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1:23:19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1篇

护理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目前,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喜欢依据个人习惯进行护理工作,不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规范标准执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护理人员没有充足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三查七对”护理制度,为患者取出针或者接液的过程中紧紧依据记忆和经验进行,这样很容易出现漏输或者接错,造成严重的护理事故。

解决我国呼吸内科互利共组中安全隐患的几点对策增大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监督力度:有效避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医院内部应该设置独立的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整改管理部门,对全院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对于发现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对相关负责人或者部门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审核整改效果。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下设多个护理安全负责小组,各负责小组成员可以由护理科室内部成员组成,负责本部门护理安全工作的排查与整改以及配合全院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其中小组组长由护理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则选择两名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与安全护理小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以及全院护理工作的排查以及督改体系,有效避免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形象端庄,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学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表情以及沟通艺术、聆听艺术方面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学会工作中保持微笑、学会倾听病人的各种抱怨以及忧虑,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化解问题,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业务内涵:在护理人员中树立患者的满意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标准,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护理工作理念,提高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医院内部可以选聘医院内外资深护士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另外要着重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讲解,最后相关负责人可以将讲课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方便全体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日常自主学习。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护理业务内涵,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日产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防止各种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并且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首先,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借助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各种正反面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其次,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稳固扎实,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事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加强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与相关护理法律法规相悖的安全事故,而且事故严重性较高,轻则病人机体或者心理受损,重则导致病人死亡,所以有必要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具体方法有:医院内部定期开展各种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鼓励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法治理念;内部定期举行护理工作合法操作知识竞赛以及其他活动,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合法操作和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形成;定期组织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三查七对”制度的强化学习,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将安全隐患防范意识深深植于思想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规范操作,避免造成一切安全隐患。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2篇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3篇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喘、呼吸不畅以及心率等身体症状出现异常等[1]。临床主要的呼吸内科重症包括有急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2]。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必须要及时且有效。本次实验为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对我院2014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护理组(n=48)和对照组(n=49)。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呼吸不畅等,其中护理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7~73岁,平均(42.6±1.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5~71岁,平均(41.5±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症状和年龄等方面比较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1.2.2护理组 采用应急护理干预。①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首先,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各种症状的变化。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示患者的病情蔓延程度不同,同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全天候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各项指标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3];②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会存在各种异常,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会曾中应该要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同时加强对病房的卫生和感染护理,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现象。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为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和拍背护理,以促进其呼吸;③加强对患者的通气护理:气道的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要确保患者的气道呼吸顺畅,然后对患者进行管道通气护理。

1.3疗效判定 有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的改善甚至加重,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仍然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5统计软件包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和无效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可知,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3例(68.75%),显效率为13例(27.08%),总有效率为46例(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9例(59.18%),显效率11例(22.45%)和总有效率40例(81.63%)(P

3 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必须及时、有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呼吸道和气道的护理,使患者能够保持气道畅通、呼吸顺畅[4]。除此之外,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病情反复较为严重,变化强度大[5-6]。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全天候的守护在患者身旁,以便及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的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例,肺癌患者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1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75.6)岁。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体温、呼吸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心理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卫生、清洁、舒适的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病房的湿度和适宜温度;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被罩,并进行消毒,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要对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病情或者临床症状突然变化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对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和心率突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如果患者需要静脉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气干预: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要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从而保证气流通畅。在通气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损伤。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进行观察,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其中显效:患者呼吸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呼吸无显著障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P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5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0-02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其情况复杂,一般病情较重,经常发生不良情况,对该类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谨慎合理的护理意义重大。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即采取呼吸道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感染的预防以及预后治疗等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此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间间接受之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象。其中包括61例男性和39例女性,其年龄自23岁到79岁不等,平均45.4±5.3岁。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50人,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保持,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还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1.2.2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呼吸道护理,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总结各种可能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因素,切实防止感染;协助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以加快肺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应谨慎选择吸痰管,吸痰前后吸氧机吸氧,尽可能缩短吸痰时间,若痰量过多应多次短时间操作,以之保证患者的氧气供给;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护理时应严格采取无菌操作,对操作仪器,如吸痰机等进行高频度的消毒处理,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污物粘液等,预防肺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根据情况给予合适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防止感染。分析两组护理后临床综合情况,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患者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特以非常满意加满意率计算护理总满意率。

1.3统计学处理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录入Excel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统计学软件SPSS16.0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采用x2予以检验,以结果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结果

该100例患者在护理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2.0%和36.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由于其神经损伤,在住院期间意识模糊,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极其重要。消化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属该类疾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且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2]。而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则由于自主意识障碍,进食饮水时都经常发生吞咽困难以及误吸和呛咳等情况,再加上多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气管切开等治疗护理手段,导致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同时此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进行呼吸道护理,特别是对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护理,对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3]。

在本次试验中,对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呼吸道护理方式,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就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护理质量也有所增进,患者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道护理之所以造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减少,是因为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事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而在临床护理时则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进一步避免了感染发生的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患者住院时间进而缩短,随之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就护理人员事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护理技能有所提升,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因此上升[4]。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对神经内科为重患者意义重大,可有效降低感染等病发生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

[1]白漪.呼吸道护理路径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177-178.

[2]沈小芳,王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10):612-614.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病变,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主要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1],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还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责任制,同时结合疾病特点开展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安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在其他科室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对今后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16~73岁,平均(51?3±7?5)岁;观察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17~76岁,平均(52?7±6?9)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常规记录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

控制病房室温至20~25℃,保持一定的湿度,并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咳嗽、咳痰患者,协助患者拍背,促进咳痰,嘱咐其侧卧位睡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者勤刷牙、漱口,对吸烟患者强制戒烟。

1.2.2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倾听其想法,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消除顾虑,增强治愈信心。

1.2.3合理排班

设置弹性排班模式,取消小夜班制度,减少护理站交接班次数,保证24h均有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服务。

1.2.4健康教育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式,提高其保健能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淇县人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优质护理组治疗期间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4例(2?67%),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25例(16?6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变,以老年患者居多,体质弱,抵抗力差,良好的护理对于康复必不可少[4]。优质护理优化基础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呼吸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合并症较多,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延缓病情发展;改善住院环境,调整患者生活饮食,给予良好的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调整护理工作制度,可以保证24h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护理,全面记录其病情变化情况,同时保持护理人员最佳的工作状态。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整体满意度,不仅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也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运用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红,邸红军,姚丽秀,等.创建心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6-417.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7篇

方法:选择100例呼吸内科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专科分组护理服务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适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专科护理呼吸内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较高,因此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社会进步,呼吸内科的护理临床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关系着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整个过程,是临床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服务理念,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专科分组护理的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有着促进作用,为了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我们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满意度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6月收治的呼吸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5-70岁,平均年龄61岁,男性34例,女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是18-68岁,平均59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针对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针对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专科分组管理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要求为:

专科分组工作的组织:组员组成包括专科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具有2年以上护龄的护士3名;其中3名主管护师及1名专科护师相对固定。各小组服务机构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管理,护理部负责监督考核;我科根据本科疾病特点制定专科记录卡,上有患者姓名、住院号、电话号码、住址、伴发病名,家属联系方式,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师记录上述内容,统一交专科组长保管,责任护士或专科组长负责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专科的健康宣教及所有治疗与护理,并每周进行一次小组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每2周进行一次科内护理业务查房,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和评价各专科小组的护理质量。

布置家庭式医院环境,实施管理方式的人性化;我科结合本科室自身条件,着重于细节,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安全、可靠的住院环境。自患者入院时起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专科的各种人性化护理服务[2]: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提供专科护理时,首先要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要进行自我介绍和向患者简要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消除医患间的陌生感,建立起患者的归属感;责任护师和专科护师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逐步建立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针对需要接受各种特殊检查与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检查与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各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全部听明白并接受。对于情况特殊、病情较重的患者,要积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在临床治疗的全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患者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正确氧疗及长期氧气疗法的重要性,尤其告知COPD患者家庭氧疗、有氧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对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3]。患者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差异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调查,包括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个选项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专科分组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延伸与升华。为深入研究专科分组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使用情况,我们随即抽取我科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针对观察组,在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之外,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仅提供了呼吸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远远低于观察组(统计差异P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医学信息.2010(07)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8篇

关键词:胸外科;个性化康复护理;呼吸功能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

DENG Gui-qiong,YUAN Ming-yan

(Department of Urology,Mianzhu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20 cases of sever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2016 year in March as the two group,A group of 60 case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60 cases in B group based 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clinical efficacy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A group and the complex B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iency were 83.30% and 95.00%(P

Key words:Thoracic surgery;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care;Respiratory function

胸外科手术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仍旧无法避免,同时受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呼吸和排痰困难,并影响呼吸功能逐渐下降[1]。因此,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治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重要措施。国外报道指出[2]: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且在促进重症胸外科患者呼吸功能恢头矫婢哂兄匾作用。故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为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共120例。纳入标准:年龄>20岁;接受手术治疗;护理配合度较高;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中途转院治疗;拒绝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60例。A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2±3.8)岁;其中血气胸6例,贲门癌8例,肺癌22例,食管癌24例。B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6.6±3.5)岁;其中血气胸5例,贲门癌9例,肺癌19例,食管癌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及生活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及手术方案,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重点一一备注,针对方案内容逐一落实。②控制病室温度20℃~24℃,湿度55%~65%;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卧姿,保持呼吸畅通,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呼吸及咳痰;予以雾化吸入、叩背、引流等促进患者咳痰,预防呼吸道黏膜损伤。③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的相关情况,增强其对术后疼痛的了解;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以此缓解压力;必要时予以药物进行镇痛,缓解手术患者的疼痛感。④术后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坐立于床上,并下床活动舒展身体,促进机体系统恢复运转,保持循环系统通畅;视情况加强腹式呼吸锻炼,逐渐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以促使呼吸功能迅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指标包括: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F1.0)、肺总量(TLC)、肺活量(VC)、潮气量(VT)及最高呼气流速(PEF)。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3]。有效:术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术后呼吸功能未明显改善,且有加重或恶化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χ2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A组临床有效率为83.30%,B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的对比 两组FEF1.0、TLC、VC、VT及P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机械刺激性强、麻醉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导致潴留发生,而咳痰困难又会引起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的危害较大。相关研究证实[4]: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使手术治愈率进一步提升。然而,常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缺乏针对性,所以护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胸外科手术的技术不断改进,但手术操作依然会对胸腔内组织造成创伤,术中肺叶受压现象出现易引起胸腔内产生积液、积气,故导致有效呼吸面积逐渐减少。由于不同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方案,通过各项护理操作的严格实施,可有效促使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恢复。此外,个性化康复护理注重个体差异性,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资料,可以迅速了解患者所需的护理重点,因而护理措施的落实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这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过程中,患者处于护理的核心位置,整个护理工作围绕患者的需求展开,凭借科学合理措施的实施,可促使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疗效提升。有关学者指出[5]:常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需求时,应及时采取个性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同时研究还发现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提升了10%~15%,因此认为胸外科重症患者运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促使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本研究尝试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95.00%明显高于A组的83.30%(P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可促使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明显恢复,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寅慧.综合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101-102.

[2]潘丽华.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8(6):71-72.

[3]程应秀,金玲,贺红梅,等.呼吸训练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适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91-292.

[4]张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g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2):3360-336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第9篇

1当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1.1 法律意识极度缺失

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存在各种在认识上不足,存在的风险,在规章制度和弱点的实施,如液体或针手术的发展,护理人员的部分都是随机的,而是根据自己主观印象的操作,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系统,很容易出错,造成人们潜在的安全问题。

1.2 操作过程不够规范

操作不足以满足要求,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护理缺陷[3]。例如,常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吸痰操作问题,护理人员对一些戴上安全手套,吸痰操作后,再吸痰操作,这种缺乏吸痰管的更换,易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

1.3 缺乏良好应急能力

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间的工作,没有积累必要的经验,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不是很好的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协调和缺乏可预测性,远见和协调能力差,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的错误。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上肢症状,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病人进行吸氧操作,改善通气,减少因为保留酸碱平衡校正。当病人的呼吸已有所缓解,但上肢和热量使患者和原来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4]。经检查,左上肢血带没有解除,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密闭式强化周围经脉树叶,胸腔闭式引流、给氧及氧气雾化基础护理技能,还要加强培训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护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1.4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护理人员研究呼吸道护理理论知识不是很深,技能和训练在不是很熟练的使用等方面,对人体了解不尽详细,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准确,在预见性护理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年轻的护士,显然限制高等护理的效果。

1.5 没有足够的熟练的沟通技巧

呼吸内科患者,中老年人占有一大部分病人,因为患病问题,与年轻人的差距,烦躁的心情,导致护士和中老年之间的沟通困难。有些护士缺乏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在患者与家属的情绪激动时,容易导致冲突,造成医疗纠纷。

2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及科室要精心选取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安排专业人员,重点讲解分析与呼吸内科相关的工作特点、医患双方在义务与权利方面的界定,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上的法律责任等,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进行筛选,进一步增强众多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地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制订切合实际的内科护理培训计划,加快护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进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视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开展无菌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借助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正反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的无菌操作意识[5]。还要加强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扎实稳固,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

2.3 加强医患之间沟通

重视医患之间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艺术、聆听艺术以及表情、行为等方而的专业培训。学会倾听病人的忧虑以及抱怨,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化解问题。患者入院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记录,告知其医院的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进行患者的身份识别。充分利用护理和治疗的机会关心患者,给予关怀,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开展多种形式人性化护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6]。责任护士针对所属的每位患者实施有效教育,制定各种医疗卡片和温馨提示卡,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疾病的病因、名称、诱因及主要治疗方法,药物的名称,并发症,各种特殊检查的目的,饮食的指导,活动的方法,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由被动治疗转到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4 完善进一步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