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团队工作思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3:19

团队工作思路

团队工作思路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对策思路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35-04

“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实现党组织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既包括以往人员固定、边界分明、职责明确的,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设置的学生党支部传统形态,也包括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设置的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服务(工作)站、党员示范岗等组织形态。“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指高校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制度规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框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良好运行、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重要保障。

锤炼与打造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科学完善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则是培育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建立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路。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现状

自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有关文件颁布以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增长。一些高校在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手段方法有创新、项目管理有特色。

一是注重以学生党员集聚状况合理设置党组织。如有的高校根据学院、班级、专业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的根据生活园区、宿舍、社团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有的则根据社会实践等专项活动形成的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在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方面作了尝试。

二是注重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锻炼与培养。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培育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方面进行了探索,有的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训练营、“沙龙”、“论坛”等活动形式对学生党员骨干队伍进行锤炼和打造。

三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的打造。一些高校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活动项目创新;注重内容充实,丰富活动项目内涵;注重方式多样,培育活动项目特色,促进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实践中,这些高校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种评优活动,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机制,同时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学生党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助推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尽管取得了上述初步成效,但以下一些“落差”的存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学生党员个体表现引人瞩目,团队示范性有待优化。自全国高校第12次党建会议提出“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支部”的党建目标以来,学生党员体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高校发展党员数2007年是99.6万,2008年是106.7万,2009年是114.4万,分别占当年全国发展数的35.8%、38.0%和38.5%。目前,上海高校学生党员8.5万,占本、专、研学生数的16.9%(《组织人事报》2010.9.30第二版)。学生党员数量增长反映了党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说明高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关于巩固执政阶级基础、扩大执政群众基础的战略思想。在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群体中,其优秀代表的表现引人瞩目:在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面前,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一批党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众多学生党员辛勤忙碌着。优秀学生党员洋溢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精神,深受当今青年的推崇和敬佩,且起到了引领先进社会风尚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构建力度不够,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往往以个体形式展现,以至学生党员集聚示范性和影响力不强。如何以集聚的方法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示范团队,使学生党员在团队活动中一方面自我锤炼、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这自然而然成为高校党组织必须正视和解答的课题。

二是学生党员活动广度日益拓展,活动集聚度有待深化。以往学生党员数量较少时,活动集聚点主要是班级、课堂、宿舍,以及作为延伸领域的实验室、生活园区、社团、实习单位。那时的集聚是以学生党员的自然分布(专业属性、居住地)为主。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更随着他们社会实践意识、服务群众意识的增强,以及双结对、志愿者服务、爱心学校、课题组、创新平台、民主管理团队、网络等集聚新平台不断涌现,他们的活动广度迅速拓宽,以至在不同时空的不同活动中,在社会化大党建的格局里,都可以集聚成不同形式的团队,找到发挥示范性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但集聚的广度毕竟不等于集聚的深度。所谓集聚的深度,内在的是指学生党员组合成紧密型的团队,寻觅到具有团队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较有力地呈现出团队示范作用;外在的是指集聚团队的活动为服务对象所需求、所认可。按照这样的要求看问题,学生党员的活动集聚深度还有待提升。

三是学生党员成长需求不断增强,党组织主动培育有待细化。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就鼓舞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激励下,也在学生党员自身成长成才要求的促动下,学生党员总体上呈现出理想信念坚定、胸怀事业大局、学习动力强劲、服务社会群众热情等显著特点,也蕴含着主动参与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对学生党员凭藉集聚示范团队满足成长需求的努力,党组织应十分珍视,积极支持,加强引导。如果说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的主体,那么,高校党组织无疑处于主导地位。为了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的思路和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集聚团队活动领域拓展、集聚团队工作方法创新、集聚团队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各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还不很平衡,甚至还不能称之为普遍、系统和深入。

四是学生党建实践探索层出不穷,锤炼打造工作机制有待强化。从近年高校学生党建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探索创新正层出不穷。表现在组织设置方面,不仅局限集聚于班级、课堂、宿舍等传统领域,而且在集聚于双结对等社会活动领域有了新突破。表现在活动领域方面,高校校园的全覆盖、广渗透已经成为常态,企业、社区、农村也常见学生党员的身影。表现在活动内容方面,既有展现一己之长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也有急社会所急、乐社会所需的。表现在活动方式方面,无论是面对现实社会,还是置身虚拟世界,灵活、开放、务实成为主色调。这说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探索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态势。

为了健全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学生党员成长需求和发挥作用的要求,遵循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相关的管理、教育、激励、约束、保障配套的机制建设,使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载体和特色项目。

二、建立和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有关对策思路

锤炼与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提供了新空间,又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更具时代特征和高校特点的锤炼打造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领导。要从把我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

1.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机构。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将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统一协调规划,强化宏观指导。高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建立学生党员统一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的领导。

2.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健全完善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组成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并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工作职责。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重点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创设搭建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组织重大的检查交流和总结表彰活动等。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有关职能部处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主动寻求配合,形成整体合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

3.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规划。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切忌随意性和临时性。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根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进行超前性的研究和决策,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4.组织实施打造品牌性育人项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要有专门部门组织、监督和评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及其组织部门是承担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划研究和落实的职能单位,要作出具体部署,并在认真组织实施中把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品牌性育人项目。

二是明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锤炼和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明确目的和要求,形成明确导向,使锤炼打造工作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所接受、所欢迎。

1.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健全完善锤炼打造学生党员团队集聚和发挥示范作用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2.对学生党员团队集聚示范的要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大学生活动时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学生党员在课堂学习、考级考证、教学实验等方面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地区和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所在地区和社区的文明同创共建活动、城乡结对合作共建活动、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

3.根据学生党员特点搭建集聚示范平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和高校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生活学习环境特点,或其最需要得到锻炼提高的方面,搭建既有利于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和作用,又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集聚示范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青年的榜样。

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和示范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活动平台来实现。在创设集聚示范平台的组织方面,纵向上可形成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与各高校自行组织相结合,横向上形成主办、协办、联办相结合;在内容方面,形成主题活动与辅助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在方式方面,形成重大活动与常规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在参与方面,形成学生党员参与同广大学生参与、教师党员参与相结合;在载体方面,形成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媒体与阵地相结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创设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构建锤炼打造工作生动活泼有效的格局。

三是强化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职能。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1.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大学生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使学生党员通过集聚真正成为引领广大同学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示范团队。

2.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管理。高校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计划、步骤、目标、考核及奖惩等作出明确安排。党委组织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实施,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环境氛围,改变学校一些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段、职责分工不清的状况,提高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完善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判新形势,深入了解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特别要根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组织构架、健全运行机制、明确保障要求、强化激励举措、构建长效机制,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1.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学生党支部可按班级、年级、专业、学生社团、学生生活社区及学生公寓等灵活设置,学生党员不仅参加所在班级或年级或专业党支部的活动,而且参加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党组织的活动,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也可根据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型组织中设置基层党组织,如世博临时党组织。

2.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发挥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作用,需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积极研究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分类进行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学校与院系两级建校的党校教育格局,完善学生党员培训体系,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教育。另外通过组织生活、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的锻炼,主动引导、培育和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团队建设保障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与打造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其中制度保障是基本要求,资金保障是物质基础,激励是动力系统。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严格党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切实保障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履行。完善考评制度,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及日常表现中的具体标准和考核要求,重视激励的导向。加强经费投入、场所阵地建设、项目遴选等基础保障工作,为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

4.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提升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注重健全完善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中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和相关的制度措施,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等相协调、相融合,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五是抓好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重点。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打造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以点带面,抓住重点形成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把这些示范点建成带动点,从而辐射带动锤炼打造工作的全面开展。

1.注意激发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党员是集聚示范团队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发挥主体作用。做到集聚示范的目标和任务让他们都知晓,集聚示范的活动平台让他们都参与,集聚示范的工作让他们创造性地完成,集聚示范的成效让他们来评价。让他们争当先锋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动力,在主体参与中获得思想升华和能力提高。

2.注意拓展学生党员团队集聚示范的新空间。可以把学生党员安排在学生班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生活园区干部岗位上培养和锻炼,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使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思想作风都得到锻炼提高。开展学生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责任区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道德实践、帮扶结对困难同学、社会公益活动中走在前、作表率。探索利用学生党员网络集聚、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三服务”活动、学生党员团队结对活动等途径开展学生党员团队集聚和示范活动。加大优秀学生党员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

团队工作思路第2篇

20__年××中心学校团队工作将在团区委以及局团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学校中心工作,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切实服务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20__年学校团队的工作思路为“一个工作核心,两个重点项目,三项系统工程”即:

一个工作核心: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两个重点项目:以打造团队工作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为重点项目。

三项系统工程: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学校团队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团队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以活动为契机,抓好青少年素质提升工作。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有效教育资源,以公益性活动为载体,开展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有总结,让青少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开拓视野,接受锻炼,明确责任,增长才干。以少先队建队61周年为契机,举办首届主题队会活动课观摩活动,评选表彰十佳少先队干部。

(二)以学习为动力,建设一支能力强(来源:文秘站 ),作风硬,思路新,素质高的团队干部群体。

加大对团队干部的培训力度。将专题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乡校际交流平台,开展研讨、互助等学习活动,使团队干部第一时间了解前沿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导师”工作机制。通过以老带新,传授经验,资源共享来实现团队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狠抓科研工作,强化团队干部科研意识,促使团队干部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推进品牌工作,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和水平。

创建团员青年协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不断探索新时期团队工作新思想新方法,切实增强团队工作凝聚力和影响力。建立团队工作“春风”爱心基金,专项用于贫困学生资助、特色活动开展及其各项表彰奖励。启动团队工作互检工作,进一步创新团队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定期评选表彰模式。

团队工作思路第3篇

凝聚力是一种合力。就公路行业而言,它是由单位的管理理念、工作环境、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公路文化等各种因素形成的一种向心力和战斗力。是一种磁场,也是公路职工情感的一种粘合剂。一个组织凝聚力的高低,决定着职工是否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相互间是否能很好地配合协作,互相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组织的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因此为了把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充分发挥职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心甘情愿、竭尽全力为组织工作,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投入极大的兴趣,用心做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设高效团队提高团队凝聚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建立高效团队,本人谈以下几点:

1确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明确、崇高的目标就是职工前行的动力,是职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干劲十足的一种无形力量。这个目标是以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这个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能为职工充分展示个人才能提供广阔的平台,实现整个团队效率的最大化。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我们就要学习蚂蚁的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例如:像遇到海啸这种情况,蚂蚁会立即抱成团,数万亿的蚂蚁迅速聚集在一起抱成团,有篮球那么大,不可想象,然后随波逐流,一直到被海水打到岸上。外层一部分蚂蚁有可能被洪水打散、打死,但是大多数都能够保住生命。蚂蚁的这种行为把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奉献意识是团队精神的根本。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就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使组织每个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用经济学的公式表述即为:1+1>2模式,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把每个成员的思想都凝聚到这个目标上来,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

2协作与沟通

团队各成员只有互助协作才能取得巨大成就。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而一个精诚团结、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组织成员起的是示范作用,有助于职工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良好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一员,当成主人,每个人都甘愿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都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能给自己有个准确定位,成员间密切团结、沟通流畅,公开公平,平时通过谈心交流,拉家常,彼此在生活工作学习上互相关心,相互间增进了解,减少误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尤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以平和的态度,与职工交朋友,用心倾听职工的心声,关心职工的困难,尽心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和好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顺畅、风正劲足的工作环境。

3文化熏陶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它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公路行业而言,可以通过增强公路文化,而树立公路行业形象。公路文化是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粘合剂,是公路行业的思想支柱,也是“铺路石”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实质就是“敬业奉献、甘当路石”。是公路部门在公路养护生产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行业精神,是公路行业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公路文化是把潜散于职工中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凝聚为统一的群体意识,使公路职工在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指导下,产生对组织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的“认同感”。使职工通过自身的感受,产生对于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通过倡导“爱路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使每个成员都乐于参与公路养护事业,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自愿发挥各自的潜能,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4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个单位要发展,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乐于奉献、勤于吃苦的团队。在成为团队合格的一名成员之前,要加强不断培训,爱岗敬业的训练应该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有能力做一件事,跟用心切实做好一件事是有区别的,懒惰和缺乏激情的人,即使有出众才华也未必能做好工作,只有不泄努力、勤奋,肯吃苦和忠诚的人才会最终取得佳绩。团队精神要靠职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职工看齐。首先要对职工加强培训,让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理念。通过学习,系统全面掌握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又能听取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敬业精神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一个“勤”字,即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肯干;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纪律严明,遵守企业规章及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效培训可以使职工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不断适应岗位需要,从而提升自己。有效培训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深入发掘单位的技术核心需求,对单位的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对单位需求做好人才的培训和储备。

5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团队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涵义;精神;意义;新路径

一、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的涵义

高校辅导员团队是指在高校中由有共同愿景目标、知识技能互补、能够互相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促进自身发展的辅导员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笔者认为双师型辅导员团队是由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共同目标,以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为基本要求,在学历、知识结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优势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辅导员组成的一支正式群体,强调团队辅导员既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基本职业能力,又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发展的一定专业水平,指导学生成才,更强调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水平,能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善于立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开展细致的思想教育,教学生做人。

二、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精神的意义

1、建设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大学生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信息环境都有了深刻变化,辅导员所面临的受教群体也具有更趋复杂和多元化的特征,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明显增加,对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职业能力、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需要辅导员以“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合实际的给学生引导。

2、建设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团队建设强调的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体的发展,更着眼于相互借鉴以弥补个体差异和不足,促进团队成员的整体发展。建设“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能把不同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术方向、性格互补的辅导员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相互交流和学习过程中提升工作技能。

3、建设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教育形势,让辅导员从以往单纯的“政治引路人”转变为承担学生专业发展、心理咨询、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人生导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搭配,可以让辅导员逐步摆脱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参与到团队工作当中,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团体中加速辅导员个人成长,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工作典范和学术骨干,提高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精神提升的新路径

1、建立和完善团队工作机制。(1)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度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保证机制,只有建立了适合当前辅导员队伍现实和学生工作形势,同时又真正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团队制度,辅导员团队建设才能拥有持久稳定的秩序保证和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团队工作制度,使团队日常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好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工作的长效机制。(2)建立条件保障制度,落实办公条件和建设经费。学校要为团队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舒适的办公环境,并根据团队建设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以利于团队开展工作研讨、交流学习、团队辅导等活动。同时,要维持团队建设的正常运转,必要的经费支持也是关键,同时完善辅导员津补贴制度,将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工作评优、岗位聘任等实际问题相挂钩。

2、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经师人师水平。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性培训体系,提高团队成员经师水平。要打破以往固定、集中的单一学习培训机制,统筹考虑辅导员岗位培训、模块工作培训、辅导员专家化培训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学习培训的内容,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各种专门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以及讲座培训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能力。还要拓宽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将定期交流研讨和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汲取优秀高等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做好经师人师。(1)紧贴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多途径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做好经师。系统学习和领会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规律,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政策与形势及相应的素质要求等,为学生学业发展起好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能力。团队成员要结合学生专业汇报、技能竞赛、见习实习等教学制度,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入学汇报、毕业汇报、专题汇报等各项专业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2)紧贴学生成长成材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做好人师。“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学业发展给予引导,更要凸显团队工作特色,鼓励学生参加德育实践,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团队成员要在指导学生专业提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伟人故居等,让学生瞻仰伟人风采,树立学习典范,砥砺言行,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需要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和“经师”水平,提高团队成员的精神境界和“人师”水平,同时,团队建设要将辅导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付诸到指导学生发展的实践当中,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从而促进团队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 叶利军.徐特立的师德观及其特征[J].福建党史月刊,2011(02)

团队工作思路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P285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邵伯船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团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文化促管理,从文化现象的梳理研究到船闸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从文化理念的融合到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出台落实,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团队文化,促进了团队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稳人心、聚人力、促发展的文化兴闸之路。下面,笔者就做好新时期船闸团队文化建设谈几点感受和认识。

1团队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1.1以团队精神凝聚职工思想。始终用团队精神来引导员工为单位建设创业发展,特别是组织开展了新时期的团队精神大讨论活动,最终提炼出 “和谐、奉献、创新、超越”团队精神。开展了团队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举办了团队精神专题讲座,促进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团队精神的内涵,凝聚了职工的思想,推动了船闸新一轮的进步与发展。

1.2以阵地建设促进团队活动。先后建立了文化学习室、计算机应用学习室、百部爱国影片教育室、邵伯船闸发展史教育室和职工文体中心等一系列文化阵地,整建了职工安全创建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使团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1.3以文体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文体活动是职工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也是最能增强团队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歌咏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文体活动队,通过开展歌咏比赛、篮球比赛等,促进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创作了《满江红、邵闸》、《邵闸赋》两首诗词和一批书画作品,建设职工书画展览室,并组织员工进行参观,丰富了职工团队文化生活。

1.4以文明创建培育团队风气。文明创建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一支风气正、素质高的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启动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采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和岗位成才平台。以“三创联动”为新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干部“三创”活动,并坚持落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先进人物学习教育以及文明礼仪学习教育等,积极开展为职工、为船员“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努力在团队中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1.5以制度建设打造团队规范。制度建设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在提升团队规范水平和执行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每年都把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创新作为对团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规范和指导,推出了《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股级以上干部联系一线班组工作制度》等新制度,为团队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起开展了“工作规范推进年”活动,在大力开展学习制度的同时掀起岗位工作标准建设的高潮,使员工有了新的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行为标准。

2团队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2.1团队文化建设应重在实践。团队文化是实实在在的,它是船闸管理思想的实践,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作风,是在工作实践中所共同锻造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信条。可以说,团队文化的实质不看如何诠释,而在于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实践性,要紧密结合船闸建设发展的实际,研究发展中的干部职工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的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船闸在新时期团队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目标决策的转变,能够解决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和观念问题。

2.2团队文化建设应突出个性。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切合实际,不同单位间的团队文化没有最好、最标准的,只有最适合自身需要的团队文化。因此,我们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应不拘泥于形式、套路,特别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注重制定符合船闸自身特点、符合船闸工作实际的团队文化建设方案,使团队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团队文化在船闸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团队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动态地与船闸的发展相适应,不断与时俱进,它是船闸发展水平提升的精髓。只有团队文化内化为船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作为船闸的常规运行机制,并随着船闸发展而适时调整应对,其价值才会更好地体现出来,才能使团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3.1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新时期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团队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其在船闸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目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树立“抓团队文化就是抓生产力、抓效益”的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推进团队文化建设。

3.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团队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范畴的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说到底,团队文化是被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和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我们的团队文化能否为干部职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团队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之逐步深入到干部职工头脑中,成为他们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队文化建设、人人重视团队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团队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3.3要注重联系船闸管理实际提出推进团队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团队文化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就必须融入到安全生产、廉政行风、文明服务等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到单位各股室、各班组、各岗位上。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路和要求,这一目标、思路和要求,既符合上级提出的团队文化建设要求,又符合新形势下船闸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3.4要结合船闸的特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每个单位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育自己的团队文化,但要形成优秀的、有个性的团队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单位的特色。因此,要结合船闸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从团队文化的各个层面作全面、科学的规划,突出团队文化的个性和可操作性,构筑起一整套有行业、船闸特色的文化体系。就邵伯船闸来说,要继续创建具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必须注重团队文化理念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把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思想文化意识融入团队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要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上下功夫。以安全保畅、行风廉洁、服务优质以及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等工作为重点,展开深层次的探讨、研究,落实制订出一套标准明确、操作规范以及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新提高、职工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有新变化的团队文化建设管理模式,真正达到推进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3.5要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单位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我们在确立新观念、出台新制度、推行新措施时,都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团队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团队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经验。这就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上下功夫,以提供良好的团队文化环境。

团队工作思路第6篇

驻村干部应当抛弃“温床”念头,增强危机意识。扶贫工作是一条漫长且需要持久投入的道路,就犹如“红军过长征”一样,前方的路需要摸着过,中途的风景不能观赏太久,稍有停歇,或许就陷入万丈深渊。

目前很多驻村干部因为觉得现在已经脱贫了,不必再下大力气去搞扶贫工作,思想上开始松懈、出现滑坡,躺在“温床”之中,甘做“井底之蛙”,完全没有上进意识和进取精神。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组织部门、街道、驻村工作队,应当从上到下带好头,引起重视,增强自身危机意识,方可指挥千军万马,走出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驻村干部应当抛弃“杂念”思想,集中全部精力。攀峰路上容不得出现思想杂念,登山工作队们为何能够成功登顶,正因为他们集中思想,汇聚所有力量,只专注一件事。驻村工作队更应当抛弃其他思想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有些派驻单位为了省事,让驻村工作队出现一人身兼多职,压得工作队员无法集中精力投入驻村工作。派驻单位应适当减轻工作队身上的压力,督促工作队集中所有精力投入到决战脱贫攻坚,赢得最后胜利。

团队工作思路第7篇

关键词:文化教学;主题;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似乎可以涵盖一切的抽象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A.L.& Kluckhohn.C.1952)从164种不同的定义中整理、归纳出下面的定义:“文化是借助符号获得有关交流的各种明确的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文化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成果,包括物化的成果。文化的核心是传统观念(即经由历史的演变和选择留下来的观念),尤其是附属于观念的价值。”由此可见,文化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形成某种行为模式,而文化教学对学生未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比语言学习更深远。

然而,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语言本身,如词汇、句法、结构。其原因是文化教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仔细阅读后,我们会感觉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似乎学生在具备了语言应用能力之后,人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另外,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都取决于任课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目标和方针来指导教师哪些方面的文化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教师只是根据个人喜好输入一些文化背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他们对文化的感悟力。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教学虽然不会贻害学生,但不免会缺乏前瞻性。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以怎样的方式、用什么内容、深度进行文化教学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双赢”之选。

二、文化教学中的团队合作

1.形成“小团队”的条件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阐述了“魔数之七”,他指出大多数人一次短期记忆的数量是7±2个独立的块(Chunk),这一原理后来被普遍应用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广度。构建团队的过程也借鉴这一理论来控制团队的规模,使其能高效、科学协调运作。因此,形成5~7人的“小团队”较科学,更符合人体大脑的运转机制。

在确定了人数的前提下,“小团队”的形成首要考虑的是自愿和协作。因为长期以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或是各自为战,面对各自的学生;或是因为之间存在竞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状况导致团队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真正意义上团队的形成。同时,“小团队”也要有主导人物,起到组织、布置和协调工作的作用。主导人物的核心凝聚力和在小范围内的学术能力关系到“小团队”的活力。

2.“小团队”在“主题导入”上的合作实践

每位英语教师在引入新主题时,都会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相关内容或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主题和内容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要学的内容。

首先,在合作中,团队成员要介绍各自导入的方法。例如,在处理“文化象征”的主题时,团队成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各自主题导入的切入点。有的教师的切入点是美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美国文化,如KFC,NBA和棒球等;有的切入点是从美国文化引出中国文化的特征,让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归类,产生自豪感;而有的是进行中美文化对比与融合的探讨。这样的经验介绍,不仅使任课教师思路更简明、清晰,也开阔了大家的教学思路。

其次,在主题导入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工从整体上保证了足够的导入信息量可供教师选择,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既定的模式和知识范围。例如,在处理“英语学习”的主题时,有的教师会专注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有的则会挖掘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延伸第二课堂的学习。

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主题导入,使文化教学的角度更宽泛,内容更丰富,更大程度上做到了“集思广益”。这不仅便于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从根本上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表达。

3.“小团队”在词汇、段落文化教学中的合作实践

除了“主题导入”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更应该贯穿于词汇和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课本中的课文和词汇。因此,“小团队”在这方面的合作实践是团队合作的新阶段。

首先,团队成员仍然要“集思广益”,集体讨论确定词汇教学和课文教学中合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团队核心人物的组织、协调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每单元开始之前,确定词汇教学中要精讲的内容和数量;确定文章结构分析和段落教学的重点。

其次,共享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内容以教学讲义的形式书面化,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公共邮箱中,供团队成员参考。书面化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时间,而且在于清晰地呈现了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从不同的教学讲义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在处理词汇、段落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例如,在处理段落时,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先“扫雷”后“行进”的办法,首先解决段落中难点短语,然后处理段落;而有的教师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办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判断是否需要“扫雷”,然后处理的办法。不同的思路可以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段落分析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使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化。

另外,团队合作使教学活动更有机地与理论相结合。由于团队的分工协作,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活动背后的内容挖掘,使我们的教学更科学、更自信。例如,将难句的翻译上升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差异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英文“葡萄式”和汉语“竹节式”的差别。学生对长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层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对长句的翻译就是找“节点”,然后打断,翻译成短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难句的分析和翻译,也使文化差异融入了日常教学。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显现。这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一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也使教学工作融入到更广阔、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空间。因此,值得教师们为此加强合作,提升自己,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张彩云.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07).

[4]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02).

团队工作思路第8篇

关键词:团队;辅导员;团队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19-02

团队的起源早在军队产生时就已经出现。印欧语系的“DEUK”(其含义是“一起拉”)是关于团队的最初定义。16世纪演变为“一起行动的一群人”。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日本,90年代在美国盛行起来。继而,团队的内涵已演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团队,继而逐步成为一种理论流派[1]。自20世纪末,“团队”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开始在企业中应用开来,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多方关注,在高校领域使用团队概念也逐渐成了一种趋势。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构成的潜在优势

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责任,承担着教师与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团队构成存在着潜在的优势:

第一,明确的组织行为目标。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近7万人,比2005年年底增加了2万多人,增幅达42%。高校辅导员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者而言,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明确的组织目标引导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现阶段,伴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辅导员数量与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从政治面貌看,2006年辅导员中党员比例为77%,比2005年年底的74%有所提升;从学历构成来看,辅导员中本科学历占62%,硕士学历占27%,博士学历占2%,硕士以上学历的辅导员比2005年年底提高了17个百分点。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专业构成的不断丰富,为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伴随着高校学科门类构成的不断完善,师资力量的逐渐丰富,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与知识储备为辅导员探索与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智力支持。

第三,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高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引领的重要职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载体功能,在这其中,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服务活动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交叉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及其学习态度、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格局奠定环境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科学发展平台

(一)组建团队

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的构成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团队核心力量:一线的辅导员是整个团队的骨干力量,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整个团队中承担着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以及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职能。作为学生工作具体的实施者,在动态中获取和整理一手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团队推进力量:思政教师与相关专家是整个团队的推进力量。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教师的授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工作的过过整理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团队中承担着思想提升、专业引领和疑难问题解答的重要作用,指导辅导员工作提升质量与效率。

3.团队支撑力量:学生处、团委等相关学生教育行政部门是整个团队的支撑力量。他们在整个团队中承担着宏观指导与协调配合的职能。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搭建工作平台,推进高校辅导员团队的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做好团队成员之间沟通、协调以及激励措施的制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团队合作的顺利实施。

(二)团队运行模式

1.以学生事务具体项目为中心建立业务型基础团队:以第一专业学科为基础,形成结构合理的项目化运作学科团队。随着辅导员角色扮演的不断丰富,社会期待的逐渐增多,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再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唯一学科,单一专业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习得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专业素养的建构也不如四年甚至七年的系统学习来得扎实,所以,与其在短期内要求所有辅导员机械地、被动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第一专业的优势停滞废弃,不如通过建立团队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辅导员的专业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将理论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各取所需,协同进步。

具体而言,首先,根据13个学科大类将辅导员进行分组,在涵盖辅导员日常管理与教育的相关学科背景,以及所带学生的专业门类的基础上,进行人员配比,可以配比一定数量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候补组员,保证小组成员的专业配比齐全。其次,根据辅导员日常工作类型划分项目类型展开团队研讨,具体划分为纪律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奖惩评定、帮困助学、学生日常行为生活管理、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若干小专题,每一期根据研讨主题,准备工作案例,通过回顾案例,讲述过程,反思工作,共享资源,总结经验实现研讨目的。最后,收集一手资料,记录研讨过程,形成工作案例分享集。通过这个研讨过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学科背景的辅导员第一专业的潜在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同时,通过交流与讲述释放工作压力,实现情感互助,帮助团队成员梳理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

2.以全员育人为核心建立研讨型发展团队:以专题研讨会为平台,搭建学生事务主题专项研讨团队。党政干部、团委干部、思政哲学教师以及校内相关专家以不同的方式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结构、人员配备、资源占有以及思维方式的组成上较之于单纯的辅导员队伍有着明显的优势。现阶段,拓展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培训,当前的辅导员培训,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在职拓展,都为辅导员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搭建了平台。但是,辅导员在整个培训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较差,在培训内容上,缺乏自主选择权利,多数根据课程安排学习他人理论与实践经验,获取知识的转化成果率低;在探讨小组构成上,随机组合,结束后小组解散,受到主题选择以及时间的限制,小组研讨容易流于形式,获取知识零散,研讨效率低下。所以,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具有短期效应,辅导员长期发展的研讨机制缺乏。对此,需要在业务型基础团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校内搭建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代表以及教育专家为团队主体,构建全员育人的核心研讨团队,通过定期的研讨与理论提升,动态实现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发展需求。

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党政干部、团委干部、思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进行分组,形成核心研讨团队,保证核心团队人员在年龄、知识、性格、性别、经历以及学科背景等方面相互补充,为实现从具体事实研讨转向规律方法探索提供智力保障;其次,充分挖掘基础团队案例分享的一手资料,以此作为研讨范本,展开问题的梳理与归纳,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工作认知与工作经验,在理论指导下梳理事实经验,凝练工作重心,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涵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专项课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案例的研讨,给予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一个了解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平台,提升辅导员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水平,从不同侧面提供专业的对策与建议;另一方面,核心团队在基础团队工作的基础上,避免团队研讨中心深陷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将工作重点定位于挖掘辅导员工作规律,梳理与凝练学生工作特征的重心上,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参与度与参与水平,由此形成的专项研究课题,为后期辅导员展开专题研究指引方向,也为第三阶段的专家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3.以专家化发展为目标建构培训型高级团队:以专家化发展为方向,构建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动态性培训团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要求与工作特征,需要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稳定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专家化的教育管理队伍。所谓专家化,就是希望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与专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政治素养,在发展路径上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而非一般的学生事务工作者。但是,现阶段的辅导员队伍发展状况呈现出流动性大,更替较为频繁,经验流失严重的发展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稳定辅导员队伍,需要通过建立动态的辅导员培训团队,搭建辅导员素质与技能提升平台,构建科学的学科支撑体系,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措施,使辅导员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首先,依据核心团队提供的专题研讨课题以及研究成果,组建培训团队,具体人员由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学者、优秀学生工作者、培训讲师组成,在人员选择上,较之于基础团队与核心团队的人员构成更加强调理论水平指导作用。在前两个阶段成果梳理与研讨的基础上,研讨分解专项研究课题,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其次,培训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培训为平台,在研讨的过程中以建构学科体系为目标,以组建动态培训团队为依托,以搭建成果分享平台为载体,为辅导员专家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再次,以职前培训与在职拓展为契机,指导参加培训的辅导员系统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指导。最后,在培训的基础上实现物化成果,交流工作心得,分享资源与成果,为辅导员专家化发展奠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恒平.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Jon R.Katzenbaeh,Douglas K.Smiht.The Wisdom of Temas.Mckinswy&ComPnay,Inc,1999.

[3][美]H・威廉斯.团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

[4]JonR.Katzenbaeh,DouglasK.Smiht.TheWisdomofTemas.Mckinswy&ComPnay,Inc,1999.

[5]李卫红.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6).

团队工作思路第9篇

采油三大队团支部在采油厂团委及大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生力军作用,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做好青年先锋。

一、团支部简介

二、主要事迹

(一)加强学习,提升全员素质

采油三大队团支部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党建引领文化、文化提升管理"为指引,积极向其他党支部进行学习,吸取宝贵经验,不断完善支部建设,在生产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团员开展学习活动,制定学习计划,集中进行学习10余次,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常用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使得学习培训多样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记录,通过学习培训,转变团员思想,提高团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了共青团员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开展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采油三大队团支部积极投身参与采油厂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利用青年团员活泼、朝气蓬勃的特点,以青年团员为主要参与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青年特点,带动所在班组、区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团结、向上,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组织青年团员参加广播体操和打太极拳、太极扇活动,然后由青年职工组织本区队人员进行训练,由点带面,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

组织开展"学厂歌、唱厂歌"活动,先集中对区队青年骨干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牵头,逐级进行学习、传唱,弘扬爱厂如家、以厂为荣的企业文化理念。

(三)勇挑重担,彰显青年本色

在生产自救期间,充分发挥青年职工骨干力量,成立了11个青年突击队,由党支部领导,团支部负责安排实施,积极投身到生产自救活动。突击队员深入每一个区队,实地了解受灾区队状况,结合受灾区队情况,合理安排自救任务。共青团员主动深入区队受灾最重、困难最大、生产影响最严重的受灾点,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生力军作用,发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抢险精神。

11个突击队连续作战,通过和其他抢险队伍的积极配合,抢险人员累计完成了大面积受灾污染区域的工作,保障了安全环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恢复,抗灾抢险,生产自救工作成绩显著。

(四)带头学习,落实三岗创建

认真贯彻落实采油厂"三岗(党员示范岗、青年先锋岗、先进模范岗)"创建工作,在采油大队成立"三岗"领导小组后,团支部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立即组织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采油厂"三岗"创建实施方案进行集中学习,广泛宣传。充分利用青年职工思想觉悟高,认识转变快的特点,首先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然后由他们带头向其他职工宣传"三岗"创建工作。同时将岗位说明书及考核表下发到区队、班组、井场,确保每一名职工对"三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三岗"的认识和以后的工作思路进行讨论,按照讨论结果予以实施,做到精神领悟到位,思想带动行动,行动体现文化理念。

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三大队团支部

2015年1月14日

拓展阅读:采油大队五四红旗团支部申报材料

——采油六大队

采油六大队团支部是杏子川采油厂团委领导下的基层共青团组织,团支部现有团员65人,团支部班子健全,全体成员团结向上,朝气蓬勃。

在采油厂党委亲切关怀和领导下,以及厂团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大队团支部以生产为中心,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原则,以服务青年,培养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共青团工作。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挥洒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经过努力,我们全体同志都欣喜的看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我们全体青年的汗水和奋斗不息的心血。

一、切实加强团支部班子思想文化建设

在团支部班子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团支部建立了强有力的班子机构,按照《团章》规定和团的有关条例开展日常工作。狠抓团支部班子成员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素质及工作能力的提高,保证有一个坚强而有力的团支部领导核心。团支部委员在工作中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以身作则,形成了有力的组织领导。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团支部人员积极要求进步,先后两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名同志积极要求入党。在工作和学习中团支部时刻注意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地为身边同志办实事。在全国掀起科学发展观浪潮时,开展"学习型团支部"活动,利用培训时间,组织青年采油工、大学生学习采油工理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现场实践,同时,我们还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提供给青年们和大学生,让他们有书看,有书读。

二、积极调动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

团支部通过向广大团员青年讲我大队严峻的生产形势,调动广大团员的生产积极性,转变以往的被动思想,增强我大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向心力,围绕"夺油上产"的目标,使我大队团员青年清楚地意识到"在当今社会,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的潮流。同时为了真正实现"呵护油井",要求团员青年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向党员靠拢,把原油上产的目标、精神和具体措施形成统一思想,增强上产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克服困难,维护好每口井,使原油生产始终保持正常。

三、丰富活动,吸引青年

团支部还根据青年职工最直接、最期盼的需求,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增强试点工作对青年职工的吸引力。一是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团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并对《职工手册》中关于共青团工作的内容进行了宣贯活动,在大队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理论、学习政策的高潮,帮助青年职工了解社会形势,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二是开展"提升职业技能"主题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大赛,帮助青年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借助采油厂长效培训机制,鼓励青年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为采油厂发展培育创新型兴技术人才。通过丰富多彩、贴合需求的活动,拉近了青年职工和团组织的距离,使青年职工对团组织消除了体制上的隔阂,产生了信任和依赖,团的活动和工作由最开始的"独角戏"、"孤掌难鸣",逐步向"全参与"、"一呼百应"转变。

2015年,新的挑战,新的重任,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和改正不足,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争创一流业绩,全面加强团的建设,带领广大团员以更宽的眼界、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推动团支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大队稳定持续地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杏子川采油厂采油六大队

2015年1月15日

举报