系统部件组件零件,建立整车的分层架构,分层至可更换组件层面(表5的第二列)。

(2)填写产品RAM预计表:设计师填写产品

RAM预计表,并在产品故障影响栏中(掉线、晚点)作出标记,纳入任务可靠性考虑,并作为任务可靠性预计的依据。

(3)掉线(或延误)任务可靠性预计:应用元件计数法,将表5中掉线(或延误)栏中标记为Y的工作失效率相加,将影响列车掉线(或晚点)的元器件工作失效率相加,计算整车的掉线(或延误)λ或MTBF。根据现车统计,掉线(或延误)的MTBF约为10000h。

(4)基本可靠性预计:根据表5中的数据,应用元件计数法,将所有零部件故障率相加,计算整车的λ或MTBF。根据现车统计,整车的MTBF在100~200h之间。

(5)维修性预计:根据表5中的数据,按以下公式,利用EXCEL表格可很方便地计算平均修复时间(MTTR,式中表示为tMTTR)。tMTTRs=∑ni=1(tMTTRi•λi•Ni)∑ni=1(λi•Ni)式中:Ni———设备数量。

(6)备品备件预计:根据表5中产品每年的故障数,建立备品备件库,避免浪费。

(7)可用性计算:通过上述计算得到MTBF和MTTR,按公式可计算列车的可用性。车辆的可用性约为96%。

3.3可靠性试验

实际工程中,部分产品会出现在型式试验和寿命试验中表现良好、但在实际运营中故障率较高的情况。因此,建议对关键电子设备进行必要的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HALT是一种发现缺陷的工序,它通过设置逐级递增的加严的环境应力,来加速暴露试验样品的缺陷和薄弱点,并从设计、工艺和用料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达到提升可靠性的目的。其最大的特点是设置高于样品设计运行极限的环境应力,从而使暴露故障的时间大大短于正常可靠性应力条件下所需的时间。

3.4RAM验证

RAM验证期一般从上线运营开始计算,为期2年。此阶段列车故障信息收集相对容易和全面,可靠性增长形象直观,容易接受,效果明显(见图1)。RAM验证期前半年为车辆早期故障期,半年后车辆故障率趋于稳定,进入车辆故障率的稳定期。上线运营后,每月月末应计算车辆可靠性指标,将车辆运营的实际故障率与车辆合同值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待车辆运营实际故障率持续低于合同要求值连续12个月,车辆可靠性通过考核。同时,通过故障曲线可以评估本型号车辆的可靠性水平。

4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

建立产品的故障数据库,是公司开展RAMS工作的基础。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FRACAS)为产品的预计提供依据,让产品故障信息在公司内的设计、工艺部门充分流通运转,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RAM指标。故障信息包括:每个故障发生的时间、公里数、对列车服务的影响、维护员工到达现场的反应时间、修复时间、关联故障、故障起因、整改措施等。FRACAS运行的简化流程图见图2。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2篇

关键词:桥梁事故;预防性养护;运营环境;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一、运营阶段桥梁事故原因分析

桥梁运营安全事故按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结构本身缺陷和外部环境作用。结构本身缺陷主要指设计缺陷、施工不规范以及结构材料本身的自然老化和损伤累积等。[1]外部环境作用主要包括水毁(洪水、冲刷、漂流物等);碰撞(汽车碰撞、船只碰撞等);超载(交通量过大、车辆荷载超重);养管(养护管理不到位、不及时);其他(地质灾害、风灾、火灾、运输危险品爆炸等)。

自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事故至今,15年间中国运营中的桥梁共发生垮塌事故80余起。根据统计,运营阶段桥梁事故中由于结构本身原因造成事故的仅为2起,占总事故数的2.5%;而由于外部运营环境因素造成事故的有78起,占总事故数的97.5%,其中超载事故有26起,占32.5%;碰撞事故19起,占23.8%;水毁事故18起,占22.5%;养管事故8起,占10.0%;其他事故7起,占8.75%。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因素是造成运营阶段桥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事故桥梁是在结构本身较为完好的情况下,在一次突发的撞击、超载或洪水的作用下发生垮塌的,甚至部分桥梁在发生事故近期刚进行过加固。从受力的角度分析,桥梁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及技术状况均能满足设计荷载标准荷载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而由于桥梁运营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不利变化,其作用荷载远远超出了设计荷载或出现了设计中未考虑的新荷载或永久荷载或偶然荷载,致使桥梁毁坏。

图表 115年间中国运营中的桥梁事故统计

二、桥梁运营环境因素的动态发展

运营过程中的桥梁始终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作用在桥梁上的外部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且随着工程巨型化、技术复杂化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多变性,给桥梁运营安全性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桥梁运营环境因素是动态变化的,且种类多、作用复杂、突发性强、危害巨大,相对而言结构本身的退化可认为是缓慢的、长期的,具有一定的延性和可控性。[2]桥梁运营环境因素的动态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车辆超载

货运车辆超载运输造成的破坏与损失触目惊心,有关部门不断强调严加管理,但就是屡治不止,时至今日超载状况未见根本性好转,有些地方还愈演愈烈,成为公路桥梁的一种“癌症”。据有关部门调查,额定载重25 t的各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比例高达30%~85%。这些超载车最大装载率都在300%以上,最高达760%,即1辆额定载重2 t的货车,实际运载量最高可达15 t。据有关部门在一些重点超载地区调查发现,运输车辆几乎100%超载,超载程度一般都在一倍以上,有的达到5~6倍,远远超出了桥梁设计时的车辆荷载。

2、交通量剧增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路网的拓展,交通运输活动更加频繁,早期修建的汽10、汽15等低荷载标准的桥梁已经无法承载现行的交通量,而桥梁的评估验算仍采用原有的设计标准,造成评估结果与桥梁实际状况大相径庭。

3、水文条件的变化

主要指人类活动造成桥位处河床变迁,河床严重下切,从而使桥梁基础变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包括河床采砂导致桥梁破坏及河床的泄洪能力的下降,山岭隧道的弃渣和生活区改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山区的纵向桥或高架桥对山区急流河槽水流的影响。

4、突发撞击

桥梁撞击主要为车撞和船撞。当今船舶运输行业迅猛发展,大吨位船舶日益增多,撞击力大。[3]目前对船桥碰撞研究较多,而车桥碰撞研究较少,在实际设计中很少考虑车桥碰撞作用。但随着城市立交的发展,超限车辆撞击跨线桥和车辆撞上中央分隔带桥墩的案例也逐年增加。

5、气候突变

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暴雨、大风、暴雪、冰雹、极值气温和温度聚变等极端气候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不可忽略,但目前的桥梁设计对环境气候动态变化考虑不足。

6、其他因素

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地面单侧堆载、环境污染、运输危险品爆炸等特殊事故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了桥梁运营安全评估中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

三、现行桥梁安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运营桥梁结构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大致有:外观调查评估法、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荷载试验法、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方法、承载能力的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法、基于专家经验或专家系统的评估方法,还有模糊综合评估、灰色关联度评估法、模糊神经网络法等[4]。各评估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按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为主的方法和以桥梁技术状态评估为主的方法。这些评估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构的健康状态,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目前桥梁安全评估方法主要集中于对结构本身病害(如混凝土强度、裂缝、钢筋锈蚀、基础变位等)的检测分析,对外部荷载作用变化的调查分析较少,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手段只能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当时的使用状态,却无法反映外界实际的荷载作用大小。

目前的评估计算会由于结构损伤、支承条件的改变使结构体系更为复杂而难以模拟;此外,结构在破损状态下的非线性加剧也会影响评估的精度;且计算模型中考虑的荷载大多,仅根据设计文件计算,无法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模式,评估计算结果也值得商榷。

目前的评估方法都是基于结构已经发生了病害,评估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的承载力水平,其结果不具有预测性,对制定下一步预防养护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桥梁运营环境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如何准确评估运营桥梁的安全性、提高其运营期间抵御风险事故的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桥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为了提升运营安全分析的准确度和易用性,荷载、材料、计算模型及运营过程的各种不确定性环境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而风险评估正是针对这种不确定性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力手段。

桥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评估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一座桥或一条线路进行现场环境勘测(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专家定性判断影响运营桥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风险源),通过定性(专家打分评价)、定量(建立评估计算模型分析)或半定量方法进行桥梁综合评估工作,分析运营失效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让桥梁运营相关方切实了解一条线路中哪座桥梁的安全隐患最大,运营过程中存在多少关键风险源、风险程度如何、降低风险的代价等,进而获得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明确相应的应对策略和目标,再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来实现风险的降低,提高桥梁运营的安全性。[4]

桥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桥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是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勘测,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内容如下。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材料劣化、裂缝、缺损、基础冲刷移位、构件变形等结构病害的不利影响;江河水流的冲刷现状及河床变迁的影响;洪水、泥石流、滑坡、台风等灾害的影响。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车船的超载超限运输、车辆船舶的撞击、人为挖沙淘空、人为堆载、火灾、环境污染、危险品运输等。

桥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针对性较强、理论与经验紧密结合、定性与定量相互补充的系统评估方案。它不仅需要详细的结构定量检测和环境勘测报告,而且要求有专家调查分析的定性结论和精细化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报告,其评估结论不仅是对桥梁技术现状作出评估,更多的是对既有桥梁目前存在的风险源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面临的风险源进行识别、评估,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案。

结束语

通过统计分析中国近十几年中运营阶段桥梁事故,得出事故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及主要原因。鉴于外部环境因素对运营阶段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讨论了桥梁运营环境因素的客观性和动态性,以及目前桥梁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风险评估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能为桥梁预防性养护提供决策依据的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以后的桥梁设计、评估及养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利存.既有钢管混凝土肋拱桥承载力评估及加固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张喜刚,徐国平,刘高,等.公路桥隧工程风险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1):7377.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3篇

【关键词】二手车;鉴定;评估

2005年由商务部等四部委(局)联合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给出明确的定义。二手车,是指从办完注册登记手续到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之前进行交易并转移所有权的汽车、挂车、摩托车。二手车的鉴定是指由专业的鉴定评估人员,按照特定的经济行为和法定的评估标准及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二手车进行手续和证照的检查、技术状况的鉴定,以及价值的估算。 根据定义,分三步走:第一步,手续、证照的检查;第二步,技术鉴定;第三步,价值评估。

1 二手车的手续检查

汽车是严管商品,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办理手续,没有手续或手续不全,严格意义上讲,就不能上路行驶。那么二手车要查的凭证一般有哪些呢?

首先,查有效证件如下:1)车辆来历凭证,来历凭证可以是机动车销售发票、二手车交易专用发票、法院出具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从车辆来历凭证的有无及真实性可以判断车辆来路合不合法。原始购车发票丢失可以补办,补办的具体程序是:(1)丢失机动车销售发票的消费者到机动车销售单位取得加盖销售单位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的销售统一发票存根联复印件;(2)到机动车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盖章确认并登记备案;(3)由机动车销售单位重新开具与原销售发票存根联内容一致的机动车销售发票。2)机动车行驶证,它是上路行驶随身带的重要证件。从行驶证的正页可以仔细核对车辆所有人、17位车辆识别代号编码、发动机号、车架号等,特别是发现车架号、发动机号有人为改动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从副页可以看出安全检查和排放检测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在有效期内。3)机动车号牌,要与行驶证上的号牌完全一致。4)买卖双方的证明或身份证,是向车辆注册登记机关证明车辆所有权转移的车主身份和住址。

其次,税、费缴讫证。1)车辆购置附加税。按照国家规定,车辆购置附加税的征收范围:所有国内生产和组装并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的。车辆购置税凭证丢失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补办:(1)车主向车辆购置附加税征费处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缴费人姓名、遗失凭证类别、号码和简要经过;车辆类别、型号、牌照号码;本人签字并注明本人身份证号码);(2)出示购车原始发票并提交2份复印件;(3)出示缴纳车辆购置费的收据并提交2份复印件;(4)征费处代办登报挂失手续或车主自行办理登报挂失手续;补办车辆购置附加税凭证。2)机动车保险费。机动车保险费用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及各大保险公司规定的各项保险费率交纳。其意义在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减少风险。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刚性规定。按照法规,交管部门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机动车检验时,要检查车辆所有人或者登记人的交强险凭证和标志。3)车船税。征收主要可以分两种:到当地交管所缴纳,或在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时缴纳。根据调查,目前无锡地区要交纳车船税,需统一在投保交强险的时候缴纳。通常,可凭交强险保单中的完税信息,作为纳税人本年度已缴纳车船税的证明。如纳税人需要开具完税证明,可以持保单到地税机关征收场所开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查验手续时,要全面仔细,注意证件和凭证的真伪,必要时可以请有关部门帮助核实,做到确认无误。

2 二手车的技术鉴定

首先,二手车的技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般来讲,分为两种:(1)人工经验鉴定法,专业人员借助简单工具,用肉眼观察、耳听、鼻嗅、手摸、脚踏等方法,检查分析车辆的技术状况。这种方法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现代仪器设备鉴定法, 用专用的仪器设备来检测鉴定汽车及其各总成、部件的工作情况。这种方法要求鉴定评估人员会高级仪器的使用,并且会分析数据流、故障码等等。目前二手车鉴定评估中,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比较多。一定程度上,人工经验鉴定法更为普遍,因为投资成本低。业内人士说,车子值多少钱,车况说了算有一定道理。车辆车况到底如何,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人员进行准确的鉴定,客观的评估出车辆当前的实体价值。

其次,二手车技术鉴定的内容。二手车的技术鉴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安全检测方面,安全检测方面的主要依据是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主要要求对机动车整车以及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照明和信号等方面进行检测;(2)综合性能检测方面,综合性能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整车、发动机和底盘三大部分。

再次,鉴定检测的项目到底是好还是差呢?专业评估人员可以根据鉴定的结果与鉴定参数的标准值比较。比如,通过测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待鉴定的车辆的功率下降值。

3 价值评估

二手车价值评估的方法通常来讲有重置成本法、市场价格比较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四种。重置成本法、市场价格比较法比较常用, 笔者结合市场实践调查切实感受到:重置成本法很准确,二手车的评估价=重置成本X成新率,尤其是用综合分析法算成新率更准确;市场价格比较法中的成本比率估价法很实用,二手车的评估价=重置成本X保值率,保值率的确定很关键,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专业人士对市场行情的把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姜正根,主编.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王若平,葛如海,主编.汽车评估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4篇

运输业是社会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客运行业,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客运行业市场化经营的环境,客观决定了其既具有公益性质,又以赢利为最终目的。政府管理部门及客运企业对自身公共性质的根本属性认识相对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在政策制定、体制设置、日常管理等方面较多倾向企业经营者效益,是造成客运车辆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社会定位方面

过分强调市场化经营,政府职能缺位,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客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客运市场经营不规范,人民群众坐车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利益调配,具有明显滞后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突出自身在客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更加注重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和群众利益的客运市场运营机制,统一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运用行政管理这只“有形的手”,将客运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大事抓好。

(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法人主体资格不明确,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1.由于客运车辆的所有权、运营权由经营者自行负责,经营者购车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大多数安全意识淡薄,在缴纳一定数量的管理费用后,一方面尽量压缩车辆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多拉快跑,提高经营效益,进而直接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2.现行管理体制使得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客运企业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对客运车辆及驾驶员不愿管、不想管,甚至管不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浮于表面,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三)源头管理方面

市场准入资格较低,日常管理措施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交通运管部门作为客运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客运线路、车辆、驾驶员以及乘务员的资格审批、客运企业监督管理、客运市场调节等职责,对从源头上提高驾驶员及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根椐客源需求及时调整运力、规范车辆运营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督导力度明显不够。

(四)应急处置方面

机制不够健全,动作迟缓,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客运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况较多,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置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处置要求较高,实际工作中许多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间接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或损失的增大。

二、加强客运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一)认真策划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以及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以及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二)夯实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实施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地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可能消除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

1.关注文件化管理。

把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以及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

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

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以及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三、结语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5篇

为了认真落实公司机电动力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安全性能及风险评估专项检查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检查工作小组,开展全矿范围内采装、运输、机电设备性能检测及风险评估管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

检查人员:

二、检查内容

1、检查各外委施工单位在用采装、运输设备(机械车辆等),对安全可靠性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缺陷的设备及时消缺改造,淘汰安全性能达不到要求的设备。

2、检查各设备(机械车辆等)摆动部件、限位装置、液压操作手柄防护罩、设备机械电气保护等,逐项排查,对存在隐患的设备立即停止使用。

3、检查各外委施工单位重要设备是否建立出厂验收、入矿检测、使用维护检修、报废处理等各环节数据链。

4、检查各外委施工单位新设备在技术协议、到货验收、安全性能检测等面是否存在问题。

三、工作安排

1、各外委施工单位11月10日起开展自查,至13日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形成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上报机电队。

2、11月16日***煤矿检查工作小组对各外委施工单位进行全方位检查,按照公司机电动力部检查内容逐项检查,发现外委施工单位自查不力或隐瞒的隐患问题设备,立即清理出采场和。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6篇

出卖人(甲方):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买受人(乙方):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_月__日

提示:甲、乙双方在合同订立前认真阅读本合同条款,并充分理解本合同各条款之内容。车辆以现场看样为准,如有异议,应当由检测、评估单位进行检测、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双方经协商,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一、甲方同意将_______车出售给乙方,该车相关参数如下: 品牌型号

车牌号码

车辆类型

发动机号

车架号

累计行驶里程

公里

年审有效期

养路费有效期

保险有效期

路桥费有效期

车辆使用性质

其他状况

口营运口非营运口其它

二、车辆交付地点及付款方式

1.甲方应提供车辆及其证件,以便办理车辆过户、转籍手续;并于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交付交易车辆,交付地点,甲方应当及时向买方交付车辆、号牌及车证。以及车辆法定证明、凭证主要包括:

(一)《机动车登记证书》;(二)《机动车行驶证》;(三)有效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四)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五)养路费缴付凭证;(六)车船使用税缴付凭证;

(七)车辆保险单;(八)其它有关证件。

2.交易车辆价款:(人民币)__________元(不含税费);大写:__________。

3.付款方式: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向甲方支付定金的_____%,计____________元;待交易车辆过户、转籍手续办理完成,且车辆及其证件交付完毕时,即时支付交易车辆的所有余款______元。

4.甲乙双方同意委托______(交易公司全称)依法办理交易车辆过户、转籍手续。双方约定,交易手续费、证照费由______方承担,评估费由______方承担,佣金由______方承担。

三、车辆的所有权自______时转移,乙方未履行支付价款义务的,车辆仍属于甲方所有;车辆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交付时起由乙方承担。

四、双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应保证其对出卖车辆享有所有权或处置权,且该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能够办理过户、转籍手续。

2.甲方必须真实、准确介绍所售车辆的基本情况,并提供合法、有效的卖车相关证件,经检测、评估的应当提交有效的检测、评估鉴定报告书;乙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买车相关证件。

3.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时间、地点与甲方当面验收车辆及审验相关证件,并支付相关款项;甲方在收取车款后,应开具有效的收款凭证。

五、违约责任

1.第三人对交易车辆主张权利致使不能过户,甲方应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2.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以及是否办理抵押登记、交纳税费、报废期等真实情况和信息。乙方购买的车辆如因甲方隐瞒和欺诈,不能办理转移登记,甲方应当无条件接受退车,并退还购车款等费用。

3.甲方不履行本合同,双倍返还定金给乙方;乙方不履行本合同,无权要求甲方返还定金。

4.甲方未按照约定交付车辆或相关证件的,逾期每日按车款总价______%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5.乙方未按照约定支付车款的,逾期每日按车款总价的______%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六、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2.依法向人民法院。

七、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八、其它约定

出卖人(甲方):____________ 买受人(乙方):____________

出卖人姓名(签章)__________ 买受人名称(签章)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易公司(加盖公章):______ 备案单位(加盖公章):______

公司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7篇

汽车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召开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公消费问题进行了严格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维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也有少数人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三公消费问题依然突出。下面本人就三公消费中的公务用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公务用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车私用现象还较普遍。目前还有少数单位的公务用车实际上是变成了私家车,无论吃一碗早点、还是上街买一小点东西,接送小孩上学、家属上下班都是开着公车,有的甚至在双休日、节假日开着公车游山逛水看风景、钓鱼,无论路有多滥,反正是公家的车辆,坏了有公家的费用维修。有些领导不但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外,还经常将车辆借给亲戚朋友用。

2、单位租车的现象正在增多。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单位公车管理的加强,有些单位领导因公车私用上报纸和接受纪委处理的事也并不鲜见。因此不少单位领导开始租用社会或企业的车辆来使用逃避了相关部门的监督,此举不仅增加了单位的开支也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3、挤占借用下级单位车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因车辆编制不够,无法购买公务用车时就借用下属单位的车辆,有的时间竟长达几年。下属单位的车辆被借出,严重影响了下属单位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是上级,又不敢对此提出异议,只好再去借或租用车辆,造成了新的问题。

4、公车上民牌的事也有所显露。随着公务用车管理的加强,有些单位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将单位车辆改成民用牌,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反正相关部门也没办法知道我这是公车。此类现象不仅影响恶劣,更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公车管理的几点对策

那么如何加强公车管理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

1、印制统一的公车标志。凡是公务用车全部印制统一的标志并注明单位名称,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公车还是私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不印制统一标志者,严格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从而让想用公车办私事者不敢用,不能用,不想用。

2、加大监管的力度。广播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公车管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定期不定期对景点、酒店、鱼塘和各种娱乐场所等进行抽查。如果确认是用公车办私事,开着公车游山逛水看风景休闲,钓鱼,打麻将,接送子女上学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的现象。

3严格清查单位车辆。对各单位车辆进行排查,看是否存在租车或借车的情况,是否存在公车上民牌的情况。如发现有上述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

4.强化预算管理

解决公车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预算管理。从车辆购置、配备,到使用、维修、处理,要形成一整套统一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将公车的购买和使用行为纳入严格刚性的政府预算管理之内。预算编制环节,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公车消费定额;预算审批环节,将各单位的公车购置费、交通费作为重点控制事项;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执行力度;预算评估和考核环节,要对预算执行单位花费、履行职责与花费的关系、公车消费是否保证了公共职责的实现等进行全面考核;预算公开上,人民有权提出质疑和建议。

5.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对于公车管理,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举措,如在每辆公车装上GPS系统,监督部门不定期地从GPS记录档案里抽查,如果发现公车驶向商业区、娱乐场所等非工作场所,便进行调查,发现属公用私用追究使用者的责任。

总之, 高效快捷的工作节奏没有车辆不行,领导干部需要到基层指导检查工作,与各个单位协调公共事议,处理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没有车辆也不行。领导干部配车有利于工作,相信群众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领导干部把单位所配的车辆当成私家车,以车来显示身份,摆阔气、耍威风,那就失去了公车的真正作用。如果领导干部如果能放下面子,摆正位子,与群众打成一遍,同甘共苦,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更加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单位的和谐建设和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

汽车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二)

推行车辆安全风险管理,可以预判和掌控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隐患,提前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卡控措施,规范职工作业标准,使每个作业环节有序可控,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走进车辆段检修车间,发现每名职工的手中多了一样安全法宝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这张卡塑料材质,如银行卡般大小,一面印着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要求、工作思路等内容,另一面以顺口溜形式印着岗位风险提示。现在每次上岗作业前,我们都要看一下风险卡,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作业标准化,注意安全。职工小梁说。制作安全风险提示卡是我局车辆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路局车辆处、各车辆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科学研判风险项点,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狠抓安全过程控制,严格考核措施,深入推进车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使安全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预防了风险隐患。今年,我局车辆部门事故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25%。

织大网风险因子无处遁形

车辆工作工种多、设备多、单独作业的人员多、室外作业多、技术含量高,如何针对这些特性,找准它的风险项点?今年年初,我局车辆系统多次组织召开客、货车安全风险管理研讨会,在明确安全风险管理意义、目标、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种办法相结合的风险研判法:自下而上法,即发动职工主动收集本岗位作业中容易引发事故的风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自上而下法,即由专业科室结合上级部门要求,对基层一线反馈的风险项点进行提炼和归纳;经验法,即从历年来车辆系统发生的较为突出的事故案例中找出具有共同性、倾向性的风险项点。

为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参与风险研判的积极性,各车辆段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如南宁车辆段以识别准确、研判到位、措施完善 为标准,对职工排查出的风险源及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比,一经采用,给予一定奖励。

为使风险研判科学、细致,南宁车辆段以电子181系统为平台,根据数据库统计数值,以风险总分=风险后果发生频率公式,对各项点的风险系数进行计算,将所有项点进一步细分为极度危险、比较危险、一般危险、较低危险四个等级,从而突出重点,抓住安全主要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针对设备设施、外部环境、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可变性,我局车辆系统对风险源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安全问题数据库,加强日常安全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及时补充和完善安全风险项点,确保风险管理全覆盖。

抓落实风险隐患提前扼杀

光有好的管理理念,而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法,那一切皆为空谈。

为使安全风险管理深入现场,我局车辆系统从一表、一册、一卡入手,让干部职工最直观地感受到风险管理就在身边。

记者在各车辆段采访时看到,每个车间、科室的墙上都挂有本部门的《风险管理项点及控制措施一览表》;每名干部手中都有一本与岗位相对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手册》,里面明确了岗位安全风险防控目标、控制等级、控制措施、量化要求、考核办法等项目,解决了管理干部防什么、怎么防的问题;每名职工手中则有一张岗位安全风险卡,明确指出了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要求职工上岗作业前必须认真阅读,从而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为使表、卡、册等提示工具简明直观、实用有效,各单位创新制作方式方法。如南宁南车辆段湛江运用车间梳理出近年来的典型案例,由专人演示正确、错误两种作业方式,拍成对比图片进行展示,生动直观,职工喜闻乐见。在安全风险管理落实中,各车辆段狠抓过程控制,重点突出作业标准化建设,对重点工序、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卡控;加强信息采集和流转,规定凡是上道工序不符合标准或未完成的,一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柳州车辆段、南宁车辆段分别推行安全高压线管理和红线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职工进行考核。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超前防范的特点,车辆系统充分发挥科技设备保安全的作用,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如采用TCDS系统对列车轴温进行监控,列车运行中一旦出现异常,TCDS系统监控员就能立即获取到轴温异常的车次、车号、车轴、列车运行位置、列车运行速度及轴温变化情况等数据,从而准确判断轴温故障,正确处理轴温问题;配置 TVDS监控设备,对客车走行部实行全面监控;在发电车配备烟火报警器,及时监控发电车烟火异常情况等。

为从源头消灭风险隐患,车辆系统建立故障溯源制度,一方面通过故障表象,向上查找并消除可能导致故障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向下检查并消除该故障可能对相关部件造成的危害。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8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0 概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年东风汽车的销量是387.25万辆,一汽集团的销量是284.38万辆,长安汽车的销量是277.65万辆、北汽集团的销量是248.90辆,广汽集团的销量是130.31万辆。未来5年的增长幅度从40%到130%。同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都制定了“十三五”产销目标。除上汽集团未公布具体的产销目标外,其他几大汽车集团都公布了2020年的产销目标,其中东风汽车560万辆、一汽集团400万辆、长安汽车450万辆、北汽集团450万辆、广汽集团300万辆。这些汽车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所有产品。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最好的政策背景下。国家拉动内需的措施给品牌企业带来了巨大机会,汽车周边及汽车售后产品也将直接受益。因此,汽车服务类人才已成为紧缺技术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在就业上愿意从基层做起,愿意并胜任技术工种;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比较,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面,根据汽车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实际浅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汽车销售及售后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在面向汽车销售、维修接待岗位培养的基础上,把专业培养岗位逐步拓展到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理赔等方向。推行职业化标准,实施“专门化”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力度。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达到业内1年工作经验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2 专业面向主要岗位职责及能力目标分析

2.1 汽车销售岗位

2.1.1 岗位主要职责

组织、实施汽车的销售计划, 完成汽车销售客户接待、车辆介绍、客户洽谈及成交的整个业务过程;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

2.1.2 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公文应用与写作、交流与沟通、汽车结构认识、汽车工作原理表述、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专业英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财务基础知识、保险、车贷、汽车使用、维护、保修等常识

2)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具有娴熟的店面接待能力。能进行产品简介及六方位绕车演练;能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有效实施客户沟通、企业内部员工沟通。

2.2 汽车维修接待岗位

2.2.1 岗位主要职责

通过交谈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签订维修合同等但客户认可,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护维修进度,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

2.2.2 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岗位的知识。具备商务礼仪、电话沟通、计算机应用、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常见维护、维修作业内容及质检标准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将服务礼仪标准、电话沟通话术,在工作中贯穿服务过程全程;能正确说出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方法;能运用汽车服务顾问的工作流程对定期保养车辆进行接待、问诊、估价、派工、监控、交车及回访。

2.3 汽车配件管理岗位

2.3.1 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车间生产规模制订年度,按维修需要及时采购配件,对配件进行质量鉴定,配件的库存管理和发放,旧件的环保处理。

2.3.2 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理论、汽车构造及维修知识,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配件市场供需状况、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知识和汽车配件管理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能操作配件管理系统,执行订货相关程序,对配件入库和发料进行编制管理。

2.4 二手车鉴定评估岗位

2.4.1 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客户委托、对二手车进行核查证件、税费、技术状况鉴定、价值评估鉴定等工作。

2.4.2 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沟通协调、汽车营销、汽车运用、企业管理、机动车维修、二手车鉴定评估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驾驶汽车,熟悉当地路况;具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表述能力;能确认被评估车辆及评估委托人的相关资料;能对被评估车辆进行拍照;能核对、分析车辆技术状况并评估车辆价值;能编写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并归档等。

2.5 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

2.5.1 岗位主要职责

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设计车辆投保方案,对车辆保险条例进行据实说明,开具报单和相关文件凭证;接受客户的报案,对事故车辆能够进行现场查勘,确进行事故损失估损,能够正确计算付额,并整理出具相应文件凭证。

2.5.2 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保险、汽车构造、汽车美容与装饰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交流沟通、商务礼仪能力,能运用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判断事故车是否在赔付范围内;能根据出险处理流程进行报案、定损,根据车辆所买保险、出险情况、责任划定进行理赔。

3 课程体系构建

在完成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调查后,以汽车营销服务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导向、能力渗透式的课程体系。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 Y束语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建设结构合理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将本专业建成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品牌专业,在区域内、行业内的高职院校中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3.31:239.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9篇

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区,自2012年3月启动了全国首个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至2014年11月,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成为全国首个部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大亚湾石化区的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已取得明显成效。

除了体制机制创新外,外力外脑的支持,也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通过开展区域安全评估工作,对石化区整体安全状况进行评定,从而指出哪些区域超出风险可接受的程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园区整体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参与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区域安全评估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危化所所长王如君告诉记者说。

高标准 严要求

大亚湾石化区位于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于2001年开始建设,2009年进行了扩区,由原来规划的27.8 km2扩至约65 km2。2014年,大亚湾石化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 19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化工园区二十强第二。

大亚湾石化区以中海油1 200万t炼油项目和中海壳牌95万t乙烯项目为依托,目前已吸引了美国、荷兰、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企业进驻。大亚湾石化区包括石化产业区、精细化工区、纯洲港区和荃湾仓储区。石化产业区主要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荃湾仓储区主要经营油品和危险化学品的海上、公路、铁路储运。精细化工区和纯洲港区仍在规划中。

如何对大亚湾石化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王如君介绍说,评估小组的人员从7个方面开展工作,包括资料与编制依据收集;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各类技术检查表编制与现场考察;危险源事故后果及对周边影响评价;大亚湾石化区安全性整体定量风险评价;选址和布局安全性分析;大亚湾石化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安全分析。

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分析、计算,中国安科院对大亚湾石化区的区域安全评估结论是,风险整体可控可接受。

王如君以管道运输风险分析为例介绍说,大亚湾石化区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华德原油管道和立沙成品油管道三条油气管线周边没有出现1×10-5个人风险等值线(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在天然气长输管线和立沙成品油管道沿沿海高速公路北侧走向的重合部分产生了1×10-6个人风险等值线,个人风险等值线宽度为22 m左右,三条管线的其余部分没有产生1×10-6个人风险等值线。“管道运输整体风险不高,可以接受。”

在这组数据的得出过程中,评估小组运用了中国安科院“国家十五攻关”取得的最新成果――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将安全状况评价、事故后果评价结果与周边人口分布情况结合,通过事故频率与后果分析,将各危险源的事故风险进行叠加,获得石化区整体性的个人安全风险等值线分布,以及整体性的社会安全风险容量曲线,并以此结合风险容许标准共同作为安全规划的依据。

在对区域产业规模合理性分析后,中国安科院的评估小组认为,在现状和近期规划建成后,大亚湾石化产业区可新增260万t/a的甲类易燃气体运输规模,或新增3.5万t/a的有毒气体运输规模,或新增1 720万t/a的甲类易燃液体运输规模,或新增2 960万t/a的乙类易燃液体运输规模。荃湾仓储区可新增150万t/a的甲类易燃气体运输规模,或新增940万t/a的甲类易燃液体运输规模,或新增1 650万t/a的乙类易燃液体运输规模。

同时,评估小组应用多米诺效应分析后发现:大亚湾石化区的中海惠州炼油的丙烯球罐、气分原料球罐、LPG球罐和成品汽油储罐,中海壳牌丁二烯储罐,智盛石化的环氧乙烷储罐,李长荣橡胶的丁二烯储罐,海能发一厂的轻烃储罐轻组分储罐,大诚石化的液化气罐发生事故后,影响范围超出了厂区,会对周边企业的装置设备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二次事故。

应急处置建议对策

对于大亚湾石化区存在的风险,中国安科院评估小组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应急能力建设三方面给出建议。

对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王如君说,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仓储企业为避免储罐冒顶事故和浮盘搁底事故的发生,评估小组建议,储罐要设置高位、高高位、低位报警装置;报警高度应满足从报警开始(10~15)min内不超过液位极限,同时设液位极限联锁装置,切断收(付)油阀门;对储罐液位报警装置采取冗余系统,同时安装使用两种不同的液位报警装置;在防火堤外设置由水封井和切水收油装置联合组成的阻火、隔油、排水装置;储罐顶部密封圈周围设火灾报警装置和工业监视系统,以便及早发现火情,及时扑救,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园区层面如何加强与企业在安全、应急管理方面的衔接?评估小组建议,石化区要严格项目安全准入。引进项目要符合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等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同时要符合大亚湾石化区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芳烃下游产业链、C2下游产业链、C3下游产业链、C4下游及炼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及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鼓励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先进的企业入园,限制设备更新、维护及人员素质跟不上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入园。

评估小组还提出,应根据石化区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有关实际和石化区封闭管理的建设规划,建设一座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具备临时停放、物料卸载、罐体清洗、车况检查等功能,分别设置易燃易爆区、剧区、一般化学品停放区、污水处理区,车辆安全检查区等相关区域。

在对大亚湾石化区的应急保障能力评估后,评估小组认为,应加强石化区消防装备配备。为石化区消防队伍配备大功率远距离泡沫消防车及高喷消防车,以满足远距离喷射灭火要求;配备水控摆动移动炮,用于大型油罐火灾扑救;配备大功率汲水消防车,以防止供水系统损坏或供水不足时,从附近水源就近取水;配备涡喷消防车,用于吹散、稀释、洗消事故现场的有毒气体,强制通风、驱散有毒烟雾和火场降温。

“建设应急物资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王如君说,可以制定《大亚湾石化区应急物资储备方案》,明确应急物资管理机构,储备方式方法,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编制大亚湾石化区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由大亚湾石化区和区内企业共同出资建设一座应急物资库,配置如大功率抽水机、移动式应急发电机、围油栏、收油机、呼吸器、防化服等应急装备。

评估小组还认为,应对石化区内所有的消防泡沫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公安消防和企业所储备的泡沫液的数量、类型、有效时限等信息,并报告给应急管理和指挥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用。“整合石化区各类应急资源,包括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应急物资,对其名称、数量、类型、存在位置、有效期限等信息进行统计,并报告给应急管理和指挥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用。”王如君说道。

在石化产业区和荃湾仓储区内分别建设大型公共事故应急池,是评估小组提出的重要建议。王如君解释说,应急池是在突发事故状态下,承担泄漏油品或液体化工品,以及消防污水的收容,防止泄漏物质和消防污水进入水体和海域,避免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此外,评估小组还建议整合大亚湾石化区现有应急资源,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基础数据库,开发基于GIS的大亚湾石化区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满足石化区生产安全日常综合监管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需要。并建立完善的大亚湾石化区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信息系统,以便正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