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4:45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1篇

关键词:细胞呼吸;课堂教学;实验探究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代谢活动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做了大胆的尝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我把探究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及课后的反思。

1 明确新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细胞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本节课主要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细胞呼吸原理,了解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精心设计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探究实验突破教学的难点

细胞呼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联系实际,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

【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及时训练、归纳、比较、再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有所用,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正不足,尊重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课前延伸】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ATP在生物体细胞中是怎样合成的哪?

【设问】导入新课。

问题一:复习提问“ADP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何处?”

【板书】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问题二:分析细胞呼吸现象说明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课件)

【板书】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学生预习】预习课本P 93~94页有氧呼吸的内容,完成学案内容。

【板书】简绘真核细胞图,画出细胞核和线粒体。

【设问】思考: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哪?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是葡萄糖,我们以葡萄糖为例来共同探究一下它的氧化场所。

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

4.化学反应式:

【板书】无氧呼吸的场所及反应表达式。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利用课件】通过图片介绍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通过板书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总结细胞呼吸的过程;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

【学科思想教育】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复杂程度,结合原始大气的成分缺少氧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的知识,请你推测细胞呼吸的进化历程(进化的观点)。在细胞中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数量比较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当堂检测】略

课后作业: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预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认真设计,突出重点。

3 归纳总结课程设计理念,形成完整的课堂设计体系

1、课前预习 明确目的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了解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重点、难点,为课上针对性学习奠定基础。

2、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苹果、豆芽)

3、复习提问 强本固基

复习性提问,澄清认识盲点,掌握线粒体的结构,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4、分析实验 探究学习,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细胞呼吸过程,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边探讨边指导学生板书细胞呼吸过程。

5、精心总结 形成体系

通过多媒体总结有氧呼吸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归纳类比 培养能力

让学生通过归纳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理解其内涵。通过类比推理完成无氧呼吸的概念。

7、及时训练 强化记忆

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联系生活 解决问题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思维拓展 知识延续

通过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考,(探讨细胞呼吸进化历程)培养进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4 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不足提高教师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没有反思和修正就不会有提高,反思是提升我们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初步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探究实验过程使小组内充分讨论,分工合作,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都很熟悉,保证了课堂教学顺利、高效的实施。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2篇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问,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论: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医院感染问题也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注。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已成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选取2006―2011年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 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情况: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 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 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 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 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 讨论

针对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控制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呼吸内科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做好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工作以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②尽量避免药物滥用,对抗菌素的应用迸行严格控制。抗菌素的过多使用是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病原学检查,从而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而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③加强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加强老年患者的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其机体抵抗力,此外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量减少因医护操作而带来的感染。心理护理必须认真落实,对老年患者主诉都应关心,做到及时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老年患者不能性急,必须耐心对待,应耐心静听,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在其叙述完之后,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以积极主动配合感染的预防。总之,必须认真对待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从上述三方面入手,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腾维亚,宁昌,章涛,等.呼吸内科患者呼吸道带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23―1124.

[2] 孙阳,张友玲。林萍,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97―99.

[3] 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53.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3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临床实习;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5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85

PBL是一种通过多种学习途径的整合,重视学习主动性,并将解决问题作为中心,以病例为核心展开讨论的新型教学方法[1-2],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在国外医学院的教学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且近年来我国诸多医学院校也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3],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较为少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学生在内科疾病学习中接触最早的系统性疾病,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本科生在呼吸内科展开临床实习时,应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实习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为重点[4]。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生尝试性引入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本科生

6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19名,女11名,年龄21~26岁,平均(24.0±2.5)岁;观察组中男20名,女10名,年龄21~27岁,平均(24.5±2.3)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仍以传统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即用“师傅带徒弟”方法,学生看、学、问,老师帮、传、带,学生通过模仿、反复训练进行学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PBL教学法展开临床实习,措施为以下几方面:(1)患者准备:结合住院患者基本情况,为学生介绍呼吸内科某种疾病的患者1名,由学生轮流展开病史主询、查体,其他学生可随时补充。要求每位学生均展开问诊、查体、病历书写。(2)问题提出:老师在查看病史后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提问,如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有何依据、需做哪些辅助检查、对患者作何处理、疾病预后如何等。(3)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身基础知识对病案要点展开对照,并主动总结需学习、了解的内容,然后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教科书等多种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组内可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4)师生总结:完成讨论后向学生发放表单,表单中的内容为老师认为学生应从病案中学到的内容,由学生将自己的总结与表单展开对照。(5)实施细节:通常在2~3 d内,完成对某一种疾病病案的教学,之后为学生展开另一种疾病的教学,循环往复,在实习期内将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危重病相关内容学习完毕。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在进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第1天,均进行摸底考试。学生实习时间为1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同时以不记名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摸底及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摸底考试时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观察组认为临床实习教学课可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促使知识横向联系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专业基本技能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其体质较差、反应慢、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出正确诊断并尽快明确检查方案,从而为患者拟定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法[5-6]。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必须参与的课程,而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予以加强,提升教学效果及效率,是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7-8]。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教学过程和临床工作程序并不相符,而且学生是通过“模仿”展开学习,这对于提升实习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并不理想[9]。PBL教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其是以问题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获取相关知识[10-11],其对学生的主体性更为重视,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使其主动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12]。笔者所在科室展开临床实习带教时,为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教学,将呼吸内科中的病例作为病案,在老师提出问题前提下由学生结合自身基础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尝试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总结性表单,让学生将自身收获与表单对比,从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在展开临床实习之初的摸底考试中,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科考试时,观察组学生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以PBL教学法展开带教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琴.浅谈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149-150.

[2]伊洪莉,王怀远,张萌,等.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施[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1):3690-3691.

[3]赵大海,郑凌,马长秀,等.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12):2186-2187.

[4]余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3):114.

[5]李盼盼,吴晶,徐艳.双轨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54-156.

[6]何文芳,吕聪燕,赵梁燕.临床教学路径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2):92.

[7]李春勇.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46-147.

[8]任涛.PDCA循环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6):94-95.

[9]吕小川.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5,7(21):96.

[10]孙娟,李君,费霞.清单式教学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5):14.

[11]杨雅芳.PBL联合LBL教学法(双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06-108.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4篇

【关键词】 改良电休克;呼吸机;简易呼吸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

改良电休克又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因为 其起效快、疗效显著而逐渐被一些精神病医院被广泛采用。我院自推广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以来,住院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MECT方案仍有一些不尽人意 的地方,比如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手部易受到伤害等,这些症状可 以应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1]用于评定疲劳程度。我院率先在全国 首次采用 呼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有效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科室工作人员的 劳动强度,实现了无抽搐电休克的2次改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6年2月27日~2006年3月25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 者,符合以下条件:①参与者均为精神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3版(CCMD-3);②自愿使用MECT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把MECT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 ,或者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④无心血管病史,心电图、肝肾功能无异常,无合并其它严 重的躯体疾病者;⑤治疗前1周停用锂盐、抗癫痫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影响ECT发作的药物 。⑥共77例,随机分为呼吸机组和简易呼吸器组。呼吸机组:男13例,女24例,平均年龄28 ±6.5岁,总病程3~28个月,平均7.5±1.3个月。简易呼吸器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 龄29±7.2岁,总病程3~30个月,平均8.1±1.4个月。两组人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⑦参与“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的被调查者为我院MECT室 的工作人员,共计6人。

1.2 方 法

1.2.1 观察指标 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医护人员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正常值范围:血氧饱和度(SaO2)在90%~99%,心 率在60~100次/分。记录SaO2从低于80%开始辅助呼吸(应用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到恢复 至90%以上所需要的时间(秒),记录心率从高于100次/分到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所需要的 时间(分钟),记录呼吸恢复时间(分钟),意识恢复时间(分钟)。

1.2.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The Newly DevelopedQuestionnaire for Work Relateted Fatigue Feeling, WRFFQ)由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疲劳 研究会撰。该量表有25个条目。分为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视觉疲劳感5 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每个因子分为5~25分;总分为5个因子总分之和除以5 ,范围是5~25分。

1.2.3 研究方法 记录观察指标前,先对护士进行培训,掌握统一的标准,充满责任心, 直至培训合格,后由他们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种指标的时间: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恢复正常 的时间、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的时间。做改良电休克治疗时每周一、三、五使用简易呼吸器 ,每周二、四、六使用呼吸机。每天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治疗医师根据自己的切身 体会如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1.2.4 治疗设备和使用方法 呼吸机使用江苏凯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型号为HVJ-8 80A,使用模式为“机控”,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的方法,呼吸频率设定为18次/分, 潮气量设定为500ml/次;简易呼吸器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品,型号为JH11,气囊1600ml, 频率为20~30次/分。

1.2.5 统计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 12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2 结 果

呼吸机组测定人数为37人,被测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简易呼吸器组测定人数40 人,同样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从表1可以看出,被测定的指标中,血氧饱和度指标在 应用时呼吸机为12.3±2.71秒,应用简易呼吸器为16.4±2.59秒,两者经统计分析有显著的 差别(P0.05),说明简易呼吸器与呼吸机一样有效。

治疗医师在应用呼吸机或者简易呼吸器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如 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结果从表2可以看到,使用简易呼吸器后医 师有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项目中“手部或手指疼痛 、总想躺卧着休息以一下”均有深刻的体会,尤其双手的有明显的劳累、胀痛,感到周身疲 乏无力。而使用呼吸机者这些症状却不太明显,使用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感受和体验 有着显著的不同,各因子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

表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s)

3 讨 论

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开展已有数1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休克治疗技术也不断 的发展和提高。由最初的交流治疗机发展到直流治疗机,又发展到脉冲直流治疗机;特别由 早先的有抽搐电休克进步到现代先进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电休克治疗产生了质的飞跃和 提高。

改良电休克治疗范围广泛,改善精神障碍疗效显著。据报道,改良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率 达到100%[2]。随着电休克治疗效果日渐显现,人们最初对电休克治疗存在的恐惧 害怕心理 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我院做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人次越来越多, 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每天治疗结束后,大家有明显的疲劳感,手指或手部肌 肉酸痛明显。治疗中有两名工作人员手部肌腱拉伤,其中1名工作人员因出现明显的功能障 碍而不得不手术治疗。

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使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从而使在通电治疗 时不致患者发生强直收缩,造成骨折、脱臼等意外。但是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可以造成呼吸 异常和呼吸暂停,必须使用辅助呼吸的手段保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我们想到可以应用呼 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既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又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采用机控 模式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即经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 易行[3]。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发现效果明显。应用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 率、血氧 饱和度,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对比发现,呼吸机相比简易呼吸器能迅速提高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很快使之上升至90%以上,差别显著P0.05),同样有效。 我们采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评价治疗师的疲劳状况,对照后发现,使用 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显著的不同,使用简易呼吸器治疗师感到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 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尤其手指肌肉疼痛明显,治疗结束时全身酸困,周身 疲乏;而使用呼吸机后上述不舒适的感觉很轻,手部肌肉疼痛、肌腱拉伤现象未再发生,两 组对照各个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显著P

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样本偏小,科室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感受当然会有不同 ,这些均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5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描绘了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著名呼吸病学家白春学教授,20**年起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我院,担任我院呼吸科主任一职。在与呼吸科风雨与共、共同成长的六年中,他在科室里一直积极倡导一种理念:踏踏实实做学问,低调淡泊学做人。呼吸内科从当初科研基础薄弱、学科单一逐渐成长起来,整个学科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员梯队、科研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呼吸科已经成为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培养点,同时还主持省部共建课题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浙江省间质性肺疾病继续教育一项,20**年呼吸科又被评为院级先进科室……

双重身份让任博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作为科室主任、团队的带头人,他积极开拓、果敢决断;同时他又有浓厚的学者气息,科室管理工作的精力分担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科研学术的孜孜以求和严谨态度。在几年的工作摸索中,他把两个身份很好地结合,自身发展和科室发展同行,学术地位成就了他在科室管理中的威信并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提高,科室的发展又为他在医学领域中的探索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条件。任主任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中已经变成了一个科室的气质。

建设学习型科室是他对科室发展的目标

任主任常常告诫自己的团队:“做工作要踏实一点,做学问要细致一点,把医疗诊治活动当成学问来做,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多看文献,结合临床,多写一点。把医学研究当成一门艺术。”

“建设学习型科室,建设省内一流的呼吸科”是任主任为科室长期发展定下的目标,学科建设是提升科室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如何提高呼吸科的专业性,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一直是任主任的工作重点,也是改变大家对“呼吸科只是看看感冒”的传统印象的突破口。几年来,在任主任的带领下,呼吸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攻克旧难题:开展支气管腔内型肺癌的镜下冷冻治疗,处于省内气管镜下介入治疗领先地位;开展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等技术,使得间质性肺病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大大提高,也填补了这一空白;开展经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技术(tbna),使得纵隔疾病只能通过纵隔镜诊断的局面被打破;为了提高胸膜疾病的诊断率,作为呼吸科的当家人,任主任多次和院领导以及兄弟科室沟通,并专门派人出去进修内科胸腔镜,这一项新技术即将在我院开展……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他为员工铺设的良好平台

读片是呼吸科医生的基本功,为了提高大家的读片水平,提高疑难和少见疾病的诊断率,任主任每周三都会主持读片会和疑难病例讨论会,每一个医疗组把本周内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科室讨论,集整个科室的力量来攻克每一个疑难病例,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大大增强年轻医生对呼吸病的认识。每月一次的全省呼吸内科读片会暨疑难病例讨论会,任主任都会精心准备好病例,带领呼吸科的医师们准时参加,他的精彩发言经常会引来大家赞许和敬佩的目光,他俨然成为呼吸科的形象代言人,正逐渐改变省内呼吸科同行对我院呼吸科的认识,使得市一呼吸科在省内呼吸界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几年来,在任主任的带领下,许多临床上相对少见、疑难的疾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被攻破,这些疾病的诊治大大提高了呼吸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年轻医生从事呼吸专业的信心,也使他们对呼吸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学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为了激励和锻炼年轻医生,给年轻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任主任亲自主持科内的业务学习讲座,大家轮流每月一次以多媒体形式讲课,把学术讲座与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增强了科室的学术氛围,把呼吸科逐渐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科室”。

做好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是他对科学的孜孜追求

任主任承担了我院唯一一项卫生部立项的科研课题《用sirna抑制ku80基因表达提高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获得立项资助经费×××万,医院配套×××万,另外还承担卫生局课题2项,这些课题涉及到细胞的培养、药物干预、基因的转入、射线照射、核酸、蛋白质提取、分析、定量,实验条件的摸索等等,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些都是在临床工作以外完成的,有时为了一个结果需要摸索几个星期的时间。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得到很多好的实验结果和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对医学的这种执着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年轻医生。任主任结合目前的科研指南,阐释了科研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申报课题与书写标书,以自身的经验向年轻医生做细致指导,激发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对科研的兴趣。最近呼吸科又获得了3项杭州市科技局项目,这些项目的取得与任主任都是分不开的。在繁忙得工作之余,任主任每年均有×××余篇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权威、核心期刊上。

办好临床药理基地是他为科室建设开拓的外延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6篇

结论:经常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和化疗等是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最为常见的基础疾病,应当对其重视起来,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使其顺利康复。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

近些年来,现代社会结构的老龄化加剧,还有人们使用抗生素越来越频繁,所以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真菌对肺部的感染,,其中念球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肺部感染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加,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经常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和化疗。而且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手术也比较先进,但是在移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在现在肺部真菌的感染中,感染的菌种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菌种中感染率有真菌的结构特性决定,在感染的时候,真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找到其病因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在61.2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81岁,平均年龄在60.5岁。所有患者都满足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史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统计研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产生的基础疾病的主要类型、引发因素、临床的症状以及治疗的效果。

1.2.2 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真菌感染疾病,采取对症支持和抗真菌治疗,并且对56例患者运用伊曲康噢、氟康哇等抗真菌药进行配合治疗。 疗效的诊断标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疗效主要分为三个级别,有效、一般和无效。有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X线检查后,患者肺部的阴影不见了,已经完全被吸收完,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除;一般是指患者的病情只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临床症状有消除但是不太明显,X线检查后,患者肺部的阴影的面积有所减少,部分被吸收;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没有被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缓解,并且X线检查之后,患者肺部的阴影部分没有消失,没有被吸收。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研究收集的数据结果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来进行检验,以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院呼吸内科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3.1%左右。

其中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或者化疗等都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一共有49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共23例,占46.94%,具体情况见表2。在真菌感染的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常见。

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年龄越大,其风险也就越大,在此次研究中的所有的患者中,有43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总数的76.79%。

所有患者在经过抗真菌治疗之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5.71%,具体情况见表3。

表1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引发因素情况

引发因素

例数

占据比例

P值

经常使用抗生素

19

33.93%

<0.05

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

21

37.50%

<0.05

营养不良

9

16.07%

<0.05

放疗或者化疗

7

12.50%

<0.05

表2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所患基础疾病的情况

基础疾病

例数

所占比例

P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

46.94%

<0.05

慢性肾病

6

12.24%

<0.05

肺部炎症

5

10.20%

<0.05

肺间质纤维化疾病

7

14.29%

<0.05

糖尿病

6

12.24%

<0.05

其他

3

6.12%

<0.05

表3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情况

组别

例数

有效

一般

无效

总有效率

P值

真菌感染

56

29

19

8

85.71%

<0.05 讨论

现在随着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抗生素的泛滥使用,呼吸内科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真菌大多数在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上寄生,在正常的时候对人体无害,属于条件性的病菌,但是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感染。随着现在人们对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使用,促使真菌大量繁殖,并且自身的免疫力也在下降,抗体的生产在减少,使感染加剧。除此之外,放疗或者化疗,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真菌感染。现在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等手术也日渐成熟,但在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感染,有些患者长期住院,服用大量的抗菌药物,自身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弱,这样大大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呼吸内科的患者大多属于老龄患者,经常住院,并且服用很多药物,长期的卧床又会使患者的呼吸粘膜的能力下降,自身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在此次研究中,有76.79%的患者在60岁以上,为老年患者。而且在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46.94%,在临床上应当足够重视。患者在起初主要是咳嗽、发热等基础症状,在早期的检查中,及时诊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在X线检查中显示患者肺部有阴影,应当判断可能为真菌感染。在真菌感染的病菌中,念球菌是最为常见的。如果患者一旦发现存在肺部真菌感染,应当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在治疗前也要进行药物敏感测验,根据检测进行用药。在本次研究中,在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5.71%,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在发现治疗的时候,应当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后,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而且应当进行积极的科学规范的治疗,全面进行预防真菌感染的危险发生,一旦发现真菌感染,要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使患者可以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传芝.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4):469-470.

[2] 柏红雨. 肺部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53-54.

[3] 赵学会,冉斌,庞先琼. 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9,(08):1360-1360.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感染;老年;预防性护理

加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预防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56~78岁,平均(63.4±4.6)岁。所有病例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及肝、肾等内脏器官严重疾病,精神病。随机将本组12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以往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归纳患者病例资料中描述的感染症状,并综合分析感染病情进。然后,与主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共同商榷,最后总结出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切开、机械通气及抗生素的使用。

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60例患者针对上述感染因素行预防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2.1加强病房基础护理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长期的住院治疗是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病房的基础护理,切断感染源。如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控制医院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保持病房空气的清新。同时,加强老年患者被褥、床单的勤洗勤换,用吸尘器或微湿的抹布,将床垫上残留的皮屑、毛发等清理干净

[1]。另外,对患者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定期消毒,从源头上切断感染源。1.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切口、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首先,建立一个无菌手术区,且保证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其次,特别注意操作前洗手,切忌口腔、气管导管混用以防感染。并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接触无菌区时,必须经过手臂灭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手套[2]。最后,手术室门窗应关闭,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无菌区,避免飞沫污染。

1.2.3呼吸机感染预防

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因病情的发展,易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机械通气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及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伴发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呼吸机感染的预防护理,使用呼吸机时各种管道使用前应消毒,且每日更换消毒湿化罐、湿化水1次,隔日消毒管道1次。同时,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3]。

1.2.4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一旦抗生素药物滥用,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同时也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严格监测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保证患者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将老年患者咳出的痰与血液进行培养,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60例患者中,共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60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2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是实现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的组织。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的减退,外界一些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加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总结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喜爱呢个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晖东.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6(05):191-192.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8篇

关键词: 细胞呼吸 新授课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新授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新授课教学应注意: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中学习;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以《细胞呼吸》为例,谈谈这节新授课的总体原则:

1.注意知识的未知性

依学生特点,合理设置思考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内容,如在总结细胞呼吸概念时,让学生比较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

2.注意知识的直观性

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结合线粒体结构特点,将有氧呼吸过程以动画形式在细胞内播放出来,同时让学生根据注意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从而完成比较项目和思考问题。

3.注意知识的归类性

因为有氧呼吸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用表格比较三个阶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同时根据有氧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又以表格形式把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联系呈现出来,这样表格归纳易于学生准确掌握两种呼吸。

4.注意要有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重、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注意习题的基础性

通过对本节重难点内容进行设置相关练习,如CO2和水产生的阶段和场所分别是哪里?通过这样的检测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一轮复习课: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疑难知识点,帮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一轮复习中,多数教师只强调记忆知识,不能依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不能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我认为:复习课应根据学生实际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下面以“细胞呼吸”为例,谈谈这节的一轮复习设想。

1.重知识的条理性

复习中突出知识的层次性,为学生提供一条清晰的思维主线,帮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我确立本节主线是“能量与物质的变化”,并将复习内容分为“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实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四块内容。

2.重知识的基础性

基础知识是高考重点的考察对象,因此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有必要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例:为帮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意义,我设置问题:“所有生物都存在呼吸作用吗?所有生物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吗?”为帮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实质,我设置问题:“如何从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理解有氧呼吸中有机物被彻底氧化的‘彻底’二字?”等等。

3.重知识的综合性

考纲要求学生有“能把握所学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教师依这一能力,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使学生加强知识库的构建,提高解综合题能力。注重一节内知识综合,如: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的比较;两种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等等。

4.重知识的应用性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是考纲的要求,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本节联系生产的问题有:①为什么陆生植物一般不能长久耐受无氧呼吸?水稻根为什么能在水田中正常生长?②如何解决贮存蔬菜、水果、种子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③人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供能方式有何不同?④结合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知识,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⑤结合实际以曲线的形式分析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并总结出分析曲线问题的方法。

5.重网络的构建性

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以葡萄糖为中心构建本节知识网,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综合把握。

二轮复习课: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网络的构建、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1.网络构建

通过知识网的构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建立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疏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专题建网注意:(1)网络的整体性。(2)联系的多维性。(3)网络的开放性。

2.习题训练安排

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在每个专题中,选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现状,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依高考题的标准答案,分析自己答案的差距,自己漏答、错答的原因,纠正自己的答案,规范表达。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分析,逐步提高答题得分能力。

3.解题技巧的培养

(1)审题能力:弄清题意、明确指向的前提。

(2)分析、综合能力――发展思维、活化知识的关键。

①讲透例题,注重思维过程;②建模,总结解题规律;③变式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3)表述能力――对应得分点、拿高分的保障。

①加强双基,提高生物学素养;②加强规范性训练,培养生物语言的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题海战术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记忆基本知识―应用训练―综合巩固提高―总结反思”进行训练,该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题、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第9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09-02

近年来,我国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污染、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重等现实问题,使人们患上呼吸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且常出现了新的病例,使呼吸内科疾病复杂化、多样化。在临床上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最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因其在抗病毒、特异性酶以及肿瘤等方面

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疗效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数据显示,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种类的增多,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多用的不合理现象,我国近几年抗生素的销量稳居全部各类药品的首位,所以抗生素的对症合理的应用及科学的用量都成为了我国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我院呼吸内科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的患者对其处方进行随机抽取,选出400张处方对其调查研究,其中男211例,女289例。年龄在18-85岁,平均年龄为(536±503)岁。

12方法观察使用抗生素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并加以记录。分析记录抗生素类型、药名、使用数量、使用率和联合用药次数等数据,通过记录的数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药物利用指数和以约定日计量为标准对其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治疗结果

21抗生素的使用基本情况及使用抗生素的疾病类型随机的400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277张,使用率在6925%,年龄在18-77岁,平均为604岁。277张中男性患者116张(4188%),女性患者161张(5812%)。

使用抗生素的呼吸内科疾病类型:在277张处方中,肺部感染95张(3430%)、肺心病63张(2274%)、COPD40张(1444%),支气管哮喘22张(794%)、支气管扩张30张(108%)、肺炎27张(975%)。

22使用抗生素患者的药物品种分布见表1。

23联合应用抗生素患者情况分析277张处方中277张处方中有单用抗生素118张(4260%),二联用药110张(3971%),三联用药30张(1083%),四联用药19张(686%)。

3讨论

现在抗生素使用泛滥的原因是对其认识出现误区,认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而且价钱越好的抗生素使用效果越好,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滥用现象。由于本次研究对其处方的使用情况及一些原则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31用药前应确定患者所患病原菌的类型,通过检查根据患者病原体是革兰阳性球菌还是革兰阴性球菌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选择治疗。

32分清何时使用联合用药治疗,通常为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病菌种类多、严重未知病原菌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均应该采用联合用药,加强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而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细菌的感染就不应在使用联合用药了。常用的配伍为:静止期杀菌剂加入到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

33常用的给药途径及次数[1]①给药的基本途径给药应根据患者感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给药途径,若患者感染情况较轻,可选择口服方式吸收全面抗菌药物,尽量避免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等形式;②给药次数:合理的给药次数应结合药代动力和药效学的互相结合原理为前提基础,如头孢菌素、氨曲南、青霉素等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针对此类抗生素可采用渐进服药,同时尽可能延长患者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临床使用中,每两次服药间隔时间应为6-8h;③服药疗程:结合患者感染时间、感染程度以及治疗中表现出的各种临床症状,来选择合适的给药疗程。

总之,抗生素在呼吸内科存在使用过度现象,出现滥用、多用等不合理的情况,临床上应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这样可以提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尽量避免滥用多用的现象,而在联合用药时要做到安全谨慎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